你的位置:
首页
>
IT圈
>
规范手机壳套体现行业自律
2023年12月2日发(作者:睢书兰)
标准关注/ Standard Attention规范手机壳套体现行业自律♦张淳艺由中国通信工业协会牵头制定的国内首个手机壳
套团体标准—《手机壳套通用规范》,于2019年
04月22日幵始实施。此标准从手机壳套产品外观、
安全、环境适应性、功能和环保等方面规范了普通手
机壳套及防摔型手机壳套、防水型手机壳套、装饰型
手机壳套等功能型手机壳套的质量技术要求和试验方
法,并规范了相应的质量评定程序及包装、运输和贮存。工业与信息化部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移动电话
用户总数已达到15.7亿,87%的手机用户会选择使用
手机保护壳或保护套,以此估算我国约有11亿手机壳
套用户。不过,手机壳套的质量和安全问题一直与产
业发展如影随形。有的手机壳属于小作坊加工,制作
不规范,所谓防水、防摔等功能形同虚设,根本起不
到保护手机的作用。同时,少数厂家为了降低成本,
采用工业原料废渣进行生产,不仅产品气味刺鼻,还
存在致癌物质。2018年4月,深圳市消费者委员会发布《2018
年手机保护套比较试验》,对线上线下热卖的28个品
牌30款手机壳套进行了比较试验。其中,有5款手机
壳套检出了有毒有害物质,且检出的有毒有害物质含
量超出了标准限值的要求,包括苹果、小米等较大品牌。手机壳套乱象丛生,关键源于标准缺失。手机问
世以来,已历经多次换代升级,但手机壳套一直没有
统一的行业标准,导致生产商生产的产品品质参差不
齐。一些厂家在销售过程中更多以“拼价格”作为主
要营销手段,直接带来生产环节以次充好、偷工减料
等问题。同时,对于消费者来说,虽然消费行为不断
趋于理性,从以往只关注配件外观、实用性到现在开12始注重配件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但由于缺乏行业标准,
人们无从得知哪些手机壳套是有毒有害的,哪些是安
全的,很难从五花八门的产品中作出正确的选择。此外,
监管部门也因没有标准可依缺乏有效的监管。在深圳
市消委会发布试验报告后,就有被检出产品超标的企
业提出质疑,“国内目前行业尚无手机壳套的相关检
测标准,此次比较试验参考的欧盟标准是适用于儿童
餐具检测的标准,并非用于手机壳套的生产”。在了解市场动态及行业需求后,中国通信工业协
会迅速发挥自身行业组织责任,牵头组织手机厂商、
手机配件厂商、检测及认证机构等领域的20余家单位,
起草制定手机壳套国内首个标准。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作为手机壳套行业的团体标准,《手机壳套通用规范》
充分体现了行业自律,提高了行业相关门槛,对于保
障手机壳套产品的质量,推动手机壳套行业的健康发
展具有重要意义。当然,有了标准并不是一劳永逸。行业标准不属
于国家强制性标准,不具备强制力,对于中国通信工
业协会和有关部门来说,更重要的工作还在后面。一
方面,需要加大标准的宣传力度,使其深入人心,让
广大企业和消费者了解和认同。同时,加强产品的质
量认证,引导公众选择具有相应标识的手机壳套,通
过消费市场倒逼企业规范生产,形成“良市驱逐劣币”
效应,逐步将劣质产品淘汰出市场。鲁
2023年12月2日发(作者:睢书兰)
标准关注/ Standard Attention规范手机壳套体现行业自律♦张淳艺由中国通信工业协会牵头制定的国内首个手机壳
套团体标准—《手机壳套通用规范》,于2019年
04月22日幵始实施。此标准从手机壳套产品外观、
安全、环境适应性、功能和环保等方面规范了普通手
机壳套及防摔型手机壳套、防水型手机壳套、装饰型
手机壳套等功能型手机壳套的质量技术要求和试验方
法,并规范了相应的质量评定程序及包装、运输和贮存。工业与信息化部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移动电话
用户总数已达到15.7亿,87%的手机用户会选择使用
手机保护壳或保护套,以此估算我国约有11亿手机壳
套用户。不过,手机壳套的质量和安全问题一直与产
业发展如影随形。有的手机壳属于小作坊加工,制作
不规范,所谓防水、防摔等功能形同虚设,根本起不
到保护手机的作用。同时,少数厂家为了降低成本,
采用工业原料废渣进行生产,不仅产品气味刺鼻,还
存在致癌物质。2018年4月,深圳市消费者委员会发布《2018
年手机保护套比较试验》,对线上线下热卖的28个品
牌30款手机壳套进行了比较试验。其中,有5款手机
壳套检出了有毒有害物质,且检出的有毒有害物质含
量超出了标准限值的要求,包括苹果、小米等较大品牌。手机壳套乱象丛生,关键源于标准缺失。手机问
世以来,已历经多次换代升级,但手机壳套一直没有
统一的行业标准,导致生产商生产的产品品质参差不
齐。一些厂家在销售过程中更多以“拼价格”作为主
要营销手段,直接带来生产环节以次充好、偷工减料
等问题。同时,对于消费者来说,虽然消费行为不断
趋于理性,从以往只关注配件外观、实用性到现在开12始注重配件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但由于缺乏行业标准,
人们无从得知哪些手机壳套是有毒有害的,哪些是安
全的,很难从五花八门的产品中作出正确的选择。此外,
监管部门也因没有标准可依缺乏有效的监管。在深圳
市消委会发布试验报告后,就有被检出产品超标的企
业提出质疑,“国内目前行业尚无手机壳套的相关检
测标准,此次比较试验参考的欧盟标准是适用于儿童
餐具检测的标准,并非用于手机壳套的生产”。在了解市场动态及行业需求后,中国通信工业协
会迅速发挥自身行业组织责任,牵头组织手机厂商、
手机配件厂商、检测及认证机构等领域的20余家单位,
起草制定手机壳套国内首个标准。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作为手机壳套行业的团体标准,《手机壳套通用规范》
充分体现了行业自律,提高了行业相关门槛,对于保
障手机壳套产品的质量,推动手机壳套行业的健康发
展具有重要意义。当然,有了标准并不是一劳永逸。行业标准不属
于国家强制性标准,不具备强制力,对于中国通信工
业协会和有关部门来说,更重要的工作还在后面。一
方面,需要加大标准的宣传力度,使其深入人心,让
广大企业和消费者了解和认同。同时,加强产品的质
量认证,引导公众选择具有相应标识的手机壳套,通
过消费市场倒逼企业规范生产,形成“良市驱逐劣币”
效应,逐步将劣质产品淘汰出市场。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