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3日发(作者:诸葛波鸿)
·148· 中国中医药科技2018年1月第25卷第1期Jan.2018 Vo1.25 No.1 ·综述· 可穿戴技术在中医药领域的应用xOl-究 周小芳,李雪,李福凤 (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201203) 随着传感器、芯片、移动互联网等技术的日益成熟,国民 疗服务模式发生前所未有的改变只是时间上的问题。无所 不在的互联网+移动通讯使无所不在的医疗保健成为可 健康意识的不断增强和对健康服务需求的显著提升,对于可 穿戴技术的要求愈来愈高,可穿戴及便携式设备(以下简称 “可穿戴设备”)在医疗健康领域表现出强大的应用潜力。 特别是近年来亚健康人群所占人口比重越来越高,在中医 “未病先防”理念的基础上,市场也催生着可穿戴设备与中 医药特色融合的产品的蓬勃发展。本文从可穿戴设备与中 医药技术的关系、可穿戴技术产品特点、可穿戴技术在中医 药领域的应用这三个方面进行了综述,对可穿戴技术在中医 药方面的具体应用作出了展望,以期为两者的结合和深入发 展提供参考。 1可穿戴设备与中医药技术的关系可穿戴设备是指把传 感器、无线通信、多媒体等技术嵌入人们眼镜、手表、手环、服 饰及鞋袜等Et常穿戴中,可以用紧体的佩戴方式测量各项体 征…。随着物联网和互联网的发展,可穿戴设备与各项软 件功能紧密联系,通过数据交互、云端平台存储来实现其强 大的功能。作为介于消费电子品和医疗器械之间的可穿戴 设备,对于大众生活及健康模式带来巨大的转变。 中医药技术主要包括针灸疗法、中医外治疗法、中医内 服法、中药炮制适宜技术等,其特点是安全有效、成本低廉、 简便易学。基于传统中医长期临床实践经验和数据,将可穿 戴技术与中医药技术紧密结合,将可穿戴设备应用于中医药 领域中,可以对于大众健康状态起到实时监测的作用。 2可穿戴技术产品特点 可穿戴设备必须具备可移动性、 可穿戴性、可持续性、简单操作性、可交互性的特征 。其 不仅仅是一种独立的硬件设备,它是将医学技术、软件技术、 互联网以及硬件平台整合在一起的复合体。与Et常生活用 品相互融合,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 2.1 电子消费可穿戴技术应用广泛,可穿戴设备逐步占 领市场。在当今科技发达的时代,电子消费品对于大众已然 不可缺失。这类产品多用于人们的通讯、娱乐等生活的方方 面面。电子消费是可穿戴设备的基础开发平台。如飞利浦 在柏林消费电子展上推出智能手表、血压监控仪、耳温计等, 这些设备都可连接到飞利浦Health Suite数字平台,该平台 也会从其他飞利浦设备上收集数据,从而反馈健康信息到用 户的手机或平板上;Apple Watch OS 2.0主打医疗健康领域, 这或将奠定移动智能设备类产品的发展方向。 2.2 网络平台 国民健康与互联网相互融合,使现有的医 基金项目:上海中医药大学科研合作项目(E4一D16011) 通讯作者:李福凤,E—mail:fufeng—lee@hotmail.tom 能 。目前可穿戴医疗健康设备包括三大类:(1)面向大众 人群的健康管理类产品,如智能手环等。(2)针对某一类疾 病患者的设备,如血糖监测仪、血压监测仪等。这一类产品 要比第一类产品生产要求高,其测量准确度可以作为临床参 考。(3)能够提供医疗健康场景的可穿戴设备,如可以对医 生进行虚拟手术培训的智能眼镜等。 2.3安全防护可穿戴设备可应用于不同年龄阶段人群, 对于老人与儿童,重点则在于安全维护方面。如美国GTX 与Aetrex制鞋公司联合研发定位鞋子,内嵌GPS芯片,适合 阿茨海默症患者使用L4j;SeungHee Lee等 为6岁以下的儿 童开发了一个可穿戴设备,佩戴设备就像一个吊坠,与当地 的安全网络关联,可将生理信息,身体信息,GPS定位信息和 相机获取的信息实时地分享给父母或幼儿园的老师。 3可穿戴技术在中医药领域的应用 3.1 脉象仪的应用 随着时代的进步以及脉诊客观化研究 的需要,许多学者自行开发出了相应的脉诊仪。脉诊仪体积 小、易携带的特点也逐渐成为可穿戴中医医疗设备的代表。 如边振等 归纳了目前常见的脉诊仪,有北京的BYS一14 型四导心电脉象仪和TP—CBS型;上海的MX一5型、HMX 一4C型和ZM—I型、ZM—II型脉象仪;天津中医药大学的 自动加压脉象仪、TD—III中医脉象仪等 ;周鹏 设计 的基于虚拟仪器技术的中医脉诊仪采用电容传声器作为传 感器来采集脉搏信号。杨杰等 研制的中医脉象仪采用的 是一种复合型传感器,由超声信号传感器和压力传感器合成 并联合使用;俞晓伟 研发了基于肿瘤诊断所设计的智能 脉诊仪。上海中医药大学将白行研制的SMART脉象采集装 置作为临床采集不同病种脉象的主要设备。 3.2智能手环的应用 当今社会,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生活 节奏加快,亚健康不断威胁人们的健康水平。基于这一大前 提下,许多电信商户抓住时机,研发了智能手环。无论市场 上的小米手环、华为手环或是iWatch,主要检测指标是心率、 脉搏等,基于这几项指标来进行健康管理。近年来,中医院 校专注于脉诊的研究,基于脉诊客观化研究的前提下,多数 学者将脉诊信息数字化加入智能手环模块中。如湖南中医 药大学王利等” 进行了基于脉诊疾病预警定位智能手环的 研制;哈尔滨师范大学陈炫慧等 开展了基于中医诊断技 术的智能手环的研制,将中医脉诊信息数字化,在互联网的 支持下,发挥智能手环监测人体健康状态的作用。 4讨论 自2014年谷歌眼镜正式开放网上预订以来,可穿 中国中医药科技2018年1月第25卷第1期Jan.2018 Vo1.25 No.1 ·149· 戴设备已逐步进入中国并被广大消费群体认可。目前市场 [D].广州:南方医科大学,2013. 上健康监测设备琳琅满目,但实际应用效果并没有那么理 [3] 邓亲恺.医学仪器未来发展的一种崭新模式——述评可穿戴 想。体积大、携带不易,缺乏数据的支持,缺乏存储平台的完 传感技术和相关系统的研发[J].中国医疗器械杂志,2006,20 善构建,或对于用户的信息及隐私的泄露等这些都是市场上 (5):327—329. 现有可穿戴医疗健康设备的种种弊端。 [4] 徐迎阳.可穿戴设备现状分析及应对策略[J].现代电信科 中医脉诊是中医诊断学重要诊法之一。中国传统医学 技,2014,44(4):73—76. [5]Lee S H,Sohn J,Usami A,et a1.Development of Wearable De. 认为人体外在所表现出的种种征象(四诊信息)与内部疾病 vice by Kid’s Friendly Design for Kid’s Safety[M]//Human— 的本质(证候)之间存在着必然的联系 。将传统中医脉诊 Computer Interaction.Springer Berlin Heidelberg.2010:80—85. 理论与现代技术相结合,将传统中医脉象数字化,信息化,不 [6]边振,辛超,臧翠翠,金伟.浅析中医脉诊客观化的新思路 仅能减小误差,更能体现中医学现代化特点。 [J].辽宁中医杂志,2015,42(1):7O一71. 中医智能手环是根据人体脉象特点,在采集大量人群的 [7] 费兆馥.现代中医脉诊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脉诊数据、建立脉诊大数据库的基础之上,通过统计学与算 127,147. 法研究,提取特征,将软件算法与硬件外观相结合而研发出 [8]汤伟昌,刘聪颖,樊改荣.ZM一300型智能脉象仪的研究[c]. 的特色产品。而中医智能指环是运用现代计算机技术、指脉 银川:全国第十二次中医诊断学术年会,2011. 搏波采集技术,结合中医脉诊数字化信息,采集不同人群指 [9] 江玲,邵怿,张瑗文,等.脉图参数评估抑郁症患者植物神经功 脉搏波与寸口脉脉搏波数据样本,并探索两者之间的相关 能特点的探索性研究[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1,18(4): 性,最终设计研发出的中医健康监测产品。无论是中医智能 10—11.105. 手环或是指环,对于高血压、冠心病等慢性病均有预警的作 [10]李凤珠,魏红,刘明林.肝癌患者脉象多维信息的临床观察研 用,同时对于疾病预防也具有重大的意义。 究[J].光明中医2013,28(6):1118—1121. [11]周鹏,秦树人.基于虚拟仪器技术的脉象采集系统[J].北京 可穿戴设备的蓬勃发展与大数据时代的背景是相互呼 生物医学工程,2006,26(2):196—199. 应的。可穿戴设备只是数据的接入口,而只有对大数据的深 [12]杨杰,牛欣,司银楚,等.压力与B超整合的中医取脉装置的研 度分析才能够让客户监测、分析自己健康状况并采取相应的 究与应用[J].世界科学技术,2005,7(6):44—46,61,92—93. 积极措施,成为有效的健康促进方式。可穿戴医疗健康设备 [13]余晓伟.用于肿瘤诊断的智能脉诊仪的设计[D].济南:山东 最大的潜力在于通过硬件这种载体来吸引客户,然后通过收 大学,2009. 集到的云端医疗健康大数据为人们提供医疗健康服务以及 [14]王利,张思琪,曹继刚.脉诊疾病预警定位智能手环的发明设 由此衍生出的各种商业模式。这也许就是中医医疗健康服 计[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6,14(15):51—53. 务产业将来飞速发展的一条崭新的道路。 [15]陈炫慧,谢严坤,王萌,等.基于中医诊断技术的智能手环研 参考文献 究[J].智能计算机与应用,2016,6(1):48—49 [1] 孙焱,戴启锐.可穿戴设备与医疗健康产业关系研究及发展趋 [16]王滨,牛欣,文仁都,等.现代脉诊研究的问题及解决之道 势分析[J].中国数字医学,2015,10(8):25—28. [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5,11(4):273—274,282. [2] 廖学峰.基于物联网的远程心血管疾病监护系统研究与设计 (收稿日期:2016—12—29) (上接第147页) 2.2.6方剂中使用肝经药频数频率分析 对敦煌《辅行 为白芍药;归肺经温化寒痰药为旋复花;归肺经发散风寒药 诀》中61首方剂涉及的66味中药,使用上述中药名称规范 为桂枝;归脾经清热燥湿药为黄芩。②其归经频次最高药物 标准,对方剂中使用肝经药进行频率频数统计,其统计分布 是敦煌医书《辅行诀》小阴旦汤中的基本组成药物,主要是 情况见表6。由表6可示:通过对61首方剂涉及的18味肝 临床治疗天行病的首选方。在临证辨治过程中要汲取敦煌 经药频数频率统计分析,可分为10类。其中,补虚药和清热 医书《辅行诀》方药组成中归经用药配伍精华,同时结合中 药各4味,补虚药频率最高为补血药白芍药(6.55%);泻下 医药归经理论来调整人体阴阳平衡,为后世的临床治疗内科 药和活血化瘀药各2味;而收涩药、平肝息风药、温里药、解 疾病提供一种新思路。 表药、理气药和杀虫止痒药各1味。体现了临证辨治归肝经 参考文献 选用药物的中医药思想。 [1] 马继兴.敦煌古医籍考释[M].南昌:江西科学技术出版, 3结论敦煌《辅行诀》是以临床为主的内科学专著。具 1988:115—137. 有内容丰富、给药途径独特、组方配伍精炼、辨治别具特色、 [2]刘喜平.敦煌古医方研究[M].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2006: 45—55. 临床实用效捷、中医价值宝贵的特点。载方总计61首,共涉 及中药66味,用药总次数达336。通过上述分析统计研究可 [3] 江苏新医学院.中药大辞典[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5:1—1489. 知,敦煌医书《辅行诀》方药归经主要配伍规律体系:①归肺 [4]高学敏.中药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2005:51—1932. 脾心三经的补气药为甘草、人参;归心脾肾三经的温里药为 (收稿日期:2016—11—13) 干姜;归肺脾二经的发散风寒药生姜;归脾肝二经的补血药
2023年12月3日发(作者:诸葛波鸿)
·148· 中国中医药科技2018年1月第25卷第1期Jan.2018 Vo1.25 No.1 ·综述· 可穿戴技术在中医药领域的应用xOl-究 周小芳,李雪,李福凤 (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201203) 随着传感器、芯片、移动互联网等技术的日益成熟,国民 疗服务模式发生前所未有的改变只是时间上的问题。无所 不在的互联网+移动通讯使无所不在的医疗保健成为可 健康意识的不断增强和对健康服务需求的显著提升,对于可 穿戴技术的要求愈来愈高,可穿戴及便携式设备(以下简称 “可穿戴设备”)在医疗健康领域表现出强大的应用潜力。 特别是近年来亚健康人群所占人口比重越来越高,在中医 “未病先防”理念的基础上,市场也催生着可穿戴设备与中 医药特色融合的产品的蓬勃发展。本文从可穿戴设备与中 医药技术的关系、可穿戴技术产品特点、可穿戴技术在中医 药领域的应用这三个方面进行了综述,对可穿戴技术在中医 药方面的具体应用作出了展望,以期为两者的结合和深入发 展提供参考。 1可穿戴设备与中医药技术的关系可穿戴设备是指把传 感器、无线通信、多媒体等技术嵌入人们眼镜、手表、手环、服 饰及鞋袜等Et常穿戴中,可以用紧体的佩戴方式测量各项体 征…。随着物联网和互联网的发展,可穿戴设备与各项软 件功能紧密联系,通过数据交互、云端平台存储来实现其强 大的功能。作为介于消费电子品和医疗器械之间的可穿戴 设备,对于大众生活及健康模式带来巨大的转变。 中医药技术主要包括针灸疗法、中医外治疗法、中医内 服法、中药炮制适宜技术等,其特点是安全有效、成本低廉、 简便易学。基于传统中医长期临床实践经验和数据,将可穿 戴技术与中医药技术紧密结合,将可穿戴设备应用于中医药 领域中,可以对于大众健康状态起到实时监测的作用。 2可穿戴技术产品特点 可穿戴设备必须具备可移动性、 可穿戴性、可持续性、简单操作性、可交互性的特征 。其 不仅仅是一种独立的硬件设备,它是将医学技术、软件技术、 互联网以及硬件平台整合在一起的复合体。与Et常生活用 品相互融合,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 2.1 电子消费可穿戴技术应用广泛,可穿戴设备逐步占 领市场。在当今科技发达的时代,电子消费品对于大众已然 不可缺失。这类产品多用于人们的通讯、娱乐等生活的方方 面面。电子消费是可穿戴设备的基础开发平台。如飞利浦 在柏林消费电子展上推出智能手表、血压监控仪、耳温计等, 这些设备都可连接到飞利浦Health Suite数字平台,该平台 也会从其他飞利浦设备上收集数据,从而反馈健康信息到用 户的手机或平板上;Apple Watch OS 2.0主打医疗健康领域, 这或将奠定移动智能设备类产品的发展方向。 2.2 网络平台 国民健康与互联网相互融合,使现有的医 基金项目:上海中医药大学科研合作项目(E4一D16011) 通讯作者:李福凤,E—mail:fufeng—lee@hotmail.tom 能 。目前可穿戴医疗健康设备包括三大类:(1)面向大众 人群的健康管理类产品,如智能手环等。(2)针对某一类疾 病患者的设备,如血糖监测仪、血压监测仪等。这一类产品 要比第一类产品生产要求高,其测量准确度可以作为临床参 考。(3)能够提供医疗健康场景的可穿戴设备,如可以对医 生进行虚拟手术培训的智能眼镜等。 2.3安全防护可穿戴设备可应用于不同年龄阶段人群, 对于老人与儿童,重点则在于安全维护方面。如美国GTX 与Aetrex制鞋公司联合研发定位鞋子,内嵌GPS芯片,适合 阿茨海默症患者使用L4j;SeungHee Lee等 为6岁以下的儿 童开发了一个可穿戴设备,佩戴设备就像一个吊坠,与当地 的安全网络关联,可将生理信息,身体信息,GPS定位信息和 相机获取的信息实时地分享给父母或幼儿园的老师。 3可穿戴技术在中医药领域的应用 3.1 脉象仪的应用 随着时代的进步以及脉诊客观化研究 的需要,许多学者自行开发出了相应的脉诊仪。脉诊仪体积 小、易携带的特点也逐渐成为可穿戴中医医疗设备的代表。 如边振等 归纳了目前常见的脉诊仪,有北京的BYS一14 型四导心电脉象仪和TP—CBS型;上海的MX一5型、HMX 一4C型和ZM—I型、ZM—II型脉象仪;天津中医药大学的 自动加压脉象仪、TD—III中医脉象仪等 ;周鹏 设计 的基于虚拟仪器技术的中医脉诊仪采用电容传声器作为传 感器来采集脉搏信号。杨杰等 研制的中医脉象仪采用的 是一种复合型传感器,由超声信号传感器和压力传感器合成 并联合使用;俞晓伟 研发了基于肿瘤诊断所设计的智能 脉诊仪。上海中医药大学将白行研制的SMART脉象采集装 置作为临床采集不同病种脉象的主要设备。 3.2智能手环的应用 当今社会,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生活 节奏加快,亚健康不断威胁人们的健康水平。基于这一大前 提下,许多电信商户抓住时机,研发了智能手环。无论市场 上的小米手环、华为手环或是iWatch,主要检测指标是心率、 脉搏等,基于这几项指标来进行健康管理。近年来,中医院 校专注于脉诊的研究,基于脉诊客观化研究的前提下,多数 学者将脉诊信息数字化加入智能手环模块中。如湖南中医 药大学王利等” 进行了基于脉诊疾病预警定位智能手环的 研制;哈尔滨师范大学陈炫慧等 开展了基于中医诊断技 术的智能手环的研制,将中医脉诊信息数字化,在互联网的 支持下,发挥智能手环监测人体健康状态的作用。 4讨论 自2014年谷歌眼镜正式开放网上预订以来,可穿 中国中医药科技2018年1月第25卷第1期Jan.2018 Vo1.25 No.1 ·149· 戴设备已逐步进入中国并被广大消费群体认可。目前市场 [D].广州:南方医科大学,2013. 上健康监测设备琳琅满目,但实际应用效果并没有那么理 [3] 邓亲恺.医学仪器未来发展的一种崭新模式——述评可穿戴 想。体积大、携带不易,缺乏数据的支持,缺乏存储平台的完 传感技术和相关系统的研发[J].中国医疗器械杂志,2006,20 善构建,或对于用户的信息及隐私的泄露等这些都是市场上 (5):327—329. 现有可穿戴医疗健康设备的种种弊端。 [4] 徐迎阳.可穿戴设备现状分析及应对策略[J].现代电信科 中医脉诊是中医诊断学重要诊法之一。中国传统医学 技,2014,44(4):73—76. [5]Lee S H,Sohn J,Usami A,et a1.Development of Wearable De. 认为人体外在所表现出的种种征象(四诊信息)与内部疾病 vice by Kid’s Friendly Design for Kid’s Safety[M]//Human— 的本质(证候)之间存在着必然的联系 。将传统中医脉诊 Computer Interaction.Springer Berlin Heidelberg.2010:80—85. 理论与现代技术相结合,将传统中医脉象数字化,信息化,不 [6]边振,辛超,臧翠翠,金伟.浅析中医脉诊客观化的新思路 仅能减小误差,更能体现中医学现代化特点。 [J].辽宁中医杂志,2015,42(1):7O一71. 中医智能手环是根据人体脉象特点,在采集大量人群的 [7] 费兆馥.现代中医脉诊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脉诊数据、建立脉诊大数据库的基础之上,通过统计学与算 127,147. 法研究,提取特征,将软件算法与硬件外观相结合而研发出 [8]汤伟昌,刘聪颖,樊改荣.ZM一300型智能脉象仪的研究[c]. 的特色产品。而中医智能指环是运用现代计算机技术、指脉 银川:全国第十二次中医诊断学术年会,2011. 搏波采集技术,结合中医脉诊数字化信息,采集不同人群指 [9] 江玲,邵怿,张瑗文,等.脉图参数评估抑郁症患者植物神经功 脉搏波与寸口脉脉搏波数据样本,并探索两者之间的相关 能特点的探索性研究[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1,18(4): 性,最终设计研发出的中医健康监测产品。无论是中医智能 10—11.105. 手环或是指环,对于高血压、冠心病等慢性病均有预警的作 [10]李凤珠,魏红,刘明林.肝癌患者脉象多维信息的临床观察研 用,同时对于疾病预防也具有重大的意义。 究[J].光明中医2013,28(6):1118—1121. [11]周鹏,秦树人.基于虚拟仪器技术的脉象采集系统[J].北京 可穿戴设备的蓬勃发展与大数据时代的背景是相互呼 生物医学工程,2006,26(2):196—199. 应的。可穿戴设备只是数据的接入口,而只有对大数据的深 [12]杨杰,牛欣,司银楚,等.压力与B超整合的中医取脉装置的研 度分析才能够让客户监测、分析自己健康状况并采取相应的 究与应用[J].世界科学技术,2005,7(6):44—46,61,92—93. 积极措施,成为有效的健康促进方式。可穿戴医疗健康设备 [13]余晓伟.用于肿瘤诊断的智能脉诊仪的设计[D].济南:山东 最大的潜力在于通过硬件这种载体来吸引客户,然后通过收 大学,2009. 集到的云端医疗健康大数据为人们提供医疗健康服务以及 [14]王利,张思琪,曹继刚.脉诊疾病预警定位智能手环的发明设 由此衍生出的各种商业模式。这也许就是中医医疗健康服 计[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6,14(15):51—53. 务产业将来飞速发展的一条崭新的道路。 [15]陈炫慧,谢严坤,王萌,等.基于中医诊断技术的智能手环研 参考文献 究[J].智能计算机与应用,2016,6(1):48—49 [1] 孙焱,戴启锐.可穿戴设备与医疗健康产业关系研究及发展趋 [16]王滨,牛欣,文仁都,等.现代脉诊研究的问题及解决之道 势分析[J].中国数字医学,2015,10(8):25—28. [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5,11(4):273—274,282. [2] 廖学峰.基于物联网的远程心血管疾病监护系统研究与设计 (收稿日期:2016—12—29) (上接第147页) 2.2.6方剂中使用肝经药频数频率分析 对敦煌《辅行 为白芍药;归肺经温化寒痰药为旋复花;归肺经发散风寒药 诀》中61首方剂涉及的66味中药,使用上述中药名称规范 为桂枝;归脾经清热燥湿药为黄芩。②其归经频次最高药物 标准,对方剂中使用肝经药进行频率频数统计,其统计分布 是敦煌医书《辅行诀》小阴旦汤中的基本组成药物,主要是 情况见表6。由表6可示:通过对61首方剂涉及的18味肝 临床治疗天行病的首选方。在临证辨治过程中要汲取敦煌 经药频数频率统计分析,可分为10类。其中,补虚药和清热 医书《辅行诀》方药组成中归经用药配伍精华,同时结合中 药各4味,补虚药频率最高为补血药白芍药(6.55%);泻下 医药归经理论来调整人体阴阳平衡,为后世的临床治疗内科 药和活血化瘀药各2味;而收涩药、平肝息风药、温里药、解 疾病提供一种新思路。 表药、理气药和杀虫止痒药各1味。体现了临证辨治归肝经 参考文献 选用药物的中医药思想。 [1] 马继兴.敦煌古医籍考释[M].南昌:江西科学技术出版, 3结论敦煌《辅行诀》是以临床为主的内科学专著。具 1988:115—137. 有内容丰富、给药途径独特、组方配伍精炼、辨治别具特色、 [2]刘喜平.敦煌古医方研究[M].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2006: 45—55. 临床实用效捷、中医价值宝贵的特点。载方总计61首,共涉 及中药66味,用药总次数达336。通过上述分析统计研究可 [3] 江苏新医学院.中药大辞典[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5:1—1489. 知,敦煌医书《辅行诀》方药归经主要配伍规律体系:①归肺 [4]高学敏.中药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2005:51—1932. 脾心三经的补气药为甘草、人参;归心脾肾三经的温里药为 (收稿日期:2016—11—13) 干姜;归肺脾二经的发散风寒药生姜;归脾肝二经的补血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