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3日发(作者:鄢贝)
浅析美颜行为
李洵
【摘 要】现如今,手机上出现了大批量的美颜产品,而人们对于美颜的热衷越发地狂热,有的人甚至在媒介上发布照片时都会将自己的照片美颜一番.美颜渐渐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的一种风尚,但是美颜的盛行却给人们传导出了一些错误的观念.我们却不能过于崇尚美颜这种行为,同时还是要提醒人们不要太过依赖美颜,美颜并不能给个人带来实质性的改变,最动人的美还是真实世界里的自己.
【期刊名称】《美与时代(下旬刊)》
【年(卷),期】2018(000)012
【总页数】3页(P78-80)
【关键词】美颜行为;风尚;照片
【作 者】李洵
【作者单位】武汉纺织大学
【正文语种】中 文
一、美颜大行其道的现象
“韩国有整容,日本有化妆,泰国有变性,中国有美颜。”这样一些关于亚洲女性对美丽疯狂追求的话语,早已成为了广大网友口中的戏谑之语,其中尤其是中国女性对于美颜的依赖程度尤为明显。
在中国,女明星因为需要用自己的美貌吸引粉丝,她们在微博等社交媒体上发布的照片和图片往往都经过了美颜才发布出去,然而明星也需要工作,他们也需要经历新陈代谢,真实世界里的容颜确实不可能像照片上面的好看,由此很多粉丝也因为一睹自己喜欢的明星真容之后就大失所望,认为她们完全不是照片上面美丽万分的模样。与此同时,美颜不仅仅是明星的工作需求,而且渐渐成为了平民百姓的普遍追求,其中大部分都是女性。另外,随着网络直播时代的兴起,美颜技术开始进入到了2.0时代,从以前一帧一帧的图片变成了动态的视频,全民都能参与直播进行社交,可以说美颜渗透到人们生活中的速度之快、范围之广着实让人吃惊。
那么,美颜到底对人们产生了怎样的吸引力呢?我们把一张人像原片和一张经过美颜处理的照片放在一起对比,你就能一目了然地发现经过处理的照片有着更好的效果,甚至让你“不忍自弃”。美颜效果最早可以追溯到商业摄影的兴起。在商业摄影里,人物都进行了很好的光线处理,结合化妆后,照片里的人物显得肌肤平滑、洁白无瑕,一如我们看到的梦露、赫本等好莱坞明星照片。随着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的不断发展,像Photoshop这样的图像处理软件逐渐被推广开来,人们可以通过软件处理自己拍摄的照片,不过进行那些专业的软件图像处理还是专业人员才能胜任的事情,处理照片也需要花费很长的时间,并不能满足逐渐增长的追求美颜的用户的需要。美颜看上去还是高端人士才能享用到的服务。但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活的品质和美的追求也越来越高,照片拍得越来越多,能进行传播和进行社交的应用软件也越来越多,商业市场敏锐地嗅出了其中的商机,大力发展美颜技术。因此,图像处理技术向人物照片修饰这个方向迅速发展起来,图像处理软件变成了一个个APP应用入驻到了每个人的手机中,人们对于美颜的追求才正式成为了一种不可阻挡的风尚,从手机应用中关于美颜产品的下载量就可见一斑。
在应用宝应用商店里,搜索关键词“P图”有50个结果,搜索关键词“美颜”则有56个结果,其中美颜相机的下载量有4.1亿,天天P图有1.6亿,而美图秀秀的下载人次则高达7.2亿。尽管已经有大量的美颜产品出现在市场上,但是一些新的美颜产品还是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从这些数据来看,不得不说人们对美颜的追求已经变得异常普遍,美颜成为了一件大众化的事情。
人们下载这些美颜产品主要是对自己拍摄的照片进行修形和美肤处理,修形包括调整眼睛大小、修整面部轮廓以及对身体躯干的修饰,美肤则包括对整体亮度的调整、磨皮祛斑等。在实际运用中,人物照片经过美颜处理后,其中的人物大都因为无瑕的皮肤和协调的身形而显得神采奕奕、容光焕发,仿佛年轻了许多。由于大多数人的皮肤都会经历过日晒风吹,美颜处理过的皮肤会比之前白很多,所谓“一白遮百丑”在这里有着巨大的发挥空间,并且当你的脸部融为一团洁白的棉花时,脸部的瑕疵、皮肤上的皱纹都会被忽略掉,只剩下突出的五官,再通过脸部的修形,大多数经过美颜处理过的人物相貌都不会很差,至少看上去十分健康协调。随着美颜技术的快速发展,手机又能轻易地承载这些产品,既然它只需要使用者轻轻点击一下美颜功能就能让自己看起来更美丽一些,谁会放着这些产品不用呢?因此,大量的用户开始使用这些美颜产品,美颜成为了一种生活的时尚。
二、美颜盛行带来的问题
西美尔认为:“时尚的魅力在于,它受到社会圈子的支持,一个圈子内的成员需要相互的模仿,因为模仿可以减轻个人美学与伦理上的责任感;时尚的魅力还在于,无论通过时尚因素的夸大,还是丢弃,在这些原来就有的细微差别内,时尚具有不断生产的可能性。”[1]美颜也正是积累了庞大的用户团体并发展成了时尚,用户在面对照片时,会有一种动手去修的冲动,以此来满足自己。
人们对于美的追求有很多种选择,中国民众又为什么会如此痴迷于美颜呢?美颜自然有它自己独天得厚的优势。相比整容来说,美颜只需要在手机上安装一个APP应用,手机就能将美好的容颜通过图像处理技术呈现出来。整容则是一件很复杂也很危险的事情,国内的整容技术并不是很先进,因此,大多数人为了美需要花费大量资金去到拥有先进整容技术的韩国进行整容手术。另外,整容对于深受儒家文化熏陶的中国人来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整容行为常常会受到长辈的强烈反对,很多人也是怯于这一点而不会轻易去整容。化妆则是一件比较正常的行为,即使是中国人化妆也是极其普遍的事情,不过中国人绝没有像日本人那样对化妆的礼仪性质的热衷,并且化妆也是一件需要时间的事情,有些女性化妆时间可能超过了一个小时,这么耗时的事情自然对于美颜来说还是显得相对繁琐,美颜却只需要稍微动动手指就能实现堪比化妆后的效果,当然要是真的去面见人,化妆还是首选。不过,即使化妆的效果很好,但经过美颜的进一步强化,却能够呈现更好的容颜,所以,人们对此还是乐此不疲。正是基于美颜所带来的优势,人们可以花更少的时间和金钱来满足自己对美的容颜追求。
虽然美颜给用户带来了一种新的途径去追求美,但是这种美却并不是真实的,人们只能在手机、电脑等媒介里才能看到美,一旦回到现实生活世界中,容颜依然没有什么变化,反而让现实变得不可信。尤其是现今网络直播时代的“网红”,她们具有明星一样的影响力,又是更接地气的,有更多的可能性出现在普通大众的生活中,而不是像明星一样显得遥不可及。所以当“网红”在参加一些商业演出和日常直播时,人们看到“网红”们现实中的容貌,留下的大多数反馈则是全民的吐槽和唏嘘。不管美颜功能如何强大、将人们的容颜处理得如何美好,人们要想认识一个人的真实容颜气质,还是得在现实里见上一面。
三、美颜盛行的原因分析
那么,人们如此热爱美颜的真实动机又是什么呢?一方面,商家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技术和媒介被商家用来一步步地巩固美颜在这个消费世界的地位,商家不断升级着自己的图像处理技术,各种功能的美颜产品层出不穷,就连手机品牌也以其美颜拍照功能作为主要卖点,例如OPPO、VIVO手机,用户也乐意购买这些带有强大美颜功能的手机产品。“一切媒介都在彻底地改造我们,它们对私人生活、政治、经济、美学、心理、道德、伦理和社会各方面的影响是如此普遍深入,以至我们的一切都与之接触,受其影响,为其改变。”[2]用户受着技术和媒介的驱动,为了在美颜产品的追求上比别人更进一步,争先恐后地购买。
美颜没有让人们实际上的容颜有什么改变,但美颜却能让人们自我感觉良好,这实际是修饰后的图像引起的“自我欺骗”行为。对于经过美颜处理后的照片,修饰者成为图像的第一个观者,前面说过,美颜之后的照片有着平滑的肌肤和更好的光线,几近好莱坞女星照片的样子。Liz Wells从恋物癖的概念指出:“平板的灯光和身体的断裂处理都是让愉悦感得以转移的过程:人们把观看(或想象触摸)身体产生的愉悦感转化为观看、触摸照片或杂志书页的快感。”[3]观看让修饰者从更有美感的照片中获得了愉悦感,继而让他们舍不得放弃美颜。他们将自己的一种变美的欲望投射到修饰后的照片上,求得了一种心理慰藉,内心得到了一种满足。这些修饰后的照片由于和原图像具有很大的相似度,他们把修饰后的照片当成了一面能映射出内心的镜子。梅洛·庞蒂认为:“镜子,它是具有普遍魔力的工具,它把事物变成景象,把景象变成事物,把自我变成他人,把他人变成自我。镜子的‘魔力’就在于能延伸人自我与肉体的关系。”[4]这样的一种镜像认识,可以说是人们内心欲望的体现,修饰者仿佛从修饰后的照片中看到了完美的自己。
因此,美颜产品凭借它的普及化和简便性,大多数用户都把自己对美的追求寄托在一款小小的手机应用上,这样不需要花费自己大量的金钱,又能迅速看到美颜后的效果,同时却获得了内心的满足感。这样的动机虽然简单,也折射出了很多的问题和思考,美颜用户容易迷失在其中,对美颜产品的过度追求,也是大众对美丽的一种过度反应,而人们似乎乐在其中,没有因为美颜效果与真实容颜的巨大差别而感到腼腆。
四、结语
现如今,美颜随着技术和媒介的发展受到了人们的热捧,人们的趋之若鹜渐成为了一种风尚,很大程度上,美颜行为是明星和网络红人将其商业化价值获得最大发挥的工具,普通大众受到了感染,引起了盲目跟风,显然,过分的美颜行为对于他们来说,其中的弊处不容怀疑,甚至有些人对美颜行为“上瘾”。
虽然古人有云“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但是我们却不能过于崇尚美颜这种行为,同时还是要提醒人们不要太过依赖美颜,美颜并不能给个人带来实质性的改变,最动人的美还是真实世界里的自己。
参考文献:
【相关文献】
[1]西美尔.时尚的哲学[M].费勇,吴,译.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1:92-93.
[2]麦克卢汉.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M].何道宽,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33.
[3] Liz Wells.摄影批判导论(第4版)[M].傅琨,左洁,译.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2.
[4]梅洛·庞蒂.眼与心[M].杨大春,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48.
2023年12月3日发(作者:鄢贝)
浅析美颜行为
李洵
【摘 要】现如今,手机上出现了大批量的美颜产品,而人们对于美颜的热衷越发地狂热,有的人甚至在媒介上发布照片时都会将自己的照片美颜一番.美颜渐渐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的一种风尚,但是美颜的盛行却给人们传导出了一些错误的观念.我们却不能过于崇尚美颜这种行为,同时还是要提醒人们不要太过依赖美颜,美颜并不能给个人带来实质性的改变,最动人的美还是真实世界里的自己.
【期刊名称】《美与时代(下旬刊)》
【年(卷),期】2018(000)012
【总页数】3页(P78-80)
【关键词】美颜行为;风尚;照片
【作 者】李洵
【作者单位】武汉纺织大学
【正文语种】中 文
一、美颜大行其道的现象
“韩国有整容,日本有化妆,泰国有变性,中国有美颜。”这样一些关于亚洲女性对美丽疯狂追求的话语,早已成为了广大网友口中的戏谑之语,其中尤其是中国女性对于美颜的依赖程度尤为明显。
在中国,女明星因为需要用自己的美貌吸引粉丝,她们在微博等社交媒体上发布的照片和图片往往都经过了美颜才发布出去,然而明星也需要工作,他们也需要经历新陈代谢,真实世界里的容颜确实不可能像照片上面的好看,由此很多粉丝也因为一睹自己喜欢的明星真容之后就大失所望,认为她们完全不是照片上面美丽万分的模样。与此同时,美颜不仅仅是明星的工作需求,而且渐渐成为了平民百姓的普遍追求,其中大部分都是女性。另外,随着网络直播时代的兴起,美颜技术开始进入到了2.0时代,从以前一帧一帧的图片变成了动态的视频,全民都能参与直播进行社交,可以说美颜渗透到人们生活中的速度之快、范围之广着实让人吃惊。
那么,美颜到底对人们产生了怎样的吸引力呢?我们把一张人像原片和一张经过美颜处理的照片放在一起对比,你就能一目了然地发现经过处理的照片有着更好的效果,甚至让你“不忍自弃”。美颜效果最早可以追溯到商业摄影的兴起。在商业摄影里,人物都进行了很好的光线处理,结合化妆后,照片里的人物显得肌肤平滑、洁白无瑕,一如我们看到的梦露、赫本等好莱坞明星照片。随着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的不断发展,像Photoshop这样的图像处理软件逐渐被推广开来,人们可以通过软件处理自己拍摄的照片,不过进行那些专业的软件图像处理还是专业人员才能胜任的事情,处理照片也需要花费很长的时间,并不能满足逐渐增长的追求美颜的用户的需要。美颜看上去还是高端人士才能享用到的服务。但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活的品质和美的追求也越来越高,照片拍得越来越多,能进行传播和进行社交的应用软件也越来越多,商业市场敏锐地嗅出了其中的商机,大力发展美颜技术。因此,图像处理技术向人物照片修饰这个方向迅速发展起来,图像处理软件变成了一个个APP应用入驻到了每个人的手机中,人们对于美颜的追求才正式成为了一种不可阻挡的风尚,从手机应用中关于美颜产品的下载量就可见一斑。
在应用宝应用商店里,搜索关键词“P图”有50个结果,搜索关键词“美颜”则有56个结果,其中美颜相机的下载量有4.1亿,天天P图有1.6亿,而美图秀秀的下载人次则高达7.2亿。尽管已经有大量的美颜产品出现在市场上,但是一些新的美颜产品还是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从这些数据来看,不得不说人们对美颜的追求已经变得异常普遍,美颜成为了一件大众化的事情。
人们下载这些美颜产品主要是对自己拍摄的照片进行修形和美肤处理,修形包括调整眼睛大小、修整面部轮廓以及对身体躯干的修饰,美肤则包括对整体亮度的调整、磨皮祛斑等。在实际运用中,人物照片经过美颜处理后,其中的人物大都因为无瑕的皮肤和协调的身形而显得神采奕奕、容光焕发,仿佛年轻了许多。由于大多数人的皮肤都会经历过日晒风吹,美颜处理过的皮肤会比之前白很多,所谓“一白遮百丑”在这里有着巨大的发挥空间,并且当你的脸部融为一团洁白的棉花时,脸部的瑕疵、皮肤上的皱纹都会被忽略掉,只剩下突出的五官,再通过脸部的修形,大多数经过美颜处理过的人物相貌都不会很差,至少看上去十分健康协调。随着美颜技术的快速发展,手机又能轻易地承载这些产品,既然它只需要使用者轻轻点击一下美颜功能就能让自己看起来更美丽一些,谁会放着这些产品不用呢?因此,大量的用户开始使用这些美颜产品,美颜成为了一种生活的时尚。
二、美颜盛行带来的问题
西美尔认为:“时尚的魅力在于,它受到社会圈子的支持,一个圈子内的成员需要相互的模仿,因为模仿可以减轻个人美学与伦理上的责任感;时尚的魅力还在于,无论通过时尚因素的夸大,还是丢弃,在这些原来就有的细微差别内,时尚具有不断生产的可能性。”[1]美颜也正是积累了庞大的用户团体并发展成了时尚,用户在面对照片时,会有一种动手去修的冲动,以此来满足自己。
人们对于美的追求有很多种选择,中国民众又为什么会如此痴迷于美颜呢?美颜自然有它自己独天得厚的优势。相比整容来说,美颜只需要在手机上安装一个APP应用,手机就能将美好的容颜通过图像处理技术呈现出来。整容则是一件很复杂也很危险的事情,国内的整容技术并不是很先进,因此,大多数人为了美需要花费大量资金去到拥有先进整容技术的韩国进行整容手术。另外,整容对于深受儒家文化熏陶的中国人来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整容行为常常会受到长辈的强烈反对,很多人也是怯于这一点而不会轻易去整容。化妆则是一件比较正常的行为,即使是中国人化妆也是极其普遍的事情,不过中国人绝没有像日本人那样对化妆的礼仪性质的热衷,并且化妆也是一件需要时间的事情,有些女性化妆时间可能超过了一个小时,这么耗时的事情自然对于美颜来说还是显得相对繁琐,美颜却只需要稍微动动手指就能实现堪比化妆后的效果,当然要是真的去面见人,化妆还是首选。不过,即使化妆的效果很好,但经过美颜的进一步强化,却能够呈现更好的容颜,所以,人们对此还是乐此不疲。正是基于美颜所带来的优势,人们可以花更少的时间和金钱来满足自己对美的容颜追求。
虽然美颜给用户带来了一种新的途径去追求美,但是这种美却并不是真实的,人们只能在手机、电脑等媒介里才能看到美,一旦回到现实生活世界中,容颜依然没有什么变化,反而让现实变得不可信。尤其是现今网络直播时代的“网红”,她们具有明星一样的影响力,又是更接地气的,有更多的可能性出现在普通大众的生活中,而不是像明星一样显得遥不可及。所以当“网红”在参加一些商业演出和日常直播时,人们看到“网红”们现实中的容貌,留下的大多数反馈则是全民的吐槽和唏嘘。不管美颜功能如何强大、将人们的容颜处理得如何美好,人们要想认识一个人的真实容颜气质,还是得在现实里见上一面。
三、美颜盛行的原因分析
那么,人们如此热爱美颜的真实动机又是什么呢?一方面,商家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技术和媒介被商家用来一步步地巩固美颜在这个消费世界的地位,商家不断升级着自己的图像处理技术,各种功能的美颜产品层出不穷,就连手机品牌也以其美颜拍照功能作为主要卖点,例如OPPO、VIVO手机,用户也乐意购买这些带有强大美颜功能的手机产品。“一切媒介都在彻底地改造我们,它们对私人生活、政治、经济、美学、心理、道德、伦理和社会各方面的影响是如此普遍深入,以至我们的一切都与之接触,受其影响,为其改变。”[2]用户受着技术和媒介的驱动,为了在美颜产品的追求上比别人更进一步,争先恐后地购买。
美颜没有让人们实际上的容颜有什么改变,但美颜却能让人们自我感觉良好,这实际是修饰后的图像引起的“自我欺骗”行为。对于经过美颜处理后的照片,修饰者成为图像的第一个观者,前面说过,美颜之后的照片有着平滑的肌肤和更好的光线,几近好莱坞女星照片的样子。Liz Wells从恋物癖的概念指出:“平板的灯光和身体的断裂处理都是让愉悦感得以转移的过程:人们把观看(或想象触摸)身体产生的愉悦感转化为观看、触摸照片或杂志书页的快感。”[3]观看让修饰者从更有美感的照片中获得了愉悦感,继而让他们舍不得放弃美颜。他们将自己的一种变美的欲望投射到修饰后的照片上,求得了一种心理慰藉,内心得到了一种满足。这些修饰后的照片由于和原图像具有很大的相似度,他们把修饰后的照片当成了一面能映射出内心的镜子。梅洛·庞蒂认为:“镜子,它是具有普遍魔力的工具,它把事物变成景象,把景象变成事物,把自我变成他人,把他人变成自我。镜子的‘魔力’就在于能延伸人自我与肉体的关系。”[4]这样的一种镜像认识,可以说是人们内心欲望的体现,修饰者仿佛从修饰后的照片中看到了完美的自己。
因此,美颜产品凭借它的普及化和简便性,大多数用户都把自己对美的追求寄托在一款小小的手机应用上,这样不需要花费自己大量的金钱,又能迅速看到美颜后的效果,同时却获得了内心的满足感。这样的动机虽然简单,也折射出了很多的问题和思考,美颜用户容易迷失在其中,对美颜产品的过度追求,也是大众对美丽的一种过度反应,而人们似乎乐在其中,没有因为美颜效果与真实容颜的巨大差别而感到腼腆。
四、结语
现如今,美颜随着技术和媒介的发展受到了人们的热捧,人们的趋之若鹜渐成为了一种风尚,很大程度上,美颜行为是明星和网络红人将其商业化价值获得最大发挥的工具,普通大众受到了感染,引起了盲目跟风,显然,过分的美颜行为对于他们来说,其中的弊处不容怀疑,甚至有些人对美颜行为“上瘾”。
虽然古人有云“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但是我们却不能过于崇尚美颜这种行为,同时还是要提醒人们不要太过依赖美颜,美颜并不能给个人带来实质性的改变,最动人的美还是真实世界里的自己。
参考文献:
【相关文献】
[1]西美尔.时尚的哲学[M].费勇,吴,译.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1:92-93.
[2]麦克卢汉.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M].何道宽,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33.
[3] Liz Wells.摄影批判导论(第4版)[M].傅琨,左洁,译.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2.
[4]梅洛·庞蒂.眼与心[M].杨大春,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