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USBMI致力于为网友们分享Windows、安卓、IOS等主流手机系统相关的资讯以及评测、同时提供相关教程、应用、软件下载等服务。

VoLTE学习笔记0410-0520

IT圈 admin 53浏览 0评论

2023年12月7日发(作者:淡听双)

VoLTE学习笔记0410-0520

一、网络架构

VoLTE中,可以理解为IMS相当于核心控制,一个统一的控制平台,其他CS、PS等都相当于接入网,CS和PS的核心网地位

下降了。VoLTE以IMS作为核心控制层网,EPC作为接入层。IMS本身有一个特点就是接入无关,适合全业务运营商使用。

VoLTE是将手机接入到IMS网络,手机需要移动,就需要EPC来管理用户的移动性。在IMS看来,EPC是一个接入设备;在

EPC看来,IMS是一个外部数据网。IMS的接入边界是SBC,EPC的外联边界是PGW,所以VoLTE中EPC的PGW要与PSBC

连接,然后接入IMS。VoLTE 一个新特点是有QOS的,实现此功能的是PCRF,它也联系着两个网络。

1、IMS网络结构

IMS网络各网元按照功能分为三类,第一类是负责接入的网元:SBC、P-CSCF、I-CSCF,第二类是负责核心控制的网元:S-

CSCF,第三类是数据库类网元:HSS,第四类是负责业务的网元AS,AS专门负责业务,这就体现了控制和业务分离。

(1)PSBC:VoLTE的PSBC是一个集SBC、P-CSCF、ATCF、ATGW于一身的合设网元。

作为SBC网元时,它连接IMS核心网/软交换网络与外部用户接入区域,完成IMS/软交换用户的业务接入、实现不同网络环境下

用户业务的互通、保障IMS/软交换网络安全、支持QoS管理、CAC话务控制、媒体管理、CDR媒体呼叫详单等功能。

内置P-CSCF网元时,P-CSCF作为IMS拜访域控制平面统一的入口点,将来自拜访域接入网络的SIP消息,包括注册、会话、

Presence等消息,代理转发到其归属域的S-CSCF或I-CSCF。

内置ATCF/ATGW网元时,通过设置ATCF/ATGW功能实体于P-CSCF与I-CSCF/S-CSCF之间,对于可能发生eSRVCC切换的

呼叫,将媒体流锚定到ATGW。这样后续在发生eSRVCC切换时,只需要更新ATGW上的媒体信息,不需要更新远端(UE)

的媒体信息,使整个eSRVCC 切换时间更短。

(2)I-CSCF:

(3)S-CSCF:

(4)AS

AS为合设网元,兼具MMTEL AS和SCC AS的功能。AS通过S-CSCF带上来的ac字段区分AS身份,route字段里,ac=vccas

时,实现SCCAS功能,ac=mmtel时实现MMTEL AS功能。

SCC AS在最靠近用户位置触发。为了避免HLR重复SRI和预选过程,SCCAS支持获取

CSRN号码,SCCAS在预选至CS时返回给S-CSCF的消息里带着CSRN。

2、EPC网络架构

EPC网络的网元分为三类,第一类是负责信令面的MME,第二类是负责承载面的SGW和PGW,第三类是负责策略的PCRF。

R7 PS增加direct tunnel功能,Sv接口用GTP协议。GPRS Tunnelling Protocol。跟MME打交道的都是信令面,不会有用户

面。跟HSS和PCRF连接的使用的都是Diameter协议

为了实现可靠性和实时性,除了GTP外,信令面传输层都SCTP,SCTP是用户进入网络后就先建立连接,有消息就发,没消

息就空闲,不像TCP每次发消息都三次握手建立连接,发完释放。GTP消息本身就是一去一回的消息,成对出现,超时未收到

重传。所以可以用UDP,传输层无需再进行可靠性实现,因为作为上层,GTP实现了。

2)MME

纯控制实体,只负责信令。不能再进行计费。PS按照流量计费的,数据包不通过MME。

有用户数据库,存放移动性和会话管理,承载的信息存放在MME里。

3)S-GW

MME和S-GW合在一起相当于SGSN。

MME和S-GW没有直接的关系,多对多的关系,需要的时候MME去选择相应的S-GW给用户提供服务(S-GW就近接

入),S5/8接口都用公网地址,MME和S-GW间都用私网地址。

MME选择S-GW:终端所在TAI信息报告给DNS,DNS根据TAI回送一组S-GW的信息,MME 根据情况去选择S-GW。

手机附着或位置更新后,位置不变,同一时间就一直附着在同一个S-GW。

4)P-GW

P-GW相当于GGSN。功能是分配终端的IP,向PCRF去要策略,计费。

由MME选择,选择原则也是去DNS上查,P-GW按需接入。首先考虑用户需求,看用户要做什么业务,即APN(access point

name)。MME拿到一组P-GW后,需要根据运营商的规划(对不同业务使用同一个还是不同,一般是不同P-GW)。手机附着

上来后,如果进行多个业务,可能同时用多个P-GW。

位置改变,S-GW会变,P-GW不变。S-GW与位置是否变化有关,P-GW与业务变化有关。

5)PCRF(负责QoS,policy and charging rule function)

PCRF也是根据业务需求选择用还是不用。

从P-CSCF获取与业务相关的信息,从HSS获取与策略控制计费相关的用户签约信息,从PGW获取与承载网络相关的信息(如

IP-CAN类型和用户的位置信息)。PGW按照PCFR下发的PCC规则中的TFT模板对业务数据流进行过滤。

达量限速,PCRF主要是为了给数据业务进行灵活限速用的,只不过VoLTE用它做了建

立专载。

6)HSS

Diameter协议核心还是七号信令,MAP协议,只不过现在VoLTE后带宽够用,加了很多Diameter协议的开销。

用户服务P-GW信息管理。

这些网元要各司其职,齐心协力才能保证用户的各项业务,他们通信靠SIP协议和Diameter协议、H.248协议(放音MRFP),

与CS互通时还涉及BICC协议。

3、无线侧

1)eNB

无线侧物理层:上行使用SC-FDMA,下行采用OFDMA。OFDM解决多径问题,拉长了符号,每个符号前加了保护,不使用均

衡器,降低算法复杂度,提高了效率。功耗高,PAPR高(峰均比)。SC-FDMA可以降低峰均比,但是没有OFDMA的其他优点。目前空口可以采用很多种技术提高带宽利用率,CA(carrier aggregation)、MIMO、多点协同(coordinate multipoint,

把相邻扇区的数据解调出来不作为干扰,提高信噪比)、中继(Relay,电磁波传播难点是收发端要对齐,用中继解决)、异

构网(Heterogeneous networks),应用最广泛的是载波聚合。载波聚合技术使用户可以使用多个20M,手机需要支持。目前

基本上是三载波聚合,达到330M 但是手机支持的较少,三星支持,小米NOTE支持(高通810后芯片)

4G经历了R8-R9-R10,LTE第一个版本R8,2008年;2011年R10完成,引入了载波聚合技术。R10才是真正的4G,空口带宽

达到1G以上。R10版本后可达到高速移动100M,低速1G,。目前TD-LTE空口上行最大20Mbps,下行就只有80Mbps,20M

带宽的使用配比:使用配置1,即2:S:2,配置2----3:S:1,传输块儿速率,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之间,物理层还要加冗

余,校验等,速率和这个不一样。LTE-FDD,下行 150M,上行50M;TD-LTE,下行110M,上行10M。

eNB上4G多了接入层面security。4G后采用的安全的手段:鉴权(2/3/4G)、加密(2/3/4G,针对信令和用户数据都可以,可

选)、完整性保护(一致性校验,3/4G中才用,只对信令数据,规范要求必做,但是参数可控是否做):检查是否被篡改,消

息发出去之前先计算出一个校验值,接收方把接收到的做一个同样的运算得出一个值,比较两个值是否一致。

2G的加密分别在CS和PS核心网,3G统一到RNC上进行加密,空口不做;4G加强了安全防护,手机和MME间发送的NAS消

息要进行加密和完整性保护,手机和eNB之间空口增加了接入层面的security,RRC层可以单独协商加密和完整性保护,NAS

消息属于RRC的高层,封装在RRC消息里,手机发往MME的消息协商完加密和完整性保护后,封装在RRC里,如果eNB和手

机间也协商要加密和完整性保护,需要再做一遍,共做两次加密。4G加密算法EEA EPS encryption algorithm EIA。

二、流程

典型流程就是注册流程和呼叫流程。

注册流程目的是使用户的手机能接入IMS网络,以便后续进行业务。VoLTE提供的是永远在线的服务。这里的永远在线指的是

核心网侧,无线空口资源是要按定时器设置在无业务交互时释放的。因为空口资源永远是比较稀缺的,是网络带宽和速率的瓶

颈所在。用户注册成功后,过一段时间无线侧定时器超时,eNB发起S1释放,为了节约空口资源。以后用户发起业务时要用业

务请求(service req)流程将UE和MME的状态从ECM-idle迁移到

ECM-CONNECTED状态。

ECM空闲态和连接态:空闲态时UE和MME间没有NAS信令连接存在,MME保存UE的TA list级别位置信息,UE和MME间的

上下文不同步;连接态时UE与MME间有信令连接包括RRC连接和S1-MME连接,MME保存小区ID级别的位置信息,UE与

MME间的上下文同步。

EMM-用户的移动性管理,ECM关注用户和EPC网络的连接。EMM:Attach,TAU,detach;ECM:S1连接释放,业务请

求。二者彼此独立。

TAU流程不跨SGW,更新的是eNB和S1之间的承载,SGW和PGW间的不变,TAU过程就是将无线侧更改的告诉核心网,所

以是modify bearer消息。SGW更改的TAU要重新create session消息。

手机状态:

idle,空闲态:eNB上inactivity timer:发送或者接受一条与手机有关的消息,就计时。

Connected,连接态,只要有RRC连接,手机就认为自己是连接态,只要有S1-AP,MME 就认为自己是连接态。

Paging发生在空闲态,handover发生在连接态,service req发生在空闲态,TAU发生在空闲态和连接态都有可能,发生在空闲

态至单纯发生TAU过程,发生在连接态在TAU之前一定发生了handover。

1、注册流程

分为两个阶段:EPC注册和IMS注册。注册的目的是为了把核心网承载建起来,并给用户分配一个IP地址,让用户的号码和IP

地址绑定,使用户想用的时候能立即连上网络。

(1)EPC侧注册

S-GW P-GW

UE eNB

2)NAS attach req:1、EMM 部分:attach 类型:如果是EPS attach(只做4G附着),带着旧GUTI;如果是联合附着(做

4G和2/3G附着),带着旧GUTI,TMSI,TAI,手机能力(支持的加密算法等),2、ESM部分:PDN连接请求,携带ESM

information flag=0/1,如果为0,代表MME可以按照核心网设置建立默认承载,如果为1,代表告诉MME后续消息会发送关于

承载的要求。

attach消息和TAU消息不加密。

5)去要IMSI,其中带了2),涉及完整性保护等

6)中带了正在用的鉴权数据后,有的厂家MME就不会再做鉴权了。所以有时候抓的消息里没有鉴权。一般本省DNS不做外省

MME与S10的对应地址,制作本省的,或者相邻省交界处的。或者新MME向旧MME要不到IMSI,所以就找不到HSS要数据

了。

8)MME分析IMSI后指向HSS,或者通过DRA指向HSS。

9)HSS里用AKA的方式鉴权,authentication key 3ki和鉴权中心产生RAND经过不同算法得出XRES,CK(加密密

钥),IK(完整性保护密钥),AUTH(手机鉴权网络)。CK和IK 运算得到Kasme(root key),rand,XRES,AUTH合并

起来得到4G的鉴权四元组。

10)拿出AUTH鉴权网络,拿出自己的Ki和得到的RAND,计算出XRES。

11)HSS中的AUC判断XRES和XRES’是否一致。

14)如果2中的ESM information flag=0,MME就开始建核心网的东西了,如果ESM information flag=1,MME会要求手机上报

信息,即消息15/16

17)为了要签约信息,告诉HSS更新MME信息

19)HSS更新MME信息

20)签约数据包括:手机能使用哪些APN,APN相关的QoS(QCI,ARP等),VPLMN(PGW 用本地的还是外地的,=N即

不允许使用漫游地的网络,=Y即允许),default APN(避免手机APN签错,自动纠正)

新MME有了用户的EPS签约,鉴权,当前TAI(CELL id)。

S-GW的选择:用TAI向DNS查询,找到S11接口的IP地址。找到SGW。

P-GW的选择:使用APN选择,发给DNS,找到PGW的地址。

APN:1.手机提供了APN,即ESM flag=1,以手机提供的APN为线索。如果手机提供的APN合法(即符合HSS里的签

约),MME使用此APN。如果不合法,使用APN override功能,用default APN(HSS设置),建立第一条默认承载,2.手机

不提供APN,使用default APN。

S-GW P-GW

UE eNB新MME

24)拿到两次DNS查询的结果后,MME根据自己的配置和选择原则选择S/P-GW

25)带MSISDN号主要是为了传给PGW进行计费。PGW还没分TEID,所以只带了MME 的TEID

26)查询APN是否归自己处理,有可能去PCRF要新的QoS,也可能没有。

28)PGW不变,SGW有可能变,所以需要SGW将PGW的IP和TEID告诉MME。S-GW 和eNB之间没有控制面,得由MME

转。

29)EMM带新GUTI,新TAI,ESM带要求建默认承载。

(2)IMS注册

1)请求的路由根据:Route,Req-URI;

辅助路由:service-route,path,这两个是给设备看的,不能直接使用,设备拿到后会翻译成route放在消息里使用。

2)响应的路由根据:Via。

Tel格式的PUI不能用来做注册。只能用SIP格式的。

注册成功后,终端获得了P-Associated-URI,即隐式注册集;P-CSCF获得了service-route,即S的地址、计费相关信息(计费

CG地址,S在与HSS交互时得到,然后给P)、重注册时间;S获得了P的地址、用户的信息。

注销流程中expire=0。

UE->P

主要包含上图所示字段。开始行里的重要参数是req URL,用域名标示,即上图的

sip:/doc/ 。

From带PUI,To也带PUI,用to里的号码进行注册

●P->I

P查询DNS把UE发给I,用req URL。松散路由,不强制用route,所以用req URL。

Path字段由P产生,形式一般为path:/doc/ ,目的是为了公布自己的

地址,以便后续S能记住P。

PVNI:拜访网络标示,记录拜访地的地址。

P-charging-vector:ICID,用于离线计费,协议里规定IMS的第一个网元必须增加这个参数。

选择子=UE,号码/URI=Req URI里的域名,方法=REG/SUB,业务类型=他域。

●I->HSS

通过静态路由配置找到HSS,通过DRA找到HSS。

UAR/UAA:AVP,或得S的能力集

选择子=P,号码/URI=Req URI里的域名,方法=REG,业务类型=他域。启用HSS查询HSS 主机/域名->出局路由,Diameter

路由里附加条件引用Diameter路由条件(在有两个一样的目的URI时用)

●I->S

route变为S的地址

选择子=P,号码/URI=S的地址,方法=REG,业务类型=他域。S把I落地,选择子=I,号码/URI=S的地址,方法=REG,业务类型=本域。

●S->HSS

MAR/MAA:用户鉴权

SAR/SAA:签约

S把Sout送给HSS,选择子=Sout,从域分析分析而来,入局走入口策略,出局走域配置->业务群编号->选择子。URI=域名大

匹配,方法=REG,业务类型=他域。

●S->AS

第三方注册,S根据IFC里面AS的地址,将此地址填写在route里面发给AS。

To字段带PUI,from带S地址,contact带S的地址。

S把Sout送给AS,选择子=Sout, URI=AS,方法=REG,业务类型=他域。

URI实际分析的是消息里Route字段,没有route字段就分析Req URI。

●S->UE

P-Associated-URI:带隐式注册集

Service-route:带S的地址

Path:P的地址

2、会话流程

IMS用松散路由时,采用route字段后地址表明,没有route就采用Req URI来路由。宽松路由不要求Req URI和route相同,强制

路由要求。

注册决定的被叫会话路由 path,注册决定的主叫会话路由 service route,信任域P-Asserted Identity。

UE1-------P1---------S1------------S2------------P2----------UE2

第一次invite:

UE1->P1:发现机制。1)静态:直接配置P的IP地址。2)动态:终端配置域名,DNS 返回SBC的地址。

会话时P根据之前注册响应消息里信息,记录service-route,翻译成route找到S。P1发给S1,Via带UE1的地址;

P1->S1:会话时P根据之前注册响应消息里信息,记录service-route,翻译成route 找到S。P1发给S1,Via带UE1的地址;

200OK消息里,隐式注册集。P1把route删除,生成record-route,route=S1,RR=P1,Via=P1,UE1;

选择子=UE1,URI=S1,方法=INVITE,业务类型=出局。

S1->I2:ENS查询,用Req URI查询,涉及本地配置。DNS查询有递归查询和迭代查询;

S1把Sout送给I2,选择子=UE1,URI=被叫号码,方法=INVITE,业务类型=出局。省去了S1把P1作为本地分析,S相当于一

个服务器,S收到消息先落地再出局。

I2把SI送给HSS(LIR):选择子=S1,启用HSS查询,URI=用户号码或域名,方法=INVITE,业务类型=出局。

I2->S2:查询HSS,LIR/LIA。Route=S2,RR=S1,P1,Via=S1,P1,UE1;

I2把S1送给S2,选择子=S1,URI=S2,方法=INVITE,业务类型=出局。

S2把I2落地:选择子=S2,URI=S2,方法=INVITE,业务类型=出局。

S2->P2:根据path翻译成route进行路由。Route=P2,RR=S2,P1,Via=S2,S2,P1,UE1;

S2把Sout送给P2:选择子=S2,URI=P2,方法=INVITE,业务类型=出局。P2->UE2:根据contact信息。RR=P2,S2,S2,P1,Via=P2,S2,S1,P1,UE1。

P2把S2送给UE2:选择子=S2,URI=IP地址,方法=INVITE,业务类型=出局。

第二次(PRACK)

响应消息根据via返回UE1,携带了RR,终端UE1把RR转化成route发给P1,Route=P1,S1,S2,P2,via=UE1。

PRACK与INVITE相比,Cseq不同。

主叫S找到被叫S,利用辅助路由字段Record-Route(记录下一个事物消息的路由)生成Route(主叫P,主叫S,被叫S,被

叫P),放在PRACK消息里面。RR字段只出现会话时,由route产生。

P-Assert-Identity:号码显示

P-preferred-Identity:终端向用哪个PUI作为主用号码。

如果要分析被叫号码,要去起始行里的Req URI。

三、协议和接口

LTE-uu接口:1、SRB 信令无线承载2、DRB业务无线承载。

RB = Resource Bearer(终端与基站之间的承载)

D RB = Data RB(终端与基站之间的数据承载)

SRB = Signal RB(终端与基站之间的信令承载)

PRB = Physical RB (L1调度概念)

VRB = Virtual RB (L2调度概念)

RAB = Radio Access Bearer (终端与核心网直接承载X2接口:1、X2-C X2-AP协议 2、X2-U GTP协议 context 主要用于切换,比较快速,不用走S1口。

1)S1接口(已有)

eNB与MME:S1-MME(S1-AP协议)

eNB与S-GW:S1-U(GTP-U协议,V1)

2)S2接口

非3GPP接入

3)S3/4(可能会有)

SGSN(升级成R8后)与MME:S3,与S-GW是S4

4)S5/8(已有)

S-GW与P-GW:同一PLMN,S5,不同S8,GTP-C和GTP-U协议都有。

S-GW和P-GW同一PLMN(即同一运营商)就是S5接口,国际漫游时,如果用国外S-GW (S-GW就近接入),用归属地本国

的P-GW(按需接入)时用S8,P-GW的选择:Internet网回归属地,VoLTE接入S/P-GW用漫游地。按需接入要考虑用户的需

求和运营商的需求。

5)S6a/S6d

HSS与MME:S6a(已有)

S6d:SGSN(升级成R8后)与HSS

6)S7(已有)

Gx接口,P-GW与PCRF间

7)S9

Home PCRF与visit PCRF间

8)S10(已有)

MME间

9)S11(已有)

MME与S-GW(GTP-C协议,V2)

10)S12(有可能会有)

RNC(升级成R8后)与S-GW间

11)S13(有可能会有)

MME与EIR间

12)S16

SGSN(升级成R8后)间接口

13)Gn接口(已有)

SGSG(老版本,PreR8)与MME间接口

14)Gx接口

PCFR与PGW间接口

Gxc接口只有在S5/8接口使用PMIP协议时才有。目前移动是PGW通过Gx接口向PCRF 要QoS,然后给SGW。使用PMIP时

PGW不给SGW传,需要SGW向PCRF要,这个接口叫Gxc 接口

Rx接口:PCRF至P-CSCF,使用Diameter协议1、GTP协议GRPS Tunnelling Protocol

GTPv0:不分控制、用户面,已不用了

GTPv1:分控制和用户面,控制面GTP-C用于2/3G,用户面GTP-U用于2/3/4G网络里GTPv2:GTPv2-C 控制面,用于

4G,S10,11,S5/8,Sv接口,4G 用户面用GTPv1的GTP-U。

SGW和PGW间用GTP协议,TEID(Tunnel Endpoint ID):每一个GTP隧道有两个端点,每一个端点由端点所在的设备分

配,32bits。

TEID写入GTP消息的header信令开销里面,要放对方的TEID号,不放自己的TEID号。各自分各自的TEID,分完后相互告知

对方,以后发消息就完全按照TEID来发。只有第一条信令消息带IMSI,以后的信令消息都用TEID来告知和对应。处理问题时

一定要抓到第一条消息,用IMSI找到对端TEID,用对端TEID来找到本端TEID,用这两个TEID筛选后续的消息。

2、IMS协议

SIP:会话发起协议,是IETF制定的多媒体控制协议,它是一个基于文本的应用层控制协议,独立于底层协议,用于建立、修

改和终止IP网上的双方和多方的多媒体通话。

SIP协议建立在UDP和IP上。UDP无连接,需要SIP进行传输保障,所以SIP的请求一般都要有响应,还会进行重传。SIP为轻

协议,消息中可以携带任意类型的消息体,比如含SDP协议、RTP/RTCP、XML。

UAC和UAS:UAC发起,UAS接收SIP事物请求,都能终止一个呼叫。

信令面SIP,媒体面RTP

1、请求消息:

注册:register

会话:Invite、Bye、Ack、Cancel

其他:options、Info(DTMF)

Subscribe消息用于终端向AS订阅,AS用notify向终端下发订阅消息。

2、响应消息:

1XX:临时响应

2XX:成功响应

3XX:重定向

4XX:Client错误

5XX:Server错误

6XX:Global错误

字母的都是请求消息,数字的都是响应消息。

3、*消息体:一般为SDP,RTP包含在SDP中。o行信令面IP,c行媒体面IP,m=audio 17368(媒体面端口号)

v:Protocol version

b:Bandwidth information

o:Owner of the session and session identifier

z:Time zone adjustments

s:Name of the session

k:Encryption key

i:Information about the session

a:Attribute linesu:URL containing a description of the session

t:Time when the session is active

e:E-mail address to obtain information about the session

r:Times when the session will be repeated

p:Phone number to obtain information about the session

m:Media line

c:Connection information

i:Information about a media line

4、消息结构

1)开始行:包括请求行和响应行

2)头部

SIP必选消息头:from,to,call-ID,CSeq,Via,Max-forwards

3)消息体:SDP/XML/RTP,不涉及消息体里的内容的时候,消息可以不携带消息体,比如注册不需要媒体协商,就不携带。

订阅可能携带xml。

*请求的开始行包括:

方法:invite,Request URL:SIP URL,版本号:SIP/2.0

*消息头部包括:

1)Via:路由字段,防止环路,保证按原路返回。一般格式为:发送协议发送方;参数。Branch,分支号

2)from&to:

From指示请求的发起者,服务器将此字段从请求消息复制到响应消息,to格式与from 相同,一般格式为 SIP URL;tag=XX。

From和to里面的tag标示一个会话和会话状态。

3)Cseq:事务号,Cseq,一个请求以及所有对其的响应。多个事务构成一个会话,有一个CALL ID。对事务进行排序,用

Cseq确定不同事务。第一个invite Cseq为1,然后再发PRACK就为2,ACK和CANCEL不进行Cseq的增加,这两个消息与

invite算作一个对应请求不计。

4)contact:所有消息都有contact字段。给出其后和用户通信的地址。用户注册成功后, contact字段中的IP会和用户的PUI进

行绑定。

max-forward最大70

3、Diameter协议

Diameter,建立在SCTP/IP基础上,端口3868。

AVP:属性值对

HSS为Diameter消息服务器,I/S-CSCF为客户端。

Hop-by-hop:匹配请求和响应。

End-to-end:检测重复。

1)Cx/Dx接口消息

流程分类I<->HSS、S<->HSS

注册UAR/UAA(获取S的能力集或者host name,目前只使用S的能力集,也可实现漫游限制)MAR/MAA(获取鉴权向量)

SAR/SAA(用户服务的指派,注册时候用于S向HSS获取用户签约信息)会话LIR/LIA(用户位置信息)

RTR/RTA:HSS发送用于踢用户。

2)Sh接口消息

UDR/UDA:AS HSS,获取用户信息

PUR/PUA:AS HSS,用户信息变化时告知HSS

SNR/SNA:AS HSS,预约通知,订阅用户信息变化

PNR/PNA:HSS AS,HSS通知AS用户的变化

4、H.248

Mn接口:MGCF与IM-MGW的接口

Mp接口:MRFC与MRFP的接口

命令消息

ADD:向一个上下文添加一个终端;

5、鉴权方式

1)UE S

头部

auth:PVI ,nonce,resp(值为空)

2)S->HSS

MAR/MAA

AVP:PVI、PUI,鉴权方式为AKA,Ki+RAND=AUTH+CK+IK+XRES

3)S->UE

401消息

www-auth

4)UE->S

RES=XRES

四、承载

承载:默认承载,专用承载,GBR必须是专用承载,专用承载必须有PCRF来参与控制,默认承载HSS签约就可以了。默认承

载不拆,专用承载可拆,VoLTE用户开机后会建立一个默认承载,保持实时在线。

PDN连接指在UE与一个PLMN外部分组数据网络(PDN)之间,一个PDN连接=一个IP 地址+一个APN。EPS系统提供IP连

接,一个PDN连接可以包含多个EPS承载。PDN连接必须关联UE的IP地址,PDN和APN标示。PDN连接分为IPV4、IPV6和

IPV4V6,连接一个PDN 连接,可以建立一个或者多个EPS承载,第一个EPS承载为默认承载。专有承载和默认承载的区别在

于QCI不同。

1、端到端承载

UE----------------eNB-----------S-GW--------------P-GW

DRB 业务的无线承载 + S1-U承载 + S5/S8承载

承载建立顺序:S5、S8承载,S1-U承载,Uu口承载。4G叫EPS承载,2/3G叫PDP上下文

控制面:

手机到eNB:RRC

eNB到MME:S1-AP,

MME到SGW,MME到PGW:GTPv2-C

用户面

手机到eNB:RDB

eNB到MME:S1-bearer

SGW到PGW:S5/8bearer ,GTPv1-U

这三个合起来就叫EPS bearer

eNB到手机和MME的控制面和用户面四段连接随时可能被拆除,频繁拆除重建。DRB和S1-bearer加起来叫eRAB,PGW决定

要不要建承载。

2、默认承载和专用承载。

默认承载:使用APN访问外部数据网(互联网、IMS网络,WAP等),建立的第一条承载;所有的默认承载一定是手机主动发

起。

专用承载:使用APN访问外部数据网,建立的第二、三、……条承载;专用手机和网络触发都可能。手机触发的时候得发

resource allocation req,要不然就是网络触发。不签全部都是网络侧触发建立专用承载。专用承载的建立或者修改只能由网络

侧发起(PCRF),并且QoS由核心网侧分配。

默认承载和专用承载用的是同一对S-GW和P-GW,二者区别是QoS不同,EBI(EPS bearer ID)不同。EBI 4bits,0-15,能用

的是5-15,核心网来算可以建立11个承载,但是eNB的限制,每个手机最多只能建立8条EPS承载。

手机状态:

idle,空闲态:eNB上inactivity timer:发送或者接受一条与手机有关的消息,就计时。

Connected,连接态,只要有RRC连接,手机就认为自己是连接态,只要有S1-AP,MME 就认为自己是连接态。

Paging发生在空闲态,handover发生在连接态,service req发生在空闲态,TAU发生在空闲态和连接态都有可能,发生在空闲

态至单纯发生TAU过程,发生在连接态在TAU之前一定发生了handover。

ECM空闲态和连接态:空闲态时UE和MME间没有NAS信令连接存在,MME保存UE的TA list级别位置信息,UE和MME间的

上下文不同步;连接态时UE与MME间有信令连接包括RRC连接和S1-MME连接,MME保存小区ID级别的位置信息,UE与

MME间的上下文同步。

EMM-用户的移动性管理,ECM关注用户和EPC网络的连接。EMM:Attach,TAU,detach;ECM:S1连接释放,业务请

求。二者彼此独立。

TAU流程不跨SGW,更新的是eNB和S1之间的承载,SGW和PGW间的不变,TAU过程就是将无线侧更改的告诉核心网,所

以是modify bearer消息。SGW更改的TAU要重新create session消息。

用户注册成功后,过一段时间无线侧定时器超时,eNB发起S1释放,为了节约空口资源。以后用户发起业务时要用业务请求

(service req)流程将UE和MME的状态从ECM-idle 迁移到ECM-CONNECTED状态。

五、QOS

时延和错误率决定用哪种传输机制。Non-GBR不设置传输速率下线,可以为0,有可能卡。

手机注册上来建立QCI=9,用于上网的承载,QCI=5承载的是IMS信令,但是对于LTE 来说,是一个业务。LTE相对于IMS来说

属于下层,IMS是承载在LTE上的高层应用。

1-4 GBR bearer

5-9 non-GBR bearer

QCI:每条EPS承载都得定义,既用于GBR又用于non-GBR 。eNB,SGW,PGW都需要有ARP,手机也需要。

ARP:allocation retention priority

每条EPS承载都得定义,既用于GBR又用于non-GBR,只在EPS承载建立且资源不够用时使用。

①优先级、

②占用(1、有没有抢占资源的能力,2、允不允许被抢占)

eNB,SGW,PGW都需要有ARP,手机不需要

PGW决定要不要建承载,PGW对比现在和之前的QCI和ARP是否一致,一致的话就不需要再建立新的了。带宽改变的话可能

就扩一下带宽,但是不会重建。

③TFT (Traffic Flow Template)

既用于GBR又用于non-GBR,建立完了以后才用,QCI和ARP是在建立时用。

制定多种过滤条件,决定数据包走哪个通道(承载),设定IP三层的原地址和目的地址,设定四层传输层的原端口和目的端

口。专用承载必须有TFT,默认承载可以不设置,匹配不到的就走默认承载。

这样才能保证不同的业务(比如VoLTE语音和数据)走到正确的承载上。

④GBR&MBR

GBR:guaranteed bit rate 承诺的带宽

MBR:maximum bit rate 最大带宽,超过GBR的有可能被丢弃。目前GBR和MBR设置的是一样的。

⑤只有nonGBR才有的UE-AMBR和APN-AMBR(aggregate maximum bit rate)

UE AMBR是用于eNB的。APN AMBR是用于核心网的,两者结合起来用。

UE级QoS参数:UE-AMBR取值为UE的所有Non-GBR的集合对应的最大速率,签约在在HSS中。eNB负责上下行UE-AMBR

的控制。

APN级QoS参数:APN-AMBR面对一个APN对应的所有PDN connection的所有non-GBR bearer的集合的最大速率。PGW负

责上行APN-AMBR的控制。

做限速用的,MME对用户所有APN建立的承载计算APN-AMBR总和和手机AMBR进行比对,取小的那个值。一般UE AMBR

都大于APN AMBR,这样才能起到限速的效果。

Default bearer is always a Non-GBR bearer. Dedicated bearer can be a Non-GBR bearer or GBR bearer。

六、IFC触发

IMS业务

1)IMS AS:包括三类:SIP AS,IM-SSF,OSA

SIP AS:基础呼叫业务、VCC、T-ADS

IM-SSF:继承用户原有业务。OSA:接业务能力服务SCS,第三方业务接入

2)IFC

初始过滤规则,包括:触发条件、优先级(多个IFC触发顺序)、AS地址、处理结果。

S-CSCF只进行业务触发,不处理业务逻辑,AS处理业务逻辑。

3)SiFC共享的IFC

减少同HSS之间的内容交互,保存在S-CSCF里面。

EMS:统一网管,NMS:大网管,看多个EMS。

七、标示

1、Cell由CI和PCI识别 PCI(physical layer Cell Identification):1、PSS 3位 0-2,

2、SSS 168位 0-167 PCI在504个CELL范围内是惟一的。 ECGI唯一标示

2、TA (Tracking Area):TA list内移动不发起TAU。降低信令开销,寻呼范围增大。

TAI=MCC+MNC+TAC

3、GUTI=PLMN+MMEGI+MMEC+M-TMSI

1)USIM卡:IMSI号,Ki值,

2)GUTI (globally unique temporary identity,80bits),MME分配。

GUTI = GUMMEI (globally unique MME identity,) + M-TMSI

GUMMEI = MCC+MNC+MMEGI+MMEC

MCC(12bits)+MNC(12bits):运营商编号

MMEGI:MME组号,因为带了组号,所以说MME天生就是组POOL的。16bits

MMEC(MME Code):MME 编号,8bits

M-TMSI:MME随机分配的临时号码,32bits

GUTI太长了,对于寻呼时占用的信令消息太多,所以引申出S-TMSI,40bits。主要用于寻呼。S-TMSI=MMEC+M-TMSI。

GUTI作用:1)用户到新的MME下后,需要用Old GUTI去查DNS,找到S10接口,向老的MME要信息。2)MME

selection,MME组POOL且S1连接建立起来(eNB向MME发送S1 setup

消息,MME告诉eNB自己的GUMMEI值,eNB记录MME01和MME02的信息,MME也会记录eNB ID、IP和管理的TAI信息),

用户漫游到这个POOL下面后,手机将NAS(TAU或者attach消息)消息封装在RRC信令中发往eNB,eNB要选择一个MME。

eNB拿到old GUTI值解出GUMMEI 值,一看自己认识的(之前已经建立过S1连接的),就直接发到这个MME,如果不认

识,eNB 要根据负荷均衡选择,MME除配自己的ID还配置权重,MME在建立S1连接时要将这个权重和GUMMEI一起发给

eNB,eNB根据这个权重进行负荷均衡选择。

MME配置GUMMEI,S1 IP,port,权重,无需配置TAI信息,自动上报。

最详细的位置信息即cell,多个cell组成一个位置区TA。

2/3G:CS:LAI=MCC+MNC+LAC(16bits)

PS:RAI=LAI+RAC LA >= RA >= cell,中国移动LA=RA

4G:没有CS了,不再用LA和RA了,用TA(Tracking Area),格式类似于LAI。

TAI=MCC+MNC+TAC MME不需要配置TAC,S1 setup的时候eNB上报,MME存下来的。MME需要配置TA和LA的映射关

系,还需配置TA list。

1)TA

TA list用还是不用要慎重考虑,用可能会增加paging负荷,无线有Inactivity timer:eNB上定时器,监测手机发上消息后如果没

有再发或者需要收任何消息,就会把给这个手机的无线资源拆除,一般10s。诺基亚优化寻呼: MME会记录UE所在的最后一个cell,所属eNB,TA,TA list,按照顺序,第一次寻呼先在所属eNB上寻

呼,第二次在TA所在的所有eNB上下寻呼,第三次在TA list内所有的eNB上下寻呼。离开TA列表就得做TAU了:)。paging

profile可以记录最后多个eNB信息。不开的时候是在整个TA list寻呼,开启后寻呼范围缩小,时延会增加。为了不影响CSFB,

这种优化寻呼的feature对CSFB不起作用,VoLTE单独开启VoLTE paging feature

PVI-IMPI,私有标示,只有一种格式,xiaoming_private@/doc/ ,不

带前缀。

PUI-IPMU 公有标示,有两种格

式,tel:+86531****@……,sip:xiaoming@/doc/ ,带前缀;

隐式注册:一次注册多个PUI。

PVI只在鉴权时用,PUI在呼叫时用。

MGCF有两个标示:主机名和信令点码,AS也有可能两个,AS与MRFC合设时,与MRFP 通信要用信令点码。

PSI:不是一个用户,代表业务。

为了避免HLR重复SRI和预选过程,SCCAS支持获取CSRN号码,SCCAS在预选至CS时返回给S-CSCF的消息里带着

CSRN。

STN-SR用于在eSRVCC过程中eMSC寻址ATCF,ATU-STI用于eSRVCC过程中ATCF寻址SCC AS。

STN-SR:session transfer number single-radio,在UE附着过程中,ATCF产生,用于标示ATCF,给MSC用。HSS通过插入

签约用户数据消息将STN-SR传送给MME,MME传送给MSC

ATU-STI是给ATCF在切换请求时使用的,由SCC AS在注册时产生。它用Message通知ATCF:UE的C-MSISDN,以及分配的

ATU-STI,还有UE的SRVCC能力, ATCF使用C-MSISDN 来关联会话(MSC发来切换请求时),使用ATU-STI替换与SCC AS

之间的信令路径。

切换的信令面变化,参见

切换前后的信令均经过了ATCF。

媒体面的切换路径参见:

eSRVCC:相比于SRVCC,媒体切换点改为更靠近本端的设备。具体方案就是增加

ATCF/ATGW功能实体作为媒体锚定点,无论是切换前还是切换后的会话消息都要经过ATCF (Access Transfer Control

Function)/ATGW(AccessTransfer Gateway)转发。后续在发生eSRVCC切换时,只需要创建UE与ATGW之间的承载通

道,对端设备与ATGW之间的媒体流还是通过原承载通道传输。这样相当于减少了SBC至SCC AS之间的时延,明显短于

SRVCC方案,减少了切换时长。

八、数据配置CSCF数据配置包括以下部分

(1)物理:模块、以太网端口配置

(2)IP协议栈:接口、环回(I、S、BGCF)

(3)全局配置:定时器等

(4)对接:拓扑、邻接主机、SIP/DIAMETER协议配置

(5)路由配置:入口、业务群、选择子(URI、TEL、IP)

1、物理配置:机架、机框、丝印、模块、以太网端口

ZTE:> SHOW RACK

ZTE:> SHOW SHELF

ZTE:> SHOW BOARDNAME

ZTE:> SHOW MODULE

ZTE:> SHOW ENETPORTPARA

2、IP协议栈-接口和环回地址

ZTE:> IPSTACK

IPSTACK:> INTERFACE

IPSTACK:> SHOW IP INTERFACE

IPSTACK:> EXIT MODE

IPSTACK:> INTERFACE LOOPBACK:PORT=2;

IPSTACK:> SHOW IP INTERFACE

IPSTACK:> EXIT MODE

IPSTACK:> EXIT MODE

3、全局配置-网元功能属性、用户处理能力、系统能力、域、定时器等

ZTE:> SHOW CSCFTYPE

ZTE:> SHOW USERCAPA

ZTE:> SHOW SYSCAPA

ZTE:> SHOW DOMAIN

ZTE:> SHOW VISTNET

ZTE:> SHOW REGTIM

ZTE:> SHOW SESSTIM

ZTE:> SHOW REGTIMBYAUTH

ZTE:> SHOW SYS GLOBPARA DETAIL

4、对接数据

4.1、拓扑配置-主机、主机IP地址、邻接主机、索引模式S-CSCF池、IP地址分组ZTE:> SHOW HOST

ZTE:> SHOW HOSTIP

ZTE:> SHOW ADJHOSTZTE:> SHOW IDMODSPOOL

ZTE:> SHOW IPGRP

4.2、对接协议

4.2.1、UDP配置

ZTE:> SHOW UDPCONN

4.2.2、SIP协议-基本、SIP接入地址、SIP链路、SIP信令路由、SIp信令路由集ZTE:> SET SIPBASIC

ZTE:> SHOW SIP ACCADDR

ZTE:> SHOW SIP LINK

ZTE:> SHOW SIP ROUTE

ZTE:> SHOW SIP ROUTESET

SIP信令->UDP配置->SIP接入地址->SIP链路配置->SIP信令路由->SIP信令路集拓扑->邻接主机编号

环回IP即业务IP,接口IP是底层IP地址。

4.2.3、Diameter协议-基本、偶联、链路、路由

ZTE:> SHOW DIM GLOBAL

ZTE:> SHOW DIMSCTP

ZTE:> SHOW DIM LINK

ZTE:> SHOW DIM ROUTE

2023年12月7日发(作者:淡听双)

VoLTE学习笔记0410-0520

一、网络架构

VoLTE中,可以理解为IMS相当于核心控制,一个统一的控制平台,其他CS、PS等都相当于接入网,CS和PS的核心网地位

下降了。VoLTE以IMS作为核心控制层网,EPC作为接入层。IMS本身有一个特点就是接入无关,适合全业务运营商使用。

VoLTE是将手机接入到IMS网络,手机需要移动,就需要EPC来管理用户的移动性。在IMS看来,EPC是一个接入设备;在

EPC看来,IMS是一个外部数据网。IMS的接入边界是SBC,EPC的外联边界是PGW,所以VoLTE中EPC的PGW要与PSBC

连接,然后接入IMS。VoLTE 一个新特点是有QOS的,实现此功能的是PCRF,它也联系着两个网络。

1、IMS网络结构

IMS网络各网元按照功能分为三类,第一类是负责接入的网元:SBC、P-CSCF、I-CSCF,第二类是负责核心控制的网元:S-

CSCF,第三类是数据库类网元:HSS,第四类是负责业务的网元AS,AS专门负责业务,这就体现了控制和业务分离。

(1)PSBC:VoLTE的PSBC是一个集SBC、P-CSCF、ATCF、ATGW于一身的合设网元。

作为SBC网元时,它连接IMS核心网/软交换网络与外部用户接入区域,完成IMS/软交换用户的业务接入、实现不同网络环境下

用户业务的互通、保障IMS/软交换网络安全、支持QoS管理、CAC话务控制、媒体管理、CDR媒体呼叫详单等功能。

内置P-CSCF网元时,P-CSCF作为IMS拜访域控制平面统一的入口点,将来自拜访域接入网络的SIP消息,包括注册、会话、

Presence等消息,代理转发到其归属域的S-CSCF或I-CSCF。

内置ATCF/ATGW网元时,通过设置ATCF/ATGW功能实体于P-CSCF与I-CSCF/S-CSCF之间,对于可能发生eSRVCC切换的

呼叫,将媒体流锚定到ATGW。这样后续在发生eSRVCC切换时,只需要更新ATGW上的媒体信息,不需要更新远端(UE)

的媒体信息,使整个eSRVCC 切换时间更短。

(2)I-CSCF:

(3)S-CSCF:

(4)AS

AS为合设网元,兼具MMTEL AS和SCC AS的功能。AS通过S-CSCF带上来的ac字段区分AS身份,route字段里,ac=vccas

时,实现SCCAS功能,ac=mmtel时实现MMTEL AS功能。

SCC AS在最靠近用户位置触发。为了避免HLR重复SRI和预选过程,SCCAS支持获取

CSRN号码,SCCAS在预选至CS时返回给S-CSCF的消息里带着CSRN。

2、EPC网络架构

EPC网络的网元分为三类,第一类是负责信令面的MME,第二类是负责承载面的SGW和PGW,第三类是负责策略的PCRF。

R7 PS增加direct tunnel功能,Sv接口用GTP协议。GPRS Tunnelling Protocol。跟MME打交道的都是信令面,不会有用户

面。跟HSS和PCRF连接的使用的都是Diameter协议

为了实现可靠性和实时性,除了GTP外,信令面传输层都SCTP,SCTP是用户进入网络后就先建立连接,有消息就发,没消

息就空闲,不像TCP每次发消息都三次握手建立连接,发完释放。GTP消息本身就是一去一回的消息,成对出现,超时未收到

重传。所以可以用UDP,传输层无需再进行可靠性实现,因为作为上层,GTP实现了。

2)MME

纯控制实体,只负责信令。不能再进行计费。PS按照流量计费的,数据包不通过MME。

有用户数据库,存放移动性和会话管理,承载的信息存放在MME里。

3)S-GW

MME和S-GW合在一起相当于SGSN。

MME和S-GW没有直接的关系,多对多的关系,需要的时候MME去选择相应的S-GW给用户提供服务(S-GW就近接

入),S5/8接口都用公网地址,MME和S-GW间都用私网地址。

MME选择S-GW:终端所在TAI信息报告给DNS,DNS根据TAI回送一组S-GW的信息,MME 根据情况去选择S-GW。

手机附着或位置更新后,位置不变,同一时间就一直附着在同一个S-GW。

4)P-GW

P-GW相当于GGSN。功能是分配终端的IP,向PCRF去要策略,计费。

由MME选择,选择原则也是去DNS上查,P-GW按需接入。首先考虑用户需求,看用户要做什么业务,即APN(access point

name)。MME拿到一组P-GW后,需要根据运营商的规划(对不同业务使用同一个还是不同,一般是不同P-GW)。手机附着

上来后,如果进行多个业务,可能同时用多个P-GW。

位置改变,S-GW会变,P-GW不变。S-GW与位置是否变化有关,P-GW与业务变化有关。

5)PCRF(负责QoS,policy and charging rule function)

PCRF也是根据业务需求选择用还是不用。

从P-CSCF获取与业务相关的信息,从HSS获取与策略控制计费相关的用户签约信息,从PGW获取与承载网络相关的信息(如

IP-CAN类型和用户的位置信息)。PGW按照PCFR下发的PCC规则中的TFT模板对业务数据流进行过滤。

达量限速,PCRF主要是为了给数据业务进行灵活限速用的,只不过VoLTE用它做了建

立专载。

6)HSS

Diameter协议核心还是七号信令,MAP协议,只不过现在VoLTE后带宽够用,加了很多Diameter协议的开销。

用户服务P-GW信息管理。

这些网元要各司其职,齐心协力才能保证用户的各项业务,他们通信靠SIP协议和Diameter协议、H.248协议(放音MRFP),

与CS互通时还涉及BICC协议。

3、无线侧

1)eNB

无线侧物理层:上行使用SC-FDMA,下行采用OFDMA。OFDM解决多径问题,拉长了符号,每个符号前加了保护,不使用均

衡器,降低算法复杂度,提高了效率。功耗高,PAPR高(峰均比)。SC-FDMA可以降低峰均比,但是没有OFDMA的其他优点。目前空口可以采用很多种技术提高带宽利用率,CA(carrier aggregation)、MIMO、多点协同(coordinate multipoint,

把相邻扇区的数据解调出来不作为干扰,提高信噪比)、中继(Relay,电磁波传播难点是收发端要对齐,用中继解决)、异

构网(Heterogeneous networks),应用最广泛的是载波聚合。载波聚合技术使用户可以使用多个20M,手机需要支持。目前

基本上是三载波聚合,达到330M 但是手机支持的较少,三星支持,小米NOTE支持(高通810后芯片)

4G经历了R8-R9-R10,LTE第一个版本R8,2008年;2011年R10完成,引入了载波聚合技术。R10才是真正的4G,空口带宽

达到1G以上。R10版本后可达到高速移动100M,低速1G,。目前TD-LTE空口上行最大20Mbps,下行就只有80Mbps,20M

带宽的使用配比:使用配置1,即2:S:2,配置2----3:S:1,传输块儿速率,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之间,物理层还要加冗

余,校验等,速率和这个不一样。LTE-FDD,下行 150M,上行50M;TD-LTE,下行110M,上行10M。

eNB上4G多了接入层面security。4G后采用的安全的手段:鉴权(2/3/4G)、加密(2/3/4G,针对信令和用户数据都可以,可

选)、完整性保护(一致性校验,3/4G中才用,只对信令数据,规范要求必做,但是参数可控是否做):检查是否被篡改,消

息发出去之前先计算出一个校验值,接收方把接收到的做一个同样的运算得出一个值,比较两个值是否一致。

2G的加密分别在CS和PS核心网,3G统一到RNC上进行加密,空口不做;4G加强了安全防护,手机和MME间发送的NAS消

息要进行加密和完整性保护,手机和eNB之间空口增加了接入层面的security,RRC层可以单独协商加密和完整性保护,NAS

消息属于RRC的高层,封装在RRC消息里,手机发往MME的消息协商完加密和完整性保护后,封装在RRC里,如果eNB和手

机间也协商要加密和完整性保护,需要再做一遍,共做两次加密。4G加密算法EEA EPS encryption algorithm EIA。

二、流程

典型流程就是注册流程和呼叫流程。

注册流程目的是使用户的手机能接入IMS网络,以便后续进行业务。VoLTE提供的是永远在线的服务。这里的永远在线指的是

核心网侧,无线空口资源是要按定时器设置在无业务交互时释放的。因为空口资源永远是比较稀缺的,是网络带宽和速率的瓶

颈所在。用户注册成功后,过一段时间无线侧定时器超时,eNB发起S1释放,为了节约空口资源。以后用户发起业务时要用业

务请求(service req)流程将UE和MME的状态从ECM-idle迁移到

ECM-CONNECTED状态。

ECM空闲态和连接态:空闲态时UE和MME间没有NAS信令连接存在,MME保存UE的TA list级别位置信息,UE和MME间的

上下文不同步;连接态时UE与MME间有信令连接包括RRC连接和S1-MME连接,MME保存小区ID级别的位置信息,UE与

MME间的上下文同步。

EMM-用户的移动性管理,ECM关注用户和EPC网络的连接。EMM:Attach,TAU,detach;ECM:S1连接释放,业务请

求。二者彼此独立。

TAU流程不跨SGW,更新的是eNB和S1之间的承载,SGW和PGW间的不变,TAU过程就是将无线侧更改的告诉核心网,所

以是modify bearer消息。SGW更改的TAU要重新create session消息。

手机状态:

idle,空闲态:eNB上inactivity timer:发送或者接受一条与手机有关的消息,就计时。

Connected,连接态,只要有RRC连接,手机就认为自己是连接态,只要有S1-AP,MME 就认为自己是连接态。

Paging发生在空闲态,handover发生在连接态,service req发生在空闲态,TAU发生在空闲态和连接态都有可能,发生在空闲

态至单纯发生TAU过程,发生在连接态在TAU之前一定发生了handover。

1、注册流程

分为两个阶段:EPC注册和IMS注册。注册的目的是为了把核心网承载建起来,并给用户分配一个IP地址,让用户的号码和IP

地址绑定,使用户想用的时候能立即连上网络。

(1)EPC侧注册

S-GW P-GW

UE eNB

2)NAS attach req:1、EMM 部分:attach 类型:如果是EPS attach(只做4G附着),带着旧GUTI;如果是联合附着(做

4G和2/3G附着),带着旧GUTI,TMSI,TAI,手机能力(支持的加密算法等),2、ESM部分:PDN连接请求,携带ESM

information flag=0/1,如果为0,代表MME可以按照核心网设置建立默认承载,如果为1,代表告诉MME后续消息会发送关于

承载的要求。

attach消息和TAU消息不加密。

5)去要IMSI,其中带了2),涉及完整性保护等

6)中带了正在用的鉴权数据后,有的厂家MME就不会再做鉴权了。所以有时候抓的消息里没有鉴权。一般本省DNS不做外省

MME与S10的对应地址,制作本省的,或者相邻省交界处的。或者新MME向旧MME要不到IMSI,所以就找不到HSS要数据

了。

8)MME分析IMSI后指向HSS,或者通过DRA指向HSS。

9)HSS里用AKA的方式鉴权,authentication key 3ki和鉴权中心产生RAND经过不同算法得出XRES,CK(加密密

钥),IK(完整性保护密钥),AUTH(手机鉴权网络)。CK和IK 运算得到Kasme(root key),rand,XRES,AUTH合并

起来得到4G的鉴权四元组。

10)拿出AUTH鉴权网络,拿出自己的Ki和得到的RAND,计算出XRES。

11)HSS中的AUC判断XRES和XRES’是否一致。

14)如果2中的ESM information flag=0,MME就开始建核心网的东西了,如果ESM information flag=1,MME会要求手机上报

信息,即消息15/16

17)为了要签约信息,告诉HSS更新MME信息

19)HSS更新MME信息

20)签约数据包括:手机能使用哪些APN,APN相关的QoS(QCI,ARP等),VPLMN(PGW 用本地的还是外地的,=N即

不允许使用漫游地的网络,=Y即允许),default APN(避免手机APN签错,自动纠正)

新MME有了用户的EPS签约,鉴权,当前TAI(CELL id)。

S-GW的选择:用TAI向DNS查询,找到S11接口的IP地址。找到SGW。

P-GW的选择:使用APN选择,发给DNS,找到PGW的地址。

APN:1.手机提供了APN,即ESM flag=1,以手机提供的APN为线索。如果手机提供的APN合法(即符合HSS里的签

约),MME使用此APN。如果不合法,使用APN override功能,用default APN(HSS设置),建立第一条默认承载,2.手机

不提供APN,使用default APN。

S-GW P-GW

UE eNB新MME

24)拿到两次DNS查询的结果后,MME根据自己的配置和选择原则选择S/P-GW

25)带MSISDN号主要是为了传给PGW进行计费。PGW还没分TEID,所以只带了MME 的TEID

26)查询APN是否归自己处理,有可能去PCRF要新的QoS,也可能没有。

28)PGW不变,SGW有可能变,所以需要SGW将PGW的IP和TEID告诉MME。S-GW 和eNB之间没有控制面,得由MME

转。

29)EMM带新GUTI,新TAI,ESM带要求建默认承载。

(2)IMS注册

1)请求的路由根据:Route,Req-URI;

辅助路由:service-route,path,这两个是给设备看的,不能直接使用,设备拿到后会翻译成route放在消息里使用。

2)响应的路由根据:Via。

Tel格式的PUI不能用来做注册。只能用SIP格式的。

注册成功后,终端获得了P-Associated-URI,即隐式注册集;P-CSCF获得了service-route,即S的地址、计费相关信息(计费

CG地址,S在与HSS交互时得到,然后给P)、重注册时间;S获得了P的地址、用户的信息。

注销流程中expire=0。

UE->P

主要包含上图所示字段。开始行里的重要参数是req URL,用域名标示,即上图的

sip:/doc/ 。

From带PUI,To也带PUI,用to里的号码进行注册

●P->I

P查询DNS把UE发给I,用req URL。松散路由,不强制用route,所以用req URL。

Path字段由P产生,形式一般为path:/doc/ ,目的是为了公布自己的

地址,以便后续S能记住P。

PVNI:拜访网络标示,记录拜访地的地址。

P-charging-vector:ICID,用于离线计费,协议里规定IMS的第一个网元必须增加这个参数。

选择子=UE,号码/URI=Req URI里的域名,方法=REG/SUB,业务类型=他域。

●I->HSS

通过静态路由配置找到HSS,通过DRA找到HSS。

UAR/UAA:AVP,或得S的能力集

选择子=P,号码/URI=Req URI里的域名,方法=REG,业务类型=他域。启用HSS查询HSS 主机/域名->出局路由,Diameter

路由里附加条件引用Diameter路由条件(在有两个一样的目的URI时用)

●I->S

route变为S的地址

选择子=P,号码/URI=S的地址,方法=REG,业务类型=他域。S把I落地,选择子=I,号码/URI=S的地址,方法=REG,业务类型=本域。

●S->HSS

MAR/MAA:用户鉴权

SAR/SAA:签约

S把Sout送给HSS,选择子=Sout,从域分析分析而来,入局走入口策略,出局走域配置->业务群编号->选择子。URI=域名大

匹配,方法=REG,业务类型=他域。

●S->AS

第三方注册,S根据IFC里面AS的地址,将此地址填写在route里面发给AS。

To字段带PUI,from带S地址,contact带S的地址。

S把Sout送给AS,选择子=Sout, URI=AS,方法=REG,业务类型=他域。

URI实际分析的是消息里Route字段,没有route字段就分析Req URI。

●S->UE

P-Associated-URI:带隐式注册集

Service-route:带S的地址

Path:P的地址

2、会话流程

IMS用松散路由时,采用route字段后地址表明,没有route就采用Req URI来路由。宽松路由不要求Req URI和route相同,强制

路由要求。

注册决定的被叫会话路由 path,注册决定的主叫会话路由 service route,信任域P-Asserted Identity。

UE1-------P1---------S1------------S2------------P2----------UE2

第一次invite:

UE1->P1:发现机制。1)静态:直接配置P的IP地址。2)动态:终端配置域名,DNS 返回SBC的地址。

会话时P根据之前注册响应消息里信息,记录service-route,翻译成route找到S。P1发给S1,Via带UE1的地址;

P1->S1:会话时P根据之前注册响应消息里信息,记录service-route,翻译成route 找到S。P1发给S1,Via带UE1的地址;

200OK消息里,隐式注册集。P1把route删除,生成record-route,route=S1,RR=P1,Via=P1,UE1;

选择子=UE1,URI=S1,方法=INVITE,业务类型=出局。

S1->I2:ENS查询,用Req URI查询,涉及本地配置。DNS查询有递归查询和迭代查询;

S1把Sout送给I2,选择子=UE1,URI=被叫号码,方法=INVITE,业务类型=出局。省去了S1把P1作为本地分析,S相当于一

个服务器,S收到消息先落地再出局。

I2把SI送给HSS(LIR):选择子=S1,启用HSS查询,URI=用户号码或域名,方法=INVITE,业务类型=出局。

I2->S2:查询HSS,LIR/LIA。Route=S2,RR=S1,P1,Via=S1,P1,UE1;

I2把S1送给S2,选择子=S1,URI=S2,方法=INVITE,业务类型=出局。

S2把I2落地:选择子=S2,URI=S2,方法=INVITE,业务类型=出局。

S2->P2:根据path翻译成route进行路由。Route=P2,RR=S2,P1,Via=S2,S2,P1,UE1;

S2把Sout送给P2:选择子=S2,URI=P2,方法=INVITE,业务类型=出局。P2->UE2:根据contact信息。RR=P2,S2,S2,P1,Via=P2,S2,S1,P1,UE1。

P2把S2送给UE2:选择子=S2,URI=IP地址,方法=INVITE,业务类型=出局。

第二次(PRACK)

响应消息根据via返回UE1,携带了RR,终端UE1把RR转化成route发给P1,Route=P1,S1,S2,P2,via=UE1。

PRACK与INVITE相比,Cseq不同。

主叫S找到被叫S,利用辅助路由字段Record-Route(记录下一个事物消息的路由)生成Route(主叫P,主叫S,被叫S,被

叫P),放在PRACK消息里面。RR字段只出现会话时,由route产生。

P-Assert-Identity:号码显示

P-preferred-Identity:终端向用哪个PUI作为主用号码。

如果要分析被叫号码,要去起始行里的Req URI。

三、协议和接口

LTE-uu接口:1、SRB 信令无线承载2、DRB业务无线承载。

RB = Resource Bearer(终端与基站之间的承载)

D RB = Data RB(终端与基站之间的数据承载)

SRB = Signal RB(终端与基站之间的信令承载)

PRB = Physical RB (L1调度概念)

VRB = Virtual RB (L2调度概念)

RAB = Radio Access Bearer (终端与核心网直接承载X2接口:1、X2-C X2-AP协议 2、X2-U GTP协议 context 主要用于切换,比较快速,不用走S1口。

1)S1接口(已有)

eNB与MME:S1-MME(S1-AP协议)

eNB与S-GW:S1-U(GTP-U协议,V1)

2)S2接口

非3GPP接入

3)S3/4(可能会有)

SGSN(升级成R8后)与MME:S3,与S-GW是S4

4)S5/8(已有)

S-GW与P-GW:同一PLMN,S5,不同S8,GTP-C和GTP-U协议都有。

S-GW和P-GW同一PLMN(即同一运营商)就是S5接口,国际漫游时,如果用国外S-GW (S-GW就近接入),用归属地本国

的P-GW(按需接入)时用S8,P-GW的选择:Internet网回归属地,VoLTE接入S/P-GW用漫游地。按需接入要考虑用户的需

求和运营商的需求。

5)S6a/S6d

HSS与MME:S6a(已有)

S6d:SGSN(升级成R8后)与HSS

6)S7(已有)

Gx接口,P-GW与PCRF间

7)S9

Home PCRF与visit PCRF间

8)S10(已有)

MME间

9)S11(已有)

MME与S-GW(GTP-C协议,V2)

10)S12(有可能会有)

RNC(升级成R8后)与S-GW间

11)S13(有可能会有)

MME与EIR间

12)S16

SGSN(升级成R8后)间接口

13)Gn接口(已有)

SGSG(老版本,PreR8)与MME间接口

14)Gx接口

PCFR与PGW间接口

Gxc接口只有在S5/8接口使用PMIP协议时才有。目前移动是PGW通过Gx接口向PCRF 要QoS,然后给SGW。使用PMIP时

PGW不给SGW传,需要SGW向PCRF要,这个接口叫Gxc 接口

Rx接口:PCRF至P-CSCF,使用Diameter协议1、GTP协议GRPS Tunnelling Protocol

GTPv0:不分控制、用户面,已不用了

GTPv1:分控制和用户面,控制面GTP-C用于2/3G,用户面GTP-U用于2/3/4G网络里GTPv2:GTPv2-C 控制面,用于

4G,S10,11,S5/8,Sv接口,4G 用户面用GTPv1的GTP-U。

SGW和PGW间用GTP协议,TEID(Tunnel Endpoint ID):每一个GTP隧道有两个端点,每一个端点由端点所在的设备分

配,32bits。

TEID写入GTP消息的header信令开销里面,要放对方的TEID号,不放自己的TEID号。各自分各自的TEID,分完后相互告知

对方,以后发消息就完全按照TEID来发。只有第一条信令消息带IMSI,以后的信令消息都用TEID来告知和对应。处理问题时

一定要抓到第一条消息,用IMSI找到对端TEID,用对端TEID来找到本端TEID,用这两个TEID筛选后续的消息。

2、IMS协议

SIP:会话发起协议,是IETF制定的多媒体控制协议,它是一个基于文本的应用层控制协议,独立于底层协议,用于建立、修

改和终止IP网上的双方和多方的多媒体通话。

SIP协议建立在UDP和IP上。UDP无连接,需要SIP进行传输保障,所以SIP的请求一般都要有响应,还会进行重传。SIP为轻

协议,消息中可以携带任意类型的消息体,比如含SDP协议、RTP/RTCP、XML。

UAC和UAS:UAC发起,UAS接收SIP事物请求,都能终止一个呼叫。

信令面SIP,媒体面RTP

1、请求消息:

注册:register

会话:Invite、Bye、Ack、Cancel

其他:options、Info(DTMF)

Subscribe消息用于终端向AS订阅,AS用notify向终端下发订阅消息。

2、响应消息:

1XX:临时响应

2XX:成功响应

3XX:重定向

4XX:Client错误

5XX:Server错误

6XX:Global错误

字母的都是请求消息,数字的都是响应消息。

3、*消息体:一般为SDP,RTP包含在SDP中。o行信令面IP,c行媒体面IP,m=audio 17368(媒体面端口号)

v:Protocol version

b:Bandwidth information

o:Owner of the session and session identifier

z:Time zone adjustments

s:Name of the session

k:Encryption key

i:Information about the session

a:Attribute linesu:URL containing a description of the session

t:Time when the session is active

e:E-mail address to obtain information about the session

r:Times when the session will be repeated

p:Phone number to obtain information about the session

m:Media line

c:Connection information

i:Information about a media line

4、消息结构

1)开始行:包括请求行和响应行

2)头部

SIP必选消息头:from,to,call-ID,CSeq,Via,Max-forwards

3)消息体:SDP/XML/RTP,不涉及消息体里的内容的时候,消息可以不携带消息体,比如注册不需要媒体协商,就不携带。

订阅可能携带xml。

*请求的开始行包括:

方法:invite,Request URL:SIP URL,版本号:SIP/2.0

*消息头部包括:

1)Via:路由字段,防止环路,保证按原路返回。一般格式为:发送协议发送方;参数。Branch,分支号

2)from&to:

From指示请求的发起者,服务器将此字段从请求消息复制到响应消息,to格式与from 相同,一般格式为 SIP URL;tag=XX。

From和to里面的tag标示一个会话和会话状态。

3)Cseq:事务号,Cseq,一个请求以及所有对其的响应。多个事务构成一个会话,有一个CALL ID。对事务进行排序,用

Cseq确定不同事务。第一个invite Cseq为1,然后再发PRACK就为2,ACK和CANCEL不进行Cseq的增加,这两个消息与

invite算作一个对应请求不计。

4)contact:所有消息都有contact字段。给出其后和用户通信的地址。用户注册成功后, contact字段中的IP会和用户的PUI进

行绑定。

max-forward最大70

3、Diameter协议

Diameter,建立在SCTP/IP基础上,端口3868。

AVP:属性值对

HSS为Diameter消息服务器,I/S-CSCF为客户端。

Hop-by-hop:匹配请求和响应。

End-to-end:检测重复。

1)Cx/Dx接口消息

流程分类I<->HSS、S<->HSS

注册UAR/UAA(获取S的能力集或者host name,目前只使用S的能力集,也可实现漫游限制)MAR/MAA(获取鉴权向量)

SAR/SAA(用户服务的指派,注册时候用于S向HSS获取用户签约信息)会话LIR/LIA(用户位置信息)

RTR/RTA:HSS发送用于踢用户。

2)Sh接口消息

UDR/UDA:AS HSS,获取用户信息

PUR/PUA:AS HSS,用户信息变化时告知HSS

SNR/SNA:AS HSS,预约通知,订阅用户信息变化

PNR/PNA:HSS AS,HSS通知AS用户的变化

4、H.248

Mn接口:MGCF与IM-MGW的接口

Mp接口:MRFC与MRFP的接口

命令消息

ADD:向一个上下文添加一个终端;

5、鉴权方式

1)UE S

头部

auth:PVI ,nonce,resp(值为空)

2)S->HSS

MAR/MAA

AVP:PVI、PUI,鉴权方式为AKA,Ki+RAND=AUTH+CK+IK+XRES

3)S->UE

401消息

www-auth

4)UE->S

RES=XRES

四、承载

承载:默认承载,专用承载,GBR必须是专用承载,专用承载必须有PCRF来参与控制,默认承载HSS签约就可以了。默认承

载不拆,专用承载可拆,VoLTE用户开机后会建立一个默认承载,保持实时在线。

PDN连接指在UE与一个PLMN外部分组数据网络(PDN)之间,一个PDN连接=一个IP 地址+一个APN。EPS系统提供IP连

接,一个PDN连接可以包含多个EPS承载。PDN连接必须关联UE的IP地址,PDN和APN标示。PDN连接分为IPV4、IPV6和

IPV4V6,连接一个PDN 连接,可以建立一个或者多个EPS承载,第一个EPS承载为默认承载。专有承载和默认承载的区别在

于QCI不同。

1、端到端承载

UE----------------eNB-----------S-GW--------------P-GW

DRB 业务的无线承载 + S1-U承载 + S5/S8承载

承载建立顺序:S5、S8承载,S1-U承载,Uu口承载。4G叫EPS承载,2/3G叫PDP上下文

控制面:

手机到eNB:RRC

eNB到MME:S1-AP,

MME到SGW,MME到PGW:GTPv2-C

用户面

手机到eNB:RDB

eNB到MME:S1-bearer

SGW到PGW:S5/8bearer ,GTPv1-U

这三个合起来就叫EPS bearer

eNB到手机和MME的控制面和用户面四段连接随时可能被拆除,频繁拆除重建。DRB和S1-bearer加起来叫eRAB,PGW决定

要不要建承载。

2、默认承载和专用承载。

默认承载:使用APN访问外部数据网(互联网、IMS网络,WAP等),建立的第一条承载;所有的默认承载一定是手机主动发

起。

专用承载:使用APN访问外部数据网,建立的第二、三、……条承载;专用手机和网络触发都可能。手机触发的时候得发

resource allocation req,要不然就是网络触发。不签全部都是网络侧触发建立专用承载。专用承载的建立或者修改只能由网络

侧发起(PCRF),并且QoS由核心网侧分配。

默认承载和专用承载用的是同一对S-GW和P-GW,二者区别是QoS不同,EBI(EPS bearer ID)不同。EBI 4bits,0-15,能用

的是5-15,核心网来算可以建立11个承载,但是eNB的限制,每个手机最多只能建立8条EPS承载。

手机状态:

idle,空闲态:eNB上inactivity timer:发送或者接受一条与手机有关的消息,就计时。

Connected,连接态,只要有RRC连接,手机就认为自己是连接态,只要有S1-AP,MME 就认为自己是连接态。

Paging发生在空闲态,handover发生在连接态,service req发生在空闲态,TAU发生在空闲态和连接态都有可能,发生在空闲

态至单纯发生TAU过程,发生在连接态在TAU之前一定发生了handover。

ECM空闲态和连接态:空闲态时UE和MME间没有NAS信令连接存在,MME保存UE的TA list级别位置信息,UE和MME间的

上下文不同步;连接态时UE与MME间有信令连接包括RRC连接和S1-MME连接,MME保存小区ID级别的位置信息,UE与

MME间的上下文同步。

EMM-用户的移动性管理,ECM关注用户和EPC网络的连接。EMM:Attach,TAU,detach;ECM:S1连接释放,业务请

求。二者彼此独立。

TAU流程不跨SGW,更新的是eNB和S1之间的承载,SGW和PGW间的不变,TAU过程就是将无线侧更改的告诉核心网,所

以是modify bearer消息。SGW更改的TAU要重新create session消息。

用户注册成功后,过一段时间无线侧定时器超时,eNB发起S1释放,为了节约空口资源。以后用户发起业务时要用业务请求

(service req)流程将UE和MME的状态从ECM-idle 迁移到ECM-CONNECTED状态。

五、QOS

时延和错误率决定用哪种传输机制。Non-GBR不设置传输速率下线,可以为0,有可能卡。

手机注册上来建立QCI=9,用于上网的承载,QCI=5承载的是IMS信令,但是对于LTE 来说,是一个业务。LTE相对于IMS来说

属于下层,IMS是承载在LTE上的高层应用。

1-4 GBR bearer

5-9 non-GBR bearer

QCI:每条EPS承载都得定义,既用于GBR又用于non-GBR 。eNB,SGW,PGW都需要有ARP,手机也需要。

ARP:allocation retention priority

每条EPS承载都得定义,既用于GBR又用于non-GBR,只在EPS承载建立且资源不够用时使用。

①优先级、

②占用(1、有没有抢占资源的能力,2、允不允许被抢占)

eNB,SGW,PGW都需要有ARP,手机不需要

PGW决定要不要建承载,PGW对比现在和之前的QCI和ARP是否一致,一致的话就不需要再建立新的了。带宽改变的话可能

就扩一下带宽,但是不会重建。

③TFT (Traffic Flow Template)

既用于GBR又用于non-GBR,建立完了以后才用,QCI和ARP是在建立时用。

制定多种过滤条件,决定数据包走哪个通道(承载),设定IP三层的原地址和目的地址,设定四层传输层的原端口和目的端

口。专用承载必须有TFT,默认承载可以不设置,匹配不到的就走默认承载。

这样才能保证不同的业务(比如VoLTE语音和数据)走到正确的承载上。

④GBR&MBR

GBR:guaranteed bit rate 承诺的带宽

MBR:maximum bit rate 最大带宽,超过GBR的有可能被丢弃。目前GBR和MBR设置的是一样的。

⑤只有nonGBR才有的UE-AMBR和APN-AMBR(aggregate maximum bit rate)

UE AMBR是用于eNB的。APN AMBR是用于核心网的,两者结合起来用。

UE级QoS参数:UE-AMBR取值为UE的所有Non-GBR的集合对应的最大速率,签约在在HSS中。eNB负责上下行UE-AMBR

的控制。

APN级QoS参数:APN-AMBR面对一个APN对应的所有PDN connection的所有non-GBR bearer的集合的最大速率。PGW负

责上行APN-AMBR的控制。

做限速用的,MME对用户所有APN建立的承载计算APN-AMBR总和和手机AMBR进行比对,取小的那个值。一般UE AMBR

都大于APN AMBR,这样才能起到限速的效果。

Default bearer is always a Non-GBR bearer. Dedicated bearer can be a Non-GBR bearer or GBR bearer。

六、IFC触发

IMS业务

1)IMS AS:包括三类:SIP AS,IM-SSF,OSA

SIP AS:基础呼叫业务、VCC、T-ADS

IM-SSF:继承用户原有业务。OSA:接业务能力服务SCS,第三方业务接入

2)IFC

初始过滤规则,包括:触发条件、优先级(多个IFC触发顺序)、AS地址、处理结果。

S-CSCF只进行业务触发,不处理业务逻辑,AS处理业务逻辑。

3)SiFC共享的IFC

减少同HSS之间的内容交互,保存在S-CSCF里面。

EMS:统一网管,NMS:大网管,看多个EMS。

七、标示

1、Cell由CI和PCI识别 PCI(physical layer Cell Identification):1、PSS 3位 0-2,

2、SSS 168位 0-167 PCI在504个CELL范围内是惟一的。 ECGI唯一标示

2、TA (Tracking Area):TA list内移动不发起TAU。降低信令开销,寻呼范围增大。

TAI=MCC+MNC+TAC

3、GUTI=PLMN+MMEGI+MMEC+M-TMSI

1)USIM卡:IMSI号,Ki值,

2)GUTI (globally unique temporary identity,80bits),MME分配。

GUTI = GUMMEI (globally unique MME identity,) + M-TMSI

GUMMEI = MCC+MNC+MMEGI+MMEC

MCC(12bits)+MNC(12bits):运营商编号

MMEGI:MME组号,因为带了组号,所以说MME天生就是组POOL的。16bits

MMEC(MME Code):MME 编号,8bits

M-TMSI:MME随机分配的临时号码,32bits

GUTI太长了,对于寻呼时占用的信令消息太多,所以引申出S-TMSI,40bits。主要用于寻呼。S-TMSI=MMEC+M-TMSI。

GUTI作用:1)用户到新的MME下后,需要用Old GUTI去查DNS,找到S10接口,向老的MME要信息。2)MME

selection,MME组POOL且S1连接建立起来(eNB向MME发送S1 setup

消息,MME告诉eNB自己的GUMMEI值,eNB记录MME01和MME02的信息,MME也会记录eNB ID、IP和管理的TAI信息),

用户漫游到这个POOL下面后,手机将NAS(TAU或者attach消息)消息封装在RRC信令中发往eNB,eNB要选择一个MME。

eNB拿到old GUTI值解出GUMMEI 值,一看自己认识的(之前已经建立过S1连接的),就直接发到这个MME,如果不认

识,eNB 要根据负荷均衡选择,MME除配自己的ID还配置权重,MME在建立S1连接时要将这个权重和GUMMEI一起发给

eNB,eNB根据这个权重进行负荷均衡选择。

MME配置GUMMEI,S1 IP,port,权重,无需配置TAI信息,自动上报。

最详细的位置信息即cell,多个cell组成一个位置区TA。

2/3G:CS:LAI=MCC+MNC+LAC(16bits)

PS:RAI=LAI+RAC LA >= RA >= cell,中国移动LA=RA

4G:没有CS了,不再用LA和RA了,用TA(Tracking Area),格式类似于LAI。

TAI=MCC+MNC+TAC MME不需要配置TAC,S1 setup的时候eNB上报,MME存下来的。MME需要配置TA和LA的映射关

系,还需配置TA list。

1)TA

TA list用还是不用要慎重考虑,用可能会增加paging负荷,无线有Inactivity timer:eNB上定时器,监测手机发上消息后如果没

有再发或者需要收任何消息,就会把给这个手机的无线资源拆除,一般10s。诺基亚优化寻呼: MME会记录UE所在的最后一个cell,所属eNB,TA,TA list,按照顺序,第一次寻呼先在所属eNB上寻

呼,第二次在TA所在的所有eNB上下寻呼,第三次在TA list内所有的eNB上下寻呼。离开TA列表就得做TAU了:)。paging

profile可以记录最后多个eNB信息。不开的时候是在整个TA list寻呼,开启后寻呼范围缩小,时延会增加。为了不影响CSFB,

这种优化寻呼的feature对CSFB不起作用,VoLTE单独开启VoLTE paging feature

PVI-IMPI,私有标示,只有一种格式,xiaoming_private@/doc/ ,不

带前缀。

PUI-IPMU 公有标示,有两种格

式,tel:+86531****@……,sip:xiaoming@/doc/ ,带前缀;

隐式注册:一次注册多个PUI。

PVI只在鉴权时用,PUI在呼叫时用。

MGCF有两个标示:主机名和信令点码,AS也有可能两个,AS与MRFC合设时,与MRFP 通信要用信令点码。

PSI:不是一个用户,代表业务。

为了避免HLR重复SRI和预选过程,SCCAS支持获取CSRN号码,SCCAS在预选至CS时返回给S-CSCF的消息里带着

CSRN。

STN-SR用于在eSRVCC过程中eMSC寻址ATCF,ATU-STI用于eSRVCC过程中ATCF寻址SCC AS。

STN-SR:session transfer number single-radio,在UE附着过程中,ATCF产生,用于标示ATCF,给MSC用。HSS通过插入

签约用户数据消息将STN-SR传送给MME,MME传送给MSC

ATU-STI是给ATCF在切换请求时使用的,由SCC AS在注册时产生。它用Message通知ATCF:UE的C-MSISDN,以及分配的

ATU-STI,还有UE的SRVCC能力, ATCF使用C-MSISDN 来关联会话(MSC发来切换请求时),使用ATU-STI替换与SCC AS

之间的信令路径。

切换的信令面变化,参见

切换前后的信令均经过了ATCF。

媒体面的切换路径参见:

eSRVCC:相比于SRVCC,媒体切换点改为更靠近本端的设备。具体方案就是增加

ATCF/ATGW功能实体作为媒体锚定点,无论是切换前还是切换后的会话消息都要经过ATCF (Access Transfer Control

Function)/ATGW(AccessTransfer Gateway)转发。后续在发生eSRVCC切换时,只需要创建UE与ATGW之间的承载通

道,对端设备与ATGW之间的媒体流还是通过原承载通道传输。这样相当于减少了SBC至SCC AS之间的时延,明显短于

SRVCC方案,减少了切换时长。

八、数据配置CSCF数据配置包括以下部分

(1)物理:模块、以太网端口配置

(2)IP协议栈:接口、环回(I、S、BGCF)

(3)全局配置:定时器等

(4)对接:拓扑、邻接主机、SIP/DIAMETER协议配置

(5)路由配置:入口、业务群、选择子(URI、TEL、IP)

1、物理配置:机架、机框、丝印、模块、以太网端口

ZTE:> SHOW RACK

ZTE:> SHOW SHELF

ZTE:> SHOW BOARDNAME

ZTE:> SHOW MODULE

ZTE:> SHOW ENETPORTPARA

2、IP协议栈-接口和环回地址

ZTE:> IPSTACK

IPSTACK:> INTERFACE

IPSTACK:> SHOW IP INTERFACE

IPSTACK:> EXIT MODE

IPSTACK:> INTERFACE LOOPBACK:PORT=2;

IPSTACK:> SHOW IP INTERFACE

IPSTACK:> EXIT MODE

IPSTACK:> EXIT MODE

3、全局配置-网元功能属性、用户处理能力、系统能力、域、定时器等

ZTE:> SHOW CSCFTYPE

ZTE:> SHOW USERCAPA

ZTE:> SHOW SYSCAPA

ZTE:> SHOW DOMAIN

ZTE:> SHOW VISTNET

ZTE:> SHOW REGTIM

ZTE:> SHOW SESSTIM

ZTE:> SHOW REGTIMBYAUTH

ZTE:> SHOW SYS GLOBPARA DETAIL

4、对接数据

4.1、拓扑配置-主机、主机IP地址、邻接主机、索引模式S-CSCF池、IP地址分组ZTE:> SHOW HOST

ZTE:> SHOW HOSTIP

ZTE:> SHOW ADJHOSTZTE:> SHOW IDMODSPOOL

ZTE:> SHOW IPGRP

4.2、对接协议

4.2.1、UDP配置

ZTE:> SHOW UDPCONN

4.2.2、SIP协议-基本、SIP接入地址、SIP链路、SIP信令路由、SIp信令路由集ZTE:> SET SIPBASIC

ZTE:> SHOW SIP ACCADDR

ZTE:> SHOW SIP LINK

ZTE:> SHOW SIP ROUTE

ZTE:> SHOW SIP ROUTESET

SIP信令->UDP配置->SIP接入地址->SIP链路配置->SIP信令路由->SIP信令路集拓扑->邻接主机编号

环回IP即业务IP,接口IP是底层IP地址。

4.2.3、Diameter协议-基本、偶联、链路、路由

ZTE:> SHOW DIM GLOBAL

ZTE:> SHOW DIMSCTP

ZTE:> SHOW DIM LINK

ZTE:> SHOW DIM ROUTE

与本文相关的文章

发布评论

评论列表 (0)

  1.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