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10日发(作者:亥洛妃)
浅论中国移动通信LTE发展与运用
关键词 :TD-LTE技术;发展;制约
TD-LTE是TD-SCDMA Long Term Evolution的简称,是指TD-SCDMA的长期演进。TD-LTE属于TD-SCDMA技术与标准的发展和未来演进的第二个阶段,紧承TD- SCDMA及TD-SCDMA增强型技术标准阶段之后。
LTE(Long Term Evolution,长期演进)项目是3G的演进,并非人们普遍误解的4G技术,而是3G与4G技术之间的一个过渡,是3.9G的全球标准,它改进并增强了3G的空中接入技术,采用OFDM和MIMO作为其无线网络演进的唯一标准。在20MHz频谱带宽下能够提供下行326Mbit/s与上行86Mbit/s的峰值速率。改善了小区边缘用户的性能,提高小区容量和降低系统延迟。与3G相比,LTE更具技术优势,具体体现在:高数据速率、分组传送、延迟降低、广域覆盖和向下兼容。
TD-LTE的三大技术特点及优势
在无线移动通信标准的发展演进上,TD-SCDMA的一些特点越来越受到重视,LTE等后续各项标准也采纳了这些技术,并且吸收了一些TD-SCDMA的设计思想。TD的双工技术、基于OFDM的多址接入技术、基于MIMO/SA的多天线技术是TD-LTE标准的三个关键技术。
第一个就是基于TDD的双工技术。在TDD方式里面,TDD时间切换的双工方式是在一个帧结构中定义了它的双工过程。通过国内各家企业的共同合作与努力,在2007年 10月份,形成一个单独完整的双工帧结构的LTE-TDD规范。在讨论TDD系统的同时要考虑FDD(频分双工)系统,在TDD/FDD双模中,LTE规范提供了技术和标准的共同性。
第二个关键技术是OFDM(正交频分复用技术)。其中有两个关键点,一是OFDM技术和MIMO(多输入多输出)技术如何结合,使移动通信系统性能进一步提升;二是OFDM技术在蜂窝移动通信组网的条件下,如何克服同频组网带来的问题。
第三个是基于MIMO/SA的多天线技术。智能天线技术是通过赋形,提供覆盖和干扰协调能力的技术。
MIMO技术通过多天线提供不同的传输能力,提供空间复用的增益,这两种技术在LTE以及LTE的后续演进系统中是非常重要的技术。我们同时也很关注MIMO技术和智能天线技术在后续演进上的结合。
在LTE里面多天线应用的标准化过程中,经过多方努力,在去年4月份,3GPP标准组织最后接受智能天线的应用作为TDD模式的特征之一。 TD-LTE具备四大优势包括:与LTE FDD的融合同步发展;灵活的上下性资源配比;能够应用先进的信号处理技术;灵活的频谱解决方案。其中,在与LTE
FDD融合同步发展方面,LTE TDD/FDD共接入平台为用户提供了全球的无缝漫游。LTE作为后3G时代的技术,具备高宽带、低时延、高频谱利用率的特性。而TD-LTE作为LTE技术中重要的一支,已经在主导LTE标注的3GPP内实现了TDD的融合,并且成为LTE下一步演进中唯一的TDD标准。
当前我国TD-LTE的发展应用
关于TD-LTE的建设情况, 2011年,中国移动在国内七个城市开展了1200个基站的外场技术试验。作为全球规模最大的TD-LTE试验网,中国移动投入了超过3000人的测试队伍,完成了10家系统设备厂商和9家芯片厂商的测试,做了2万多个测试案例,全面验证了TD-LTE技术、产品、规模组网、网络运营等各方面能力,解决了众多商用问题,
在终端方面, TD-LTE数据类终端产品已经具备了多厂家规模供货的能力。目前,芯片、终端仍然是制约规模商用的关键因素。为此,中国移动积极采取措施推进TD-LTE终端芯片面向规模商用成熟。一方面,将启动MiFi等TD-LTE数据终端采购,满足试商用发展需求;另一方面,积极与产业合作,加快TD-LTE智能手机的发展。
关于中国移动的整体网络发展,中国移动将积极推进GSM、TD-SCDMA、TD-LTE和WLAN四网协同发展。
具体来说:一是确保全球最大的GSM网络的质量最优。
二是积极发展TD-SCDMA,从网络、终端、应用三方面共同努力,充分发挥承前启后的作用。
三是精确建设、有效发展WLAN,有效实现对移动蜂窝网数据流量的分流作用。
四是打造融合发展的LTE网络。中国移动开展了TD-LTE的大规模技术试验,目前在北京、南京、杭州、深圳、广州开通了TD-LTE体验服务。
而国际上LTE智能手机发展相当迅速,不到一年时间就已经有64款, 预计TD-LTE智能手机也将在今年下半年到明年,逐步商用并规模化。
因此网络覆盖日益完善,各种终端大量涌现,用户数激增。种种迹象表明,将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里,成为拉动行业发展最重要的驱动力之一。对于经历了金融危机冲击的设备商而言,LTE带来的商机更加可贵。
TD-LTE的发展提速终端、频谱、规模瓶颈亟待克服
从TD-SCDMA到TD-LTE,我国主导的TD标准都承载了国人太多的梦想。然而,作为一项尚未商用的新技术,TD-LTE商用部署,尤其是在频谱分配、终端成熟度、规模化进展方面,仍存不少挑战。
目前TDD频谱主要集中在2GHz、2.3GHz、2.6GHz三大频段。工信部电信研究院最近统计显示,全球有22%的TD-LTE部署分布在2.3GHz频段,28%分布在2GHz,42%分布在2.6GHz;其中2.3GHz和2.6GHz成为主流频段,达到64%。鉴于高频段组网造成的高成本、干扰严重、覆盖有限等技术瓶颈,探索仍未开放的数字红利频段(700/800MHz)已十分必要。但这一问题涉及监管、频谱规划等方面的诸多问题,需要各方面加快研究进度。
其次,有中国移动专家也提出,目前TD-LTE终端产品、商用化进程相对FDD
LTE滞后,可商用终端产品的丰富性以及可被用户接受的成本仍存在问题。VoLTE技术以及TD-LTE手机终端的商用进程,已成为关乎TD-LTE商用时间的关键问题。
当然,除此之外,许多技术问题也影响着TD-LTE规模商用的进程,例如TD-LTE与2G、3G的同频混合组网问题便十分突出,而网络建设之外的网络优化和规划等也急需加快研究步伐和经验积累。
从市场的角度看,LTE手机的普及还尚需时日。首先从其本身来说,在国内,目前所谓的LTE手机甚至4G手机,仍然停留在概念化阶段,很多消费者对其概念也是云里雾里。另外,LTE手机耗电量过大等硬伤也是制约其规模化发展的一大软肋,即使拥有LTE手机,它在综合表现上也很难有“颠覆性的突破”。很多厂商推出LTE手机也只是为了吸引消费者所设置的噱头。其次,从LTE网络来看,目前市场上3G网络仍是主流,而LTE网络的大规模商用可能还需要一段时间。
因此,相较于已经比较成熟的3G智能手机市场, “初上马”的LTE手机能否经住考验还有待观察。LTE智能手机要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各厂商以及运营商仍需精耕细作,我们还需耐心以待。
结束语
毫无疑问,4G LTE网络已被当作是将来发展的一大趋势,而承载着4G LTE网络的终端也被看成是未来手机市场最大的蛋糕。移动互联网与智能终端融合,不仅迎合了行业消费趋势,也符合了消费者更高的需求,这是行业发展的一种必然。虽然从目前看来,国内市场上真正4G LTE终端的面世似乎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但也是值得期待的。或许4G LTE真正的好戏还在后头!
参考文献
[1] 中国移动通信网
[2] 沈嘉,《3GPP长期演进(LTE)技术原理与系统设计》,2008
[3] 赵训威,《3GPP长期演进(LTE)系统架构与技术规范》,2010
[4] 中国通信网论坛 /
2023年12月10日发(作者:亥洛妃)
浅论中国移动通信LTE发展与运用
关键词 :TD-LTE技术;发展;制约
TD-LTE是TD-SCDMA Long Term Evolution的简称,是指TD-SCDMA的长期演进。TD-LTE属于TD-SCDMA技术与标准的发展和未来演进的第二个阶段,紧承TD- SCDMA及TD-SCDMA增强型技术标准阶段之后。
LTE(Long Term Evolution,长期演进)项目是3G的演进,并非人们普遍误解的4G技术,而是3G与4G技术之间的一个过渡,是3.9G的全球标准,它改进并增强了3G的空中接入技术,采用OFDM和MIMO作为其无线网络演进的唯一标准。在20MHz频谱带宽下能够提供下行326Mbit/s与上行86Mbit/s的峰值速率。改善了小区边缘用户的性能,提高小区容量和降低系统延迟。与3G相比,LTE更具技术优势,具体体现在:高数据速率、分组传送、延迟降低、广域覆盖和向下兼容。
TD-LTE的三大技术特点及优势
在无线移动通信标准的发展演进上,TD-SCDMA的一些特点越来越受到重视,LTE等后续各项标准也采纳了这些技术,并且吸收了一些TD-SCDMA的设计思想。TD的双工技术、基于OFDM的多址接入技术、基于MIMO/SA的多天线技术是TD-LTE标准的三个关键技术。
第一个就是基于TDD的双工技术。在TDD方式里面,TDD时间切换的双工方式是在一个帧结构中定义了它的双工过程。通过国内各家企业的共同合作与努力,在2007年 10月份,形成一个单独完整的双工帧结构的LTE-TDD规范。在讨论TDD系统的同时要考虑FDD(频分双工)系统,在TDD/FDD双模中,LTE规范提供了技术和标准的共同性。
第二个关键技术是OFDM(正交频分复用技术)。其中有两个关键点,一是OFDM技术和MIMO(多输入多输出)技术如何结合,使移动通信系统性能进一步提升;二是OFDM技术在蜂窝移动通信组网的条件下,如何克服同频组网带来的问题。
第三个是基于MIMO/SA的多天线技术。智能天线技术是通过赋形,提供覆盖和干扰协调能力的技术。
MIMO技术通过多天线提供不同的传输能力,提供空间复用的增益,这两种技术在LTE以及LTE的后续演进系统中是非常重要的技术。我们同时也很关注MIMO技术和智能天线技术在后续演进上的结合。
在LTE里面多天线应用的标准化过程中,经过多方努力,在去年4月份,3GPP标准组织最后接受智能天线的应用作为TDD模式的特征之一。 TD-LTE具备四大优势包括:与LTE FDD的融合同步发展;灵活的上下性资源配比;能够应用先进的信号处理技术;灵活的频谱解决方案。其中,在与LTE
FDD融合同步发展方面,LTE TDD/FDD共接入平台为用户提供了全球的无缝漫游。LTE作为后3G时代的技术,具备高宽带、低时延、高频谱利用率的特性。而TD-LTE作为LTE技术中重要的一支,已经在主导LTE标注的3GPP内实现了TDD的融合,并且成为LTE下一步演进中唯一的TDD标准。
当前我国TD-LTE的发展应用
关于TD-LTE的建设情况, 2011年,中国移动在国内七个城市开展了1200个基站的外场技术试验。作为全球规模最大的TD-LTE试验网,中国移动投入了超过3000人的测试队伍,完成了10家系统设备厂商和9家芯片厂商的测试,做了2万多个测试案例,全面验证了TD-LTE技术、产品、规模组网、网络运营等各方面能力,解决了众多商用问题,
在终端方面, TD-LTE数据类终端产品已经具备了多厂家规模供货的能力。目前,芯片、终端仍然是制约规模商用的关键因素。为此,中国移动积极采取措施推进TD-LTE终端芯片面向规模商用成熟。一方面,将启动MiFi等TD-LTE数据终端采购,满足试商用发展需求;另一方面,积极与产业合作,加快TD-LTE智能手机的发展。
关于中国移动的整体网络发展,中国移动将积极推进GSM、TD-SCDMA、TD-LTE和WLAN四网协同发展。
具体来说:一是确保全球最大的GSM网络的质量最优。
二是积极发展TD-SCDMA,从网络、终端、应用三方面共同努力,充分发挥承前启后的作用。
三是精确建设、有效发展WLAN,有效实现对移动蜂窝网数据流量的分流作用。
四是打造融合发展的LTE网络。中国移动开展了TD-LTE的大规模技术试验,目前在北京、南京、杭州、深圳、广州开通了TD-LTE体验服务。
而国际上LTE智能手机发展相当迅速,不到一年时间就已经有64款, 预计TD-LTE智能手机也将在今年下半年到明年,逐步商用并规模化。
因此网络覆盖日益完善,各种终端大量涌现,用户数激增。种种迹象表明,将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里,成为拉动行业发展最重要的驱动力之一。对于经历了金融危机冲击的设备商而言,LTE带来的商机更加可贵。
TD-LTE的发展提速终端、频谱、规模瓶颈亟待克服
从TD-SCDMA到TD-LTE,我国主导的TD标准都承载了国人太多的梦想。然而,作为一项尚未商用的新技术,TD-LTE商用部署,尤其是在频谱分配、终端成熟度、规模化进展方面,仍存不少挑战。
目前TDD频谱主要集中在2GHz、2.3GHz、2.6GHz三大频段。工信部电信研究院最近统计显示,全球有22%的TD-LTE部署分布在2.3GHz频段,28%分布在2GHz,42%分布在2.6GHz;其中2.3GHz和2.6GHz成为主流频段,达到64%。鉴于高频段组网造成的高成本、干扰严重、覆盖有限等技术瓶颈,探索仍未开放的数字红利频段(700/800MHz)已十分必要。但这一问题涉及监管、频谱规划等方面的诸多问题,需要各方面加快研究进度。
其次,有中国移动专家也提出,目前TD-LTE终端产品、商用化进程相对FDD
LTE滞后,可商用终端产品的丰富性以及可被用户接受的成本仍存在问题。VoLTE技术以及TD-LTE手机终端的商用进程,已成为关乎TD-LTE商用时间的关键问题。
当然,除此之外,许多技术问题也影响着TD-LTE规模商用的进程,例如TD-LTE与2G、3G的同频混合组网问题便十分突出,而网络建设之外的网络优化和规划等也急需加快研究步伐和经验积累。
从市场的角度看,LTE手机的普及还尚需时日。首先从其本身来说,在国内,目前所谓的LTE手机甚至4G手机,仍然停留在概念化阶段,很多消费者对其概念也是云里雾里。另外,LTE手机耗电量过大等硬伤也是制约其规模化发展的一大软肋,即使拥有LTE手机,它在综合表现上也很难有“颠覆性的突破”。很多厂商推出LTE手机也只是为了吸引消费者所设置的噱头。其次,从LTE网络来看,目前市场上3G网络仍是主流,而LTE网络的大规模商用可能还需要一段时间。
因此,相较于已经比较成熟的3G智能手机市场, “初上马”的LTE手机能否经住考验还有待观察。LTE智能手机要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各厂商以及运营商仍需精耕细作,我们还需耐心以待。
结束语
毫无疑问,4G LTE网络已被当作是将来发展的一大趋势,而承载着4G LTE网络的终端也被看成是未来手机市场最大的蛋糕。移动互联网与智能终端融合,不仅迎合了行业消费趋势,也符合了消费者更高的需求,这是行业发展的一种必然。虽然从目前看来,国内市场上真正4G LTE终端的面世似乎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但也是值得期待的。或许4G LTE真正的好戏还在后头!
参考文献
[1] 中国移动通信网
[2] 沈嘉,《3GPP长期演进(LTE)技术原理与系统设计》,2008
[3] 赵训威,《3GPP长期演进(LTE)系统架构与技术规范》,2010
[4] 中国通信网论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