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16日发(作者:稽秀丽)
苹果笔记本光驱发展史
因苹果推出了ADC(AppleDisplayConnector
采用DVI原理的全数码影像输出技术
ADC为苹果独家开发及专用
将电源
USB及DVI三条讯号线组合成一条
由主机的AGP直接供电
因此
ADC的显示器都是不需要外接电源的)显示器的缘故
在次年的4月再推出支援DVI输出的Titanium分别为667MHz及800MHz
两者最采用133MHz的系统总线
由于采用了当时最新的MPC7450处理器
因此配备了1MB的L3Cache使得效能得以大大的提升同时两者都标配了ComboDrive显示系统亦提升至ATI的M7(RadeonMobility7500)
32MB显存LCD分辨率亦由本来的1152X768提升为1280X854
说来回Titanium
此台PowerBook在的发展史上制造了多个经典!首先
她是世上第一台采用纯度达99.5%的钛金属制做的其次
她亦是世上首台采用3比2比例
15.2吋彩色LCD的而且亦是该时期全功能内置型中
厚度只有一吋厚
重量只有2.4Kg但苹果并没有因体积而放弃性能上的提升
所有应该有的
如USB
Firewire
Ethernet
Modem
红外线
VGA输出
S-Video输出
PCMCIA界面
无线上网她都完全内建了而且其设计及造型极其华丽
超越了当时不少以外型设计挂帅的日式
2000年
当PC业界一致恐慌Y2KBugs(千年虫)的时候
苹果却由于Macintosh设计师的高瞻遥瞩关系
从第一代的Macintosh开始
已经不存在Y2K的问题
因此反而更多时间给苹果出谋应付PC的市场
就在同年2月发表了代号Pismo的最后一代PowerBookG3
DVI-ADC影像直接输出显示技术
AppleiBOOKG3DualUSB
BronzeLombard--将USB列为标配的PowerBook
PowerbookG4Titanium
PowerbookG3(Bronze)
由于G4产量未能达至预期目标
因此
苹果迟迟都未将新的G4应用在新一代的PowerBook身上
直至一年后的2001年2月苹果终在广大用户
发烧友之前
推出了以Totallyrebuild
Fast
SuperComputertogo为口号的全新PowerBookG4Titanium家族
首两个成员为400MHz及500MHz以高性能
轻薄及新体验三者为原则下推出或许在未谈及Titanium的设计之时
先来了解一下G4处理器的特性
究竟他有什么优势能击败同时期的PentiumIII
Pentium4呢?PowerPC第四世代处理器
苹果称之为G4
而事实上
G4也只有Motorola一家在研发及制作
IBM完全没有投渗透及参与
这可是继IBM当年开放PC架构市场从而令自己失去了PC市场之后另一次的短视行为Motorola的G4编号为MPC74xx
其家族成员很多
包括7400
7410
7450
7455
7440
7445等
都统称为G4
至于Bronze名称的由来
是由于苹果在此代的PowerBookG3上用上了荼色的透明键盘
因而得名Lombard分别推出过两个型号
渗透门的为采用333MHz处理器
配备普通
高阶的为采用400MHz处理器
两倍速DVD
值得一提的时
400MHz版本的PowerBookG3
系统总线速度达83MHz
对比当时PentiumII的只有最大的66MHz
简直可称为无敌!
1999年
苹果以iMactogo为口号
推出了iBook
主攻廉价的市场iBook的设计意念是源自iMac
面向的是家用及教育等非专业应用市场
因此
第一代的iBook外看设计上对当时传统的市场作了一次莫大的冲击!一向以来
在设计上都分成了两个阵营
其一是老美式的全功能巨舰大炮型
另一就是日式的时尚轻便型
而苹果的第一代iBook则完全不同她既没有日式的时尚轻便
亦不是标榜老美传统的巨舰大炮
苹果反而把iBook设计成色彩缤纷
像极小孩子玩具般
G4最大特性是
她拥有两个整数运算单元及一个浮点运算单元
其次拥有如IntelMMX及MMX2等同的SIMD机能
但设计上却比Intel本身来得优秀
执行效能也更佳Motorola及Apple称之为AltiVec
全名为VelocityEngine而这个SIMD技术亦是导致IBM不参与此计划的原因
因IBM深明PowerPC处理器搭上了AltiVec之后的威力
深恐会严重影响其大型主机的市场因此IBM只取得了AltiVec的授权
却是完全没有参与G4计划但亦因为AltiVec
使得G4无论何时
在同频率为基准下的浮点运算
几何运算上
都是同时期的PentiumIII、4的几倍速度因此国外不少科研机构
医院等
都配备有大量的PowerMac负责日常的工作及研究之用其后的MPC7450
除了ondie在核心上的L2cache下
更加上了子卡上的最大2MBL3cache因此成功突破了当时一般处理器在浮点运算上的瓶颈
G4处理器设计上是比任何Intel处理器都来得优势
可惜后来由于Motorola未能完善的管理好其生产线
导致制程及良率及频率上都停滞不前
几种因素之下
G4最终给Pentium赶过了
iBook--低价格先驱
首先
苹果在外壳物料上弃用了15吋版本所使用的钛金属
改为使用制造战机/飞机用的铝合金引入了最新的AirportExtreme技术(即WiFiIEEE802.11b/g的2.4GHz双频技术)
同时开始内建蓝芽(Blue-Tooth)模块亦首次将Nvidia显示芯片引入PowerBook产品线
12吋的PowerBook搭载867MHz的G4处理器
Geforce4420go32MB显卡XGA4比3LCD
Combo或SuperDrive而17吋PowerBook
采用1GHz的G4处理器
板载1MBL3cache
系统总线入化至167MHz
亦因此
需要配合DDR内存使用显示卡为Geforce4440go64MB显卡
PowerbookG3(Lombard)
籍计算机组件大量生产的帮助下
计算机的价钱
开始剧降市场上开始出现低于1000美元的计算机
令本来售价很相宜的iBook变得”昂贵起来”因此
苹果又再入行另一个计划…2001年的5月
忽然推出了一台全新打造的iBook
这就是华人Mac界称之为小白的iBookDualUSB首先
苹果将从前色彩缤纷的玩具iBook变来回传统的外型
并且将之制作得更轻量化
由原来的6.1磅重量变成了4.9磅其次
苹果亦把iBook的LCD提升成XGA级别
Firewire变成了标配
并且由原来一个USB变成了两个USB(DualUSB因而得名)
色彩活泼的iBOOK产品外看
苹果亦同时引渗透了CD-RW及Combo至iBook的配置之中CPU亦提升成最新的500MHzG3(IBMPowerPC750CXE)由于iBook以低阶市场为主
因此苹果把其系统总线死锁在66MHz上(原本是PowerPC750CXE是支援100MHz外频的)这一代称之为小白的iBook技术上无疑没有什么明显的突破
但聪明的苹果用上了白色作为iBook的主色!
只以少量的灰色作点缀一夜之间
白色的东西成为了潮流
而且影响范围不只市场
其它不同类型的产品亦受影响!就此
iBook创立了一个白色的时代!
10月时候
苹果再下城
推出了14.1吋版本的iBook
把白色的神话延续下去
并把硬件不断升级更新
售价不断降低接连推出了数代
最终频率达至900MHz
其时的iBook
执行效能上已经比第一
二代的TitaniumPowerBook更为优秀了
而售价却只需799美元!值得留意的是
此台G3小白
是最后一台支持ClassicOS作开机之用的OS了
初代的PowerBookG3在用以应付市场的需求的情况下给紧急制作出来
亦因此外型设计上并没有太大的改入
仍沿用5个月前3400的设计因此初台PowerBookG3在外看上和3400是一模一样的只被出产了一个型号
就立刻给换下来了
这台PowerBookG3采用了G3250MHz处理器
5GB硬盘
32MB内存(最大160MB)12.1吋TFTLCD当时来说性能超高
并且是市面上唯一一台可负荷影片等多媒体信息制作的亦是后来最悲剧的角色
因后来苹果的新世代OSMacOSX10.0虽然是支持所有G3标准系统
但唯独是不支持此台G3…
PowerbookG3
PowerBook12/15/17吋--再次多产品线的铝合金的制品
以海洋背壳类生物为意念
成功打造出第一代的iBook..并在市场上以超低价公开发售
旋即卷起一片旋风!虽然当时iBook属苹果当年有史以来最低价的产品
但配置上仍旧是份量十足
第一代的iBook采用了G3300MHz处理器(高阶为366MHz)32MB内存(最大支持320MB)
3GB/6GB硬盘
24倍速CDATIRageMobility4MB显卡12.1吋800x600LCD
内建USB
100Base-TXEthernet
基本配置仍比当时的渗透门级PC为高
光盘位置变成了多功能连接模块
容许用户除了外
还可接上其它如zip磁盘驱动器
Floppy
或是当时仍属超级设备的DVD(配备硬件MPEG2解压)
此外亦同时支持两颗电池一起工作支持红外线及当时不是很多都有配备的S-Video输出Modem亦提升至主流的56kbps从此时开始
一个立体的大苹果标志出现在机盖上至此至目前的所有PowerBook设计上
都再离不开这个刻在机盖上的白色大苹果标志了值得一提的是
Wallstreet家族全线系列都搭载有支持立体图像的ATIRageLT4MB显卡
对比当时主流PC都是以NeoMagic为主流
最多不超过2.5MB显存来说
是先入得很!
为了统一风格
苹果在同年的9月亦把本来的15吋Titanium改成12/17吋PowerBook的设计同时亦把处理器
硬盘
显卡等作一次升级一口气把三台PowerBook作了另一次的更新
推出了使用1GHz处理器的12吋
使用1GHz/1.25GHz处理器的15吋及使用1.33GHz处理器的17吋三台2004年4月
铝合金版本的PowerBook再入行了另一次的更新
把Bluetooth及WiFi变成了全系列的标准配备推出了12吋1.33GHz
15吋1.33GHz/1.5GHz及17吋的1.5GHz三个版本
1998年
苹果由籍收购NEXT而令其创办人SteveJobs正式来回巢苹果
出任代理CEO一职(iCEO)新一任的SteveJobs刚到步就宣布一连串的计划
包括推出全面以USB及Firewire取代苹果传统连接便面
ADB(AppleDesktopBus
相当于PC之下的PS/2
连接键盘
Mouse等装置之用)
Serial(相当于PC上的serial及PrinterPort
用以连接打印机
Modem之用)及SCSI(国际标准制式
和PC一样
但苹果对于外设的连接口是有别于PC
改用HDI-30标准)诞生了色彩缤纷的一体型计算机iMac后来更把这种设计意念引入去专业用的PowerMac
从而表明苹果要以USB及Firewire推倒沿用多年的传统标准之决心
亦因此
只配备SCSI
Serial及ADB的PowerBookG3就有必要再次入行更新
WallstreetPowerbookG3(被DIY过上外壳面板)
2003年1月
苹果忽然宣布扩大PowerBook的生产线
由原来只有15吋制品一口气引渗入渗出了12及17吋两个机械形成一个由三线产品全面覆盖的包围网
特殊的专业高阶市场由17吋领军
一般高阶全能型市场持续由Titanium1GHz据守阵地
而中阶便携市场则由12.1吋的PowerBook负责苹果这次又创造了业界另一个第一-------世界首台17吋LCD
当PC厂商还在制作15.1/16.1吋的时
苹果又再快人一步制作出全球第一台的宽屏17吋
屏幕比例为16比10新的12/17吋版本PowerBook采用了和以往的15Titanium版本完全不同的全新设计
2003年的10月
苹果再为iBook来一次重大的升级
将处理器换成以往只有PowerBook才会配备的G4
并把统一改成和PowerBook全线产品一样的插渗入渗出式(Slot-loading)WiFi提升成IEEE802.11b/g但外型上并没有作出重大的改变
仍旧采用白色的设计安装上G4后的iBook性能上得以飞跃性的提升
但售价刚不变
仍维持在799美元的水平不过此举却对同时期的PowerBookG412吋造成压力iBookG4属一件性价比非常高的产品因此亦造成了一股暖卖旋风
之后iBookG4亦作了几次硬件的升级
并引渗透了不少以往只有PowerBook家族才拥有的功能
如蓝芽SuperDrive等由于PowerBookG4迟迟未能作出另一次的重大升级
因此iBook在性能上已有直迫PowerBook之势
但两者价格却相差很大
因此苹果唯有暂缓iBook的发展…因最高阶的iBook目前已经是使用G41.42GHz处理器了
iBookDualUSB--白之艺术
3400初代版G3发表不足六个月
苹果又在翌年的5月推出全新设计的PowerBookG3
代号Wallstreet的全新PowerBookG3
初推出时拥有4个型号
分别是233/12”
233/13”
250/13”1MB及292/14”一观名字便知四者各自的差异全系列都采用了TFTLCD
除了12吋仍维持在800X600分辨率外
其它都是LCD达XGA级数的机械其中最高阶的两个型号更分别配备了高达1MB的Backside型L2cache苹果后来在98年5月时
又把整个G3家族的屏幕全线升级成14.1吋TFTLCD(频率为233MHz
266MHz及300MHz)
PowerbookG4Titanium之后的全新Powerbook15
统计设计风格后的PowerbookG412/15/17
PowerBookG4Titanium--对业界一次最大的冲击!!
PowerbookG3Pismo
PowerBookG3家族--能将PentiumII笔记型计算机生吞的机械
PowerbookG417
iBook最特别之处在于她是世上首台内建了无线网络功能的计算机
对比当时苹果的专业产品PowerBook家族
都还未有无线网络功能iBook开卖之初
以当时属于超低价的1299美元发售
第一批货转眼间一星期已全面售清iBook的成功结实了苹果入渗入渗出低价格市场的决心
于是在次年的7月把处理器升级成366MHz及466MHz再次推出
其中的466MHz版本被称为SpecialEdition
是首台内建了Firewire的iBook
内建了Firewire的iBook
实时提升了其应用价值
但售价却仍比主打专业应用市场的PowerBook便宜不少因此
当时不少外国的用家都争相购买一台自用
其中国际知名的作家StevenKing更在iBook上完成了不少作品
引为一时佳话
PowerbookG4Titanium与MobileI/O在音频方面的组合应用
因此
苹果籍5月发表的新一代操作系统MacOS8.5的时候
向外界公布了PowerBookG3的第一次改版新版本的PowerBookG3代号为Lombard
别名Bronze或Java
在外看上和旧的Wallstreet型PowerBook分别不大
但重量和厚度都入行了相关的调整而且亦搭载了最新版的G3处理器及支持立体图像的ATILTPro显卡加渗透了两个USB及把Ethernet升级成100MB的BASE-TX重量亦由Wallstreet的3.29Kg急降至只有2.68Kg(只有6.1磅的重量对当时的全功能14.1吋来说
是个震撼设计)并且
为了追求轻薄
因此删去了一个PCMCIA插位
变成只支持最大至TypeII的PCMCIA不过
由于多顶功能都早已内建了
因此并没有对使用者构成不便
PowerbookG4Titanium射线透视
除了基本上的Bluetooth
WiFi不会缺少之外
17吋系列还新增了两个独特的功能
第一是感光键盘(BlacklitKeyboard)
键盘之下怖满发光的光纤
中的感应器侦测环境的光度从而决定会否自行打开键盘底部的发光体
最适合在黑暗环境下工作的使用者第二
就是新增了Firewire800的连接口
这是由苹果研发的IEEE1394b标准
最高传输理伦值能达至最快的800Mbps差不多是USB2.0的一倍
其次另一新增功能
当然是所有USB都从1.1提升至2.0…拥有17吋1440x900LCD
内建SuperDrive的全功能PowerBookG417吋
其厚度还是和以往的Titanium一样
只有一吋厚
重量亦只有3.1Kg
比当时的任何15吋PC都来得轻薄
功能上亦超班很多!可惜
因迁就成本
12吋的PowerBookG4所采用的G4处理器上的一组L3cache给移除
令效能大打折扣
因此
12吋PB的执行效率是及不上之前的Titanium867MHz的
同年11月
Titanium家族推出了最后一代的SuperDrive版本
分别为867MHz及主频达1GHz的型号
后者更标配了SuperDrive(DVD-RW)L3cache采用了DDR内存
显示系统提升为ATIRV250M9(RadeonMobility9000)
64MB显存
至此
可以传统ClassicOS(即OSX之前的OS
如OS8及9)作开机之用的PowerBook及Titanium的设计正式告终
未来的苹果计算机将会以新世代的MacOSX为主流
亦不再支援OSX以外的任何苹果操作系统了因此Titanium可算是最后一台支持MacOSClassic的PowerBook了
iBookG4--高性能iBook面世
之后
Titanium家族一直有多个变种在市面上推出
包括2001年的10月推出的550MHz及667MHz
均配备了当时业界还未流行的先入设备—GigaEthernet选择上除了标准的DVD
亦容许你选择搭载CD-RW或Combo
其中最高阶的667MHz更用上了133MHz的系统总线显示系统亦提升至AGP4x的ATIM6(RadeonMobility)16MB显存
同期并预载了新世代的OSMacOSX10.1及OS9.2.1一同出售
整个APPLE电脑产品16年的发展历程
一个明显的特点
就是在前期我们观到了APPLE在技术领域都遥遥领先于PC业
尔后虽然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
在发展速度上有所缓慢
甚至被PC超越
但是APPLE始终都坚持着同样一个产品理念而不懈努力
因此
今天我们所观到的PowerbookG4或者iBOOKG4
在所有电脑产品当中
仍然是不受否认的工业产品中最具艺术美的力作跨越2005年之后的2006年
将会是众多APPLE用户以及FANS最为期待的一年
也将是APPLE历史上最重要的一笔
在那历史意义的一刻来临之前
来回顾APPLE的历史
对未来更深遥的发展将会有更深刻的理解!
此台PowerBook最大特色是业界第二台配备了无线网络机能的计算机(首台亦是苹果的产品---iBook是也!!)是次的PowerBookG3主要改良的地方包括
全线都将采用更高效率的100MHz系统总线6倍速的DVDATIRage128Mobility8MB显存
而且更是采用AGP架构同时
Apple亦正式在Pismo身上废了SCSI
以Apple一直推动的Firewire(IEEE1394a)取代值得留意的是
在屏幕上盖上的苹果标志
苹果把它制作成半透明
因此在使用时籍LCD背光的透出
就变成了苹果标志发出了淡淡白光的效果
这个设计一直沿用至今当年在飞机
外头使用时
引来不少旁人嫉妒…
至此时
苹果本身及用家其实都已清楚G4处理器的生命周期已差不多接近完结
该是功成身退的时候
可惜
由于技术上的问题
IBM迟迟未能量产适合使用的第五代PowerPC处理器---64位的PowerPC970(G5)
因此
苹果迫于无奈在年底再为PowerBookG4Aluminum家族作了一次的折衷式升级
引渗透了支援页面卷动的Touchpad(说穿了其实是由软件控制的…)
处理器升级成1.5GHz及1.67GHz这样子的小量提升
市场反应当然会是一般了当各用家都暖切期望PowerBookG5的到来之时
苹果忽然在WWDC(WorldWideDeveloperConference
全球开发者大会)上
宣怖终止PowerPC平台
Macintosh将从2006年开始过渡至Intel处理器平台上
苹果这举动
意味PowerBookG5永遥都没有机会诞生
而PowerBookAluminum家族
亦将会是最后一代使用PowerPC处理器的苹果计算机了…
2023年12月16日发(作者:稽秀丽)
苹果笔记本光驱发展史
因苹果推出了ADC(AppleDisplayConnector
采用DVI原理的全数码影像输出技术
ADC为苹果独家开发及专用
将电源
USB及DVI三条讯号线组合成一条
由主机的AGP直接供电
因此
ADC的显示器都是不需要外接电源的)显示器的缘故
在次年的4月再推出支援DVI输出的Titanium分别为667MHz及800MHz
两者最采用133MHz的系统总线
由于采用了当时最新的MPC7450处理器
因此配备了1MB的L3Cache使得效能得以大大的提升同时两者都标配了ComboDrive显示系统亦提升至ATI的M7(RadeonMobility7500)
32MB显存LCD分辨率亦由本来的1152X768提升为1280X854
说来回Titanium
此台PowerBook在的发展史上制造了多个经典!首先
她是世上第一台采用纯度达99.5%的钛金属制做的其次
她亦是世上首台采用3比2比例
15.2吋彩色LCD的而且亦是该时期全功能内置型中
厚度只有一吋厚
重量只有2.4Kg但苹果并没有因体积而放弃性能上的提升
所有应该有的
如USB
Firewire
Ethernet
Modem
红外线
VGA输出
S-Video输出
PCMCIA界面
无线上网她都完全内建了而且其设计及造型极其华丽
超越了当时不少以外型设计挂帅的日式
2000年
当PC业界一致恐慌Y2KBugs(千年虫)的时候
苹果却由于Macintosh设计师的高瞻遥瞩关系
从第一代的Macintosh开始
已经不存在Y2K的问题
因此反而更多时间给苹果出谋应付PC的市场
就在同年2月发表了代号Pismo的最后一代PowerBookG3
DVI-ADC影像直接输出显示技术
AppleiBOOKG3DualUSB
BronzeLombard--将USB列为标配的PowerBook
PowerbookG4Titanium
PowerbookG3(Bronze)
由于G4产量未能达至预期目标
因此
苹果迟迟都未将新的G4应用在新一代的PowerBook身上
直至一年后的2001年2月苹果终在广大用户
发烧友之前
推出了以Totallyrebuild
Fast
SuperComputertogo为口号的全新PowerBookG4Titanium家族
首两个成员为400MHz及500MHz以高性能
轻薄及新体验三者为原则下推出或许在未谈及Titanium的设计之时
先来了解一下G4处理器的特性
究竟他有什么优势能击败同时期的PentiumIII
Pentium4呢?PowerPC第四世代处理器
苹果称之为G4
而事实上
G4也只有Motorola一家在研发及制作
IBM完全没有投渗透及参与
这可是继IBM当年开放PC架构市场从而令自己失去了PC市场之后另一次的短视行为Motorola的G4编号为MPC74xx
其家族成员很多
包括7400
7410
7450
7455
7440
7445等
都统称为G4
至于Bronze名称的由来
是由于苹果在此代的PowerBookG3上用上了荼色的透明键盘
因而得名Lombard分别推出过两个型号
渗透门的为采用333MHz处理器
配备普通
高阶的为采用400MHz处理器
两倍速DVD
值得一提的时
400MHz版本的PowerBookG3
系统总线速度达83MHz
对比当时PentiumII的只有最大的66MHz
简直可称为无敌!
1999年
苹果以iMactogo为口号
推出了iBook
主攻廉价的市场iBook的设计意念是源自iMac
面向的是家用及教育等非专业应用市场
因此
第一代的iBook外看设计上对当时传统的市场作了一次莫大的冲击!一向以来
在设计上都分成了两个阵营
其一是老美式的全功能巨舰大炮型
另一就是日式的时尚轻便型
而苹果的第一代iBook则完全不同她既没有日式的时尚轻便
亦不是标榜老美传统的巨舰大炮
苹果反而把iBook设计成色彩缤纷
像极小孩子玩具般
G4最大特性是
她拥有两个整数运算单元及一个浮点运算单元
其次拥有如IntelMMX及MMX2等同的SIMD机能
但设计上却比Intel本身来得优秀
执行效能也更佳Motorola及Apple称之为AltiVec
全名为VelocityEngine而这个SIMD技术亦是导致IBM不参与此计划的原因
因IBM深明PowerPC处理器搭上了AltiVec之后的威力
深恐会严重影响其大型主机的市场因此IBM只取得了AltiVec的授权
却是完全没有参与G4计划但亦因为AltiVec
使得G4无论何时
在同频率为基准下的浮点运算
几何运算上
都是同时期的PentiumIII、4的几倍速度因此国外不少科研机构
医院等
都配备有大量的PowerMac负责日常的工作及研究之用其后的MPC7450
除了ondie在核心上的L2cache下
更加上了子卡上的最大2MBL3cache因此成功突破了当时一般处理器在浮点运算上的瓶颈
G4处理器设计上是比任何Intel处理器都来得优势
可惜后来由于Motorola未能完善的管理好其生产线
导致制程及良率及频率上都停滞不前
几种因素之下
G4最终给Pentium赶过了
iBook--低价格先驱
首先
苹果在外壳物料上弃用了15吋版本所使用的钛金属
改为使用制造战机/飞机用的铝合金引入了最新的AirportExtreme技术(即WiFiIEEE802.11b/g的2.4GHz双频技术)
同时开始内建蓝芽(Blue-Tooth)模块亦首次将Nvidia显示芯片引入PowerBook产品线
12吋的PowerBook搭载867MHz的G4处理器
Geforce4420go32MB显卡XGA4比3LCD
Combo或SuperDrive而17吋PowerBook
采用1GHz的G4处理器
板载1MBL3cache
系统总线入化至167MHz
亦因此
需要配合DDR内存使用显示卡为Geforce4440go64MB显卡
PowerbookG3(Lombard)
籍计算机组件大量生产的帮助下
计算机的价钱
开始剧降市场上开始出现低于1000美元的计算机
令本来售价很相宜的iBook变得”昂贵起来”因此
苹果又再入行另一个计划…2001年的5月
忽然推出了一台全新打造的iBook
这就是华人Mac界称之为小白的iBookDualUSB首先
苹果将从前色彩缤纷的玩具iBook变来回传统的外型
并且将之制作得更轻量化
由原来的6.1磅重量变成了4.9磅其次
苹果亦把iBook的LCD提升成XGA级别
Firewire变成了标配
并且由原来一个USB变成了两个USB(DualUSB因而得名)
色彩活泼的iBOOK产品外看
苹果亦同时引渗透了CD-RW及Combo至iBook的配置之中CPU亦提升成最新的500MHzG3(IBMPowerPC750CXE)由于iBook以低阶市场为主
因此苹果把其系统总线死锁在66MHz上(原本是PowerPC750CXE是支援100MHz外频的)这一代称之为小白的iBook技术上无疑没有什么明显的突破
但聪明的苹果用上了白色作为iBook的主色!
只以少量的灰色作点缀一夜之间
白色的东西成为了潮流
而且影响范围不只市场
其它不同类型的产品亦受影响!就此
iBook创立了一个白色的时代!
10月时候
苹果再下城
推出了14.1吋版本的iBook
把白色的神话延续下去
并把硬件不断升级更新
售价不断降低接连推出了数代
最终频率达至900MHz
其时的iBook
执行效能上已经比第一
二代的TitaniumPowerBook更为优秀了
而售价却只需799美元!值得留意的是
此台G3小白
是最后一台支持ClassicOS作开机之用的OS了
初代的PowerBookG3在用以应付市场的需求的情况下给紧急制作出来
亦因此外型设计上并没有太大的改入
仍沿用5个月前3400的设计因此初台PowerBookG3在外看上和3400是一模一样的只被出产了一个型号
就立刻给换下来了
这台PowerBookG3采用了G3250MHz处理器
5GB硬盘
32MB内存(最大160MB)12.1吋TFTLCD当时来说性能超高
并且是市面上唯一一台可负荷影片等多媒体信息制作的亦是后来最悲剧的角色
因后来苹果的新世代OSMacOSX10.0虽然是支持所有G3标准系统
但唯独是不支持此台G3…
PowerbookG3
PowerBook12/15/17吋--再次多产品线的铝合金的制品
以海洋背壳类生物为意念
成功打造出第一代的iBook..并在市场上以超低价公开发售
旋即卷起一片旋风!虽然当时iBook属苹果当年有史以来最低价的产品
但配置上仍旧是份量十足
第一代的iBook采用了G3300MHz处理器(高阶为366MHz)32MB内存(最大支持320MB)
3GB/6GB硬盘
24倍速CDATIRageMobility4MB显卡12.1吋800x600LCD
内建USB
100Base-TXEthernet
基本配置仍比当时的渗透门级PC为高
光盘位置变成了多功能连接模块
容许用户除了外
还可接上其它如zip磁盘驱动器
Floppy
或是当时仍属超级设备的DVD(配备硬件MPEG2解压)
此外亦同时支持两颗电池一起工作支持红外线及当时不是很多都有配备的S-Video输出Modem亦提升至主流的56kbps从此时开始
一个立体的大苹果标志出现在机盖上至此至目前的所有PowerBook设计上
都再离不开这个刻在机盖上的白色大苹果标志了值得一提的是
Wallstreet家族全线系列都搭载有支持立体图像的ATIRageLT4MB显卡
对比当时主流PC都是以NeoMagic为主流
最多不超过2.5MB显存来说
是先入得很!
为了统一风格
苹果在同年的9月亦把本来的15吋Titanium改成12/17吋PowerBook的设计同时亦把处理器
硬盘
显卡等作一次升级一口气把三台PowerBook作了另一次的更新
推出了使用1GHz处理器的12吋
使用1GHz/1.25GHz处理器的15吋及使用1.33GHz处理器的17吋三台2004年4月
铝合金版本的PowerBook再入行了另一次的更新
把Bluetooth及WiFi变成了全系列的标准配备推出了12吋1.33GHz
15吋1.33GHz/1.5GHz及17吋的1.5GHz三个版本
1998年
苹果由籍收购NEXT而令其创办人SteveJobs正式来回巢苹果
出任代理CEO一职(iCEO)新一任的SteveJobs刚到步就宣布一连串的计划
包括推出全面以USB及Firewire取代苹果传统连接便面
ADB(AppleDesktopBus
相当于PC之下的PS/2
连接键盘
Mouse等装置之用)
Serial(相当于PC上的serial及PrinterPort
用以连接打印机
Modem之用)及SCSI(国际标准制式
和PC一样
但苹果对于外设的连接口是有别于PC
改用HDI-30标准)诞生了色彩缤纷的一体型计算机iMac后来更把这种设计意念引入去专业用的PowerMac
从而表明苹果要以USB及Firewire推倒沿用多年的传统标准之决心
亦因此
只配备SCSI
Serial及ADB的PowerBookG3就有必要再次入行更新
WallstreetPowerbookG3(被DIY过上外壳面板)
2003年1月
苹果忽然宣布扩大PowerBook的生产线
由原来只有15吋制品一口气引渗入渗出了12及17吋两个机械形成一个由三线产品全面覆盖的包围网
特殊的专业高阶市场由17吋领军
一般高阶全能型市场持续由Titanium1GHz据守阵地
而中阶便携市场则由12.1吋的PowerBook负责苹果这次又创造了业界另一个第一-------世界首台17吋LCD
当PC厂商还在制作15.1/16.1吋的时
苹果又再快人一步制作出全球第一台的宽屏17吋
屏幕比例为16比10新的12/17吋版本PowerBook采用了和以往的15Titanium版本完全不同的全新设计
2003年的10月
苹果再为iBook来一次重大的升级
将处理器换成以往只有PowerBook才会配备的G4
并把统一改成和PowerBook全线产品一样的插渗入渗出式(Slot-loading)WiFi提升成IEEE802.11b/g但外型上并没有作出重大的改变
仍旧采用白色的设计安装上G4后的iBook性能上得以飞跃性的提升
但售价刚不变
仍维持在799美元的水平不过此举却对同时期的PowerBookG412吋造成压力iBookG4属一件性价比非常高的产品因此亦造成了一股暖卖旋风
之后iBookG4亦作了几次硬件的升级
并引渗透了不少以往只有PowerBook家族才拥有的功能
如蓝芽SuperDrive等由于PowerBookG4迟迟未能作出另一次的重大升级
因此iBook在性能上已有直迫PowerBook之势
但两者价格却相差很大
因此苹果唯有暂缓iBook的发展…因最高阶的iBook目前已经是使用G41.42GHz处理器了
iBookDualUSB--白之艺术
3400初代版G3发表不足六个月
苹果又在翌年的5月推出全新设计的PowerBookG3
代号Wallstreet的全新PowerBookG3
初推出时拥有4个型号
分别是233/12”
233/13”
250/13”1MB及292/14”一观名字便知四者各自的差异全系列都采用了TFTLCD
除了12吋仍维持在800X600分辨率外
其它都是LCD达XGA级数的机械其中最高阶的两个型号更分别配备了高达1MB的Backside型L2cache苹果后来在98年5月时
又把整个G3家族的屏幕全线升级成14.1吋TFTLCD(频率为233MHz
266MHz及300MHz)
PowerbookG4Titanium之后的全新Powerbook15
统计设计风格后的PowerbookG412/15/17
PowerBookG4Titanium--对业界一次最大的冲击!!
PowerbookG3Pismo
PowerBookG3家族--能将PentiumII笔记型计算机生吞的机械
PowerbookG417
iBook最特别之处在于她是世上首台内建了无线网络功能的计算机
对比当时苹果的专业产品PowerBook家族
都还未有无线网络功能iBook开卖之初
以当时属于超低价的1299美元发售
第一批货转眼间一星期已全面售清iBook的成功结实了苹果入渗入渗出低价格市场的决心
于是在次年的7月把处理器升级成366MHz及466MHz再次推出
其中的466MHz版本被称为SpecialEdition
是首台内建了Firewire的iBook
内建了Firewire的iBook
实时提升了其应用价值
但售价却仍比主打专业应用市场的PowerBook便宜不少因此
当时不少外国的用家都争相购买一台自用
其中国际知名的作家StevenKing更在iBook上完成了不少作品
引为一时佳话
PowerbookG4Titanium与MobileI/O在音频方面的组合应用
因此
苹果籍5月发表的新一代操作系统MacOS8.5的时候
向外界公布了PowerBookG3的第一次改版新版本的PowerBookG3代号为Lombard
别名Bronze或Java
在外看上和旧的Wallstreet型PowerBook分别不大
但重量和厚度都入行了相关的调整而且亦搭载了最新版的G3处理器及支持立体图像的ATILTPro显卡加渗透了两个USB及把Ethernet升级成100MB的BASE-TX重量亦由Wallstreet的3.29Kg急降至只有2.68Kg(只有6.1磅的重量对当时的全功能14.1吋来说
是个震撼设计)并且
为了追求轻薄
因此删去了一个PCMCIA插位
变成只支持最大至TypeII的PCMCIA不过
由于多顶功能都早已内建了
因此并没有对使用者构成不便
PowerbookG4Titanium射线透视
除了基本上的Bluetooth
WiFi不会缺少之外
17吋系列还新增了两个独特的功能
第一是感光键盘(BlacklitKeyboard)
键盘之下怖满发光的光纤
中的感应器侦测环境的光度从而决定会否自行打开键盘底部的发光体
最适合在黑暗环境下工作的使用者第二
就是新增了Firewire800的连接口
这是由苹果研发的IEEE1394b标准
最高传输理伦值能达至最快的800Mbps差不多是USB2.0的一倍
其次另一新增功能
当然是所有USB都从1.1提升至2.0…拥有17吋1440x900LCD
内建SuperDrive的全功能PowerBookG417吋
其厚度还是和以往的Titanium一样
只有一吋厚
重量亦只有3.1Kg
比当时的任何15吋PC都来得轻薄
功能上亦超班很多!可惜
因迁就成本
12吋的PowerBookG4所采用的G4处理器上的一组L3cache给移除
令效能大打折扣
因此
12吋PB的执行效率是及不上之前的Titanium867MHz的
同年11月
Titanium家族推出了最后一代的SuperDrive版本
分别为867MHz及主频达1GHz的型号
后者更标配了SuperDrive(DVD-RW)L3cache采用了DDR内存
显示系统提升为ATIRV250M9(RadeonMobility9000)
64MB显存
至此
可以传统ClassicOS(即OSX之前的OS
如OS8及9)作开机之用的PowerBook及Titanium的设计正式告终
未来的苹果计算机将会以新世代的MacOSX为主流
亦不再支援OSX以外的任何苹果操作系统了因此Titanium可算是最后一台支持MacOSClassic的PowerBook了
iBookG4--高性能iBook面世
之后
Titanium家族一直有多个变种在市面上推出
包括2001年的10月推出的550MHz及667MHz
均配备了当时业界还未流行的先入设备—GigaEthernet选择上除了标准的DVD
亦容许你选择搭载CD-RW或Combo
其中最高阶的667MHz更用上了133MHz的系统总线显示系统亦提升至AGP4x的ATIM6(RadeonMobility)16MB显存
同期并预载了新世代的OSMacOSX10.1及OS9.2.1一同出售
整个APPLE电脑产品16年的发展历程
一个明显的特点
就是在前期我们观到了APPLE在技术领域都遥遥领先于PC业
尔后虽然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
在发展速度上有所缓慢
甚至被PC超越
但是APPLE始终都坚持着同样一个产品理念而不懈努力
因此
今天我们所观到的PowerbookG4或者iBOOKG4
在所有电脑产品当中
仍然是不受否认的工业产品中最具艺术美的力作跨越2005年之后的2006年
将会是众多APPLE用户以及FANS最为期待的一年
也将是APPLE历史上最重要的一笔
在那历史意义的一刻来临之前
来回顾APPLE的历史
对未来更深遥的发展将会有更深刻的理解!
此台PowerBook最大特色是业界第二台配备了无线网络机能的计算机(首台亦是苹果的产品---iBook是也!!)是次的PowerBookG3主要改良的地方包括
全线都将采用更高效率的100MHz系统总线6倍速的DVDATIRage128Mobility8MB显存
而且更是采用AGP架构同时
Apple亦正式在Pismo身上废了SCSI
以Apple一直推动的Firewire(IEEE1394a)取代值得留意的是
在屏幕上盖上的苹果标志
苹果把它制作成半透明
因此在使用时籍LCD背光的透出
就变成了苹果标志发出了淡淡白光的效果
这个设计一直沿用至今当年在飞机
外头使用时
引来不少旁人嫉妒…
至此时
苹果本身及用家其实都已清楚G4处理器的生命周期已差不多接近完结
该是功成身退的时候
可惜
由于技术上的问题
IBM迟迟未能量产适合使用的第五代PowerPC处理器---64位的PowerPC970(G5)
因此
苹果迫于无奈在年底再为PowerBookG4Aluminum家族作了一次的折衷式升级
引渗透了支援页面卷动的Touchpad(说穿了其实是由软件控制的…)
处理器升级成1.5GHz及1.67GHz这样子的小量提升
市场反应当然会是一般了当各用家都暖切期望PowerBookG5的到来之时
苹果忽然在WWDC(WorldWideDeveloperConference
全球开发者大会)上
宣怖终止PowerPC平台
Macintosh将从2006年开始过渡至Intel处理器平台上
苹果这举动
意味PowerBookG5永遥都没有机会诞生
而PowerBookAluminum家族
亦将会是最后一代使用PowerPC处理器的苹果计算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