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USBMI致力于为网友们分享Windows、安卓、IOS等主流手机系统相关的资讯以及评测、同时提供相关教程、应用、软件下载等服务。

手机壳,年轻人的“第二面子”

IT圈 admin 39浏览 0评论

2023年12月18日发(作者:飞巧云)

手机壳,年轻人的“第二面子”

作者:***

来源:《现代青年》2022年第05期

“换手机还不如换手机壳”,90后女生陈欣告诉我们,晚上下班回到家,在淘宝和小红书上刷好看的手机壳,成了自己释放负能量的主要方式。“我喜欢卡通和亮闪闪的手机壳,特别满足少女心。很多店铺买三个手机壳就打75折,我就会一次性下单三个。”

据NPD GroupInc调查数据,75%的智能手机用户会用保护壳,25%的用户会购买2个以上手机壳,来配合不同的手机造型和服装搭配。

对当代年轻人来说,手机壳不再是单纯的保护套,而是一种新型社交货币,可以用来表达情绪、个性和态度。价格便宜、时尚潮流、消费门槛低的手机壳,很容易让人买上瘾。

最近一段时间,陈欣几乎每周都要换一次手机壳,“买手机壳和买奶茶一样,几十块钱,价格不贵,用烦了就扔,花钱的时候不心疼,很容易上瘾。”

工作多年的萧琴虽然已经过了买壳上瘾的时期,但她表示,自己每年至少要換四五个手机壳。

对年轻人来说,手机壳的审美意义正在超过实用意义,越来越多的人会根据季节、心情和衣服的颜色更换手机壳,而不是缺壳才会买。

萧琴说:“每个季节我都会换不同的手机壳,比如过年买红色的,春天买带花的,夏天买颜色亮丽的,冬天买有质感的,心情好就用可爱风,偶尔审美疲劳就换成纯色液态硅胶手机壳,手机不能经常换,但换手机壳可以换个心情和新鲜感。”

手机壳已经成为年轻人表达情绪和生活态度的方式,具有很强的社交属性。玩壳工厂CEO韩冰认为,相比材质和质量,一些消费者更在意的是手机壳内容本身。热门剧集《隐秘的角落》火了的时候,印着“一起爬山吗”的手机壳就卖得很好;而《开端》热播的时候,手机壳上又流行印上“走出循环”。

“很多手机壳上的标语会涉及当下时事热点,大家喜欢将表达自己观点、情绪的文字和图案印在手机壳上。”韩冰说。

电商平台最畅销的手机壳价格集中在10到40元之间,消费者大多是女性,紧跟流行文化和网络语境,十分迎合年轻人追求小确幸的需求。

社交媒体和明星效应也在助推着手机壳消费热潮。这几年明星对镜照越来越流行,时尚达人们将手机壳纳入自己的穿搭中,营造氛围感,获得了不少网友追捧。

在小红书、Instagram上扒明星同款手机壳,成了不少网友的爱好。从杨超越、赵露思、白鹿到韩国偶像组合BLACKPINK,都是年轻女孩们追逐模仿的对象。毕竟买爱豆同款穿搭不一定有财力,但买一个同款手机壳的经济压力则小得多。

追星女孩圆圆就是这样入坑的。她很喜欢韩国明星朴彩英、ROSE,刷明星社交账号的过程中,知道了wild flower和CASETiFY这类大牌手机壳。换了苹果13plus后,她抱着“好马要

配好鞍”的想法,入手一批高价手机壳,其中最贵的500多元。只要手头宽裕,她每个月都会买两三个贵价手机壳,便宜的手机壳,只要喜欢就会买下来。

由于擅长拍手机壳,圆圆吸引了不少寻求合作的商家,只要她在小红书发布手机壳照片,就能收到相应的报酬,仅3月份,她就接了13个商家的推广。

小小的手机壳正在成为消费领域的黑马,市场份额和前景不容忽视。有统计显示,我国智能手机的存量已经接近20亿部,据市场调研公司GFK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全年手机销量为3.1亿部,预计2022年手机销量为3亿部左右。

闲着没事的时候,小李会打开电商逛逛,经常看着看着就下单了手机壳。

她数了一下,过去已经下单了9个手机壳,平均一个月买1.5个。“单价低嘛,几块、十几块钱一个,而且现在的手机壳好可爱啊,各种风格都有,很彰显个性。”小李的想法折射出的是一个群体现象:手机壳正在成为年轻人表达自我的一种方式。“早日退休”“猫狗双全”“暴富”……印着这些文字或图案的手机壳,是消费者心情宣泄的出口。

“要用手机壳搭配我的穿搭呀,可爱风的来一个,酷girl来一个,还有文艺风的也要来一个。”小吴是“95后”女生,爱好之一就是买手机壳。她告诉我们,她的购物车里总能躺着两个没来得及下单的手机壳,过一段时间新鲜感过了就换新。

为什么年轻人这么热衷换手机壳呢?因为如今的手机壳太风格多变了,简约时尚、可爱少女、个性潮流、搞怪趣味……几乎能想到的形容词,在淘宝的手机壳热门风格里都能找到。并且还能和消费者产生情感共鸣,比如考试专用手机壳,可以把知识点夹进透明壳子里,方便背诵,省电护眼;社恐专用手机壳,把万能回复印在手机壳上,时时翻阅。

并且,极具个性的手机壳也备受追捧,“菜刀”手机壳算其中一个。不光有很多博主分享使用视频,而且在电商平台上销量较高。在淘宝上,销量最高的一款菜刀手机壳月销量超过600件。此外还有魔发精灵手机壳让所有短发女生圆了把编发梦,麻花辫、中分、挑染、齐刘海、莫西干……放荡不羁的彩发下,躁动着一颗颗小公主的心。以及任何能想到的生活用品、五金配件、动植物,甚至是人体部位,都可以是手机壳的灵感来源。

在电商平台上,亲自动手设计或制作手机壳的风,已吹进了年轻人的心房,各种工具包和教程应运而生。85后的柳曼,经营的就是手机壳网店。“我在淘宝、拼多多都开了店,卖的手机壳不是市场货,主打个性化定制。”柳曼介绍,自己最初是在广埠屯开配饰店,后来生意不好做了,于是转型线上,“很多人都是在深圳那边进货,直接卖,赚差价,但这样一来就没有竞争力了,就是拼价格。”

多年的开店经历,让柳曼见证了手机壳市场的变迁。她介绍,在苹果还没成为街机前,卖得最多的是诺基亚的手机壳,不过那会儿,手机壳还是一个非常不起眼的小生意。“随着触屏的发展,手机壳的生意才慢慢好起来。”

“你想,衣服可以定制、鞋子可以定制,茶杯等等小东西也可以定制,为啥手机壳不行呢?”柳曼说,手机壳生意有一个很重要的优势是,就是消费者以女性居多,“男性一个手机壳可以用好久,但女性不一样,今天可以喜欢这个娃娃,明天又喜欢那个卡通IP,并且她们买手机壳是不设上限的。”

在柳曼店里定制手机壳的消费者,7成以上是女性,客单价约30元,定制的图片除了自己的照片、男友的照片、宠物的照片外,还有一些卡通动漫人物。

订制手机壳和DIY手机壳,让“拥有独一无二的手机壳”这件事成为了可能。个性配图手机壳,可以印照片、打字、放表情包……甚至不需要和客服对线,就跟自己修图一样快捷方便。另一边,奶油胶DIY的风潮也异军突起——手机壳逐渐开始3D化。还有其他新兴材质手机壳类型,超轻黏土手机壳、毛线针织手机壳、丝绸手机壳……甚至有手作大佬盯上了电焊。凝结了无数心血与创意,以“独一无二”作为主要卖点的个性手机壳,可以说是狠狠拿捏住了年轻人的心。

事情是怎么发展到这一步的?回望手机壳的发展历程,并没有太久。

最初的手机壳功能非常单一——保护手机。为了方便区分,我们暂时把这类单纯只起到保护作用的手机壳称之为“手机壳1.0”。有1.0自然就有2.0,2.0和1.0之间最大的区别用一个词可以概括——“身份”:在手机壳2.0时代,手机壳不再是简单的手机保护措施,而是保护之外起到更多的“功能性”作用:那些可以侧过来当手机支架使用的手机壳,就是“手机壳2.0”時代最好的例子。从根本上看,翻盖手机壳的诞生其实是手机发展的必然结果。

随着智能机一统江山,手机壳才在“必备配件”的路上找到了新的定位。融合了社交、时尚等要素,材质款式也多元化起来:硅胶、塑胶、皮革、液态硅胶、金属、TPU、碳纤维,亚克力、木质……曾经以实用性征服消费者的手机壳,如今已然与盲盒、手办等年轻人喜爱的新“社交货币”一样,成为娱乐性、精神性消费的重要部分。

有数据统计:十年前,手机壳的保护性能和耐用性,被视为影响其购买决定的首要因素,其次,才是优质的材料和美观程度。而现在,买手机壳,成了一件自然而然,根本不需要考虑许多的事——有超过75%的消费者会在购入手机之后,立马购入手机膜和手机壳凑一套;购买手机壳的消费者中,又有四分之一的人不止一个手机壳。

说到底,理性购置手机壳,也算是在复杂的生活中,给自己找一个简单的情绪出口,添一点仪式感……毕竟,以承受范围内的价格,收获难得的快乐,总是容易被人们所接受的。

2023年12月18日发(作者:飞巧云)

手机壳,年轻人的“第二面子”

作者:***

来源:《现代青年》2022年第05期

“换手机还不如换手机壳”,90后女生陈欣告诉我们,晚上下班回到家,在淘宝和小红书上刷好看的手机壳,成了自己释放负能量的主要方式。“我喜欢卡通和亮闪闪的手机壳,特别满足少女心。很多店铺买三个手机壳就打75折,我就会一次性下单三个。”

据NPD GroupInc调查数据,75%的智能手机用户会用保护壳,25%的用户会购买2个以上手机壳,来配合不同的手机造型和服装搭配。

对当代年轻人来说,手机壳不再是单纯的保护套,而是一种新型社交货币,可以用来表达情绪、个性和态度。价格便宜、时尚潮流、消费门槛低的手机壳,很容易让人买上瘾。

最近一段时间,陈欣几乎每周都要换一次手机壳,“买手机壳和买奶茶一样,几十块钱,价格不贵,用烦了就扔,花钱的时候不心疼,很容易上瘾。”

工作多年的萧琴虽然已经过了买壳上瘾的时期,但她表示,自己每年至少要換四五个手机壳。

对年轻人来说,手机壳的审美意义正在超过实用意义,越来越多的人会根据季节、心情和衣服的颜色更换手机壳,而不是缺壳才会买。

萧琴说:“每个季节我都会换不同的手机壳,比如过年买红色的,春天买带花的,夏天买颜色亮丽的,冬天买有质感的,心情好就用可爱风,偶尔审美疲劳就换成纯色液态硅胶手机壳,手机不能经常换,但换手机壳可以换个心情和新鲜感。”

手机壳已经成为年轻人表达情绪和生活态度的方式,具有很强的社交属性。玩壳工厂CEO韩冰认为,相比材质和质量,一些消费者更在意的是手机壳内容本身。热门剧集《隐秘的角落》火了的时候,印着“一起爬山吗”的手机壳就卖得很好;而《开端》热播的时候,手机壳上又流行印上“走出循环”。

“很多手机壳上的标语会涉及当下时事热点,大家喜欢将表达自己观点、情绪的文字和图案印在手机壳上。”韩冰说。

电商平台最畅销的手机壳价格集中在10到40元之间,消费者大多是女性,紧跟流行文化和网络语境,十分迎合年轻人追求小确幸的需求。

社交媒体和明星效应也在助推着手机壳消费热潮。这几年明星对镜照越来越流行,时尚达人们将手机壳纳入自己的穿搭中,营造氛围感,获得了不少网友追捧。

在小红书、Instagram上扒明星同款手机壳,成了不少网友的爱好。从杨超越、赵露思、白鹿到韩国偶像组合BLACKPINK,都是年轻女孩们追逐模仿的对象。毕竟买爱豆同款穿搭不一定有财力,但买一个同款手机壳的经济压力则小得多。

追星女孩圆圆就是这样入坑的。她很喜欢韩国明星朴彩英、ROSE,刷明星社交账号的过程中,知道了wild flower和CASETiFY这类大牌手机壳。换了苹果13plus后,她抱着“好马要

配好鞍”的想法,入手一批高价手机壳,其中最贵的500多元。只要手头宽裕,她每个月都会买两三个贵价手机壳,便宜的手机壳,只要喜欢就会买下来。

由于擅长拍手机壳,圆圆吸引了不少寻求合作的商家,只要她在小红书发布手机壳照片,就能收到相应的报酬,仅3月份,她就接了13个商家的推广。

小小的手机壳正在成为消费领域的黑马,市场份额和前景不容忽视。有统计显示,我国智能手机的存量已经接近20亿部,据市场调研公司GFK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全年手机销量为3.1亿部,预计2022年手机销量为3亿部左右。

闲着没事的时候,小李会打开电商逛逛,经常看着看着就下单了手机壳。

她数了一下,过去已经下单了9个手机壳,平均一个月买1.5个。“单价低嘛,几块、十几块钱一个,而且现在的手机壳好可爱啊,各种风格都有,很彰显个性。”小李的想法折射出的是一个群体现象:手机壳正在成为年轻人表达自我的一种方式。“早日退休”“猫狗双全”“暴富”……印着这些文字或图案的手机壳,是消费者心情宣泄的出口。

“要用手机壳搭配我的穿搭呀,可爱风的来一个,酷girl来一个,还有文艺风的也要来一个。”小吴是“95后”女生,爱好之一就是买手机壳。她告诉我们,她的购物车里总能躺着两个没来得及下单的手机壳,过一段时间新鲜感过了就换新。

为什么年轻人这么热衷换手机壳呢?因为如今的手机壳太风格多变了,简约时尚、可爱少女、个性潮流、搞怪趣味……几乎能想到的形容词,在淘宝的手机壳热门风格里都能找到。并且还能和消费者产生情感共鸣,比如考试专用手机壳,可以把知识点夹进透明壳子里,方便背诵,省电护眼;社恐专用手机壳,把万能回复印在手机壳上,时时翻阅。

并且,极具个性的手机壳也备受追捧,“菜刀”手机壳算其中一个。不光有很多博主分享使用视频,而且在电商平台上销量较高。在淘宝上,销量最高的一款菜刀手机壳月销量超过600件。此外还有魔发精灵手机壳让所有短发女生圆了把编发梦,麻花辫、中分、挑染、齐刘海、莫西干……放荡不羁的彩发下,躁动着一颗颗小公主的心。以及任何能想到的生活用品、五金配件、动植物,甚至是人体部位,都可以是手机壳的灵感来源。

在电商平台上,亲自动手设计或制作手机壳的风,已吹进了年轻人的心房,各种工具包和教程应运而生。85后的柳曼,经营的就是手机壳网店。“我在淘宝、拼多多都开了店,卖的手机壳不是市场货,主打个性化定制。”柳曼介绍,自己最初是在广埠屯开配饰店,后来生意不好做了,于是转型线上,“很多人都是在深圳那边进货,直接卖,赚差价,但这样一来就没有竞争力了,就是拼价格。”

多年的开店经历,让柳曼见证了手机壳市场的变迁。她介绍,在苹果还没成为街机前,卖得最多的是诺基亚的手机壳,不过那会儿,手机壳还是一个非常不起眼的小生意。“随着触屏的发展,手机壳的生意才慢慢好起来。”

“你想,衣服可以定制、鞋子可以定制,茶杯等等小东西也可以定制,为啥手机壳不行呢?”柳曼说,手机壳生意有一个很重要的优势是,就是消费者以女性居多,“男性一个手机壳可以用好久,但女性不一样,今天可以喜欢这个娃娃,明天又喜欢那个卡通IP,并且她们买手机壳是不设上限的。”

在柳曼店里定制手机壳的消费者,7成以上是女性,客单价约30元,定制的图片除了自己的照片、男友的照片、宠物的照片外,还有一些卡通动漫人物。

订制手机壳和DIY手机壳,让“拥有独一无二的手机壳”这件事成为了可能。个性配图手机壳,可以印照片、打字、放表情包……甚至不需要和客服对线,就跟自己修图一样快捷方便。另一边,奶油胶DIY的风潮也异军突起——手机壳逐渐开始3D化。还有其他新兴材质手机壳类型,超轻黏土手机壳、毛线针织手机壳、丝绸手机壳……甚至有手作大佬盯上了电焊。凝结了无数心血与创意,以“独一无二”作为主要卖点的个性手机壳,可以说是狠狠拿捏住了年轻人的心。

事情是怎么发展到这一步的?回望手机壳的发展历程,并没有太久。

最初的手机壳功能非常单一——保护手机。为了方便区分,我们暂时把这类单纯只起到保护作用的手机壳称之为“手机壳1.0”。有1.0自然就有2.0,2.0和1.0之间最大的区别用一个词可以概括——“身份”:在手机壳2.0时代,手机壳不再是简单的手机保护措施,而是保护之外起到更多的“功能性”作用:那些可以侧过来当手机支架使用的手机壳,就是“手机壳2.0”時代最好的例子。从根本上看,翻盖手机壳的诞生其实是手机发展的必然结果。

随着智能机一统江山,手机壳才在“必备配件”的路上找到了新的定位。融合了社交、时尚等要素,材质款式也多元化起来:硅胶、塑胶、皮革、液态硅胶、金属、TPU、碳纤维,亚克力、木质……曾经以实用性征服消费者的手机壳,如今已然与盲盒、手办等年轻人喜爱的新“社交货币”一样,成为娱乐性、精神性消费的重要部分。

有数据统计:十年前,手机壳的保护性能和耐用性,被视为影响其购买决定的首要因素,其次,才是优质的材料和美观程度。而现在,买手机壳,成了一件自然而然,根本不需要考虑许多的事——有超过75%的消费者会在购入手机之后,立马购入手机膜和手机壳凑一套;购买手机壳的消费者中,又有四分之一的人不止一个手机壳。

说到底,理性购置手机壳,也算是在复杂的生活中,给自己找一个简单的情绪出口,添一点仪式感……毕竟,以承受范围内的价格,收获难得的快乐,总是容易被人们所接受的。

发布评论

评论列表 (0)

  1.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