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19日发(作者:枚雪枫)
一、初一数学一元一次方程解答题压轴题精选(难)
1.如图,数轴上 A、B 两点所对应的数分别是 a 和 b,且(a+5)2+|b﹣7|=0.
(1)求 a,b;A、B 两点之间的距离.
(2)有一动点 P 从点 A 出发第一次向左运动 1 个单位长度,然后在新的位置第二次运动,向右运动 2个单位长度,在此位置第三次运动,向左运动 3个单位长度…按照如此规律不断地左右运动,当运动到 2019次时,求点P所对应的数.
(3)在(2)的条件下,点 P在某次运动时恰好到达某一个位置,使点 P到点B的距离是点 P 到点 A 的距离的3倍?请直接写出此时点 P所对应的数,并分别写出是第几次运动.
【答案】 (1)解:∵(a+5)2+|b﹣7|=0,
∴a+5=0,b﹣7=0,
∴a=﹣5,b=7;
∴A、B两点之间的距离=|﹣5|+7=12;
(2)解:设向左运动记为负数,向右运动记为正数,
依题意得:﹣5﹣1+2﹣3+4﹣5+6﹣7+…+2018﹣2019=﹣5+1009﹣2019=﹣1015.
答:点P所对应的数为﹣1015
(3)解:设点P对应的有理数的值为x,
①当点P在点A的左侧时:PA=﹣5﹣x,PB=7﹣x,
依题意得:7﹣x=3(﹣5﹣x),解得:x=﹣11;
②当点P在点A和点B之间时:PA=x﹣(﹣5)=x+5,PB=7﹣x,
依题意得:7﹣x=3(x+5),
解得:x=﹣2;
③当点P在点B的右侧时:PA=x﹣(﹣5)=x+5,PB=x﹣7,
依题意得:x﹣7=3(x+5),
解得:x=﹣11,这与点P在点B的右侧(即 x>7)矛盾,故舍去.
综上所述,点P所对应的有理数分别是﹣11和﹣2.
所以﹣11和﹣2分别是点P运动了第11次和第6次到达的位置.
【解析】【分析】(1)由绝对值和平方的非负性可得a与b的值,相减得两点间的距离。
(2) 设向左运动记为负数,向右运动记为正数, 并在-5的基础上把得到的数据相加即可。
(3) 设点P对应的有理数的值为x, 分别表示PA和PB的长,列方程求解即可。
2.某手机经销商购进甲,乙两种品牌手机共 100 部.
(1)已知甲种手机每部进价 1500 元,售价 2000 元;乙种手机每部进价 3500 元,售价
4500 元;采购这两种手机恰好用了 27 万元 .把这两种手机全部售完后,经销商共获利多少元?
(2)已经购进甲,乙两种手机各一部共用了 5000 元,经销商把甲种手机加价 50%作为标价,乙种手机加价 40%作为标价.
从 A,B 两种中任选一题作答:
A:在实际出售时,若同时购买甲,乙手机各一部打九折销售,此时经销商可获利 1570 元.求甲,乙两种手机每部的进价.
B:经销商采购甲种手机的数量是乙种手机数量的 1.5 倍.由于性能良好,因此在按标价进行销售的情况下,乙种手机很快售完,接着甲种手机的最后 10 部按标价的八折全部售完.在这次销售中,经销商获得的利润率为 42.5%.求甲,乙两种手机每部的进价.
【答案】 (1)解:设购进甲种手机 部,乙种手机
根据题意,得
解得:
部,
元.
答:销商共获利 元.
元,
(2)解:A: 设每部甲种手机的进价为 元,每部乙种手机的进价
根据题意,得
解得:
答:求甲,乙两种手机每部的进价分别为:3000元,2000元.
B:乙种手机: 部,甲种手机 部,
元,
设每部甲种手机的进价为 元,每部乙种手机的进价
根据题意,得
解得:
答:求甲,乙两种手机每部的进价分别为:2000元,3000元.
【解析】【分析】(1)甲的单价乘以部数加上乙的单价乘以部数等于总数,根据题意列出,然后解方程得到结果。(2)A 根据进价加利润等于甲和乙的售价,列出方程 B 先求出甲乙的部数,表示出甲乙的标价,列出关系式,50部甲×甲的标价+10部甲×甲标价的八折+40部乙×乙的标价=利润率乘以成本,即可解出结果。
3.你知道为什么任何无限循环小数都可以写成分数形式吗?下面的解答过程会告诉 你原因和方法.
(1)阅读下列材料:
问题:利用一元一次方程将
设
由
即
可解得
.
,可知 ,
化成分数.
.(请你体会将方程两边都乘以10起到的作用)
,即 .填空:将 写成分数形式为________ .
(2)请仿照上述方法把小数
【答案】 (1)
(2)解:设
由
化成分数,要求写出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进行解答的过程.
=m,方程两边都乘以100,可得100×
=73.7373…=73+0.73
=100x
=0.7373…,可知100×
即73+x=100x
可解得x= ,
即 =
【解析】【分析】解:(1)设0.4˙=x,则4+x=10x,
∴x= .
故答案是: ;
(2)理解该材料的关键在于:将循环小数扩大的倍数在于循环小数的循环节,释放一个循环节后,循环小数的大小仍不变.
4.先阅读下列解题过程,然后解答问题⑴、⑵,解方程: 。
解:①当3x≥0时,原方程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3x=1,它的解是
②当3x≤0时,原方程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3x=1,它的解是
(1)请你根据以上理解,解方程:
(2)探究:当b为何值时,方程
解。
【答案】 (1)解:当x−3≥0时,
原方程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为2(x−3)+5=13,
方程的解是x=7;
②当x−3<0时,
原方程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为2(3−x)+5=13,
方程的解是x=−1
;
;
。
,①无解;②只有一个解;③有两个
(2)解:∵|x−2|≥0,
∴当b+1<0,即b<−1时,方程无解;
当b+1=0,即b=−1时,方程只有一个解;
当b+1>0,即b>−1时,方程有两个解
【解析】【分析】(1)当x−3≥0时,得出方程为2(x−3)+5=13,求出方程的解即可;当x−3<0时,得出方程为2(3−x)+5=13,求出方程的解即可;(2)根据绝对值具有非负性得出|x−2|≥0,分别求出b+1<0,b+1=0,b+1>0的值,即可求出答案.
5.某县外出的农民工准备集体包车回家过春节,如果单独租用45座客车若干辆,刚好坐满;如果单独租用60座客车,可少租1辆,且余15个座位.
(1)求准备包车回家过春节的农民工人数;
(2)已知租用45座客车的租金为每辆车5000元,60座客车的租金为每辆车6000元,问租用哪种客车更合算?请说明理由.
【答案】 (1)解:设需单独租45座客车x辆,依题意得
45x=60(x-1)-15
解这个方程,得 x=5
则45x=45×5=225
答:准备回家过春节的农民工有225人
(2)解:由(1)知,需租5辆45座客车或4辆60座客车;
而租5辆45座客车的费用为 5×5000=25000(元),
租4辆60座客车的费用为4×6000=24000(元).
故,租4辆60座客车更合算
【解析】【分析】(1)设需单独租45座客车x辆,根据单独租用45座客车若干辆,刚好
坐满;如果单独租用60座客车,可少租1辆,且余15个座位列出方程解出答案即可;
(2)根据(1)知,需租5辆45座客车或4辆60座客车和租用45座客车的租金为每辆车5000元,60座客车的租金为每辆车6000元,求出答案即可。
6.对于任意有理数,我们规定 =ad-bc. 例如 =1×4-2×3=-2
(1)按照这个规定,当a=3时,请你计算
(2)按照这个规定,若
=1,求x的值。
【答案】 (1)解:当a=3时,
=2a×5a-3×4
=10a2-12
=10×32-12
=90-12
=78
(2)解:∵
∴4(x+2)-3(2x-1)=1
去括号,可得:4x+8-6x+3=1
移项,合并同类项,可得:2x=10,
解得x=5
【解析】【分析】(1)根据规定先求出
值即可;
(2)根据新定义的规定把
类项,x项系数化为1即可解出x.
=1的右式化成整式,然后去括号、移项、合并同 的表达式,再化简,然后把a=3代入求 =1
7.定义:若一个关于x的方程 的解为 ,则称此方程为“中点方程”.如:
而
(1)若
明理由;
.
的解为 ,而 ; 的解为 , ,有符合要求的“中点方程”吗?若有,请求出该方程的解;若没有请说
(2)若关于x的方程
值.
是“中点方程”,求代数式 的【答案】 (1)解:没有符合要求的“奇异方程”,理由如下:
把 代入原方程解得:x= ,
,
若为“中点方程”,则x=
∵ ≠ ,
∴不符合“中点方程”定义,故不存在
(2)解:∵
∴(2a-b)x+b=0.
∵关于x的方程
∴x= =a.
,
=
代入原方程解得:x= ,若为“中点方程”,则x=
是“中点方程”,
,
把x=a代入原方程得:
∴
【解析】【分析】(1)把
,由于b≠b-2,根据“中点方程”定义即可求解;(2)根据“中点方程”定义得到
, = ,整体代入即可.
8.为保持水土,美化环境,W中学准备在从校门口到柏油公路的这一段土路的两侧栽一些树,并要求土路两侧树的棵数相等间距也相等,且首、尾两端均栽上树,现在学校已备好一批树苗,若间隔30米栽一棵,则缺少22棵;若间隔35米栽一棵,则缺少14棵.
(1)求学校备好的树苗棵数.
(2)某苗圃负责人听说W中学想在校外土路两旁栽树的上述情况后,觉得两树间距太大,既不美观,又影响防风固沙的效果,决定无偿支援W中学300棵树苗.请问,这些树苗加上学校自己备好的树苗,间隔5米栽一棵,是否够用?
【答案】 (1)解:设学校备好的树苗为x棵,
依题意,得:30(
解得:x=36.
答:学校备好的树苗为36棵.
﹣1)=35( ﹣1),
(2)解:由(1)可知,校外土路长840米.
若间隔5米栽树,则共需树苗2(
300+36=336(棵),
∵336<338,
∴如果间隔5米栽一棵树,这些树苗不够用.
【解析】【分析】(1)设树苗x棵,则根据题意可分别表示出土路的长度分别为 30( ﹣1)和 35( ﹣1) , 列出方程求解即可;
+1)=338(棵),
(2)由(1)知校外土路长,再根据间距5米栽一棵,计算出所需总树苗数,通过与已有树苗数比较即可判断是否够用。
9.数轴上点A对应的数为 ,点B对应的数为 ,且多项式
数为 ,常数项为 .
(1)直接写出: ;
,试化简
的二次项系(2)数轴上点A、B之间有一动点P,若点P对应的数为
;
(3)若点M从点A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右移动;同时点N从点B出发,沿数轴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左移动,到达A点后立即返回并向右继续移动,求经过多少秒后,M、N两点相距1个单位长度?
【答案】 (1)-2|5
(2)解:∴数轴上点A对应的数为a,点B对应的数为b,
∴数轴上点A对应的数为−2,点B对应的数为5,
∵数轴上点A、B之间有一动点P,点P对应的数为x,
∴−2<x<5,
∴2x+4>0,x−5<0,6−x>0,
∴|2x+4|+2|x−5|−|6−x|=2x+4−2(x−5)−(6−x)=2x+4−2x+10−6+x=x+8
(3)解:设经过t秒后,M、N两点相距1个单位长度,
由运动知,AM=t,BN=2t,
①当点N到达点A之前时,
a、当M,N相遇前,M、N两点相距1个单位长度,
∴t+1+2t=5+2,
∴t=2秒,
b、当M,N相遇后,M、N两点相距1个单位长度,
∴t+2t−1=5+2,
∴t= 秒,
②当点N到达点A之后时,
a、当N未追上M时,M、N两点相距1个单位长度,
∴t−[2t−(5+2)]=1,
∴t=7秒;
b、当N追上M后时,M、N两点相距1个单位长度,
∴[2t−(5+2)]−t=1,
∴t=8秒;
即:经过2秒或 秒或7秒或8秒后,M、N两点相距1个单位长度.
【解析】【解答】(1)解:∵多项式6x3y−2xy+5的二次项系数为a,常数项为b,
∴a=−2,b=5,
故答案为:−2,5
【分析】(1)根据多项式的定义可求出a、b的值.
(2) 由于数轴上点A、B之间有一动点P,可得出−2<x<5,从而可得2x+4>0,x−5<0,6−x>0, 根据绝对值的性质将原式化简,即可求出结论.
(3)设经过t秒后,M、N两点相距1个单位长度,由运动知,AM=t,BN=2t, ①当点N到达点A之前时,分两种情况:当M,N相遇前,M、N两点相距1个单位长度或当M,N相遇后,M、N两点相距1个单位长度, ②当点N到达点A之后时,分两种情况:当N未追上M时,M、N两点相距1个单位长度或当N追上M后时,M、N两点相距1个单位长度, 据此分别列出方程,求出t值即可.
10.如图,已知数轴上点A表示的数为6,B是数轴上一点,且AB=10.动点P从点O出发,以每秒6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右匀速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t>0)秒.
(1)写出数轴上点B表示的数;当t=3时,OP=________
(2)动点R从点B出发,以每秒8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右匀速运动,若点P,R同时出发,问点R运动多少秒时追上点P?
(3)动点R从点B出发,以每秒8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右匀速运动,若点P,R同时出发,问点R运动多少秒时PR相距2个单位长度?
【答案】 (1)18
(2)解:设点R运动x秒时,在点C处追上点P,则OC=6x,BC=8x,∵BC-OC=OB,∴8x-6x=4,解得:x=2,∴点R运动2秒时,在点C处追上点P
(3)解:设点R运动x秒时,PR=2.分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当点R在点P的左侧时,8x=4+6x-2即x=1;另一种情况是当点R在点P的右侧时,8x=4+6x+2即x=3.
【解析】【解答】(1)解:OB=AB-OA=10-6=4,所以数轴上点B表示的数是-4,OP=3×6=18
【分析】(1)先求出OB的长,即得点B表示的数;利用路程=速度×时间,可求出OP的长.
(2)设点R运动x秒时,可得OC=6x,BC=8x, 由BC-OC=OB列出方程,求出x的值即可.
(3)设点R运动x秒时,PR=2.分两种情况:①当点R在点P的左侧时,②当点R在点P的右侧时,分别求出x的值即可.
11.已知|a+4|+(b﹣2)2=0,数轴上A、B两点所对应的数分别是a和b
(1)填空:a=________,b=________
(2)数轴上是否存在点C,C点在A点的右侧,且点C到A点的距离是点C到B点的距离的2倍?若存在,请求出点C表示的数;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3)点P以每秒2个单位的速度从A点出发向左运动,同时点Q以3个单位每秒的速度从B点出发向右运动,点M以每秒4个单位的速度从原点O点出发向左运动.若N为PQ的中点,当PQ=16时,求MN的长.
【答案】 (1)﹣4;2
(2)解:设C点表示的数为x,根据题意得,
①当点C在A、B之间时,有
c+4=2(2﹣c),
解得,c=0;
②当点C在B的右侧时,有
c+4=2(c﹣2),
解得,c=8.
故点C表示的数为0或8
(3)解:设运动的时间为t秒,根据题意得,
2t+3t+AB=16,即2t+3t+6=16,
解得,t=2,
∴运动2秒后,各点表示的数分别为:
P:﹣4﹣2×2=﹣8,Q:2+3×2=8,M:0﹣4×2=﹣8,N:(-8+8)÷2=0,
∴MN=0﹣(﹣8)=8.
【解析】【解答】(1)解:由题意得,a+4=0,b﹣2=0,
解得,a=﹣4,b=2,
故答案为:﹣4;2
【分析】(1)根据“几个非负数和为0,则这几个数都为0”可列方程求解;
(2)由题意分两种情况:点C在A、B之间和点C在B的右侧.可列方程求解;
(3)设运动时间为t秒,根据PQ=16可列关于t的方程求得t,于是可求得运动后的M、N点表示的数.
12.如图,在数轴上,点A、B表示的数分别是-4、8(A、B两点间的距离用AB表示),点M、N是数轴上两个动点,分别表示数m、n
(1)AB=________个单位长度;若点M在A、B之间,则|m+4|+|m-8|=________
(2)若|m+4|+|m-8|=20,求m的值
(3)若点M、点N既满足|m+4|+n=6,也满足|n-8|+m=28,则m=________;n=________
【答案】 (1)12;12
(2)解:如果m在-4的左边,则-m-4+8-m=20,
m=-8.
如果m在8的右边,则m+4+m-8=20,
m=12
所以m=-8或12.
(3)11;-9
【解析】【解答】解:(1)12,12.
( 3 )|m+4|+n=6,|n-8|+m=28
当m<-4,n<8时,-m-4+n=6,8-n+m=28,无解.
当m<-4,n>8时,-m-4+n=6,n-8+m=28,n=23,m=13,矛盾.
当m>-4,n<8时,m+4+n=6,8-n+m=28,m=11,n=-9.
当m>-4,n>8时,m+4+n=6,n-8+m=28,无解.
【分析】(1)根据数轴上任意两点间的距离等于这两点所表示的数的差的绝对值,即可求出AB的长,根据数轴上表示的数,右边的总比左边的大,由点M在A、B之间即可得出-4<m<8,故m+4>0,m-8<0,再根据绝对值的意义,去掉绝对值符号,再合并同类项即可;
(2)分类讨论,①当m在-4的左边,m+4<0,m-8<0,根据绝对值的意义去掉绝对值符号,再解方程即可;②当m在8的右边,m+4>0,m-8>0根据绝对值的意义去掉绝对值符号,再解方程即可,综上所述即可得出答案;
(3)分①当m<-4,n<8时,②当m<-4,n>8时,③当m>-4,n<8时,④当m>-4,n>8时四类进行讨论,分别根据绝对值的意义去掉绝对值的符号,再解方程即可。
2023年12月19日发(作者:枚雪枫)
一、初一数学一元一次方程解答题压轴题精选(难)
1.如图,数轴上 A、B 两点所对应的数分别是 a 和 b,且(a+5)2+|b﹣7|=0.
(1)求 a,b;A、B 两点之间的距离.
(2)有一动点 P 从点 A 出发第一次向左运动 1 个单位长度,然后在新的位置第二次运动,向右运动 2个单位长度,在此位置第三次运动,向左运动 3个单位长度…按照如此规律不断地左右运动,当运动到 2019次时,求点P所对应的数.
(3)在(2)的条件下,点 P在某次运动时恰好到达某一个位置,使点 P到点B的距离是点 P 到点 A 的距离的3倍?请直接写出此时点 P所对应的数,并分别写出是第几次运动.
【答案】 (1)解:∵(a+5)2+|b﹣7|=0,
∴a+5=0,b﹣7=0,
∴a=﹣5,b=7;
∴A、B两点之间的距离=|﹣5|+7=12;
(2)解:设向左运动记为负数,向右运动记为正数,
依题意得:﹣5﹣1+2﹣3+4﹣5+6﹣7+…+2018﹣2019=﹣5+1009﹣2019=﹣1015.
答:点P所对应的数为﹣1015
(3)解:设点P对应的有理数的值为x,
①当点P在点A的左侧时:PA=﹣5﹣x,PB=7﹣x,
依题意得:7﹣x=3(﹣5﹣x),解得:x=﹣11;
②当点P在点A和点B之间时:PA=x﹣(﹣5)=x+5,PB=7﹣x,
依题意得:7﹣x=3(x+5),
解得:x=﹣2;
③当点P在点B的右侧时:PA=x﹣(﹣5)=x+5,PB=x﹣7,
依题意得:x﹣7=3(x+5),
解得:x=﹣11,这与点P在点B的右侧(即 x>7)矛盾,故舍去.
综上所述,点P所对应的有理数分别是﹣11和﹣2.
所以﹣11和﹣2分别是点P运动了第11次和第6次到达的位置.
【解析】【分析】(1)由绝对值和平方的非负性可得a与b的值,相减得两点间的距离。
(2) 设向左运动记为负数,向右运动记为正数, 并在-5的基础上把得到的数据相加即可。
(3) 设点P对应的有理数的值为x, 分别表示PA和PB的长,列方程求解即可。
2.某手机经销商购进甲,乙两种品牌手机共 100 部.
(1)已知甲种手机每部进价 1500 元,售价 2000 元;乙种手机每部进价 3500 元,售价
4500 元;采购这两种手机恰好用了 27 万元 .把这两种手机全部售完后,经销商共获利多少元?
(2)已经购进甲,乙两种手机各一部共用了 5000 元,经销商把甲种手机加价 50%作为标价,乙种手机加价 40%作为标价.
从 A,B 两种中任选一题作答:
A:在实际出售时,若同时购买甲,乙手机各一部打九折销售,此时经销商可获利 1570 元.求甲,乙两种手机每部的进价.
B:经销商采购甲种手机的数量是乙种手机数量的 1.5 倍.由于性能良好,因此在按标价进行销售的情况下,乙种手机很快售完,接着甲种手机的最后 10 部按标价的八折全部售完.在这次销售中,经销商获得的利润率为 42.5%.求甲,乙两种手机每部的进价.
【答案】 (1)解:设购进甲种手机 部,乙种手机
根据题意,得
解得:
部,
元.
答:销商共获利 元.
元,
(2)解:A: 设每部甲种手机的进价为 元,每部乙种手机的进价
根据题意,得
解得:
答:求甲,乙两种手机每部的进价分别为:3000元,2000元.
B:乙种手机: 部,甲种手机 部,
元,
设每部甲种手机的进价为 元,每部乙种手机的进价
根据题意,得
解得:
答:求甲,乙两种手机每部的进价分别为:2000元,3000元.
【解析】【分析】(1)甲的单价乘以部数加上乙的单价乘以部数等于总数,根据题意列出,然后解方程得到结果。(2)A 根据进价加利润等于甲和乙的售价,列出方程 B 先求出甲乙的部数,表示出甲乙的标价,列出关系式,50部甲×甲的标价+10部甲×甲标价的八折+40部乙×乙的标价=利润率乘以成本,即可解出结果。
3.你知道为什么任何无限循环小数都可以写成分数形式吗?下面的解答过程会告诉 你原因和方法.
(1)阅读下列材料:
问题:利用一元一次方程将
设
由
即
可解得
.
,可知 ,
化成分数.
.(请你体会将方程两边都乘以10起到的作用)
,即 .填空:将 写成分数形式为________ .
(2)请仿照上述方法把小数
【答案】 (1)
(2)解:设
由
化成分数,要求写出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进行解答的过程.
=m,方程两边都乘以100,可得100×
=73.7373…=73+0.73
=100x
=0.7373…,可知100×
即73+x=100x
可解得x= ,
即 =
【解析】【分析】解:(1)设0.4˙=x,则4+x=10x,
∴x= .
故答案是: ;
(2)理解该材料的关键在于:将循环小数扩大的倍数在于循环小数的循环节,释放一个循环节后,循环小数的大小仍不变.
4.先阅读下列解题过程,然后解答问题⑴、⑵,解方程: 。
解:①当3x≥0时,原方程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3x=1,它的解是
②当3x≤0时,原方程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3x=1,它的解是
(1)请你根据以上理解,解方程:
(2)探究:当b为何值时,方程
解。
【答案】 (1)解:当x−3≥0时,
原方程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为2(x−3)+5=13,
方程的解是x=7;
②当x−3<0时,
原方程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为2(3−x)+5=13,
方程的解是x=−1
;
;
。
,①无解;②只有一个解;③有两个
(2)解:∵|x−2|≥0,
∴当b+1<0,即b<−1时,方程无解;
当b+1=0,即b=−1时,方程只有一个解;
当b+1>0,即b>−1时,方程有两个解
【解析】【分析】(1)当x−3≥0时,得出方程为2(x−3)+5=13,求出方程的解即可;当x−3<0时,得出方程为2(3−x)+5=13,求出方程的解即可;(2)根据绝对值具有非负性得出|x−2|≥0,分别求出b+1<0,b+1=0,b+1>0的值,即可求出答案.
5.某县外出的农民工准备集体包车回家过春节,如果单独租用45座客车若干辆,刚好坐满;如果单独租用60座客车,可少租1辆,且余15个座位.
(1)求准备包车回家过春节的农民工人数;
(2)已知租用45座客车的租金为每辆车5000元,60座客车的租金为每辆车6000元,问租用哪种客车更合算?请说明理由.
【答案】 (1)解:设需单独租45座客车x辆,依题意得
45x=60(x-1)-15
解这个方程,得 x=5
则45x=45×5=225
答:准备回家过春节的农民工有225人
(2)解:由(1)知,需租5辆45座客车或4辆60座客车;
而租5辆45座客车的费用为 5×5000=25000(元),
租4辆60座客车的费用为4×6000=24000(元).
故,租4辆60座客车更合算
【解析】【分析】(1)设需单独租45座客车x辆,根据单独租用45座客车若干辆,刚好
坐满;如果单独租用60座客车,可少租1辆,且余15个座位列出方程解出答案即可;
(2)根据(1)知,需租5辆45座客车或4辆60座客车和租用45座客车的租金为每辆车5000元,60座客车的租金为每辆车6000元,求出答案即可。
6.对于任意有理数,我们规定 =ad-bc. 例如 =1×4-2×3=-2
(1)按照这个规定,当a=3时,请你计算
(2)按照这个规定,若
=1,求x的值。
【答案】 (1)解:当a=3时,
=2a×5a-3×4
=10a2-12
=10×32-12
=90-12
=78
(2)解:∵
∴4(x+2)-3(2x-1)=1
去括号,可得:4x+8-6x+3=1
移项,合并同类项,可得:2x=10,
解得x=5
【解析】【分析】(1)根据规定先求出
值即可;
(2)根据新定义的规定把
类项,x项系数化为1即可解出x.
=1的右式化成整式,然后去括号、移项、合并同 的表达式,再化简,然后把a=3代入求 =1
7.定义:若一个关于x的方程 的解为 ,则称此方程为“中点方程”.如:
而
(1)若
明理由;
.
的解为 ,而 ; 的解为 , ,有符合要求的“中点方程”吗?若有,请求出该方程的解;若没有请说
(2)若关于x的方程
值.
是“中点方程”,求代数式 的【答案】 (1)解:没有符合要求的“奇异方程”,理由如下:
把 代入原方程解得:x= ,
,
若为“中点方程”,则x=
∵ ≠ ,
∴不符合“中点方程”定义,故不存在
(2)解:∵
∴(2a-b)x+b=0.
∵关于x的方程
∴x= =a.
,
=
代入原方程解得:x= ,若为“中点方程”,则x=
是“中点方程”,
,
把x=a代入原方程得:
∴
【解析】【分析】(1)把
,由于b≠b-2,根据“中点方程”定义即可求解;(2)根据“中点方程”定义得到
, = ,整体代入即可.
8.为保持水土,美化环境,W中学准备在从校门口到柏油公路的这一段土路的两侧栽一些树,并要求土路两侧树的棵数相等间距也相等,且首、尾两端均栽上树,现在学校已备好一批树苗,若间隔30米栽一棵,则缺少22棵;若间隔35米栽一棵,则缺少14棵.
(1)求学校备好的树苗棵数.
(2)某苗圃负责人听说W中学想在校外土路两旁栽树的上述情况后,觉得两树间距太大,既不美观,又影响防风固沙的效果,决定无偿支援W中学300棵树苗.请问,这些树苗加上学校自己备好的树苗,间隔5米栽一棵,是否够用?
【答案】 (1)解:设学校备好的树苗为x棵,
依题意,得:30(
解得:x=36.
答:学校备好的树苗为36棵.
﹣1)=35( ﹣1),
(2)解:由(1)可知,校外土路长840米.
若间隔5米栽树,则共需树苗2(
300+36=336(棵),
∵336<338,
∴如果间隔5米栽一棵树,这些树苗不够用.
【解析】【分析】(1)设树苗x棵,则根据题意可分别表示出土路的长度分别为 30( ﹣1)和 35( ﹣1) , 列出方程求解即可;
+1)=338(棵),
(2)由(1)知校外土路长,再根据间距5米栽一棵,计算出所需总树苗数,通过与已有树苗数比较即可判断是否够用。
9.数轴上点A对应的数为 ,点B对应的数为 ,且多项式
数为 ,常数项为 .
(1)直接写出: ;
,试化简
的二次项系(2)数轴上点A、B之间有一动点P,若点P对应的数为
;
(3)若点M从点A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右移动;同时点N从点B出发,沿数轴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左移动,到达A点后立即返回并向右继续移动,求经过多少秒后,M、N两点相距1个单位长度?
【答案】 (1)-2|5
(2)解:∴数轴上点A对应的数为a,点B对应的数为b,
∴数轴上点A对应的数为−2,点B对应的数为5,
∵数轴上点A、B之间有一动点P,点P对应的数为x,
∴−2<x<5,
∴2x+4>0,x−5<0,6−x>0,
∴|2x+4|+2|x−5|−|6−x|=2x+4−2(x−5)−(6−x)=2x+4−2x+10−6+x=x+8
(3)解:设经过t秒后,M、N两点相距1个单位长度,
由运动知,AM=t,BN=2t,
①当点N到达点A之前时,
a、当M,N相遇前,M、N两点相距1个单位长度,
∴t+1+2t=5+2,
∴t=2秒,
b、当M,N相遇后,M、N两点相距1个单位长度,
∴t+2t−1=5+2,
∴t= 秒,
②当点N到达点A之后时,
a、当N未追上M时,M、N两点相距1个单位长度,
∴t−[2t−(5+2)]=1,
∴t=7秒;
b、当N追上M后时,M、N两点相距1个单位长度,
∴[2t−(5+2)]−t=1,
∴t=8秒;
即:经过2秒或 秒或7秒或8秒后,M、N两点相距1个单位长度.
【解析】【解答】(1)解:∵多项式6x3y−2xy+5的二次项系数为a,常数项为b,
∴a=−2,b=5,
故答案为:−2,5
【分析】(1)根据多项式的定义可求出a、b的值.
(2) 由于数轴上点A、B之间有一动点P,可得出−2<x<5,从而可得2x+4>0,x−5<0,6−x>0, 根据绝对值的性质将原式化简,即可求出结论.
(3)设经过t秒后,M、N两点相距1个单位长度,由运动知,AM=t,BN=2t, ①当点N到达点A之前时,分两种情况:当M,N相遇前,M、N两点相距1个单位长度或当M,N相遇后,M、N两点相距1个单位长度, ②当点N到达点A之后时,分两种情况:当N未追上M时,M、N两点相距1个单位长度或当N追上M后时,M、N两点相距1个单位长度, 据此分别列出方程,求出t值即可.
10.如图,已知数轴上点A表示的数为6,B是数轴上一点,且AB=10.动点P从点O出发,以每秒6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右匀速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t>0)秒.
(1)写出数轴上点B表示的数;当t=3时,OP=________
(2)动点R从点B出发,以每秒8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右匀速运动,若点P,R同时出发,问点R运动多少秒时追上点P?
(3)动点R从点B出发,以每秒8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右匀速运动,若点P,R同时出发,问点R运动多少秒时PR相距2个单位长度?
【答案】 (1)18
(2)解:设点R运动x秒时,在点C处追上点P,则OC=6x,BC=8x,∵BC-OC=OB,∴8x-6x=4,解得:x=2,∴点R运动2秒时,在点C处追上点P
(3)解:设点R运动x秒时,PR=2.分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当点R在点P的左侧时,8x=4+6x-2即x=1;另一种情况是当点R在点P的右侧时,8x=4+6x+2即x=3.
【解析】【解答】(1)解:OB=AB-OA=10-6=4,所以数轴上点B表示的数是-4,OP=3×6=18
【分析】(1)先求出OB的长,即得点B表示的数;利用路程=速度×时间,可求出OP的长.
(2)设点R运动x秒时,可得OC=6x,BC=8x, 由BC-OC=OB列出方程,求出x的值即可.
(3)设点R运动x秒时,PR=2.分两种情况:①当点R在点P的左侧时,②当点R在点P的右侧时,分别求出x的值即可.
11.已知|a+4|+(b﹣2)2=0,数轴上A、B两点所对应的数分别是a和b
(1)填空:a=________,b=________
(2)数轴上是否存在点C,C点在A点的右侧,且点C到A点的距离是点C到B点的距离的2倍?若存在,请求出点C表示的数;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3)点P以每秒2个单位的速度从A点出发向左运动,同时点Q以3个单位每秒的速度从B点出发向右运动,点M以每秒4个单位的速度从原点O点出发向左运动.若N为PQ的中点,当PQ=16时,求MN的长.
【答案】 (1)﹣4;2
(2)解:设C点表示的数为x,根据题意得,
①当点C在A、B之间时,有
c+4=2(2﹣c),
解得,c=0;
②当点C在B的右侧时,有
c+4=2(c﹣2),
解得,c=8.
故点C表示的数为0或8
(3)解:设运动的时间为t秒,根据题意得,
2t+3t+AB=16,即2t+3t+6=16,
解得,t=2,
∴运动2秒后,各点表示的数分别为:
P:﹣4﹣2×2=﹣8,Q:2+3×2=8,M:0﹣4×2=﹣8,N:(-8+8)÷2=0,
∴MN=0﹣(﹣8)=8.
【解析】【解答】(1)解:由题意得,a+4=0,b﹣2=0,
解得,a=﹣4,b=2,
故答案为:﹣4;2
【分析】(1)根据“几个非负数和为0,则这几个数都为0”可列方程求解;
(2)由题意分两种情况:点C在A、B之间和点C在B的右侧.可列方程求解;
(3)设运动时间为t秒,根据PQ=16可列关于t的方程求得t,于是可求得运动后的M、N点表示的数.
12.如图,在数轴上,点A、B表示的数分别是-4、8(A、B两点间的距离用AB表示),点M、N是数轴上两个动点,分别表示数m、n
(1)AB=________个单位长度;若点M在A、B之间,则|m+4|+|m-8|=________
(2)若|m+4|+|m-8|=20,求m的值
(3)若点M、点N既满足|m+4|+n=6,也满足|n-8|+m=28,则m=________;n=________
【答案】 (1)12;12
(2)解:如果m在-4的左边,则-m-4+8-m=20,
m=-8.
如果m在8的右边,则m+4+m-8=20,
m=12
所以m=-8或12.
(3)11;-9
【解析】【解答】解:(1)12,12.
( 3 )|m+4|+n=6,|n-8|+m=28
当m<-4,n<8时,-m-4+n=6,8-n+m=28,无解.
当m<-4,n>8时,-m-4+n=6,n-8+m=28,n=23,m=13,矛盾.
当m>-4,n<8时,m+4+n=6,8-n+m=28,m=11,n=-9.
当m>-4,n>8时,m+4+n=6,n-8+m=28,无解.
【分析】(1)根据数轴上任意两点间的距离等于这两点所表示的数的差的绝对值,即可求出AB的长,根据数轴上表示的数,右边的总比左边的大,由点M在A、B之间即可得出-4<m<8,故m+4>0,m-8<0,再根据绝对值的意义,去掉绝对值符号,再合并同类项即可;
(2)分类讨论,①当m在-4的左边,m+4<0,m-8<0,根据绝对值的意义去掉绝对值符号,再解方程即可;②当m在8的右边,m+4>0,m-8>0根据绝对值的意义去掉绝对值符号,再解方程即可,综上所述即可得出答案;
(3)分①当m<-4,n<8时,②当m<-4,n>8时,③当m>-4,n<8时,④当m>-4,n>8时四类进行讨论,分别根据绝对值的意义去掉绝对值的符号,再解方程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