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6日发(作者:武依瑶)
企业技术创新模式演化分析:企业技术创新模式演化分析:以苹果、以苹果、三星和华为为例(三星和华为为例(上)
2018年06月19日
摘要:摘要:从演化视角出发,以苹果、三星和华为为典型案例,探讨企业技术创新模式的演化过程。研究发现:苹果的技术创新模式先后经历了封闭式自主创新、半封闭式创新、开放式创新三个阶段;三星通过拷贝、反解工程和技术跟踪等战略措施,分别经历了模仿创新、合作创新和战略超越的技术创新模式演化过程;华为的技术创新模式演化则经由模仿创新到合作创新再到自主创新。虽然这三家企业的技术创新模式演化不尽相同,但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技术创新模式均呈现出由封闭逐步走向开放的发展趋势。而且不论是从自主创新开始,还是从模仿创新起步,最终均普遍倾向于采取合作创新模式。因而未来谁能顺应全球化潮流,将自主创新与开放创新完美结合,谁就能占据行业至高点。
关键词:关键词:企业技术创新,创新模式,自主创新,开放创新,苹果,三星,华为,演化分析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5BGL208)
随着技术创新对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不断增强,创新驱动逐渐成为国家和区域发展的重要战略选择。在创新驱动战略中,区域创新系统建设是重中之重,而企业作为区域创新系统的关键行为主体,在区域创新系统建设和创新能力提升的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受企业规模、行业特征、发展战略、外部环境以及发展阶段等因素的影响,企业的技术创新模式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因而从演化视角出发研究技术创新模式,需要选择技术创新能力强、技术创新模式演化特征明显、行业快速成长的高新技术企业,对这些典型企业的研究更具有代表性。
基于这一考量,本文以苹果、三星和华为三家企业为典型案例,通过对企业技术创新模式的演化分析,探讨不同条件下企业技术创新模式的形成过程及其演化路径,以探析企业技术创新模式的变化规律和演化趋势。
一、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所谓模式,是指事物的一般样式、共同特性和普遍特征。关于技术创新模式的概念和类型,学者们分别从不同视角进行了解读和研究。如Henry(2003)[1]从创新资源来源的视角,将技术创新模式分为封闭式创新(Closed Innovation)和开放式创新(Open Innovation);Morten等(2007)[2]根据知识的类型,将技术创新模式划分为基于科技知识生产和使用的科技与创新模式(STI)、基于干中学的经验交互模式(DUI),同时指出,仅重视其一显然是不够的,只有二者的完美结合才能极大地提高企业创新能力;Igor和John(1968)[3]、Christopher(1982)[4]以及我国学者傅家骥(1998)[5]依据技术创新与外部关系、创新活动方式和创新技术来源,将技术创新模式分为自主创新、模仿创新和合作创新三种模式,且他们的研究成果得到学术界的一致认可。综合来看,技术创新模式是企业在技术创新过程中高度抽象概括得出的共性特征,它以企业的生存发展为目标,以市场需求为依据,依托技术创新,不断将创新产品和服务推向市场。
所谓演化,是指事物的生产、发展和变化过程,它体现了一种不可逆的运动形式。演化思想可溯源至达尔文的物种进化论,即物种的进化是对周围环境的适应性反应,生物种群的竞争机制推动了物种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演化。与生物群落的演化过程相类似,企业技术创新模式并非一成不变,随着社会环境和企业发展战略的变化,企业技术创新模式也会随之调整,通常遵循从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演化规律。自从Gerry Martin将技[6]术创新纳入生物演化范畴以来(John,2000),技术创新的演化问题得到学术界的普遍关注。Linsu(1997)的研究表明,发展中国家的企业技术创新模式演化基本上是从模仿到[8]创新的过程;Katsuhito(2000)认为,企业技术创新模式的演化是模仿和创新的动态变[7]化过程;Nelson和Winter(2002)指出,产业结构发展与技术创新是协同演化的;Schmoch(2007)[10][9]的研究发现,技术创新模式的演化遵循双驼峰模型,即包括了以科技推动为主导的第一阶段和以市场需求拉动为主导的第二阶段。
关于企业技术创新模式演化的案例研究,大部分文献停留在企业个案分析上,企业间的对比研究相对较少。本文所涉及的三家企业已有学者进行分析,如熊鸿儒等(2013)基于市场轨道的苹果的创新路径;王鲁杰(2013)业技术创新模式的演化过程;陈凤(2015)[13][12][11]研究了以韩国三星集团为例分析了后进国家企以华为为例研究了后发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模式的演化等。不过,目前仅有殷群(2014)[14]从世界级创新型企业的视角对比分析了苹果、三星和华为的成长路径和驱动因素,关于三家企业技术创新模式演化的对比研究则很少。
总之,虽然学者们从不同视角对企业技术创新模式演化展开了理论和实证研究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针对不同企业技术创新模式的对比分析相对不足,尤其缺乏从演化视角对企业技术创新模式的研究。
二、理论基础与分析框架
理论基础与分析框架(一)理论基础
本文借鉴演化经济学和演化经济地理学的广义达尔文主义(Generalized Darwinism)与路径依赖(Path Dependence)理论,从演化视角考察企业技术创新模式的发展过程。
Hodgson最早提出广义达尔文主义,并认为达尔文主义绝不仅仅局限于生物学范畴,而是涵盖了复杂开放系统的一般理论原则,因而适用于所有的社会经济系统,而长期以来经济学和其他社会科学均滥用和误解了达尔文主义,低估了其方法论的价值(杨虎涛,2011)[15]。关于广义达尔文主义的内涵,他提出:(1)广义达尔文主义不是类比意义的,而是本体论意义上的,所有开放系统都服从于变异、复制和选择的原则;(2)在变异、复制和选择的原则中,选择是最重要的和最本质的原则;(3)广义达尔文主义意味着对因果解释的追问和探究,这是演化经济学“积累因果”原则的重要体现。
Essletzbichler和Rigby(2007)[16]基于广义达尔文主义,将多样性(Variety)、选择(Selection)和持续性(Continuity)等概念引入演化过程加以分析。同时指出:(1)不同企业在技术创新能力、组织形式和行为惯例(Routines)等方面具有异质性特点;(2)市场竞争是主要的选择机制,只有拥有了合适的惯例,企业才能在竞争中生存并不断扩张;(3)
企业的惯例具有持续的保留性,在短期内很难改变,但可以通过搜索、学习、模仿,逐步适应环境的变化。事实上,企业技术创新模式的演化过程,也是一个选择、模仿和变异的过程,并受特定的时空环境条件影响。
路径依赖是演化经济学的首要法则(Peter,1994)[17],它一般用来描述技术演化或制度变迁现象。即:当企业发展一旦进入某一路径或轨道,就会对其产生依赖作用,并不断自我强化,甚至可能导致路径锁定(张永凯和徐伟,2014)[18]。路径依赖的基本模式由David和Arthur提出,具体包括技术、产业、制度或组织历史发展的四阶段模式:一是形成前阶段,主要探索或形成新技术、产品、产业或制度,此时存在许多可供选择的机遇和可能性;二是路径创造阶段,此时在动能和临界质量的集聚下,需视情况进行路径选择;三是路径锁定阶段,此时在累积和自我强化的作用下,路径选择进入锁定阶段;四是路径融合阶段,即外部冲击导致解锁的不确定性和路径衰退(Ron Boschma和Ron Martin,2010)[19](见图1)。
图1 路径依赖模式的发展演化过程
说明:根据参考文献[19]整理得出。
(二)分析框架
基于上述理论分析,下文分别从创新主体与外部经济环境关系以及创新主体的开放度两个维度构建分析框架。
依据创新主体与外部经济环境的关系,企业技术创新模式主要有自主创新模式、模仿创新模式和合作创新模式。所谓自主创新模式,是指企业利用自身的创新资源和条件,自主开展研发活动,获取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创新成果,并通过市场交易的方式实现经济回报。借助自主创新模式,企业掌握核心技术,技术上的原创性可使其在市场竞争中保持相对优势,并为后续技术创新积累存量知识资本(郭春东,2013)[20]。所谓模仿创新模式,是指企业购买和引进其他创新主体的先进技术,在消化、吸收和掌握核心技术的基础上,通过模仿实现二次创新,开发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创新产品。所谓合作创新模式,是指以企业为主体,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与科研机构和高等学校之间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和优
势互补为基础进行联合创新(陈凤,2015)[13]。一般而言,发达国家的企业更加关注自主创新,而发展中国家的企业则大多起步于模仿创新。
2024年1月6日发(作者:武依瑶)
企业技术创新模式演化分析:企业技术创新模式演化分析:以苹果、以苹果、三星和华为为例(三星和华为为例(上)
2018年06月19日
摘要:摘要:从演化视角出发,以苹果、三星和华为为典型案例,探讨企业技术创新模式的演化过程。研究发现:苹果的技术创新模式先后经历了封闭式自主创新、半封闭式创新、开放式创新三个阶段;三星通过拷贝、反解工程和技术跟踪等战略措施,分别经历了模仿创新、合作创新和战略超越的技术创新模式演化过程;华为的技术创新模式演化则经由模仿创新到合作创新再到自主创新。虽然这三家企业的技术创新模式演化不尽相同,但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技术创新模式均呈现出由封闭逐步走向开放的发展趋势。而且不论是从自主创新开始,还是从模仿创新起步,最终均普遍倾向于采取合作创新模式。因而未来谁能顺应全球化潮流,将自主创新与开放创新完美结合,谁就能占据行业至高点。
关键词:关键词:企业技术创新,创新模式,自主创新,开放创新,苹果,三星,华为,演化分析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5BGL208)
随着技术创新对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不断增强,创新驱动逐渐成为国家和区域发展的重要战略选择。在创新驱动战略中,区域创新系统建设是重中之重,而企业作为区域创新系统的关键行为主体,在区域创新系统建设和创新能力提升的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受企业规模、行业特征、发展战略、外部环境以及发展阶段等因素的影响,企业的技术创新模式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因而从演化视角出发研究技术创新模式,需要选择技术创新能力强、技术创新模式演化特征明显、行业快速成长的高新技术企业,对这些典型企业的研究更具有代表性。
基于这一考量,本文以苹果、三星和华为三家企业为典型案例,通过对企业技术创新模式的演化分析,探讨不同条件下企业技术创新模式的形成过程及其演化路径,以探析企业技术创新模式的变化规律和演化趋势。
一、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所谓模式,是指事物的一般样式、共同特性和普遍特征。关于技术创新模式的概念和类型,学者们分别从不同视角进行了解读和研究。如Henry(2003)[1]从创新资源来源的视角,将技术创新模式分为封闭式创新(Closed Innovation)和开放式创新(Open Innovation);Morten等(2007)[2]根据知识的类型,将技术创新模式划分为基于科技知识生产和使用的科技与创新模式(STI)、基于干中学的经验交互模式(DUI),同时指出,仅重视其一显然是不够的,只有二者的完美结合才能极大地提高企业创新能力;Igor和John(1968)[3]、Christopher(1982)[4]以及我国学者傅家骥(1998)[5]依据技术创新与外部关系、创新活动方式和创新技术来源,将技术创新模式分为自主创新、模仿创新和合作创新三种模式,且他们的研究成果得到学术界的一致认可。综合来看,技术创新模式是企业在技术创新过程中高度抽象概括得出的共性特征,它以企业的生存发展为目标,以市场需求为依据,依托技术创新,不断将创新产品和服务推向市场。
所谓演化,是指事物的生产、发展和变化过程,它体现了一种不可逆的运动形式。演化思想可溯源至达尔文的物种进化论,即物种的进化是对周围环境的适应性反应,生物种群的竞争机制推动了物种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演化。与生物群落的演化过程相类似,企业技术创新模式并非一成不变,随着社会环境和企业发展战略的变化,企业技术创新模式也会随之调整,通常遵循从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演化规律。自从Gerry Martin将技[6]术创新纳入生物演化范畴以来(John,2000),技术创新的演化问题得到学术界的普遍关注。Linsu(1997)的研究表明,发展中国家的企业技术创新模式演化基本上是从模仿到[8]创新的过程;Katsuhito(2000)认为,企业技术创新模式的演化是模仿和创新的动态变[7]化过程;Nelson和Winter(2002)指出,产业结构发展与技术创新是协同演化的;Schmoch(2007)[10][9]的研究发现,技术创新模式的演化遵循双驼峰模型,即包括了以科技推动为主导的第一阶段和以市场需求拉动为主导的第二阶段。
关于企业技术创新模式演化的案例研究,大部分文献停留在企业个案分析上,企业间的对比研究相对较少。本文所涉及的三家企业已有学者进行分析,如熊鸿儒等(2013)基于市场轨道的苹果的创新路径;王鲁杰(2013)业技术创新模式的演化过程;陈凤(2015)[13][12][11]研究了以韩国三星集团为例分析了后进国家企以华为为例研究了后发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模式的演化等。不过,目前仅有殷群(2014)[14]从世界级创新型企业的视角对比分析了苹果、三星和华为的成长路径和驱动因素,关于三家企业技术创新模式演化的对比研究则很少。
总之,虽然学者们从不同视角对企业技术创新模式演化展开了理论和实证研究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针对不同企业技术创新模式的对比分析相对不足,尤其缺乏从演化视角对企业技术创新模式的研究。
二、理论基础与分析框架
理论基础与分析框架(一)理论基础
本文借鉴演化经济学和演化经济地理学的广义达尔文主义(Generalized Darwinism)与路径依赖(Path Dependence)理论,从演化视角考察企业技术创新模式的发展过程。
Hodgson最早提出广义达尔文主义,并认为达尔文主义绝不仅仅局限于生物学范畴,而是涵盖了复杂开放系统的一般理论原则,因而适用于所有的社会经济系统,而长期以来经济学和其他社会科学均滥用和误解了达尔文主义,低估了其方法论的价值(杨虎涛,2011)[15]。关于广义达尔文主义的内涵,他提出:(1)广义达尔文主义不是类比意义的,而是本体论意义上的,所有开放系统都服从于变异、复制和选择的原则;(2)在变异、复制和选择的原则中,选择是最重要的和最本质的原则;(3)广义达尔文主义意味着对因果解释的追问和探究,这是演化经济学“积累因果”原则的重要体现。
Essletzbichler和Rigby(2007)[16]基于广义达尔文主义,将多样性(Variety)、选择(Selection)和持续性(Continuity)等概念引入演化过程加以分析。同时指出:(1)不同企业在技术创新能力、组织形式和行为惯例(Routines)等方面具有异质性特点;(2)市场竞争是主要的选择机制,只有拥有了合适的惯例,企业才能在竞争中生存并不断扩张;(3)
企业的惯例具有持续的保留性,在短期内很难改变,但可以通过搜索、学习、模仿,逐步适应环境的变化。事实上,企业技术创新模式的演化过程,也是一个选择、模仿和变异的过程,并受特定的时空环境条件影响。
路径依赖是演化经济学的首要法则(Peter,1994)[17],它一般用来描述技术演化或制度变迁现象。即:当企业发展一旦进入某一路径或轨道,就会对其产生依赖作用,并不断自我强化,甚至可能导致路径锁定(张永凯和徐伟,2014)[18]。路径依赖的基本模式由David和Arthur提出,具体包括技术、产业、制度或组织历史发展的四阶段模式:一是形成前阶段,主要探索或形成新技术、产品、产业或制度,此时存在许多可供选择的机遇和可能性;二是路径创造阶段,此时在动能和临界质量的集聚下,需视情况进行路径选择;三是路径锁定阶段,此时在累积和自我强化的作用下,路径选择进入锁定阶段;四是路径融合阶段,即外部冲击导致解锁的不确定性和路径衰退(Ron Boschma和Ron Martin,2010)[19](见图1)。
图1 路径依赖模式的发展演化过程
说明:根据参考文献[19]整理得出。
(二)分析框架
基于上述理论分析,下文分别从创新主体与外部经济环境关系以及创新主体的开放度两个维度构建分析框架。
依据创新主体与外部经济环境的关系,企业技术创新模式主要有自主创新模式、模仿创新模式和合作创新模式。所谓自主创新模式,是指企业利用自身的创新资源和条件,自主开展研发活动,获取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创新成果,并通过市场交易的方式实现经济回报。借助自主创新模式,企业掌握核心技术,技术上的原创性可使其在市场竞争中保持相对优势,并为后续技术创新积累存量知识资本(郭春东,2013)[20]。所谓模仿创新模式,是指企业购买和引进其他创新主体的先进技术,在消化、吸收和掌握核心技术的基础上,通过模仿实现二次创新,开发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创新产品。所谓合作创新模式,是指以企业为主体,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与科研机构和高等学校之间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和优
势互补为基础进行联合创新(陈凤,2015)[13]。一般而言,发达国家的企业更加关注自主创新,而发展中国家的企业则大多起步于模仿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