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6日发(作者:仁亦云)
手机的发展史
一、手机的诞生与手机之父
1973年4月3日 年 月 日 马丁·库帕 马丁 库帕
当时美国摩托罗拉公司的工程技术人员
手机的发展史
手机的发展史
世界第一部手机:重达一斤半,长25厘米,宽4 厘米,厚8厘米。
手机的发展史
二、第一代手机:1G“大哥大”时代 1.模拟移动通讯系统采用频分复用的多址方 式(其原理类似于无线广播系统)。 2.使用频分复用方式只能进行语音通信,收 讯效果不稳定,且保密性不足,所以使用可调频 电台就可以窃听通话,无线带宽利用不充分。
手机的发展史
3.由于当时的电池容量限制和模拟调制技 由于当时的电池容量限制和模拟调制技 术需要硕大的天线和集成电路使得这种手机外表 四四方方,只能成为可移动算不上便携。 四四方方,只能成为可移动算不上便携。很多人 称呼这种手机为“砖头”或是黑金刚等。 称呼这种手机为“砖头”或是黑金刚等。 第二代:2G手机 GSM网络时代 第二代: 手机 网络时代
(全球移动通讯系统),实现移动 ),实现移动 (全球移动通讯系统), 通讯网络覆盖到的地方即可即时通讯。 通讯网络覆盖到的地方即可即时通讯。一代则不
手机的发展史
可以实现全球漫游。 2.数字通讯网络,采用时分多址方式。 3.第二代数字通讯网络克服了第一代模拟网 络的很多缺点,使得第二代网络具有防盗能力 强、网络容量大、手机号码资源丰富、通话清 晰、稳定性强、不易受干扰、信息灵敏、手机耗
手机的发展史
电量低等优点,使用上比第一代更稳定和方便。 4. 2.5G GPRS时代:为了适应数据通讯的 需求,一些中间标准也在手机上得到支持,例如 支持彩信业务的GPRS和上网业务的WAP服务, 以及各式各样的Java程序等。 第三代:3G手机时代
手机的发展史
1.采用移动通讯技术,是指将无线通信与 国际互联网等多媒体通信结合的新一代移动通信
系统。 2.第三代与前两代的主要区别是在传输声 音和数据速度上的提升,它能够处理图像、音 乐、视频等多种媒体形式,提供包括网页浏览、 电话会议、电子商务等多种信息服务。为了提供
手机的发展史
这种服务,无线网络必须能够支持不同的数据 传输速度(室内、室外、行车)。 3.几个第一的手机图片
什么是智能手机
误区一:可以手写输入的手机。 误区二:内置功能丰富的手机。 误区三:支持 的是智能手机 误区三:支持3G的是智能手机
什么是智能手机
智能手机(Smartphone),是指“像个人电脑 智能手机( ,是指“ 一 具有独立的操作系统,
样,具有独立的操作系统,可以由用户自行安装 软件、游戏等第三方服务商提供的程序, 软件、游戏等第三方服务商提供的程序,通过此 类程序来不断对手机的功能进行扩充, 类程序来不断对手机的功能进行扩充,并可以通 过移动通讯网络来实现无线网络接入的这样一类 手机的总称”。 手机的总称”
什么是智能手机
智能手机具有五大特点: 1.具备无线接入互联网的能力。 2.具有PDA的功能,包括PIM(个人信息管理), 日程记事,任务安排,多媒体应用,浏览网页。 3.具有开放性的操作系统,可以安装更多的应用 程序,使智能手机的功能可以得到无限扩展。 4.人性化,可以根据个人需要扩展机器功能。
什么是智能手机
5.功能强大,扩展性能强,第三方软件支 持多。
智能手机未来发展的9大趋势: 智能手机未来发展的 大趋势: 大趋势 :GPS功能越来越普遍。 2. 开源 :开源是智能手机发展的一个新趋势, 目前,智能手机厂商和运营商都宣布了自己的开 源战略或产品。不久前,Google刚刚推出了开 源移动平台计划。
什么是智能手机
3.电池寿命:电池使用时间是衡量智能手机的一 个重要指标,因为Wi-Fi、蓝牙、彩屏和免提等 均消耗不小的电量。 4. Wi-Fi :找到一款新的Wi-Fi芯片,可以有效降 低能耗,延长电池使用时间。 5. 安全 :智能手机面临着各种安全威胁,如设 备锁定、功能锁定、加密、验证、远程删除数 据、防火墙和VPN等。
什么是智能手机
6. 多媒体 :为提升多媒体应用,智能手机需要 平衡商用和个人应用所需功能。 7. 应用 :电子邮件可能是智能手机用户所需的 最重要功能,但随着连接性的提高,智能手机还 有更多的潜在功能,如支持Web 2.0服务等。 8. 摄像头 :智能手机所内置的摄像头已不再是 “鸡肋”。如nokia n8,摄像头为1200万像素。 9. 家庭基站 :面向住宅或企业环境。它的传输
距离小于200m,支持4个用户。
手机的传播特性和意义
作为一种人际传播工具,手机电话传播和短 信传播是手机人际传播的两种表现形态;作为一 种媒体亦可以发挥大众传播的功能和特性,这其 中尤为重要的就是手机的新闻传播特性。 一、手机的电话传播特性 1.即时性:只要你知道对方的电话号码,且对方 的电话在服务区内,那么无论天涯海角都可以联 系到对方,进行即时通信。
手机的传播特性和意义
2.强迫性 3.聚焦性
二、短信的人际传播特性 1.方便快捷 2.书面口语 3.去现场感 4.到达率高
手机的传播特性和意义
5.选择回复 6.保密性强 7.可存储性 三、手机的新闻传播特性 1.信息传播快捷 2.个性化传播
手机的传播特性和意义
3.多媒体移动传播 4.即时互动 5.潜在受众广泛 6.新闻采访的工具 四、手机传播的缺陷 1.匿名性带来的缺陷
手机传播的特性和意义
2.可转发性带来的缺陷 3.强迫性带来的缺陷 4.私密性带来的缺陷 5.随身性带来的缺陷
手机传播的影响
一、手机传播的新闻传播学的意义 1.改写传媒版图,加剧市场竞争 首先,手机一定程度上分割了传统媒体的受众预 算和广告份额,又间接分流了人们对传统媒体的 消费兴趣和能力。当受众已经习惯了手机带来的 个性化、互动化传播手段之时,相信对于每一家 大众传媒都将是致命的威胁。
手机传播的影响
其次,手机跨越了传统的形态边界和行政边界, 以纯信息和纯商业的姿态,形成了跨媒体传播和 跨地域传播的竞争形势。手机传播的多媒体化带 给你不单单是视觉的和听觉的享
受,而且是对你 综合感官的立体“按摩”。 2.模糊传受双方角色,挑战传统媒体把关人地位
手机传播带给你的第一个变化是,你可以不再被 动的接受信息,想看某个节目,不必老老实实待
手机传播的影响
在家里或在某一固定的时间收看,只要选择手机 定制,你就可以从小小的手机里拉出自己多需要 的信息,如果不方便当时收看,你可以暂时存储 起来,等有闲暇的时再慢慢品味。
手机带给你的第二个变化将是通过手机你可以作 为某一事件发生的当事人或旁观者将新闻信息发 布出去,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传播者。
手机传播的影响
3.加入人际传播因素,信息传播流程复杂化 一方面大众传媒发布的信息经由人际通道,会以 惊人的速度和难以预测的方向在人群中蔓延。手 机连接的是一个人的社会关系网,一个人接触到 某一信息可能会利用手机的转发功能,瞬间传布 给他所有社会关系网的成员,形成大众传播和人 际传播的共振。 另一方面,来自人际渠道的消息,在一定情况下
手机传播的影响
又会成为大众传播的议题。手机传播的人际渠道 信息通过不断地转发,就可以使人际领域的信息 以病毒般的速度扩散,形成类似于大众传播的效 应。 4.精确制导,分众传播,实现传播效果最大化 旧的阶层不断分化,新的阶层不断涌现,各阶层 及之间的社会、经济、生活方式及利益认同的差 异日益明显化,每个群体其他群都有着不同于其
手机传播的影响
他群体利益诉求和职业特征。除了阶层的划分, 年龄、性别、教育程度、个性特征等也是区别不 同群体的标识。由此各个阶层和群体消费习惯和 需求的差异也就不难理解了。 5.拓宽传统媒体赢利空间,打造新型价值链条 手机媒体则有望改变传统媒体的这种赢利模式,
实现媒体的“三次售卖”。传统媒体制作播出节 目,不仅吸收受众收看收听,而且鼓励受众通发
手机传播的影响
发送手机短信积极参与,随后,媒体一方面从广 告商那里兑现观众的广告价值,另一方面,又与 服务商一起分享受众参与的利润。 6.反思现行新闻管理体制,呼唤健全政策法规 手机传播横跨电信和传媒两大领域,传统的宣传 部门不能对其内容实行有效的监管,而电信部门 只负责技术层面的支持,至于内容则不在其重点 考虑的对象之列,因此一旦出现利用手机传播的
手机传播的影响
虚假信息、谣言等危及国家、社会安全稳定的信 息,就会出现管理的真空地带,给国家社会带来 极大的安全隐患和不稳定因素。我国手机媒体若 想走出困局,相关管理体制完善与改革势在必行。 二、手机传播的社会学意义 1.延伸人的综合感官 报纸是人的是觉得延伸;广播是人的听觉的延伸
手机传播的影响
电视是人的视觉和听觉的延伸。二互联网不仅眼 睛能看到,耳朵能听到,手还可以操作,需要人 的各种器官的共同参与,是人的中枢神经和其他 感觉的共同延伸。手机作为新一代媒介,突破了 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无时不在,无处不在,可以 说是前面四种媒体的延伸,延伸到了生活中的每 一个角落。 2.扩展个人信息空间
手机传播的影响
所谓个人信息空间,“就是个人认知能力所及范 围之内的信息领域,是一个动态的、可无限延伸 的空间”。手机不仅可以实现人际沟通,它成了 个人多媒体信息终端。通过手机,你可以遨游在 互联网的信息海洋里,也可以穿行于传统媒体的 手机田园里。你接触到的信息
增进你的信息空间 领地,扩展着你的信息版图。 3.建构公共话语平台
手机传播的影响
手机的大行其道为平民话语权、为公共话语权的 建构提供了技术保障。在我国,最明显的例子就 是国家在“两会”期间所开通的短信交流平台。 随 着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手机短信已经逐渐成为 人们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发表政见解的重要信息 平台,是公民也有了话语权。 4.开展社会管理与沟通 在金融领域,短消息服务于电子商务,用户通过
手机传播的影响
手机短信方便快捷的了解到个人账户收支情况及 各项收费信息,而银行通过手机短信向客户发出 储蓄金变化、利率变动、新增或停办某些业务通 知,向下属行发布通知,进行客户咨询;在公安 领域里,很多城市实现了以短信的方式同志司机 的违章记录,实现交通事故的报警、处理以及追 捕逃犯等功能;在农业领域里,手机短信为农民 提供农业科技、市场资讯等。
手机传播的影响
三、手机传播的经济学意义 1.成就拇指经济 手机短信价格低廉,从经济人的理性出发,短信 适应大众消费,不仅如此,短信传播方便,快 捷,自由,时尚,可以在传递信息、沟通感情、 游戏娱乐等诸多方面满足你的需求,因而手机短 信业务已经成为沟通信息领域的一个新的重要的 经济增长点。由于得溢于其拇指运动的操作方式
手机传播的影响
,所以被形象的称为“拇指经济”。 2.挽救网络迷局
手机传播的影响
手机传播的影响
3.带动相关产业 短信的流行使得短信写手出现了,这部分人为专 门的网站和中小内容提供商撰写幽默笑话、新闻 财经信息、住院祝福等各种类型的短信,然后获 得相关的报酬;与此同时短信文学也如火如荼的 开展起来,中国首部手机短信连载小说《围城》 发布,这部被网友称为“站在邮票上跳舞”的短 信 小说正是开始运营,标准手机阅读开始在中国展
手机传播的影响
露头角;短信的喧嚣尘上让出版商们也看到了商 机,全国各大出版社纷纷将流行的精彩短信汇编 成册发行。这些书籍的销售状况良好,不少书籍 都一版再版;手机游戏、手机音乐、手机搜索、 手机广告、移动支付、上网冲浪等都是赢利空间 。
手机传播的影响
手机传播的影响
手机传播的影响
手机传播的影响
格机,无论什么方式格机,格式化后,所有手机 C 盘都恢复到了出厂 时候的状态,当然也包括你的短信和电话簿,所以在格式化前可先备份一下电话簿!虽然有 的格式化方法可以保存用户设置,但是还是备份以下比较好。软格机 1、最简单的,使用 手机设置中的“恢复出厂设置”功能,按照提示操作就是了。2 、 输入*#7780#—手机软复位 (格机后保存电话号码、信息、来电去电号码等)。3、输入*#7370#,原始密码 12345。 手机会提示恢复所有原厂设置?手机将重新启动, 选择是, 然后输入锁码, 默认的为 12345, 输入后选择确认即可。 注意:有一些开机启动常驻内存的 E 盘软件(如来电增强、屏幕保 护等)以及 Q9、T9 字体运行的话,用此法格式化是无效的。所以软格前,先把这些软件全 部关闭,中文字体文件删除,才可格式化成功。字体文件一般在 system/fonts 下,删除字 体文件请改名 FONTS 目录,然后删除!硬格机 此方法一般是系统混乱到无法开机的时候 使用: 关机,开机时候按住通话键+3 号键+*号键+然后按开机。不要松手,然后出现一行 英文, 就
开始格式化了。 此格式化比较彻底, 不会出现格式化无效的问题。 其他: 关
机按*#+开机键,没有任何提示就开始格机了。 注意事项:进行格式化时必需要有充足电量 保证,一般应在满电情况下操作。最好请先卸载所有的软件以后,再看看有没有出现类似的 “系统错误”。如果没有出现类似的“系统错误”的话再进行格机。格机途中不能企图关机,不 能插充电器等。还有尽量以软格为先。 格机后原来装在 MMC 卡上的软件部分会受影响, 所以一般情况下,将 MMC 卡的重要资料备份后也随后格式化一下,所有保存在
E 盘的程 序在手机格式化完成后再重新安装就是了。 总之,最彻底的格式化步骤为:在程序管理中 把能够卸载的程序全部卸载—取出 MMC 卡—检查是否有系统错误存在—格式化手机—安 装 MMC 卡—格式化 MMC 卡—(这个时候的手机是最纯净的基本系统)—安装需要安装的 程序—恢复通讯录—完成。~~~~~~~~~~~ 格机前的准备及格机后恢复工作: 1、 备份通讯录—打开名片夹—选项—全部标记—复制—至存储卡。 2、 备份书签: fileman 用 软件将 文件复制到 mmc 卡任意文件夹中。 3、格 式化手机-操作方法看置顶-问题解答帖第一页。4、恢复通讯录-打开名片夹—选项—复 制—从存储卡。 5、恢复书签:用 fileman 软件将
从 MMC 卡恢复到原 始位置。6、用读卡器将 MMC 中需要备份的文件在电脑上备份例如词库文件 7、用手机格 式化 MMC 卡 8、恢复英汉词典词库 9、调整手机设置 10、工具—存储卡—选项—备份手 机存储,在 MMC 卡上保留一个比较干净的手机设置备份 11、安装需要的软件。 12、完 成。高手备分参考: 【通讯录】→c: 同 C:【功能表】→c: 【待机状态模式】 →c: 【彩信设置】 →c:systemdatamms_ 【短 信设置】→c:,,sms_ 【闹钟设置】
→c: 【连接设置】→c: 【记事本】
→c: 【书签】→c: 【 情景模式】
→c:systemdataprofiles 【日程表】→c:systemdatacalendar[ 如果需要查询归属,建议查询
2024年1月6日发(作者:仁亦云)
手机的发展史
一、手机的诞生与手机之父
1973年4月3日 年 月 日 马丁·库帕 马丁 库帕
当时美国摩托罗拉公司的工程技术人员
手机的发展史
手机的发展史
世界第一部手机:重达一斤半,长25厘米,宽4 厘米,厚8厘米。
手机的发展史
二、第一代手机:1G“大哥大”时代 1.模拟移动通讯系统采用频分复用的多址方 式(其原理类似于无线广播系统)。 2.使用频分复用方式只能进行语音通信,收 讯效果不稳定,且保密性不足,所以使用可调频 电台就可以窃听通话,无线带宽利用不充分。
手机的发展史
3.由于当时的电池容量限制和模拟调制技 由于当时的电池容量限制和模拟调制技 术需要硕大的天线和集成电路使得这种手机外表 四四方方,只能成为可移动算不上便携。 四四方方,只能成为可移动算不上便携。很多人 称呼这种手机为“砖头”或是黑金刚等。 称呼这种手机为“砖头”或是黑金刚等。 第二代:2G手机 GSM网络时代 第二代: 手机 网络时代
(全球移动通讯系统),实现移动 ),实现移动 (全球移动通讯系统), 通讯网络覆盖到的地方即可即时通讯。 通讯网络覆盖到的地方即可即时通讯。一代则不
手机的发展史
可以实现全球漫游。 2.数字通讯网络,采用时分多址方式。 3.第二代数字通讯网络克服了第一代模拟网 络的很多缺点,使得第二代网络具有防盗能力 强、网络容量大、手机号码资源丰富、通话清 晰、稳定性强、不易受干扰、信息灵敏、手机耗
手机的发展史
电量低等优点,使用上比第一代更稳定和方便。 4. 2.5G GPRS时代:为了适应数据通讯的 需求,一些中间标准也在手机上得到支持,例如 支持彩信业务的GPRS和上网业务的WAP服务, 以及各式各样的Java程序等。 第三代:3G手机时代
手机的发展史
1.采用移动通讯技术,是指将无线通信与 国际互联网等多媒体通信结合的新一代移动通信
系统。 2.第三代与前两代的主要区别是在传输声 音和数据速度上的提升,它能够处理图像、音 乐、视频等多种媒体形式,提供包括网页浏览、 电话会议、电子商务等多种信息服务。为了提供
手机的发展史
这种服务,无线网络必须能够支持不同的数据 传输速度(室内、室外、行车)。 3.几个第一的手机图片
什么是智能手机
误区一:可以手写输入的手机。 误区二:内置功能丰富的手机。 误区三:支持 的是智能手机 误区三:支持3G的是智能手机
什么是智能手机
智能手机(Smartphone),是指“像个人电脑 智能手机( ,是指“ 一 具有独立的操作系统,
样,具有独立的操作系统,可以由用户自行安装 软件、游戏等第三方服务商提供的程序, 软件、游戏等第三方服务商提供的程序,通过此 类程序来不断对手机的功能进行扩充, 类程序来不断对手机的功能进行扩充,并可以通 过移动通讯网络来实现无线网络接入的这样一类 手机的总称”。 手机的总称”
什么是智能手机
智能手机具有五大特点: 1.具备无线接入互联网的能力。 2.具有PDA的功能,包括PIM(个人信息管理), 日程记事,任务安排,多媒体应用,浏览网页。 3.具有开放性的操作系统,可以安装更多的应用 程序,使智能手机的功能可以得到无限扩展。 4.人性化,可以根据个人需要扩展机器功能。
什么是智能手机
5.功能强大,扩展性能强,第三方软件支 持多。
智能手机未来发展的9大趋势: 智能手机未来发展的 大趋势: 大趋势 :GPS功能越来越普遍。 2. 开源 :开源是智能手机发展的一个新趋势, 目前,智能手机厂商和运营商都宣布了自己的开 源战略或产品。不久前,Google刚刚推出了开 源移动平台计划。
什么是智能手机
3.电池寿命:电池使用时间是衡量智能手机的一 个重要指标,因为Wi-Fi、蓝牙、彩屏和免提等 均消耗不小的电量。 4. Wi-Fi :找到一款新的Wi-Fi芯片,可以有效降 低能耗,延长电池使用时间。 5. 安全 :智能手机面临着各种安全威胁,如设 备锁定、功能锁定、加密、验证、远程删除数 据、防火墙和VPN等。
什么是智能手机
6. 多媒体 :为提升多媒体应用,智能手机需要 平衡商用和个人应用所需功能。 7. 应用 :电子邮件可能是智能手机用户所需的 最重要功能,但随着连接性的提高,智能手机还 有更多的潜在功能,如支持Web 2.0服务等。 8. 摄像头 :智能手机所内置的摄像头已不再是 “鸡肋”。如nokia n8,摄像头为1200万像素。 9. 家庭基站 :面向住宅或企业环境。它的传输
距离小于200m,支持4个用户。
手机的传播特性和意义
作为一种人际传播工具,手机电话传播和短 信传播是手机人际传播的两种表现形态;作为一 种媒体亦可以发挥大众传播的功能和特性,这其 中尤为重要的就是手机的新闻传播特性。 一、手机的电话传播特性 1.即时性:只要你知道对方的电话号码,且对方 的电话在服务区内,那么无论天涯海角都可以联 系到对方,进行即时通信。
手机的传播特性和意义
2.强迫性 3.聚焦性
二、短信的人际传播特性 1.方便快捷 2.书面口语 3.去现场感 4.到达率高
手机的传播特性和意义
5.选择回复 6.保密性强 7.可存储性 三、手机的新闻传播特性 1.信息传播快捷 2.个性化传播
手机的传播特性和意义
3.多媒体移动传播 4.即时互动 5.潜在受众广泛 6.新闻采访的工具 四、手机传播的缺陷 1.匿名性带来的缺陷
手机传播的特性和意义
2.可转发性带来的缺陷 3.强迫性带来的缺陷 4.私密性带来的缺陷 5.随身性带来的缺陷
手机传播的影响
一、手机传播的新闻传播学的意义 1.改写传媒版图,加剧市场竞争 首先,手机一定程度上分割了传统媒体的受众预 算和广告份额,又间接分流了人们对传统媒体的 消费兴趣和能力。当受众已经习惯了手机带来的 个性化、互动化传播手段之时,相信对于每一家 大众传媒都将是致命的威胁。
手机传播的影响
其次,手机跨越了传统的形态边界和行政边界, 以纯信息和纯商业的姿态,形成了跨媒体传播和 跨地域传播的竞争形势。手机传播的多媒体化带 给你不单单是视觉的和听觉的享
受,而且是对你 综合感官的立体“按摩”。 2.模糊传受双方角色,挑战传统媒体把关人地位
手机传播带给你的第一个变化是,你可以不再被 动的接受信息,想看某个节目,不必老老实实待
手机传播的影响
在家里或在某一固定的时间收看,只要选择手机 定制,你就可以从小小的手机里拉出自己多需要 的信息,如果不方便当时收看,你可以暂时存储 起来,等有闲暇的时再慢慢品味。
手机带给你的第二个变化将是通过手机你可以作 为某一事件发生的当事人或旁观者将新闻信息发 布出去,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传播者。
手机传播的影响
3.加入人际传播因素,信息传播流程复杂化 一方面大众传媒发布的信息经由人际通道,会以 惊人的速度和难以预测的方向在人群中蔓延。手 机连接的是一个人的社会关系网,一个人接触到 某一信息可能会利用手机的转发功能,瞬间传布 给他所有社会关系网的成员,形成大众传播和人 际传播的共振。 另一方面,来自人际渠道的消息,在一定情况下
手机传播的影响
又会成为大众传播的议题。手机传播的人际渠道 信息通过不断地转发,就可以使人际领域的信息 以病毒般的速度扩散,形成类似于大众传播的效 应。 4.精确制导,分众传播,实现传播效果最大化 旧的阶层不断分化,新的阶层不断涌现,各阶层 及之间的社会、经济、生活方式及利益认同的差 异日益明显化,每个群体其他群都有着不同于其
手机传播的影响
他群体利益诉求和职业特征。除了阶层的划分, 年龄、性别、教育程度、个性特征等也是区别不 同群体的标识。由此各个阶层和群体消费习惯和 需求的差异也就不难理解了。 5.拓宽传统媒体赢利空间,打造新型价值链条 手机媒体则有望改变传统媒体的这种赢利模式,
实现媒体的“三次售卖”。传统媒体制作播出节 目,不仅吸收受众收看收听,而且鼓励受众通发
手机传播的影响
发送手机短信积极参与,随后,媒体一方面从广 告商那里兑现观众的广告价值,另一方面,又与 服务商一起分享受众参与的利润。 6.反思现行新闻管理体制,呼唤健全政策法规 手机传播横跨电信和传媒两大领域,传统的宣传 部门不能对其内容实行有效的监管,而电信部门 只负责技术层面的支持,至于内容则不在其重点 考虑的对象之列,因此一旦出现利用手机传播的
手机传播的影响
虚假信息、谣言等危及国家、社会安全稳定的信 息,就会出现管理的真空地带,给国家社会带来 极大的安全隐患和不稳定因素。我国手机媒体若 想走出困局,相关管理体制完善与改革势在必行。 二、手机传播的社会学意义 1.延伸人的综合感官 报纸是人的是觉得延伸;广播是人的听觉的延伸
手机传播的影响
电视是人的视觉和听觉的延伸。二互联网不仅眼 睛能看到,耳朵能听到,手还可以操作,需要人 的各种器官的共同参与,是人的中枢神经和其他 感觉的共同延伸。手机作为新一代媒介,突破了 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无时不在,无处不在,可以 说是前面四种媒体的延伸,延伸到了生活中的每 一个角落。 2.扩展个人信息空间
手机传播的影响
所谓个人信息空间,“就是个人认知能力所及范 围之内的信息领域,是一个动态的、可无限延伸 的空间”。手机不仅可以实现人际沟通,它成了 个人多媒体信息终端。通过手机,你可以遨游在 互联网的信息海洋里,也可以穿行于传统媒体的 手机田园里。你接触到的信息
增进你的信息空间 领地,扩展着你的信息版图。 3.建构公共话语平台
手机传播的影响
手机的大行其道为平民话语权、为公共话语权的 建构提供了技术保障。在我国,最明显的例子就 是国家在“两会”期间所开通的短信交流平台。 随 着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手机短信已经逐渐成为 人们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发表政见解的重要信息 平台,是公民也有了话语权。 4.开展社会管理与沟通 在金融领域,短消息服务于电子商务,用户通过
手机传播的影响
手机短信方便快捷的了解到个人账户收支情况及 各项收费信息,而银行通过手机短信向客户发出 储蓄金变化、利率变动、新增或停办某些业务通 知,向下属行发布通知,进行客户咨询;在公安 领域里,很多城市实现了以短信的方式同志司机 的违章记录,实现交通事故的报警、处理以及追 捕逃犯等功能;在农业领域里,手机短信为农民 提供农业科技、市场资讯等。
手机传播的影响
三、手机传播的经济学意义 1.成就拇指经济 手机短信价格低廉,从经济人的理性出发,短信 适应大众消费,不仅如此,短信传播方便,快 捷,自由,时尚,可以在传递信息、沟通感情、 游戏娱乐等诸多方面满足你的需求,因而手机短 信业务已经成为沟通信息领域的一个新的重要的 经济增长点。由于得溢于其拇指运动的操作方式
手机传播的影响
,所以被形象的称为“拇指经济”。 2.挽救网络迷局
手机传播的影响
手机传播的影响
3.带动相关产业 短信的流行使得短信写手出现了,这部分人为专 门的网站和中小内容提供商撰写幽默笑话、新闻 财经信息、住院祝福等各种类型的短信,然后获 得相关的报酬;与此同时短信文学也如火如荼的 开展起来,中国首部手机短信连载小说《围城》 发布,这部被网友称为“站在邮票上跳舞”的短 信 小说正是开始运营,标准手机阅读开始在中国展
手机传播的影响
露头角;短信的喧嚣尘上让出版商们也看到了商 机,全国各大出版社纷纷将流行的精彩短信汇编 成册发行。这些书籍的销售状况良好,不少书籍 都一版再版;手机游戏、手机音乐、手机搜索、 手机广告、移动支付、上网冲浪等都是赢利空间 。
手机传播的影响
手机传播的影响
手机传播的影响
手机传播的影响
格机,无论什么方式格机,格式化后,所有手机 C 盘都恢复到了出厂 时候的状态,当然也包括你的短信和电话簿,所以在格式化前可先备份一下电话簿!虽然有 的格式化方法可以保存用户设置,但是还是备份以下比较好。软格机 1、最简单的,使用 手机设置中的“恢复出厂设置”功能,按照提示操作就是了。2 、 输入*#7780#—手机软复位 (格机后保存电话号码、信息、来电去电号码等)。3、输入*#7370#,原始密码 12345。 手机会提示恢复所有原厂设置?手机将重新启动, 选择是, 然后输入锁码, 默认的为 12345, 输入后选择确认即可。 注意:有一些开机启动常驻内存的 E 盘软件(如来电增强、屏幕保 护等)以及 Q9、T9 字体运行的话,用此法格式化是无效的。所以软格前,先把这些软件全 部关闭,中文字体文件删除,才可格式化成功。字体文件一般在 system/fonts 下,删除字 体文件请改名 FONTS 目录,然后删除!硬格机 此方法一般是系统混乱到无法开机的时候 使用: 关机,开机时候按住通话键+3 号键+*号键+然后按开机。不要松手,然后出现一行 英文, 就
开始格式化了。 此格式化比较彻底, 不会出现格式化无效的问题。 其他: 关
机按*#+开机键,没有任何提示就开始格机了。 注意事项:进行格式化时必需要有充足电量 保证,一般应在满电情况下操作。最好请先卸载所有的软件以后,再看看有没有出现类似的 “系统错误”。如果没有出现类似的“系统错误”的话再进行格机。格机途中不能企图关机,不 能插充电器等。还有尽量以软格为先。 格机后原来装在 MMC 卡上的软件部分会受影响, 所以一般情况下,将 MMC 卡的重要资料备份后也随后格式化一下,所有保存在
E 盘的程 序在手机格式化完成后再重新安装就是了。 总之,最彻底的格式化步骤为:在程序管理中 把能够卸载的程序全部卸载—取出 MMC 卡—检查是否有系统错误存在—格式化手机—安 装 MMC 卡—格式化 MMC 卡—(这个时候的手机是最纯净的基本系统)—安装需要安装的 程序—恢复通讯录—完成。~~~~~~~~~~~ 格机前的准备及格机后恢复工作: 1、 备份通讯录—打开名片夹—选项—全部标记—复制—至存储卡。 2、 备份书签: fileman 用 软件将 文件复制到 mmc 卡任意文件夹中。 3、格 式化手机-操作方法看置顶-问题解答帖第一页。4、恢复通讯录-打开名片夹—选项—复 制—从存储卡。 5、恢复书签:用 fileman 软件将
从 MMC 卡恢复到原 始位置。6、用读卡器将 MMC 中需要备份的文件在电脑上备份例如词库文件 7、用手机格 式化 MMC 卡 8、恢复英汉词典词库 9、调整手机设置 10、工具—存储卡—选项—备份手 机存储,在 MMC 卡上保留一个比较干净的手机设置备份 11、安装需要的软件。 12、完 成。高手备分参考: 【通讯录】→c: 同 C:【功能表】→c: 【待机状态模式】 →c: 【彩信设置】 →c:systemdatamms_ 【短 信设置】→c:,,sms_ 【闹钟设置】
→c: 【连接设置】→c: 【记事本】
→c: 【书签】→c: 【 情景模式】
→c:systemdataprofiles 【日程表】→c:systemdatacalendar[ 如果需要查询归属,建议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