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8日发(作者:松梓颖)
在短视频领域,美拍是如何确立自己的江湖地位?
短视频领域的发展过程就是一个又一个短视频产品不断弯道超车的过程。美拍是如何把握住了时间窗口,把握住了用户心理诉求,从而确立了自己的江湖地位?
引言
说起美拍,可能还不能算是家喻户晓。如果扒一下美拍的幕后公司美图,可能很多人会觉得耳熟,我们来大致了解一下美图公司孕育的众多产品,软件方面的代表有美图秀秀、美颜相机、美妆相机、柚子相机、BeautyPlus等等,硬件方面还有美图手机。
其中美图秀秀、美颜相机更称得上是国民软件,上至60岁大爷大妈,下至15岁少男少女,无不囊括其中。
作为美图公司在短视频领域的旗舰产品,更是甫一推出立马俘获无数少男少女,在极短时间内风头盖过腾讯国家队产品微视,迅速登上了AppleStore排行榜榜首(当时的数据,现在排名第一的短视频应用是快手)。其精彩程度不亚于网易云音乐在音乐市场中突围。
在分析美拍的同时,我们还可以理清以下几个互联网经常提及的概念:
1.
洞察用户需求
2.
企业基因
3.
产品包装
当然,除了以上几点,更会从一些细节出发细致的分析这款产品。
本文试从如下几点分析这款产品:
1.
2.
3.
4.
5.
6.
7.
•
•
功能架构
产品定位
用户分析
用户体验
建议
盈利
总结
操作系统:iOS
APP版本:5.5.1
功能架构
功能架构图1:
功能架构图2:
产品定位
先总结一下美拍的产品定位,以工具的角度切入短视频领域,企业基因深植于产品,并帮助产品完成逆袭,迅速锁定第一的位置。
在这一环节下,我们细致分析一下上述的“企业基因”和“工具”。
企业基因
2014年之前,4G并未普及,基于网络环境和流量资费等原因,社交场景多以朋友圈图文的形式存在,图片比文字具备更强的表现力,因此,图片成为用户展现自我的最常用工具,以至于如果发一条动态,如果不配备图片的话,总会感觉多多少少有些别扭。
人的天性是爱美的,不管男女,不分老少,在这一点上,女性的需求大于男性,于是为了解决这个需求,美图秀秀和美颜相机诞生,目的就是让用户“眼”中的自己变美,把自己最美的一面展现给外人。产品团队对于把握年轻用户群体的需求十分到位,并形成企业基因,在企业基因的作用下又诞生了一系列的美图系产品。
用户在什么样的场景下会使用美图秀秀和美颜相机呢?即将要分享或未来要分享到社交网络(微信、新浪微博等)的照片。因此,美图的使用场景和社交场景是相匹配的,不会出现今时支付宝强行做社交的尴尬。
2014年后,4G开始普及,为短视频的生长提供了天然的土壤,为了从工具型产品向社交型产品转型,于是便有了美拍。
所以,美拍成功的核心因素包括但不仅仅限于以下几点:
1.
对于时机的把握。
2.
产品团队对于年轻用户群体需求的把握。
3.
社交并非生拉硬造和凭空捏造,美拍诞生之日起便带社区功能,社交的诞生顺理成章。
4.
自家产品的倒流。
工具
短视频无疑为用户展现自我提供了更好的途径,但与图片相比来说,视频太重了。
为什么重?
一张图片展示的是一瞬间的美好,但是一个视频要展示的是一段时间内的美好。
以大家最常用的微信朋友圈举例,朋友圈的视频是没有经过滤镜和特效进行处理的,所以你看起来是不是感觉很贴近生活?甚至有些视频背景下会感觉土?
还有,如果你不是一个资深的视频编辑师或内容制作者的话,你所拍的视频应该表达什么样的内容呢?
如果拍摄的视频这两样都不合格,那作为爱美的女性拍完天然的视频得有多尴尬?
但要如何要保证视频的每秒都是美好的呢?于是,美拍出现了,美拍提供了什么呢?模板。
(1)视频的处理
可以使用美拍拍摄一段视频或者导入外部视频。然后就可以给视频套用模板了。
套用模板的好处是,不用你自己去煞费苦心的制作视频内容,不会编辑视频依然可以做出或炫酷或清新的视频效果,逼格、品味瞬间上升。
(2)照片的处理
照片的处理分为两种:
•
第一种:照片电影
导入3~6张图片,然后套用系统提供的模板,再然后就会生成一部“照片电影”。这部电影的内容是每隔一段时间使用酷炫的特效切换你选定的照片。达到和视频处理一样的效果。
ps:我突然想起了优酷视频,早期我最开始使用优酷的目的之一就是制作相册,不过那时的照片切换特效今日看起来有点土,据说,当时的优酷就有做类似于照片电影的想法,后来不了了之了。
•
第二种:单张照片的处理
可以给照片添加滤镜、添加表情、添加文字,然后分享到社交网络。
(3)直播的美颜效果
(4)工具的详细使用体验会在接下来的篇幅中说明。
所以,综合来说,视频作为时间艺术(指在一个时间过程中展现美的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美拍的价值体现在对视频进行艺术化的处理,使视频更有趣味、更有表现力,更能体现出用户的个性和美,从根本上来说,满足了用户的虚荣心。
用户分析
从这篇文章开始,不再构建用户画像,一是没有足够的用户数据做支撑,二是不管是作为产品的负责人也好,还是分析一款产品也好,自己就是一个实实在在的用户,用户即需求。
第一种:个人内容制作者
1.
展现自我,渴望受到关注,得到他人认同,活动场景以美拍为主。
2.
对新鲜事物好奇,并发展为个人兴趣爱好
其中混的好的会成为网红,变成团队内容制作者。比如papi酱。
第二种:团队内容制作者
提供专业的、优质的视频内容,吸引粉丝,挖掘商业价值,完成变现。比如:暴走大事件。
第三种:看客
打发无聊时间,有空就会打开看一看,通常他们还会发现,就这么看一看,时间流失的好快。
第四种:工具使用者
拍摄一部短视频或照片电影后,分享到社交网络,进而展现自我,活动场景以微信朋友圈、新浪微博等社交网络为主。
用户体验
内容
内容
从前面的功能架构图1我们可以看出,官方有对UGC视频按照10多种维度去进行分类。
除了<直播>和<热门>这两个选项是固定不变的之外,其余的分类选项都是可以进行重新排序的。
所有分类的热门视频都会显示在<热门>这个分类下,当你选择每个分类时,每个分类的视频内容是以timeline的形式展现的,这样做的好处是不以热度作为默认的内容展现形式,使用户可以看到最新的视频内容,同时也使用户制作的新视频都有机会展现给其他用户看,提高新视频的曝光率,不会埋没优质的视频内容,促进优质的UGC向正向循环,避免了热度高的视频长期霸占头部位置的寡头效应。从功能设计的角度来看,平衡的很好。
下图红色部分标注的,是每个分类的热门视频入口。
在产品发展的过程中,也是UGC内容向PUGC内容的转变。
因为视频内容按照不同类别进行划分,也就是说在不同的类别下,你的专业程度越高,做出来的视频就会越受欢迎。
而视频制作者也越来越多的从个人向团体转变,团队分工协作,挖掘内容价值,由此完成独立个体的小生态闭环。由此带来的好处是视频内容越来越优质,成为用户打发无聊时间的首选,社交网络的构建,也提高了用户粘性。
视频播放
这里全是细节。
(1)在一级界面点了某个视频后,会进入到视频播放界面,到了该界面后,视频会自动播放,缩短了用户操作路径。
(2)当你写评论时,视频会暂停,避免你在聚精会神输入评论内容时一心二用,结果视频没看好,文字也没输入好,变相的帮助用户节省了时间。
(3)之前写过网易云音乐的产品分析,说过在网易云音乐,用户习惯了一边听音乐一边看评论,所以在美拍中,也有和网易云音乐对等的功能和行为,美拍的用户有两种方式可以一边看评论一边看视频。
•
•
第一种:视频暂停时,当视频被滑过屏幕范围之外,顶部导航栏的标题变成了<立即播放>按钮,点完这个按钮后,视频就以一个小巧的形式展现在了屏幕范围内,于是用户就可以一边看视频一边看评论了。
第二种:视频播放时,当视频被滑过屏幕范围之外,视频以一个小巧的形式展现在了屏幕范围内,视频播放无缝衔接,无卡顿。
(4)视频播放完成,可以<点赞>和<重播>,如果你在视频播放完结后,就看了评论内容,再回到顶部视频播放窗口,会倒计时3秒自动播放下一个视频。
我猜这个细节肯定不是产品凭空意淫出来的,应该是这样的:用户看完了一个视频,看完了视频又看了一圈评论,这个时候如果没有意外用户会继续两种操作。
•
•
第一种:点击左上角返回,继续寻找下一个感兴趣的视频。
第二种:根据系统提示,点击系统推荐的播放继续播放。
于是,有了这一系列的用户行为数据,产品就设计出了:视频播放完结-观看评论结束3秒自动播放下一个视频这个功能,既帮助用户节省了时间又缩短了用户观看视频的路径。
(5)点击视频播放窗口右下角的全屏播放,再点一下屏幕就会最小化。
工具
前面有说过,视频作为时间艺术的一种,美拍的价值在于对一段时间内的视频进行艺术化处理。你现在看到的美拍社区繁荣的根基就在于此。
被处理的视频可以是由美拍制作的,也可以是从外部导入的。
使用美拍拍摄视频可以选择10秒钟和5分钟的拍摄时间。
10秒钟的视频,制作门槛不高,非常适合普通用户使用,比如在10秒钟的时间里,你可以只对着镜头变换几个表情,摆几个姿势,改变拍摄的角度,跳一段简单的舞蹈等等,然后套用模板,分享到社交网络。
5分钟的视频,制作门槛高,对视频制作者的专业度有比较高的要求,因为在这几分钟的时间内,你要保证视频内容的具有趣味性,话题和内容足够吸引人等等,比如暴走漫画、陈翔六点半、papi酱、尤克里里。
使用美拍拍摄视频,自带滤镜,支持分段拍摄,如下:
还是细节。
断点拍摄的视频在每个断点处都有标记。
如果视频拍摄完成可以点击屏幕右下角的完成按钮进行下一步的处理,比如给视频套用一个MV模板,模板自带音效,如果你对模板自带的音效不甚满意,也可以给模板换一个音效。
如果对某一段拍摄的视频不满意,也可以点击屏幕左下角的按钮进行回撤片段。
考虑的比较周到。
就是由一点小小的瑕疵,初次使用可能会搞不清左上角的退出按钮和左下角的视频回撤片段按钮,按钮图片向用户传递的信息不够清晰,容易搞混。
在视频的片尾,还会有这样的效果:
让人感觉很好玩,“导演”这两个字的运用也让人感觉有逼格。
每个人都是生活的导演~
OK,视频拍摄完成。即使你的拍摄场景很接地气,即使视频中的你什么也不做,尽管你长的不漂亮又不帅气,但是经过美拍处理过的视频播放效果,会大大的超出你的预期。然后,满意的你最后一步就是把这个视频分享到自己的社交网络。
综合来说,视频制作简单,使用门槛低,效果超出用户预期。
话题
想了一会应该把话题划分到哪种运营活动中,是用户运营呢还是内容运营呢?
后来咨询了做运营工作的朋友,说内容运营居多。在不同的公司相关的职位title也不尽相同,可能有专门做选题策划的,或者运营部门中专门有一个话题小组,也有可能是由市场来做的。
不过我还是想把话题划分到内容运营中来。
通过制造话题带动用户的参与性,不管是制作视频还是观看视频。
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有一个比较火的话题在美拍的社区圈子内广泛传播,比如几个月之前有一个舞蹈叫“咋了巴巴”,当时挺火的,很多人都在跳。这段时间又有一个新舞蹈流行,叫“seve”,舞蹈风格有点像街舞中的breaking,难度不太大,参与的用户也很多,因为很早以前我也是个B-boy,感觉很好玩,所以我也参与了。还有最近的“假人挑战”,做某件事的时候突然定格不动了,不管是明星还是普通用户都有参与。
以上是比较火的,还有非常火的,从美拍的社区内部向外部扩散,形成现象级事件,比如“冰桶挑战”等等。
话题不仅可以调动用户的参与性,还可以很好的把握时下的时尚潮流动向和热点话题事件,这两点是年轻人非常感兴趣的,而且年轻人不仅乐于参与还喜欢分享互动。
说不定哪个话题就会成为某个时间点互联网中现象级的行为,像“冰桶挑战”一样,甚至更火。由此追根溯源,在短时间内为产品带来极大的流量和社会关注度。
因此,我们会给美拍打上种种标签,年轻、时尚、潮流、有趣。
说到底,还是企业基因。
建议
使用过程中的小瑕疵
•
•
statusBar:iOS开发中的控件名称,也就是顶部的状态栏,显示运营商、信号量、电量的那一部分,在图片中,就是背景颜色是蓝色的那一部分区域。
tabbar:iOS开发中的控件名称,APP的底部工具栏,可以用来切换界面。
当我用手机分享热点的时候,顶部的statusBar向下扩展了20个像素,因此APP整体向下偏移了20个像素,导致界面显示不完全。市场上大概有95%以上的APP都有这种问题。
我又看了看微信,微信很细心,没有这个问题。
使用场景:在公共区域出于安全考虑没有连接公共WIFI,使用手机分享热点给笔记本,打开热点,再打开APP,就出现了这个瑕疵,由此带来了体验的不完整性,幸亏我的强迫症不是很严重。
所以,在设计产品时,一定要多考虑用户的使用场景。
视频快进的体验
有些视频想快进的时候需要点一下播放器,这个时候进度条才显示出来,但是视频暂停了,然后我需要再点一下播放器,视频继续播放,再然后我才可以拖动播放进度条进行快进。体验上不是很好。
1.
播放进度条可以不用隐藏一直存在,但可以设置透明度进行虚化。
2.
播放进度条可以隐藏,在播放器上手指向左移动时可以后退,向右移动时可以快进。
赞/评论/@我的/私信
入口在这里:
我在评论区评论之后,其他用户对我的互动都会在这里出现。
当我点赞时,进入如下界面:
从这一步开始,体验就不是很好了。
当我点击某个条目的时候,进入的是互动者的个人中心,如下:
当我点击某个条目右侧的视频截图时,进入的才是该视频的播放界面。
在这一块的功能交互设计上,与我下意识的操作是截然相反的。
我希望,点击某个条目进入到的是该视频的播放界面,最好是定格到具体的互动文字内容,因为如果评论过多,我可能忘记了在该视频下我评论了些什么。
然后点击条目左侧用户头像时,进入的是用户的个人中心。
也是使用其他常用APP培养出来的习惯。
内容&工具
细心的读者可能会发现,这块的标题是“内容&工具”,中间有&符号。
解释一下就是强化拍摄工具功能(不是强化APP工具属性,二者区别很大),确保强化之后的拍摄工具可以拍出更加有趣味有逼格的视频,进而调动用户的参与性。
前面很多次说过,视频是时间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美拍提供了对视频进行艺术化处理的工具,比如模板。
但是,对视频的处理上,除了断点拍摄外就没有其他的了。在模板的选择上,玩时间长了也会有玩腻的那天。
在这一点上,可以参考电影和影视歌曲MV的拍摄效果。比如快慢镜头、重复镜头、倒带等等。
举个例子:开枪这个动作,子弹从枪膛窜出的那一刻,很多电影会用慢镜头进行拍摄,你可以看到很多效果,比如你可以捕捉到子弹的行动轨迹、可以看到子弹在高速行进过程中造成的空间扭曲。
想象一下用户在使用这种效果后制作的视频内容是什么样的?
比如一个长相猥琐的人用慢镜头拍摄了挤眉弄眼的表情,是不是很搞笑?
同样,这些特效的处理除非是一些特别专业的视频编辑者能实现,普通的用户通过美拍是实现不了的。
而给普通用户提供这种功能更加强大的视频处理工具,使他们即使不是专业人员也能做出如同电影一样的质感和效果,用起来更爽。
所以,这对美拍创新能力的要求就很高了。
美拍为什么可以超过微视?
1.
微视拍摄视频需要对作者的专业度有要求。
2.
微视没滤镜、没特效,普通用户拍的视频太接地气。
于是美拍抓住用户的心理诉求,把这两个主要问题解决了。
盈利
1.
直播可以打赏礼物
2.
视频也可以打赏礼物
3.
没见过广告
可以加入电商,这也是最近美图上市时,管理层对外释放的信息。
再说一下我对这种盈利方式的思考。
(1)美拍作为电商平台,只售卖视频拍摄周边的商品,再深一步可以切入到硬件制作,有美图手机的例子在前。周边商品如下:
当然,很多简单的视频一部功能强大的手机也都解决了。周边商品主要卖给一些专业制作视频内容的团队。
现在的时间点是2016年12月17日,这段时间通过各种媒体信息渠道可以了解到,现在有越来越多的人陆陆续续的参与到视频内容创业中,可以给他们提供视频内容制作的全套解决方案,从硬件到软件。
(2)开放电商平台,引入平台用户作为商家
每个用户满足一定资质都可以在平台上注册店面,在自己的店面售卖商品,平台抽成。
这样做的好处是,有些用户或团队不需要在视频里或视频的描述里摆上微信号和淘宝店铺了,可以直接通过美拍平台变现,作为年轻时尚潮流聚集地,可以从细分领域切入电商,未来想象力很大。
而且,不和用户抢吃的,与用户和谐相处。比如:美拍的官方电商频道卖化妆品、人气高的女网红也卖化妆品,这就会有利益冲突。
功能入口可以放到这里(已用红色标注):
总结
短视频领域的发展过程就是一个又一个短视频产品不断弯道超车的过程。
美拍把握住了时间窗口,把握住了用户心理诉求,依靠产品线的协同,并在此基础上不断进行产品迭代完善用户体验,确立自己的江湖地位。
期待美拍可以继续制造互联网现象级热点话题,同时期待美拍的电商表现。
2024年1月8日发(作者:松梓颖)
在短视频领域,美拍是如何确立自己的江湖地位?
短视频领域的发展过程就是一个又一个短视频产品不断弯道超车的过程。美拍是如何把握住了时间窗口,把握住了用户心理诉求,从而确立了自己的江湖地位?
引言
说起美拍,可能还不能算是家喻户晓。如果扒一下美拍的幕后公司美图,可能很多人会觉得耳熟,我们来大致了解一下美图公司孕育的众多产品,软件方面的代表有美图秀秀、美颜相机、美妆相机、柚子相机、BeautyPlus等等,硬件方面还有美图手机。
其中美图秀秀、美颜相机更称得上是国民软件,上至60岁大爷大妈,下至15岁少男少女,无不囊括其中。
作为美图公司在短视频领域的旗舰产品,更是甫一推出立马俘获无数少男少女,在极短时间内风头盖过腾讯国家队产品微视,迅速登上了AppleStore排行榜榜首(当时的数据,现在排名第一的短视频应用是快手)。其精彩程度不亚于网易云音乐在音乐市场中突围。
在分析美拍的同时,我们还可以理清以下几个互联网经常提及的概念:
1.
洞察用户需求
2.
企业基因
3.
产品包装
当然,除了以上几点,更会从一些细节出发细致的分析这款产品。
本文试从如下几点分析这款产品:
1.
2.
3.
4.
5.
6.
7.
•
•
功能架构
产品定位
用户分析
用户体验
建议
盈利
总结
操作系统:iOS
APP版本:5.5.1
功能架构
功能架构图1:
功能架构图2:
产品定位
先总结一下美拍的产品定位,以工具的角度切入短视频领域,企业基因深植于产品,并帮助产品完成逆袭,迅速锁定第一的位置。
在这一环节下,我们细致分析一下上述的“企业基因”和“工具”。
企业基因
2014年之前,4G并未普及,基于网络环境和流量资费等原因,社交场景多以朋友圈图文的形式存在,图片比文字具备更强的表现力,因此,图片成为用户展现自我的最常用工具,以至于如果发一条动态,如果不配备图片的话,总会感觉多多少少有些别扭。
人的天性是爱美的,不管男女,不分老少,在这一点上,女性的需求大于男性,于是为了解决这个需求,美图秀秀和美颜相机诞生,目的就是让用户“眼”中的自己变美,把自己最美的一面展现给外人。产品团队对于把握年轻用户群体的需求十分到位,并形成企业基因,在企业基因的作用下又诞生了一系列的美图系产品。
用户在什么样的场景下会使用美图秀秀和美颜相机呢?即将要分享或未来要分享到社交网络(微信、新浪微博等)的照片。因此,美图的使用场景和社交场景是相匹配的,不会出现今时支付宝强行做社交的尴尬。
2014年后,4G开始普及,为短视频的生长提供了天然的土壤,为了从工具型产品向社交型产品转型,于是便有了美拍。
所以,美拍成功的核心因素包括但不仅仅限于以下几点:
1.
对于时机的把握。
2.
产品团队对于年轻用户群体需求的把握。
3.
社交并非生拉硬造和凭空捏造,美拍诞生之日起便带社区功能,社交的诞生顺理成章。
4.
自家产品的倒流。
工具
短视频无疑为用户展现自我提供了更好的途径,但与图片相比来说,视频太重了。
为什么重?
一张图片展示的是一瞬间的美好,但是一个视频要展示的是一段时间内的美好。
以大家最常用的微信朋友圈举例,朋友圈的视频是没有经过滤镜和特效进行处理的,所以你看起来是不是感觉很贴近生活?甚至有些视频背景下会感觉土?
还有,如果你不是一个资深的视频编辑师或内容制作者的话,你所拍的视频应该表达什么样的内容呢?
如果拍摄的视频这两样都不合格,那作为爱美的女性拍完天然的视频得有多尴尬?
但要如何要保证视频的每秒都是美好的呢?于是,美拍出现了,美拍提供了什么呢?模板。
(1)视频的处理
可以使用美拍拍摄一段视频或者导入外部视频。然后就可以给视频套用模板了。
套用模板的好处是,不用你自己去煞费苦心的制作视频内容,不会编辑视频依然可以做出或炫酷或清新的视频效果,逼格、品味瞬间上升。
(2)照片的处理
照片的处理分为两种:
•
第一种:照片电影
导入3~6张图片,然后套用系统提供的模板,再然后就会生成一部“照片电影”。这部电影的内容是每隔一段时间使用酷炫的特效切换你选定的照片。达到和视频处理一样的效果。
ps:我突然想起了优酷视频,早期我最开始使用优酷的目的之一就是制作相册,不过那时的照片切换特效今日看起来有点土,据说,当时的优酷就有做类似于照片电影的想法,后来不了了之了。
•
第二种:单张照片的处理
可以给照片添加滤镜、添加表情、添加文字,然后分享到社交网络。
(3)直播的美颜效果
(4)工具的详细使用体验会在接下来的篇幅中说明。
所以,综合来说,视频作为时间艺术(指在一个时间过程中展现美的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美拍的价值体现在对视频进行艺术化的处理,使视频更有趣味、更有表现力,更能体现出用户的个性和美,从根本上来说,满足了用户的虚荣心。
用户分析
从这篇文章开始,不再构建用户画像,一是没有足够的用户数据做支撑,二是不管是作为产品的负责人也好,还是分析一款产品也好,自己就是一个实实在在的用户,用户即需求。
第一种:个人内容制作者
1.
展现自我,渴望受到关注,得到他人认同,活动场景以美拍为主。
2.
对新鲜事物好奇,并发展为个人兴趣爱好
其中混的好的会成为网红,变成团队内容制作者。比如papi酱。
第二种:团队内容制作者
提供专业的、优质的视频内容,吸引粉丝,挖掘商业价值,完成变现。比如:暴走大事件。
第三种:看客
打发无聊时间,有空就会打开看一看,通常他们还会发现,就这么看一看,时间流失的好快。
第四种:工具使用者
拍摄一部短视频或照片电影后,分享到社交网络,进而展现自我,活动场景以微信朋友圈、新浪微博等社交网络为主。
用户体验
内容
内容
从前面的功能架构图1我们可以看出,官方有对UGC视频按照10多种维度去进行分类。
除了<直播>和<热门>这两个选项是固定不变的之外,其余的分类选项都是可以进行重新排序的。
所有分类的热门视频都会显示在<热门>这个分类下,当你选择每个分类时,每个分类的视频内容是以timeline的形式展现的,这样做的好处是不以热度作为默认的内容展现形式,使用户可以看到最新的视频内容,同时也使用户制作的新视频都有机会展现给其他用户看,提高新视频的曝光率,不会埋没优质的视频内容,促进优质的UGC向正向循环,避免了热度高的视频长期霸占头部位置的寡头效应。从功能设计的角度来看,平衡的很好。
下图红色部分标注的,是每个分类的热门视频入口。
在产品发展的过程中,也是UGC内容向PUGC内容的转变。
因为视频内容按照不同类别进行划分,也就是说在不同的类别下,你的专业程度越高,做出来的视频就会越受欢迎。
而视频制作者也越来越多的从个人向团体转变,团队分工协作,挖掘内容价值,由此完成独立个体的小生态闭环。由此带来的好处是视频内容越来越优质,成为用户打发无聊时间的首选,社交网络的构建,也提高了用户粘性。
视频播放
这里全是细节。
(1)在一级界面点了某个视频后,会进入到视频播放界面,到了该界面后,视频会自动播放,缩短了用户操作路径。
(2)当你写评论时,视频会暂停,避免你在聚精会神输入评论内容时一心二用,结果视频没看好,文字也没输入好,变相的帮助用户节省了时间。
(3)之前写过网易云音乐的产品分析,说过在网易云音乐,用户习惯了一边听音乐一边看评论,所以在美拍中,也有和网易云音乐对等的功能和行为,美拍的用户有两种方式可以一边看评论一边看视频。
•
•
第一种:视频暂停时,当视频被滑过屏幕范围之外,顶部导航栏的标题变成了<立即播放>按钮,点完这个按钮后,视频就以一个小巧的形式展现在了屏幕范围内,于是用户就可以一边看视频一边看评论了。
第二种:视频播放时,当视频被滑过屏幕范围之外,视频以一个小巧的形式展现在了屏幕范围内,视频播放无缝衔接,无卡顿。
(4)视频播放完成,可以<点赞>和<重播>,如果你在视频播放完结后,就看了评论内容,再回到顶部视频播放窗口,会倒计时3秒自动播放下一个视频。
我猜这个细节肯定不是产品凭空意淫出来的,应该是这样的:用户看完了一个视频,看完了视频又看了一圈评论,这个时候如果没有意外用户会继续两种操作。
•
•
第一种:点击左上角返回,继续寻找下一个感兴趣的视频。
第二种:根据系统提示,点击系统推荐的播放继续播放。
于是,有了这一系列的用户行为数据,产品就设计出了:视频播放完结-观看评论结束3秒自动播放下一个视频这个功能,既帮助用户节省了时间又缩短了用户观看视频的路径。
(5)点击视频播放窗口右下角的全屏播放,再点一下屏幕就会最小化。
工具
前面有说过,视频作为时间艺术的一种,美拍的价值在于对一段时间内的视频进行艺术化处理。你现在看到的美拍社区繁荣的根基就在于此。
被处理的视频可以是由美拍制作的,也可以是从外部导入的。
使用美拍拍摄视频可以选择10秒钟和5分钟的拍摄时间。
10秒钟的视频,制作门槛不高,非常适合普通用户使用,比如在10秒钟的时间里,你可以只对着镜头变换几个表情,摆几个姿势,改变拍摄的角度,跳一段简单的舞蹈等等,然后套用模板,分享到社交网络。
5分钟的视频,制作门槛高,对视频制作者的专业度有比较高的要求,因为在这几分钟的时间内,你要保证视频内容的具有趣味性,话题和内容足够吸引人等等,比如暴走漫画、陈翔六点半、papi酱、尤克里里。
使用美拍拍摄视频,自带滤镜,支持分段拍摄,如下:
还是细节。
断点拍摄的视频在每个断点处都有标记。
如果视频拍摄完成可以点击屏幕右下角的完成按钮进行下一步的处理,比如给视频套用一个MV模板,模板自带音效,如果你对模板自带的音效不甚满意,也可以给模板换一个音效。
如果对某一段拍摄的视频不满意,也可以点击屏幕左下角的按钮进行回撤片段。
考虑的比较周到。
就是由一点小小的瑕疵,初次使用可能会搞不清左上角的退出按钮和左下角的视频回撤片段按钮,按钮图片向用户传递的信息不够清晰,容易搞混。
在视频的片尾,还会有这样的效果:
让人感觉很好玩,“导演”这两个字的运用也让人感觉有逼格。
每个人都是生活的导演~
OK,视频拍摄完成。即使你的拍摄场景很接地气,即使视频中的你什么也不做,尽管你长的不漂亮又不帅气,但是经过美拍处理过的视频播放效果,会大大的超出你的预期。然后,满意的你最后一步就是把这个视频分享到自己的社交网络。
综合来说,视频制作简单,使用门槛低,效果超出用户预期。
话题
想了一会应该把话题划分到哪种运营活动中,是用户运营呢还是内容运营呢?
后来咨询了做运营工作的朋友,说内容运营居多。在不同的公司相关的职位title也不尽相同,可能有专门做选题策划的,或者运营部门中专门有一个话题小组,也有可能是由市场来做的。
不过我还是想把话题划分到内容运营中来。
通过制造话题带动用户的参与性,不管是制作视频还是观看视频。
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有一个比较火的话题在美拍的社区圈子内广泛传播,比如几个月之前有一个舞蹈叫“咋了巴巴”,当时挺火的,很多人都在跳。这段时间又有一个新舞蹈流行,叫“seve”,舞蹈风格有点像街舞中的breaking,难度不太大,参与的用户也很多,因为很早以前我也是个B-boy,感觉很好玩,所以我也参与了。还有最近的“假人挑战”,做某件事的时候突然定格不动了,不管是明星还是普通用户都有参与。
以上是比较火的,还有非常火的,从美拍的社区内部向外部扩散,形成现象级事件,比如“冰桶挑战”等等。
话题不仅可以调动用户的参与性,还可以很好的把握时下的时尚潮流动向和热点话题事件,这两点是年轻人非常感兴趣的,而且年轻人不仅乐于参与还喜欢分享互动。
说不定哪个话题就会成为某个时间点互联网中现象级的行为,像“冰桶挑战”一样,甚至更火。由此追根溯源,在短时间内为产品带来极大的流量和社会关注度。
因此,我们会给美拍打上种种标签,年轻、时尚、潮流、有趣。
说到底,还是企业基因。
建议
使用过程中的小瑕疵
•
•
statusBar:iOS开发中的控件名称,也就是顶部的状态栏,显示运营商、信号量、电量的那一部分,在图片中,就是背景颜色是蓝色的那一部分区域。
tabbar:iOS开发中的控件名称,APP的底部工具栏,可以用来切换界面。
当我用手机分享热点的时候,顶部的statusBar向下扩展了20个像素,因此APP整体向下偏移了20个像素,导致界面显示不完全。市场上大概有95%以上的APP都有这种问题。
我又看了看微信,微信很细心,没有这个问题。
使用场景:在公共区域出于安全考虑没有连接公共WIFI,使用手机分享热点给笔记本,打开热点,再打开APP,就出现了这个瑕疵,由此带来了体验的不完整性,幸亏我的强迫症不是很严重。
所以,在设计产品时,一定要多考虑用户的使用场景。
视频快进的体验
有些视频想快进的时候需要点一下播放器,这个时候进度条才显示出来,但是视频暂停了,然后我需要再点一下播放器,视频继续播放,再然后我才可以拖动播放进度条进行快进。体验上不是很好。
1.
播放进度条可以不用隐藏一直存在,但可以设置透明度进行虚化。
2.
播放进度条可以隐藏,在播放器上手指向左移动时可以后退,向右移动时可以快进。
赞/评论/@我的/私信
入口在这里:
我在评论区评论之后,其他用户对我的互动都会在这里出现。
当我点赞时,进入如下界面:
从这一步开始,体验就不是很好了。
当我点击某个条目的时候,进入的是互动者的个人中心,如下:
当我点击某个条目右侧的视频截图时,进入的才是该视频的播放界面。
在这一块的功能交互设计上,与我下意识的操作是截然相反的。
我希望,点击某个条目进入到的是该视频的播放界面,最好是定格到具体的互动文字内容,因为如果评论过多,我可能忘记了在该视频下我评论了些什么。
然后点击条目左侧用户头像时,进入的是用户的个人中心。
也是使用其他常用APP培养出来的习惯。
内容&工具
细心的读者可能会发现,这块的标题是“内容&工具”,中间有&符号。
解释一下就是强化拍摄工具功能(不是强化APP工具属性,二者区别很大),确保强化之后的拍摄工具可以拍出更加有趣味有逼格的视频,进而调动用户的参与性。
前面很多次说过,视频是时间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美拍提供了对视频进行艺术化处理的工具,比如模板。
但是,对视频的处理上,除了断点拍摄外就没有其他的了。在模板的选择上,玩时间长了也会有玩腻的那天。
在这一点上,可以参考电影和影视歌曲MV的拍摄效果。比如快慢镜头、重复镜头、倒带等等。
举个例子:开枪这个动作,子弹从枪膛窜出的那一刻,很多电影会用慢镜头进行拍摄,你可以看到很多效果,比如你可以捕捉到子弹的行动轨迹、可以看到子弹在高速行进过程中造成的空间扭曲。
想象一下用户在使用这种效果后制作的视频内容是什么样的?
比如一个长相猥琐的人用慢镜头拍摄了挤眉弄眼的表情,是不是很搞笑?
同样,这些特效的处理除非是一些特别专业的视频编辑者能实现,普通的用户通过美拍是实现不了的。
而给普通用户提供这种功能更加强大的视频处理工具,使他们即使不是专业人员也能做出如同电影一样的质感和效果,用起来更爽。
所以,这对美拍创新能力的要求就很高了。
美拍为什么可以超过微视?
1.
微视拍摄视频需要对作者的专业度有要求。
2.
微视没滤镜、没特效,普通用户拍的视频太接地气。
于是美拍抓住用户的心理诉求,把这两个主要问题解决了。
盈利
1.
直播可以打赏礼物
2.
视频也可以打赏礼物
3.
没见过广告
可以加入电商,这也是最近美图上市时,管理层对外释放的信息。
再说一下我对这种盈利方式的思考。
(1)美拍作为电商平台,只售卖视频拍摄周边的商品,再深一步可以切入到硬件制作,有美图手机的例子在前。周边商品如下:
当然,很多简单的视频一部功能强大的手机也都解决了。周边商品主要卖给一些专业制作视频内容的团队。
现在的时间点是2016年12月17日,这段时间通过各种媒体信息渠道可以了解到,现在有越来越多的人陆陆续续的参与到视频内容创业中,可以给他们提供视频内容制作的全套解决方案,从硬件到软件。
(2)开放电商平台,引入平台用户作为商家
每个用户满足一定资质都可以在平台上注册店面,在自己的店面售卖商品,平台抽成。
这样做的好处是,有些用户或团队不需要在视频里或视频的描述里摆上微信号和淘宝店铺了,可以直接通过美拍平台变现,作为年轻时尚潮流聚集地,可以从细分领域切入电商,未来想象力很大。
而且,不和用户抢吃的,与用户和谐相处。比如:美拍的官方电商频道卖化妆品、人气高的女网红也卖化妆品,这就会有利益冲突。
功能入口可以放到这里(已用红色标注):
总结
短视频领域的发展过程就是一个又一个短视频产品不断弯道超车的过程。
美拍把握住了时间窗口,把握住了用户心理诉求,依靠产品线的协同,并在此基础上不断进行产品迭代完善用户体验,确立自己的江湖地位。
期待美拍可以继续制造互联网现象级热点话题,同时期待美拍的电商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