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USBMI致力于为网友们分享Windows、安卓、IOS等主流手机系统相关的资讯以及评测、同时提供相关教程、应用、软件下载等服务。

丰富对量与计量单位的理解——“度量衡的故事”主题活动整体设计与教学

IT圈 admin 44浏览 0评论

2024年1月12日发(作者:段凌春)

合丰富对量与计量单位的理解——“度量衡的故事”主题活动整体设计与教学案例◇朱德江一、整体规划基于2022年版课标对于“度量衡的故事”这个主题活动的内容要求、学业要求和附录实例,教学设计与实施时重点需要思考:“度量衡的故事”学什么?其基本内涵是什么?学习目标如何确定?“度量衡的故事”怎么学?选择怎样的学习方式?如何整体、系统规划主题活动的学习路径,设计适合的学习任务?1.主题内容的理解。元到统一、由粗略到精细的过程”,培养科学精神,感受数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度量衡”的发展历程及计量单位演变与统一的过程,对小学生来说是比较陌生的,尽管在第一、二学段,学生已经分别认识了长度、面积、质量、时间、货币等相关的量的意义,但由于缺乏生活经验、探究意识等,“量及计量单位的发展演变历程”等内容,仅让学生自主探索理解是比较困难的,纯粹的教师讲解则是枯燥乏味的,需要采用查找资料理解、表述、交流等有效的学习方式。(1)查找资料。在精心设计学习任务的基础上,引领学生自主查阅资料是促进其“卷入”学习的有效方式,包括查阅工具书、上网查找资料等。教学时可以利用学校微机教室展开教学,提升学生借助网络开展学习的能力。(2)自主表达。引导学生用文字、算式、图画等方式,表达对量的意义及计量单位的理解和感悟,经历“真学”的过程。(3)具身学习。量的相关知识与实践联系密切,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比画、实践、操作等方式展开学习,多感官感知,加深认识和理解。4.学习路径规划与学习任务设计。主题活动的有效组织实施关键是学习路径的整体规划、课时学习任务的设计。基于以上分析,“度量衡的故事”学习路径设计如下:整体感知,初步了解—“度”的学习—“量”与“衡”的学习—学习梳理、展示分享。学习规划中,首先是让学生整体了解“度量衡”的含义及计量单位统一的历史;其次是“度量衡”具体内容的学习理解,其中“‘度’的演变与统一”是一节关键课,以学生更常见、更容易理解的长度测量为媒介,在3.学习方式的选择。与实践“度量衡”经历了很长的演变与统一的过程,有悠久的发展历史和丰富的内涵。度,相当于现在的长度测量,中国古代的长度单位有:寸、咫、尺、丈、跬、步、矢、轨、里、毫、厘等。量,相当于现在的容积测量,中国古代的容积单位有:升、斗、石、斛、钟等。衡,相当于现在的质量测量,中国古代的质量单位有:斤、两、钱、钧、铢、锊、匀等。在我国的成语或古文中也有很多计量单位,如“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胆大如斗、火冒三丈、百步穿杨、半斤八两等。“度量衡的故事”的核心是丰富对量和计量单位的理解,基于小学生的学习特点与知识基础,“度量衡的故事”主题活动的学习目标如下:(1)会查找、梳理资料,理解度量衡的意义,理解度量的本质就是表达量的多少。提高借助资料开展学习的能力。(2)了解常用计量单位的历史和发展,知道最初的度量都是借助日常用品,体会计量单位的统一、细化等过程,知道计量单位是人为规定的,加深对量和计量单位的理解,丰富并发展量感。(3)体会“计量及计量单位的统一对于日常生活与生产实践的重要性”,感悟“计量单位由多2.学习目标的确定。145

下半月·数学2023.7-8

2023.7-8

下半月·数学共同探讨中促进学生对长度及长度单位演变过程的深入了解,为达成“丰富量与计量单位的理解”的核心目标奠定基础,并将学习经验迁移到“量”和“衡”的学习中;最后,通过反思梳理、制作学习路径与课时规划学习任务设计(续表1)设计意图综合与实践墙报、分享交流,进一步深化理解。具体学习路径与课时规划及每个活动的学习任务设计如表任务1:梳理学习内容,1所示:第4~5课制作墙报。交流活动表1时:制作任务2:布置班级墙报中,丰富学习路并开展展览。对计量单任务3:观看、点赞同学位实际意径与课学习任务设计设计意图“度量衡时规划的故事”的作品,记录、分享新的义的理任务1:度、量、衡分别墙报展收获。解,发展任务4:计量及计量单量感。是什么意思?中国古代初步了解位的延伸拓展。第1课“度”“量”“衡”的单位分“度量衡”时:度量别有哪些?的意义,二、课时案例衡的故任务2:中国古代什么体会统一在主题活动整体规划的基础上,进行课时事时候开始统一“度量“度量衡”活动学习任务的设计与实施。下面是第二课时衡”?查找相关的事件、的背景与“‘度’的演变与统一”的具体学习过程。本节课故事、视频等说明。价值。以长度测量与长度单位的演变为主线,引领学任务1:查找解释“布指生经历“借助身体作长度单位—尝试规定和使知寸,布手知尺,舒肘知体会长度用统一标准的1尺—统一标准的市制单位、米寻”的含义。单位的演制单位”的学习过程,了解长度单位的演变与统变发展历一历程。需要说明的是,本节课学生两人一台第2课任务2:查找解释“黍程,感悟平板电脑,课堂上借助网络查找资料,丰富了学时:“度”(shǔ)尺”的意义,了解“计量单生的学习方式,促进学习真实、深度地发生。的演变古代各种不同的尺。与统一任务3:了解“米”制单位由多元位,通过“纳米”体会测到统一、寻”,体会借助身体作长度单位。1.学习理解“布指知寸,布手知尺,舒肘知量的精细化。由粗略到师:上节课我们已经初步了解度量衡,知道任务4:查找解释成语精细的过了古代的度量衡是怎么一回事。今天我们继续或古文中的长度单位。程”。学习“度量衡的故事”,重点研究“度”是怎么演变和统一的。任务1:借鉴“度”的学板书课题:“度”的演变与统一。第3课习历程,引领学生围绕体会容积呈现情境问题1“:布指知寸,布手知尺,舒肘时:“量”“量”和“衡”分组自主学单位、质知寻”的含义分别是什么?和“衡”习,收集资料,理解感悟。量单位的师:课前让大家查阅了资料,在两千多年前,的演变任务2:展示分享,共享演变发展《孔子家语》记载:“布指知寸,布手知尺,舒肘知与统一学习成果。寻”,分别是什么意思呢?我们一起交流一下。任务3:梳理小结,总结历程。学生基于课前的自主查资料,开展四人小组提升。交流,再全班分享。146

综生1:(上台发言,边展示边讲,如图1)我查到“布手知尺”指拇指和中指张开的一拃叫作一尺,“布指知寸”指中指上的这样一横纹叫作一寸,“舒肘知寻”的“寻”就是两臂伸开最长的长度。

生2:好处是方便,缺点是不精准。师:为什么说方便测量?生:用手的部位进行测量,随时可以测量。师:是的,相当于随身带着尺,很方便,但缺点是不统一、不精准。怎么改进呢?我们继续学习了解。标准”到“统一标准”的演变历程。2.了解不同的“尺”,体会长度单位从“多元呈现情境问题2:黍尺是什么意思?黍尺合与实践图1师:还有不同的观点要补充吗?生2:我查到的资料“布指知寸”指大拇指两个指节的长度是一寸。生1:网上资料非常多,所以我们查到的不一样的地方,需要查实一下。师:大家很会学习和思考。看来古代是以身体的某个部分确定寸、尺、寻等单位长度,下面我们也试试用这样的方法,测量一下课桌的长有几尺。生测后回答:3尺多一点、3尺半、4尺多一点、4尺。师:桌子的长度是一样的,为什么量出来的结果不一样?生:每个人的“1尺”不一样。师:原来每个人的“1尺”不一样,导致了测量结果不一样。在查资料过程中,还有没有其他用身体某一部分测量的方法?生:人走一步的长度。师:“步”也是当时的常用单位。生:用“脚的长度”测量。师:确实是,我还查到一个资料,说“大禹治水”时,用大禹的身高作标准进行测量。师:想一想,古代经常借助什么作单位测量长度?生:我想是“身体”。板书:借助身体作单位。师:现在请大家想一个问题,这样的测量方式有什么好处,又有什么不足的地方?生1:好处是方便测量,不足就是每个人得到的结果往往不一样。的确定有什么意义?师:古代长度测量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种尺,称为黍尺,大家上网查查是什么意思,想一想黍尺的统一规定有什么意义。学生两人一组,用平板电脑上网查资料,同桌之间讨论交流,教师请一组学生上台介绍学习成果。生:黍尺是用黍百粒排成一列,取其长度作为1尺。生:黍是一种谷物,黍尺就是100粒谷物排列起来的长度。师:大家知道黍是什么吗?生:黍是古代人经常吃的一种食物,类似现在的大米。师:用100粒黍米排列起来的长度作为1尺,这样大家的“1尺”就基本统一了,你们觉得黍尺的确定有什么意义?生:不同人之间测量的差异变小了。师:看来古人当时已经在想办法解决测量标准不统一、结果相差大的问题了。为什么会选用黍米作统一的标准呢?生:黍米家家都有。师:想一想,用100粒黍米作标准形成了比较统一的“1尺”长度,方便吗?生:看着方便,但量的时候是不是要带100粒黍米呢?也有点不方便啊。师:确实如此。后来,古人进一步研究,制作了各种尺作工具。现在请大家再上网查一查,古代的尺是什么样的?1尺分别相当于现在有多长?学生再次两人合作上网查询资料,然后交流。生1:我们查到的资料,商代的1尺相当于147

下半月·数学2023.7-8

2023.7-8下半月·数学综合与实践现在的

16.95厘米,周代的尺是23.1厘米,秦朝就是米的发展历史。米制单位体系中还有其他的是23.1厘米,汉朝的是21.35厘米。的单位吗?生2:还有战国时的铜尺相当于现在的23.1生:还有微米、纳米。厘米,西汉的木尺是23.2厘米。师:1纳米有多长呢?大家查阅一下资料。师:是不是有好多啊?从这些尺中你感受到生1:1纳米等于十亿分之一米。了什么?再想一想,这些尺的优点是什么?还有生2:1纳米等于一百万分之一毫米。没有需要改进的地方?和同桌讨论一下。师:拿出你平时使用的直尺,哪里是1毫米?生1:随身携带方便,都有了统一的标准。生2:不同朝代的尺还是有差异的,还能再统1纳米是一百万分之一毫米,生1:1纳米太短了。大家感觉怎么样?一一下。生2:随着科学的发展,长度单位越来越精细。师:从借助身体进行测量,结果的差异会比师:学了“度”的发展历程,你有什么收获和较大,到用100粒黍米作标准,基本一致,到后来感悟?发明各种尺,标准慢慢统一了,但我们也发现不生1:对古代的“度”有很深的了解,知道了从用同朝代的尺还是不同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又逐“手”作单位到现在用纳米作单位的发展过程。步统一了长度单位。生2:统一标准是特别困难的事情,很佩服古人的智慧。单位从粗略到精细的发展过程。3.学习了解统一标准的长度单位,体会长度呈现情境问题3:我国市制单位中的1寸、1我国悠久的度量文化。4.学习了解成语和古文中的长度单位,体会尺、1丈是多长?国际上又是如何统一长度单位呈现情境问题4“:八尺男儿”中的八尺有多的?米制单位体系中的长度单位有哪些?长?成语、古文中还有其他的长度单位吗?分别师:我国后来统一了市制单位,大家知道现相当于有多长?在的1寸、1尺、1丈是多长吗?师:我们研究了“‘度’的演变与统一”,知道生:1寸约3.3厘米,1尺约3.3分米,1丈约3.3米。长度单位经历了多元到统一、粗略到精细的过师:1尺约3.3分米,也就是33厘米,大家比程。有了这样的知识,以后读文章时理解体会也画一下1尺、1寸大概多长。会不一样。如古文中经常出现“八尺男儿”,如果学生比画长度。用现在的米制单位换算结果是266厘米,有这么师:这是我国统一的市制单位。随着社会的高吗?大家上网查查当时的“八尺男儿”有多高。发展,1875年,国际上确立了通用的“米制”单位生:应该是184.8厘米。体系,如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等。1米的长师:不是266厘米吗?度是怎么规定的呢?请大家上网查查看。生:不同朝代1尺的长度是不一样的,当时的学生两人合作查询资料,然后交流。1尺约相当于现在的生1:关于米的长度,当时规定通过巴黎的子午师:长度单位在成语、23.1厘米。古文中也经常出现,如近线上从地球赤道到北极点距离的千万分之一为1米。在咫尺、百步穿杨等,你能解释一下是什么意思吗?师:当时还制作了一个“米原器”方便测量,学生查找资料,并解释讨论。(过程略)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查查,还有其他规定吗?师:我国的度量文化博大精深,历史十分悠生2:1983年国际度量衡大会重新制定米的定久,是我们人类文明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值得我义:光在真空中行进1秒的距离为1米。们不断学习了解。(作者单位:浙江嘉兴市南湖区教育研究培师:把光行进的距离作标准精细度很高,299792458这训中心)WG148

2024年1月12日发(作者:段凌春)

合丰富对量与计量单位的理解——“度量衡的故事”主题活动整体设计与教学案例◇朱德江一、整体规划基于2022年版课标对于“度量衡的故事”这个主题活动的内容要求、学业要求和附录实例,教学设计与实施时重点需要思考:“度量衡的故事”学什么?其基本内涵是什么?学习目标如何确定?“度量衡的故事”怎么学?选择怎样的学习方式?如何整体、系统规划主题活动的学习路径,设计适合的学习任务?1.主题内容的理解。元到统一、由粗略到精细的过程”,培养科学精神,感受数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度量衡”的发展历程及计量单位演变与统一的过程,对小学生来说是比较陌生的,尽管在第一、二学段,学生已经分别认识了长度、面积、质量、时间、货币等相关的量的意义,但由于缺乏生活经验、探究意识等,“量及计量单位的发展演变历程”等内容,仅让学生自主探索理解是比较困难的,纯粹的教师讲解则是枯燥乏味的,需要采用查找资料理解、表述、交流等有效的学习方式。(1)查找资料。在精心设计学习任务的基础上,引领学生自主查阅资料是促进其“卷入”学习的有效方式,包括查阅工具书、上网查找资料等。教学时可以利用学校微机教室展开教学,提升学生借助网络开展学习的能力。(2)自主表达。引导学生用文字、算式、图画等方式,表达对量的意义及计量单位的理解和感悟,经历“真学”的过程。(3)具身学习。量的相关知识与实践联系密切,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比画、实践、操作等方式展开学习,多感官感知,加深认识和理解。4.学习路径规划与学习任务设计。主题活动的有效组织实施关键是学习路径的整体规划、课时学习任务的设计。基于以上分析,“度量衡的故事”学习路径设计如下:整体感知,初步了解—“度”的学习—“量”与“衡”的学习—学习梳理、展示分享。学习规划中,首先是让学生整体了解“度量衡”的含义及计量单位统一的历史;其次是“度量衡”具体内容的学习理解,其中“‘度’的演变与统一”是一节关键课,以学生更常见、更容易理解的长度测量为媒介,在3.学习方式的选择。与实践“度量衡”经历了很长的演变与统一的过程,有悠久的发展历史和丰富的内涵。度,相当于现在的长度测量,中国古代的长度单位有:寸、咫、尺、丈、跬、步、矢、轨、里、毫、厘等。量,相当于现在的容积测量,中国古代的容积单位有:升、斗、石、斛、钟等。衡,相当于现在的质量测量,中国古代的质量单位有:斤、两、钱、钧、铢、锊、匀等。在我国的成语或古文中也有很多计量单位,如“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胆大如斗、火冒三丈、百步穿杨、半斤八两等。“度量衡的故事”的核心是丰富对量和计量单位的理解,基于小学生的学习特点与知识基础,“度量衡的故事”主题活动的学习目标如下:(1)会查找、梳理资料,理解度量衡的意义,理解度量的本质就是表达量的多少。提高借助资料开展学习的能力。(2)了解常用计量单位的历史和发展,知道最初的度量都是借助日常用品,体会计量单位的统一、细化等过程,知道计量单位是人为规定的,加深对量和计量单位的理解,丰富并发展量感。(3)体会“计量及计量单位的统一对于日常生活与生产实践的重要性”,感悟“计量单位由多2.学习目标的确定。145

下半月·数学2023.7-8

2023.7-8

下半月·数学共同探讨中促进学生对长度及长度单位演变过程的深入了解,为达成“丰富量与计量单位的理解”的核心目标奠定基础,并将学习经验迁移到“量”和“衡”的学习中;最后,通过反思梳理、制作学习路径与课时规划学习任务设计(续表1)设计意图综合与实践墙报、分享交流,进一步深化理解。具体学习路径与课时规划及每个活动的学习任务设计如表任务1:梳理学习内容,1所示:第4~5课制作墙报。交流活动表1时:制作任务2:布置班级墙报中,丰富学习路并开展展览。对计量单任务3:观看、点赞同学位实际意径与课学习任务设计设计意图“度量衡时规划的故事”的作品,记录、分享新的义的理任务1:度、量、衡分别墙报展收获。解,发展任务4:计量及计量单量感。是什么意思?中国古代初步了解位的延伸拓展。第1课“度”“量”“衡”的单位分“度量衡”时:度量别有哪些?的意义,二、课时案例衡的故任务2:中国古代什么体会统一在主题活动整体规划的基础上,进行课时事时候开始统一“度量“度量衡”活动学习任务的设计与实施。下面是第二课时衡”?查找相关的事件、的背景与“‘度’的演变与统一”的具体学习过程。本节课故事、视频等说明。价值。以长度测量与长度单位的演变为主线,引领学任务1:查找解释“布指生经历“借助身体作长度单位—尝试规定和使知寸,布手知尺,舒肘知体会长度用统一标准的1尺—统一标准的市制单位、米寻”的含义。单位的演制单位”的学习过程,了解长度单位的演变与统变发展历一历程。需要说明的是,本节课学生两人一台第2课任务2:查找解释“黍程,感悟平板电脑,课堂上借助网络查找资料,丰富了学时:“度”(shǔ)尺”的意义,了解“计量单生的学习方式,促进学习真实、深度地发生。的演变古代各种不同的尺。与统一任务3:了解“米”制单位由多元位,通过“纳米”体会测到统一、寻”,体会借助身体作长度单位。1.学习理解“布指知寸,布手知尺,舒肘知量的精细化。由粗略到师:上节课我们已经初步了解度量衡,知道任务4:查找解释成语精细的过了古代的度量衡是怎么一回事。今天我们继续或古文中的长度单位。程”。学习“度量衡的故事”,重点研究“度”是怎么演变和统一的。任务1:借鉴“度”的学板书课题:“度”的演变与统一。第3课习历程,引领学生围绕体会容积呈现情境问题1“:布指知寸,布手知尺,舒肘时:“量”“量”和“衡”分组自主学单位、质知寻”的含义分别是什么?和“衡”习,收集资料,理解感悟。量单位的师:课前让大家查阅了资料,在两千多年前,的演变任务2:展示分享,共享演变发展《孔子家语》记载:“布指知寸,布手知尺,舒肘知与统一学习成果。寻”,分别是什么意思呢?我们一起交流一下。任务3:梳理小结,总结历程。学生基于课前的自主查资料,开展四人小组提升。交流,再全班分享。146

综生1:(上台发言,边展示边讲,如图1)我查到“布手知尺”指拇指和中指张开的一拃叫作一尺,“布指知寸”指中指上的这样一横纹叫作一寸,“舒肘知寻”的“寻”就是两臂伸开最长的长度。

生2:好处是方便,缺点是不精准。师:为什么说方便测量?生:用手的部位进行测量,随时可以测量。师:是的,相当于随身带着尺,很方便,但缺点是不统一、不精准。怎么改进呢?我们继续学习了解。标准”到“统一标准”的演变历程。2.了解不同的“尺”,体会长度单位从“多元呈现情境问题2:黍尺是什么意思?黍尺合与实践图1师:还有不同的观点要补充吗?生2:我查到的资料“布指知寸”指大拇指两个指节的长度是一寸。生1:网上资料非常多,所以我们查到的不一样的地方,需要查实一下。师:大家很会学习和思考。看来古代是以身体的某个部分确定寸、尺、寻等单位长度,下面我们也试试用这样的方法,测量一下课桌的长有几尺。生测后回答:3尺多一点、3尺半、4尺多一点、4尺。师:桌子的长度是一样的,为什么量出来的结果不一样?生:每个人的“1尺”不一样。师:原来每个人的“1尺”不一样,导致了测量结果不一样。在查资料过程中,还有没有其他用身体某一部分测量的方法?生:人走一步的长度。师:“步”也是当时的常用单位。生:用“脚的长度”测量。师:确实是,我还查到一个资料,说“大禹治水”时,用大禹的身高作标准进行测量。师:想一想,古代经常借助什么作单位测量长度?生:我想是“身体”。板书:借助身体作单位。师:现在请大家想一个问题,这样的测量方式有什么好处,又有什么不足的地方?生1:好处是方便测量,不足就是每个人得到的结果往往不一样。的确定有什么意义?师:古代长度测量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种尺,称为黍尺,大家上网查查是什么意思,想一想黍尺的统一规定有什么意义。学生两人一组,用平板电脑上网查资料,同桌之间讨论交流,教师请一组学生上台介绍学习成果。生:黍尺是用黍百粒排成一列,取其长度作为1尺。生:黍是一种谷物,黍尺就是100粒谷物排列起来的长度。师:大家知道黍是什么吗?生:黍是古代人经常吃的一种食物,类似现在的大米。师:用100粒黍米排列起来的长度作为1尺,这样大家的“1尺”就基本统一了,你们觉得黍尺的确定有什么意义?生:不同人之间测量的差异变小了。师:看来古人当时已经在想办法解决测量标准不统一、结果相差大的问题了。为什么会选用黍米作统一的标准呢?生:黍米家家都有。师:想一想,用100粒黍米作标准形成了比较统一的“1尺”长度,方便吗?生:看着方便,但量的时候是不是要带100粒黍米呢?也有点不方便啊。师:确实如此。后来,古人进一步研究,制作了各种尺作工具。现在请大家再上网查一查,古代的尺是什么样的?1尺分别相当于现在有多长?学生再次两人合作上网查询资料,然后交流。生1:我们查到的资料,商代的1尺相当于147

下半月·数学2023.7-8

2023.7-8下半月·数学综合与实践现在的

16.95厘米,周代的尺是23.1厘米,秦朝就是米的发展历史。米制单位体系中还有其他的是23.1厘米,汉朝的是21.35厘米。的单位吗?生2:还有战国时的铜尺相当于现在的23.1生:还有微米、纳米。厘米,西汉的木尺是23.2厘米。师:1纳米有多长呢?大家查阅一下资料。师:是不是有好多啊?从这些尺中你感受到生1:1纳米等于十亿分之一米。了什么?再想一想,这些尺的优点是什么?还有生2:1纳米等于一百万分之一毫米。没有需要改进的地方?和同桌讨论一下。师:拿出你平时使用的直尺,哪里是1毫米?生1:随身携带方便,都有了统一的标准。生2:不同朝代的尺还是有差异的,还能再统1纳米是一百万分之一毫米,生1:1纳米太短了。大家感觉怎么样?一一下。生2:随着科学的发展,长度单位越来越精细。师:从借助身体进行测量,结果的差异会比师:学了“度”的发展历程,你有什么收获和较大,到用100粒黍米作标准,基本一致,到后来感悟?发明各种尺,标准慢慢统一了,但我们也发现不生1:对古代的“度”有很深的了解,知道了从用同朝代的尺还是不同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又逐“手”作单位到现在用纳米作单位的发展过程。步统一了长度单位。生2:统一标准是特别困难的事情,很佩服古人的智慧。单位从粗略到精细的发展过程。3.学习了解统一标准的长度单位,体会长度呈现情境问题3:我国市制单位中的1寸、1我国悠久的度量文化。4.学习了解成语和古文中的长度单位,体会尺、1丈是多长?国际上又是如何统一长度单位呈现情境问题4“:八尺男儿”中的八尺有多的?米制单位体系中的长度单位有哪些?长?成语、古文中还有其他的长度单位吗?分别师:我国后来统一了市制单位,大家知道现相当于有多长?在的1寸、1尺、1丈是多长吗?师:我们研究了“‘度’的演变与统一”,知道生:1寸约3.3厘米,1尺约3.3分米,1丈约3.3米。长度单位经历了多元到统一、粗略到精细的过师:1尺约3.3分米,也就是33厘米,大家比程。有了这样的知识,以后读文章时理解体会也画一下1尺、1寸大概多长。会不一样。如古文中经常出现“八尺男儿”,如果学生比画长度。用现在的米制单位换算结果是266厘米,有这么师:这是我国统一的市制单位。随着社会的高吗?大家上网查查当时的“八尺男儿”有多高。发展,1875年,国际上确立了通用的“米制”单位生:应该是184.8厘米。体系,如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等。1米的长师:不是266厘米吗?度是怎么规定的呢?请大家上网查查看。生:不同朝代1尺的长度是不一样的,当时的学生两人合作查询资料,然后交流。1尺约相当于现在的生1:关于米的长度,当时规定通过巴黎的子午师:长度单位在成语、23.1厘米。古文中也经常出现,如近线上从地球赤道到北极点距离的千万分之一为1米。在咫尺、百步穿杨等,你能解释一下是什么意思吗?师:当时还制作了一个“米原器”方便测量,学生查找资料,并解释讨论。(过程略)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查查,还有其他规定吗?师:我国的度量文化博大精深,历史十分悠生2:1983年国际度量衡大会重新制定米的定久,是我们人类文明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值得我义:光在真空中行进1秒的距离为1米。们不断学习了解。(作者单位:浙江嘉兴市南湖区教育研究培师:把光行进的距离作标准精细度很高,299792458这训中心)WG148

发布评论

评论列表 (0)

  1.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