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USBMI致力于为网友们分享Windows、安卓、IOS等主流手机系统相关的资讯以及评测、同时提供相关教程、应用、软件下载等服务。

2023年高考作文备考:在“信息茧房”里破“茧”而出(立意+响亮标题+优秀

IT圈 admin 39浏览 0评论

2024年1月16日发(作者:耿驹)

一、2023高考作文命题预测

【命题预测】

(2023年4月天一联考改编)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有人说,这是一个极好的时代,在我们身处的信息时代,大数据、算法、机器学习等新兴事物,已经渗透到每个人的日常生活中,每个人都可以享受信息便利。

有人说,这是一个极坏的时代,“信息茧房”“玻璃笼子”等效应无处不在。

词语解读:信息茧房,指人们关注的信息领域会习惯性地被自己的兴趣引导,从而将自己的生活桎梏于像蚕茧一般的“房子”中的现象;玻璃笼子,暗喻在自动化的时代,彼此能看见,却又在笼子里面,无法逃离出机械自动化的笼子。

你如何看待这一现象?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思考。

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审题立意】

作文主题内容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指出信息时代带给我们的便利,第二部分则指出信息时代形成的负面效应,第三部分对一些关键词语进行解读。“信息茧房”“玻璃笼子”中,“茧”“笼子”代表着束缚。审题时,前两部分观点是相反的,可以采用求异法审题立意。考生写作时,可针对信息时代的负面效应进行立意,表明对信息时代中这些现象的思考。

参考立意:①合理利用信息技术,让生活更有质量;②打破信息蚕茧,避免作茧自缚;③别让便利成为牢笼;④莫因时代自作茧,开拓视野化成蝶。

【响亮标题】

善用信息,破“茧”出“笼”

乱云飞渡仍从容

打破“信息茧房”,跟上时代浪潮

打破牢笼,解开束缚

打破时代桎梏,挣脱信息牢笼

打破信息蚕茧,避免作茧自缚

在“信息茧房”里破“茧”而出

莫因习性自作茧,开拓视野化成蝶

信息新时代,争做好青年

做信息时代的弄潮儿

莫成信息奴仆

别让“信息茧房”套牢你

别被时代的牢笼囚禁

二、优秀范文

乱云飞渡也从容

社会飞速发展,潮流不断变化,这就是瞬息万变的信息时代,也是个海量信息真假难辨的时代。

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各种虚假信息甚嚣尘上,“采样棉签有毒”“业主殴打医疗队队员”等,对疫情防控和社会治安产生了很多不利影响。当然,官方对此类虚假信息都进行了针对性辟谣。面对此等事件,我们需要重新认知这个真假信息纷杂的媒体空间。整治媒体乱象,提高媒体素养,势在必行。

就如最近网上热传“问好图片要收费”的消息,引起广泛热议,最终却被辟谣是虚假消息。对此,我认为,我们要有自己独特的视角,用自己理性的头脑正确处理信息,具备了这样的媒介素养,新时代的我们才能做到“乱云飞渡也从容”。

作为青年人,我们唯有提升我们的媒介素养,才能畅游信息时代,成就更好的自己。

我们社会整体媒体环境现状如何?现状就是各种虚假信息在朋友圈“三人成虎”地大肆传递,我们在面对新冠疫情的同时,还要应对“信息疫情”;“信息茧房”不仅让我们的信息接受面越来越窄,还可能在错误或不良道路上越陷越深……种种乱象,就是媒介素养低下的表现。信息时代,提升媒介素养是全社会的任务,媒

介素养教育推行刻不容缓,这需要政府、企业、学校、家庭通力合作。作为青年人,我们也要努力自觉提升自己的媒介素养。

提升媒介素养,要具备理性思维,炼就一双慧眼。

在传统媒体日益消减、自媒体消息鱼龙混杂、现实与虚拟难解难分的当下,我们需要炼就一双“火眼金睛”,我们要有批判性精神。看到虚假信息,不要热血上头,急于点赞、转发、跟风,更不能信谣传谣;对繁杂的信息要有基本理智的判断,凡事“三思而后行”,不能人云亦云、随波逐流;否则就要在信息洪流中迷失方向。提醒大家,尽可能从国家媒介、正规可信度高的网站获取信息,远离标题党、虚假新闻。

提升媒介素养,要有“守门”意识,杜绝虚假信息。

同学们,青年人对网络依赖性强,增强甄别过滤信息能力,需要我们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主动维护信息的准确性。有人说数字时代放弃“守门”,我们迎接的将会是“垮掉的一代”,这绝不是危言耸听!没有信息“守门”,数字化时代,其实就是一个潘多拉魔盒。信息“守门”需要集全社会之力,我们青年人要有使命意识,要自觉竖起防线,主动远离非法网站,增强对虚假负面信息的免疫能力,更不能触犯法律,成为不法分子的帮凶。孔子有云:“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以哉”。长时间浸在虚假信息的网络环境中,会让我们失去判别是非的能力,也许还会让我们失去准确的表达能力。

只有养成辨别筛选信息,用理性的头脑处理信息的媒介素养,才能“不畏浮云遮望眼”“乱云飞渡也从容”。

善用信息,破茧出笼

在信息化的大时代下,各种新兴事物渗透到每个人的日常生活中。巨大的信息量,容易导致我们在众多信息中陷进“信息茧房”“玻璃笼子”。怎么办?我们要破茧出笼,学习如何善用信息。

破茧出房,需要我们冲出舒适圈,要去探索发现,要去求真。古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今有开国工程“天眼”“蛟龙““神舟六号”……这都在告诉我们要有探索精神。在当下,我们广大青年更要如此,信息化时代更需如此。我们发现未知,学习新知,绝不能一味沉禁在固有的思想,拘囿于片面的视野,要去接触更广阔的新天地。

中国发展亦是如此,正是因为有了“破茧出笼”的精神和动力,才会有现在的成果和成功。在发展落后、综国力不强的时期,中国也从没有被禁锢,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吃苦耐劳,最终才取得今天骄人的成绩。所以我们要破茧出笼,善用信息。

在大数据化和自动化时代,我们都能看见彼此但又无法逃离,从“笼子”里看“笼子”,以此往复,形成循环,造成恶果。虽然我们无法完全逃脱大数据的掌控,但是我们可以去改变自己。正如知道可能会不成功,但依旧要去改变尝试。即使我们翻看和阅读的信息会被自动化记录统计,以便下次继续为我们推送。但是我

们可以对信息进行更新设置,每天刷新来改变信息变化。我们青少年遇事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待问题,也有在也要从多个方面进行分析和考虑生活中遇事处理的方式。如奥运会运动员选手谷爱凌就实现了对自己本身的跨跃再跨跃,挑战一个又一个新难度。还有中国的芯片技术,5G技术等科技都对此进行了完善地论释。从落后到发展再到强大,中面实现了一个一个的不可能,克服了一个又一个的难关。所以,即使在机械自动的时死下!,我们也要学会从不同角度来分析,不能就此放弃沉迷信息洪荒。

我辈广大青年要适应新时代的变化,透过玻璃牢房,发现你需要的世界。也要探索求真,从不同角度领悟信息。做善用信息,破茧出笼的信息化时代新青年!

做信息时代的弄潮儿

正如《南方周末》所说:“慢慢的,你习惯了视线水平向下45度或更多,习惯了拇指上下左右5厘米距离的游走。”是的,对许多人而言,拇指在手机屏幕、鼠标在电脑屏幕游走的距离,也许超过双脚走过的路程。

给我一部手机,就能撬动世界。媒介的作用,可见一斑。信息时代,互联网、手机……深刻地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无论是在获取知识信息、沟通交流方面,还是传播思想文化,我们无不看到媒介巨大便捷的力量。

利用媒介,我们轻松便捷地获取海量的知识和信息,古人皓首仅能穷其一经,而我们鼠标一点,就能“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足不出户,洞悉天下事;小小手机,也嵌套着一个人完整的社会关系。电话、微信、钉钉、QQ……拉近彼

此了距离。朋友圈里,一个笑脸,一个红包,一个点赞;温馨的鼓励,善意的转发,涓滴的众筹,热心的砍价……久未谋面的挚友、故人,不在身边,却在眼前,彼此心心相印。

信息时代,借助媒介传播,草根瞬间逆袭,站在镁光灯下。李子柒,借助媒介,氤氲醉美乡愁,讲好“中国故事”,成就了精彩纷呈的人生;甜野男孩丁真,借助媒介,他纯真的笑容,清澈的眼神,惊艳了雪域高原。信息时代,有无数的嘉言懿行、暖闻清流,从湮没无闻的市井里巷,抵达国人柔软的内心;也有微弱的呼声,经过媒介的传播发酵,汇聚成福祉民生的庙堂之音。

然而,正如科技是把双刃剑,各种媒介在传播正能量的同时,也难免泥沙俱下。从“贾君鹏,你妈妈喊你回家吃饭”的无厘头疯传,到秦火火事件病毒式传播的“威力”,到最近的“民警凝视女子溺亡”的不实言论,我们看到了现代人媒介素养的缺失。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也是“数字原住民”的我们,该具有怎样的媒介素养呢?

学会学习思考。“外事不决问谷歌,内事不决问谷歌”,利用媒介获取海量知识和信息,但决不能成为别人思想的跑马场,学会独立思考,而不至于成为一个“移动硬盘”(王开岭语)。

遇事冷静理性。“放出眼光,运用脑髓”,审慎取舍。不围观,不起哄。我们都有一双“黑眼睛”,应该用来寻找光明,而不是用来“翻白眼”。人人直播,但请不要忘了责任和义务;事事可播,但要切记雷池不可越、底线不能破。网络媒

介不是法外之地,而应成为责任领地、价值高地。我们依然需要克己慎独,恪守公序良俗。

学会沟通交流。适当放下手机,离开电脑,和父母促膝长谈,和朋友们谈笑风生。他们,不能只是在朋友圈里、通讯录里。

方寸屏幕之间,言行举止应有分寸。让大脑与电脑同行,具备良好的媒介素养,才能在巨变的信息时代,弄潮儿向涛头立。

向网络谣言说不

在这个纷乱喧嚣的浮世绘中,在这个争名夺利的名利场上,我们常常因无知而被谣言的乌云蒙蔽了双眼。谣言止于智者。我们要运用智慧和行动,向网络谣言坚决说“不”。

我们要以智慧之眼,明辨真伪。古有“三人成虎”的故事,今有黄山“迎客松是塑料树”的谣言。由此可见,谣言从未远离我们的生活,它是真相面前的轻纱,永远迷惑着我们的双眼。曾经,2012年最具威力的谣言就是“世界末日”,打着玛雅人日历的幌子横行社会,但现在,你还相信吗?所以我们要多读书,读好书,而且在读书的过程中不断反思,不断净化自己,不断提高自己对这个世界的分析能力。拥有了对世界的分析智慧,我们就拥有了一双火眼金睛,就会很轻松的扯碎谣言的面具。

我们要以责任之心,遏止谣言。虽然伏尔泰说过:“我不同意你所说的每一个字,但我坚决捍卫你说话的权利。”但言论自由也是相对的,也要受真理的限制和法

律的制约。曾经的“抢盐风波”闹得人心惶惶,食盐脱销;曾经的“马航找到啦”的谣言让人空欢喜一场;曾经的“某明星婚变”的谣言让人失去了对爱的信任……为什么这些谣言会掀起轩然大波?因为背后有千千万万个传谣者煽风点火,唯恐天下不乱。作为公民,我们在享有言论自由的同时,也应负起遵纪守法、维护社会安定的责任。管好自己,让“无腿骆驼”之类的谣言无路可传,还社会一片清明澄澈的天空。拥有了自制力,守之如瓶,便封死了谣言的出路。

我们要以笃守真相之心,挽救信谣者。韩愈说:“行成于思而毁于随。”陆游也说:“绝知此事要躬行。”轻信网络谣言者最可悲,他们或许因为单纯、幼稚,或许因为缺乏理性、常识,容易轻信。对这些人,我们要用事实、真相和案例做镜子,帮助他们看到事实、看清真相,看到轻信谣言的危害,增强辨别力和免疫力,理性看待事物,不“逐臭”,不“八卦”更不沉迷于猎奇,做到“心理阳光、眼睛明亮、头脑清醒”。如果每个理性的网民都去积极挽救网络谣言“吸毒者”,多一些规劝、多一些关爱、多一些引导,就能让网络这片天空充满阳光。拥有了挽救信谣者的行动,一颗笃守真相之心便照亮了谣言的黑暗。

抵制谣言,对谣言说“不”,是我们的义务;不传播谣言,不做谣言的“接棒者”,做谣言的粉碎机和终结者,是我们共同的选择;挽救信谣者,让信谣者“戒毒”,是我们共同的责任。

当谣言的重重乌云散去,真相的光芒刺破天际,世界将洁净而美好。

让我们为抵制谣言而努力,共创和谐美好的未来。

三、信息失真类型

确定新闻事实真假的标准是什么?最简单的办法就是看新闻的“5个W和1个H”到底有没有问题。它们是when(何时)、where(何地)、who(何人)、 what(何事),why(为何)和how(怎样)。如果有两条以上不是真的,那么基本就可以断定是假新闻;如果一个或两个要素有问题,也有可能是枝节不准。对新媒体尤其是自媒体刊载的新闻,即源于网络和手机客户端、户外资讯传播的新闻,都必须认真核实。网络新媒体,一般不列入权威信息源的范围,传统媒体主办主管的官网的权威也要打折扣,包括自媒体在内的新媒体之所以缺乏权威性,是因为它们对新闻发布缺乏有效的把关审核机制。

互联网技术的推动,促进了网络社区的蓬勃发展。以网络论坛、BBS、博客、贴吧为代表的网络社区,成为当前人们信息发布、观点交流、权益维护和舆论监督的重要平台。近年来很多新闻事件,如山西黑砖窑事件、陕西华南虎事件、上海钓鱼执法事件、南京天价烟局长事件等都是在网络社区首发的。网络社区进入门槛低,任何人免费注册和登录后就可发帖,而发帖的匿名性又让发帖者几乎不为帖子内容承担责任,因此网络社区繁荣的同时也存在很多的问题,发帖匿名性容易使网络社区成为滋生网络谣言的温床。《广州日报》2010年6月题为《网络谣言泛滥金庸、余秋雨等人相继“被死亡”》的报道显示,在短短一个月内,先后有5位名人网上被传“死亡”。频繁的名人“被死亡”事件,不仅让身陷其中的名人感到烦恼和无奈,也显示出网络暴力的疯狂与可怕。网络谣言的出现,有些是因为发帖者没有足够的精力与渠道对所发布的信息进行甄别核实,有些则是因为社会公德缺失,故意散播和转载谣言。

1.无中生有,虚构捏造

虚假新闻是指未能真实反映客观事物本来面貌,带有虚假成分的报道。凡是虚假新闻都有一个共同特征,即新闻报道者离开新闻赖以产生和依存的客观事实,仅凭个人主观愿望或依据他人的意志去报道“新闻”。

2017年12月1日,山东莱阳教育部门通过官网发布消息,胶东在线、齐鲁网等多家媒体转载报道:6岁编程,8岁建网站,13岁创办公司,14岁被麻省理工录取为“预科生”,参加高峰论坛、发表主题演讲、参加国际大赛获奖……自古英雄出少年,14岁少年考入世界最顶尖大学,创造了莱阳教育年龄最小考入世界顶尖大学的历史。此外,他还收到了清华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和南方科技大学等国内知名大学发出的考察函。

到了12月11日晚间,莱阳市教育体育局发布《关于“莱阳第二实验中学李某某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成功签约”事件的调查处理情况》称,因核实不严,12月1日发布的“莱阳第二实验中学李某某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成功签约”为失实消息。12月11日,华南理工大学官方微信也发布消息称:“经核实,我校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并未向该同学发送过此邮件,该学院办公室也没有姓名为王坤的工作人员。”麻省理工学院则回复称,不会主动与学生签约,所有的学生都是在高中最后一年开始申请。

这则消息早在山东莱阳教育部门发布时,就曾引起网友的质疑。后经查实,稿件为莱阳教育系统宣传员所写,是“宣传需要”。从2001年开始,《新闻记者》杂志每年推出年度虚假新闻评点报告,影响颇大。决定新闻业命运的除了行业热

议的渠道、用户、数据、模式等之外,新闻本身仍是尤为重要的因素。真实不但是新闻存在的基本条件,还是新闻特有的优势。新闻之所以能赢得广大受众的青睐,并成为他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精神力量,关键在于它是真实的,在人们心目中是可信的。

2.掐头去尾,移花接木

由于采访不深入,撰写稿件时材料缺乏,或者明知不是一回事,为了完成稿件而蓄意拼凑,更有甚者,利用电视制作技术移花接木,掐头去尾,断章取义,“为我所用”。譬如,反话正用;将口语中的“假如”去掉;不用正面强调的整体的主流内容,却用局部的不重要的话语;或者把不同时间、不同地点、针对不同情况而言的个别现象偷换概念变成一般情况;或者把根本不相干的东西拼凑在一起;甚至故弄玄虚,说半截话,故意引导受众恶意想象。

2017年10月7日,网易社会新闻频道刊发文章《又是婚闹!新郎遭朋友绑灯柱屁股挂鞭炮被“炸开花”》,并配发视频(来源于梨视频)。文中称,10月6日,广州一名男子结婚当日被朋友闹婚。他被捆绑在灯柱上,屁股后面挂着鞭炮,点燃后噼里啪啦地挨炸。最终,该男子屁股被炸伤,到医院就诊。

然而,10月9日,微博账号@广州日报发布辟谣微博:6日网传两段视频,一段显示在广州黄埔夏园牌坊旁一年轻男子被绑在灯柱上,臀部还被捆着一圈“鞭炮”画外音称“这次不把你屁股炸开花”后,男子身后地上的鞭炮被点燃……而另一段视频更“触目惊心”,在一家医院前,之前被绑的男子臀部上方疑似有不少血迹渗透出来,又有画外音称“炸到送来医院治疗”。之后遂有网络消息称,受伤男

子是新郎,事发当天遭遇婚闹。但《广州日报》记者求证此事时发现,被绑在灯柱上的当事人岑先生并非新郎,而是伴郎。他也没有受伤,因为虽然地上的鞭炮是真的,但当时捆在他臀部的“鞭炮”是假的。血迹视频也是朋友恶搞,“那血都是涂抹的番茄酱……”岑先生还尴尬地表示,他没想到视频会引起轩然大波,以后会吸取这次的教训。

视频和图片类的虚假新闻是常见的一种类型,要么是视频或图片本身就是伪造的,要么是对视频和图片的内容发生了误读。这条新闻则兼而有之。捆在当事人臀部的鞭炮是假的,血迹视频也是假的,恶搞行为直接导致将视频内容解读为新郎臀部挂鞭炮被“炸开花”。婚礼上的恶搞不仅低俗,而且有潜在的安全风险,媒体却十分乐于发布此类信息,除了媚俗、恶俗外,还有其他理由吗?

3.局部变形,避重就轻

这类信息具有一定的事实根据,但却不够全面、准确。一般性失实指的是新闻中遗漏的事实还不足以干扰人们对事件大致情况的了解,这类信息属于新闻中的次品。严重失实则指新闻中遗漏的是关键性信息,导致人们难以把握事实的大致面貌,甚至故意扭曲事件中的关键信息,从而完全改变了事件的基本性质,这类失实新闻基本与虚假新闻等同。

2017年6月7日一则来源于《温州晚报》“看温州”客户端的图片新闻被各媒体转载,题为《温州一女生因迟到2分钟被拒绝进入高考考场》。文中称,7日上午9点17分,温州华侨中学考点一位考生因为迟到了2分钟,不能参加上午

的考试。现在,考场老师、学校老师都在积极协调、稳定考生情绪,并向她解释说明。

而在同一天,浙江省温州市教育局在其官方微博发表通报称,《温州晚报》报道的“温州一女生因迟到2分钟被拒绝进入高考考场”为失实报道,该考生迟到 17分钟。通报指出,经温州市教育考试院调查核实,今天上午9点17分,温州华侨职业中等专业学校考点,温州护士学校的一位考生迟到17分钟。按照考场规则:开考15分钟后不得进入考点参加当次科目考试,所以该考生被拒绝进入考场。

当地教育部门的通报明确指出,所谓的迟到2分钟是迟到后允许进入考场的极限时间,即开考15分钟后的2分钟,而不是开考后的2分钟。事实上女学生迟到了15分钟以上,难怪被拒绝入内。她希望通过媒体报道表达自己的不满情绪,却令媒体惨遭“打脸”。虽说虚假新闻的成因并不完全在媒体,但如果在报道时向考场和教育局核实一下事件的经过,就不会出现这样尴尬的情况了。

四、信息辨识方法

1.融入时代:广泛了解信息时代的多媒介

从古至今,人们生活的世界从来都充满庞杂、纷繁变化的信息。信息既是和外部世界进行交换的内容,也是我们适应这个世界的结果。现代生活的复杂性需求使高效的信息获取变得更加必要,有效的生活是和完全充分的信息紧密联系的。信息社会的首要资源是信息,信息社会工具的主要功能是制造、存储、发送和更改信息,信息日益成为社会领域中最活跃、最具有决定意义的因素。对于身处现代

社会的人们来说,信息就像阳光、空气和水一样,已成为生存和发展不可或缺的基本要素。

在信息社会中,大众传播媒介已成为绝大部分重要信息的承载工具和传播渠道。每一次传播技术的进步,都是对人类认知和传播能力的重新整合与提高。实现充分占有和有效利用媒介信息的前提就是广泛了解信息时代的多媒介,因为媒介素养和媒介技术的发展总是如影随形,媒介技术的每一次跃进,都会带来传播方式的改变;同时每一种媒介都以其独特的方式来表现现实生活不同媒介在报道同一事件时就会给人造成不同印象,并发出不同的信息。比如,电视以影像见长,这样新闻就会更多地报道火灾、地震和骚乱中的抗议者;报纸和杂志不能完全展示现场画面,但是它们能更多地告诉你关于火灾如何发生的详细背景,或者导致骚乱的原因。不同的媒介大都会报道相同的事件,但是在如何报道方面会有很大的差异。与主流媒体不同,大众化媒体是富于感性的媒体,常热衷于报道最震撼的事件,因此从不漏过具有轰动效应的新闻。但它只是把每天发生的重大事件搬到版面或荧屏上,让人们的感官得到满足,在理性上一般不花费更多的注意力。

2.融会贯通:根据需要恰当地运用多媒介

随着微博、社交媒体、视频网站等新媒介的出现,读者成了作者,观看者成了生产者。如同其他商品一样,媒介产品也常被冠以品牌,被贴上标签摆放在“媒介超市”供人选用。我们必须了解这些“产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了解它们的生产程序,明确自己的消费动机。我们在保护自己不被媒介误导的同时,还需了解媒介运营机制和目标诉求,理解媒介的商业运作手段,掌握使用媒介信息的技能

与方法,能批判性地解读信息,负责任地发布信息;能根据不同媒体的特质,发挥自己在多种媒介使用中的主观能动性,主动利用多种媒介提升个人与群体的传播能力。

在享受媒介带来的便捷的同时,我们一定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以拿来主义的姿态正确使用各种媒介,而不是被媒介左右。在具体使用中我们切不可过度依赖媒介,沦为媒介的奴隶与工具;相反要积极运用所学知识,主动参与到媒介信息制作与交流之中,在实际运用过程中做出明智的理解和判断。准确把握每一种媒介类型的特点,选择最适合的媒介予以报道,从而获得最佳传播效果。

3.守脑如玉:辨识甄别媒介信息的真实性

媒介传播效果对人的影响如同天气对人的影响一样,它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无论气象预测如何先进,它也控制不了天气的变化,然而个人却能有效地控制天气对身体的影响。青少年是媒介使用的主力军,最容易丧失对媒介信息的批判能力,容易被各种不良信息误导。媒介是把“双刃剑”,媒介技术的发展也给人们的认知能力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不同媒介在传播者和受众双方的使用过程中,存在传播意图与解读效果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此时信息解读能力就成为媒介使用能力的关键因素,我们应该有选择地注意、理解和接受媒介信息。

在新媒体时代,我们无法对进入新媒体空间和应用平台的人进行区别对待和筛选,并且因信息庞杂也难以在短时期内逐一辨识每一条信息的正误。我们要学会认识新媒体的运行规律,识别新媒体的信息真伪,并且不是站在杂乱的信息内部思索信息传播的方式与内容,而是要在信息之外寻找个体心理规律和社会深层原因。

只有把新媒体空间中存在的问题放到社会整体环境中去考量,才能有效辨别特定信息的内涵与真伪,并在其中找到人类前进的方向和目标。

4.遵守规则:遵守规则做到理性表达

新媒介融合赋予了普通民众在传统媒介时代从未有过的信息传播权与话语权,微博、微信等新媒介平台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言论平台和较之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宽松的言论空间,情感宣泄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可。每当有热点新闻尤其是具有争议性的新闻事件发生时,网络上关于事件的言论在充满激情的同时常常有失准度,不少人抒发感慨的言辞过于激烈、极端,有时网络言论中充斥着大量的污言秽语,甚至出现人身攻击等现象。情绪化、非理性成为网络言论与传统新闻评论的显著区别之一。如此种种,不但未能辨明是非,反而会激化社会矛盾。

网络交往是现实人际交往的延伸,媒介应当成为相互交流、平等发表意见的平台。但在媒介融合的背景下,怎样把握宣泄的尺度与边界,具备理性化思维与逻辑,将是评判理性表达与情感宣泄的重要支点。媒介表达的各种观点应该都能找到各自需求的市场,但是唯有平等交流、理性对话,才有利于探寻事实的真相。理性表达就是要做到不掺杂个人恩怨,不通过个人好恶来判断是非,不通过隐蔽手段来误导舆论,不意气用事,更不能进行人身攻击。因此,我们必须遵守相关法律法规,规范个体网络行为,共同打造文明有序的网络交流空间。加强自我约束,文明互动,理性表达,自觉抵制低俗不雅的信息,传播健康有益的社会公共文化内容,以丰富公众精神生活,培养公众审美情趣。只有这样,观点的沟通与交锋才有实现的可能,各种不当言论才能得到必要的监督和制约。

2024年1月16日发(作者:耿驹)

一、2023高考作文命题预测

【命题预测】

(2023年4月天一联考改编)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有人说,这是一个极好的时代,在我们身处的信息时代,大数据、算法、机器学习等新兴事物,已经渗透到每个人的日常生活中,每个人都可以享受信息便利。

有人说,这是一个极坏的时代,“信息茧房”“玻璃笼子”等效应无处不在。

词语解读:信息茧房,指人们关注的信息领域会习惯性地被自己的兴趣引导,从而将自己的生活桎梏于像蚕茧一般的“房子”中的现象;玻璃笼子,暗喻在自动化的时代,彼此能看见,却又在笼子里面,无法逃离出机械自动化的笼子。

你如何看待这一现象?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思考。

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审题立意】

作文主题内容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指出信息时代带给我们的便利,第二部分则指出信息时代形成的负面效应,第三部分对一些关键词语进行解读。“信息茧房”“玻璃笼子”中,“茧”“笼子”代表着束缚。审题时,前两部分观点是相反的,可以采用求异法审题立意。考生写作时,可针对信息时代的负面效应进行立意,表明对信息时代中这些现象的思考。

参考立意:①合理利用信息技术,让生活更有质量;②打破信息蚕茧,避免作茧自缚;③别让便利成为牢笼;④莫因时代自作茧,开拓视野化成蝶。

【响亮标题】

善用信息,破“茧”出“笼”

乱云飞渡仍从容

打破“信息茧房”,跟上时代浪潮

打破牢笼,解开束缚

打破时代桎梏,挣脱信息牢笼

打破信息蚕茧,避免作茧自缚

在“信息茧房”里破“茧”而出

莫因习性自作茧,开拓视野化成蝶

信息新时代,争做好青年

做信息时代的弄潮儿

莫成信息奴仆

别让“信息茧房”套牢你

别被时代的牢笼囚禁

二、优秀范文

乱云飞渡也从容

社会飞速发展,潮流不断变化,这就是瞬息万变的信息时代,也是个海量信息真假难辨的时代。

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各种虚假信息甚嚣尘上,“采样棉签有毒”“业主殴打医疗队队员”等,对疫情防控和社会治安产生了很多不利影响。当然,官方对此类虚假信息都进行了针对性辟谣。面对此等事件,我们需要重新认知这个真假信息纷杂的媒体空间。整治媒体乱象,提高媒体素养,势在必行。

就如最近网上热传“问好图片要收费”的消息,引起广泛热议,最终却被辟谣是虚假消息。对此,我认为,我们要有自己独特的视角,用自己理性的头脑正确处理信息,具备了这样的媒介素养,新时代的我们才能做到“乱云飞渡也从容”。

作为青年人,我们唯有提升我们的媒介素养,才能畅游信息时代,成就更好的自己。

我们社会整体媒体环境现状如何?现状就是各种虚假信息在朋友圈“三人成虎”地大肆传递,我们在面对新冠疫情的同时,还要应对“信息疫情”;“信息茧房”不仅让我们的信息接受面越来越窄,还可能在错误或不良道路上越陷越深……种种乱象,就是媒介素养低下的表现。信息时代,提升媒介素养是全社会的任务,媒

介素养教育推行刻不容缓,这需要政府、企业、学校、家庭通力合作。作为青年人,我们也要努力自觉提升自己的媒介素养。

提升媒介素养,要具备理性思维,炼就一双慧眼。

在传统媒体日益消减、自媒体消息鱼龙混杂、现实与虚拟难解难分的当下,我们需要炼就一双“火眼金睛”,我们要有批判性精神。看到虚假信息,不要热血上头,急于点赞、转发、跟风,更不能信谣传谣;对繁杂的信息要有基本理智的判断,凡事“三思而后行”,不能人云亦云、随波逐流;否则就要在信息洪流中迷失方向。提醒大家,尽可能从国家媒介、正规可信度高的网站获取信息,远离标题党、虚假新闻。

提升媒介素养,要有“守门”意识,杜绝虚假信息。

同学们,青年人对网络依赖性强,增强甄别过滤信息能力,需要我们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主动维护信息的准确性。有人说数字时代放弃“守门”,我们迎接的将会是“垮掉的一代”,这绝不是危言耸听!没有信息“守门”,数字化时代,其实就是一个潘多拉魔盒。信息“守门”需要集全社会之力,我们青年人要有使命意识,要自觉竖起防线,主动远离非法网站,增强对虚假负面信息的免疫能力,更不能触犯法律,成为不法分子的帮凶。孔子有云:“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以哉”。长时间浸在虚假信息的网络环境中,会让我们失去判别是非的能力,也许还会让我们失去准确的表达能力。

只有养成辨别筛选信息,用理性的头脑处理信息的媒介素养,才能“不畏浮云遮望眼”“乱云飞渡也从容”。

善用信息,破茧出笼

在信息化的大时代下,各种新兴事物渗透到每个人的日常生活中。巨大的信息量,容易导致我们在众多信息中陷进“信息茧房”“玻璃笼子”。怎么办?我们要破茧出笼,学习如何善用信息。

破茧出房,需要我们冲出舒适圈,要去探索发现,要去求真。古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今有开国工程“天眼”“蛟龙““神舟六号”……这都在告诉我们要有探索精神。在当下,我们广大青年更要如此,信息化时代更需如此。我们发现未知,学习新知,绝不能一味沉禁在固有的思想,拘囿于片面的视野,要去接触更广阔的新天地。

中国发展亦是如此,正是因为有了“破茧出笼”的精神和动力,才会有现在的成果和成功。在发展落后、综国力不强的时期,中国也从没有被禁锢,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吃苦耐劳,最终才取得今天骄人的成绩。所以我们要破茧出笼,善用信息。

在大数据化和自动化时代,我们都能看见彼此但又无法逃离,从“笼子”里看“笼子”,以此往复,形成循环,造成恶果。虽然我们无法完全逃脱大数据的掌控,但是我们可以去改变自己。正如知道可能会不成功,但依旧要去改变尝试。即使我们翻看和阅读的信息会被自动化记录统计,以便下次继续为我们推送。但是我

们可以对信息进行更新设置,每天刷新来改变信息变化。我们青少年遇事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待问题,也有在也要从多个方面进行分析和考虑生活中遇事处理的方式。如奥运会运动员选手谷爱凌就实现了对自己本身的跨跃再跨跃,挑战一个又一个新难度。还有中国的芯片技术,5G技术等科技都对此进行了完善地论释。从落后到发展再到强大,中面实现了一个一个的不可能,克服了一个又一个的难关。所以,即使在机械自动的时死下!,我们也要学会从不同角度来分析,不能就此放弃沉迷信息洪荒。

我辈广大青年要适应新时代的变化,透过玻璃牢房,发现你需要的世界。也要探索求真,从不同角度领悟信息。做善用信息,破茧出笼的信息化时代新青年!

做信息时代的弄潮儿

正如《南方周末》所说:“慢慢的,你习惯了视线水平向下45度或更多,习惯了拇指上下左右5厘米距离的游走。”是的,对许多人而言,拇指在手机屏幕、鼠标在电脑屏幕游走的距离,也许超过双脚走过的路程。

给我一部手机,就能撬动世界。媒介的作用,可见一斑。信息时代,互联网、手机……深刻地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无论是在获取知识信息、沟通交流方面,还是传播思想文化,我们无不看到媒介巨大便捷的力量。

利用媒介,我们轻松便捷地获取海量的知识和信息,古人皓首仅能穷其一经,而我们鼠标一点,就能“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足不出户,洞悉天下事;小小手机,也嵌套着一个人完整的社会关系。电话、微信、钉钉、QQ……拉近彼

此了距离。朋友圈里,一个笑脸,一个红包,一个点赞;温馨的鼓励,善意的转发,涓滴的众筹,热心的砍价……久未谋面的挚友、故人,不在身边,却在眼前,彼此心心相印。

信息时代,借助媒介传播,草根瞬间逆袭,站在镁光灯下。李子柒,借助媒介,氤氲醉美乡愁,讲好“中国故事”,成就了精彩纷呈的人生;甜野男孩丁真,借助媒介,他纯真的笑容,清澈的眼神,惊艳了雪域高原。信息时代,有无数的嘉言懿行、暖闻清流,从湮没无闻的市井里巷,抵达国人柔软的内心;也有微弱的呼声,经过媒介的传播发酵,汇聚成福祉民生的庙堂之音。

然而,正如科技是把双刃剑,各种媒介在传播正能量的同时,也难免泥沙俱下。从“贾君鹏,你妈妈喊你回家吃饭”的无厘头疯传,到秦火火事件病毒式传播的“威力”,到最近的“民警凝视女子溺亡”的不实言论,我们看到了现代人媒介素养的缺失。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也是“数字原住民”的我们,该具有怎样的媒介素养呢?

学会学习思考。“外事不决问谷歌,内事不决问谷歌”,利用媒介获取海量知识和信息,但决不能成为别人思想的跑马场,学会独立思考,而不至于成为一个“移动硬盘”(王开岭语)。

遇事冷静理性。“放出眼光,运用脑髓”,审慎取舍。不围观,不起哄。我们都有一双“黑眼睛”,应该用来寻找光明,而不是用来“翻白眼”。人人直播,但请不要忘了责任和义务;事事可播,但要切记雷池不可越、底线不能破。网络媒

介不是法外之地,而应成为责任领地、价值高地。我们依然需要克己慎独,恪守公序良俗。

学会沟通交流。适当放下手机,离开电脑,和父母促膝长谈,和朋友们谈笑风生。他们,不能只是在朋友圈里、通讯录里。

方寸屏幕之间,言行举止应有分寸。让大脑与电脑同行,具备良好的媒介素养,才能在巨变的信息时代,弄潮儿向涛头立。

向网络谣言说不

在这个纷乱喧嚣的浮世绘中,在这个争名夺利的名利场上,我们常常因无知而被谣言的乌云蒙蔽了双眼。谣言止于智者。我们要运用智慧和行动,向网络谣言坚决说“不”。

我们要以智慧之眼,明辨真伪。古有“三人成虎”的故事,今有黄山“迎客松是塑料树”的谣言。由此可见,谣言从未远离我们的生活,它是真相面前的轻纱,永远迷惑着我们的双眼。曾经,2012年最具威力的谣言就是“世界末日”,打着玛雅人日历的幌子横行社会,但现在,你还相信吗?所以我们要多读书,读好书,而且在读书的过程中不断反思,不断净化自己,不断提高自己对这个世界的分析能力。拥有了对世界的分析智慧,我们就拥有了一双火眼金睛,就会很轻松的扯碎谣言的面具。

我们要以责任之心,遏止谣言。虽然伏尔泰说过:“我不同意你所说的每一个字,但我坚决捍卫你说话的权利。”但言论自由也是相对的,也要受真理的限制和法

律的制约。曾经的“抢盐风波”闹得人心惶惶,食盐脱销;曾经的“马航找到啦”的谣言让人空欢喜一场;曾经的“某明星婚变”的谣言让人失去了对爱的信任……为什么这些谣言会掀起轩然大波?因为背后有千千万万个传谣者煽风点火,唯恐天下不乱。作为公民,我们在享有言论自由的同时,也应负起遵纪守法、维护社会安定的责任。管好自己,让“无腿骆驼”之类的谣言无路可传,还社会一片清明澄澈的天空。拥有了自制力,守之如瓶,便封死了谣言的出路。

我们要以笃守真相之心,挽救信谣者。韩愈说:“行成于思而毁于随。”陆游也说:“绝知此事要躬行。”轻信网络谣言者最可悲,他们或许因为单纯、幼稚,或许因为缺乏理性、常识,容易轻信。对这些人,我们要用事实、真相和案例做镜子,帮助他们看到事实、看清真相,看到轻信谣言的危害,增强辨别力和免疫力,理性看待事物,不“逐臭”,不“八卦”更不沉迷于猎奇,做到“心理阳光、眼睛明亮、头脑清醒”。如果每个理性的网民都去积极挽救网络谣言“吸毒者”,多一些规劝、多一些关爱、多一些引导,就能让网络这片天空充满阳光。拥有了挽救信谣者的行动,一颗笃守真相之心便照亮了谣言的黑暗。

抵制谣言,对谣言说“不”,是我们的义务;不传播谣言,不做谣言的“接棒者”,做谣言的粉碎机和终结者,是我们共同的选择;挽救信谣者,让信谣者“戒毒”,是我们共同的责任。

当谣言的重重乌云散去,真相的光芒刺破天际,世界将洁净而美好。

让我们为抵制谣言而努力,共创和谐美好的未来。

三、信息失真类型

确定新闻事实真假的标准是什么?最简单的办法就是看新闻的“5个W和1个H”到底有没有问题。它们是when(何时)、where(何地)、who(何人)、 what(何事),why(为何)和how(怎样)。如果有两条以上不是真的,那么基本就可以断定是假新闻;如果一个或两个要素有问题,也有可能是枝节不准。对新媒体尤其是自媒体刊载的新闻,即源于网络和手机客户端、户外资讯传播的新闻,都必须认真核实。网络新媒体,一般不列入权威信息源的范围,传统媒体主办主管的官网的权威也要打折扣,包括自媒体在内的新媒体之所以缺乏权威性,是因为它们对新闻发布缺乏有效的把关审核机制。

互联网技术的推动,促进了网络社区的蓬勃发展。以网络论坛、BBS、博客、贴吧为代表的网络社区,成为当前人们信息发布、观点交流、权益维护和舆论监督的重要平台。近年来很多新闻事件,如山西黑砖窑事件、陕西华南虎事件、上海钓鱼执法事件、南京天价烟局长事件等都是在网络社区首发的。网络社区进入门槛低,任何人免费注册和登录后就可发帖,而发帖的匿名性又让发帖者几乎不为帖子内容承担责任,因此网络社区繁荣的同时也存在很多的问题,发帖匿名性容易使网络社区成为滋生网络谣言的温床。《广州日报》2010年6月题为《网络谣言泛滥金庸、余秋雨等人相继“被死亡”》的报道显示,在短短一个月内,先后有5位名人网上被传“死亡”。频繁的名人“被死亡”事件,不仅让身陷其中的名人感到烦恼和无奈,也显示出网络暴力的疯狂与可怕。网络谣言的出现,有些是因为发帖者没有足够的精力与渠道对所发布的信息进行甄别核实,有些则是因为社会公德缺失,故意散播和转载谣言。

1.无中生有,虚构捏造

虚假新闻是指未能真实反映客观事物本来面貌,带有虚假成分的报道。凡是虚假新闻都有一个共同特征,即新闻报道者离开新闻赖以产生和依存的客观事实,仅凭个人主观愿望或依据他人的意志去报道“新闻”。

2017年12月1日,山东莱阳教育部门通过官网发布消息,胶东在线、齐鲁网等多家媒体转载报道:6岁编程,8岁建网站,13岁创办公司,14岁被麻省理工录取为“预科生”,参加高峰论坛、发表主题演讲、参加国际大赛获奖……自古英雄出少年,14岁少年考入世界最顶尖大学,创造了莱阳教育年龄最小考入世界顶尖大学的历史。此外,他还收到了清华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和南方科技大学等国内知名大学发出的考察函。

到了12月11日晚间,莱阳市教育体育局发布《关于“莱阳第二实验中学李某某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成功签约”事件的调查处理情况》称,因核实不严,12月1日发布的“莱阳第二实验中学李某某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成功签约”为失实消息。12月11日,华南理工大学官方微信也发布消息称:“经核实,我校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并未向该同学发送过此邮件,该学院办公室也没有姓名为王坤的工作人员。”麻省理工学院则回复称,不会主动与学生签约,所有的学生都是在高中最后一年开始申请。

这则消息早在山东莱阳教育部门发布时,就曾引起网友的质疑。后经查实,稿件为莱阳教育系统宣传员所写,是“宣传需要”。从2001年开始,《新闻记者》杂志每年推出年度虚假新闻评点报告,影响颇大。决定新闻业命运的除了行业热

议的渠道、用户、数据、模式等之外,新闻本身仍是尤为重要的因素。真实不但是新闻存在的基本条件,还是新闻特有的优势。新闻之所以能赢得广大受众的青睐,并成为他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精神力量,关键在于它是真实的,在人们心目中是可信的。

2.掐头去尾,移花接木

由于采访不深入,撰写稿件时材料缺乏,或者明知不是一回事,为了完成稿件而蓄意拼凑,更有甚者,利用电视制作技术移花接木,掐头去尾,断章取义,“为我所用”。譬如,反话正用;将口语中的“假如”去掉;不用正面强调的整体的主流内容,却用局部的不重要的话语;或者把不同时间、不同地点、针对不同情况而言的个别现象偷换概念变成一般情况;或者把根本不相干的东西拼凑在一起;甚至故弄玄虚,说半截话,故意引导受众恶意想象。

2017年10月7日,网易社会新闻频道刊发文章《又是婚闹!新郎遭朋友绑灯柱屁股挂鞭炮被“炸开花”》,并配发视频(来源于梨视频)。文中称,10月6日,广州一名男子结婚当日被朋友闹婚。他被捆绑在灯柱上,屁股后面挂着鞭炮,点燃后噼里啪啦地挨炸。最终,该男子屁股被炸伤,到医院就诊。

然而,10月9日,微博账号@广州日报发布辟谣微博:6日网传两段视频,一段显示在广州黄埔夏园牌坊旁一年轻男子被绑在灯柱上,臀部还被捆着一圈“鞭炮”画外音称“这次不把你屁股炸开花”后,男子身后地上的鞭炮被点燃……而另一段视频更“触目惊心”,在一家医院前,之前被绑的男子臀部上方疑似有不少血迹渗透出来,又有画外音称“炸到送来医院治疗”。之后遂有网络消息称,受伤男

子是新郎,事发当天遭遇婚闹。但《广州日报》记者求证此事时发现,被绑在灯柱上的当事人岑先生并非新郎,而是伴郎。他也没有受伤,因为虽然地上的鞭炮是真的,但当时捆在他臀部的“鞭炮”是假的。血迹视频也是朋友恶搞,“那血都是涂抹的番茄酱……”岑先生还尴尬地表示,他没想到视频会引起轩然大波,以后会吸取这次的教训。

视频和图片类的虚假新闻是常见的一种类型,要么是视频或图片本身就是伪造的,要么是对视频和图片的内容发生了误读。这条新闻则兼而有之。捆在当事人臀部的鞭炮是假的,血迹视频也是假的,恶搞行为直接导致将视频内容解读为新郎臀部挂鞭炮被“炸开花”。婚礼上的恶搞不仅低俗,而且有潜在的安全风险,媒体却十分乐于发布此类信息,除了媚俗、恶俗外,还有其他理由吗?

3.局部变形,避重就轻

这类信息具有一定的事实根据,但却不够全面、准确。一般性失实指的是新闻中遗漏的事实还不足以干扰人们对事件大致情况的了解,这类信息属于新闻中的次品。严重失实则指新闻中遗漏的是关键性信息,导致人们难以把握事实的大致面貌,甚至故意扭曲事件中的关键信息,从而完全改变了事件的基本性质,这类失实新闻基本与虚假新闻等同。

2017年6月7日一则来源于《温州晚报》“看温州”客户端的图片新闻被各媒体转载,题为《温州一女生因迟到2分钟被拒绝进入高考考场》。文中称,7日上午9点17分,温州华侨中学考点一位考生因为迟到了2分钟,不能参加上午

的考试。现在,考场老师、学校老师都在积极协调、稳定考生情绪,并向她解释说明。

而在同一天,浙江省温州市教育局在其官方微博发表通报称,《温州晚报》报道的“温州一女生因迟到2分钟被拒绝进入高考考场”为失实报道,该考生迟到 17分钟。通报指出,经温州市教育考试院调查核实,今天上午9点17分,温州华侨职业中等专业学校考点,温州护士学校的一位考生迟到17分钟。按照考场规则:开考15分钟后不得进入考点参加当次科目考试,所以该考生被拒绝进入考场。

当地教育部门的通报明确指出,所谓的迟到2分钟是迟到后允许进入考场的极限时间,即开考15分钟后的2分钟,而不是开考后的2分钟。事实上女学生迟到了15分钟以上,难怪被拒绝入内。她希望通过媒体报道表达自己的不满情绪,却令媒体惨遭“打脸”。虽说虚假新闻的成因并不完全在媒体,但如果在报道时向考场和教育局核实一下事件的经过,就不会出现这样尴尬的情况了。

四、信息辨识方法

1.融入时代:广泛了解信息时代的多媒介

从古至今,人们生活的世界从来都充满庞杂、纷繁变化的信息。信息既是和外部世界进行交换的内容,也是我们适应这个世界的结果。现代生活的复杂性需求使高效的信息获取变得更加必要,有效的生活是和完全充分的信息紧密联系的。信息社会的首要资源是信息,信息社会工具的主要功能是制造、存储、发送和更改信息,信息日益成为社会领域中最活跃、最具有决定意义的因素。对于身处现代

社会的人们来说,信息就像阳光、空气和水一样,已成为生存和发展不可或缺的基本要素。

在信息社会中,大众传播媒介已成为绝大部分重要信息的承载工具和传播渠道。每一次传播技术的进步,都是对人类认知和传播能力的重新整合与提高。实现充分占有和有效利用媒介信息的前提就是广泛了解信息时代的多媒介,因为媒介素养和媒介技术的发展总是如影随形,媒介技术的每一次跃进,都会带来传播方式的改变;同时每一种媒介都以其独特的方式来表现现实生活不同媒介在报道同一事件时就会给人造成不同印象,并发出不同的信息。比如,电视以影像见长,这样新闻就会更多地报道火灾、地震和骚乱中的抗议者;报纸和杂志不能完全展示现场画面,但是它们能更多地告诉你关于火灾如何发生的详细背景,或者导致骚乱的原因。不同的媒介大都会报道相同的事件,但是在如何报道方面会有很大的差异。与主流媒体不同,大众化媒体是富于感性的媒体,常热衷于报道最震撼的事件,因此从不漏过具有轰动效应的新闻。但它只是把每天发生的重大事件搬到版面或荧屏上,让人们的感官得到满足,在理性上一般不花费更多的注意力。

2.融会贯通:根据需要恰当地运用多媒介

随着微博、社交媒体、视频网站等新媒介的出现,读者成了作者,观看者成了生产者。如同其他商品一样,媒介产品也常被冠以品牌,被贴上标签摆放在“媒介超市”供人选用。我们必须了解这些“产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了解它们的生产程序,明确自己的消费动机。我们在保护自己不被媒介误导的同时,还需了解媒介运营机制和目标诉求,理解媒介的商业运作手段,掌握使用媒介信息的技能

与方法,能批判性地解读信息,负责任地发布信息;能根据不同媒体的特质,发挥自己在多种媒介使用中的主观能动性,主动利用多种媒介提升个人与群体的传播能力。

在享受媒介带来的便捷的同时,我们一定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以拿来主义的姿态正确使用各种媒介,而不是被媒介左右。在具体使用中我们切不可过度依赖媒介,沦为媒介的奴隶与工具;相反要积极运用所学知识,主动参与到媒介信息制作与交流之中,在实际运用过程中做出明智的理解和判断。准确把握每一种媒介类型的特点,选择最适合的媒介予以报道,从而获得最佳传播效果。

3.守脑如玉:辨识甄别媒介信息的真实性

媒介传播效果对人的影响如同天气对人的影响一样,它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无论气象预测如何先进,它也控制不了天气的变化,然而个人却能有效地控制天气对身体的影响。青少年是媒介使用的主力军,最容易丧失对媒介信息的批判能力,容易被各种不良信息误导。媒介是把“双刃剑”,媒介技术的发展也给人们的认知能力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不同媒介在传播者和受众双方的使用过程中,存在传播意图与解读效果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此时信息解读能力就成为媒介使用能力的关键因素,我们应该有选择地注意、理解和接受媒介信息。

在新媒体时代,我们无法对进入新媒体空间和应用平台的人进行区别对待和筛选,并且因信息庞杂也难以在短时期内逐一辨识每一条信息的正误。我们要学会认识新媒体的运行规律,识别新媒体的信息真伪,并且不是站在杂乱的信息内部思索信息传播的方式与内容,而是要在信息之外寻找个体心理规律和社会深层原因。

只有把新媒体空间中存在的问题放到社会整体环境中去考量,才能有效辨别特定信息的内涵与真伪,并在其中找到人类前进的方向和目标。

4.遵守规则:遵守规则做到理性表达

新媒介融合赋予了普通民众在传统媒介时代从未有过的信息传播权与话语权,微博、微信等新媒介平台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言论平台和较之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宽松的言论空间,情感宣泄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可。每当有热点新闻尤其是具有争议性的新闻事件发生时,网络上关于事件的言论在充满激情的同时常常有失准度,不少人抒发感慨的言辞过于激烈、极端,有时网络言论中充斥着大量的污言秽语,甚至出现人身攻击等现象。情绪化、非理性成为网络言论与传统新闻评论的显著区别之一。如此种种,不但未能辨明是非,反而会激化社会矛盾。

网络交往是现实人际交往的延伸,媒介应当成为相互交流、平等发表意见的平台。但在媒介融合的背景下,怎样把握宣泄的尺度与边界,具备理性化思维与逻辑,将是评判理性表达与情感宣泄的重要支点。媒介表达的各种观点应该都能找到各自需求的市场,但是唯有平等交流、理性对话,才有利于探寻事实的真相。理性表达就是要做到不掺杂个人恩怨,不通过个人好恶来判断是非,不通过隐蔽手段来误导舆论,不意气用事,更不能进行人身攻击。因此,我们必须遵守相关法律法规,规范个体网络行为,共同打造文明有序的网络交流空间。加强自我约束,文明互动,理性表达,自觉抵制低俗不雅的信息,传播健康有益的社会公共文化内容,以丰富公众精神生活,培养公众审美情趣。只有这样,观点的沟通与交锋才有实现的可能,各种不当言论才能得到必要的监督和制约。

发布评论

评论列表 (0)

  1.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