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USBMI致力于为网友们分享Windows、安卓、IOS等主流手机系统相关的资讯以及评测、同时提供相关教程、应用、软件下载等服务。

散文有哪些写作技巧呢

IT圈 admin 30浏览 0评论

2024年1月17日发(作者:咎静安)

散文有哪些写作技巧呢

散文有哪些写作技巧呢

散文是一种 从内容到形式都非常自由的文体,“形散而神不散”是散文的特点。散文的“形”是指散文的外在形式,选用怎样的材料,材料又是怎样组织的,那么,散文有哪些写作技巧呢?

散文有哪些写作技巧呢 篇1

第一,散文语言十分重要。首要的一条是以口语为基础,而文语(包括古语和欧化语)为点缀。其次是要清新自然,优美洗练。此外,还可以讲究一些语言技法,如句式长短相间,随物赋形,如多用修辞特别是比喻,如讲音调、节奏、旋律的音乐美等。还有,可以运用排比、夸张、对比等手法。但是,不要过于注重辞藻华丽,过于言过于实。

第二,散文需要形散神不散,那么就要求我们写作时要有线索,有主线,围绕主线展开联想,把自己的真情实感写出来。

第三,构思精巧。好的构思才能使文章吸引人,才可以以质取胜。

主要特点

1.形散而神不散。

“形散”主要是说散文取材十分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表现手法不拘一格:可以叙述事件的发展,可以描写人物形象,可以托物抒情,可以发表议论,而且作者可以根据内容需要自由调整、随意变化。“神不散”主要是从散文的立意方面说的,即散文所要表达的主题必须明确而集中,无论散文的内容多么广泛,表现手法多么灵活,无不为更好的表达主题服务。

为了做到形散而神不散,在选材上应注意材料与中心思想的内在联系,在结构上借助一定的线索把材料贯穿成一个有机整体,散文中常见的线索有:以含有深刻意义或象征意义的事物为线索;以作品中的“我”来作线索,以“我”为线索,由于写的都是“我”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侃侃而谈,自由畅达,使读者觉得更加真实可信、亲切感人。

2.意境深邃,注重表现作者的生活感受,抒情性强,情感真挚。

作者借助想象与联想,由此及彼,由浅入深,由实而虚的依次写来,可以融情于景、寄情于事、寓情于物、托物言志,表达作者的真情实感,实现物我的统一,展现出更深远的思想,使读者领会更深的道理。

3.语言优美凝练,富于文采。

所谓优美,就是指散文的语言清新明丽(也美丽),生动活泼,富于音乐感,行文如涓涓流水,叮咚有声,如娓娓而谈,情真意切。所谓凝练,是说散文的语言简洁质朴,自然流畅,寥寥数语就可以描绘出生动的形象,勾勒出动人的场景,显示出深远的意境。散文力求写景如在眼前,写情沁人心脾。 散文素有“美文”之称,它除了有精神的见解、优美的意境外,还有清新隽永、质朴无华的文采。经常读一些好的散文,不仅可以丰富知识、开阔眼界,培养高尚的思想情操,还可以从中学习选材立意、谋篇布局和遣词造句的技巧,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2、鉴赏技法

散文鉴赏,重点是把握其“形”与“神”的关系。散文鉴赏应注意以下几点:

1.读散文要识得“文眼”。

凡是构思精巧、富有意境或写得含蓄的诗文,往往都有“眼”的安置。鉴赏散文时,要全力找出能揭示全篇旨趣和有画龙点睛妙用的“文眼”,以便领会作者为文的缘由与目的。“文眼”的设置因文而异,可以是一个字、一句话、一个细节、一缕情丝,乃至一景一物。并非每篇散文都有必要的“文眼”。

2.读散文要抓住线索,理清作者思路,准确把握文章的立意。

结构是文章的骨架,线索是文章的脉络,二者是紧密联系的。抓住散文中的线索,便可对作品的思路了然于胸,不仅有助于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而且也是对作者谋篇布局本领的鉴赏,从而透过散文的“形散”的表象抓住其传神的精髓,遵循作者的思路,分析文章的立意。线索通常有以下几种:

⑴以事物的形象为线索,如巴金的《灯》;

⑵以感情的发展为线索,如杨朔的《荔枝蜜》;

⑶以时间顺序为线索,如刘白羽的《长江三日》;

⑷以空间顺序为线索,如朱自清的《绿》;

⑸以人物活动为线索,如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6)以事理为线索,如唐韬的《琐忆》。

3.注意散文表现手法的特点,深入体会文章的内容。

散文常常托物寄意,为了使读者具体感受到所寄寓的丰富内涵,作者常常对所写的事物作细致的描绘和精心的刻画,就是所谓的“形得而神自来焉”。我们读文章就要抓住“形”的特点,由“形”见“神”,深入体会文章内容。

4.注意展开联想,领会文章的神韵。

联想的方式有:

①串联式:如《猎户》“尚二叔→百中老人→董昆”;

②辐射式:如《土地》以“土地”为中心生发开去,写“热爱生活,保卫土地,建设土地”;

③假托式:如《白杨礼赞》;

④屏风式:如《风景谈》。注意丰富的联想,由此及彼,由浅入深,由实到虚,这样才能体会到文章的神韵,领会到更深刻的道理。

5.品味散文的语言。

一大特色是语言美。好散文语言凝练、优美,又自由灵活,接近口语。优美的散文,更是富于哲理、诗情、画意。杰出的散文家的语言又各具不同的语言风格:鲁迅的散文语言精练深邃,茅盾的散文语言细腻深刻,郭沫若的散文语言气势磅礴,巴金的散文语言朴素优美,朱自清的散文语言清新隽永,冰心的散文语言委婉明丽,孙犁的散文语言质朴,刘白羽的散文语言奔放,杨朔的散文语言精巧。何为的散文语言雅致。一些散文大家的语言,又常常因内容而异。如鲁迅的《纪念刘和珍君》的语言,锋利如匕首;《好的故事》的语言,绚丽如云锦;《风筝》的语言,凝重如深潭。体味散文的语言风格,就可以对散文的内容体味地更加深刻。了解情技

6.了解情技

了解情技即弄清抒情散文的写作技巧,也就是高考考点要求的“能鉴赏作品的表达技巧”。因此掌握诸如渲染、铺垫、象征、伏笔、照应、悬念、衬托、过渡等技巧有利于鉴赏散文,把握美文实质。

散文有哪些写作技巧呢 篇2

写散文一定要有生活有情感,写随笔一定要有思考有思想。

没有生活,没有真情实感写不出散文,更不要说写出好散文了。

没有思考,没有思想同样也写不出随笔,更不要说写出好的随笔了。

文学自来生活,散文来自生活,没有亲身生活经历就写不出具有真情实感的散文。

随笔来自对生活深刻的思考,没有深刻的思考就不会产生深刻的思想,就发现不了生活中的哲理,思想就不能升华。这样的随笔是没有境界的,也是没有价值的。

不要小看散文随笔,散文随笔虽然都是小东西,篇幅并不长,但散文随笔写好了也能出大作家;写小说的有大作家,写诗的有大诗人,写散文随笔的也有大散文家,韩愈、柳宗元、林语堂、周作人、朱自清等都是大散文家,他们的文学成就主要就是在散文随笔的创作上。

散文的篇幅一般都不长,三两千字而已,有的甚至一千多字,正是这不很长的篇幅,就更要求语言的精炼,所以散文语言是有文学质量的语言,写小说的应该具备散文语言的功底,这对小说创作是很有帮助的。

小说作家利用长篇小说的间歇写一些散文随笔还是有好处的,这样可以锻炼自己的思维,可以锤炼自己的笔力,很多优秀的小说作家是不会疏远散文的,他们往往很喜欢写些散文随笔,这也是陶冶自己的情操,因为散文随笔更能够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没有任何一种文学样式更能够直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了,只有散文随笔才能做到这一点。散文随笔这类的文字随时都可以写,不像写小说,需要长时间的构思,也不像写诗,必须在你有灵感的时候才能写。作为文学写作,散文随笔的写作欲望陪伴我们的时间更多,我们也有更多的机会写散文写随笔。

写散文与写随笔是不一样的,感觉上不一样,写散文需要生活,写出真情实感;写随笔需要思考,写出哲理的东西,要有思想的闪光。

散文写作注重形象,注重情感的因素;随笔的写作注重思辨,注重哲理的因素。它们是散文这个大园地里奔跑的两架马车,一架是感性的马车,一架是理性的马车。

随笔是对生活的抽象思考,不是形象的思考,是对人生理性的思考,不是对人生感性的思考。注重形象的思考,理性的思考,那是散文写作的事情。

写东西不要贪大求全,写散文更是这样,要能够从一点水里能够见到大海,这是功夫。写一件小事就能够写出大道理,让读者感受到大道理,这样的散文就不是小散文,而是大散文,就是有很大价值的散文。

写散文就是要以小见大,以一当十,一两千字不亚于甚至超过一部几十万字长篇小说的分量和价值,这不是什么不可能的事情。朱自清的背影,杨塑的荔枝蜜,比起现在那些又长又臭的小说不更有价值吗?更有持久的生命力吗?

写散文要以形象感人,以情动人,写随笔要以理服人,道理要讲得清楚,讲得透彻,能够引起人们的思考,给人予启发和深思的东西。

写作就是这样,不要写的比想的多,要写的比想的少,思考比写作的时间更多。没有思考的时间,就不会有写作的时间,只有多思考,才能写出更多的好文章。

有时候一天能够写很多东西,写好几篇文章,但这不是一天思考的结果,是生活积累的结果,更重要的是对生活和人生感受和思考的积累,没有这些丰富的感受和积累,一天是写不出这么多文章的。

人不是机器,写作也不是不停地写作,一天若要写作五个小时,那么思考的时间应该是写作的十倍甚至更多。

我思考的时间总是比写作的时间更长,用于思考的时间更多。勤奋地思考是勤奋地写作的基础和前提,也是写作的保证。

不论是诗歌作者还是小说作者,都应该写些散文随笔,忽视散文随笔和从来只有写诗或只有写小说而不写散文随笔的写作者,永远都

不可能成为优秀的作家或者诗人。很多优秀的诗人和优秀的小说家也同样是写散文随笔的高手。

过去我只是闷着头写诗,基本没有写过什么散文,随笔更谈不上了。写了不少的散文随笔以后,同时又写了一些诗,我才知道自己是个诗人,过去我只觉得自己像个诗人,不敢称自己是诗人。

没有写过散文的诗歌作者是不会有自信的,甚至不敢肯定自己是诗人;连散文都不会写,写不好,怎么会有诗人的自信呢?肯定是不会有的。

写小说的并不见得就能够写好散文,会写诗的也未必就能够写好散文,要不也就没有散文这种文学体裁的成立了,也就没有散文家的存在了。

散文如水诗如酒,酒不错,但是酒的主要成分是什么?不是酒精而是水,没有水也就没有酒。喝酒上头,容易上火,喝水清爽,润喉润肺。人在口干舌燥的时候最需要的不是酒,而是清水一杯。

散文有哪些写作技巧呢 篇3

议论性散文可以包容丰富的内容,便于抒发真挚的情感,表达深刻的思想,显示出较深厚的文化底蕴,最容易获得阅卷老师的青睐。但是要写好议论性散文并非易事,不少考生在写作此类文章时最常出现的问题就是入题较慢。入题较慢当然不算离题,但却往往使整篇文章显得扣题不紧,中心不够突出,这样的作文自然不容易获得高分。选取XX年全国卷高考优秀作文中几篇比较典型的议论性散文的作文开头,简要介绍几种快速入题的方法。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宋国有个富人,一天大雨把他家的墙淋坏了。他儿子说:不修好,一定会有人来偷窃。邻居家的一位老人也这样说。晚上富人家里果然丢失了很多东西。富人觉得他儿子很聪明,而怀疑是邻居家老人偷的。

以上是韩非子中的一个寓言。直到今天,我们仍然可以在现实生活中听到类似的故事,但是,也常见到许多不同的甚至相反的情况。我们在认识事物和处理问题的时候,感情上的亲疏远近和对事物认知的正误深浅有没有关系呢?是什么样的关系呢?请就感情亲疏和对事

物的认知这个话题写一篇文章。

以下是几篇优秀作文的入题技巧:

一、由新颖形象的比喻入题,直接扣题

理智和情感是人类生活中的两只脚印,人类在认知事物的道路上的每一次成长都和他们的理智及情感有关。(江苏考生天平和七弦琴)

将理智和情感比作是人类生活中的两只脚印,首句入题,就形象地点出了情感与理智的内在关系情感与理智对认知具有重要的影响。这样的开头,入题迅速,闪烁着思辨的色彩,令人耳目一新。

二、由生动贴切的拟人入题,激发想像

在蝶的眼中,花是天使,因为花给予她生命的甘露;

在花的眼中,蜂是挚友,因为蜂给予她生命的延续。

然而在蝶眼中,蜂不过是埋头苦干的笨蛋,在蜂眼中,蝶不过是游戏花间的浪子。(湖北考生学会历史的旁观)

文章开头赋予蝶、蜂、花以人的性情,连物都会带着情感的眼光来评价、认知事物,更何况是情感丰富的人?通过生动贴切的拟人手法,将话题的内在含义巧妙点出,不仅唤起了人们对美好事物的相关联想,更体现了作者的睿智。

三、由精彩深刻的设问入题,启人深思

人有七情,自有喜好与厌恶之情,然而,当这种好恶之情掺入对真理的认识时,又会有怎样的影响呢?(山东考生勿以好恶论断之)

一起笔就紧扣情感与认知,以一种假设将读者的思维引向对本质问题的思索,文章的立意显得十分深刻。这样的入题方式,将设问的修辞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简洁,却分量十足。

四、由优美的排比句式入题,先声夺人

你会因喜爱北国的皑皑白雪而对南国的椰树海风不屑一顾吗?你会因沉迷于江南的小桥流水、青瓦白墙而否定西北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美吗?你会介意林黛玉使性子而不看经典名著红楼梦吗?你会钟情流行音乐而厌烦沉闷乏味的古典音乐吗?古希腊哲人曾说,人是感情的动物。因此,面对大千世界,感情上的亲疏远近、喜好憎恶往往会影响到对人、对事的看法。相信每个人的心中都会有架天平,

有个自己的标准,用来衡量周遭的一切。(湖北考生心中的天平)

优雅的语言、和谐的音节、丰富的形象还不足以触动你的情感吗?还不足以让你在美的品味中恍然大悟原来对美的感知,对人对事的看法,都是要受到心中那架天平的影响吗?

五、由抒情议论入题,入情入理

常常是一位亲人的生命如流星般陨落,我们才悲哀于死神的无情;常常是一位朋友在与疾病殊死斗争,我们才诅咒病魔的猖獗横行;常常是我们自己的利益受到了侵犯,我们才正视社会上的毒瘤。 (江苏考生放下感情的叶片)

这样的语言是不是很容易唤起你的共鸣?这样的开头,既饱含着深厚的情感,又折射出理性的色彩。如此入情入理的文字,引导我们触摸到了这样的本质感情的叶片时常遮挡住我们理智的目光。

六、由名言警句入题,彰显底蕴

人是有感情的,正如古语所说的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故而,在认知事物时便不自觉地附着了浓浓的个人情感。于是有了情人眼里出西施的缠绵,感时花溅泪的悲戚。(山东考生怎一个情字了得)

文章开头即紧扣住一个情字,在三句话中嵌入了三句有关情感的名句,显示出了考生较为扎实的写作功底。底蕴说白了就是积累,走上考场的时候,你该积累了不少的名言警句吧,而你所积累的东西不只是为了那道仅值4分的名句填空题吧。

七、由对比手法入题,表明立场

有时候,感情是一剂善变的药,融在爱人的酒杯中,苦涩里也能品出甘润;有时候,感情是一把双刃剑,握在敌人的手里,纵轻轻挥下也觉得伤痕累累。(浙江考生真情诚可贵 理智价更高)

感情既是能化苦涩为甘润的善变的药,又是可以带来累累伤痕的双刃剑。精致的比喻将情感的两重性揭示出来,构成巧妙的对比,非常形象地点出了文章的中心:真情诚可贵,理智价更高。

八、由假设情景入题,埋下伏笔

如果你正赶时间,可是走到路口却被人告诉前面过不去。如果这个人是你认识的人,你会怎么办?如果这个人是陌生人,你又会怎么

办?

是啊,假如遇到这种情景,我们该怎么办?是从感情亲疏的角度出发,对所认识的人相信多一点,对所不认识的人相信少一点,还是反过来?假如其他类似的情景,又该怎么办?很自然地,我们便顺着作者的思路追寻下去,去看看作者预设的答案到底是什么。

九、由品评时事入题,追踪本质

APEC让全世界刮起了唐装热。看着那不同肤色、不同国籍的人们着一身相同的唐装时,我不禁呐喊,我爱唐装!曾经,这样的传统服装让国人排斥,单调乏味,不及洋装轻便舒适,人们抱怨过,人们责难过,穿着这样的衣服甚至让他们羞愧,我不禁要问:一件衣服,有那么多过错吗?(湖北考生我爱唐装)

直接以APEC会议引起的唐装热入题,联系对唐装前后情感态度的不同,引出了对本质的追问衣服自然不会有对错,错的是人们的情感和认知。假如能在入题时用时事材料来紧扣话题,通过品评时事来追踪本质,你的作文的开头是不是也能带着几分新鲜,闪烁着几缕智性的光芒?

实际上,一篇作文要脱颖而出,仅仅讲究写好开头的技巧是不够的。从以上的例子就可以看出,这些精巧的开头并非只是简单套用某种入题的技巧才显示出新意来,而是结合了几种或多种技巧,并且,从优秀考场作文的开头中,我们可以感受到的是这些考生驾驭语言的能力和良好的语文素养,这才是他们获高分的根本原因。所以,希望同学们在备考过程中,既要有意识地借鉴他人成功的经验,也要厚实自己的知识积淀。

散文有哪些写作技巧呢 篇4

散文是一种作者写自己经历见闻中的真情实感的灵活、精干的文学体裁。作者在散文中的形象比较明显,常用第一人称叙述,个性鲜明。正像巴金所说“我的任何散文里都有我自己”,总之可以说是表现自我。

同时,这也就需要大胆无忌。正如鲁迅所说“任意而谈,无所顾忌”,他还推崇曹操及魏晋散文的“力主通脱”。也如刘半农所说,

散文要“赤裸裸地表达”,写真实的“我”是散文的核心特征和生命所在,这是定义的最大要素。

散文语言十分重要。首要的一条是以口语为基础,而文语(包括古语和欧化语)为点缀。其次是要清新自然,优美洗练。此外,还可以讲究一些语言技法,如句式长短相间,随物赋形,如多用修辞特别是比喻,如讲音调、节奏、旋律的音乐美等。

首先,必须明确一个散文写作观念,即散文的唯一内容和对象是作者的感情体验。所有的教材都提出了散文要写感情,但却是作为一种必备因素和一种内在线索。应当强调指出,感情不是片面的因素,也不仅仅是线索,而是散文的对象。散文写人、写事都只是表面现象,从根本上说写的是感情体验。感情体验就是“不散的神”,而人与事则是“散”的可有可无、可多可少的“形”。朱自清的《背影》不是要记录回家和父子离别的琐事,而是要吐露一种对父亲及失败了的父辈的怜惜和敬爱。刘真的《望截流》,重点不是顺理成章的工程本身或建设者的业绩,而是一种回归历史进步主流的内心感受。感情体验,是散文的内在结构,有了它,就可以天马行空地起草。这一点,不能不明朗和确定。

有了散文的内在结构——感情体验,只要再明确外在结构的核心就可以写好散文。外在结构的核心是细节。散文和小说一样,建立在细节的描写和叙述的基础上,但细节的排列组合方式不同。可以说,小说组合细节是“以盘盛珠”,而散文则是“以线穿珠”。小说的“盘”是一个社会的横切面,具备冲突,各种阶层、力量的人物或隐或显,而细节只能在这样的“盘”中有机地展开。散文的“线”,就是感情体验,或多或少,随手拈来,任情挥洒——以感情体验的表现为准。由此,我们说散文(应称艺术散文),是最自由的文体,散漫如水,手法灵活。

只要弄清这些,写真实自我及由此生发的个性口语、感情体验和细节描写,就掌握了散文写作的要领,什么章法(如文眼)、意境等等一般化认识都不必过于拘谨地学习,其他文体理论知识和写作基础理论都会讲到。

散文主要分为记叙散文和抒情散文(仍按传统的不明确的说法)两种。下面将两种散文的模式列出,供初学者和高等教育应试者选择使用。

记叙散文模式

【开头】

①感情化语言概括叙述“我”和该人,重点在后,介绍该人,如肖像描写。

②两者关系及该人精神特质的议论。

【中间】一种情况:一件事。从开头、发展到结尾,细致叙述和描写。另一种情况:几件事。每件事即每层次前,可以用对该人精神特质的一个因素领起,以对该人的感情体验及整体议论来贯穿几件事。

【结尾】

①重申特质,照应开头。

②深化感情关系,发出感慨。抒情散文模式

【开头】

①叙述自己与景物的关系。

②议论景物和自己。

【中间】

①描写景物,分出层次,细致动人。

②发挥联想。

【结尾】感慨

写作指导:三种技巧帮你确立作文的中心

立意指确立文章的中心。中心是文章的灵魂,是贯穿全文的主线。文章的选材、结构、语言表达都受中心的约束,古人说过:“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意思是说,中心好比统帅,无统帅的士兵,只能称它为乌合之众。那么,如何很好地确立文章的中心呢?对这一方面,我作了一些小小地探索。

一、立意求新法

所谓立意求新法,就是引导学生用自己独到的眼光,独特的思维,去发掘材料蕴含的时代意义,构思出具有时代气息的中心思想的方法。运用立意求新法,可以写出具有时代特色的文章。"

例如:《真没想到……》一题,有位同学这样写道:邻居王叔叔原是一家工厂的一位科长,工厂倒闭后,他也下岗了,原本欢乐的家庭也笼罩上了阴影。几个月后,和他同厂的工人大多自谋到了职业,可王叔叔却放不下架子去谋职,整天在家唉声叹气,愁眉苦脸。可有一天放学路上,我到路旁新摆的自行车摊旁修自行车,没想到摊主竟是王叔叔。王叔叔还笑着说:“我又上岗了。以前爱面子,现在想通了,只要靠双手劳动挣钱,都光荣!”这篇文章由王叔叔的“下岗”到“上岗”,反映了人们就业观念的转变,具有浓烈的时代气息。

再如:《我尊敬的一个人》一题,写作之前在先确立“为何尊敬”这一中心。此时,就可以引导学生选择一些具有时代气息的原因,如因某人“反腐败”而尊敬。这样一来,再叫学生写一篇《我不喜欢的一个人》,学生马上会想到他残害人民的思想而确立不喜欢的原因。这样的文章当然具有时代气息。

二、立意求奇法

所谓立意求奇法,是指写文时不落俗套而给人出乎意料的立意方法。换句话说,就是运用逆向思维给文章立意的方法,我们也可称之为“反弹琵琶法”。

例如:“滥竽充数”这个成语多数人都知道,一般人认为该批评、讽刺的是南郭先生,因为他没真才实学,却混在行家里面充数。从这个角度认识,这是求同思维。我们也可以运用求异思维来立意:批驳齐宣王。假如不是他喜欢听三百人一起吹竽,南郭先生怎么能混得下去?当今企业中,不是有很多的“齐宣王”吗?这样一来,文章的立意就会别致。

这种立意方法较为常见,诸如“近朱者未必赤”“近墨者未必黑”等等到,这里我也就不多说了。

三、立意求深法

所谓立意求深法,就是以小见大法。就是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的小事中发掘出具有深刻社会意义的主题,做到“借一叶而知秋,以目尽传精神”。如朱自清的《背影》,父亲为儿子买桔子这事可谓小,但作者能从中道出“父爱”这一感人的主题。而《平民总统孙中山》

一文的作者马庚存,也就是通过记叙孙中山先生日常生活的六件小事,赞扬了孙中山先生身体力行做人民的公仆这一伟大而优秀的品行。

再如:《一件小事》可以通过身边、周围发生的一件小事,反映改革春风给人们思想观念、物质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从而达到歌颂“改革开放”这一大主题的目的。

散文有哪些写作技巧呢 篇5

书法创作总是讲技巧的,倘若技巧不及,那么一定显得粗鄙;太过又会华丽而小气。

古人早有文质彬彬一说,如果用来谈书法“文”,就是书法文采,这一定体现在书法技巧上;”质“,就是古朴的质地;而”彬彬“指配合谐调。那么要谐调,自然要讲究度。孔子所说的”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仍然指质胜过了文就显得粗野,文胜过了质就会浮华。

那么怎样才算恰如其分,这实在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今天看了一篇名为《陈传席谈今古书法家及书法》的文章,其中有这么两段文字:

学书一定要从隋以前学起,汉以前的书法都很朴厚,大篆、小篆,用笔都很沉稳,不像宋人书法那样,腾、挪、跳、跃、闪、避、顿、挫。汉书也是朴厚的,特别是西汉书,东汉书法更成熟,但我对东汉书法在赞扬之余还是有点意见,太讲技巧,蚕头燕尾,每下一笔,必回锋,逆笔方转或圆转,再回锋,方可向下运笔,而且一波三折,收笔前还要再用力按一下,再轻轻挑起,叫欲下先上,欲右先左,否则就出不了那个效果。这太麻烦,书法者,抒余之性情也,这就压抑性情了。

宋人书法,苏轼的字腾、挪、跳、跃,比较少一点,闪、避、顿、挫也不严重,所以有人说苏轼书法最好,但苏轼对书法的发展变化不如米芾大。米芾字毛病多,变化也大。他的毛病也是他的贡献,他的字如前所述,跳跃太过,因而显得很有活力,动多静少。这正如一个人庄严地坐在台上,基本不动,更不摇头晃脑,这就十分稳重,十分沉着,像个德高望重的大人物。而多动,时时腾、挪、跳、跃,左摇右晃的人就不庄重,就不像个稳重的大人物,当然可以像一个运动员

或腿跑得快的服务生。前者如魏晋以前的书法,后者如宋人书法。所以,学宋人书法,气息不会高古。但宋人书法易学,写了易像,忽按忽提,忽转忽折,而且胆子越大越易学好。

这里陈传席先生显然认为书法,如果技巧太过就不够高古,很麻烦,很难直抒性情。

实某些技巧该不该用,我想应该从这么几个角度来看,一是视觉形象价值,二是审美艺术价值,三是风格特色价值,四是抒情内涵价值。倘若没有价值自然是技巧应用太过,甚至会给人花里胡哨很小气的感觉。生活中人们也会有这样的经验,一双鞋设计中技巧应用太过,一件衣服装饰点缀太过,一顶帽子花饰艺思太过,都给人轻浮、妖冶和不庄重的感受,还显得小里小气。但陈传席先生这里举得例子,有些恐怕不太妥帖,比如说蚕头燕尾是技巧太过了,显然一般读者怕接受不了这样的观点,因为这样的技巧不用岂不是就不会诞生隶书了,就不会产生这样的书体风格了!再比如行书有行书的书体风格,记得前几天拜访老同学杨熹时,他指着他的一幅书法作品,说其中的一个“光”字,那最后一笔写得不对,我一琢磨也是,那一笔像楷书一样起笔,岂不失去了线条的流动感和连贯感?这里的技巧应用自然是多余的。而技巧不及我们更是经常遇到,如不懂形成书法“势”的技巧而呆板,不懂收放的技巧而没有疏密的变化,等等,都会丧失书法的审美价值。

陈传席先生还谈到了蚕头燕尾技巧应用“太麻烦”,是啊,大道至简是不错,但繁简都要在一个度中,倘若因为追求简而失去美,我看繁些好,因为这样的简是粗鄙的简,是没有艺术价值追求的简,是糊里糊涂的简,当然这自然是一种苟简。这和语言道理一样,“词语多而无用是啰嗦,词语少而意不明是苟简”,比如李金斗的相声中,把包头子母扣厂简称为“包子”,开封刀具厂简称为“开刀”, 自控杀虫剂厂简称为“自杀”,上海吊车厂简称为“上吊”,这不就是苟简吗?庄子说“凫胫虽短,续之则悲;鹤胫虽长,断 之则哀”,事实正是这样。我们不要蚕头燕尾,回到平动笔法的篆书,简是简了,但还有那种隶书的飞动大气的美吗?我想,以这样的观点看问题,永字八

法的出现就是罪过,因为永字八法和前代书法的笔法比较起来不知要繁了多少,想想篆书的.笔法技巧多简单,而永字八法网络资料称:

点为侧,侧锋峻落,铺毫行笔,势足收锋;横为勒,逆锋落纸,缓去急回,不可顺锋平过;直笔为努,不宜过直,太挺直则木僵无力,而须直中见曲势;钩为趯(tì),驻锋提笔,使力集于笔尖;仰横为策,起笔同直划,得力在划末;长撇为掠,起笔同直划,出锋稍肥,力要送到;短撇为啄,落笔左出,快而峻利;捺笔为磔(zhe),逆锋轻落,折锋铺毫缓行,收锋重在含蓄。

你看这多麻烦,但这繁又是书法里程碑式的事件!许多书法家都反复琢磨过永字八法,如于钟华在《“永字八法”解密》中,对其中的“掠”就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并没把繁过蚕头燕尾的技巧当做累赘,他说:“掠”字是提手旁,一看便知应该是人体的一个动作,什么动作呢?柳宗元认为是“如用篦之掠发”,意思是说像用篦子梳头一样,一样是什么样?就是动作要轻柔,大家可以想象,篦子落在头上,然后纵向行走,再平拉出去,动作舒展大方,不紧不慢,不鲁莽也不轻佻,所以小时候经常听到家长批评孩子不会梳头的声音,其实动作都会,关键在于动作中“稳健轻柔”的状态。我还记得第一次学“掠”这个字是在小学一篇课文中,有“小燕子掠过水面”的句子,什么叫掠过水面,还专门去观察过,现在想想小燕子掠过水面的过程还真像我们写撇的过程。

看陈传席先生的这两段话,还给人的印象是书法技巧还会影响“抒余之性情也”!那么是不是可以这样说,倘若我们不学书法,拿起毛笔就写,不讲一点技巧就会“抒余之性情”呢?恐怕不是这样吧!不论诗歌、散文还是绘画、雕塑、声乐,都是真正掌握了艺术技巧才能准确、艺术而又富有魅力的把自己的主观意愿、性情趣味表现出来!那些看似质朴的艺术作品,何尝没有艺术技巧!比如,山药蛋派赵树理的小说,你能说不讲艺术技巧信手写出来的吗?再比如你不懂书法技巧,你如果写“为中华崛起而奋斗”几个字,能写得具有震撼力吗!我忽然想到明代著名书法家萧显,为山海关所提的匾额“天下第一关”四个字,倘若没有高超的书法技巧,能写得字体威严、笔力苍劲吗?

能在这五个字中蕴含着山海关气势磅礴的神韵吗?

仔细琢磨陈传席先生的话,你也会发现他更赞赏沉稳、高古的笔法,这是因为这样的笔法变化少,倘若“腾、挪、跳、跃、闪、避、顿、挫”,技巧多了变化大了就逊一筹。我想这只是风格不同,并没有优劣之分。技巧少的朴素,技巧多的典雅,各有自身的价值,至于你喜欢环肥还是燕瘦,只是你个性趣味的不同罢了。一幅书法作品该怎样使用技巧,是多是少,你一是可以借鉴修辞学中判定修辞的好坏,以“适应情景题旨”为标准;一是你可以把自己的审美趣味尽情的挥洒在笔下。

散文有哪些写作技巧呢 篇6

散文,往往通过生活中偶发的、片断的事象,去反映其复杂的背景和深广的内涵,做到“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要达到这种境界,构思是关键。

构思,是作者对一篇作品的整个认识过程,从他对外界事物的最初感受到成篇的全过程。就是进入下笔阶段,也仍然在思考,再探索,再继续认识所要描写的对象,深入发掘其底蕴和内涵。这是一种复杂的、艰辛的、严肃的精神活动,是对作家人格、修养、功力的考验。由于事物间的联系是深邃而微妙的,作家要善于由表及里,从纷繁错综的联系里,发现其独特而奥妙的联系点,才能够从“引心”到“会心”,由“迎意”到“立意”。

构思的奥妙,不同的作家有不同发现。于是就出现了种种不同的构思方法。秦牧的构思方法,有人叫做“滚雪球”。他写散文,起初的感受只是一点点,如一片小雪花,随着题材的增加,体会的深入,联想的开展,那感觉一步步膨胀起来,就象滚雪球一样。这里可贵的是最初的感觉,照秦牧的话说,它是事物的“尖端”部分,最富有“特征”的部分,一旦被作家抓住,就象一粒饱满的种子,落到肥沃的土壤里,作家用思想、感情的阳光雨露恩泽它,使它萌发成丰富的果实。这是一个核心,越滚越大,形成统一的构思。他的名篇《土地》、《社稷坛抒情》就是很好的例子。

徐迟的构思方法,叫“抓一刹那”。这“一刹那”他认为是事物

的“精华”部分,最有“光彩”部分。抓住这“一刹那”,就抓住了头绪,抓住了中心,零散杂乱的材料才得以集中,才有了归宿。如他的《在湍流的涡漩中》的创作,正反两方面的教训都可以说明这个问题。

总之,一篇散文的谋篇、构思,不同的作家有不同的方法,因人而异,不可强求一律,更不能照猫画虎,每人应有每人的独特方法,但讲究构思,则对每一个作家而言,都是极重要的。

一篇优秀的散文,几乎难以离开联想。所谓联想,是指对事物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想象活动。由一事物过渡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当人们由当前事物回忆起有关的另一事物,或者由想起的一件事物又波及到另一件事物时,都离不开联想。在这种联想活动中,事物的特征和本质,更容易鲜明和突出,作者的思想认识也能不断提高和深化。一个作者的知识积累,储藏愈厚实,则对生活的感受愈敏锐,易于触类旁通,浮想联翩,文思泉涌。联想,在心理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回忆常以联想的形式出现,联想还有助于举一反三的推理过程。特别是在散文创作及其它样式的文艺创作中,联想有着增强作品艺术魅力的功效。

散文家的灵感,看似偶然,实则必然,迁思妙得,得自长期积累。积累愈厚,愈发敏感。散文不是贵在触发吗?由此及彼是触发,对于目前所经历的事物,发现旁的意思,既是触发,也是联想。深厚的积累,有助于触发的深化。要将“诗魂”变为诗,要从触发达到构思,还必须发挥联想和想象。要将许多旧经验溶化、抽象、加以重新组织,假若没有一定生活积累做凭依,想象、联想的翅膀则是飞不起来的。客观事物总是相互联系的,具有各种不同联系的事物反映在作者的头脑中,便形成了各种不同的联想──有空间或时间上相接近的事物形成接近联想(如由水库想起水力发电机);有相似特点的事物形成的类似联想(如由鲁迅想起高尔基);有对立关系的事物形成对比联想(如由光明想起黑暗);有因果关系的事物形成因果联想(如由火想到热)。

散文的联想,总是同精细的观察、细微的描述相结合。散文的画

面,首先力求真实、具体,使人读之如身临其境,同时也要做到含蓄、深邃,使人读之能临境生情。作者给读者想象空间、回味余地愈大,则诗意的芬芳愈浓,这就离不开丰富而活跃的联想。联想,实质上是观察的深化,是此时此地的观察,与彼时彼地观察的融会贯通。没有这种融会贯通,便没有感受的加深、思想的升华、诗意的结晶。如果说,精细的观察,为作者采集了丰富的矿石,那活跃的联想,则是对这些矿石的冶炼和加工。联想不是凭着个人的闪念所得,漫无边际地胡思乱想。一个作家要想让联想的翅膀飞起来,没有广博的学识,不掌握事物之间内在的联系和底蕴,没有个人的创造性和激情,没有个人爱好的广大空间,思想和幻想、形式和内容的广大空间,是高飞不起来的。只能象蓬间雀那样在草稍上徘徊,而不能象大鹏那样展翅万里,海阔天空自由飞翔。

散文笔调的魅力,固然来自作家的真知、真见、真性、真情。但要将其化作文学和谐的色彩、自然的节奏、隽永的韵味,还必须依靠驾驭文字的娴熟,笔墨的高度净化。

文采,不在于文字的花哨和刻意雕饰,而在于表情达意,朴实真挚。如堆砌词藻,就象爱美而又不善于打扮的女人一样,以为涂脂抹粉,越浓越好,花花绿绿,越艳越好,其实俗不可耐,令人见了皱眉。

散文作者,要有特别敏锐的眼光和洞察力,能看到和发现别人所没有看到的事物,还需有异常严密而深厚的文字功夫。创作时,不能心浮气躁,要静下心来,挖空心思找到准确的词句,并把它们排列得能用很少的话表达较多的意思。这就是古人所说的“言简意繁”。要使语言能表现出一幅生动的画面,简洁地描绘出人物的音容笑貌和主要特征,让读者一下子就牢牢记住被描写人物的动作、步态和语气。

散文的语言美,作家们有不少独到精辟的见解。秦牧说:“文采,同样产生艺术魅力和文笔情趣。丰富的词汇,生动的口语,铿锵的音节,适当的偶句,色彩鲜明的描绘,精采的叠句……这些东西的配合,都会增加文笔的情趣。”佘树森说:“散文的语言,似乎比小说多几分浓密和雕饰,而又比诗歌多几分清淡和自然。它简洁而又潇洒,朴素而又优美,自然中透着情韵。可以说,它的美,恰恰就在这浓与淡、

雕饰与自然之间。”

散文篇幅小,容量大,行文最忌拉拉杂杂,拖泥带水,容不得老王婆裹脚布,又长又臭。简洁,并不是简境,而是简笔;笔既简,而境不简,是一种高度准确的概括力。杜牧《阿房宫赋》开头写道:“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仅仅十二字,就写出了六国王朝的覆灭。秦始皇统一了天下,把蜀山的树木砍光了,山顶上光秃秃的,就在这里,修建起阿房宫。短短十二个字,写出了这么丰富的历史内容,时空跨度又很大,真可谓“言简意繁”了。潇洒,对人来说,是一种气质,一种风度。对散文来说,是语句变化多姿。短句,促而严;长句,舒而缓;偶句,匀称凝重;奇句,流美洒脱。这些句式的错落而谐调的配置,自然便构成散文语言特有的简洁而潇洒的美。

散文语言的朴素美,并不排斥华丽美,两者是相对成立的。在散文作品里,我们往往看到朴素和华丽两副笔墨并用。该浓墨重彩的地方,尽意渲染,如天边锦缎般的晚霞;该朴素的地方,轻描淡写,似清澈小溪涓涓流淌。朴素有如美女的“淡扫蛾眉”,华丽亦非丽词艳句的堆砌,而是精巧的艺术加工,不着斧凿的痕迹。但不论是朴素还是华丽,若不附属于真挚感情和崇高思想的美,就易于像无限的浮萍,变得苍白无力,流于玩弄技巧的文字游戏。

像生活的海洋一样,语言的海洋也是辽阔无边的。行文潇洒,不拘一格,鲜活的文气,新颖的语言,巧妙的比喻,迷人的情韵,精采的叠句,智慧的警语,优美的排比,隽永的格言,风趣的谚语,机智的幽默,含蓄的寓意,多种多样艺术技巧的自如运用,将使散文创作越发清新隽永,光彩照人。

2024年1月17日发(作者:咎静安)

散文有哪些写作技巧呢

散文有哪些写作技巧呢

散文是一种 从内容到形式都非常自由的文体,“形散而神不散”是散文的特点。散文的“形”是指散文的外在形式,选用怎样的材料,材料又是怎样组织的,那么,散文有哪些写作技巧呢?

散文有哪些写作技巧呢 篇1

第一,散文语言十分重要。首要的一条是以口语为基础,而文语(包括古语和欧化语)为点缀。其次是要清新自然,优美洗练。此外,还可以讲究一些语言技法,如句式长短相间,随物赋形,如多用修辞特别是比喻,如讲音调、节奏、旋律的音乐美等。还有,可以运用排比、夸张、对比等手法。但是,不要过于注重辞藻华丽,过于言过于实。

第二,散文需要形散神不散,那么就要求我们写作时要有线索,有主线,围绕主线展开联想,把自己的真情实感写出来。

第三,构思精巧。好的构思才能使文章吸引人,才可以以质取胜。

主要特点

1.形散而神不散。

“形散”主要是说散文取材十分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表现手法不拘一格:可以叙述事件的发展,可以描写人物形象,可以托物抒情,可以发表议论,而且作者可以根据内容需要自由调整、随意变化。“神不散”主要是从散文的立意方面说的,即散文所要表达的主题必须明确而集中,无论散文的内容多么广泛,表现手法多么灵活,无不为更好的表达主题服务。

为了做到形散而神不散,在选材上应注意材料与中心思想的内在联系,在结构上借助一定的线索把材料贯穿成一个有机整体,散文中常见的线索有:以含有深刻意义或象征意义的事物为线索;以作品中的“我”来作线索,以“我”为线索,由于写的都是“我”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侃侃而谈,自由畅达,使读者觉得更加真实可信、亲切感人。

2.意境深邃,注重表现作者的生活感受,抒情性强,情感真挚。

作者借助想象与联想,由此及彼,由浅入深,由实而虚的依次写来,可以融情于景、寄情于事、寓情于物、托物言志,表达作者的真情实感,实现物我的统一,展现出更深远的思想,使读者领会更深的道理。

3.语言优美凝练,富于文采。

所谓优美,就是指散文的语言清新明丽(也美丽),生动活泼,富于音乐感,行文如涓涓流水,叮咚有声,如娓娓而谈,情真意切。所谓凝练,是说散文的语言简洁质朴,自然流畅,寥寥数语就可以描绘出生动的形象,勾勒出动人的场景,显示出深远的意境。散文力求写景如在眼前,写情沁人心脾。 散文素有“美文”之称,它除了有精神的见解、优美的意境外,还有清新隽永、质朴无华的文采。经常读一些好的散文,不仅可以丰富知识、开阔眼界,培养高尚的思想情操,还可以从中学习选材立意、谋篇布局和遣词造句的技巧,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2、鉴赏技法

散文鉴赏,重点是把握其“形”与“神”的关系。散文鉴赏应注意以下几点:

1.读散文要识得“文眼”。

凡是构思精巧、富有意境或写得含蓄的诗文,往往都有“眼”的安置。鉴赏散文时,要全力找出能揭示全篇旨趣和有画龙点睛妙用的“文眼”,以便领会作者为文的缘由与目的。“文眼”的设置因文而异,可以是一个字、一句话、一个细节、一缕情丝,乃至一景一物。并非每篇散文都有必要的“文眼”。

2.读散文要抓住线索,理清作者思路,准确把握文章的立意。

结构是文章的骨架,线索是文章的脉络,二者是紧密联系的。抓住散文中的线索,便可对作品的思路了然于胸,不仅有助于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而且也是对作者谋篇布局本领的鉴赏,从而透过散文的“形散”的表象抓住其传神的精髓,遵循作者的思路,分析文章的立意。线索通常有以下几种:

⑴以事物的形象为线索,如巴金的《灯》;

⑵以感情的发展为线索,如杨朔的《荔枝蜜》;

⑶以时间顺序为线索,如刘白羽的《长江三日》;

⑷以空间顺序为线索,如朱自清的《绿》;

⑸以人物活动为线索,如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6)以事理为线索,如唐韬的《琐忆》。

3.注意散文表现手法的特点,深入体会文章的内容。

散文常常托物寄意,为了使读者具体感受到所寄寓的丰富内涵,作者常常对所写的事物作细致的描绘和精心的刻画,就是所谓的“形得而神自来焉”。我们读文章就要抓住“形”的特点,由“形”见“神”,深入体会文章内容。

4.注意展开联想,领会文章的神韵。

联想的方式有:

①串联式:如《猎户》“尚二叔→百中老人→董昆”;

②辐射式:如《土地》以“土地”为中心生发开去,写“热爱生活,保卫土地,建设土地”;

③假托式:如《白杨礼赞》;

④屏风式:如《风景谈》。注意丰富的联想,由此及彼,由浅入深,由实到虚,这样才能体会到文章的神韵,领会到更深刻的道理。

5.品味散文的语言。

一大特色是语言美。好散文语言凝练、优美,又自由灵活,接近口语。优美的散文,更是富于哲理、诗情、画意。杰出的散文家的语言又各具不同的语言风格:鲁迅的散文语言精练深邃,茅盾的散文语言细腻深刻,郭沫若的散文语言气势磅礴,巴金的散文语言朴素优美,朱自清的散文语言清新隽永,冰心的散文语言委婉明丽,孙犁的散文语言质朴,刘白羽的散文语言奔放,杨朔的散文语言精巧。何为的散文语言雅致。一些散文大家的语言,又常常因内容而异。如鲁迅的《纪念刘和珍君》的语言,锋利如匕首;《好的故事》的语言,绚丽如云锦;《风筝》的语言,凝重如深潭。体味散文的语言风格,就可以对散文的内容体味地更加深刻。了解情技

6.了解情技

了解情技即弄清抒情散文的写作技巧,也就是高考考点要求的“能鉴赏作品的表达技巧”。因此掌握诸如渲染、铺垫、象征、伏笔、照应、悬念、衬托、过渡等技巧有利于鉴赏散文,把握美文实质。

散文有哪些写作技巧呢 篇2

写散文一定要有生活有情感,写随笔一定要有思考有思想。

没有生活,没有真情实感写不出散文,更不要说写出好散文了。

没有思考,没有思想同样也写不出随笔,更不要说写出好的随笔了。

文学自来生活,散文来自生活,没有亲身生活经历就写不出具有真情实感的散文。

随笔来自对生活深刻的思考,没有深刻的思考就不会产生深刻的思想,就发现不了生活中的哲理,思想就不能升华。这样的随笔是没有境界的,也是没有价值的。

不要小看散文随笔,散文随笔虽然都是小东西,篇幅并不长,但散文随笔写好了也能出大作家;写小说的有大作家,写诗的有大诗人,写散文随笔的也有大散文家,韩愈、柳宗元、林语堂、周作人、朱自清等都是大散文家,他们的文学成就主要就是在散文随笔的创作上。

散文的篇幅一般都不长,三两千字而已,有的甚至一千多字,正是这不很长的篇幅,就更要求语言的精炼,所以散文语言是有文学质量的语言,写小说的应该具备散文语言的功底,这对小说创作是很有帮助的。

小说作家利用长篇小说的间歇写一些散文随笔还是有好处的,这样可以锻炼自己的思维,可以锤炼自己的笔力,很多优秀的小说作家是不会疏远散文的,他们往往很喜欢写些散文随笔,这也是陶冶自己的情操,因为散文随笔更能够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没有任何一种文学样式更能够直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了,只有散文随笔才能做到这一点。散文随笔这类的文字随时都可以写,不像写小说,需要长时间的构思,也不像写诗,必须在你有灵感的时候才能写。作为文学写作,散文随笔的写作欲望陪伴我们的时间更多,我们也有更多的机会写散文写随笔。

写散文与写随笔是不一样的,感觉上不一样,写散文需要生活,写出真情实感;写随笔需要思考,写出哲理的东西,要有思想的闪光。

散文写作注重形象,注重情感的因素;随笔的写作注重思辨,注重哲理的因素。它们是散文这个大园地里奔跑的两架马车,一架是感性的马车,一架是理性的马车。

随笔是对生活的抽象思考,不是形象的思考,是对人生理性的思考,不是对人生感性的思考。注重形象的思考,理性的思考,那是散文写作的事情。

写东西不要贪大求全,写散文更是这样,要能够从一点水里能够见到大海,这是功夫。写一件小事就能够写出大道理,让读者感受到大道理,这样的散文就不是小散文,而是大散文,就是有很大价值的散文。

写散文就是要以小见大,以一当十,一两千字不亚于甚至超过一部几十万字长篇小说的分量和价值,这不是什么不可能的事情。朱自清的背影,杨塑的荔枝蜜,比起现在那些又长又臭的小说不更有价值吗?更有持久的生命力吗?

写散文要以形象感人,以情动人,写随笔要以理服人,道理要讲得清楚,讲得透彻,能够引起人们的思考,给人予启发和深思的东西。

写作就是这样,不要写的比想的多,要写的比想的少,思考比写作的时间更多。没有思考的时间,就不会有写作的时间,只有多思考,才能写出更多的好文章。

有时候一天能够写很多东西,写好几篇文章,但这不是一天思考的结果,是生活积累的结果,更重要的是对生活和人生感受和思考的积累,没有这些丰富的感受和积累,一天是写不出这么多文章的。

人不是机器,写作也不是不停地写作,一天若要写作五个小时,那么思考的时间应该是写作的十倍甚至更多。

我思考的时间总是比写作的时间更长,用于思考的时间更多。勤奋地思考是勤奋地写作的基础和前提,也是写作的保证。

不论是诗歌作者还是小说作者,都应该写些散文随笔,忽视散文随笔和从来只有写诗或只有写小说而不写散文随笔的写作者,永远都

不可能成为优秀的作家或者诗人。很多优秀的诗人和优秀的小说家也同样是写散文随笔的高手。

过去我只是闷着头写诗,基本没有写过什么散文,随笔更谈不上了。写了不少的散文随笔以后,同时又写了一些诗,我才知道自己是个诗人,过去我只觉得自己像个诗人,不敢称自己是诗人。

没有写过散文的诗歌作者是不会有自信的,甚至不敢肯定自己是诗人;连散文都不会写,写不好,怎么会有诗人的自信呢?肯定是不会有的。

写小说的并不见得就能够写好散文,会写诗的也未必就能够写好散文,要不也就没有散文这种文学体裁的成立了,也就没有散文家的存在了。

散文如水诗如酒,酒不错,但是酒的主要成分是什么?不是酒精而是水,没有水也就没有酒。喝酒上头,容易上火,喝水清爽,润喉润肺。人在口干舌燥的时候最需要的不是酒,而是清水一杯。

散文有哪些写作技巧呢 篇3

议论性散文可以包容丰富的内容,便于抒发真挚的情感,表达深刻的思想,显示出较深厚的文化底蕴,最容易获得阅卷老师的青睐。但是要写好议论性散文并非易事,不少考生在写作此类文章时最常出现的问题就是入题较慢。入题较慢当然不算离题,但却往往使整篇文章显得扣题不紧,中心不够突出,这样的作文自然不容易获得高分。选取XX年全国卷高考优秀作文中几篇比较典型的议论性散文的作文开头,简要介绍几种快速入题的方法。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宋国有个富人,一天大雨把他家的墙淋坏了。他儿子说:不修好,一定会有人来偷窃。邻居家的一位老人也这样说。晚上富人家里果然丢失了很多东西。富人觉得他儿子很聪明,而怀疑是邻居家老人偷的。

以上是韩非子中的一个寓言。直到今天,我们仍然可以在现实生活中听到类似的故事,但是,也常见到许多不同的甚至相反的情况。我们在认识事物和处理问题的时候,感情上的亲疏远近和对事物认知的正误深浅有没有关系呢?是什么样的关系呢?请就感情亲疏和对事

物的认知这个话题写一篇文章。

以下是几篇优秀作文的入题技巧:

一、由新颖形象的比喻入题,直接扣题

理智和情感是人类生活中的两只脚印,人类在认知事物的道路上的每一次成长都和他们的理智及情感有关。(江苏考生天平和七弦琴)

将理智和情感比作是人类生活中的两只脚印,首句入题,就形象地点出了情感与理智的内在关系情感与理智对认知具有重要的影响。这样的开头,入题迅速,闪烁着思辨的色彩,令人耳目一新。

二、由生动贴切的拟人入题,激发想像

在蝶的眼中,花是天使,因为花给予她生命的甘露;

在花的眼中,蜂是挚友,因为蜂给予她生命的延续。

然而在蝶眼中,蜂不过是埋头苦干的笨蛋,在蜂眼中,蝶不过是游戏花间的浪子。(湖北考生学会历史的旁观)

文章开头赋予蝶、蜂、花以人的性情,连物都会带着情感的眼光来评价、认知事物,更何况是情感丰富的人?通过生动贴切的拟人手法,将话题的内在含义巧妙点出,不仅唤起了人们对美好事物的相关联想,更体现了作者的睿智。

三、由精彩深刻的设问入题,启人深思

人有七情,自有喜好与厌恶之情,然而,当这种好恶之情掺入对真理的认识时,又会有怎样的影响呢?(山东考生勿以好恶论断之)

一起笔就紧扣情感与认知,以一种假设将读者的思维引向对本质问题的思索,文章的立意显得十分深刻。这样的入题方式,将设问的修辞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简洁,却分量十足。

四、由优美的排比句式入题,先声夺人

你会因喜爱北国的皑皑白雪而对南国的椰树海风不屑一顾吗?你会因沉迷于江南的小桥流水、青瓦白墙而否定西北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美吗?你会介意林黛玉使性子而不看经典名著红楼梦吗?你会钟情流行音乐而厌烦沉闷乏味的古典音乐吗?古希腊哲人曾说,人是感情的动物。因此,面对大千世界,感情上的亲疏远近、喜好憎恶往往会影响到对人、对事的看法。相信每个人的心中都会有架天平,

有个自己的标准,用来衡量周遭的一切。(湖北考生心中的天平)

优雅的语言、和谐的音节、丰富的形象还不足以触动你的情感吗?还不足以让你在美的品味中恍然大悟原来对美的感知,对人对事的看法,都是要受到心中那架天平的影响吗?

五、由抒情议论入题,入情入理

常常是一位亲人的生命如流星般陨落,我们才悲哀于死神的无情;常常是一位朋友在与疾病殊死斗争,我们才诅咒病魔的猖獗横行;常常是我们自己的利益受到了侵犯,我们才正视社会上的毒瘤。 (江苏考生放下感情的叶片)

这样的语言是不是很容易唤起你的共鸣?这样的开头,既饱含着深厚的情感,又折射出理性的色彩。如此入情入理的文字,引导我们触摸到了这样的本质感情的叶片时常遮挡住我们理智的目光。

六、由名言警句入题,彰显底蕴

人是有感情的,正如古语所说的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故而,在认知事物时便不自觉地附着了浓浓的个人情感。于是有了情人眼里出西施的缠绵,感时花溅泪的悲戚。(山东考生怎一个情字了得)

文章开头即紧扣住一个情字,在三句话中嵌入了三句有关情感的名句,显示出了考生较为扎实的写作功底。底蕴说白了就是积累,走上考场的时候,你该积累了不少的名言警句吧,而你所积累的东西不只是为了那道仅值4分的名句填空题吧。

七、由对比手法入题,表明立场

有时候,感情是一剂善变的药,融在爱人的酒杯中,苦涩里也能品出甘润;有时候,感情是一把双刃剑,握在敌人的手里,纵轻轻挥下也觉得伤痕累累。(浙江考生真情诚可贵 理智价更高)

感情既是能化苦涩为甘润的善变的药,又是可以带来累累伤痕的双刃剑。精致的比喻将情感的两重性揭示出来,构成巧妙的对比,非常形象地点出了文章的中心:真情诚可贵,理智价更高。

八、由假设情景入题,埋下伏笔

如果你正赶时间,可是走到路口却被人告诉前面过不去。如果这个人是你认识的人,你会怎么办?如果这个人是陌生人,你又会怎么

办?

是啊,假如遇到这种情景,我们该怎么办?是从感情亲疏的角度出发,对所认识的人相信多一点,对所不认识的人相信少一点,还是反过来?假如其他类似的情景,又该怎么办?很自然地,我们便顺着作者的思路追寻下去,去看看作者预设的答案到底是什么。

九、由品评时事入题,追踪本质

APEC让全世界刮起了唐装热。看着那不同肤色、不同国籍的人们着一身相同的唐装时,我不禁呐喊,我爱唐装!曾经,这样的传统服装让国人排斥,单调乏味,不及洋装轻便舒适,人们抱怨过,人们责难过,穿着这样的衣服甚至让他们羞愧,我不禁要问:一件衣服,有那么多过错吗?(湖北考生我爱唐装)

直接以APEC会议引起的唐装热入题,联系对唐装前后情感态度的不同,引出了对本质的追问衣服自然不会有对错,错的是人们的情感和认知。假如能在入题时用时事材料来紧扣话题,通过品评时事来追踪本质,你的作文的开头是不是也能带着几分新鲜,闪烁着几缕智性的光芒?

实际上,一篇作文要脱颖而出,仅仅讲究写好开头的技巧是不够的。从以上的例子就可以看出,这些精巧的开头并非只是简单套用某种入题的技巧才显示出新意来,而是结合了几种或多种技巧,并且,从优秀考场作文的开头中,我们可以感受到的是这些考生驾驭语言的能力和良好的语文素养,这才是他们获高分的根本原因。所以,希望同学们在备考过程中,既要有意识地借鉴他人成功的经验,也要厚实自己的知识积淀。

散文有哪些写作技巧呢 篇4

散文是一种作者写自己经历见闻中的真情实感的灵活、精干的文学体裁。作者在散文中的形象比较明显,常用第一人称叙述,个性鲜明。正像巴金所说“我的任何散文里都有我自己”,总之可以说是表现自我。

同时,这也就需要大胆无忌。正如鲁迅所说“任意而谈,无所顾忌”,他还推崇曹操及魏晋散文的“力主通脱”。也如刘半农所说,

散文要“赤裸裸地表达”,写真实的“我”是散文的核心特征和生命所在,这是定义的最大要素。

散文语言十分重要。首要的一条是以口语为基础,而文语(包括古语和欧化语)为点缀。其次是要清新自然,优美洗练。此外,还可以讲究一些语言技法,如句式长短相间,随物赋形,如多用修辞特别是比喻,如讲音调、节奏、旋律的音乐美等。

首先,必须明确一个散文写作观念,即散文的唯一内容和对象是作者的感情体验。所有的教材都提出了散文要写感情,但却是作为一种必备因素和一种内在线索。应当强调指出,感情不是片面的因素,也不仅仅是线索,而是散文的对象。散文写人、写事都只是表面现象,从根本上说写的是感情体验。感情体验就是“不散的神”,而人与事则是“散”的可有可无、可多可少的“形”。朱自清的《背影》不是要记录回家和父子离别的琐事,而是要吐露一种对父亲及失败了的父辈的怜惜和敬爱。刘真的《望截流》,重点不是顺理成章的工程本身或建设者的业绩,而是一种回归历史进步主流的内心感受。感情体验,是散文的内在结构,有了它,就可以天马行空地起草。这一点,不能不明朗和确定。

有了散文的内在结构——感情体验,只要再明确外在结构的核心就可以写好散文。外在结构的核心是细节。散文和小说一样,建立在细节的描写和叙述的基础上,但细节的排列组合方式不同。可以说,小说组合细节是“以盘盛珠”,而散文则是“以线穿珠”。小说的“盘”是一个社会的横切面,具备冲突,各种阶层、力量的人物或隐或显,而细节只能在这样的“盘”中有机地展开。散文的“线”,就是感情体验,或多或少,随手拈来,任情挥洒——以感情体验的表现为准。由此,我们说散文(应称艺术散文),是最自由的文体,散漫如水,手法灵活。

只要弄清这些,写真实自我及由此生发的个性口语、感情体验和细节描写,就掌握了散文写作的要领,什么章法(如文眼)、意境等等一般化认识都不必过于拘谨地学习,其他文体理论知识和写作基础理论都会讲到。

散文主要分为记叙散文和抒情散文(仍按传统的不明确的说法)两种。下面将两种散文的模式列出,供初学者和高等教育应试者选择使用。

记叙散文模式

【开头】

①感情化语言概括叙述“我”和该人,重点在后,介绍该人,如肖像描写。

②两者关系及该人精神特质的议论。

【中间】一种情况:一件事。从开头、发展到结尾,细致叙述和描写。另一种情况:几件事。每件事即每层次前,可以用对该人精神特质的一个因素领起,以对该人的感情体验及整体议论来贯穿几件事。

【结尾】

①重申特质,照应开头。

②深化感情关系,发出感慨。抒情散文模式

【开头】

①叙述自己与景物的关系。

②议论景物和自己。

【中间】

①描写景物,分出层次,细致动人。

②发挥联想。

【结尾】感慨

写作指导:三种技巧帮你确立作文的中心

立意指确立文章的中心。中心是文章的灵魂,是贯穿全文的主线。文章的选材、结构、语言表达都受中心的约束,古人说过:“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意思是说,中心好比统帅,无统帅的士兵,只能称它为乌合之众。那么,如何很好地确立文章的中心呢?对这一方面,我作了一些小小地探索。

一、立意求新法

所谓立意求新法,就是引导学生用自己独到的眼光,独特的思维,去发掘材料蕴含的时代意义,构思出具有时代气息的中心思想的方法。运用立意求新法,可以写出具有时代特色的文章。"

例如:《真没想到……》一题,有位同学这样写道:邻居王叔叔原是一家工厂的一位科长,工厂倒闭后,他也下岗了,原本欢乐的家庭也笼罩上了阴影。几个月后,和他同厂的工人大多自谋到了职业,可王叔叔却放不下架子去谋职,整天在家唉声叹气,愁眉苦脸。可有一天放学路上,我到路旁新摆的自行车摊旁修自行车,没想到摊主竟是王叔叔。王叔叔还笑着说:“我又上岗了。以前爱面子,现在想通了,只要靠双手劳动挣钱,都光荣!”这篇文章由王叔叔的“下岗”到“上岗”,反映了人们就业观念的转变,具有浓烈的时代气息。

再如:《我尊敬的一个人》一题,写作之前在先确立“为何尊敬”这一中心。此时,就可以引导学生选择一些具有时代气息的原因,如因某人“反腐败”而尊敬。这样一来,再叫学生写一篇《我不喜欢的一个人》,学生马上会想到他残害人民的思想而确立不喜欢的原因。这样的文章当然具有时代气息。

二、立意求奇法

所谓立意求奇法,是指写文时不落俗套而给人出乎意料的立意方法。换句话说,就是运用逆向思维给文章立意的方法,我们也可称之为“反弹琵琶法”。

例如:“滥竽充数”这个成语多数人都知道,一般人认为该批评、讽刺的是南郭先生,因为他没真才实学,却混在行家里面充数。从这个角度认识,这是求同思维。我们也可以运用求异思维来立意:批驳齐宣王。假如不是他喜欢听三百人一起吹竽,南郭先生怎么能混得下去?当今企业中,不是有很多的“齐宣王”吗?这样一来,文章的立意就会别致。

这种立意方法较为常见,诸如“近朱者未必赤”“近墨者未必黑”等等到,这里我也就不多说了。

三、立意求深法

所谓立意求深法,就是以小见大法。就是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的小事中发掘出具有深刻社会意义的主题,做到“借一叶而知秋,以目尽传精神”。如朱自清的《背影》,父亲为儿子买桔子这事可谓小,但作者能从中道出“父爱”这一感人的主题。而《平民总统孙中山》

一文的作者马庚存,也就是通过记叙孙中山先生日常生活的六件小事,赞扬了孙中山先生身体力行做人民的公仆这一伟大而优秀的品行。

再如:《一件小事》可以通过身边、周围发生的一件小事,反映改革春风给人们思想观念、物质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从而达到歌颂“改革开放”这一大主题的目的。

散文有哪些写作技巧呢 篇5

书法创作总是讲技巧的,倘若技巧不及,那么一定显得粗鄙;太过又会华丽而小气。

古人早有文质彬彬一说,如果用来谈书法“文”,就是书法文采,这一定体现在书法技巧上;”质“,就是古朴的质地;而”彬彬“指配合谐调。那么要谐调,自然要讲究度。孔子所说的”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仍然指质胜过了文就显得粗野,文胜过了质就会浮华。

那么怎样才算恰如其分,这实在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今天看了一篇名为《陈传席谈今古书法家及书法》的文章,其中有这么两段文字:

学书一定要从隋以前学起,汉以前的书法都很朴厚,大篆、小篆,用笔都很沉稳,不像宋人书法那样,腾、挪、跳、跃、闪、避、顿、挫。汉书也是朴厚的,特别是西汉书,东汉书法更成熟,但我对东汉书法在赞扬之余还是有点意见,太讲技巧,蚕头燕尾,每下一笔,必回锋,逆笔方转或圆转,再回锋,方可向下运笔,而且一波三折,收笔前还要再用力按一下,再轻轻挑起,叫欲下先上,欲右先左,否则就出不了那个效果。这太麻烦,书法者,抒余之性情也,这就压抑性情了。

宋人书法,苏轼的字腾、挪、跳、跃,比较少一点,闪、避、顿、挫也不严重,所以有人说苏轼书法最好,但苏轼对书法的发展变化不如米芾大。米芾字毛病多,变化也大。他的毛病也是他的贡献,他的字如前所述,跳跃太过,因而显得很有活力,动多静少。这正如一个人庄严地坐在台上,基本不动,更不摇头晃脑,这就十分稳重,十分沉着,像个德高望重的大人物。而多动,时时腾、挪、跳、跃,左摇右晃的人就不庄重,就不像个稳重的大人物,当然可以像一个运动员

或腿跑得快的服务生。前者如魏晋以前的书法,后者如宋人书法。所以,学宋人书法,气息不会高古。但宋人书法易学,写了易像,忽按忽提,忽转忽折,而且胆子越大越易学好。

这里陈传席先生显然认为书法,如果技巧太过就不够高古,很麻烦,很难直抒性情。

实某些技巧该不该用,我想应该从这么几个角度来看,一是视觉形象价值,二是审美艺术价值,三是风格特色价值,四是抒情内涵价值。倘若没有价值自然是技巧应用太过,甚至会给人花里胡哨很小气的感觉。生活中人们也会有这样的经验,一双鞋设计中技巧应用太过,一件衣服装饰点缀太过,一顶帽子花饰艺思太过,都给人轻浮、妖冶和不庄重的感受,还显得小里小气。但陈传席先生这里举得例子,有些恐怕不太妥帖,比如说蚕头燕尾是技巧太过了,显然一般读者怕接受不了这样的观点,因为这样的技巧不用岂不是就不会诞生隶书了,就不会产生这样的书体风格了!再比如行书有行书的书体风格,记得前几天拜访老同学杨熹时,他指着他的一幅书法作品,说其中的一个“光”字,那最后一笔写得不对,我一琢磨也是,那一笔像楷书一样起笔,岂不失去了线条的流动感和连贯感?这里的技巧应用自然是多余的。而技巧不及我们更是经常遇到,如不懂形成书法“势”的技巧而呆板,不懂收放的技巧而没有疏密的变化,等等,都会丧失书法的审美价值。

陈传席先生还谈到了蚕头燕尾技巧应用“太麻烦”,是啊,大道至简是不错,但繁简都要在一个度中,倘若因为追求简而失去美,我看繁些好,因为这样的简是粗鄙的简,是没有艺术价值追求的简,是糊里糊涂的简,当然这自然是一种苟简。这和语言道理一样,“词语多而无用是啰嗦,词语少而意不明是苟简”,比如李金斗的相声中,把包头子母扣厂简称为“包子”,开封刀具厂简称为“开刀”, 自控杀虫剂厂简称为“自杀”,上海吊车厂简称为“上吊”,这不就是苟简吗?庄子说“凫胫虽短,续之则悲;鹤胫虽长,断 之则哀”,事实正是这样。我们不要蚕头燕尾,回到平动笔法的篆书,简是简了,但还有那种隶书的飞动大气的美吗?我想,以这样的观点看问题,永字八

法的出现就是罪过,因为永字八法和前代书法的笔法比较起来不知要繁了多少,想想篆书的.笔法技巧多简单,而永字八法网络资料称:

点为侧,侧锋峻落,铺毫行笔,势足收锋;横为勒,逆锋落纸,缓去急回,不可顺锋平过;直笔为努,不宜过直,太挺直则木僵无力,而须直中见曲势;钩为趯(tì),驻锋提笔,使力集于笔尖;仰横为策,起笔同直划,得力在划末;长撇为掠,起笔同直划,出锋稍肥,力要送到;短撇为啄,落笔左出,快而峻利;捺笔为磔(zhe),逆锋轻落,折锋铺毫缓行,收锋重在含蓄。

你看这多麻烦,但这繁又是书法里程碑式的事件!许多书法家都反复琢磨过永字八法,如于钟华在《“永字八法”解密》中,对其中的“掠”就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并没把繁过蚕头燕尾的技巧当做累赘,他说:“掠”字是提手旁,一看便知应该是人体的一个动作,什么动作呢?柳宗元认为是“如用篦之掠发”,意思是说像用篦子梳头一样,一样是什么样?就是动作要轻柔,大家可以想象,篦子落在头上,然后纵向行走,再平拉出去,动作舒展大方,不紧不慢,不鲁莽也不轻佻,所以小时候经常听到家长批评孩子不会梳头的声音,其实动作都会,关键在于动作中“稳健轻柔”的状态。我还记得第一次学“掠”这个字是在小学一篇课文中,有“小燕子掠过水面”的句子,什么叫掠过水面,还专门去观察过,现在想想小燕子掠过水面的过程还真像我们写撇的过程。

看陈传席先生的这两段话,还给人的印象是书法技巧还会影响“抒余之性情也”!那么是不是可以这样说,倘若我们不学书法,拿起毛笔就写,不讲一点技巧就会“抒余之性情”呢?恐怕不是这样吧!不论诗歌、散文还是绘画、雕塑、声乐,都是真正掌握了艺术技巧才能准确、艺术而又富有魅力的把自己的主观意愿、性情趣味表现出来!那些看似质朴的艺术作品,何尝没有艺术技巧!比如,山药蛋派赵树理的小说,你能说不讲艺术技巧信手写出来的吗?再比如你不懂书法技巧,你如果写“为中华崛起而奋斗”几个字,能写得具有震撼力吗!我忽然想到明代著名书法家萧显,为山海关所提的匾额“天下第一关”四个字,倘若没有高超的书法技巧,能写得字体威严、笔力苍劲吗?

能在这五个字中蕴含着山海关气势磅礴的神韵吗?

仔细琢磨陈传席先生的话,你也会发现他更赞赏沉稳、高古的笔法,这是因为这样的笔法变化少,倘若“腾、挪、跳、跃、闪、避、顿、挫”,技巧多了变化大了就逊一筹。我想这只是风格不同,并没有优劣之分。技巧少的朴素,技巧多的典雅,各有自身的价值,至于你喜欢环肥还是燕瘦,只是你个性趣味的不同罢了。一幅书法作品该怎样使用技巧,是多是少,你一是可以借鉴修辞学中判定修辞的好坏,以“适应情景题旨”为标准;一是你可以把自己的审美趣味尽情的挥洒在笔下。

散文有哪些写作技巧呢 篇6

散文,往往通过生活中偶发的、片断的事象,去反映其复杂的背景和深广的内涵,做到“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要达到这种境界,构思是关键。

构思,是作者对一篇作品的整个认识过程,从他对外界事物的最初感受到成篇的全过程。就是进入下笔阶段,也仍然在思考,再探索,再继续认识所要描写的对象,深入发掘其底蕴和内涵。这是一种复杂的、艰辛的、严肃的精神活动,是对作家人格、修养、功力的考验。由于事物间的联系是深邃而微妙的,作家要善于由表及里,从纷繁错综的联系里,发现其独特而奥妙的联系点,才能够从“引心”到“会心”,由“迎意”到“立意”。

构思的奥妙,不同的作家有不同发现。于是就出现了种种不同的构思方法。秦牧的构思方法,有人叫做“滚雪球”。他写散文,起初的感受只是一点点,如一片小雪花,随着题材的增加,体会的深入,联想的开展,那感觉一步步膨胀起来,就象滚雪球一样。这里可贵的是最初的感觉,照秦牧的话说,它是事物的“尖端”部分,最富有“特征”的部分,一旦被作家抓住,就象一粒饱满的种子,落到肥沃的土壤里,作家用思想、感情的阳光雨露恩泽它,使它萌发成丰富的果实。这是一个核心,越滚越大,形成统一的构思。他的名篇《土地》、《社稷坛抒情》就是很好的例子。

徐迟的构思方法,叫“抓一刹那”。这“一刹那”他认为是事物

的“精华”部分,最有“光彩”部分。抓住这“一刹那”,就抓住了头绪,抓住了中心,零散杂乱的材料才得以集中,才有了归宿。如他的《在湍流的涡漩中》的创作,正反两方面的教训都可以说明这个问题。

总之,一篇散文的谋篇、构思,不同的作家有不同的方法,因人而异,不可强求一律,更不能照猫画虎,每人应有每人的独特方法,但讲究构思,则对每一个作家而言,都是极重要的。

一篇优秀的散文,几乎难以离开联想。所谓联想,是指对事物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想象活动。由一事物过渡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当人们由当前事物回忆起有关的另一事物,或者由想起的一件事物又波及到另一件事物时,都离不开联想。在这种联想活动中,事物的特征和本质,更容易鲜明和突出,作者的思想认识也能不断提高和深化。一个作者的知识积累,储藏愈厚实,则对生活的感受愈敏锐,易于触类旁通,浮想联翩,文思泉涌。联想,在心理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回忆常以联想的形式出现,联想还有助于举一反三的推理过程。特别是在散文创作及其它样式的文艺创作中,联想有着增强作品艺术魅力的功效。

散文家的灵感,看似偶然,实则必然,迁思妙得,得自长期积累。积累愈厚,愈发敏感。散文不是贵在触发吗?由此及彼是触发,对于目前所经历的事物,发现旁的意思,既是触发,也是联想。深厚的积累,有助于触发的深化。要将“诗魂”变为诗,要从触发达到构思,还必须发挥联想和想象。要将许多旧经验溶化、抽象、加以重新组织,假若没有一定生活积累做凭依,想象、联想的翅膀则是飞不起来的。客观事物总是相互联系的,具有各种不同联系的事物反映在作者的头脑中,便形成了各种不同的联想──有空间或时间上相接近的事物形成接近联想(如由水库想起水力发电机);有相似特点的事物形成的类似联想(如由鲁迅想起高尔基);有对立关系的事物形成对比联想(如由光明想起黑暗);有因果关系的事物形成因果联想(如由火想到热)。

散文的联想,总是同精细的观察、细微的描述相结合。散文的画

面,首先力求真实、具体,使人读之如身临其境,同时也要做到含蓄、深邃,使人读之能临境生情。作者给读者想象空间、回味余地愈大,则诗意的芬芳愈浓,这就离不开丰富而活跃的联想。联想,实质上是观察的深化,是此时此地的观察,与彼时彼地观察的融会贯通。没有这种融会贯通,便没有感受的加深、思想的升华、诗意的结晶。如果说,精细的观察,为作者采集了丰富的矿石,那活跃的联想,则是对这些矿石的冶炼和加工。联想不是凭着个人的闪念所得,漫无边际地胡思乱想。一个作家要想让联想的翅膀飞起来,没有广博的学识,不掌握事物之间内在的联系和底蕴,没有个人的创造性和激情,没有个人爱好的广大空间,思想和幻想、形式和内容的广大空间,是高飞不起来的。只能象蓬间雀那样在草稍上徘徊,而不能象大鹏那样展翅万里,海阔天空自由飞翔。

散文笔调的魅力,固然来自作家的真知、真见、真性、真情。但要将其化作文学和谐的色彩、自然的节奏、隽永的韵味,还必须依靠驾驭文字的娴熟,笔墨的高度净化。

文采,不在于文字的花哨和刻意雕饰,而在于表情达意,朴实真挚。如堆砌词藻,就象爱美而又不善于打扮的女人一样,以为涂脂抹粉,越浓越好,花花绿绿,越艳越好,其实俗不可耐,令人见了皱眉。

散文作者,要有特别敏锐的眼光和洞察力,能看到和发现别人所没有看到的事物,还需有异常严密而深厚的文字功夫。创作时,不能心浮气躁,要静下心来,挖空心思找到准确的词句,并把它们排列得能用很少的话表达较多的意思。这就是古人所说的“言简意繁”。要使语言能表现出一幅生动的画面,简洁地描绘出人物的音容笑貌和主要特征,让读者一下子就牢牢记住被描写人物的动作、步态和语气。

散文的语言美,作家们有不少独到精辟的见解。秦牧说:“文采,同样产生艺术魅力和文笔情趣。丰富的词汇,生动的口语,铿锵的音节,适当的偶句,色彩鲜明的描绘,精采的叠句……这些东西的配合,都会增加文笔的情趣。”佘树森说:“散文的语言,似乎比小说多几分浓密和雕饰,而又比诗歌多几分清淡和自然。它简洁而又潇洒,朴素而又优美,自然中透着情韵。可以说,它的美,恰恰就在这浓与淡、

雕饰与自然之间。”

散文篇幅小,容量大,行文最忌拉拉杂杂,拖泥带水,容不得老王婆裹脚布,又长又臭。简洁,并不是简境,而是简笔;笔既简,而境不简,是一种高度准确的概括力。杜牧《阿房宫赋》开头写道:“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仅仅十二字,就写出了六国王朝的覆灭。秦始皇统一了天下,把蜀山的树木砍光了,山顶上光秃秃的,就在这里,修建起阿房宫。短短十二个字,写出了这么丰富的历史内容,时空跨度又很大,真可谓“言简意繁”了。潇洒,对人来说,是一种气质,一种风度。对散文来说,是语句变化多姿。短句,促而严;长句,舒而缓;偶句,匀称凝重;奇句,流美洒脱。这些句式的错落而谐调的配置,自然便构成散文语言特有的简洁而潇洒的美。

散文语言的朴素美,并不排斥华丽美,两者是相对成立的。在散文作品里,我们往往看到朴素和华丽两副笔墨并用。该浓墨重彩的地方,尽意渲染,如天边锦缎般的晚霞;该朴素的地方,轻描淡写,似清澈小溪涓涓流淌。朴素有如美女的“淡扫蛾眉”,华丽亦非丽词艳句的堆砌,而是精巧的艺术加工,不着斧凿的痕迹。但不论是朴素还是华丽,若不附属于真挚感情和崇高思想的美,就易于像无限的浮萍,变得苍白无力,流于玩弄技巧的文字游戏。

像生活的海洋一样,语言的海洋也是辽阔无边的。行文潇洒,不拘一格,鲜活的文气,新颖的语言,巧妙的比喻,迷人的情韵,精采的叠句,智慧的警语,优美的排比,隽永的格言,风趣的谚语,机智的幽默,含蓄的寓意,多种多样艺术技巧的自如运用,将使散文创作越发清新隽永,光彩照人。

发布评论

评论列表 (0)

  1.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