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17日发(作者:栋弘和)
2014年广东省考试院公布高考6篇优秀满分作文
2014高考作文题目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黑白胶片的时代,照片很少,只记录下人生的几个瞬间,在家人一次次的翻看中,它能唤起许多永不褪色的记忆。但照片渐渐泛黄,日益模糊。
数码技术的时代,照片很多,记录着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可以随时上传到网络与人分享。它从不泛黄,永不模糊,但在快速浏览与频繁更新中,值得珍惜的“点滴”也可能被稀释。
要求:1、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2、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3、不少于800字。4、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第一篇:用心观察与记录
如今数码相机已经十分先进,人们能以极低的成本获得大量照片。然而,有人又重新拿起胶片相机,不顾一卷三十六幅的胶卷几十元的高昂成本,与暗房里费心劳神的冲洗过程。这是为什么呢?正是由于这种种麻烦逼着摄影师在按下每一次快门之前,都能够仔细深入地观察被摄物体,用心思考,因而每一张逐渐显影的照片背后都有一段值得慢慢回味的记忆。
这种回味在如今数码照片泛滥的时代已是非常稀罕了。人们用镜头代替眼睛,用照片代替记忆,以为自己这样便抓住了时光。
我也曾经这样天真地认为。我初涉摄影之时曾去过一次西藏旅游,带着自己的数码相机。蓝天,白云,碧水,雪山,面对这一切难以用人类语言形容的美景,我的第一反应就是——赶紧拍下来。于是,在西藏之旅的期间,我的眼睛几乎未从取景器小窗口上移开过,存储卡也被填得满满的,心想我已记
录下这一切美景。然而,回家再次浏览这些相片时,却再找不回当时的那一份激动了。当时只顾着拍照,却忘了用心体会旅途的愉快,面对美景的新奇与感动,以及景观背后动人的故事传说……我这才意识到,有些东西是难以用相片记录下来的。
后来,有一次我带上相机出门“扫街”时,才真正领悟到拍照的真正目的。在老城区走街串巷,嗅到食物的诱人香味,原来是一家老字号肠粉店。走进店里,点一碟肠粉,看着老板在氤氲的烟气中忙活的身影,我忍不自主举起相机按下快门。在老城区我又见到一家打制传统铜器的小店。循着“叮叮”声走过去,与老师傅打声招呼,好奇地看着打铜的过程。老师傅看着我专注的神情,露出灿烂笑容,于是我又按下快门。当我回家翻看这两张照片,我突然觉得自己仿佛又闻到肠粉的香味,又听到打铜的悦耳声音。
我这才明白,拍照只不过是给你一个观察体验的机会,而照片只不过是回忆的引子,真正的美好回忆在心中。
因此,拍照用胶片机还是数码相机又有何关系?照片的多与少又有何关系?只要用心体验,用心记录,定能写下一段永不腿色的记忆。
点评
标题清楚地点明了文章的中心论点,作者思维敏捷,善于思考,能够迅速透过所提供的材料的表象发现照片的本质,即“照片不过是回忆的引子”,它的功能在于记忆和记录。文章以辩证的眼光,指出是黑白胶片还是数码技术并不重要,量多量少也没有关系,最重要的是拍摄者应“用心体验”和“用心记录”生活,这才是拍照的真正目的。只要用心观察和记录,就能够“写下一段永不褪色的记忆。”文章内容完全符合题意,而且立意颇为深刻。作者结合个人的生活经历,举了一正一反两个生动事例,来印证自己对拍照“真正目的”的领悟过程。文中多次出现“用心”一词,紧扣标题。文章中心突出,思路清晰,并有个人的生活体验和情感体验,语言表达流畅生动,文面整洁。
(邓环)
第二篇:透过那泛黄的老照片
当曾一时风光无两,雄霸天下的胶片业巨头柯达无奈地宣布破产,当各式各样功能炫酷,造型高端的单反成为摄影师手中的新宠,当众多的智能手机巨子为旗舰机型装上像素高得令人咋舌的摄像头……我们不得不承认,曾经记录着我们悲欢离合的胶片时代,终究还是在一片唏嘘中,缓缓落幕。
历史总是如此冷酷无情,新电子信息统治时代的到来,总是以旧王者的黯然离场作为背景,纵令人唏嘘,令人流连,却总是无可奈何。
其实何止是黑白胶片,生活中的一切一切,都在面临着现代技术的入侵和侵蚀。纸质化阅读的备受冷落和电子阅读的方兴未艾;书信的逐渐绝迹和电子邮件、微信、QQ等即时通信的大行其道;磁带和CD在角落里蒙上岁月的灰尘,而MP3、MP4里存满了
每一首最爱的歌曲……是的,不知不觉间,现代技术早已将我们的生活方式彻底改变,攻城占地,势如破竹。
然而,当我们臣服于现代技术那娆媚的风姿和高贵的裙摆时,是否也曾想过科学技术的发展,除了带来海量的信息储存,光速的传播速度,便捷丰富的资源外,是否也意味着美好的“稀释”,传统的遗失?你是否也曾对曾经伴你度过艰辛峥嵘岁月的“鱼书”和“随身听”们,有过一丝不舍和留恋?
真正有底蕴的文化,必有泥土的厚重,纸质的轻盈,和木质的清香,而非金属、玻璃和塑料的冰冷。数码技术的时代,照片不再高不可攀,然而打开手机和相机,液晶屏上的照片,却不过是无数个晶体堆叠的机械体,冰冷而没有生命;电子阅读的普及,使图书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然而碎片化、娱乐化的阅读倾向,使我们很少能再静下心来,在雪夜拥一大炉,捧一杯茶,品读智慧的芬芳;电子邮件、QQ的大行其道,使空间不再成为心灵的阻隔,然而碎片式的简短回
复,不但使人的思考变得肤浅苍白,也再也品味不到“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的幽怨温情以及每个文字背后如泣如诉、辗转斟酌的纠结缠绵……生活方式的变迁,是时代和社会的进步,但不得不承认的是,正如王开岭所说的,是古典与美感的消磨与丧失。
可怕的是,这种丧失,我们还浑然不知。
于是,佳能的“感动常在”听上去更像一句难以实现的诺言。而偶尔翻开母亲的相册,我却总能收获发自内心的感动。因为,即使泛黄,却依然能看见那一抹动人的微笑。
点评
本文作者在认真研读材料内容、准确把握材料含意的基础上,选择现代技术对当下人们日常生活的“侵蚀”为观察角度,论述新电子技术时代带来的“美好”的“稀释”和传统的遗失。作者列举了数码技术时代人们
生活方式变迁的种种表现,认为这表明了“时代和社会的进步”,但同时也带来了“古典与美感的消磨与丧失”;与现今“冰冷而没有生命”的数码照片相比,母亲相册中那泛黄的老照片却保存了“一抹动人的微笑”。文章立意明确,中心突出。论述既能紧扣材料,又能进行丰富的相似联想,同时,相关古典诗句、现代作家的言论信手拈来,从而使得文章内容非常充实,反映出作者平时对现实生活有较为深刻的观察和思考,且有较为广泛的课外阅读。
作为一篇议论性散文,本文文体特征鲜明,叙述、议论和抒情有机融合,既能以理服人,也能以情动人。在文字表达方面,作者的表现堪称优秀。文章语言清晰流畅、准确有力,尤其是对“风光无两”、“雄霸天下”、“令人咋舌”、“悲欢离合”、“冷酷无情”、“黯然离场”、“备受冷落”、“方兴未艾”、“大行其道”、“势如破竹”、“高不可攀”、“遥不可及”、“如泣如诉”、
“浑然不知”等成语和四字短语的运用显得得心应手,令全文文采斐然。
(侯新)
第三篇:数码时代更能唤起珍贵的记忆
有人曾指出,科技发达的今天,人生过得越来越索然无味。人们纷纷怀念起黑白胶片的时代,以为它能收藏人生值得珍惜的瞬间。然而,愚以为,数码时代的技术,更能唤起许多永不褪色的记忆。
诚如钱钟书在其《围城》中写道:“围墙里的人想出去,围墙外的人想进来。”我们处在黑白胶片时代时,总是抱着“胶片贵而少,照片拍不够”的遗憾;然而,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数码技术出现了,照片任意拍,却又萌发“值得珍惜的点滴被稀释”的感慨。但是,数码技术的时代,人生的可贵记忆不会被稀释,反而会加固、加深。
数码时代更能够唤起珍贵的记忆的原因,是数码技术的发展,能够满足人们多样的照相需求,记录下生活中的每一个点点滴滴。柴静在其《看见》中抒发过这样的感慨:“生命不是用来比较而是用来完成的。”但是,假如用黑白胶片时代的技术来记录下一个生命完成的历程,未免太过单薄,缺乏厚实感。而数码技术的出现,恰好弥补这个缺陷。让人随意地照相,不受时空之限制,唯需一台数码相机而已。人们记录下一个个生命的成长,从出生的满月酒到幼儿学步,从幼儿园取得“好孩子”称号到中学获得荣誉时的留影纪念,数码时代下更能保留人们生活中的每一个瞬间,让人生变得更加厚实,更加充满韵味。
数码时代更能唤起珍贵的记忆又一重要原因,便是它与网络的双向性,它能随时将照片上传至网络与人分享,在这一过程中收获情感的充盈,获得愉悦的享受。当我们把自己满意的照片上传至网络时,与朋友分享时,我们可能会收获他人的赞美,让自己倍
感有所成就;抑或将我们至亲的人的照片上传至网络时,我们可能会收获别人的祝福,让我们倍加珍惜彼此之间的感情。这样,我们的记忆也会随着幸福感而铭记在心,更容易保留彼此之间美好的印象与感觉,珍惜每一份来之不易的缘分之中的情谊,收获亲情、友情之美好。
或许由于数码时代的技术的飞速发展,我们的照片能够快速浏览和频繁更新,以致值得珍惜的点滴也被稀释了,怀念起黑白胶片时代。但是,由于数码技术具有黑白胶片技术的无可比拟的优越性,更能够摄影、保存、分享等,而且永不泛黄,永不模糊,因而它更能唤起人们珍贵的记忆。
数码技术的时代,同样能够唤起人们永不褪色的记忆。让我们用手中的数码相机,记录下生活中值得珍惜的点滴。
点评
本文是一篇议论文,作者在讲述材料和一些人看法的基础上,开门见山表明了自己与之不同的观点:即:“数码时代的技术更能唤起许多……记忆”。围绕这个观点,文章从两个方面,一是数码技术便于细致记录生活的过程,二是网络的双向性,便于人们分享和加深交流,阐述了数码技术比黑白技术时代的照片更能唤起和加深人们的情感和交流。由于作者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和具体的描述,增强了对读者的说服力。全文值得肯定的是,观点鲜明,论述较有力,思路较清楚,语言较流畅。不足之处在于倒数第二段论证不够,全文中个别语言还欠推敲如第四段……“收获情感的充盈……”。
(邹蓬)
第四篇:让记忆之花盛放在泛黄的纸片上
院子里的紫藤花开了,散发着清悠安宁的香气。
奶奶跟往常一样,搬着一张陪伴她多年的长躺椅,来到院中那颗古老苍劲的大树下,安静地歇息着。阳光透过树叶缝隙温暖地照耀着奶奶,一切是那么的安详与美好。
跟以往一样,奶奶手里拿着一张泛黄的相片。岁月的冲刷与销蚀早已催毁了那张黑白的胶片,照片上的人物已不很清晰。可是奶奶并不在意,她紧紧地捏住那张珍贵的照片,让记忆之花在每一个宁静的午后静静盛放在那泛黄的纸片上。
那是一张怎样充满温情的照片啊!
奶奶说当年爷爷向她告白的时候,手里捧着一束紫藤花。紫藤花清悠的香气让她陶醉在与爷爷相识的点滴岁月里。相片中的奶奶,年轻貌美,手里捧着一束紫藤花,娇羞地依偎在爷爷的怀抱里,笑容灿烂。爷爷也是一脸幸福的样子。
这是一份永恒的回忆。爷爷已经不在,只剩下奶奶忠诚地守护着这份曾经美好的记
忆。是这张泛黄了的纸张,给了奶奶情感的寄托与依靠,而不至于觉得空虚、寂寞甚至是害怕。一张小小的纸张,即使是泛黄,也可以给灵魂一个温暖的安身之处。
紫藤花的香气逐渐变淡。花开之后,一切的馥郁终归隐去,只留下一丝微微的痕迹。可记忆却是愈来愈加浓厚。
我蹑手蹑脚地走向奶奶,只是想进一步感受那份温情。奶奶不经意间睁开了眼,看着我天真的表情,笑了笑,然后抚摸我滑溜溜的短发。“奶奶,想爷爷了吗?”奶奶先是愣了愣,然后望向近处那株盛放的紫藤,微微地点了一下头。我看着奶奶那双眼睛,仿佛看到了岁月深处那份曾经的快乐。所有的忧郁,都在奶奶看到那张泛黄的相片时一扫而光。我知道,此刻她的心里是多么的幸福啊。
我回到里屋,拾起桌面上那些光彩亮丽的数码相片,回忆起相片上定格的那些美妙时光,幸福之花亦心底悄悄开放。我终于明白,
其实什么照片并不重要,无论是黑白胶片还是数码相片,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在真诚地守护住一份珍贵的情感,一份美好的回忆。这份回忆,贯穿你的一生,给你的心灵带来贴心的温暖与快乐。
于是,在紫藤花开的季节里,记忆之花静静地盛放在泛黄的纸片上,给活着的人一份生存下去的美好与希冀!
点评
这是一篇记叙性散文。全文紧扣材料,记叙了奶奶和一张照片的故事:岁月流逝,照片泛黄,但奶奶记忆犹在,对爷爷深情依旧,从而赞颂了人世间永恒的真情。文章如果到此为止,也许已经不错了,但未免还流于一般,其值得称道之处在于作者还通过自己的观察体验,进而指出:是黑白胶片还是数码相片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守护住一份珍贵的情感,一份美好的回忆”,深化了主题。文章符合题意,中心突出,且有一定的思想深度。结构方面,从紫藤花起笔,紧接着描
写了奶奶看照片的特写镜头,然后穿插进了奶奶对美好的往昔的回忆,再写到了“我”的观察,“我”的感悟,并于文末点题,线索清晰,行文流畅,构思巧妙。文中多次出现了紫中带蓝,灿若云霞的紫藤花,它贯穿始终,寄托了绵长的思念,象征了美好的感情,对人物形象起到了很好的映衬作用。同时,综合运用了多种表达方式,既有生动形象的肖像描写、动作描写,又有发自内心的抒情,还有画龙点睛的议论,文体特色鲜明。语言表达有文采,有意蕴。虽然,文章还显稚嫩,有些地方还有瑕疵,但是,作为考场作文来说,确实是难能可贵的。
(周元)
第五篇:阿锦的黑白记忆
阿锦摊开那本泛黄的相册,周边的角被岁月磨出了须线,她定定地望着里面夹的黑白照,岁月竟将它装订得如此拙劣,落下斑驳的印迹。她忍着泪,一读再读,却不得不承
认,青春本就是一本太过仓促的书,唯有自爱,此生不老……
阿锦对这个世界开始有认知的时候,她就觉得这个世界挤满了黑与白的单调色彩,黑白的电视,有常年晃动的“雪花”;笨重的黑色收音机,吱吱送出美妙的音乐;还有就是父亲最珍视的全家福黑白照片,被镶嵌在精致的镜框里,挂在墙上。父亲吃力地抱着微胖的自己,欢悦地指着照片的人儿给自己辨认,阿锦眨巴着自己水汪汪的大眼睛,摇摇头,转向一旁的毛绒玩具,父亲微微嗔怒,却也无可奈何。阿锦还小,无法将家的概念一针一线的纳入她的心底,这时刻的阿锦对于黑白照的第一抹印象,尚未在她的心里撩拢出动人的涟漪,她哪里会晓得,一张小小的照片,牵绊住了往后的岁月,绊住了那颗敏感的心。
阿锦渐渐长大,她开始渴求穿上漂亮的小花裙,欢心雀跃地跑去相馆,倚在父母怀里,照上一张全家福。她嘟着嘴,卖力地摇着父亲的手臂。父亲皱了皱眉,照上一张相,就
该意味着这个月的饭菜无法合乎阿锦的心意,倘若她眼泪涟涟,嚷着要吃肉的话?父亲望望撒娇的阿锦,宠溺的眼神不言而喻,他弯下腰去,搂抱起阿锦,说:好,阿爸周末带你去照相!阿锦的牙齿亮白得像一道闪电,她狡猾地笑着,这世上最爱自己的人,愿意摘下最美星星给自己。那个周末,阿锦如愿拍下自己想要的全家福,她的笑靥如花,被定格在那个黑白岁月,即使日子艰苦,父母们愿付出一切去爱她的岁月。
日子一天天过去,阿锦渐渐长高,父亲的背更驼,母亲眼角的皱纹也愈深,可唯一不变是,每一年,父亲总要全家去照相馆照上一张全家福。阿锦的眼里色彩日渐丰富,黑白的照片也逐渐褪去它夺目的光彩,被一沓沓的彩色照片替代,可阿锦分明看见,父亲粗糙的双手,抚摸黑白全家福的专注与慈爱。
记忆站在一米外的光阴,朝阿锦点头微笑,阿锦轻轻合上相册,眼里顿时起了雾气,她觉得那泛黄的陈旧的黑白相册,装载着那
么多的黑白记忆,却是明晃晃的耀眼,时代永远会变,可有一些东西,却固若金汤地躺在自己的心房,只待岁月静好!
点评
文章以黑白全家福照片为线索,娓娓叙述阿锦幼时生活的温馨记忆。全文内容表面上叙写的是阿锦对黑白相册的翻阅和回忆,实际上是表达阿锦对那个日子清贫艰苦却充满父母疼爱的岁月的怀念和感慨。这一主题符合题目材料第一段中陈述的黑白相片能唤起许多永不褪色的记忆的内容。文章首尾呼应,细节描写生动形象,情感真挚细腻,表现出作者较强的表情达意的能力。
当然,文章在内容上还显得不够充实,立意也较浅显,只是基于题目材料的表层意思,没有进一步的深入思考和探究,许多地方的语言表达还十分稚嫩,不一定更准确,但与同龄人相比,能够在高考考场上构思出这样一篇文章,也是实属不易的。
(张坪)
第六篇:数码时代,珍存点滴
家中有不少老照片。
最古老的一张是属于妈妈的奶奶的,也就是我的外曾祖母的。她一脸安详地面对镜头,黑白照片略微泛黄,却丝毫无损于她的雍容气度。每当母亲提起她时,总有十分的崇敬。在那物质匮乏的年代,她从香港给家里捎回了不少好东西。母亲一脸自豪地叙说着家里拥有全村第一台黑白电视机、引来晚上全村人的大集会的故事。诸如此类的尘封往事总能带来一段温馨的记忆,当然还有那逝去的伤痛。她的照片不多,屡次搬家之后便只剩下这张了,我们的万千思绪,便全由这照片来承托。
我还见到过父母的婚纱照,寥寥几张,或是深情的凝望,或是相爱的依偎。甫一翻开,那爱意与幸福总能触动我的心弦。当然还有我刚出生时在父亲怀中的笑脸,那时父亲两
鬓尚未斑白,模样正值年青。这些照片都被父母装裱起来,仔细珍藏。每当父母从照片下经过,我常能看见他们沉浸于记忆中的甜蜜微笑。
然而,时代的脚步却总不会留恋畴昔。生产胶卷的柯达早已倒闭,CMOS感光元件与不断扩充的储存卡为海量拍摄提供保障。或许在从前,我们还要细细取景,不想浪费手中的胶卷。而今,我们只须轻按快门,“咔嚓”便是一张。有时候嫌一张不好,便有事没事多拍几张,说是多留点纪念,其实最后都丢进了记忆的垃圾箱。而今我们每次出游归来,把单反里10多个G的相片复制到电脑上,接下来便是三个字:删、删、删。又或是空闲时,翻看手机上动辄成百上千张照片,大多都不记得自己当初在干什么,于是兴味索然,无心观看。
有人说,这是因为照片太多,在浩茫的照片之海中稀释了本应珍存的生活记忆。此话的确有道理,我们随手一拍,大多是日常琐事,拍完就忘。在照片中找记忆,再也不是
先前的把玩珍珠了,而成了沙里淘金的苦差事。
说到底,这便是数码时代人与信息的困局。人生也有涯,而信息也无涯,我们不断地加快脚步,想要接住扑面而来的更多信息,比如照片。殊不知,这会应了庄生两千年前的谶语:“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在快节奏的社会生活中,我们已经无法停住自己的脚步,回望生活的点滴。生活的美好记忆,便是道旁串串遗落的珍珠,弃掷逦迤。为什么不停下来,看一看,再出发?
在数码时代,我们本应有更好的技术条件,去记录自己生活的点滴。为何不将这些生活的沙子放进蚌壳,结成令人惊艳的珍珠?数码时代,我们更应该珍存生活的点滴,让这点滴的记忆相伴一生。
点评
这是一篇较为优秀的议论性散文。文章以《数码时代,珍存点滴》为题,先谈家中珍
藏的外曾祖母照、父母的婚纱照等老照片所沉淀的温馨记忆,再描述数码时代照片虽多、生活记忆却被稀释的现实,在两个时代的对比中,自然而然地点出作品的主题。在作者看来,数据时代海量的照片是稀释生活记忆的原因,可说到底,是数码时代人与信息的困局,但这本是可以避免的,因此在结尾提出数码时代珍存点滴的希望,点明主题。文章中心突出,立意深刻。思路清晰,由事及理,情蕴其中,叙述、议论、抒情有机融合,文体特征鲜明。语言流畅,有文采,如“沙里淘金的苦差事”、“人与信息的困局”等表达准确形象,概括力强,显示出作者具有较好的语
2024年1月17日发(作者:栋弘和)
2014年广东省考试院公布高考6篇优秀满分作文
2014高考作文题目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黑白胶片的时代,照片很少,只记录下人生的几个瞬间,在家人一次次的翻看中,它能唤起许多永不褪色的记忆。但照片渐渐泛黄,日益模糊。
数码技术的时代,照片很多,记录着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可以随时上传到网络与人分享。它从不泛黄,永不模糊,但在快速浏览与频繁更新中,值得珍惜的“点滴”也可能被稀释。
要求:1、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2、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3、不少于800字。4、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第一篇:用心观察与记录
如今数码相机已经十分先进,人们能以极低的成本获得大量照片。然而,有人又重新拿起胶片相机,不顾一卷三十六幅的胶卷几十元的高昂成本,与暗房里费心劳神的冲洗过程。这是为什么呢?正是由于这种种麻烦逼着摄影师在按下每一次快门之前,都能够仔细深入地观察被摄物体,用心思考,因而每一张逐渐显影的照片背后都有一段值得慢慢回味的记忆。
这种回味在如今数码照片泛滥的时代已是非常稀罕了。人们用镜头代替眼睛,用照片代替记忆,以为自己这样便抓住了时光。
我也曾经这样天真地认为。我初涉摄影之时曾去过一次西藏旅游,带着自己的数码相机。蓝天,白云,碧水,雪山,面对这一切难以用人类语言形容的美景,我的第一反应就是——赶紧拍下来。于是,在西藏之旅的期间,我的眼睛几乎未从取景器小窗口上移开过,存储卡也被填得满满的,心想我已记
录下这一切美景。然而,回家再次浏览这些相片时,却再找不回当时的那一份激动了。当时只顾着拍照,却忘了用心体会旅途的愉快,面对美景的新奇与感动,以及景观背后动人的故事传说……我这才意识到,有些东西是难以用相片记录下来的。
后来,有一次我带上相机出门“扫街”时,才真正领悟到拍照的真正目的。在老城区走街串巷,嗅到食物的诱人香味,原来是一家老字号肠粉店。走进店里,点一碟肠粉,看着老板在氤氲的烟气中忙活的身影,我忍不自主举起相机按下快门。在老城区我又见到一家打制传统铜器的小店。循着“叮叮”声走过去,与老师傅打声招呼,好奇地看着打铜的过程。老师傅看着我专注的神情,露出灿烂笑容,于是我又按下快门。当我回家翻看这两张照片,我突然觉得自己仿佛又闻到肠粉的香味,又听到打铜的悦耳声音。
我这才明白,拍照只不过是给你一个观察体验的机会,而照片只不过是回忆的引子,真正的美好回忆在心中。
因此,拍照用胶片机还是数码相机又有何关系?照片的多与少又有何关系?只要用心体验,用心记录,定能写下一段永不腿色的记忆。
点评
标题清楚地点明了文章的中心论点,作者思维敏捷,善于思考,能够迅速透过所提供的材料的表象发现照片的本质,即“照片不过是回忆的引子”,它的功能在于记忆和记录。文章以辩证的眼光,指出是黑白胶片还是数码技术并不重要,量多量少也没有关系,最重要的是拍摄者应“用心体验”和“用心记录”生活,这才是拍照的真正目的。只要用心观察和记录,就能够“写下一段永不褪色的记忆。”文章内容完全符合题意,而且立意颇为深刻。作者结合个人的生活经历,举了一正一反两个生动事例,来印证自己对拍照“真正目的”的领悟过程。文中多次出现“用心”一词,紧扣标题。文章中心突出,思路清晰,并有个人的生活体验和情感体验,语言表达流畅生动,文面整洁。
(邓环)
第二篇:透过那泛黄的老照片
当曾一时风光无两,雄霸天下的胶片业巨头柯达无奈地宣布破产,当各式各样功能炫酷,造型高端的单反成为摄影师手中的新宠,当众多的智能手机巨子为旗舰机型装上像素高得令人咋舌的摄像头……我们不得不承认,曾经记录着我们悲欢离合的胶片时代,终究还是在一片唏嘘中,缓缓落幕。
历史总是如此冷酷无情,新电子信息统治时代的到来,总是以旧王者的黯然离场作为背景,纵令人唏嘘,令人流连,却总是无可奈何。
其实何止是黑白胶片,生活中的一切一切,都在面临着现代技术的入侵和侵蚀。纸质化阅读的备受冷落和电子阅读的方兴未艾;书信的逐渐绝迹和电子邮件、微信、QQ等即时通信的大行其道;磁带和CD在角落里蒙上岁月的灰尘,而MP3、MP4里存满了
每一首最爱的歌曲……是的,不知不觉间,现代技术早已将我们的生活方式彻底改变,攻城占地,势如破竹。
然而,当我们臣服于现代技术那娆媚的风姿和高贵的裙摆时,是否也曾想过科学技术的发展,除了带来海量的信息储存,光速的传播速度,便捷丰富的资源外,是否也意味着美好的“稀释”,传统的遗失?你是否也曾对曾经伴你度过艰辛峥嵘岁月的“鱼书”和“随身听”们,有过一丝不舍和留恋?
真正有底蕴的文化,必有泥土的厚重,纸质的轻盈,和木质的清香,而非金属、玻璃和塑料的冰冷。数码技术的时代,照片不再高不可攀,然而打开手机和相机,液晶屏上的照片,却不过是无数个晶体堆叠的机械体,冰冷而没有生命;电子阅读的普及,使图书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然而碎片化、娱乐化的阅读倾向,使我们很少能再静下心来,在雪夜拥一大炉,捧一杯茶,品读智慧的芬芳;电子邮件、QQ的大行其道,使空间不再成为心灵的阻隔,然而碎片式的简短回
复,不但使人的思考变得肤浅苍白,也再也品味不到“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的幽怨温情以及每个文字背后如泣如诉、辗转斟酌的纠结缠绵……生活方式的变迁,是时代和社会的进步,但不得不承认的是,正如王开岭所说的,是古典与美感的消磨与丧失。
可怕的是,这种丧失,我们还浑然不知。
于是,佳能的“感动常在”听上去更像一句难以实现的诺言。而偶尔翻开母亲的相册,我却总能收获发自内心的感动。因为,即使泛黄,却依然能看见那一抹动人的微笑。
点评
本文作者在认真研读材料内容、准确把握材料含意的基础上,选择现代技术对当下人们日常生活的“侵蚀”为观察角度,论述新电子技术时代带来的“美好”的“稀释”和传统的遗失。作者列举了数码技术时代人们
生活方式变迁的种种表现,认为这表明了“时代和社会的进步”,但同时也带来了“古典与美感的消磨与丧失”;与现今“冰冷而没有生命”的数码照片相比,母亲相册中那泛黄的老照片却保存了“一抹动人的微笑”。文章立意明确,中心突出。论述既能紧扣材料,又能进行丰富的相似联想,同时,相关古典诗句、现代作家的言论信手拈来,从而使得文章内容非常充实,反映出作者平时对现实生活有较为深刻的观察和思考,且有较为广泛的课外阅读。
作为一篇议论性散文,本文文体特征鲜明,叙述、议论和抒情有机融合,既能以理服人,也能以情动人。在文字表达方面,作者的表现堪称优秀。文章语言清晰流畅、准确有力,尤其是对“风光无两”、“雄霸天下”、“令人咋舌”、“悲欢离合”、“冷酷无情”、“黯然离场”、“备受冷落”、“方兴未艾”、“大行其道”、“势如破竹”、“高不可攀”、“遥不可及”、“如泣如诉”、
“浑然不知”等成语和四字短语的运用显得得心应手,令全文文采斐然。
(侯新)
第三篇:数码时代更能唤起珍贵的记忆
有人曾指出,科技发达的今天,人生过得越来越索然无味。人们纷纷怀念起黑白胶片的时代,以为它能收藏人生值得珍惜的瞬间。然而,愚以为,数码时代的技术,更能唤起许多永不褪色的记忆。
诚如钱钟书在其《围城》中写道:“围墙里的人想出去,围墙外的人想进来。”我们处在黑白胶片时代时,总是抱着“胶片贵而少,照片拍不够”的遗憾;然而,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数码技术出现了,照片任意拍,却又萌发“值得珍惜的点滴被稀释”的感慨。但是,数码技术的时代,人生的可贵记忆不会被稀释,反而会加固、加深。
数码时代更能够唤起珍贵的记忆的原因,是数码技术的发展,能够满足人们多样的照相需求,记录下生活中的每一个点点滴滴。柴静在其《看见》中抒发过这样的感慨:“生命不是用来比较而是用来完成的。”但是,假如用黑白胶片时代的技术来记录下一个生命完成的历程,未免太过单薄,缺乏厚实感。而数码技术的出现,恰好弥补这个缺陷。让人随意地照相,不受时空之限制,唯需一台数码相机而已。人们记录下一个个生命的成长,从出生的满月酒到幼儿学步,从幼儿园取得“好孩子”称号到中学获得荣誉时的留影纪念,数码时代下更能保留人们生活中的每一个瞬间,让人生变得更加厚实,更加充满韵味。
数码时代更能唤起珍贵的记忆又一重要原因,便是它与网络的双向性,它能随时将照片上传至网络与人分享,在这一过程中收获情感的充盈,获得愉悦的享受。当我们把自己满意的照片上传至网络时,与朋友分享时,我们可能会收获他人的赞美,让自己倍
感有所成就;抑或将我们至亲的人的照片上传至网络时,我们可能会收获别人的祝福,让我们倍加珍惜彼此之间的感情。这样,我们的记忆也会随着幸福感而铭记在心,更容易保留彼此之间美好的印象与感觉,珍惜每一份来之不易的缘分之中的情谊,收获亲情、友情之美好。
或许由于数码时代的技术的飞速发展,我们的照片能够快速浏览和频繁更新,以致值得珍惜的点滴也被稀释了,怀念起黑白胶片时代。但是,由于数码技术具有黑白胶片技术的无可比拟的优越性,更能够摄影、保存、分享等,而且永不泛黄,永不模糊,因而它更能唤起人们珍贵的记忆。
数码技术的时代,同样能够唤起人们永不褪色的记忆。让我们用手中的数码相机,记录下生活中值得珍惜的点滴。
点评
本文是一篇议论文,作者在讲述材料和一些人看法的基础上,开门见山表明了自己与之不同的观点:即:“数码时代的技术更能唤起许多……记忆”。围绕这个观点,文章从两个方面,一是数码技术便于细致记录生活的过程,二是网络的双向性,便于人们分享和加深交流,阐述了数码技术比黑白技术时代的照片更能唤起和加深人们的情感和交流。由于作者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和具体的描述,增强了对读者的说服力。全文值得肯定的是,观点鲜明,论述较有力,思路较清楚,语言较流畅。不足之处在于倒数第二段论证不够,全文中个别语言还欠推敲如第四段……“收获情感的充盈……”。
(邹蓬)
第四篇:让记忆之花盛放在泛黄的纸片上
院子里的紫藤花开了,散发着清悠安宁的香气。
奶奶跟往常一样,搬着一张陪伴她多年的长躺椅,来到院中那颗古老苍劲的大树下,安静地歇息着。阳光透过树叶缝隙温暖地照耀着奶奶,一切是那么的安详与美好。
跟以往一样,奶奶手里拿着一张泛黄的相片。岁月的冲刷与销蚀早已催毁了那张黑白的胶片,照片上的人物已不很清晰。可是奶奶并不在意,她紧紧地捏住那张珍贵的照片,让记忆之花在每一个宁静的午后静静盛放在那泛黄的纸片上。
那是一张怎样充满温情的照片啊!
奶奶说当年爷爷向她告白的时候,手里捧着一束紫藤花。紫藤花清悠的香气让她陶醉在与爷爷相识的点滴岁月里。相片中的奶奶,年轻貌美,手里捧着一束紫藤花,娇羞地依偎在爷爷的怀抱里,笑容灿烂。爷爷也是一脸幸福的样子。
这是一份永恒的回忆。爷爷已经不在,只剩下奶奶忠诚地守护着这份曾经美好的记
忆。是这张泛黄了的纸张,给了奶奶情感的寄托与依靠,而不至于觉得空虚、寂寞甚至是害怕。一张小小的纸张,即使是泛黄,也可以给灵魂一个温暖的安身之处。
紫藤花的香气逐渐变淡。花开之后,一切的馥郁终归隐去,只留下一丝微微的痕迹。可记忆却是愈来愈加浓厚。
我蹑手蹑脚地走向奶奶,只是想进一步感受那份温情。奶奶不经意间睁开了眼,看着我天真的表情,笑了笑,然后抚摸我滑溜溜的短发。“奶奶,想爷爷了吗?”奶奶先是愣了愣,然后望向近处那株盛放的紫藤,微微地点了一下头。我看着奶奶那双眼睛,仿佛看到了岁月深处那份曾经的快乐。所有的忧郁,都在奶奶看到那张泛黄的相片时一扫而光。我知道,此刻她的心里是多么的幸福啊。
我回到里屋,拾起桌面上那些光彩亮丽的数码相片,回忆起相片上定格的那些美妙时光,幸福之花亦心底悄悄开放。我终于明白,
其实什么照片并不重要,无论是黑白胶片还是数码相片,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在真诚地守护住一份珍贵的情感,一份美好的回忆。这份回忆,贯穿你的一生,给你的心灵带来贴心的温暖与快乐。
于是,在紫藤花开的季节里,记忆之花静静地盛放在泛黄的纸片上,给活着的人一份生存下去的美好与希冀!
点评
这是一篇记叙性散文。全文紧扣材料,记叙了奶奶和一张照片的故事:岁月流逝,照片泛黄,但奶奶记忆犹在,对爷爷深情依旧,从而赞颂了人世间永恒的真情。文章如果到此为止,也许已经不错了,但未免还流于一般,其值得称道之处在于作者还通过自己的观察体验,进而指出:是黑白胶片还是数码相片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守护住一份珍贵的情感,一份美好的回忆”,深化了主题。文章符合题意,中心突出,且有一定的思想深度。结构方面,从紫藤花起笔,紧接着描
写了奶奶看照片的特写镜头,然后穿插进了奶奶对美好的往昔的回忆,再写到了“我”的观察,“我”的感悟,并于文末点题,线索清晰,行文流畅,构思巧妙。文中多次出现了紫中带蓝,灿若云霞的紫藤花,它贯穿始终,寄托了绵长的思念,象征了美好的感情,对人物形象起到了很好的映衬作用。同时,综合运用了多种表达方式,既有生动形象的肖像描写、动作描写,又有发自内心的抒情,还有画龙点睛的议论,文体特色鲜明。语言表达有文采,有意蕴。虽然,文章还显稚嫩,有些地方还有瑕疵,但是,作为考场作文来说,确实是难能可贵的。
(周元)
第五篇:阿锦的黑白记忆
阿锦摊开那本泛黄的相册,周边的角被岁月磨出了须线,她定定地望着里面夹的黑白照,岁月竟将它装订得如此拙劣,落下斑驳的印迹。她忍着泪,一读再读,却不得不承
认,青春本就是一本太过仓促的书,唯有自爱,此生不老……
阿锦对这个世界开始有认知的时候,她就觉得这个世界挤满了黑与白的单调色彩,黑白的电视,有常年晃动的“雪花”;笨重的黑色收音机,吱吱送出美妙的音乐;还有就是父亲最珍视的全家福黑白照片,被镶嵌在精致的镜框里,挂在墙上。父亲吃力地抱着微胖的自己,欢悦地指着照片的人儿给自己辨认,阿锦眨巴着自己水汪汪的大眼睛,摇摇头,转向一旁的毛绒玩具,父亲微微嗔怒,却也无可奈何。阿锦还小,无法将家的概念一针一线的纳入她的心底,这时刻的阿锦对于黑白照的第一抹印象,尚未在她的心里撩拢出动人的涟漪,她哪里会晓得,一张小小的照片,牵绊住了往后的岁月,绊住了那颗敏感的心。
阿锦渐渐长大,她开始渴求穿上漂亮的小花裙,欢心雀跃地跑去相馆,倚在父母怀里,照上一张全家福。她嘟着嘴,卖力地摇着父亲的手臂。父亲皱了皱眉,照上一张相,就
该意味着这个月的饭菜无法合乎阿锦的心意,倘若她眼泪涟涟,嚷着要吃肉的话?父亲望望撒娇的阿锦,宠溺的眼神不言而喻,他弯下腰去,搂抱起阿锦,说:好,阿爸周末带你去照相!阿锦的牙齿亮白得像一道闪电,她狡猾地笑着,这世上最爱自己的人,愿意摘下最美星星给自己。那个周末,阿锦如愿拍下自己想要的全家福,她的笑靥如花,被定格在那个黑白岁月,即使日子艰苦,父母们愿付出一切去爱她的岁月。
日子一天天过去,阿锦渐渐长高,父亲的背更驼,母亲眼角的皱纹也愈深,可唯一不变是,每一年,父亲总要全家去照相馆照上一张全家福。阿锦的眼里色彩日渐丰富,黑白的照片也逐渐褪去它夺目的光彩,被一沓沓的彩色照片替代,可阿锦分明看见,父亲粗糙的双手,抚摸黑白全家福的专注与慈爱。
记忆站在一米外的光阴,朝阿锦点头微笑,阿锦轻轻合上相册,眼里顿时起了雾气,她觉得那泛黄的陈旧的黑白相册,装载着那
么多的黑白记忆,却是明晃晃的耀眼,时代永远会变,可有一些东西,却固若金汤地躺在自己的心房,只待岁月静好!
点评
文章以黑白全家福照片为线索,娓娓叙述阿锦幼时生活的温馨记忆。全文内容表面上叙写的是阿锦对黑白相册的翻阅和回忆,实际上是表达阿锦对那个日子清贫艰苦却充满父母疼爱的岁月的怀念和感慨。这一主题符合题目材料第一段中陈述的黑白相片能唤起许多永不褪色的记忆的内容。文章首尾呼应,细节描写生动形象,情感真挚细腻,表现出作者较强的表情达意的能力。
当然,文章在内容上还显得不够充实,立意也较浅显,只是基于题目材料的表层意思,没有进一步的深入思考和探究,许多地方的语言表达还十分稚嫩,不一定更准确,但与同龄人相比,能够在高考考场上构思出这样一篇文章,也是实属不易的。
(张坪)
第六篇:数码时代,珍存点滴
家中有不少老照片。
最古老的一张是属于妈妈的奶奶的,也就是我的外曾祖母的。她一脸安详地面对镜头,黑白照片略微泛黄,却丝毫无损于她的雍容气度。每当母亲提起她时,总有十分的崇敬。在那物质匮乏的年代,她从香港给家里捎回了不少好东西。母亲一脸自豪地叙说着家里拥有全村第一台黑白电视机、引来晚上全村人的大集会的故事。诸如此类的尘封往事总能带来一段温馨的记忆,当然还有那逝去的伤痛。她的照片不多,屡次搬家之后便只剩下这张了,我们的万千思绪,便全由这照片来承托。
我还见到过父母的婚纱照,寥寥几张,或是深情的凝望,或是相爱的依偎。甫一翻开,那爱意与幸福总能触动我的心弦。当然还有我刚出生时在父亲怀中的笑脸,那时父亲两
鬓尚未斑白,模样正值年青。这些照片都被父母装裱起来,仔细珍藏。每当父母从照片下经过,我常能看见他们沉浸于记忆中的甜蜜微笑。
然而,时代的脚步却总不会留恋畴昔。生产胶卷的柯达早已倒闭,CMOS感光元件与不断扩充的储存卡为海量拍摄提供保障。或许在从前,我们还要细细取景,不想浪费手中的胶卷。而今,我们只须轻按快门,“咔嚓”便是一张。有时候嫌一张不好,便有事没事多拍几张,说是多留点纪念,其实最后都丢进了记忆的垃圾箱。而今我们每次出游归来,把单反里10多个G的相片复制到电脑上,接下来便是三个字:删、删、删。又或是空闲时,翻看手机上动辄成百上千张照片,大多都不记得自己当初在干什么,于是兴味索然,无心观看。
有人说,这是因为照片太多,在浩茫的照片之海中稀释了本应珍存的生活记忆。此话的确有道理,我们随手一拍,大多是日常琐事,拍完就忘。在照片中找记忆,再也不是
先前的把玩珍珠了,而成了沙里淘金的苦差事。
说到底,这便是数码时代人与信息的困局。人生也有涯,而信息也无涯,我们不断地加快脚步,想要接住扑面而来的更多信息,比如照片。殊不知,这会应了庄生两千年前的谶语:“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在快节奏的社会生活中,我们已经无法停住自己的脚步,回望生活的点滴。生活的美好记忆,便是道旁串串遗落的珍珠,弃掷逦迤。为什么不停下来,看一看,再出发?
在数码时代,我们本应有更好的技术条件,去记录自己生活的点滴。为何不将这些生活的沙子放进蚌壳,结成令人惊艳的珍珠?数码时代,我们更应该珍存生活的点滴,让这点滴的记忆相伴一生。
点评
这是一篇较为优秀的议论性散文。文章以《数码时代,珍存点滴》为题,先谈家中珍
藏的外曾祖母照、父母的婚纱照等老照片所沉淀的温馨记忆,再描述数码时代照片虽多、生活记忆却被稀释的现实,在两个时代的对比中,自然而然地点出作品的主题。在作者看来,数据时代海量的照片是稀释生活记忆的原因,可说到底,是数码时代人与信息的困局,但这本是可以避免的,因此在结尾提出数码时代珍存点滴的希望,点明主题。文章中心突出,立意深刻。思路清晰,由事及理,情蕴其中,叙述、议论、抒情有机融合,文体特征鲜明。语言流畅,有文采,如“沙里淘金的苦差事”、“人与信息的困局”等表达准确形象,概括力强,显示出作者具有较好的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