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USBMI致力于为网友们分享Windows、安卓、IOS等主流手机系统相关的资讯以及评测、同时提供相关教程、应用、软件下载等服务。

拍摄视频:APS-C和全画幅相机选择比较

IT圈 admin 54浏览 0评论

2024年1月18日发(作者:节哲彦)

拍摄视频:APS-C 和全画幅相机选择比较

当前,有越来越多的视频拍摄者选择用相机来拍摄视频作品,除了看重使用相机拍摄灵活方便的特点外,更看重画面的品质;那么,单纯是为了拍摄视频而购买相机,全画幅还是APS-C画幅该怎样选择呢?本文根据拍摄视频的技术要求来比较一下全画幅还是APS-C画幅的优劣。

1、片幅尺寸的差异

先快速了解一下片幅基本尺寸。以现在的无反相机来说,市场上最常见的感光组件,分为:35mm全片幅、APS-C以及Micro43等三种规格,实际上同等级规格的感光组件在各机型上的尺寸可能有些微差距。

CMOS是感光组件,作为相机最核心的组件之一,它的功能就是将镜头透过来的光线转换成数字信号。看似一片金属板,中间却布满了密密麻麻的晶体管,而各家在新机上的晶体管排列方式又不尽相同(比如:背照式、堆栈式…等等),但这并不重要,对于我们而言,最主要的差异在于:大小决定了价格。

2、片幅的选择很关键

为什么这样说? 因为一旦选择了片幅,大多时候你就必须做出系统的选择,之后镜头就必须采用相对应的规格。也就是说,你选了全画幅,之后要购买全画幅镜头。如果是APS-C,那就会有更多的选择机会。

如果你在一开始,以经济为主要考虑、决定使用Micro43(简称M43)的片幅,那接下来就必须采用MFT的镜头系统,所选择的机身就会是Panasonic、Olympus或是Blackmagic Design等等,这些品牌一样也是大厂,在拍片的性能上并不差,身边也不乏影像工作者专以M43执行不小的项目。

M43的优点:以相同的素材等级来说,M43机身的价格最便宜,镜头也较便宜,整体成本低了许多。市面上M43的镜头卡口皆为MFT,所以各家M43的镜头可以交互使用,无须转接。同时,可以通过转接环,使用APS-C或全片幅的镜头,只是镜头的成像会被裁切,广角镜头会变中焦段、中长焦会变长焦,等效焦段(在全画幅机上的焦段)几乎乘以2倍,例如:24mm的镜头会变成50mm的焦段。而通常走了M43系统的用户自成一派,即使攻顶也多会停留在M43系统,因为M43一样也都有机皇等级定位的产品,在不少M43的用户眼中,“世界上只有M43”。

如果暂不考虑M43的系统,那接下来就是往上APS-C甚至是全画幅了,这时你就要选择品牌了,主要常见的品牌为Canon、Fujifilm、Nikon、Sony和Panasonic。

这些品牌中,Fujifilm目前皆只推出APS-C的片幅机身,即使是自家旗舰机皇。而Panasonic目前则是只有全片幅的机身。其它三家,也就是所谓的“三巨头”:Canon、Nikon、Sony,都是双管齐下,同时有全画幅和APS-C的产品线。

这里并不特别推荐哪个品牌,因为主要讨论的是片幅,什么色彩科学、操控性能都先不谈。

那为什么提品牌? 因为彼此之间的镜头卡口并不通用,所以一开始入哪家的坑便显得很关键,如果心未有所属,不妨多去试用和做功课。

3、我们更多关注的是:画幅尺寸、像素、用途

全画幅的价格通常会比APS-C来得要贵,除了感光组件成本之外,还有许多原因。这里先带大家了解一件事情:片幅的尺寸与像素量。

很多人都会跟你说:片幅大的优势就是感亮度佳,这一点虽成立,但前提是像素量不能太高,也就是感光组件上的像素量不能太高,像素多等于密度高,会压缩到每个晶体感测光源的面积,在光源较不足的时候,高像素的感光组件还是容易会出现噪点。

那你也许会问:“像素不高画质不就差了吗?”一点都没有错,但这时就要来检视你是为什么而拍了,是自己收藏、网上发贴, 还是需要输出大图、做平面印刷、需要大量裁切? 是不是主要拿来拍视频?

索尼在这方面的定位还挺明确的,以最常见的A7全片幅系列来看:A7R使用的皆为高像素感光组件、A7S则为低像素感光组件、A7则介于两者之间。既然A7S像素量最低,为何还比A7贵? 这里可以发现:片幅的尺寸虽是决定成本的主因,但像素量并不是,所以有人跟吹捧“高像素”时,不要过分追随。

理论上,片幅尺寸相同时,高像素的感光组件具备了“精细画质”的优势,可以在放大影像时保有锐利的细节。低画素的感光组件,虽然画质没那么精细,但具备了“感光度高”的优势,在光线不够、必须提升ISO感光时,不容易产生噪点,加上一般视频拍摄时,画质要求并不像平面照片那么严苛,以当前主流的4K画质(829万画素)来说,即使感光组件仅有一千多万画素也已十分足够。

所以,看尺寸时,也要考虑到像素量,一味的攻顶并不代表会有最好结果。大多数人都拿相机比相机,我倒建议可以去看看专业型的摄影机,你会发现价值不斐的摄影机,像素量都低到不行。毕竟目的是“满足视频拍摄”,其4K视频的画质精细度、感光度都达到最好的平衡,即使这些设备甚至只有Super35(近APS-C)的感光组件,但在画质表现上可能会比全画幅相机录制的4K还要好。

ARRI Alexa 35,1450万有效画素,感光组件为Super35(APS-C)

很多人只说“全画幅感光比较好”时,其实是不负责任的回答,因为好或不好,严格来说其实还是跟像素量有关。

虽然目前有一些高像素相机拍片时,一样可以用所谓“超采样”(由多个像素拚凑信息)来录制高质量且感光佳的视频素材,但因为像素量大,还须多过一道运算,容易有高温热当的问题发生,所以十分不建议拿高像素机子来拍片。

4、片幅=定位?

在摄影机的领域里,严格讲起来,全画幅的产品平均造价虽较高,但Super35的产品水平仍然是到位的,也就是说:片幅的差异在结果论上,并没有

太大的差异。在实践中发现,Sony的FS7 MARKII和SELP18110G镜头搭配,与全画幅的相机A7S2和24-70f2.8镜头搭配相比,在相同的环境下拍摄的视频素材,画面效果要有明显的优势。

但在无反相机的世界里,在同一个品牌中,片幅大小通常也就代表了阶级,如索尼的A7/A9对比A6xxx系列,几乎完全不在同一个档次,在A6xxx上,可以明显感受到性能上的弱势,可能是画质、可能是操控、可能是功能。

诸如此类的功能阉割,等于在昭告用户:“想要更好,就得往全画幅走。”

再拿索尼相机来说,当我使用A6600、以至于后来推出的FX30时,可以深刻感受到:“如果要靠这行吃饭,这样的机器是不够的,还是得上A7。”

5、镜头先买全画幅,机子APS-C就好?

有些人在买设备时,会认为先削减机子的预算,可以先不要上全画幅的机身,但镜头一定要买全画幅。

没错,如果你认为一两年后自己会从APS-C跃升到全画幅一族,这么做是没错的,而且镜头本来就相对保值嘛。

但如果,我是说如果,你过了两三年都还在使用APS-C的机身,那其实挺冤枉的,原因是:

全画幅镜头贵:也许你一开始好不容易买下去了,几年后你有全画幅机时,镜头又出新一代了,这个期间你没有享受到当初买全画幅镜的红利,因为你都是APS-C机身。

全画幅镜头重:全画幅镜头和APS-C镜头价差不小,这个期间你多扛的重量,除了受累与虚荣心之外,没有太大的意义。

担心APS-C镜头画质不好:这个就是比较少人会注意到的问题了,许多全画幅镜头的画质其实可能不如APS-C的镜头画质来得高,因为是针对同样像素量的全片幅机身设计。

关于第四点,可以自己去参考一些全画幅镜头和APS-C镜头的MTF评测比较,通常对拍照较有感,同时也跟前面说过的像素量有高度相关,如果APS-C机身不是高像素、你也不拿它来拍照而是拍片,那感受不会太明显。

如果你的个性就是比较勤俭,也懂得如何去克服手上APS-C的弱点(如低光),那我还是会建议你把钱花在买好点的APS-C定焦镜头,这样你可以打久一点再升全画幅,甚至可能不必升级。

6、不要被片幅所限制

是谁制定全片幅多大、APS又多大? 当然是商人,从初期电影以及摄影的发展,造就了现今这些市场主流规格。或许哪天相机厂觉得没有利可图了、芯片技术也更成熟了,就会开始推个什么平民中片幅也说不定。

以前有人来问我:“想玩摄影的话,又有预算,是不是先攻顶买全画幅?”以前我都会直接说“对”,但我这几年突然觉得:“在小视频流行的时代,拿着全画幅相机,比APS-C画幅相机拍出来的东西更好看吗?在各种火爆的视频里有几个是用全画幅相机拍摄的?”。

总之,如果预算有限,主要用来拍摄视频,一开始还是先从APS-C开始,当拍摄技术逐渐提升来让自己感受升级的必要与迫切性,我觉得是最好的。当你习惯把手上的机器发挥到极致,升级全画幅有可能没那么重要了。

2024年1月18日发(作者:节哲彦)

拍摄视频:APS-C 和全画幅相机选择比较

当前,有越来越多的视频拍摄者选择用相机来拍摄视频作品,除了看重使用相机拍摄灵活方便的特点外,更看重画面的品质;那么,单纯是为了拍摄视频而购买相机,全画幅还是APS-C画幅该怎样选择呢?本文根据拍摄视频的技术要求来比较一下全画幅还是APS-C画幅的优劣。

1、片幅尺寸的差异

先快速了解一下片幅基本尺寸。以现在的无反相机来说,市场上最常见的感光组件,分为:35mm全片幅、APS-C以及Micro43等三种规格,实际上同等级规格的感光组件在各机型上的尺寸可能有些微差距。

CMOS是感光组件,作为相机最核心的组件之一,它的功能就是将镜头透过来的光线转换成数字信号。看似一片金属板,中间却布满了密密麻麻的晶体管,而各家在新机上的晶体管排列方式又不尽相同(比如:背照式、堆栈式…等等),但这并不重要,对于我们而言,最主要的差异在于:大小决定了价格。

2、片幅的选择很关键

为什么这样说? 因为一旦选择了片幅,大多时候你就必须做出系统的选择,之后镜头就必须采用相对应的规格。也就是说,你选了全画幅,之后要购买全画幅镜头。如果是APS-C,那就会有更多的选择机会。

如果你在一开始,以经济为主要考虑、决定使用Micro43(简称M43)的片幅,那接下来就必须采用MFT的镜头系统,所选择的机身就会是Panasonic、Olympus或是Blackmagic Design等等,这些品牌一样也是大厂,在拍片的性能上并不差,身边也不乏影像工作者专以M43执行不小的项目。

M43的优点:以相同的素材等级来说,M43机身的价格最便宜,镜头也较便宜,整体成本低了许多。市面上M43的镜头卡口皆为MFT,所以各家M43的镜头可以交互使用,无须转接。同时,可以通过转接环,使用APS-C或全片幅的镜头,只是镜头的成像会被裁切,广角镜头会变中焦段、中长焦会变长焦,等效焦段(在全画幅机上的焦段)几乎乘以2倍,例如:24mm的镜头会变成50mm的焦段。而通常走了M43系统的用户自成一派,即使攻顶也多会停留在M43系统,因为M43一样也都有机皇等级定位的产品,在不少M43的用户眼中,“世界上只有M43”。

如果暂不考虑M43的系统,那接下来就是往上APS-C甚至是全画幅了,这时你就要选择品牌了,主要常见的品牌为Canon、Fujifilm、Nikon、Sony和Panasonic。

这些品牌中,Fujifilm目前皆只推出APS-C的片幅机身,即使是自家旗舰机皇。而Panasonic目前则是只有全片幅的机身。其它三家,也就是所谓的“三巨头”:Canon、Nikon、Sony,都是双管齐下,同时有全画幅和APS-C的产品线。

这里并不特别推荐哪个品牌,因为主要讨论的是片幅,什么色彩科学、操控性能都先不谈。

那为什么提品牌? 因为彼此之间的镜头卡口并不通用,所以一开始入哪家的坑便显得很关键,如果心未有所属,不妨多去试用和做功课。

3、我们更多关注的是:画幅尺寸、像素、用途

全画幅的价格通常会比APS-C来得要贵,除了感光组件成本之外,还有许多原因。这里先带大家了解一件事情:片幅的尺寸与像素量。

很多人都会跟你说:片幅大的优势就是感亮度佳,这一点虽成立,但前提是像素量不能太高,也就是感光组件上的像素量不能太高,像素多等于密度高,会压缩到每个晶体感测光源的面积,在光源较不足的时候,高像素的感光组件还是容易会出现噪点。

那你也许会问:“像素不高画质不就差了吗?”一点都没有错,但这时就要来检视你是为什么而拍了,是自己收藏、网上发贴, 还是需要输出大图、做平面印刷、需要大量裁切? 是不是主要拿来拍视频?

索尼在这方面的定位还挺明确的,以最常见的A7全片幅系列来看:A7R使用的皆为高像素感光组件、A7S则为低像素感光组件、A7则介于两者之间。既然A7S像素量最低,为何还比A7贵? 这里可以发现:片幅的尺寸虽是决定成本的主因,但像素量并不是,所以有人跟吹捧“高像素”时,不要过分追随。

理论上,片幅尺寸相同时,高像素的感光组件具备了“精细画质”的优势,可以在放大影像时保有锐利的细节。低画素的感光组件,虽然画质没那么精细,但具备了“感光度高”的优势,在光线不够、必须提升ISO感光时,不容易产生噪点,加上一般视频拍摄时,画质要求并不像平面照片那么严苛,以当前主流的4K画质(829万画素)来说,即使感光组件仅有一千多万画素也已十分足够。

所以,看尺寸时,也要考虑到像素量,一味的攻顶并不代表会有最好结果。大多数人都拿相机比相机,我倒建议可以去看看专业型的摄影机,你会发现价值不斐的摄影机,像素量都低到不行。毕竟目的是“满足视频拍摄”,其4K视频的画质精细度、感光度都达到最好的平衡,即使这些设备甚至只有Super35(近APS-C)的感光组件,但在画质表现上可能会比全画幅相机录制的4K还要好。

ARRI Alexa 35,1450万有效画素,感光组件为Super35(APS-C)

很多人只说“全画幅感光比较好”时,其实是不负责任的回答,因为好或不好,严格来说其实还是跟像素量有关。

虽然目前有一些高像素相机拍片时,一样可以用所谓“超采样”(由多个像素拚凑信息)来录制高质量且感光佳的视频素材,但因为像素量大,还须多过一道运算,容易有高温热当的问题发生,所以十分不建议拿高像素机子来拍片。

4、片幅=定位?

在摄影机的领域里,严格讲起来,全画幅的产品平均造价虽较高,但Super35的产品水平仍然是到位的,也就是说:片幅的差异在结果论上,并没有

太大的差异。在实践中发现,Sony的FS7 MARKII和SELP18110G镜头搭配,与全画幅的相机A7S2和24-70f2.8镜头搭配相比,在相同的环境下拍摄的视频素材,画面效果要有明显的优势。

但在无反相机的世界里,在同一个品牌中,片幅大小通常也就代表了阶级,如索尼的A7/A9对比A6xxx系列,几乎完全不在同一个档次,在A6xxx上,可以明显感受到性能上的弱势,可能是画质、可能是操控、可能是功能。

诸如此类的功能阉割,等于在昭告用户:“想要更好,就得往全画幅走。”

再拿索尼相机来说,当我使用A6600、以至于后来推出的FX30时,可以深刻感受到:“如果要靠这行吃饭,这样的机器是不够的,还是得上A7。”

5、镜头先买全画幅,机子APS-C就好?

有些人在买设备时,会认为先削减机子的预算,可以先不要上全画幅的机身,但镜头一定要买全画幅。

没错,如果你认为一两年后自己会从APS-C跃升到全画幅一族,这么做是没错的,而且镜头本来就相对保值嘛。

但如果,我是说如果,你过了两三年都还在使用APS-C的机身,那其实挺冤枉的,原因是:

全画幅镜头贵:也许你一开始好不容易买下去了,几年后你有全画幅机时,镜头又出新一代了,这个期间你没有享受到当初买全画幅镜的红利,因为你都是APS-C机身。

全画幅镜头重:全画幅镜头和APS-C镜头价差不小,这个期间你多扛的重量,除了受累与虚荣心之外,没有太大的意义。

担心APS-C镜头画质不好:这个就是比较少人会注意到的问题了,许多全画幅镜头的画质其实可能不如APS-C的镜头画质来得高,因为是针对同样像素量的全片幅机身设计。

关于第四点,可以自己去参考一些全画幅镜头和APS-C镜头的MTF评测比较,通常对拍照较有感,同时也跟前面说过的像素量有高度相关,如果APS-C机身不是高像素、你也不拿它来拍照而是拍片,那感受不会太明显。

如果你的个性就是比较勤俭,也懂得如何去克服手上APS-C的弱点(如低光),那我还是会建议你把钱花在买好点的APS-C定焦镜头,这样你可以打久一点再升全画幅,甚至可能不必升级。

6、不要被片幅所限制

是谁制定全片幅多大、APS又多大? 当然是商人,从初期电影以及摄影的发展,造就了现今这些市场主流规格。或许哪天相机厂觉得没有利可图了、芯片技术也更成熟了,就会开始推个什么平民中片幅也说不定。

以前有人来问我:“想玩摄影的话,又有预算,是不是先攻顶买全画幅?”以前我都会直接说“对”,但我这几年突然觉得:“在小视频流行的时代,拿着全画幅相机,比APS-C画幅相机拍出来的东西更好看吗?在各种火爆的视频里有几个是用全画幅相机拍摄的?”。

总之,如果预算有限,主要用来拍摄视频,一开始还是先从APS-C开始,当拍摄技术逐渐提升来让自己感受升级的必要与迫切性,我觉得是最好的。当你习惯把手上的机器发挥到极致,升级全画幅有可能没那么重要了。

发布评论

评论列表 (0)

  1.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