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21日发(作者:江乐生)
第七单元 分一分与除法
·第2课时 分苹果·
教案
班级: 课时: 课型:
一、学情分析
低年级学生思维正处在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以具体直观形象思维为主的阶段,而这些学生活泼好动,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因此在教学时,要放手学生积参与到“分一分”的活动中,使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充分感知和体验平均分的意义以及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1.能把物体分别按份数、按每份的个数平均分。
2.进一步理解平均分的意义。
三、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能把物体分别按份数、按每份的个数平均分。
【教学难点】
进一步理解平均分的意义。
四、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板块 【复习旧知 引入新课】
1.下面的分法,是平均分的在( )里画“✔”,不是平均分的画“✘”。
( ) ( ) ( ) ( )
师:同学们回忆一下什么是平均分,这四种分法,哪种平均分了,哪种没有呢?
学生齐声回答,教师出示答案:√;×;√;×。
师: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平均分。
学生自由回答。
师:我们学习了平均分,那么在生活中可以用来分什么呢?(板书课题:分苹果)
设计意图:温故而知新,引导学生回忆平均分的意义,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板块 【合作交流 探索新知】
创设情境:淘气家里来客人啦,妈妈拿出了一些苹果招待客人,要淘气把苹果分成 3 堆,每堆一样多,可以怎样分?
问题导入:12个苹果,分成3堆,每堆一样多,
可以怎样分?
师:题目所说的每堆一样多代表什么意义?
生:就是把12平均分成3份,求每份是多少。
师:我们帮帮淘气吧!用圆片代表苹果分一分。
合作活动:取出 12 张圆形纸片,分成 3 堆,每堆一样多。
学生汇报展示,教师做总结。
生1:我1个1个地分。即 1 次每堆分1个,4次分完。
师:那么每堆有几个呢?
生齐声回答:每堆4个。
生2:我2 个 2 个地分,即 1 次每堆分 2 个,2 次分完。
师:这种分法,每堆有几个呢?
生齐声回答:每堆4个。
师:很好,说一说你还有什么分法?
学生自由回答。
师:很好,上面的分法是已知物体的总数,将总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
问题导入:12 个苹果,每袋装 4 个,需要几个袋子?
师:题目问几个袋子,就是要求什么呢?
生:就是把 12 个苹果按每 4 个一份平均分,求能分成几份。
师:同学们先独立思考,再和同桌交流说说你的想法。
生:我用圆片代表苹果,每 4 个一份摆一堆。
师:很好,所以需要几个袋子?
生:3个袋子。
师:除了这种方法,你还有什么方法?
学生自由回答。
师:上面的分法是已知物体的总数,将总数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求能分成几份。
师:说一说,两次分苹果有什么相同和不相同的地方?
生1:相同之处是,都是把 12 个苹果平均分,且都是分完后每份的个数同样多。
生2:不相同的是,第一次分苹果是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第二次分苹果是每几个分一份,求能分成几份。
师小结:把一些物体平均分可以是“每几个一份
地分”,也可以是“平均分成几份”,但不论用哪一种方法,最后结果是相同的,都是平均分。
小结:
(1)把一些物体平均分的方法:
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
每几个分成一份——求能分成几份
(2)无论是按份数分,还是按每份的个数分,都是在平均分的基础上分苹果的。
设计意图:分苹果的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再安排每个学生用学具分一分,旨在让学生人人参与,人人体验。
第三板块 【应用迁移 巩固提高】
1.需要□只小兔才能一次运走。(教材 P61)
2.圈一圈,算一算。(教材 P61)
(1)一共收了多少个西瓜?
(2)每个纸箱装 4 个西瓜,需要多少个纸箱?
3. 每份分的苹果一样多,可以怎样分?填一填。(最少分成 2 份,每份个数大于 1)
每份个数
分的份数
设计意图:通过对已学知识的迁移,鼓励学生进一步掌握平均分的意义,以及如何平均分。
【答案】1. 5
2. (1)3×8=24(个)(2)需要6个纸箱。(图略)
3.
每份个数 2 4 8
分的份数 8 4 2
第四板块 【随堂练习 巩固新知】
1.把 12 支铅笔平均分给 3 个小朋友。哪种分法对?在对的□里画“✔”。
2.
填一填。
一共有( )根萝卜,如果平均分给 2 只小兔,每只小兔分到( )根;如果平均分给 3 只小兔,每只小兔分到( )根。
3.分香蕉。
平均每只猴子分到□根香蕉。
设计意图:本环节设置基础练习,帮助学生巩固新知,掌握新知。
【答案】1.③√
2.18 9 6
3. 7
第五板块 【当堂检测 及时反馈】
1.
圈一圈,填一填。(教材 P61)
(1)每个篮子里装2个松果,需要□个篮子。
(2)如果有6个篮子,平均每个篮子装□个松果。
2.分气球。
(1)平均每个同学分□个气球。
(2)如果每个同学分得2个气球,可以分给□个同学。
3.
(1)这些桃子需要( )只刺猬能一次运完。
(2)这些桃子平均分给 2 只刺猬,每只刺猬可以分( )个。
设计意图:旨在落实基础,巩固学习效果,同时通过反馈情况改进今后的教学。
【答案】1.(1)9 (2)3
2. (1)4 (2)8 (3)2
3.(1)4 (2)6
第六板块 【拓展延伸 能力提升】
1.这些小朋友还可以怎样站队?(教材 P61)
2.把 20 支铅笔平均分给小月和她的 4 个好朋友,每人可以分到几支铅笔?(画图分一分)
设计意图:综合性练习,拓展学生学会利用综合知识解决问题,并进一步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
【答案】1.
还可以每排 8 人,站 3 排。
2.(图略)每人可以分到4支铅笔。
第七板块 【板书设计 思维导图】
2024年1月21日发(作者:江乐生)
第七单元 分一分与除法
·第2课时 分苹果·
教案
班级: 课时: 课型:
一、学情分析
低年级学生思维正处在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以具体直观形象思维为主的阶段,而这些学生活泼好动,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因此在教学时,要放手学生积参与到“分一分”的活动中,使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充分感知和体验平均分的意义以及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1.能把物体分别按份数、按每份的个数平均分。
2.进一步理解平均分的意义。
三、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能把物体分别按份数、按每份的个数平均分。
【教学难点】
进一步理解平均分的意义。
四、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板块 【复习旧知 引入新课】
1.下面的分法,是平均分的在( )里画“✔”,不是平均分的画“✘”。
( ) ( ) ( ) ( )
师:同学们回忆一下什么是平均分,这四种分法,哪种平均分了,哪种没有呢?
学生齐声回答,教师出示答案:√;×;√;×。
师: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平均分。
学生自由回答。
师:我们学习了平均分,那么在生活中可以用来分什么呢?(板书课题:分苹果)
设计意图:温故而知新,引导学生回忆平均分的意义,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板块 【合作交流 探索新知】
创设情境:淘气家里来客人啦,妈妈拿出了一些苹果招待客人,要淘气把苹果分成 3 堆,每堆一样多,可以怎样分?
问题导入:12个苹果,分成3堆,每堆一样多,
可以怎样分?
师:题目所说的每堆一样多代表什么意义?
生:就是把12平均分成3份,求每份是多少。
师:我们帮帮淘气吧!用圆片代表苹果分一分。
合作活动:取出 12 张圆形纸片,分成 3 堆,每堆一样多。
学生汇报展示,教师做总结。
生1:我1个1个地分。即 1 次每堆分1个,4次分完。
师:那么每堆有几个呢?
生齐声回答:每堆4个。
生2:我2 个 2 个地分,即 1 次每堆分 2 个,2 次分完。
师:这种分法,每堆有几个呢?
生齐声回答:每堆4个。
师:很好,说一说你还有什么分法?
学生自由回答。
师:很好,上面的分法是已知物体的总数,将总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
问题导入:12 个苹果,每袋装 4 个,需要几个袋子?
师:题目问几个袋子,就是要求什么呢?
生:就是把 12 个苹果按每 4 个一份平均分,求能分成几份。
师:同学们先独立思考,再和同桌交流说说你的想法。
生:我用圆片代表苹果,每 4 个一份摆一堆。
师:很好,所以需要几个袋子?
生:3个袋子。
师:除了这种方法,你还有什么方法?
学生自由回答。
师:上面的分法是已知物体的总数,将总数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求能分成几份。
师:说一说,两次分苹果有什么相同和不相同的地方?
生1:相同之处是,都是把 12 个苹果平均分,且都是分完后每份的个数同样多。
生2:不相同的是,第一次分苹果是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第二次分苹果是每几个分一份,求能分成几份。
师小结:把一些物体平均分可以是“每几个一份
地分”,也可以是“平均分成几份”,但不论用哪一种方法,最后结果是相同的,都是平均分。
小结:
(1)把一些物体平均分的方法:
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
每几个分成一份——求能分成几份
(2)无论是按份数分,还是按每份的个数分,都是在平均分的基础上分苹果的。
设计意图:分苹果的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再安排每个学生用学具分一分,旨在让学生人人参与,人人体验。
第三板块 【应用迁移 巩固提高】
1.需要□只小兔才能一次运走。(教材 P61)
2.圈一圈,算一算。(教材 P61)
(1)一共收了多少个西瓜?
(2)每个纸箱装 4 个西瓜,需要多少个纸箱?
3. 每份分的苹果一样多,可以怎样分?填一填。(最少分成 2 份,每份个数大于 1)
每份个数
分的份数
设计意图:通过对已学知识的迁移,鼓励学生进一步掌握平均分的意义,以及如何平均分。
【答案】1. 5
2. (1)3×8=24(个)(2)需要6个纸箱。(图略)
3.
每份个数 2 4 8
分的份数 8 4 2
第四板块 【随堂练习 巩固新知】
1.把 12 支铅笔平均分给 3 个小朋友。哪种分法对?在对的□里画“✔”。
2.
填一填。
一共有( )根萝卜,如果平均分给 2 只小兔,每只小兔分到( )根;如果平均分给 3 只小兔,每只小兔分到( )根。
3.分香蕉。
平均每只猴子分到□根香蕉。
设计意图:本环节设置基础练习,帮助学生巩固新知,掌握新知。
【答案】1.③√
2.18 9 6
3. 7
第五板块 【当堂检测 及时反馈】
1.
圈一圈,填一填。(教材 P61)
(1)每个篮子里装2个松果,需要□个篮子。
(2)如果有6个篮子,平均每个篮子装□个松果。
2.分气球。
(1)平均每个同学分□个气球。
(2)如果每个同学分得2个气球,可以分给□个同学。
3.
(1)这些桃子需要( )只刺猬能一次运完。
(2)这些桃子平均分给 2 只刺猬,每只刺猬可以分( )个。
设计意图:旨在落实基础,巩固学习效果,同时通过反馈情况改进今后的教学。
【答案】1.(1)9 (2)3
2. (1)4 (2)8 (3)2
3.(1)4 (2)6
第六板块 【拓展延伸 能力提升】
1.这些小朋友还可以怎样站队?(教材 P61)
2.把 20 支铅笔平均分给小月和她的 4 个好朋友,每人可以分到几支铅笔?(画图分一分)
设计意图:综合性练习,拓展学生学会利用综合知识解决问题,并进一步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
【答案】1.
还可以每排 8 人,站 3 排。
2.(图略)每人可以分到4支铅笔。
第七板块 【板书设计 思维导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