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USBMI致力于为网友们分享Windows、安卓、IOS等主流手机系统相关的资讯以及评测、同时提供相关教程、应用、软件下载等服务。

网上购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开题报告

IT圈 admin 34浏览 0评论

2024年1月25日发(作者:水舒云)

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

题目: 网上购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经济快速兴起,网上购物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成为人们日常消费的一部分。

中国社会科学院互联网研究发展中心公布的《2005年中国电子商务市场调查报告》显示,中国目前有2200万网民进行网上购物,个人网上消费总额高达135亿元;有过网上消费、购物经历的中国网民比例达71.30%。而在被调查的网民中,乐意接受网上购物的网民比例接近一半,为47.80%,而无意接受网上购物的网民比例仅为4.70%。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十八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的统计报告》发布的信息,至2006年6月30日,我国内地网民总人数已达1.23亿;其中,经常上网购物的约有3000万人,与05年同期相比,经常上网购物的网民增长50%,显示出这种新的购物方式的潜力。

根据艾瑞咨询公司最新推出的《2007至2008中国网络购物发展报告》数据显示:

2007年中国B2C电子商务市场规模达到43亿元,其中当当以14.6%的市场份额位居第一,卓越与当当份额差距逐步缩小,达到11.9%,随后是北斗手机网、京东商城分别以9.7%和8.1%位列第三、四位。

2010年7月15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发布了 《第2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10年6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4.2亿人,互联网普及率持续上升增至31.8%。手机网民成为拉动中国总体网民规模攀升的主要动力,半年内新增4334万,达到2.77亿人,增幅为18.6%。值得关注的是,互联网商务化程度迅速提高,全国网络购物用户达到1.4亿,网上支付、网络购物和网上银行半年用户增长率均在30%左右,远远超过其他类网络应用。

尽管商务应用快速发展,网络商务应用仍然受到各种安全因素的困扰。CNNIC调查发现,仅2010年上半年,就有59.2%的网民在使用互联网过程中遇到过病毒或木马攻击;30.9%的网民账号或密码被盗过;电子商务网站访问者中89.2%的人担心假冒网站,其中,86.9%的人表示如果无法获得该网站进一步的确认信息,将会选择退出交易。网络安全和信任问题已经成为网络商务深层次发展的最大制约因素,互联网向商务交易型应用的发展,急需建立更加可信、可靠的网络环境。

目前国内的网上购物市场已呈现出一派蓬勃之势。然而网民在享受网上购物的自由与便捷的同时也面临着网上购物领域损害消费者权益的种种问题。

本次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就是通过对网上购物进行研究,结合国内外网上购物现状,分析网上购物的优点以及网上购物存在的问题并且提出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的历史、现状和研究目标:

(一)国内外研究的历史、现状

1、关于国外网上购物方面的研究

a.感知风险研究

哈佛大学的R.A。Bauer(1960)将感知风险扶心理学引入消费者行为研究, 认为感知风险产生的原因在于消费者所采取的行动有可能产生无法预期、不愉快的结果。根据Bauer的研究,Cox(1967)认为感知风险理论研究的基本假设在于消费者的行为是导向的。在每一次购买时,都有一组购买目标,当消费者主观上不能确定何种消费最能配合或满足其目标时,就产生了感知风险,或者,在购买行为发生后,结果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时,所可能产生的不利后果,也产生了感知风险。Stone et a1.(1993)

把感知风险定义为一种对损失的预期。这种损失预期包括对网购两方面的不确定:一是对购买结果优劣的不确定,即不知所购买的商品是否能够满足购买目的;二是对购买失败后果的不确定。在网络产品购买中,消费者可能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风险,这些风险有的会被消费者感受到,有的则可能不会被感受到;有的可能被消费者夸大,有的则可能被缩小。因此,感知风险与实际风险可能并不一致。对于无法感知的风险,不论其真实性或危险性多高,都不会影响网络消费者的购买决策。

而网络环境下消费者感知风险,即“网上感知风险",Sandra(2003)等将其定义为“消费者在考虑一次的网上购买时对损失发生的主观预期”。这种观点从心理驱动的角度来研究网购消费者的风险,适用于消费者行为方面的研究。

Bettman(1973)提出,感知风险是一个双成分多侧面的现象。他的重要贡献是通过把感知风险分为产品类别固有风险和产品类别的处理风险来进一步定义了感知风险的测量。固有风险是一个产品类别对于消费者所具有的潜在风险,而处理风险是当购买者在通常的购买情境下,从产品类中选择一个品牌时,产品类所能唤起的冲突量。处理风险代表了信息获得和对固有风险降低过程的最终结果。

随着研究者们对感知风险的双因素理论的争议变得越来越多,一些学者开始转变角度,从感知风险的维度来理解这个概念。

Roselius(1971)指出,损失有四种类型:自我损失、机会损失、金钱损失、和时间损失,并提出以前没有考虑到的风险维度一一时间风险。

Jacoby&Kaplan(1972)认为,感知风险包含五种形态的风险:财务风险、绩

效风险、生理风险、心理风险、社会风险。他们的研究发现,这五个维度的

风险可以解释总感知风险的62.5%。

Anne.Sophie Cases(2002)在研究中用8 个维度来测量网上感知风险:财务风险、支付风险、绩效风险、交付风险、时间风险、社会风险、来源风险和隐私风险。可以看出,这些风险维度中, 有些是来自传统感知风险研究结果,有些则是网络环境下独

有的感知风险。

Jarvenpaa&Todd(1996)从时间、功能、社会、自我、隐私等几个维度探索了消费者感知风险对B2C电子商务采用的影响。Hofacker(1998)认为消费者在网络购物中会面临五种感知风险:时间风险、店家风险、安全风险、品牌风险、隐私权风险。Sandra&Bo(2003)针对网上消费者行为的研究认为消费者通过网络购物面临的感知风险主要有四种:财务风险、产品效能风险、隐私权风险、时间风险。

b.消费者的特征

消费者人口统计变量(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收入等)会影响消费者的网上购物行为。许多研究得出网上购物者与传统消费者在性别、收入、年龄和受教育程度、购物导向等方面存在差异的结论(Mara,2000;Rosen&Howard,2000)。Beliman等人(1999)针对美国网络消费者的研究发现,个体的教育程度越高,他采用网络购物的可能性也越大;个体年龄越大,越有可能接受在线购物。Li等人(1999)针对美国消费者的研究发现, 个体的教育程度越高,越可能参与网上交易;男性比女性更频繁地在网上购物。而Teo(2001)在新加坡的研究却发现,个体教育水平和其网络购物之间并没有必然的联系,年龄和网络购物之间不存在显著关系,而男性比女性更有可能在网上进行购物。Bill等人(2005)对新西兰上网者进行网上问卷调查,研究得出的结论与Teo的相似,即教育水平与网络购物行为之间没有显著相关性,男性比女性更有可能在网上购物。

2、关于国内网上购物方面的研究

石滨(2005年)在《网上交易的信用缺失及对策分析》中指出随着电子商务在我国的蓬勃发展,网络交易日益普及,由此引起的诚信问题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如何解决网上交易中存在的虚假宣传、不守信用、欺诈等问题,已成为制约网上购物发展的瓶颈。而这一问题的解决最终要通过建立完善的电子商务法律法规,建立网上交易诚信机制。

张淑焕(2007年)在《网上购物的影响因素分析与综合集成模型》中结合相关理论与模型,分析消费者采用网上购物的影响因素,并由此建立网上购物的综合集成模型。模型描述消费者采用网上购物的影响因素以及各因素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从而能够获得对网上购物采用过程的全面理解与认识。

付新芳(2009年)在《 网上购物人群激增宅经济迅猛上涨》中分析宅经

济快速发展的原因。研究指出买菜足不出户、工作足不出户、购物足不出户、送礼足不出户……在网上交易形式频频丰富、网上支付功能屡屡进步的今天,加上金融危机的催化,新一批宅男宅女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他们的足不出户却仍然牵系经济的变动,将户外消费转移到“宅内”进行,“宅经济”获得迅猛增长。

王翔、张橙 、朱润芝(2009年)在《大学生网上购物原因及满意度研究》中指出

网上购物作为一种崭新的消费模式越来越多的受到人们的关注。大学生对网上购物行为接受很快,是网上购物市场上不可忽视的一股重要力量。研究分析了影响大学生网上购物的原因并研究了其对网上购物的满意度。

汪波(2010年)在《影响网络购物相关因素的实证研究》中指出网上购物已经成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重要渠道之一。然而研究表明,有大量消费者上网最终放弃了购买的想法。什么原因导致消费者放弃购买的决策?意愿是导致决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影响了消费者购买意愿?调查以网络购物风险感知为切入点,结合我国网络购物的实际情况,研究消费者感知风险因素是如何影响我国消费者网络购买意愿。

尹世久,吴林海,杜丽丽(2008年)在《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消费者网上购物意愿研究》,研究了影响消费者网上购物意愿的主要因素和影响程度。

徐华伟、李素芳(2008年)在《对我国网络购物的思考》中指出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推动了网络与人们日常生活的结合,网络购物作为一种新的消费方式逐渐发展起来。由于网络的方便快捷迎合了现代人快节奏的生活,网络购物被越来越多的人所青睐,然而,作为网民数量最多的国家,我们的网络购物者比例却还小于国际平均水平,这表明我国网民对这种新的购物方式尚未完全认同。针对这一问题,提出解决路径,以促进网络购物健康、快速发展。

乌英格(2006年)在《浅析网上购物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中指出目前国内的网上购物市场已呈现出一派蓬勃之势。然而网民在享受网上购物的自由与便捷的同时也面临着网上购物领域损害消费者权益的种种问题。研究主要从消费者的角度分析网上购物的优点和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避免网上购物中的种种麻烦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赵艳红 (2009年)在《网购“复仇”记》中指出网络购物的优点以及存在的问题。

陈士磊(2008年)在《浅析网络购物存在的威胁及预防措施》中指出随着电子商务在我国的蓬勃发展,网络购物日益普及,由此引起的诚信问题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研究的主要内容是如何更好的让消费者了解网络购物存在的威胁,以及采取怎样的措施来避免这些威胁。

孙俊玲(2009年)在《电子商务中消费者风险的防范》中指出电子商务时代消费者的公平交易权、隐私权、交易安全性、合同、退赔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风险。明了风险的来源,才能最大限度的规避风险。而且消费者的风险可以从网络安全、合同、支付方式、物流、商家信誉、退赔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防范。

(二)研究目标

网络购物方兴未艾,国际先进的网购发展模式和国内日趋升温的网购潮流,都使我们对这样的一种全新的消费购物理念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但是单纯的直接从消费者的角度出发来探究影响他们进行网络购物这一消费方式的的因素的文献不多,而本次课题通过进一步研究找出以消费者为主体的影响因素,结合国内外网上购物现状,分

析网上购物的优点以及网上购物存在的问题并且提出一些建议,使得网上购物得以更好更快发展。

三、本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和方法:

(一)基本内容

本文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绪论。主要讲述本论文研究的意义和背景。

第二部分是相关理论的概述。主要包括网上购物的概念,网上购物的群体,网上购物与传统购物相比的优势以及以及国内外网上购物的现状。

第二部分是问题的提出。主要介绍了当代消费者心理变化趋势和特征、分析消费者网上购物的心理、影响消费者网上购物的因素以及网上购物存在的问题。

第三部分是问题的对策。针对网上购物存在的问题以及问题出现的原因提出一些建议,对象是消费者、企业以及政府,使得网上购物得以更好更快发展。

第五部分是结束语。

(二)研究方法

1.资料收集法。通过书籍、期刊、网络等途径,收集相关的分析资料。

2.归纳法。通过收集资料,归纳出各个文献中的观点和类别。

3.引用分析法。引用文献中的方法和工具,对研究的内容进行阐述。

四、课题研究的步骤及进度安排:

1.2010年9月1日~10月15日:收集资料

2.2010年10月16日~12月2日:整理资料,撰写开题报告

3.2010年12月3日~2011年3月20日:撰写论文初稿

4.2011年3月21日~4月5日:论文修改

5.2011年4月6日~4月19日:完成论文初稿

6.2011年4月20日~5月13日:上交论文,答辩准备

7.2011年5月16日~5月20日:论文答辩

五、课题的成果形式:

成果形式:论文

六、其他有关问题或保障机制:

(1)由于时间、本人学术水平限制,文中观点并不成熟,有待在论文写作实践中进一步完善;

(2)可能在论文写作中会遇到一些问题,所以不懂的地方需要指导老师的指导。

指导教师意见

指导教师签名: 月 日

专业教研室意见

教研室主任签名: 月 日

系(部)意见

系主任签名: 月 日

可另加附页

2024年1月25日发(作者:水舒云)

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

题目: 网上购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经济快速兴起,网上购物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成为人们日常消费的一部分。

中国社会科学院互联网研究发展中心公布的《2005年中国电子商务市场调查报告》显示,中国目前有2200万网民进行网上购物,个人网上消费总额高达135亿元;有过网上消费、购物经历的中国网民比例达71.30%。而在被调查的网民中,乐意接受网上购物的网民比例接近一半,为47.80%,而无意接受网上购物的网民比例仅为4.70%。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十八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的统计报告》发布的信息,至2006年6月30日,我国内地网民总人数已达1.23亿;其中,经常上网购物的约有3000万人,与05年同期相比,经常上网购物的网民增长50%,显示出这种新的购物方式的潜力。

根据艾瑞咨询公司最新推出的《2007至2008中国网络购物发展报告》数据显示:

2007年中国B2C电子商务市场规模达到43亿元,其中当当以14.6%的市场份额位居第一,卓越与当当份额差距逐步缩小,达到11.9%,随后是北斗手机网、京东商城分别以9.7%和8.1%位列第三、四位。

2010年7月15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发布了 《第2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10年6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4.2亿人,互联网普及率持续上升增至31.8%。手机网民成为拉动中国总体网民规模攀升的主要动力,半年内新增4334万,达到2.77亿人,增幅为18.6%。值得关注的是,互联网商务化程度迅速提高,全国网络购物用户达到1.4亿,网上支付、网络购物和网上银行半年用户增长率均在30%左右,远远超过其他类网络应用。

尽管商务应用快速发展,网络商务应用仍然受到各种安全因素的困扰。CNNIC调查发现,仅2010年上半年,就有59.2%的网民在使用互联网过程中遇到过病毒或木马攻击;30.9%的网民账号或密码被盗过;电子商务网站访问者中89.2%的人担心假冒网站,其中,86.9%的人表示如果无法获得该网站进一步的确认信息,将会选择退出交易。网络安全和信任问题已经成为网络商务深层次发展的最大制约因素,互联网向商务交易型应用的发展,急需建立更加可信、可靠的网络环境。

目前国内的网上购物市场已呈现出一派蓬勃之势。然而网民在享受网上购物的自由与便捷的同时也面临着网上购物领域损害消费者权益的种种问题。

本次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就是通过对网上购物进行研究,结合国内外网上购物现状,分析网上购物的优点以及网上购物存在的问题并且提出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的历史、现状和研究目标:

(一)国内外研究的历史、现状

1、关于国外网上购物方面的研究

a.感知风险研究

哈佛大学的R.A。Bauer(1960)将感知风险扶心理学引入消费者行为研究, 认为感知风险产生的原因在于消费者所采取的行动有可能产生无法预期、不愉快的结果。根据Bauer的研究,Cox(1967)认为感知风险理论研究的基本假设在于消费者的行为是导向的。在每一次购买时,都有一组购买目标,当消费者主观上不能确定何种消费最能配合或满足其目标时,就产生了感知风险,或者,在购买行为发生后,结果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时,所可能产生的不利后果,也产生了感知风险。Stone et a1.(1993)

把感知风险定义为一种对损失的预期。这种损失预期包括对网购两方面的不确定:一是对购买结果优劣的不确定,即不知所购买的商品是否能够满足购买目的;二是对购买失败后果的不确定。在网络产品购买中,消费者可能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风险,这些风险有的会被消费者感受到,有的则可能不会被感受到;有的可能被消费者夸大,有的则可能被缩小。因此,感知风险与实际风险可能并不一致。对于无法感知的风险,不论其真实性或危险性多高,都不会影响网络消费者的购买决策。

而网络环境下消费者感知风险,即“网上感知风险",Sandra(2003)等将其定义为“消费者在考虑一次的网上购买时对损失发生的主观预期”。这种观点从心理驱动的角度来研究网购消费者的风险,适用于消费者行为方面的研究。

Bettman(1973)提出,感知风险是一个双成分多侧面的现象。他的重要贡献是通过把感知风险分为产品类别固有风险和产品类别的处理风险来进一步定义了感知风险的测量。固有风险是一个产品类别对于消费者所具有的潜在风险,而处理风险是当购买者在通常的购买情境下,从产品类中选择一个品牌时,产品类所能唤起的冲突量。处理风险代表了信息获得和对固有风险降低过程的最终结果。

随着研究者们对感知风险的双因素理论的争议变得越来越多,一些学者开始转变角度,从感知风险的维度来理解这个概念。

Roselius(1971)指出,损失有四种类型:自我损失、机会损失、金钱损失、和时间损失,并提出以前没有考虑到的风险维度一一时间风险。

Jacoby&Kaplan(1972)认为,感知风险包含五种形态的风险:财务风险、绩

效风险、生理风险、心理风险、社会风险。他们的研究发现,这五个维度的

风险可以解释总感知风险的62.5%。

Anne.Sophie Cases(2002)在研究中用8 个维度来测量网上感知风险:财务风险、支付风险、绩效风险、交付风险、时间风险、社会风险、来源风险和隐私风险。可以看出,这些风险维度中, 有些是来自传统感知风险研究结果,有些则是网络环境下独

有的感知风险。

Jarvenpaa&Todd(1996)从时间、功能、社会、自我、隐私等几个维度探索了消费者感知风险对B2C电子商务采用的影响。Hofacker(1998)认为消费者在网络购物中会面临五种感知风险:时间风险、店家风险、安全风险、品牌风险、隐私权风险。Sandra&Bo(2003)针对网上消费者行为的研究认为消费者通过网络购物面临的感知风险主要有四种:财务风险、产品效能风险、隐私权风险、时间风险。

b.消费者的特征

消费者人口统计变量(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收入等)会影响消费者的网上购物行为。许多研究得出网上购物者与传统消费者在性别、收入、年龄和受教育程度、购物导向等方面存在差异的结论(Mara,2000;Rosen&Howard,2000)。Beliman等人(1999)针对美国网络消费者的研究发现,个体的教育程度越高,他采用网络购物的可能性也越大;个体年龄越大,越有可能接受在线购物。Li等人(1999)针对美国消费者的研究发现, 个体的教育程度越高,越可能参与网上交易;男性比女性更频繁地在网上购物。而Teo(2001)在新加坡的研究却发现,个体教育水平和其网络购物之间并没有必然的联系,年龄和网络购物之间不存在显著关系,而男性比女性更有可能在网上进行购物。Bill等人(2005)对新西兰上网者进行网上问卷调查,研究得出的结论与Teo的相似,即教育水平与网络购物行为之间没有显著相关性,男性比女性更有可能在网上购物。

2、关于国内网上购物方面的研究

石滨(2005年)在《网上交易的信用缺失及对策分析》中指出随着电子商务在我国的蓬勃发展,网络交易日益普及,由此引起的诚信问题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如何解决网上交易中存在的虚假宣传、不守信用、欺诈等问题,已成为制约网上购物发展的瓶颈。而这一问题的解决最终要通过建立完善的电子商务法律法规,建立网上交易诚信机制。

张淑焕(2007年)在《网上购物的影响因素分析与综合集成模型》中结合相关理论与模型,分析消费者采用网上购物的影响因素,并由此建立网上购物的综合集成模型。模型描述消费者采用网上购物的影响因素以及各因素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从而能够获得对网上购物采用过程的全面理解与认识。

付新芳(2009年)在《 网上购物人群激增宅经济迅猛上涨》中分析宅经

济快速发展的原因。研究指出买菜足不出户、工作足不出户、购物足不出户、送礼足不出户……在网上交易形式频频丰富、网上支付功能屡屡进步的今天,加上金融危机的催化,新一批宅男宅女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他们的足不出户却仍然牵系经济的变动,将户外消费转移到“宅内”进行,“宅经济”获得迅猛增长。

王翔、张橙 、朱润芝(2009年)在《大学生网上购物原因及满意度研究》中指出

网上购物作为一种崭新的消费模式越来越多的受到人们的关注。大学生对网上购物行为接受很快,是网上购物市场上不可忽视的一股重要力量。研究分析了影响大学生网上购物的原因并研究了其对网上购物的满意度。

汪波(2010年)在《影响网络购物相关因素的实证研究》中指出网上购物已经成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重要渠道之一。然而研究表明,有大量消费者上网最终放弃了购买的想法。什么原因导致消费者放弃购买的决策?意愿是导致决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影响了消费者购买意愿?调查以网络购物风险感知为切入点,结合我国网络购物的实际情况,研究消费者感知风险因素是如何影响我国消费者网络购买意愿。

尹世久,吴林海,杜丽丽(2008年)在《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消费者网上购物意愿研究》,研究了影响消费者网上购物意愿的主要因素和影响程度。

徐华伟、李素芳(2008年)在《对我国网络购物的思考》中指出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推动了网络与人们日常生活的结合,网络购物作为一种新的消费方式逐渐发展起来。由于网络的方便快捷迎合了现代人快节奏的生活,网络购物被越来越多的人所青睐,然而,作为网民数量最多的国家,我们的网络购物者比例却还小于国际平均水平,这表明我国网民对这种新的购物方式尚未完全认同。针对这一问题,提出解决路径,以促进网络购物健康、快速发展。

乌英格(2006年)在《浅析网上购物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中指出目前国内的网上购物市场已呈现出一派蓬勃之势。然而网民在享受网上购物的自由与便捷的同时也面临着网上购物领域损害消费者权益的种种问题。研究主要从消费者的角度分析网上购物的优点和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避免网上购物中的种种麻烦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赵艳红 (2009年)在《网购“复仇”记》中指出网络购物的优点以及存在的问题。

陈士磊(2008年)在《浅析网络购物存在的威胁及预防措施》中指出随着电子商务在我国的蓬勃发展,网络购物日益普及,由此引起的诚信问题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研究的主要内容是如何更好的让消费者了解网络购物存在的威胁,以及采取怎样的措施来避免这些威胁。

孙俊玲(2009年)在《电子商务中消费者风险的防范》中指出电子商务时代消费者的公平交易权、隐私权、交易安全性、合同、退赔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风险。明了风险的来源,才能最大限度的规避风险。而且消费者的风险可以从网络安全、合同、支付方式、物流、商家信誉、退赔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防范。

(二)研究目标

网络购物方兴未艾,国际先进的网购发展模式和国内日趋升温的网购潮流,都使我们对这样的一种全新的消费购物理念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但是单纯的直接从消费者的角度出发来探究影响他们进行网络购物这一消费方式的的因素的文献不多,而本次课题通过进一步研究找出以消费者为主体的影响因素,结合国内外网上购物现状,分

析网上购物的优点以及网上购物存在的问题并且提出一些建议,使得网上购物得以更好更快发展。

三、本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和方法:

(一)基本内容

本文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绪论。主要讲述本论文研究的意义和背景。

第二部分是相关理论的概述。主要包括网上购物的概念,网上购物的群体,网上购物与传统购物相比的优势以及以及国内外网上购物的现状。

第二部分是问题的提出。主要介绍了当代消费者心理变化趋势和特征、分析消费者网上购物的心理、影响消费者网上购物的因素以及网上购物存在的问题。

第三部分是问题的对策。针对网上购物存在的问题以及问题出现的原因提出一些建议,对象是消费者、企业以及政府,使得网上购物得以更好更快发展。

第五部分是结束语。

(二)研究方法

1.资料收集法。通过书籍、期刊、网络等途径,收集相关的分析资料。

2.归纳法。通过收集资料,归纳出各个文献中的观点和类别。

3.引用分析法。引用文献中的方法和工具,对研究的内容进行阐述。

四、课题研究的步骤及进度安排:

1.2010年9月1日~10月15日:收集资料

2.2010年10月16日~12月2日:整理资料,撰写开题报告

3.2010年12月3日~2011年3月20日:撰写论文初稿

4.2011年3月21日~4月5日:论文修改

5.2011年4月6日~4月19日:完成论文初稿

6.2011年4月20日~5月13日:上交论文,答辩准备

7.2011年5月16日~5月20日:论文答辩

五、课题的成果形式:

成果形式:论文

六、其他有关问题或保障机制:

(1)由于时间、本人学术水平限制,文中观点并不成熟,有待在论文写作实践中进一步完善;

(2)可能在论文写作中会遇到一些问题,所以不懂的地方需要指导老师的指导。

指导教师意见

指导教师签名: 月 日

专业教研室意见

教研室主任签名: 月 日

系(部)意见

系主任签名: 月 日

可另加附页

与本文相关的文章

发布评论

评论列表 (0)

  1.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