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USBMI致力于为网友们分享Windows、安卓、IOS等主流手机系统相关的资讯以及评测、同时提供相关教程、应用、软件下载等服务。

笔记本计算机的维修方法

IT圈 admin 32浏览 0评论

2024年1月28日发(作者:祖清芬)

1.替换法(或交换法)

替换法是用相同的电子元器件或芯片互相交换观察故障变化情况,以便判断寻找故障原因的一种方法。即用好的电子元器件或芯片替换有故障疑点的电子元器件或芯片。这种方法简单容易、方便可靠。对于没有图纸和芯片技术资料的含有大规模集成电路的笔记本电脑尤为适用。对初学者来说,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方法。可方便、快速、准确地找到故障点。此法适用于具有充足的电子元器件或芯片情况。

交换法是一种简单而行之有效的方法,条件是必须具备可更换的类型相同的电子元器件或芯片。

2.比较法

比较法也是一种简单易行的方法。为了确定故障部位,可以在维修笔记本电脑时,准备好另一块相同型号的笔记本电脑作比较,当怀疑某些电子元器件或芯片时,分别测试两台笔记本电脑的相同测试点,用正确的特征(波形或电压)与有故障笔记本的波形或电压进行比较,分析得出的波形或电压值,看那些不同,凡不相同的地方,必有原因所在,以此作为寻找故障的线索,根据逻辑电路图逐级测量,使信号由逆求源的方向逐点检测,分析后确诊故障位置。这是一种动态比较法。

比较法也可和标准值进行比较,用已知的静态测试点的电阻和波形图,这些标准值一般在好的电子元器件或芯片电路中都可以很容易测量到,分析静态测试点的电阻和波形图,找出不同,以此作为寻找故障的线索,分析后确定故障位置。这是一种静态比较法。

3.测量法

就是将笔记本电脑暂停在某一状态,用万用表或其它测试仪器测量所需要检查的参数,这是分析与判断故障的有力方法,它可分为:

(1)直接测量法

一些常见的笔记本电脑故障,根据维修经验或诊断程序提供的错误信息,直接对有关电子元器件或芯片进行电压、电阻、电流和波形等参数测量来确定故障的部位。

(2)静态测量法

就是将笔记本电脑处于不加电的状态下,根据逻辑原理测量和检查部件的有关测试点的电阻值、波形等参数,并据此来分析判断故障部位和原因。常用的测量仪器有万用表和示波器等。

一种静态测试法是把受怀疑的电子元器件或芯片焊下来,通过万用表进行测试,这种方法一般不会孤立的使用,因为你必须有充足的理由才能把电子元器件或芯片焊接下来进行静态测试,那么要想获得这个理由,则还须结合其它许多的方法做出大量的测试才行,否则使用这种方法就太盲目,甚至得不偿失。

还有一种静态测试法就是在不加电的情况下,用普通的万用表去测量组件输入输出引脚的内阻。一般集成电路的引脚电阻都具有PN结效应,即正向电阻小,反向电阻大。但是正向电阻不会接近于零,反向电阻也不能为无穷大。另外芯片输入引脚之间的内阻不能等于零,否则会引起逻辑错误。用万用表检查芯片内阻,从而分析芯片是否有故障是十分方便和有效的。

(3)动态测量法

电子元器件的故障大部分都能用“静态测量法”来检查,但有时用这种方法还不能找出故障的原因。因为有的组合条件是一个脉冲(或脉冲序列),无法用“静态测量法”来检查。此外,有些笔记本电脑故障在静态时不出现,只有在连续工作这种动态情况下才出现,这说

明器件的某些动态参数有问题,才引起机器的故障。因此要设法用动态方法来寻找故障原因。

所谓“动态测量法”就是设置某些条件或编制一些程序,让计算机运行,用示波器观察有关电子元器件和芯片的波形,并与正常波形相比较,观察是否有异常现象,若有异常现象,则电子元器件和芯片可能是造成故障的原因,逐步向前检查可找出故障部位。也可以根据组件的逻辑关系,利用示波器测试组件的逻辑关系是否正常,检查出电子元器件和芯片的外围电路的开路、短路、接触不良,以及电子元器件和芯片内部开路或短路。这种方法也是应用较广的常用方法之一。

4.程序诊断法

又称为软件检测法。包括检查诊断程序测试法和高级诊断法。

由于计算机是一种智能设备,在机器没有完全死机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运行程序,诊

断计算机的故障部位。比如下载一些测试软件(如诺顿);用来检查端口和端口芯片故障等。另外也可运行一些专用的诊断程度,以完成对计算机各功能模块的检测。根据检查结果准确确定故障部位,然后找到故障点。

检查诊断程序测试法是指维修人员针对端口故障,通过现在市场上流行的测试软件(如诺顿等)测试来检查笔记本电脑故障的方法。这种方法依赖于对故障现象的分析和对笔记本电脑的熟练程度。

高级诊断法同样是利用厂家提供的专用诊断程序,或者利用某些专门为检测机器而编制的程序来帮助查找故障原因的一种方法,这也是考核机器性能的重要手段。这种程序一般提供了多种菜单,菜单中又提供了许多选择项目。它可以对笔记本电脑各部分,包括各种端口进行检测,检测后通过反馈问题的错误信息使维修人员迅速找到故障原因。

检查诊断程序要尽量满足两个条件。第一,能较严格地检查正在运行的笔记本电脑的工作情况,考虑各种可能的变化,造成“最坏”的环境条件。这样,能检查笔记本电脑内各种部件的状态。而且能检查可靠性、工作能力,部件互相之间的干扰情况。第二,一旦故障暴露,要尽量了解故障范围,范围越小越好。便于维修人员找到故障原因,排除故障。

笔记本主板的加电自检POST程序,也是一种故障检测软件,POST程序在笔记本电脑每一次开机或复位时,都对笔记本电脑各种部件自动进行检查,只要此程序可以运行,就可迅速而简便地告知使用者笔记本电脑内部是否工作正常,当存在故障时,给出一定的错误信息。

笔记本电脑运行出现错误后,往往无法立即确定故障是人为造成的还是笔记本电脑本身出了故障。此时,如果相同的故障重复发生,而驱动器仍可正常地引导笔记本电脑,就可用诊断软件来检测笔记本电脑故障。如果诊断软件诊断结果笔记本电脑运行正常,一般认为其可信度可达95%。

大部分诊断软件只能诊断出电路的大概故障范围。此时,诊断软件常被当作故障检测的初级手段,维修人员根据诊断测试结果,测试相应的电子元器件和芯片,找到故障点。程序诊断法在二级维修中都有广泛地应用。

5.背片法

背片法就是将好的芯片架在笔记本电脑中被怀疑的同一芯片上,让性能良好芯片的管脚与被怀疑芯片的对应管脚接触良好,然后开机测试,看故障是否消除。若故障消失,则被怀疑芯片就是故障芯片,更换该芯片即可排除故障。

背片法主要适用于采用PGA封装的芯片,且在加电测试前应确认被测芯片内部没有电源对地短路的现象,方可加电测试,否则有可能烧坏好的芯片。

此方法在维修中使用的不多,也可适用其他封装的芯片,同样注意短路现象。

6.直接观察法

通过摸、看、听、闻等方式做辅助手段来检查笔记本电脑故障的方法。如观察笔记本电脑元件是否有火花、异常声音,过热,烧焦等现象。保险丝是否熔断,芯片管脚是否虚焊,电子元器件是否接触不良,虚焊、连线是否断开、腐蚀等明显的故障。

摸——就是用手触摸笔记本电脑元件,通过所感受的温度变化来判断故障部位。一般来说,笔记本电脑大部分电子元器件和芯片在接通电源工作一段时间后,其温度都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但对于电解电容,尤其是大容量电解电容,则不应有温升,如果测量温度升高或漏液,说明有漏电现象),其中以大功率管的温升为最高,用手接触管壳或散热片能有明显的发热感觉。如果没有温升,或因电流过大而温升过高,都是不正常现象。一般电子元器件和芯片发热的外壳温度不超过40~50℃,手摸上去有些温度,但大功率组件则温度要高很多,如果手摸上去很烫,则该电子元器件或芯片可能有内部短路现象,使电流过大而发热。一般笔记本电脑电子元器件或芯片芯片烧毁时,会发出臭味,此时应立刻关机检查。

手摸是有经验的维修人员喜欢采用的方法,初学者最好不用手摸,避免烫伤,要用温度传感器测试。

看——就是对电路板仔细观察(有时还要使用放大镜),重点查看笔记本电脑主板信号导线有无断线、芯片管脚是否虚焊、脱落,电路板上是否迭落有金属线、焊锡,是否有腐蚀现象等,发现后要及时处理。此外,还应观察某些芯片(如IC芯片)的表面字迹和颜色,有无烧焦、龟裂、标识字迹颜色变黄等现象。如有则更换这些组件。在接通电源后,尤其要仔细观察的是:显示器指示灯是否亮、元器件之间尤其是高压部位有无火花或冒烟等情况。通过用眼睛观察,找出可疑点,然后进行判断检查故障部位。

听——就是接通电源后用耳朵听喇叭及其它部位有无异常声音,以帮助判断故障的部位。

闻——在笔记本电脑断开电源之后(或开机一会儿时间后),如果闻到较浓的焦糊味,则说明一定有被烧毁的元件。若是开机一会儿闻到,则应立即关机。此时在未找出故障之前,一般不要再接通电源。

7.原理分析法

原理分析法是从笔记本电脑的原理入手,根据时序关系从逻辑上分析各部分电路的特征(或各关键点应有的特征),进而找出故障原因的方法。它是一种专业硬件维修者必须掌握的基本方法。如在某一时刻,某个点应有多宽的脉冲信号,或者应满足哪些条件,这些条件正确的电平状态是高电平还是低电平,然后测试和观察这些点的具体波形,分析判断故障原因的可能性,这样,可缩小范围进行观察、分析和判断,直至找出故障原因。采用这种方法,除了对计算机工作原理有所了解外,还必须具有一定的数字电路知识,并在此基础上使用一些专门的检修工具来测量笔记本电脑有关电路某些测试点的电位(逻辑电平值)。

8.人为干预法

人为干预法即人为地在每个单独的门电路输入端加入低电平,高电平或脉冲,观看其输出端变化的方法。

如判断一个非门电路的好坏,已知输入端为高电平,输出端应该是低电平,但不知这种逻辑关系是否正确,可以人为地把输入端通过一根短路线对地短接一下,输出端应该变成高电平,如果不能改变,不是这个非门电路有故障,就是下一级负载有故障,输出端总是箝位成低电平。判断触发器,缓冲器及大部分各种各样的门电路都可以采用这种方法,只要知道了门电路内部逻辑真值关系,就可采用不同的对地短路法来确认门的好坏,当然组件内部电路工作时需要的条件越多,做起来越麻烦,如果输入端处在高电平,也可以用信号发生器从

输入端输入信号,输出端的变化会更明显。但是应绝对禁止的是在输入端输入低电平,为了判断输出端变化,因此在输入端必须加入高电平。这是因为等级门的输入端一般是上一级门的输出端。根据门电路的内部原理可知,当输出端强制成高电平时,电流会直接经上一级门的输出端流到地,时间稍长,器件容易被损坏。

9.模块分割法

模块分割法依赖于维修人员对笔记本电脑硬件电路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对被维修电路的理解。总之是建立在笔记本电脑系统结构分析的基础上。

当维修任何一款笔记本电脑时,如果没有对笔记本电脑基本电路掌握和熟练,就会感到无从下手,用穷举法把所有的测试点都测试一遍是十分麻烦的。即使难以确认出现故障的电路,也应该首先怀疑那些最容易出现故障的电路,检查的思路应该从外围入手,当这块电路确认无故障时,再检查下面电路,对具体电路采取不同的诊断方法。

10.降温法与升温法

所谓降温法与升温法就是在笔记本电脑启动后,人为地将笔记本电脑工作环境温度降低或升高,减缓或加快由于电子元器件或芯片热稳定性差而产生故障的时间,从而尽快找出即将失效的电子元器件或芯片,使笔记本电脑恢复正常工作。这种寻找故障原因和部位的方法叫做升温法或降温法。

例如,有时笔记本电脑工作较长时间或环境温度升高以后会出现故障,而关机冷却一段时间后再开机检查时却能正常工作,这时就应采用“降温法”来处理。具体做法可对被怀疑有故障的电子元器件或芯片在开机运行一段时间后用酒精浇在可疑器件上进行降温处理,若某一电子元器件或芯片经降温后故障消失,说明这个电子元器件或芯片的热稳定性差,是引起故障的根源,更换后,故障即可消失。对同一故障而言,采用降温法和升温法的效果相同。在确定故障的大致范围后,使用这种方法简单、方便、易行。此方法在二级维修中也是一种常用的方法。

11.电源拉偏法

有时笔记本电脑故障较长时间才出现一次,用一般方法不易查找,可采用电源拉偏法,即人为地将电源电压在器件允许的范围内拉升或降低,让笔记本电脑运行在一个“恶劣”的工作环境,让故障现象快速容易暴露出来,从而利于查找故障原因。

但是在拉偏电源电压时,应注意在电源电压允许的范围内进行,以免电源电压过高造成电子元器件或芯片的损坏。+5V电源电压应在4.8~5.2V之间进行操作。

12.综合检测法

笔记本电脑有时出现的故障现象简单,但是检测过程比较复杂,仅靠采用上面某一种方法很难找到故障原因。这时应采用“综合法”,即综合多种方法来查找笔记本电脑出现故障的原因。综合法是对上述各种方法的综合。也就是综合利用自己所知的各种检查方法和手段来查找引起故障的原因,从而得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无疑是在检测和维修计算机过程中最强有力的手段和措施。实际上在维修过程中,维修人员常常是不自觉的就采用了这种方法。

在上述的各种维修方法中,有些是最基本的、最常用的维修方法(观察法、替换法等),它们简单,适用,而且操作方便。而有些则需要依赖电路原理图和逻辑图、适当的仪器设备以及维修者的理论基础和维修技能(例如测量法、原理分析法、比较法等)。而有些则需要借助于某些诊断软件(如程序诊断法)。

2024年1月28日发(作者:祖清芬)

1.替换法(或交换法)

替换法是用相同的电子元器件或芯片互相交换观察故障变化情况,以便判断寻找故障原因的一种方法。即用好的电子元器件或芯片替换有故障疑点的电子元器件或芯片。这种方法简单容易、方便可靠。对于没有图纸和芯片技术资料的含有大规模集成电路的笔记本电脑尤为适用。对初学者来说,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方法。可方便、快速、准确地找到故障点。此法适用于具有充足的电子元器件或芯片情况。

交换法是一种简单而行之有效的方法,条件是必须具备可更换的类型相同的电子元器件或芯片。

2.比较法

比较法也是一种简单易行的方法。为了确定故障部位,可以在维修笔记本电脑时,准备好另一块相同型号的笔记本电脑作比较,当怀疑某些电子元器件或芯片时,分别测试两台笔记本电脑的相同测试点,用正确的特征(波形或电压)与有故障笔记本的波形或电压进行比较,分析得出的波形或电压值,看那些不同,凡不相同的地方,必有原因所在,以此作为寻找故障的线索,根据逻辑电路图逐级测量,使信号由逆求源的方向逐点检测,分析后确诊故障位置。这是一种动态比较法。

比较法也可和标准值进行比较,用已知的静态测试点的电阻和波形图,这些标准值一般在好的电子元器件或芯片电路中都可以很容易测量到,分析静态测试点的电阻和波形图,找出不同,以此作为寻找故障的线索,分析后确定故障位置。这是一种静态比较法。

3.测量法

就是将笔记本电脑暂停在某一状态,用万用表或其它测试仪器测量所需要检查的参数,这是分析与判断故障的有力方法,它可分为:

(1)直接测量法

一些常见的笔记本电脑故障,根据维修经验或诊断程序提供的错误信息,直接对有关电子元器件或芯片进行电压、电阻、电流和波形等参数测量来确定故障的部位。

(2)静态测量法

就是将笔记本电脑处于不加电的状态下,根据逻辑原理测量和检查部件的有关测试点的电阻值、波形等参数,并据此来分析判断故障部位和原因。常用的测量仪器有万用表和示波器等。

一种静态测试法是把受怀疑的电子元器件或芯片焊下来,通过万用表进行测试,这种方法一般不会孤立的使用,因为你必须有充足的理由才能把电子元器件或芯片焊接下来进行静态测试,那么要想获得这个理由,则还须结合其它许多的方法做出大量的测试才行,否则使用这种方法就太盲目,甚至得不偿失。

还有一种静态测试法就是在不加电的情况下,用普通的万用表去测量组件输入输出引脚的内阻。一般集成电路的引脚电阻都具有PN结效应,即正向电阻小,反向电阻大。但是正向电阻不会接近于零,反向电阻也不能为无穷大。另外芯片输入引脚之间的内阻不能等于零,否则会引起逻辑错误。用万用表检查芯片内阻,从而分析芯片是否有故障是十分方便和有效的。

(3)动态测量法

电子元器件的故障大部分都能用“静态测量法”来检查,但有时用这种方法还不能找出故障的原因。因为有的组合条件是一个脉冲(或脉冲序列),无法用“静态测量法”来检查。此外,有些笔记本电脑故障在静态时不出现,只有在连续工作这种动态情况下才出现,这说

明器件的某些动态参数有问题,才引起机器的故障。因此要设法用动态方法来寻找故障原因。

所谓“动态测量法”就是设置某些条件或编制一些程序,让计算机运行,用示波器观察有关电子元器件和芯片的波形,并与正常波形相比较,观察是否有异常现象,若有异常现象,则电子元器件和芯片可能是造成故障的原因,逐步向前检查可找出故障部位。也可以根据组件的逻辑关系,利用示波器测试组件的逻辑关系是否正常,检查出电子元器件和芯片的外围电路的开路、短路、接触不良,以及电子元器件和芯片内部开路或短路。这种方法也是应用较广的常用方法之一。

4.程序诊断法

又称为软件检测法。包括检查诊断程序测试法和高级诊断法。

由于计算机是一种智能设备,在机器没有完全死机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运行程序,诊

断计算机的故障部位。比如下载一些测试软件(如诺顿);用来检查端口和端口芯片故障等。另外也可运行一些专用的诊断程度,以完成对计算机各功能模块的检测。根据检查结果准确确定故障部位,然后找到故障点。

检查诊断程序测试法是指维修人员针对端口故障,通过现在市场上流行的测试软件(如诺顿等)测试来检查笔记本电脑故障的方法。这种方法依赖于对故障现象的分析和对笔记本电脑的熟练程度。

高级诊断法同样是利用厂家提供的专用诊断程序,或者利用某些专门为检测机器而编制的程序来帮助查找故障原因的一种方法,这也是考核机器性能的重要手段。这种程序一般提供了多种菜单,菜单中又提供了许多选择项目。它可以对笔记本电脑各部分,包括各种端口进行检测,检测后通过反馈问题的错误信息使维修人员迅速找到故障原因。

检查诊断程序要尽量满足两个条件。第一,能较严格地检查正在运行的笔记本电脑的工作情况,考虑各种可能的变化,造成“最坏”的环境条件。这样,能检查笔记本电脑内各种部件的状态。而且能检查可靠性、工作能力,部件互相之间的干扰情况。第二,一旦故障暴露,要尽量了解故障范围,范围越小越好。便于维修人员找到故障原因,排除故障。

笔记本主板的加电自检POST程序,也是一种故障检测软件,POST程序在笔记本电脑每一次开机或复位时,都对笔记本电脑各种部件自动进行检查,只要此程序可以运行,就可迅速而简便地告知使用者笔记本电脑内部是否工作正常,当存在故障时,给出一定的错误信息。

笔记本电脑运行出现错误后,往往无法立即确定故障是人为造成的还是笔记本电脑本身出了故障。此时,如果相同的故障重复发生,而驱动器仍可正常地引导笔记本电脑,就可用诊断软件来检测笔记本电脑故障。如果诊断软件诊断结果笔记本电脑运行正常,一般认为其可信度可达95%。

大部分诊断软件只能诊断出电路的大概故障范围。此时,诊断软件常被当作故障检测的初级手段,维修人员根据诊断测试结果,测试相应的电子元器件和芯片,找到故障点。程序诊断法在二级维修中都有广泛地应用。

5.背片法

背片法就是将好的芯片架在笔记本电脑中被怀疑的同一芯片上,让性能良好芯片的管脚与被怀疑芯片的对应管脚接触良好,然后开机测试,看故障是否消除。若故障消失,则被怀疑芯片就是故障芯片,更换该芯片即可排除故障。

背片法主要适用于采用PGA封装的芯片,且在加电测试前应确认被测芯片内部没有电源对地短路的现象,方可加电测试,否则有可能烧坏好的芯片。

此方法在维修中使用的不多,也可适用其他封装的芯片,同样注意短路现象。

6.直接观察法

通过摸、看、听、闻等方式做辅助手段来检查笔记本电脑故障的方法。如观察笔记本电脑元件是否有火花、异常声音,过热,烧焦等现象。保险丝是否熔断,芯片管脚是否虚焊,电子元器件是否接触不良,虚焊、连线是否断开、腐蚀等明显的故障。

摸——就是用手触摸笔记本电脑元件,通过所感受的温度变化来判断故障部位。一般来说,笔记本电脑大部分电子元器件和芯片在接通电源工作一段时间后,其温度都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但对于电解电容,尤其是大容量电解电容,则不应有温升,如果测量温度升高或漏液,说明有漏电现象),其中以大功率管的温升为最高,用手接触管壳或散热片能有明显的发热感觉。如果没有温升,或因电流过大而温升过高,都是不正常现象。一般电子元器件和芯片发热的外壳温度不超过40~50℃,手摸上去有些温度,但大功率组件则温度要高很多,如果手摸上去很烫,则该电子元器件或芯片可能有内部短路现象,使电流过大而发热。一般笔记本电脑电子元器件或芯片芯片烧毁时,会发出臭味,此时应立刻关机检查。

手摸是有经验的维修人员喜欢采用的方法,初学者最好不用手摸,避免烫伤,要用温度传感器测试。

看——就是对电路板仔细观察(有时还要使用放大镜),重点查看笔记本电脑主板信号导线有无断线、芯片管脚是否虚焊、脱落,电路板上是否迭落有金属线、焊锡,是否有腐蚀现象等,发现后要及时处理。此外,还应观察某些芯片(如IC芯片)的表面字迹和颜色,有无烧焦、龟裂、标识字迹颜色变黄等现象。如有则更换这些组件。在接通电源后,尤其要仔细观察的是:显示器指示灯是否亮、元器件之间尤其是高压部位有无火花或冒烟等情况。通过用眼睛观察,找出可疑点,然后进行判断检查故障部位。

听——就是接通电源后用耳朵听喇叭及其它部位有无异常声音,以帮助判断故障的部位。

闻——在笔记本电脑断开电源之后(或开机一会儿时间后),如果闻到较浓的焦糊味,则说明一定有被烧毁的元件。若是开机一会儿闻到,则应立即关机。此时在未找出故障之前,一般不要再接通电源。

7.原理分析法

原理分析法是从笔记本电脑的原理入手,根据时序关系从逻辑上分析各部分电路的特征(或各关键点应有的特征),进而找出故障原因的方法。它是一种专业硬件维修者必须掌握的基本方法。如在某一时刻,某个点应有多宽的脉冲信号,或者应满足哪些条件,这些条件正确的电平状态是高电平还是低电平,然后测试和观察这些点的具体波形,分析判断故障原因的可能性,这样,可缩小范围进行观察、分析和判断,直至找出故障原因。采用这种方法,除了对计算机工作原理有所了解外,还必须具有一定的数字电路知识,并在此基础上使用一些专门的检修工具来测量笔记本电脑有关电路某些测试点的电位(逻辑电平值)。

8.人为干预法

人为干预法即人为地在每个单独的门电路输入端加入低电平,高电平或脉冲,观看其输出端变化的方法。

如判断一个非门电路的好坏,已知输入端为高电平,输出端应该是低电平,但不知这种逻辑关系是否正确,可以人为地把输入端通过一根短路线对地短接一下,输出端应该变成高电平,如果不能改变,不是这个非门电路有故障,就是下一级负载有故障,输出端总是箝位成低电平。判断触发器,缓冲器及大部分各种各样的门电路都可以采用这种方法,只要知道了门电路内部逻辑真值关系,就可采用不同的对地短路法来确认门的好坏,当然组件内部电路工作时需要的条件越多,做起来越麻烦,如果输入端处在高电平,也可以用信号发生器从

输入端输入信号,输出端的变化会更明显。但是应绝对禁止的是在输入端输入低电平,为了判断输出端变化,因此在输入端必须加入高电平。这是因为等级门的输入端一般是上一级门的输出端。根据门电路的内部原理可知,当输出端强制成高电平时,电流会直接经上一级门的输出端流到地,时间稍长,器件容易被损坏。

9.模块分割法

模块分割法依赖于维修人员对笔记本电脑硬件电路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对被维修电路的理解。总之是建立在笔记本电脑系统结构分析的基础上。

当维修任何一款笔记本电脑时,如果没有对笔记本电脑基本电路掌握和熟练,就会感到无从下手,用穷举法把所有的测试点都测试一遍是十分麻烦的。即使难以确认出现故障的电路,也应该首先怀疑那些最容易出现故障的电路,检查的思路应该从外围入手,当这块电路确认无故障时,再检查下面电路,对具体电路采取不同的诊断方法。

10.降温法与升温法

所谓降温法与升温法就是在笔记本电脑启动后,人为地将笔记本电脑工作环境温度降低或升高,减缓或加快由于电子元器件或芯片热稳定性差而产生故障的时间,从而尽快找出即将失效的电子元器件或芯片,使笔记本电脑恢复正常工作。这种寻找故障原因和部位的方法叫做升温法或降温法。

例如,有时笔记本电脑工作较长时间或环境温度升高以后会出现故障,而关机冷却一段时间后再开机检查时却能正常工作,这时就应采用“降温法”来处理。具体做法可对被怀疑有故障的电子元器件或芯片在开机运行一段时间后用酒精浇在可疑器件上进行降温处理,若某一电子元器件或芯片经降温后故障消失,说明这个电子元器件或芯片的热稳定性差,是引起故障的根源,更换后,故障即可消失。对同一故障而言,采用降温法和升温法的效果相同。在确定故障的大致范围后,使用这种方法简单、方便、易行。此方法在二级维修中也是一种常用的方法。

11.电源拉偏法

有时笔记本电脑故障较长时间才出现一次,用一般方法不易查找,可采用电源拉偏法,即人为地将电源电压在器件允许的范围内拉升或降低,让笔记本电脑运行在一个“恶劣”的工作环境,让故障现象快速容易暴露出来,从而利于查找故障原因。

但是在拉偏电源电压时,应注意在电源电压允许的范围内进行,以免电源电压过高造成电子元器件或芯片的损坏。+5V电源电压应在4.8~5.2V之间进行操作。

12.综合检测法

笔记本电脑有时出现的故障现象简单,但是检测过程比较复杂,仅靠采用上面某一种方法很难找到故障原因。这时应采用“综合法”,即综合多种方法来查找笔记本电脑出现故障的原因。综合法是对上述各种方法的综合。也就是综合利用自己所知的各种检查方法和手段来查找引起故障的原因,从而得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无疑是在检测和维修计算机过程中最强有力的手段和措施。实际上在维修过程中,维修人员常常是不自觉的就采用了这种方法。

在上述的各种维修方法中,有些是最基本的、最常用的维修方法(观察法、替换法等),它们简单,适用,而且操作方便。而有些则需要依赖电路原理图和逻辑图、适当的仪器设备以及维修者的理论基础和维修技能(例如测量法、原理分析法、比较法等)。而有些则需要借助于某些诊断软件(如程序诊断法)。

发布评论

评论列表 (0)

  1.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