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USBMI致力于为网友们分享Windows、安卓、IOS等主流手机系统相关的资讯以及评测、同时提供相关教程、应用、软件下载等服务。

折叠屏手机的概念之战,柔宇是输不起的一方

IT圈 admin 38浏览 0评论

2024年2月3日发(作者:冷晓)

折叠屏手机的概念之战,柔宇是输不起的一方

小米和柔宇关于折叠屏手机的互怼,让折叠屏手机又一次走到了聚光灯下。

但折叠屏手机量产难度很大,主流的手机厂商更多是试探或抢占不光是柔宇和小米,一线厂商对折叠屏手机多有储备。

折叠屏手机主要是概念之争,业界多不看好

一个概念,至少在今年折叠屏手机不会成为其销量或营收上倚重的产品。

10月31日,柔宇科技召开发布会,占领了全球首款折叠手机的高地。目前,只有柔宇科技号称已经量产,但是无论是线下门店还是网上的旗舰店,都没有现货出售。

柔宇的深圳机场线下店展示的折叠手机,只能参观,不能上手体三星紧随其后,美国时间11月7日发布了概念产品,称几个月后可以量产。

1月23日,小米总裁林斌在微博和朋友圈晒出了小米双折叠屏幕工程机,抢占“全球第一款双折叠手机”的概念。1月24日,华为称将在MWC上发布全球首款5G折叠屏智能机,抢占“5G+折叠屏”的概念。

市场调研机构机构Strategy

Analytics预计,可折叠手机2019年出货量有望达到70万台,预计2021年以及2023年将分别达到3040万台及5010万台的规模。

70万台的年出货量,在全球14亿-15亿的大盘当中不到0.05%的占比。可见,折叠屏手机的远景可期,但是短期的出货量并不乐观。

我们再来看下一些主流手机手机厂商的表态,36氪曾就此事采访过vivo、联想等核心高管。

不认为明年柔性屏会很火,第一技术上不能有明显的缺陷,第二vivo执行副总裁胡柏山:

要给消费者带来实实在在的使用价值。另外还要跟价格有关系,成本降不下来。按我的估计,2019年对于折叠屏这一块,肯定有很多厂商都会发布,有很多厂商都会小批量做一些,但是我的判断一定不会很大量级的产品出来。

(折叠屏手机)还在研发当中,稳定度还在测试,如果稳定度够华为消费者业务手机产品线总裁何刚:

了发货没有问题。

我们觉得柔性屏未来肯定会产生另外一个分支,就是你就像打开荣耀手机总裁赵明:

一个Pad似的,合起来是一个屏幕,就是解决手机的厚度问题。最后其实还是要通过工业设计,整个把我们最能接受的和最喜欢的,因为大家知道这种柔性屏的概念不是今天才有,如果折叠出来特别厚,可能也不是我们所需要的。还是最终的在工业实现当中,怎么它做到最好····我认为现在出的机子都有点偏工程和概念,真正有更好的商用表现的,大家可能还需要一段时间吧。

首先我认为折叠屏肯定是明年市场上新的形态,你要从技术未来联想集团副总裁、移动业务中国区负责人常程:

预期来说,那是一个可以想象的方向。回到产品端,它至少有三个要命的问题要解决,我们还是要看。因为把一个概念带到产品,和把一个产品带到市场,这是两个概念,还是要看技术端,将来这些问题怎

么解决。

总体来看,vivo、荣耀、联想都对折叠屏手机持保守态度,对其近期的前景并不乐观。

总结来看,手机品牌厂商提到折叠屏手机上市的几个难点,分别折叠屏手机量产难度大

是技术成熟度、产品实用性和价格。36氪此前文章《能被“掰弯”的手机,你会买吗?》也曾从供需两端分析过这个问题。

折叠手机能够提供的新价值,是基于将手机和平板二合一的产品形态,可以给用户类似于Pad的大屏操作体验,又可以像智能机一样便携。这种愿景看起来很美好,但这种价值在当下的市场上需求有多大还有待验证。

从消费者一端来看,他们并不是在购买一种价值,而是购买一种

产品。因此,消费者能否接受一种新产品,除了这种新价值之外,还受限于一些其他的因素,价格和实用性最为关键。

目前,柔宇的FlexPai官方售价8999元起,三星可折叠屏手机的售价据韩媒曝光在200万韩元左右,相当于1.23万人民币,高于顶配iPhoneXS Max。以这种价格切入市场,实际上只能俘获科技发烧友和尝鲜用户。

在实用性上,折叠屏手机折叠之后的厚度很不便携。很多消费者日常喜欢把手机揣在牛仔裤裤兜里,折叠之后的柔派手机很难做到这一点。但便携是一种刚需,主流消费群体很难牺牲这一点。

除此之外,手机的厚度十分影响握持体验。轻薄是智能机的标签之一,主流智能机的厚度为七八毫米。但折叠手机折叠之后的厚度远大于此,单手操作体验不及当下主流的智能机形态。

将其展开,当做Pad而言,体验也不如主流的Pad。首先,由于折叠后依然是一个智能机的尺寸,其屏幕大小受限,只能满足需要小

屏Pad的用户。

其次,折叠手机还有一些致命的问题需要解决,包括屏幕和铰链的耐用程度。在长年使用的反复折叠后,其屏幕是否能保持平整,依然是个问题。柔宇CEO刘自鸿随身携带、给36氪展示的工程机,屏幕展开后,中央的位置并不平整,而是有凸起的。

从供应商的角度来看,虽然三星、LG、京东方、柔宇等都具备这种技术,但量产是另一个问题。

对于三星这样的厂商,需要看市场的需求。对于国内的玩家而言,还有更多的问题。一方面,由于上游材料设备依赖进口,造价高昂,产线建造动辄数百亿元。另一方面,折叠屏良率很低,《能被“掰弯”的手机,你会买吗?》一文中援引几位国际、国内一线屏显厂商内部人士称,按现在国内技术水平,柔性AMOLED良率或在一半以下,可折叠屏良率或在20%上下。

柔宇是输不起的一方

日前,小米和柔宇双方的骂战当中,双方各执一词。林斌在微博上对小米双折叠手机的描述或有夸大之嫌,但柔宇的反应之激烈也令人意外。

目前入局或有意入局折叠屏手机的各方,除了柔宇科技,均为全球智能机出货量位列Top

10的大厂。无论折叠屏手机近期能否起量,都不会影响这些大厂的盘子。

但对柔宇科技而言,这是它押注的主要方向。作为一个准备上市的独角兽,折叠手机的前景与成败,也是它向投资人讲故事的核心材料。因此,柔宇科技是最输不起的一方。

回顾下小米和柔宇的骂战过程。23日,在林斌在微博上晒出小米双折叠手机的视频,并附上这样一段话:

小米双折叠手机来啦!在攻克了柔性折叠屏技术、四驱折叠转轴技术、柔性盖板技术、以及MIUI适配等一系列技术难题后,我们做出了第一台折叠屏手机,应该也是全球第一台双折叠手机。这种对称双外折叠的形态,完美结合了平板和手机的使用体验,既实用又美观。虽然还是工程机,发出来给大家看看。欢迎大家转发/评论/点赞。如果大家喜欢,我们会考虑未来做成量产机发布。

林斌说“我们做出了第一台折叠屏手机”,这句话有一些歧义,可以理解为“小米第一台折叠屏手机”,也可以理解为“业界第一款折叠屏手机”。这成为后来柔宇攻击的一个要点。小米在随后的回应中也提及这一点,称“折叠手机小米不是第一家,但能够做到双折叠手机小米的确是行业首家”。

我们研发的这个对称双外折手机,在用户体验和外观设计上比单同日,林斌在朋友圈里也发布了这个视频,但表述就要保守一些:

折叠手机会更好,但技术难度也更高,如何克服两次折叠后对柔性屏的拉伸就是其中一个大难题。放个剪短版视频给大家看看。

随后,柔宇科技副总裁樊俊超微信朋友圈发布长文开怼小米,说小米高管“公然造假”,价值观有问题,并称“全球首款真正的折叠柔性屏手机柔派在18年10月发布并在柔宇官网销售以后,发布各种类似概念手机的公司越来越多,但除了三星LG,都是买别人还无法量产上市的概念性柔性屏,整机就更差十万八千里才能上市销售。”

1月24日,柔宇CEO刘自鸿也在微博、朋友圈上开怼,说“When

they go low, we go hard.” “人若犯我,虽远必诛”。

小米回应称,这是“罔顾常识,悍然碰瓷、误导公众”,小米的柔性折叠屏是和合作伙伴联合开发的成果,目前能够做到双折叠小米的确是行业首家,小米双折叠工程概念机的屏幕供应商也并非传言所说的LG,所谓“供应链拿来的机器刷MIU”的无稽之谈纯属谣言。

柔宇与小米此番互怼当中,小米是为了抢占了双折叠智能机的先发概念,而柔宇则显得有些焦虑。

柔宇成立于2012年,目前已经上市几款手写本、VR眼镜,但其产品在京东、天猫的旗舰店上,成交量都很少。

去年12月初,刘自鸿接受36氪采访时透露,柔宇至今有超过40亿的订单,涵盖B端广告、汽车等屏显,以及各类C端电子产品(FlexiPai、柔记笔记本、头戴观影设备Royole

Moon等),其中手机销量已经超出预期。

柔宇接下来要讲的故事中,折叠屏智能手机占据很重要的位置。折叠屏手机如果抢滩失败的话,则会影响其估值和后续发展。

柔宇的核心技术在于屏幕。官方资料显示,柔宇的第六代柔性AMOLED产线耗资110亿,年产能预计可达5000万块以上。百亿投资看起来数额不小,但对于面板这样的重资产行业并不够用。而且,折叠手机能否起量还是一个关键的问题。

自媒体锌财经援引一位接近柔宇的人士的说法,称小米总裁林斌发布了小米的“折叠屏概念手机”,就相当于被人从手里抢了饭碗。

由于失去了先发优势,若是下次再去向投资人讲故事,其难度也可想而知。并且对一个创业公司来讲,目前到了E+轮,柔宇也急需给投资人一个交代。

虽然柔宇抢占了折叠屏手机的先发优势,但随着各家大厂纷纷入局,这种优势的窗口期很快就会消失。三星、LG、华为、小米在手机市场的品牌号召力上都要远大于柔宇,而且三星、LG同时还是实力强大的屏幕供应商。与柔宇的产线相比,三星、LG具备更强大的量产能力。

如今的智能机市场已成红海,很难崛起新的品牌。柔宇想要在这片红海逆势而翔,折叠屏手机则是一根希望渺茫、但别无可选的稻草,它紧紧地抓住这根稻草,不容他人撼动。

林斌的表态本为宣传之用,加上试探市场反应,却不小心触碰了柔宇的敏感神经,因此一场波澜在所难免。

2024年2月3日发(作者:冷晓)

折叠屏手机的概念之战,柔宇是输不起的一方

小米和柔宇关于折叠屏手机的互怼,让折叠屏手机又一次走到了聚光灯下。

但折叠屏手机量产难度很大,主流的手机厂商更多是试探或抢占不光是柔宇和小米,一线厂商对折叠屏手机多有储备。

折叠屏手机主要是概念之争,业界多不看好

一个概念,至少在今年折叠屏手机不会成为其销量或营收上倚重的产品。

10月31日,柔宇科技召开发布会,占领了全球首款折叠手机的高地。目前,只有柔宇科技号称已经量产,但是无论是线下门店还是网上的旗舰店,都没有现货出售。

柔宇的深圳机场线下店展示的折叠手机,只能参观,不能上手体三星紧随其后,美国时间11月7日发布了概念产品,称几个月后可以量产。

1月23日,小米总裁林斌在微博和朋友圈晒出了小米双折叠屏幕工程机,抢占“全球第一款双折叠手机”的概念。1月24日,华为称将在MWC上发布全球首款5G折叠屏智能机,抢占“5G+折叠屏”的概念。

市场调研机构机构Strategy

Analytics预计,可折叠手机2019年出货量有望达到70万台,预计2021年以及2023年将分别达到3040万台及5010万台的规模。

70万台的年出货量,在全球14亿-15亿的大盘当中不到0.05%的占比。可见,折叠屏手机的远景可期,但是短期的出货量并不乐观。

我们再来看下一些主流手机手机厂商的表态,36氪曾就此事采访过vivo、联想等核心高管。

不认为明年柔性屏会很火,第一技术上不能有明显的缺陷,第二vivo执行副总裁胡柏山:

要给消费者带来实实在在的使用价值。另外还要跟价格有关系,成本降不下来。按我的估计,2019年对于折叠屏这一块,肯定有很多厂商都会发布,有很多厂商都会小批量做一些,但是我的判断一定不会很大量级的产品出来。

(折叠屏手机)还在研发当中,稳定度还在测试,如果稳定度够华为消费者业务手机产品线总裁何刚:

了发货没有问题。

我们觉得柔性屏未来肯定会产生另外一个分支,就是你就像打开荣耀手机总裁赵明:

一个Pad似的,合起来是一个屏幕,就是解决手机的厚度问题。最后其实还是要通过工业设计,整个把我们最能接受的和最喜欢的,因为大家知道这种柔性屏的概念不是今天才有,如果折叠出来特别厚,可能也不是我们所需要的。还是最终的在工业实现当中,怎么它做到最好····我认为现在出的机子都有点偏工程和概念,真正有更好的商用表现的,大家可能还需要一段时间吧。

首先我认为折叠屏肯定是明年市场上新的形态,你要从技术未来联想集团副总裁、移动业务中国区负责人常程:

预期来说,那是一个可以想象的方向。回到产品端,它至少有三个要命的问题要解决,我们还是要看。因为把一个概念带到产品,和把一个产品带到市场,这是两个概念,还是要看技术端,将来这些问题怎

么解决。

总体来看,vivo、荣耀、联想都对折叠屏手机持保守态度,对其近期的前景并不乐观。

总结来看,手机品牌厂商提到折叠屏手机上市的几个难点,分别折叠屏手机量产难度大

是技术成熟度、产品实用性和价格。36氪此前文章《能被“掰弯”的手机,你会买吗?》也曾从供需两端分析过这个问题。

折叠手机能够提供的新价值,是基于将手机和平板二合一的产品形态,可以给用户类似于Pad的大屏操作体验,又可以像智能机一样便携。这种愿景看起来很美好,但这种价值在当下的市场上需求有多大还有待验证。

从消费者一端来看,他们并不是在购买一种价值,而是购买一种

产品。因此,消费者能否接受一种新产品,除了这种新价值之外,还受限于一些其他的因素,价格和实用性最为关键。

目前,柔宇的FlexPai官方售价8999元起,三星可折叠屏手机的售价据韩媒曝光在200万韩元左右,相当于1.23万人民币,高于顶配iPhoneXS Max。以这种价格切入市场,实际上只能俘获科技发烧友和尝鲜用户。

在实用性上,折叠屏手机折叠之后的厚度很不便携。很多消费者日常喜欢把手机揣在牛仔裤裤兜里,折叠之后的柔派手机很难做到这一点。但便携是一种刚需,主流消费群体很难牺牲这一点。

除此之外,手机的厚度十分影响握持体验。轻薄是智能机的标签之一,主流智能机的厚度为七八毫米。但折叠手机折叠之后的厚度远大于此,单手操作体验不及当下主流的智能机形态。

将其展开,当做Pad而言,体验也不如主流的Pad。首先,由于折叠后依然是一个智能机的尺寸,其屏幕大小受限,只能满足需要小

屏Pad的用户。

其次,折叠手机还有一些致命的问题需要解决,包括屏幕和铰链的耐用程度。在长年使用的反复折叠后,其屏幕是否能保持平整,依然是个问题。柔宇CEO刘自鸿随身携带、给36氪展示的工程机,屏幕展开后,中央的位置并不平整,而是有凸起的。

从供应商的角度来看,虽然三星、LG、京东方、柔宇等都具备这种技术,但量产是另一个问题。

对于三星这样的厂商,需要看市场的需求。对于国内的玩家而言,还有更多的问题。一方面,由于上游材料设备依赖进口,造价高昂,产线建造动辄数百亿元。另一方面,折叠屏良率很低,《能被“掰弯”的手机,你会买吗?》一文中援引几位国际、国内一线屏显厂商内部人士称,按现在国内技术水平,柔性AMOLED良率或在一半以下,可折叠屏良率或在20%上下。

柔宇是输不起的一方

日前,小米和柔宇双方的骂战当中,双方各执一词。林斌在微博上对小米双折叠手机的描述或有夸大之嫌,但柔宇的反应之激烈也令人意外。

目前入局或有意入局折叠屏手机的各方,除了柔宇科技,均为全球智能机出货量位列Top

10的大厂。无论折叠屏手机近期能否起量,都不会影响这些大厂的盘子。

但对柔宇科技而言,这是它押注的主要方向。作为一个准备上市的独角兽,折叠手机的前景与成败,也是它向投资人讲故事的核心材料。因此,柔宇科技是最输不起的一方。

回顾下小米和柔宇的骂战过程。23日,在林斌在微博上晒出小米双折叠手机的视频,并附上这样一段话:

小米双折叠手机来啦!在攻克了柔性折叠屏技术、四驱折叠转轴技术、柔性盖板技术、以及MIUI适配等一系列技术难题后,我们做出了第一台折叠屏手机,应该也是全球第一台双折叠手机。这种对称双外折叠的形态,完美结合了平板和手机的使用体验,既实用又美观。虽然还是工程机,发出来给大家看看。欢迎大家转发/评论/点赞。如果大家喜欢,我们会考虑未来做成量产机发布。

林斌说“我们做出了第一台折叠屏手机”,这句话有一些歧义,可以理解为“小米第一台折叠屏手机”,也可以理解为“业界第一款折叠屏手机”。这成为后来柔宇攻击的一个要点。小米在随后的回应中也提及这一点,称“折叠手机小米不是第一家,但能够做到双折叠手机小米的确是行业首家”。

我们研发的这个对称双外折手机,在用户体验和外观设计上比单同日,林斌在朋友圈里也发布了这个视频,但表述就要保守一些:

折叠手机会更好,但技术难度也更高,如何克服两次折叠后对柔性屏的拉伸就是其中一个大难题。放个剪短版视频给大家看看。

随后,柔宇科技副总裁樊俊超微信朋友圈发布长文开怼小米,说小米高管“公然造假”,价值观有问题,并称“全球首款真正的折叠柔性屏手机柔派在18年10月发布并在柔宇官网销售以后,发布各种类似概念手机的公司越来越多,但除了三星LG,都是买别人还无法量产上市的概念性柔性屏,整机就更差十万八千里才能上市销售。”

1月24日,柔宇CEO刘自鸿也在微博、朋友圈上开怼,说“When

they go low, we go hard.” “人若犯我,虽远必诛”。

小米回应称,这是“罔顾常识,悍然碰瓷、误导公众”,小米的柔性折叠屏是和合作伙伴联合开发的成果,目前能够做到双折叠小米的确是行业首家,小米双折叠工程概念机的屏幕供应商也并非传言所说的LG,所谓“供应链拿来的机器刷MIU”的无稽之谈纯属谣言。

柔宇与小米此番互怼当中,小米是为了抢占了双折叠智能机的先发概念,而柔宇则显得有些焦虑。

柔宇成立于2012年,目前已经上市几款手写本、VR眼镜,但其产品在京东、天猫的旗舰店上,成交量都很少。

去年12月初,刘自鸿接受36氪采访时透露,柔宇至今有超过40亿的订单,涵盖B端广告、汽车等屏显,以及各类C端电子产品(FlexiPai、柔记笔记本、头戴观影设备Royole

Moon等),其中手机销量已经超出预期。

柔宇接下来要讲的故事中,折叠屏智能手机占据很重要的位置。折叠屏手机如果抢滩失败的话,则会影响其估值和后续发展。

柔宇的核心技术在于屏幕。官方资料显示,柔宇的第六代柔性AMOLED产线耗资110亿,年产能预计可达5000万块以上。百亿投资看起来数额不小,但对于面板这样的重资产行业并不够用。而且,折叠手机能否起量还是一个关键的问题。

自媒体锌财经援引一位接近柔宇的人士的说法,称小米总裁林斌发布了小米的“折叠屏概念手机”,就相当于被人从手里抢了饭碗。

由于失去了先发优势,若是下次再去向投资人讲故事,其难度也可想而知。并且对一个创业公司来讲,目前到了E+轮,柔宇也急需给投资人一个交代。

虽然柔宇抢占了折叠屏手机的先发优势,但随着各家大厂纷纷入局,这种优势的窗口期很快就会消失。三星、LG、华为、小米在手机市场的品牌号召力上都要远大于柔宇,而且三星、LG同时还是实力强大的屏幕供应商。与柔宇的产线相比,三星、LG具备更强大的量产能力。

如今的智能机市场已成红海,很难崛起新的品牌。柔宇想要在这片红海逆势而翔,折叠屏手机则是一根希望渺茫、但别无可选的稻草,它紧紧地抓住这根稻草,不容他人撼动。

林斌的表态本为宣传之用,加上试探市场反应,却不小心触碰了柔宇的敏感神经,因此一场波澜在所难免。

发布评论

评论列表 (0)

  1.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