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USBMI致力于为网友们分享Windows、安卓、IOS等主流手机系统相关的资讯以及评测、同时提供相关教程、应用、软件下载等服务。

数学小学三年级下学期期末模拟模拟试题测试卷(含答案)

IT圈 admin 44浏览 0评论

2024年2月4日发(作者:旅小凝)

数学小学三年级下学期期末模拟模拟试题测试卷(含答案)

一、填空题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

30分米=( )厘米

900毫米=( )分米

1时15分=( )分

3吨=( )千克

2.乐乐计划早晨7:00起床,起床时看到钟面如右图所示,他实际起床时间比计划晚了( )分钟。他起床、刷牙、洗脸、吃早饭和去学校一共用了40分钟,乐乐到学校的时间是早晨( )。

3.估算98×4,可以把98估成( ),因此所得的积约等于( )。

4.在下面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一头大象重3( );

小朋友步行1千米用时15( );

一瓶可乐高2( );

跑100米大约用了16( )。

5.一件大衣的价钱是265元,一件毛衣的价钱比大衣便宜80元。

(1)一件毛衣( )元。

(2)买一件大衣和一件毛衣一共需要( )元。

6.一辆自行车的价格是689元,一辆儿童三轮车的价格是108元,买这两样大约需要( )元。

7.一张电脑桌的价格是304元,买5张这样的电脑桌大约要( )元。

8.要使3□2×3的积是三位数,□最大填( );要使积是四位数,□最小填( )。

二、选择题

9.同学们到动物园参观情况统计图如下图。

(1)去动物园的一共有( )人

(2)参观熊猫馆的有( )人,只参观大象馆的有( )人,两个场馆都参观的有( )人。

10.《新编小学生字典》的厚度约是31(

)。

A.厘米 B.米 C.毫米

11.做一组口算题,甲用了1分5秒,乙用了90秒,丙比乙少用10秒。把他们三个人的速度从快到慢排列,正确的是(

)。

A.甲、乙、丙 B.甲、丙、乙 C.丙、乙、甲 D.丙、甲、乙

12.用分数表示涂色部分。

( )( )( )

13.要使335×□的积是四位数,□里最小填(

)。

A.2 B.3 C.4 D.5

1214.妈妈买回一瓶果汁,中午喝了,晚上又喝了,这时还剩(

)。

551A.

52B.

53C.

515.如图所示,长方形ABCD的长为5厘米,宽为3厘米,点E是BC上任意一点,现将其AE对折得到一个新的图形,则图中阴影部分的周长是( )厘米。

A.6 B.8 C.10 D.16

16.学校开设两个兴趣小组,三(1)班39人都报名参加了活动,其中25人参加书画小组,23人参加棋艺小组,两个小组都参加的有(

)。

A.8人

17.直接写得数。

47+33=

800-140=

700-320=

86-44=

550+360=

77-35=

302+298=

760-260=

31412445=

=

1=

=

66799999B.9人 C.10人

18.列竖式计算,带有☆的需要验算。

(1)9×108=

(2)☆700-206=

(3)☆297+328=

19.脱式计算。

218×3-120

435+25×7

(406-385)×3

320.在每幅图里涂上颜色,分别表示出它的。

4

21.下面是青藏铁路沿线各大车站的里程表:

西宁-格尔木

西宁-不冻泉

西宁-那曲

西宁-拉萨

里程/千米

830

1010

1650

1972

①1972-830表示(

)到(

)之间的里程。

②那曲到拉萨有多少千米?在图中先画一画,再列式计算。

22.一艘客轮原有205人,中途有79人下船,后来又有128人上船。再开船时客轮上有多少人?

23.果园里种了36棵梨树,桃树的棵数是梨树的4倍,苹果树的棵数比桃树多45棵。苹果树有多少棵?

24.洋洋有42枚邮票,壮壮的邮票比洋洋的邮票少35枚,洋洋的邮票是壮壮的多少倍?

125.奶奶今年72岁,小红的年龄是奶奶的,爸爸的年龄是小红的5倍,小红多少岁?爸9爸多少岁?

26.用篱笆围一块长32米、宽16米且一面靠墙的长方形菜地(如图),最少要用多长的篱笆?(画出图并解答)

27.先按要求在横线上写数,再用画“集合圈”的方法表示这些数之间的关系,最后列式计算符合这两个要求的数一共有多少个?

大于55小于65的整数:________________

大于50小于60的整数: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 300 9 75 3000

【解析】

1分米=10厘米=100毫米,1时=60分,1吨=1000千克。

30分米=300厘米

900毫米=9分米

1时15分=75分

3吨=3000千克

【点睛】

本题是单位换算题,熟练掌握长度、时间和质量单位间的进率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 15 7:55##7时55分

【解析】

实际起床时间是7时15分,用实际起床时间减去计划起床时间即可;用实际起床时间加40分钟即可,依此计算并填空。

7时15分-7时=15分钟

7时15分+40分钟=7时55分,因此乐乐到学校的时间是早晨7:55(7时55分)。

【点睛】

此题考查的是对钟面指针的认识,以及经过时间的计算与时间的推算,应熟练掌握。

3. 100 400

【解析】

我们把98×4中的98看成100来计算,然后用100乘4计算出答案即可。

98×4

≈100×4

=400

所以估算98×4,可以把98估成( 100

),因此所得的积约等于( 400

)。

【点睛】

本题只要把98看作与它较接近的整百数100进行计算即可。

4.

吨##t

分米##dm

秒##s

【解析】

根据生活经验、对质量单位、长度单位和数据大小的认识,可知计量一头大象的体重,数据是3,单位是吨;计量小朋友步行1千米的用时,数据是15,单位是分;计量一瓶可乐的高度,数据是2,单位是分米;计量跑100米的用时,数据是16,单位是秒。

一头大象重3吨;

小朋友步行1千米用时15分;

一瓶可乐高2分米;

跑100米大约用了16秒。

【点睛】

此题考查根据情景选择合适的计量单位,要注意联系生活实际、计量单位和数据的大小,灵活的选择。

5.(1)185

(2)450

【解析】

(1)因为一件毛衣的价钱比大衣便宜80元,用265-80求出一件毛衣的价钱;

(2)要求买一件大衣和一件毛衣一共需要多少元,用一件大衣的价钱加上一件毛衣的价钱即可解答。

(1)

265-80=185(元),则一件毛衣185元。

(2)

265+185=450(元),则买一件大农和一件毛衣一共需要450元。

【点睛】

计算整数的加、减法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加、减起;计算加法时,哪一位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1;计算减法时,哪一位不够减就向前一位借1当十。

6.800

【解析】

计算两件商品的总价钱,用加法计算,计算时采用估算法,将689估成690元,将108元估成110元,依此计算。

690+110=800(元)

即689+108≈800(元)

【点睛】

此题考查的是万以内数加法的估算,应熟练掌握。

7.1500

【解析】

把电脑桌的单价看作整百数,再乘5即可解答。

304×5

≈300×5

=1500(元)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整数乘法估算方法的掌握和灵活运用。

8. 3 4

【解析】

300×3=900,因此分别将2、3、4代入算式中计算出它们的积,然后再根据计算出的积填空即可。

322×3=966

332×3=996

342×3=1026

即要使3□2×3的积是三位数,□最大填3;要使积是四位数,□最小填4。

【点睛】

熟练掌握三位数与一位数的乘法计算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二、选择题

9.(1)52

(2) 38 14 20

【解析】

(1)用只参观熊猫馆的人数+只参观大象馆的人数+两个馆都参观的人数=总人数;

(2)只参观熊猫馆的人数+参观熊猫馆和大象馆的人数=参观熊猫馆的人数;观察韦恩图,找到只参观大象馆的人数和两个场馆都参观的人数填空即可。

(1)

18+20+14

=38+14

=52(人)

(2)

18+20=38(人),参观熊猫馆的有38人,只参观大象馆的有14人,两个场馆都参观的有20人。

【点睛】

当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计数部分有重复包含情况时,为了使重叠部分不被重复计算,先不考虑重叠的情况,把包含于某内容的所有对象的数目先计算出来,然后再把计数时重复计算的数目排斥出去,使得计算的结果既无遗留又无重复。

10.C

解析:C

【解析】

根据生活经验、对长度单位和数据大小的认识,可知《新编小学生字典》的厚度用“毫米”作单位。

《新编小学生字典》的厚度约是31毫米;

故答案为:C

【点睛】

此题考查根据情景选择合适的计量单位,要注意联系生活实际、计量单位和数据的大小,灵活的选择。

11.B

解析:B

【解析】

先用乙用的时间减10秒计算出丙用的时间,然后将1分5秒化成秒后再比较即可。谁用的时间最少,谁就跑得最快。

90-10=80(秒)

1分5秒=65秒

90秒>80秒>1分5秒,即他们三个人的速度从快到慢为:甲、丙、乙。

故答案为:B

【点睛】

此题考查的是分与秒的换算与比较,以及时间快慢的比较,应熟练掌握。

11512.

964【解析】

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一份或几份的数用分数表示,据此解答。

1(

)65(

)91(

4【点睛】

此题考查分数的意义。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用分数表示,分母是分成的份数,分子

是要表示的份数。

13.B

解析:B

【解析】

根据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可知,335×2=670,335×3=1005,则要使335×□的积是四位数,□里的数应大于等于3。

由分析得:

要使335×□的积是四位数,□里最小填3。

故答案为:B。

【点睛】

本题考查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采用赋值法解答更简便。

14.B

解析:B

【解析】

2将这瓶果汁看作单位1,用1减去中午喝了这瓶果汁的,再减去晚上喝了这瓶果汁的51,求出还剩这瓶果汁的几分之几。

52121--=

5552则这时还剩。

5故答案为:B。

【点睛】

本题考查同分母分数减法计算,关键是明确1可以看作任何一个分子分母相同的分数(0除外)。

15.D

解析:D

【解析】

由于新得到的图形是原图形沿AE折叠得到的,所以AB′=AB,B′E=BE。图形阴影部分是一个三角形和一个梯形,它们的周长之和应为这几条线段之和,即AB′+B′F+AF+FD+DC+CE+EF,而AB′=AB,B′F+EF+CE=BE+CE=BC,AF+FD=AD,所以阴影部分的周长实际上就是长方形ABCD的周长,根据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代入数据解答即可。

(5+3)×2

=8×2

=16(厘米)

则图中阴影部分的周长是16厘米。

故答案为:D

【点睛】

本题考查了图形的折叠问题,图形在翻折前后,对应线段的长度不变。

16.B

解析:B

【解析】

根据题意可知,用参加书画小组的人数+参加棋艺小组的人数-39人=两个小组都参加的人数,依此列式并计算计算。

25+23-39

=48-39

=9(人)

故答案为:B

【点睛】

熟练掌握集合问题的计算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17.80;660;380;42

910;42;600;500

372;1;;679

【解析】

略。

18.(1)972;(2)494;(3)625

【解析】

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竖式计算:从个位起,用一位数依次乘三位数每一位上的数,与哪一位上的数相乘,乘得的结果就和那一位对齐;

三位数减三位数时,应将相同数位对齐,然后从个位减起,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就要向前一位退1,在本位上加10再减;减法的验算方法是:被减数=差+减数;

三位数加三位数时,应将相同数位对齐,然后从个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要向前一位进1;加法的验算方法是:加数=和-另一个加数,依此计算即可。

(1)9×108=972

(2)☆700-206=494

9972(3)☆297+328=625

700108

206

验算:206

297328

验算:328

62529719.534;610;63

【解析】

(1)先算乘法,再算减法;

(2)先算乘法,再算加法;

(3)先算减法,再算乘法。

218×3-120

=654-120

=534

435+25×7

=435+175

=610

(406-385)×3

=21×3

=63

20.见详解

【解析】

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4份,把其中的3份涂上颜色即可。

【点睛】

熟练掌握分数的意义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1.(1)格尔木;拉萨

(2)322千米

【解析】

(1)1972-830中,1972表示西宁-拉萨的里程,830表示西宁-格尔木的里程,则1972-830表示格尔木-拉萨的里程。

(2)用西宁-拉萨的里程减去西宁到那曲的里程,即可求出那曲到拉萨的里程。

(1)1972-830表示格尔木到拉萨之间的里程。

(2)

1972-1650=322(千米)

答:那曲到拉萨有322千米。

【点睛】

本题应依据各个地点之间的位置关系,判断出要求的两个地点之间的里程是哪两段里程的差,再列式解答。

22.254人

【解析】

原有205人,先下船79人,又上船128人,那么用原有人数先减79再加128即可解决。

20579128

126128

254(人)

答:再开船时客轮上有254人。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多位数的加减法的实际应用,解决本题的关键是在计算多位数加减法时,注意进、退位。

23.189棵

【解析】

根据题意,用梨树的棵数乘4求出桃树的棵数,再加上苹果树的棵数比桃树多的45棵,即可求出苹果树的棵数。

36×4+45

=144+45

=189(棵)

答:苹果树有189棵。

【点

解析:189棵

【解析】

根据题意,用梨树的棵数乘4求出桃树的棵数,再加上苹果树的棵数比桃树多的45棵,即可求出苹果树的棵数。

36×4+45

=144+45

=189(棵)

答:苹果树有189棵。

【点睛】

熟练掌握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解题方法,求出桃树的棵数,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24.6

【解析】

先求出壮壮的邮票数,用42减35即可求出壮壮的邮票数,要知道洋洋的邮票数是壮壮的几倍,用洋洋的数量除以壮壮的数量即可。

42-35=7(枚)

42÷7=6

答:洋洋的邮票是壮壮的6倍

解析:6

【解析】

先求出壮壮的邮票数,用42减35即可求出壮壮的邮票数,要知道洋洋的邮票数是壮壮的

几倍,用洋洋的数量除以壮壮的数量即可。

42-35=7(枚)

42÷7=6

答:洋洋的邮票是壮壮的6倍

【点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得求出壮壮邮票的数量,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

25.8岁;40岁

【解析】

先把奶奶的年龄看作一个整体,已知小红的年龄是奶奶的,求小红的年龄,用算式表示是72÷9=8(岁);爸爸的年龄是小红年龄的5倍,再用小红的年龄乘5,就是爸爸的年龄。

72÷9=

解析:8岁;40岁

【解析】

1先把奶奶的年龄看作一个整体,已知小红的年龄是奶奶的,求小红的年龄,用算式表示9是72÷9=8(岁);爸爸的年龄是小红年龄的5倍,再用小红的年龄乘5,就是爸爸的年龄。

72÷9=8(岁)

8×5=40(岁)

答:小红8岁,爸爸40岁。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分数的意义,以及倍数关系:已知一个数,求它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求解。

26.图见详解;64米(答案不唯一)

【解析】

要使篱笆的长度最短,要使菜地的长边靠墙,因此篱笆的长度是长方形的一条长和两条宽的长度。

32+16×2

=32+32

=64(米)

答:最少要用64米的篱

解析:图见详解;64米(答案不唯一)

【解析】

要使篱笆的长度最短,要使菜地的长边靠墙,因此篱笆的长度是长方形的一条长和两条宽的长度。

32+16×2

=32+32

=64(米)

答:最少要用64米的篱笆。

【点睛】

在没有说明哪边靠墙时,想到墙可能是长方形的长或宽,这两种情况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27.见详解

【解析】

直接根据题意写出这个些数,再用画“集合圈”的方法表示这些数之间的关系,最后进行解答即可,依此画图并解答。

大于55小于65的整数:56、57、58、59、60、61、62、63、6

解析:见详解

【解析】

直接根据题意写出这个些数,再用画“集合圈”的方法表示这些数之间的关系,最后进行解答即可,依此画图并解答。

大于55小于65的整数:56、57、58、59、60、61、62、63、64,共9个;

大于50小于60的整数:51、52、53、54、55、56、57、58、59,共9个;

符合这两个要求的数有:56、57、58、59,共4个

9+9-5-5

=18-5-5

=13-5

=8(个)

8÷2=4(个)

答:符合这两个要求的数一共有4个。

【点睛】

熟练掌握集合问题的计算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2024年2月4日发(作者:旅小凝)

数学小学三年级下学期期末模拟模拟试题测试卷(含答案)

一、填空题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

30分米=( )厘米

900毫米=( )分米

1时15分=( )分

3吨=( )千克

2.乐乐计划早晨7:00起床,起床时看到钟面如右图所示,他实际起床时间比计划晚了( )分钟。他起床、刷牙、洗脸、吃早饭和去学校一共用了40分钟,乐乐到学校的时间是早晨( )。

3.估算98×4,可以把98估成( ),因此所得的积约等于( )。

4.在下面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一头大象重3( );

小朋友步行1千米用时15( );

一瓶可乐高2( );

跑100米大约用了16( )。

5.一件大衣的价钱是265元,一件毛衣的价钱比大衣便宜80元。

(1)一件毛衣( )元。

(2)买一件大衣和一件毛衣一共需要( )元。

6.一辆自行车的价格是689元,一辆儿童三轮车的价格是108元,买这两样大约需要( )元。

7.一张电脑桌的价格是304元,买5张这样的电脑桌大约要( )元。

8.要使3□2×3的积是三位数,□最大填( );要使积是四位数,□最小填( )。

二、选择题

9.同学们到动物园参观情况统计图如下图。

(1)去动物园的一共有( )人

(2)参观熊猫馆的有( )人,只参观大象馆的有( )人,两个场馆都参观的有( )人。

10.《新编小学生字典》的厚度约是31(

)。

A.厘米 B.米 C.毫米

11.做一组口算题,甲用了1分5秒,乙用了90秒,丙比乙少用10秒。把他们三个人的速度从快到慢排列,正确的是(

)。

A.甲、乙、丙 B.甲、丙、乙 C.丙、乙、甲 D.丙、甲、乙

12.用分数表示涂色部分。

( )( )( )

13.要使335×□的积是四位数,□里最小填(

)。

A.2 B.3 C.4 D.5

1214.妈妈买回一瓶果汁,中午喝了,晚上又喝了,这时还剩(

)。

551A.

52B.

53C.

515.如图所示,长方形ABCD的长为5厘米,宽为3厘米,点E是BC上任意一点,现将其AE对折得到一个新的图形,则图中阴影部分的周长是( )厘米。

A.6 B.8 C.10 D.16

16.学校开设两个兴趣小组,三(1)班39人都报名参加了活动,其中25人参加书画小组,23人参加棋艺小组,两个小组都参加的有(

)。

A.8人

17.直接写得数。

47+33=

800-140=

700-320=

86-44=

550+360=

77-35=

302+298=

760-260=

31412445=

=

1=

=

66799999B.9人 C.10人

18.列竖式计算,带有☆的需要验算。

(1)9×108=

(2)☆700-206=

(3)☆297+328=

19.脱式计算。

218×3-120

435+25×7

(406-385)×3

320.在每幅图里涂上颜色,分别表示出它的。

4

21.下面是青藏铁路沿线各大车站的里程表:

西宁-格尔木

西宁-不冻泉

西宁-那曲

西宁-拉萨

里程/千米

830

1010

1650

1972

①1972-830表示(

)到(

)之间的里程。

②那曲到拉萨有多少千米?在图中先画一画,再列式计算。

22.一艘客轮原有205人,中途有79人下船,后来又有128人上船。再开船时客轮上有多少人?

23.果园里种了36棵梨树,桃树的棵数是梨树的4倍,苹果树的棵数比桃树多45棵。苹果树有多少棵?

24.洋洋有42枚邮票,壮壮的邮票比洋洋的邮票少35枚,洋洋的邮票是壮壮的多少倍?

125.奶奶今年72岁,小红的年龄是奶奶的,爸爸的年龄是小红的5倍,小红多少岁?爸9爸多少岁?

26.用篱笆围一块长32米、宽16米且一面靠墙的长方形菜地(如图),最少要用多长的篱笆?(画出图并解答)

27.先按要求在横线上写数,再用画“集合圈”的方法表示这些数之间的关系,最后列式计算符合这两个要求的数一共有多少个?

大于55小于65的整数:________________

大于50小于60的整数: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 300 9 75 3000

【解析】

1分米=10厘米=100毫米,1时=60分,1吨=1000千克。

30分米=300厘米

900毫米=9分米

1时15分=75分

3吨=3000千克

【点睛】

本题是单位换算题,熟练掌握长度、时间和质量单位间的进率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 15 7:55##7时55分

【解析】

实际起床时间是7时15分,用实际起床时间减去计划起床时间即可;用实际起床时间加40分钟即可,依此计算并填空。

7时15分-7时=15分钟

7时15分+40分钟=7时55分,因此乐乐到学校的时间是早晨7:55(7时55分)。

【点睛】

此题考查的是对钟面指针的认识,以及经过时间的计算与时间的推算,应熟练掌握。

3. 100 400

【解析】

我们把98×4中的98看成100来计算,然后用100乘4计算出答案即可。

98×4

≈100×4

=400

所以估算98×4,可以把98估成( 100

),因此所得的积约等于( 400

)。

【点睛】

本题只要把98看作与它较接近的整百数100进行计算即可。

4.

吨##t

分米##dm

秒##s

【解析】

根据生活经验、对质量单位、长度单位和数据大小的认识,可知计量一头大象的体重,数据是3,单位是吨;计量小朋友步行1千米的用时,数据是15,单位是分;计量一瓶可乐的高度,数据是2,单位是分米;计量跑100米的用时,数据是16,单位是秒。

一头大象重3吨;

小朋友步行1千米用时15分;

一瓶可乐高2分米;

跑100米大约用了16秒。

【点睛】

此题考查根据情景选择合适的计量单位,要注意联系生活实际、计量单位和数据的大小,灵活的选择。

5.(1)185

(2)450

【解析】

(1)因为一件毛衣的价钱比大衣便宜80元,用265-80求出一件毛衣的价钱;

(2)要求买一件大衣和一件毛衣一共需要多少元,用一件大衣的价钱加上一件毛衣的价钱即可解答。

(1)

265-80=185(元),则一件毛衣185元。

(2)

265+185=450(元),则买一件大农和一件毛衣一共需要450元。

【点睛】

计算整数的加、减法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加、减起;计算加法时,哪一位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1;计算减法时,哪一位不够减就向前一位借1当十。

6.800

【解析】

计算两件商品的总价钱,用加法计算,计算时采用估算法,将689估成690元,将108元估成110元,依此计算。

690+110=800(元)

即689+108≈800(元)

【点睛】

此题考查的是万以内数加法的估算,应熟练掌握。

7.1500

【解析】

把电脑桌的单价看作整百数,再乘5即可解答。

304×5

≈300×5

=1500(元)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整数乘法估算方法的掌握和灵活运用。

8. 3 4

【解析】

300×3=900,因此分别将2、3、4代入算式中计算出它们的积,然后再根据计算出的积填空即可。

322×3=966

332×3=996

342×3=1026

即要使3□2×3的积是三位数,□最大填3;要使积是四位数,□最小填4。

【点睛】

熟练掌握三位数与一位数的乘法计算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二、选择题

9.(1)52

(2) 38 14 20

【解析】

(1)用只参观熊猫馆的人数+只参观大象馆的人数+两个馆都参观的人数=总人数;

(2)只参观熊猫馆的人数+参观熊猫馆和大象馆的人数=参观熊猫馆的人数;观察韦恩图,找到只参观大象馆的人数和两个场馆都参观的人数填空即可。

(1)

18+20+14

=38+14

=52(人)

(2)

18+20=38(人),参观熊猫馆的有38人,只参观大象馆的有14人,两个场馆都参观的有20人。

【点睛】

当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计数部分有重复包含情况时,为了使重叠部分不被重复计算,先不考虑重叠的情况,把包含于某内容的所有对象的数目先计算出来,然后再把计数时重复计算的数目排斥出去,使得计算的结果既无遗留又无重复。

10.C

解析:C

【解析】

根据生活经验、对长度单位和数据大小的认识,可知《新编小学生字典》的厚度用“毫米”作单位。

《新编小学生字典》的厚度约是31毫米;

故答案为:C

【点睛】

此题考查根据情景选择合适的计量单位,要注意联系生活实际、计量单位和数据的大小,灵活的选择。

11.B

解析:B

【解析】

先用乙用的时间减10秒计算出丙用的时间,然后将1分5秒化成秒后再比较即可。谁用的时间最少,谁就跑得最快。

90-10=80(秒)

1分5秒=65秒

90秒>80秒>1分5秒,即他们三个人的速度从快到慢为:甲、丙、乙。

故答案为:B

【点睛】

此题考查的是分与秒的换算与比较,以及时间快慢的比较,应熟练掌握。

11512.

964【解析】

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一份或几份的数用分数表示,据此解答。

1(

)65(

)91(

4【点睛】

此题考查分数的意义。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用分数表示,分母是分成的份数,分子

是要表示的份数。

13.B

解析:B

【解析】

根据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可知,335×2=670,335×3=1005,则要使335×□的积是四位数,□里的数应大于等于3。

由分析得:

要使335×□的积是四位数,□里最小填3。

故答案为:B。

【点睛】

本题考查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采用赋值法解答更简便。

14.B

解析:B

【解析】

2将这瓶果汁看作单位1,用1减去中午喝了这瓶果汁的,再减去晚上喝了这瓶果汁的51,求出还剩这瓶果汁的几分之几。

52121--=

5552则这时还剩。

5故答案为:B。

【点睛】

本题考查同分母分数减法计算,关键是明确1可以看作任何一个分子分母相同的分数(0除外)。

15.D

解析:D

【解析】

由于新得到的图形是原图形沿AE折叠得到的,所以AB′=AB,B′E=BE。图形阴影部分是一个三角形和一个梯形,它们的周长之和应为这几条线段之和,即AB′+B′F+AF+FD+DC+CE+EF,而AB′=AB,B′F+EF+CE=BE+CE=BC,AF+FD=AD,所以阴影部分的周长实际上就是长方形ABCD的周长,根据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代入数据解答即可。

(5+3)×2

=8×2

=16(厘米)

则图中阴影部分的周长是16厘米。

故答案为:D

【点睛】

本题考查了图形的折叠问题,图形在翻折前后,对应线段的长度不变。

16.B

解析:B

【解析】

根据题意可知,用参加书画小组的人数+参加棋艺小组的人数-39人=两个小组都参加的人数,依此列式并计算计算。

25+23-39

=48-39

=9(人)

故答案为:B

【点睛】

熟练掌握集合问题的计算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17.80;660;380;42

910;42;600;500

372;1;;679

【解析】

略。

18.(1)972;(2)494;(3)625

【解析】

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竖式计算:从个位起,用一位数依次乘三位数每一位上的数,与哪一位上的数相乘,乘得的结果就和那一位对齐;

三位数减三位数时,应将相同数位对齐,然后从个位减起,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就要向前一位退1,在本位上加10再减;减法的验算方法是:被减数=差+减数;

三位数加三位数时,应将相同数位对齐,然后从个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要向前一位进1;加法的验算方法是:加数=和-另一个加数,依此计算即可。

(1)9×108=972

(2)☆700-206=494

9972(3)☆297+328=625

700108

206

验算:206

297328

验算:328

62529719.534;610;63

【解析】

(1)先算乘法,再算减法;

(2)先算乘法,再算加法;

(3)先算减法,再算乘法。

218×3-120

=654-120

=534

435+25×7

=435+175

=610

(406-385)×3

=21×3

=63

20.见详解

【解析】

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4份,把其中的3份涂上颜色即可。

【点睛】

熟练掌握分数的意义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1.(1)格尔木;拉萨

(2)322千米

【解析】

(1)1972-830中,1972表示西宁-拉萨的里程,830表示西宁-格尔木的里程,则1972-830表示格尔木-拉萨的里程。

(2)用西宁-拉萨的里程减去西宁到那曲的里程,即可求出那曲到拉萨的里程。

(1)1972-830表示格尔木到拉萨之间的里程。

(2)

1972-1650=322(千米)

答:那曲到拉萨有322千米。

【点睛】

本题应依据各个地点之间的位置关系,判断出要求的两个地点之间的里程是哪两段里程的差,再列式解答。

22.254人

【解析】

原有205人,先下船79人,又上船128人,那么用原有人数先减79再加128即可解决。

20579128

126128

254(人)

答:再开船时客轮上有254人。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多位数的加减法的实际应用,解决本题的关键是在计算多位数加减法时,注意进、退位。

23.189棵

【解析】

根据题意,用梨树的棵数乘4求出桃树的棵数,再加上苹果树的棵数比桃树多的45棵,即可求出苹果树的棵数。

36×4+45

=144+45

=189(棵)

答:苹果树有189棵。

【点

解析:189棵

【解析】

根据题意,用梨树的棵数乘4求出桃树的棵数,再加上苹果树的棵数比桃树多的45棵,即可求出苹果树的棵数。

36×4+45

=144+45

=189(棵)

答:苹果树有189棵。

【点睛】

熟练掌握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解题方法,求出桃树的棵数,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24.6

【解析】

先求出壮壮的邮票数,用42减35即可求出壮壮的邮票数,要知道洋洋的邮票数是壮壮的几倍,用洋洋的数量除以壮壮的数量即可。

42-35=7(枚)

42÷7=6

答:洋洋的邮票是壮壮的6倍

解析:6

【解析】

先求出壮壮的邮票数,用42减35即可求出壮壮的邮票数,要知道洋洋的邮票数是壮壮的

几倍,用洋洋的数量除以壮壮的数量即可。

42-35=7(枚)

42÷7=6

答:洋洋的邮票是壮壮的6倍

【点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得求出壮壮邮票的数量,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

25.8岁;40岁

【解析】

先把奶奶的年龄看作一个整体,已知小红的年龄是奶奶的,求小红的年龄,用算式表示是72÷9=8(岁);爸爸的年龄是小红年龄的5倍,再用小红的年龄乘5,就是爸爸的年龄。

72÷9=

解析:8岁;40岁

【解析】

1先把奶奶的年龄看作一个整体,已知小红的年龄是奶奶的,求小红的年龄,用算式表示9是72÷9=8(岁);爸爸的年龄是小红年龄的5倍,再用小红的年龄乘5,就是爸爸的年龄。

72÷9=8(岁)

8×5=40(岁)

答:小红8岁,爸爸40岁。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分数的意义,以及倍数关系:已知一个数,求它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求解。

26.图见详解;64米(答案不唯一)

【解析】

要使篱笆的长度最短,要使菜地的长边靠墙,因此篱笆的长度是长方形的一条长和两条宽的长度。

32+16×2

=32+32

=64(米)

答:最少要用64米的篱

解析:图见详解;64米(答案不唯一)

【解析】

要使篱笆的长度最短,要使菜地的长边靠墙,因此篱笆的长度是长方形的一条长和两条宽的长度。

32+16×2

=32+32

=64(米)

答:最少要用64米的篱笆。

【点睛】

在没有说明哪边靠墙时,想到墙可能是长方形的长或宽,这两种情况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27.见详解

【解析】

直接根据题意写出这个些数,再用画“集合圈”的方法表示这些数之间的关系,最后进行解答即可,依此画图并解答。

大于55小于65的整数:56、57、58、59、60、61、62、63、6

解析:见详解

【解析】

直接根据题意写出这个些数,再用画“集合圈”的方法表示这些数之间的关系,最后进行解答即可,依此画图并解答。

大于55小于65的整数:56、57、58、59、60、61、62、63、64,共9个;

大于50小于60的整数:51、52、53、54、55、56、57、58、59,共9个;

符合这两个要求的数有:56、57、58、59,共4个

9+9-5-5

=18-5-5

=13-5

=8(个)

8÷2=4(个)

答:符合这两个要求的数一共有4个。

【点睛】

熟练掌握集合问题的计算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发布评论

评论列表 (0)

  1.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