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2月6日发(作者:黄韵流)
10年后,造车新势力最有可能将只剩三家——华为、百度、苹果
十几年前的安卓手机厂商
往前推10年左右,智能手机厂商接踵而至:
2010年小米手机成立;
魅族2009年推出第一款手机M8;
Open是一款由中兴通信于2013年7月1日所推出的入门级的智能手机;
2009年华为推出第一款智能手机华为U8220;
2012年6月语信公司推出小辣椒手机;苹果公司2010年问世iphone4;
2010年摩托罗拉推出XT702;
2010年三星推出i909;
2010年酷派推出N930;
2010年索尼推出X10i;
2010年度诺基亚推出旗舰机皇——诺基亚N8;
2010HTC推出自己的手机 Desire;
2010联想推出乐Phone;
2010年步步高推出音乐手机i606;
自从安卓开源后,无数的手机厂商诞生了,包括后的锤子、大可乐、乐视等等。
当时的手机厂商,有从老牌手机转型来的,比如步步高、OPPO、诺基亚、三星、索尼等,也有新兴的手机公司,如苹果(2007年)、小米(2010年)、华为(2008年),大家可以看到,截止今天,新兴的手机公司有几家成长起来了,而老牌的手机,除了三星,都已经消失于尘埃了。
当初的手机厂商最后活下来的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类:
1、系统优势——苹果;
2、性价比优势——小米、一加
3、渠道优势——OPPO、vivo
4、品牌优势——华为、荣耀
今天的电动车浪潮
从2015年至今,特别是最近几年,电动车的浪潮已经跟当初的智能手机一般,从最开始的丰田、吉利、比亚迪,到后来的特斯拉、蔚来、小鹏、理想、自由家等
自从中国发布碳中和、碳达峰目标以来,各个传统汽车厂商都开始朝着电动车前进了。
靠着一个电池+车框架,真的可以长久的从电动车这个行业里面杀出重围吗?
小编认为如果要说谁能够最终的成为胜者,只有这几个方面可以做的好的,其实说白了,跟智能手机一样:
1、系统厉害
以后的车其实就是现在的手机,逐渐成为一个智能载体,以后越是智能的系统,越能符合未来的汽车市场,从这个方面来看,特斯拉、华为、苹果,应该可以成为这个细分领域的领头羊。
华为在研发方面每年上千亿的投入,一旦进入这个行业,就会“饱和攻击”,可以说是不计成本的去突破。截止目前,华为已经申请了数百项关于汽车的专利。
而苹果的系统,是与安卓底层逻辑不同的另一套系统。苹果从2014年就开始投入电动汽车的研究,计划2025年推出自动驾驶汽车,如果说系统方面的成就,我想没有能出苹果之右的了。
特斯拉就不用讲了,他已经在系统这个领域,累积了大量的用户,将AI在这个领域已经开始应用,并且有了强大的数据基础。AI的核心在于,只要你有足够大的数据量给它去学习,他就能自己进化、迭代,而这个优势,其他厂商基本无法实现弯道超车了。
2、电池、电控技术领先
在手机方面,只要谁的UI设计好,最开始就一定能领先,比如最
开始的魅族,在包括后来的锤子、一加,都是在这个细分领域做到突出才被接受的。
而电动车,最核心的就是电池和电控,前者保证续航,后者保证了安全。在这个方面,宁德时代、比亚迪是做的最好的。
所以未来,比亚迪应该会在电动车这个领域持续杀出重围。
3、渠道优势
渠道的优势在车的领域,一样重要。
首先这里有两个假设:1、油车永远都不会消失;2、传统汽车会有一部分在电车时代同样笑到最后。
基于这两个假设,现在大品牌汽车,如丰田、通用、大众等,如果经营得当,还是会在未来占有一席之地,因为其有着强大的服务系统支撑。
谁是最后的赢家?
油→电→可控核聚变,这是目前不少专家认为的发展逻辑,如果按照这个思路去考虑,未来谁能够率先掌握下一代的能源转换,就能够持续成为赢家。
2024年2月6日发(作者:黄韵流)
10年后,造车新势力最有可能将只剩三家——华为、百度、苹果
十几年前的安卓手机厂商
往前推10年左右,智能手机厂商接踵而至:
2010年小米手机成立;
魅族2009年推出第一款手机M8;
Open是一款由中兴通信于2013年7月1日所推出的入门级的智能手机;
2009年华为推出第一款智能手机华为U8220;
2012年6月语信公司推出小辣椒手机;苹果公司2010年问世iphone4;
2010年摩托罗拉推出XT702;
2010年三星推出i909;
2010年酷派推出N930;
2010年索尼推出X10i;
2010年度诺基亚推出旗舰机皇——诺基亚N8;
2010HTC推出自己的手机 Desire;
2010联想推出乐Phone;
2010年步步高推出音乐手机i606;
自从安卓开源后,无数的手机厂商诞生了,包括后的锤子、大可乐、乐视等等。
当时的手机厂商,有从老牌手机转型来的,比如步步高、OPPO、诺基亚、三星、索尼等,也有新兴的手机公司,如苹果(2007年)、小米(2010年)、华为(2008年),大家可以看到,截止今天,新兴的手机公司有几家成长起来了,而老牌的手机,除了三星,都已经消失于尘埃了。
当初的手机厂商最后活下来的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类:
1、系统优势——苹果;
2、性价比优势——小米、一加
3、渠道优势——OPPO、vivo
4、品牌优势——华为、荣耀
今天的电动车浪潮
从2015年至今,特别是最近几年,电动车的浪潮已经跟当初的智能手机一般,从最开始的丰田、吉利、比亚迪,到后来的特斯拉、蔚来、小鹏、理想、自由家等
自从中国发布碳中和、碳达峰目标以来,各个传统汽车厂商都开始朝着电动车前进了。
靠着一个电池+车框架,真的可以长久的从电动车这个行业里面杀出重围吗?
小编认为如果要说谁能够最终的成为胜者,只有这几个方面可以做的好的,其实说白了,跟智能手机一样:
1、系统厉害
以后的车其实就是现在的手机,逐渐成为一个智能载体,以后越是智能的系统,越能符合未来的汽车市场,从这个方面来看,特斯拉、华为、苹果,应该可以成为这个细分领域的领头羊。
华为在研发方面每年上千亿的投入,一旦进入这个行业,就会“饱和攻击”,可以说是不计成本的去突破。截止目前,华为已经申请了数百项关于汽车的专利。
而苹果的系统,是与安卓底层逻辑不同的另一套系统。苹果从2014年就开始投入电动汽车的研究,计划2025年推出自动驾驶汽车,如果说系统方面的成就,我想没有能出苹果之右的了。
特斯拉就不用讲了,他已经在系统这个领域,累积了大量的用户,将AI在这个领域已经开始应用,并且有了强大的数据基础。AI的核心在于,只要你有足够大的数据量给它去学习,他就能自己进化、迭代,而这个优势,其他厂商基本无法实现弯道超车了。
2、电池、电控技术领先
在手机方面,只要谁的UI设计好,最开始就一定能领先,比如最
开始的魅族,在包括后来的锤子、一加,都是在这个细分领域做到突出才被接受的。
而电动车,最核心的就是电池和电控,前者保证续航,后者保证了安全。在这个方面,宁德时代、比亚迪是做的最好的。
所以未来,比亚迪应该会在电动车这个领域持续杀出重围。
3、渠道优势
渠道的优势在车的领域,一样重要。
首先这里有两个假设:1、油车永远都不会消失;2、传统汽车会有一部分在电车时代同样笑到最后。
基于这两个假设,现在大品牌汽车,如丰田、通用、大众等,如果经营得当,还是会在未来占有一席之地,因为其有着强大的服务系统支撑。
谁是最后的赢家?
油→电→可控核聚变,这是目前不少专家认为的发展逻辑,如果按照这个思路去考虑,未来谁能够率先掌握下一代的能源转换,就能够持续成为赢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