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2月8日发(作者:桥英发)
大数据的危害
姓名:邢高生 学号:14120437
计科:2班
一,什么是大数据?
在互联网时代的今天,互联网已成为人们生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随时的联网不仅为我们的衣食住行带来便捷,同时也将我们所有信息数据保存到了网络空间中。然而这些越积越多的个人大数据,却为黑客入侵攻击大开方便之门。
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使得关于个人的数据加速扩张。根据市场研究公司IDC的预测,到2020年,“数字宇宙”规模将达到40ZB,相当于地球上所有海滩上的沙粒数量的57倍,而且按照每两年翻一番的速度继续扩张。这就是所谓大数据时代。 作为海量、多样、非结构化、高增长的信息资产,大数据几乎可以帮助一切行业进行更为精确的分析、检测、预测与判断。但是当每个人的生命变成数字资产时,对个体来说,如何保护这种资产,就成为一个新命题。简单说,这些资产的所有权如何定义?使用权如何限定?隐私最后的防线在哪里?
二,大数据时代下的个人隐私
据央视报道称,苹果的定位功能不仅可以知道用户的家庭住址、工作单位,甚至每天什么时候去哪儿,待了多长时间,都会被精准地记录下来。还有用户在手机上使用软件所在的位置,也都会被记录下来。即使关了这个功能,后台依然会把位置信息记录下来。在节目中,央视还用一部7.1.1版本的苹果5S做实验,来证实定位服务上存在的信息泄露风险。 所谓“常去地点”功能,“藏身”于定位服务子菜单下——先打开苹果手机的“设置”,点击“隐私”,进入“定位服务”,
点击菜单最后的“系统服务”,就能看到“常去地点”。在“常去地点”菜单上,有显示“历史记录”一栏,里面有用户去过的地点。 昨天,记者在市区中侨通讯市场附近采访,十名苹果手机用户,只有两人知道“常去地点”这一功能会记录下用户的行踪。
二,大数据背后的危害
前段时间的爆炸性新闻——斯诺登事件,根据斯诺登的披露,美国国家安全局和联邦调查局代号为“棱镜”的秘密项目,根据斯诺登提供的信息,美国国安局拥有的正是一套基于“大数据”的新型情报收集系统,这套名为“无界爆料”的系统,以30天为周期,这套系统可以从全球网络系统中接收到970亿条讯息,再通过比对信用卡或者通讯记录等方式,能几近真实地还原个人的实时状况。
从中可以看出,在如今的大数据时代可以说是没有绝对隐私的时代,美国可以说是计算机技术的发源国,通过它的技术优势监控各国首脑的一举一动,洞悉世界的局势,已达到它的霸主地位。而对于其他国家来说,大数据背后就蕴藏着对国家安全的威胁,倘若强国掌握了弱国的国防力量,那发动侵略战争弱国则必败无疑。
战争的危害是多方面的。战争带来了人类生命的损失,包括己方和地方,军人和平民,破坏生态平衡,环境污染,破坏人类文明,破坏经济。科索沃战争历时78天。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共出动飞机2万架次,投下了2.1万吨炸弹,发射了1300枚巡航导弹,造成南联盟境内大部分地区的军事、民用、工业设施和居民区的严重破坏。空袭还造成南联盟1000多名无辜平民死亡,数十万阿尔巴尼亚族人沦为难民。战争中使用的贫铀弹和日内瓦公约禁用的集束炸弹导致新生儿
白血病和各种畸形病态。持续的轰炸还严重恶化了南联盟及其周边国家和地区的生态环境。
综上所述,大数据有多大危害?堪比核能,用好了造福人类,用不好就会造成人心涣散,社会动乱。
2024年2月8日发(作者:桥英发)
大数据的危害
姓名:邢高生 学号:14120437
计科:2班
一,什么是大数据?
在互联网时代的今天,互联网已成为人们生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随时的联网不仅为我们的衣食住行带来便捷,同时也将我们所有信息数据保存到了网络空间中。然而这些越积越多的个人大数据,却为黑客入侵攻击大开方便之门。
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使得关于个人的数据加速扩张。根据市场研究公司IDC的预测,到2020年,“数字宇宙”规模将达到40ZB,相当于地球上所有海滩上的沙粒数量的57倍,而且按照每两年翻一番的速度继续扩张。这就是所谓大数据时代。 作为海量、多样、非结构化、高增长的信息资产,大数据几乎可以帮助一切行业进行更为精确的分析、检测、预测与判断。但是当每个人的生命变成数字资产时,对个体来说,如何保护这种资产,就成为一个新命题。简单说,这些资产的所有权如何定义?使用权如何限定?隐私最后的防线在哪里?
二,大数据时代下的个人隐私
据央视报道称,苹果的定位功能不仅可以知道用户的家庭住址、工作单位,甚至每天什么时候去哪儿,待了多长时间,都会被精准地记录下来。还有用户在手机上使用软件所在的位置,也都会被记录下来。即使关了这个功能,后台依然会把位置信息记录下来。在节目中,央视还用一部7.1.1版本的苹果5S做实验,来证实定位服务上存在的信息泄露风险。 所谓“常去地点”功能,“藏身”于定位服务子菜单下——先打开苹果手机的“设置”,点击“隐私”,进入“定位服务”,
点击菜单最后的“系统服务”,就能看到“常去地点”。在“常去地点”菜单上,有显示“历史记录”一栏,里面有用户去过的地点。 昨天,记者在市区中侨通讯市场附近采访,十名苹果手机用户,只有两人知道“常去地点”这一功能会记录下用户的行踪。
二,大数据背后的危害
前段时间的爆炸性新闻——斯诺登事件,根据斯诺登的披露,美国国家安全局和联邦调查局代号为“棱镜”的秘密项目,根据斯诺登提供的信息,美国国安局拥有的正是一套基于“大数据”的新型情报收集系统,这套名为“无界爆料”的系统,以30天为周期,这套系统可以从全球网络系统中接收到970亿条讯息,再通过比对信用卡或者通讯记录等方式,能几近真实地还原个人的实时状况。
从中可以看出,在如今的大数据时代可以说是没有绝对隐私的时代,美国可以说是计算机技术的发源国,通过它的技术优势监控各国首脑的一举一动,洞悉世界的局势,已达到它的霸主地位。而对于其他国家来说,大数据背后就蕴藏着对国家安全的威胁,倘若强国掌握了弱国的国防力量,那发动侵略战争弱国则必败无疑。
战争的危害是多方面的。战争带来了人类生命的损失,包括己方和地方,军人和平民,破坏生态平衡,环境污染,破坏人类文明,破坏经济。科索沃战争历时78天。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共出动飞机2万架次,投下了2.1万吨炸弹,发射了1300枚巡航导弹,造成南联盟境内大部分地区的军事、民用、工业设施和居民区的严重破坏。空袭还造成南联盟1000多名无辜平民死亡,数十万阿尔巴尼亚族人沦为难民。战争中使用的贫铀弹和日内瓦公约禁用的集束炸弹导致新生儿
白血病和各种畸形病态。持续的轰炸还严重恶化了南联盟及其周边国家和地区的生态环境。
综上所述,大数据有多大危害?堪比核能,用好了造福人类,用不好就会造成人心涣散,社会动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