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USBMI致力于为网友们分享Windows、安卓、IOS等主流手机系统相关的资讯以及评测、同时提供相关教程、应用、软件下载等服务。

认识计算机病毒

IT圈 admin 41浏览 0评论

2024年2月9日发(作者:钦新荣)

认识计算机病毒

一、计算机病毒是什么

从广义上来说,凡能够引起计算机故障,破坏计算机数据的程序统称为计算机病毒。依据此定义,诸如逻辑炸弹、蠕虫等均可称为计算机病毒。计算机病毒与我们平时所使用的各种软件程序从本质上看并没有什么区别,它也是人们通过某些语言编写出来的,只不过正常的程序或软件是用来帮助人们解决某些问题的,而病毒是专门用来搞破坏的。也就是病毒程序是一种有害的的程序。

二、病毒的分类

一般情况下,人们习惯把计算机病毒按照病毒的寄生方式进行分类。根据寄生方式的不同,分为:

1. 引导型病毒:通过有感染磁盘是的引导扇区或改写磁盘分区表(FAT)来感染系统。

2. 文件型病毒:以感染COM、EXE等可执行文件为主。

3. 混合型病毒:兼有文件型病毒和引导型 病毒的特点。

4. 宏病毒:是一种新型的文件病毒,它寄存于Office文档中。

三、病毒的传播途径

在日常使用电脑的过程中,病毒一般有以下几种传播途径:

1. 软盘:这是最方便、使用量最大的一种传递文件的方式,通过软盘,很容易将病毒从一台电脑传播到另一台电脑中。

2. 硬盘:硬盘的存储量在,在利用它传输文件或引导系统时,

也很容易传播病毒。

3. 光盘:光盘储量大,携带方便,对传输文件非常有利。然而盗版的光盘上的软件未经过严格的病毒检测,难免带有病毒,因为它的不可写属性,即使发现病毒用户也无法清除。

4. 网络:随着Internet普及,人们通过网络传递文件越来越方便。对于网上众多的软件来,谁也不能保证其中不含有病毒。由于网络覆盖面广、速度快,更为病毒的快速传播创造了条件。近来出现的许多新式病毒都是通过网络进行传播的,破坏性很大。

工作站防毒

由于网络是一个的互联的整体,再加上现在很多病毒都有可能在网上传播,即一台电脑上染上病毒,通过网络很快使电脑都有可能染上病毒,所以对于网络防病毒,首选要从工作站抓起。具体说来,个人用户要注意如下几点:

1. 慎用软盘、光盘等移动存储介质。

2. 选用优秀反病毒软件。

3. 正确使用反病毒软件,第一要保持及时升级或更新反病毒软件,使它最有效的防杀最新出现的病毒;第二是不要关闭反病毒软件的实时监视功能。

如果个人用户经常上网,除要严格遵守以上三点以外,还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引起注意:

1. 不要轻易打开电子邮件中的附件,尤其是可执行文件、Office文档文件。

2. 浏览网页(特别是个人网页)时要谨慎――当浏览器出现“是否要下载ActiveX控件或Java脚本”警告通知框,为安全起见,不要轻易下载。

3. 定义浏览器的安全设置:以IE5为例选择“工具”菜单下的“Internet选项”,选择其中的“安全”标签,点击“自定义级别”按钮,可设置禁止(或提示)下载ActiveX、禁用(或提示启动)、Java脚本、禁用Cookies等安全设置。

4. 使用免费、共享软件时要注意先查毒。

5. 设置CMOS安全功能:将CMOS中Virus warning设置为Enabled;将CMOS中FlashBIOS Protect设置为Enabled。

6. 以RTF格式作为交换文档文件;当前寄生在Word等文档文件中宏病毒非常猖獗,防不胜防。RTF格式的文档文件无法储存宏代码,从根本上杜绝了宏病毒的传播。

7. 不要在线启动、阅读某些文件,否则你很有可能成为网络病毒的传播者,尤其是在这个蠕虫病毒流行的年代。

2024年2月9日发(作者:钦新荣)

认识计算机病毒

一、计算机病毒是什么

从广义上来说,凡能够引起计算机故障,破坏计算机数据的程序统称为计算机病毒。依据此定义,诸如逻辑炸弹、蠕虫等均可称为计算机病毒。计算机病毒与我们平时所使用的各种软件程序从本质上看并没有什么区别,它也是人们通过某些语言编写出来的,只不过正常的程序或软件是用来帮助人们解决某些问题的,而病毒是专门用来搞破坏的。也就是病毒程序是一种有害的的程序。

二、病毒的分类

一般情况下,人们习惯把计算机病毒按照病毒的寄生方式进行分类。根据寄生方式的不同,分为:

1. 引导型病毒:通过有感染磁盘是的引导扇区或改写磁盘分区表(FAT)来感染系统。

2. 文件型病毒:以感染COM、EXE等可执行文件为主。

3. 混合型病毒:兼有文件型病毒和引导型 病毒的特点。

4. 宏病毒:是一种新型的文件病毒,它寄存于Office文档中。

三、病毒的传播途径

在日常使用电脑的过程中,病毒一般有以下几种传播途径:

1. 软盘:这是最方便、使用量最大的一种传递文件的方式,通过软盘,很容易将病毒从一台电脑传播到另一台电脑中。

2. 硬盘:硬盘的存储量在,在利用它传输文件或引导系统时,

也很容易传播病毒。

3. 光盘:光盘储量大,携带方便,对传输文件非常有利。然而盗版的光盘上的软件未经过严格的病毒检测,难免带有病毒,因为它的不可写属性,即使发现病毒用户也无法清除。

4. 网络:随着Internet普及,人们通过网络传递文件越来越方便。对于网上众多的软件来,谁也不能保证其中不含有病毒。由于网络覆盖面广、速度快,更为病毒的快速传播创造了条件。近来出现的许多新式病毒都是通过网络进行传播的,破坏性很大。

工作站防毒

由于网络是一个的互联的整体,再加上现在很多病毒都有可能在网上传播,即一台电脑上染上病毒,通过网络很快使电脑都有可能染上病毒,所以对于网络防病毒,首选要从工作站抓起。具体说来,个人用户要注意如下几点:

1. 慎用软盘、光盘等移动存储介质。

2. 选用优秀反病毒软件。

3. 正确使用反病毒软件,第一要保持及时升级或更新反病毒软件,使它最有效的防杀最新出现的病毒;第二是不要关闭反病毒软件的实时监视功能。

如果个人用户经常上网,除要严格遵守以上三点以外,还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引起注意:

1. 不要轻易打开电子邮件中的附件,尤其是可执行文件、Office文档文件。

2. 浏览网页(特别是个人网页)时要谨慎――当浏览器出现“是否要下载ActiveX控件或Java脚本”警告通知框,为安全起见,不要轻易下载。

3. 定义浏览器的安全设置:以IE5为例选择“工具”菜单下的“Internet选项”,选择其中的“安全”标签,点击“自定义级别”按钮,可设置禁止(或提示)下载ActiveX、禁用(或提示启动)、Java脚本、禁用Cookies等安全设置。

4. 使用免费、共享软件时要注意先查毒。

5. 设置CMOS安全功能:将CMOS中Virus warning设置为Enabled;将CMOS中FlashBIOS Protect设置为Enabled。

6. 以RTF格式作为交换文档文件;当前寄生在Word等文档文件中宏病毒非常猖獗,防不胜防。RTF格式的文档文件无法储存宏代码,从根本上杜绝了宏病毒的传播。

7. 不要在线启动、阅读某些文件,否则你很有可能成为网络病毒的传播者,尤其是在这个蠕虫病毒流行的年代。

发布评论

评论列表 (0)

  1.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