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2月14日发(作者:孛梦凡)
专题一 声学和光学
规律总结:
1.在研究真空不能传声实验时,由于操作过程1声现象
中考声学重点考查的内容为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声音的特性、噪声的控制,主要以选择题、命题填空题、实验题的题型出现,在中考试卷分数值占2%左右.从命题的载体来看,中考命题动态更加重视物理知识与科学、技术、社会的联系,也可能以开放性、探究性的实验题出现.
分析
1.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中考2.知道声音在介质中以波的形式传播,不同介质中的声速不同,真空中不能传声.
复习3.知道人耳的构造及听声过程,了解传导性耳聋的一些处理办法,认识双耳效应.
大纲4.了解音调、响度、音色是声音的三个特征.
导航 5.知道噪声的危害及控制方法.
6.认识声在科学技术中的利用.
考点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声音的产生: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
(1)声音的传播需要物质(介质),真空中不能传声.
(2)在介质中声音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
(3)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需要时间,不同介质中声音每秒钟传播的距离(声速)不同.声速还跟介质的温度有关,15℃时空气中的声速为340m/s.一般来说,声音在气体中传播得最慢,液体中较快,固体中最快.
3.人耳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1)人耳的构造如图所示.
中考
(2)人耳的听声过程:
复习
外界传来的声波被耳廓收集,沿着耳道传到要点
鼓膜上引起鼓膜的振动,这种振动经过听小骨及精讲
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人就听到了声音.
人耳听到声音的条件:①声源在振动发声;②有传播声音的介质;③听觉器官完好;④在人耳的听觉范围内.
(3)听觉障碍(耳聋)的处理:
①传导性耳聋:可戴助听器(利用骨传导).
②神经性耳聋:指内耳听觉神经,大脑的听觉中枢发生病变,而引起听力丧失,无法用戴助听器的方法来听到声音.
(4)双耳效应和立体声:
①双耳效应: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所以声传到两只耳的时刻、强弱及其他特征不同.依据这些差异,人就可以判断声源的方位,这就是双耳效应.
②立体声:人耳听到从不同方位传来的声音是立体声.立体声收录机上放的音乐是舞台上的情境通过两个扬声器播放的再现,这就是双声道立体声.
中,不可能把玻璃罩内的空气完全抽出,因此只能通过声音的逐渐变小来推断真空不能传播声音,这种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叫实验推理法.
2.回声测距的原理s=1/2v声t,t为从发声到接收到回声的时间.
3.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但物体振动,人不一定能听到声音.
易错提示:
振动停止,发声一定停止,由于之前振动产生的声音仍在继续传播,故还能听到声音,并不是振动停止,我们立即就听不到声音.
考点2 声音的特性
1.音调:
(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物体振动的快慢有关.物体每秒振动的次数(频率)越多,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是描述物体振动快慢的物理量,单位是赫兹,简称赫(Hz).
(2)人耳的听声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高于20000Hz的声叫超声波,低于20Hz
的声叫次声波.
2.响度:
(1)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
(2)影响响度的因素一是振幅,即振动物体离开原位置的距离远近,离开得越远,振幅越大,响度越大;二是离发声体越远,声音越分散,响度越小.
3.音色:
不同的发声物体由于材料、结构等不同,即使音调、响度都相同,但发出的声音不同,音色就不同.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
考点3 声的利用
中考
1.声音传递信息:声呐探测、回声定位、医学诊断等.
复习
2.声音传递能量:清洗精密仪器,除去人体结石等.
要点
考点4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精讲
1.噪声及噪声来源:
(1)噪声:噪声是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2)噪声来源:
①交通运输噪声:各种交通工具的喇叭声、汽笛声、刹车声、排气声、机械运转声等.
②工业噪声:纺织厂、印刷厂、机械车间的噪声.
③施工噪声:筑路、盖楼、打桩等.
④社会生活噪声:家庭噪声,娱乐场所、商店、集贸市场里的喧哗声.
2.噪声的等级与危害:
噪声达到70dB会干扰谈话,影响工作效率;长期生活在90dB以上的噪声环境中,听力会受到严重影响并产生神经衰弱、头疼、高血压等疾病;如果突然暴露在150dB的噪声环境中,鼓膜会破裂出血,双耳完全失去听力.
3.噪声的控制:
(1)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3)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易错提示:
并不是所有的音乐声都是乐音,从环保的角度看,凡是妨碍了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声,因此音乐声有时也可能成为噪声.
选讲内容:声学综合
一、声学内综合
1.声学的基础知识:
(1)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2)音调、响度和音色;
(3)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声学三大板块研究的内容是不同的,解题时要注意分析陈述的实验现象是研究哪个板块的内容.
2.人能听到声音的条件:
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高有低,高于或低于人的听觉频率,人都听不到声音;发声体的振幅有大有小,振幅太小,响度太小,人就感觉不到声音;响度还跟距发声体的远近有关,距发声体太远,人也感觉不到声音;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若发声体与人耳之间没有传播的介质,人就听不到声音.
中考
专题
综合
应用
2光 学
光学包括两部分:一是光现象,二是透镜.
一、光现象中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和光的色散是中考的必考内容,分数值占总分的5%~6%,命题特点是:
1.光的直线传播和光速的知识主要考查的范围是解释生活中和自然界中的一些重要现象,题型为填空题、选择题和简答题.
2.光的反射知识主要考查对光的反射定律的理解和镜面反射、漫反射的应用,题型为作图题、填空题、选择题.
3.平面镜成像知识主要考查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及应用,题型为作图题、填空题、选择中考
题.
命题
4.光的折射现象是重要的光现象,折射规律是考查的重点,主要题型为作图题、填空动态
题和选择题.
分析
5.光的色散现象主要是要认识多彩的彩色世界,认识一些颜色现象,题型为填空题和选择题.
6.不可见光主要了解红外线、紫外线的作用,考查的题型为选择题和填空题.
二、透镜及其应用是中考重点考查内容之一,分数值约占总分的4%,命题特点是:
1.凸透镜、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特点及它们的焦点、焦距是考查的重点,照相机、幻灯机(投影仪)、放大镜实际应用的问题也是考查的内容之一,以选择题、填空题、画图识图题等题型出现.
2.凸透镜的成像规律也是考查的重点,主要题型为填空题,选择题.
3.眼睛的矫正和显微镜、望远镜,与实际相结合的考题较多,难度不大,出题主要以填空题、选择题,还有以相关的渗透知识为主.
1.理解光的直线传播规律及其应用,了解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108m/s.
2.了解光的反射现象,认识光的反射定律,了解法线、入射角、反射角的含义.理解反射现象中光路的可逆性.
3.了解什么是镜面反射,什么是漫反射.
4.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理解日常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现象,初步了解凸面镜、凹面镜及其应用.
5.了解光的折射现象,了解光的折射规律,了解光的折射光路是可逆的.
中考 6.了解光的色散现象,知道白光是由七种色光组成的.知道透明物体和不透明物体颜复习 色的决定条件,知道颜料的三原色和色光的三原色是不同的. 7.初步了解光谱、看不见的大纲 光,初步认识红外线、紫外线及其作用.
导航 8.了解什么是凸透镜、什么是凹透镜、什么是凸透镜的焦距.了解凸透镜、凹透镜对光的作用.
9.了解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了解照相机原理,能简单描述凸透镜成实像与虚像的主要特征.理解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初步具备提出问题的能力,体验科学探究过程和方法.
10.了解眼睛的构造,知道眼睛视物原理,了解眼镜是怎样矫正视力的.
11.了解显微镜、望远镜的基本结构,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的发展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1.光现象
考点1 光的直线传播
1.光源:能够发光的物体
(1)人造光源:
手电筒、火把、油灯、蜡烛、白炽灯、日光灯、霓虹灯以及钠灯、汞灯、氖灯等.
(2)天然光源:
太阳、萤火虫、灯笼鱼、斧头鱼、水母等.
2.光的直线传播:
思想方法:
在研究光的传播时,利用光线反映光的本质,间接地研究光的传播,研究起来更方便、更形象,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模(1)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如果介质不均匀,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
(2)光沿直线传播的现象:影子、日食和月食、小孔成像.
3.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与光速:
(1)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
①在开凿大山隧道时,工程师们常常用激光束引导掘进机,使掘进机沿直线前进,保证隧道方向不出偏差.
中考
②站队准直.
复习
③射击时,利用“三点一线”进行瞄准.
要点
(2)光速:
精讲
①光的速度比声速大.真空中的光速是宇宙间最快的速度,c=3×108m/s.
②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略小于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108m/s;光在水中的速度约为真空中光速的3/4;光在玻璃中的速度约为真空中光速的2/3.
考点2 光的反射
1.光的反射现象:
光遇到水面、玻璃以及其他任何物体的表面都会发生反射.
我们能看到不发光的物体,都是由于它的表面能反射光,反射光进入人的眼睛,人就看见了物体.
2.光的反射规律:
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3.光的反射类型:
(1)镜面反射:发生在表面光滑的物体上,当平行光入射时,反射光仍然平行,并且朝着同一个方向射出.
(2)漫反射:物体表面粗糙时,发生漫反射,当平行光入射时,反射光不平行,而是朝着不同的方向射出.
(3)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循反射定律.
型法.
规律总结:
无论是镜面反射还是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特别提醒:
在利用光的反射定律作图时,要特别重视法线的作用,过入射点正确作出法线(虚线),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作出反射光线.
考点3 平面镜成像
1.平面镜成像特点:
(1)平面镜成的是正立等大的虚像;
(2)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3)像与物体的连线关于镜面垂直.
平面镜成像特点概括为:物体在平面镜中成等大、正立的虚像.像与物体关于镜面对称,像的大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无关.
2.平面镜成像的原理:
人眼是根据光沿直线传播进入眼球的经验来判断物体的位置的,人眼逆着反射光线的方向向镜内看去,觉得光线好像是从两条反射光线反向延长的交点S′处射来的,如图所示.镜后面实际并不存在发光点S′,S′也不是反射光线的交点,而是反射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交点,所以是虚像.发光体(或反射光的物体)是由许多点组成的,每个点在镜中都有一个对应的像点,这些像点就组成了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
3.球面镜:
(1)凹面镜:凹面镜简称凹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射向凹镜的平行光线经凹镜反射后会聚于一点,这一点叫做凹面镜的焦点.应用为太阳灶、太阳能焊接机等.
由于光路是可逆的,从凹面镜的焦点发出的光经凹面镜反射后平行射出.应用于汽车头灯和手电筒灯碗.
中考(2)凸面镜:凸面镜简称凸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凸镜成缩小的像,能扩大视野,复习如汽车后视镜、马路拐弯处的交通镜等都是凸镜.
要点考点4 光的折射
精讲
1.光的折射现象: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
2.光的折射规律:光从空气射入水、玻璃等透明物质中时,折射光线向靠近法线方向偏折;光从水、玻璃等透明物质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向远离法线的方向偏折.
3.折射使眼睛受骗: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发生折射时,会发生一些与光的折射有关的现象,如池水看起来比实际的浅,插入水中的筷子看起来向上弯折,从水下看岸边的灯变高等.
考点5 光的色散
1.色散现象:太阳光通过棱镜后,被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的光,在白屏上就形成一条彩色光带,它表明白光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的.
2.色光的三原色:红、绿、蓝三种单色光混合能产生各种色彩,把红、绿、蓝三色光叫做光的三原色.
3.光谱:棱镜将太阳光分解成的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按该顺序排列起来就是光谱.
4.红外线:在光谱上红光以外的部分.一切物体都在发射红外线,物体的温度越高,辐射出的红外线越多.物体在辐射红外线的同时,也在吸收红外线.
5.紫外线:在光谱上位于可见光紫光之外,人眼看不见.高温物体如太阳、弧光灯和其他炽热物体发出的光中都有紫外线,如汞等气体放电和日光灯发出的光中也含有紫外线.紫外线的主要特性是:化学作用强,很容易使照相底片感光;生理作用强,能杀菌;具有荧光效应,用于防伪等.
规律总结:
1.色光三原色:红、绿、蓝.
2.颜料三原色:品红、黄、青.
3.物体的颜色:(1)透明物体的颜色由透过它的色光决定.
(2)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
(3)白色物体反射所有色光,黑色物体吸收所有色光.
2.透镜
考点1 透镜
1.透镜分类:
(1)凸透镜:不同镜片的中间和边缘的厚薄不一样,中间厚边缘薄,叫做凸透镜.
(2)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叫做凹透镜.
2.常见的透镜:
不仅近视眼镜、远视眼镜是透镜,透镜还是组成照相机、投影仪、显微镜、电影放映机等光学仪器的重要元件.一滴水也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特别提醒:
(1)每个凸透镜的焦距是一定的.凸透镜的焦距越短,折光能力越强.
(2)凸透镜表3.透镜的主光轴和光心:
透镜的主光轴和光心是研究透镜时常用的两个科学术语,如图所示.
4.透镜对光线的作用:
(1)凸透镜:凸透镜有会聚光线的作用,又叫会聚透镜.凸透镜能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平行光会聚于主光轴上的一点,这个点叫做焦点.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做焦距.每个凸透镜都有两个实焦点.
中考根据光路可逆,从凸透镜焦点射出的光线经凸透镜后平行射出.
复习(2)凹透镜:凹透镜有发散光线的作用,又叫发散透镜.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折射后发散,反要点向延长线过虚焦点,它的可逆光路是射向虚焦点的光线,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
精讲
考点2 生活中的透镜
1.照相机原理:当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物体通过凸透镜在光屏上会得到倒立、缩小的实像.
2.投影仪原理:把物体放在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时,凸透镜能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幻灯机与投影仪的成像原理相同.
3.放大镜原理:当物体位于1倍焦距以内时,凸透镜成正立、放大虚像.
4.实像和虚像:
实像是指从物体发出的光线,经过光具后实际的光线在空间相交所成的像,是由真实的光会聚而成的明亮区域,是真实存在的,可以显现在光屏上.虚像是从物体发出的光线经过光具后,实际光线变得发散,这些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于一点,人们根据光沿直线传播的经验逆着光的传播方向寻找和判断光从何处射过来,觉得这些光线是从它们的反向延长线的交点发出的.由于虚像不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因此只能用眼睛观察到,而不能在光屏上显现出来.
面的凸起程度决定了其焦距的长短.凸透镜表面越凸,焦距越短,折光能力越强.
上述规律可用口诀记忆:“焦点内外分虚实,二倍焦距分大小,实像分居两侧倒,虚像
位于同侧正”,“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
考点3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考点4 眼睛和眼镜
1.近视眼特征:
如图(1)甲所示:由于晶状体太厚,折光作用过强,来自远处物体的光会聚于视网膜前,使人看不清远处的物体.
2.近视眼矫正:
在光进入眼睛之前,先经过凹透镜进行发散,再经眼睛会聚,就能使来自远处物体的光会聚于视网膜上,如图(1)乙所示,从而看清物体,即近视眼的人戴凹透镜进行矫正.
中考
复习图(1)
要点3.远视眼特征:
精讲
老年人的睫状体对晶状体的调节能力减弱,当人看近处的物体时,晶状体过扁,折光能力弱,像会聚于视网膜后,使人看不清近处的物体,这就是远视眼,如图(2)甲所示.
4.远视眼矫正:
由于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来自近处物体的光线经凸透镜会聚一些后,再经过眼睛会聚于视网膜上,如图(2)乙所示,即远视眼的人应戴凸透镜进行矫正.
图(2)
考点5 显微镜和望远镜
1.显微镜:
(1)显微镜的结构:主要有物镜、目镜、反光镜、载物片等.
物镜、目镜是两个焦距不同的凸透镜,物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2)显微镜的原理:先通过物镜使物体成一放大的实像,然后再用目镜把这个实像再一次放大,就能看清很微小的物体了.
2.望远镜:
(1)望远镜的原理:利用凸透镜使远处的物体成一缩小的实像,这个实像再经过另一凸透镜放大,就能看清楚较远处的物体.
(2)望远镜的结构:望远镜主要由物镜和目镜组成.
规律总结:
(1)显微镜的物镜和目镜都相当于凸透镜,物镜相当于投影仪,目镜相当于放大镜.显微镜的目镜焦距较大,物镜焦距较小,相对应的是目镜放大倍数较小,物镜放大倍数较大,而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目镜放大倍数与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因此,显微镜能将物体放大很多倍.
(2)显微镜观察到的像与物相比:像为倒立、放大的虚像,像与物左右、上下颠倒.因此,为了使被观察物体的像在视野的中央,移动物体时,物体移动的方向与像移动的方向相反.
(3)我们看到的物体大小与视角的关系:
我们看物体时,它对我们的眼睛所成的视角越大,我们看见物体就越大;反之我们看见物体就越小.
3.探索宇宙:
(1)宇宙是无边无际的.
(2)地球及其他一切天体都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处于不停地运动和发展中.(如图所示)
教师引导学生完成对应练习,并有针对性地讲解.
中考
复习
要点
精讲
布置
作业
选讲内容:光学综合
一、光学内综合
1.光现象的拼盘:
将光现象拼在一起进行考查,是考查光现象的一种常用做法,目的是让学生能正确识别光的不同现象及产生的原因.如将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光的色散,透镜对平行光的作用,凸透镜成像,眼睛及矫正等放在一个题中进行考查.
2.影和像的区别:
将影和像综合在一起进行考查,充分揭示影子和像的区别.如影子的形成,小孔成像,平面镜成像,凸透镜成像,眼睛成像,显微镜和望远镜成像等,放在一个题中进行考查.
3.光学元件对光的作用:
将各种光学元件对光的作用综合在一起进行考查.如平面镜能反射改变光的传播路线,凸面镜能将平行光发散,凹面镜对平行光有会聚,三棱镜能折射改变光的传播方向,凸透镜对平行光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平行光有发散作用等放在一个题中进行考查.
4.各种像的区别:
将各种光学元件成不同的像综合在一起进行考查,如平面镜能成正立等大的虚像,光发生折射时成的像与物体的位置发生变化,凸透镜在u>2f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在f<u<2f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在u<f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5.各种光及颜色:
将不同的光及物体颜色综合在一起进行考查,如白光(太阳光),红外线,紫外线,各种色光.
二、声学和光学与其他专题的综合
1.声音的传播与光(电磁波)的传播:
(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光(电磁波)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2)光的反射定律和光的折射规律,可应用在声音的传播中.
2.声污染:
噪声是一种污染,它会影响人们正常的工作、学习和休息.
3.声与运动:
声音的传播路程、时间的计算,用速度公式v=s/t计算.
4.光能传播能量:
太阳能是一种新型能源,取之不尽,清洁无污染.
中考
专题
综合
应用
规律总结:
视角的大小取决于物体的大小和物体到眼睛的距离.物体越大或离眼睛越近视角就越大.
2024年2月14日发(作者:孛梦凡)
专题一 声学和光学
规律总结:
1.在研究真空不能传声实验时,由于操作过程1声现象
中考声学重点考查的内容为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声音的特性、噪声的控制,主要以选择题、命题填空题、实验题的题型出现,在中考试卷分数值占2%左右.从命题的载体来看,中考命题动态更加重视物理知识与科学、技术、社会的联系,也可能以开放性、探究性的实验题出现.
分析
1.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中考2.知道声音在介质中以波的形式传播,不同介质中的声速不同,真空中不能传声.
复习3.知道人耳的构造及听声过程,了解传导性耳聋的一些处理办法,认识双耳效应.
大纲4.了解音调、响度、音色是声音的三个特征.
导航 5.知道噪声的危害及控制方法.
6.认识声在科学技术中的利用.
考点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声音的产生: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
(1)声音的传播需要物质(介质),真空中不能传声.
(2)在介质中声音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
(3)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需要时间,不同介质中声音每秒钟传播的距离(声速)不同.声速还跟介质的温度有关,15℃时空气中的声速为340m/s.一般来说,声音在气体中传播得最慢,液体中较快,固体中最快.
3.人耳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1)人耳的构造如图所示.
中考
(2)人耳的听声过程:
复习
外界传来的声波被耳廓收集,沿着耳道传到要点
鼓膜上引起鼓膜的振动,这种振动经过听小骨及精讲
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人就听到了声音.
人耳听到声音的条件:①声源在振动发声;②有传播声音的介质;③听觉器官完好;④在人耳的听觉范围内.
(3)听觉障碍(耳聋)的处理:
①传导性耳聋:可戴助听器(利用骨传导).
②神经性耳聋:指内耳听觉神经,大脑的听觉中枢发生病变,而引起听力丧失,无法用戴助听器的方法来听到声音.
(4)双耳效应和立体声:
①双耳效应: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所以声传到两只耳的时刻、强弱及其他特征不同.依据这些差异,人就可以判断声源的方位,这就是双耳效应.
②立体声:人耳听到从不同方位传来的声音是立体声.立体声收录机上放的音乐是舞台上的情境通过两个扬声器播放的再现,这就是双声道立体声.
中,不可能把玻璃罩内的空气完全抽出,因此只能通过声音的逐渐变小来推断真空不能传播声音,这种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叫实验推理法.
2.回声测距的原理s=1/2v声t,t为从发声到接收到回声的时间.
3.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但物体振动,人不一定能听到声音.
易错提示:
振动停止,发声一定停止,由于之前振动产生的声音仍在继续传播,故还能听到声音,并不是振动停止,我们立即就听不到声音.
考点2 声音的特性
1.音调:
(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物体振动的快慢有关.物体每秒振动的次数(频率)越多,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是描述物体振动快慢的物理量,单位是赫兹,简称赫(Hz).
(2)人耳的听声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高于20000Hz的声叫超声波,低于20Hz
的声叫次声波.
2.响度:
(1)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
(2)影响响度的因素一是振幅,即振动物体离开原位置的距离远近,离开得越远,振幅越大,响度越大;二是离发声体越远,声音越分散,响度越小.
3.音色:
不同的发声物体由于材料、结构等不同,即使音调、响度都相同,但发出的声音不同,音色就不同.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
考点3 声的利用
中考
1.声音传递信息:声呐探测、回声定位、医学诊断等.
复习
2.声音传递能量:清洗精密仪器,除去人体结石等.
要点
考点4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精讲
1.噪声及噪声来源:
(1)噪声:噪声是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2)噪声来源:
①交通运输噪声:各种交通工具的喇叭声、汽笛声、刹车声、排气声、机械运转声等.
②工业噪声:纺织厂、印刷厂、机械车间的噪声.
③施工噪声:筑路、盖楼、打桩等.
④社会生活噪声:家庭噪声,娱乐场所、商店、集贸市场里的喧哗声.
2.噪声的等级与危害:
噪声达到70dB会干扰谈话,影响工作效率;长期生活在90dB以上的噪声环境中,听力会受到严重影响并产生神经衰弱、头疼、高血压等疾病;如果突然暴露在150dB的噪声环境中,鼓膜会破裂出血,双耳完全失去听力.
3.噪声的控制:
(1)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3)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易错提示:
并不是所有的音乐声都是乐音,从环保的角度看,凡是妨碍了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声,因此音乐声有时也可能成为噪声.
选讲内容:声学综合
一、声学内综合
1.声学的基础知识:
(1)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2)音调、响度和音色;
(3)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声学三大板块研究的内容是不同的,解题时要注意分析陈述的实验现象是研究哪个板块的内容.
2.人能听到声音的条件:
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高有低,高于或低于人的听觉频率,人都听不到声音;发声体的振幅有大有小,振幅太小,响度太小,人就感觉不到声音;响度还跟距发声体的远近有关,距发声体太远,人也感觉不到声音;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若发声体与人耳之间没有传播的介质,人就听不到声音.
中考
专题
综合
应用
2光 学
光学包括两部分:一是光现象,二是透镜.
一、光现象中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和光的色散是中考的必考内容,分数值占总分的5%~6%,命题特点是:
1.光的直线传播和光速的知识主要考查的范围是解释生活中和自然界中的一些重要现象,题型为填空题、选择题和简答题.
2.光的反射知识主要考查对光的反射定律的理解和镜面反射、漫反射的应用,题型为作图题、填空题、选择题.
3.平面镜成像知识主要考查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及应用,题型为作图题、填空题、选择中考
题.
命题
4.光的折射现象是重要的光现象,折射规律是考查的重点,主要题型为作图题、填空动态
题和选择题.
分析
5.光的色散现象主要是要认识多彩的彩色世界,认识一些颜色现象,题型为填空题和选择题.
6.不可见光主要了解红外线、紫外线的作用,考查的题型为选择题和填空题.
二、透镜及其应用是中考重点考查内容之一,分数值约占总分的4%,命题特点是:
1.凸透镜、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特点及它们的焦点、焦距是考查的重点,照相机、幻灯机(投影仪)、放大镜实际应用的问题也是考查的内容之一,以选择题、填空题、画图识图题等题型出现.
2.凸透镜的成像规律也是考查的重点,主要题型为填空题,选择题.
3.眼睛的矫正和显微镜、望远镜,与实际相结合的考题较多,难度不大,出题主要以填空题、选择题,还有以相关的渗透知识为主.
1.理解光的直线传播规律及其应用,了解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108m/s.
2.了解光的反射现象,认识光的反射定律,了解法线、入射角、反射角的含义.理解反射现象中光路的可逆性.
3.了解什么是镜面反射,什么是漫反射.
4.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理解日常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现象,初步了解凸面镜、凹面镜及其应用.
5.了解光的折射现象,了解光的折射规律,了解光的折射光路是可逆的.
中考 6.了解光的色散现象,知道白光是由七种色光组成的.知道透明物体和不透明物体颜复习 色的决定条件,知道颜料的三原色和色光的三原色是不同的. 7.初步了解光谱、看不见的大纲 光,初步认识红外线、紫外线及其作用.
导航 8.了解什么是凸透镜、什么是凹透镜、什么是凸透镜的焦距.了解凸透镜、凹透镜对光的作用.
9.了解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了解照相机原理,能简单描述凸透镜成实像与虚像的主要特征.理解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初步具备提出问题的能力,体验科学探究过程和方法.
10.了解眼睛的构造,知道眼睛视物原理,了解眼镜是怎样矫正视力的.
11.了解显微镜、望远镜的基本结构,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的发展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1.光现象
考点1 光的直线传播
1.光源:能够发光的物体
(1)人造光源:
手电筒、火把、油灯、蜡烛、白炽灯、日光灯、霓虹灯以及钠灯、汞灯、氖灯等.
(2)天然光源:
太阳、萤火虫、灯笼鱼、斧头鱼、水母等.
2.光的直线传播:
思想方法:
在研究光的传播时,利用光线反映光的本质,间接地研究光的传播,研究起来更方便、更形象,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模(1)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如果介质不均匀,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
(2)光沿直线传播的现象:影子、日食和月食、小孔成像.
3.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与光速:
(1)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
①在开凿大山隧道时,工程师们常常用激光束引导掘进机,使掘进机沿直线前进,保证隧道方向不出偏差.
中考
②站队准直.
复习
③射击时,利用“三点一线”进行瞄准.
要点
(2)光速:
精讲
①光的速度比声速大.真空中的光速是宇宙间最快的速度,c=3×108m/s.
②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略小于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108m/s;光在水中的速度约为真空中光速的3/4;光在玻璃中的速度约为真空中光速的2/3.
考点2 光的反射
1.光的反射现象:
光遇到水面、玻璃以及其他任何物体的表面都会发生反射.
我们能看到不发光的物体,都是由于它的表面能反射光,反射光进入人的眼睛,人就看见了物体.
2.光的反射规律:
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3.光的反射类型:
(1)镜面反射:发生在表面光滑的物体上,当平行光入射时,反射光仍然平行,并且朝着同一个方向射出.
(2)漫反射:物体表面粗糙时,发生漫反射,当平行光入射时,反射光不平行,而是朝着不同的方向射出.
(3)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循反射定律.
型法.
规律总结:
无论是镜面反射还是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特别提醒:
在利用光的反射定律作图时,要特别重视法线的作用,过入射点正确作出法线(虚线),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作出反射光线.
考点3 平面镜成像
1.平面镜成像特点:
(1)平面镜成的是正立等大的虚像;
(2)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3)像与物体的连线关于镜面垂直.
平面镜成像特点概括为:物体在平面镜中成等大、正立的虚像.像与物体关于镜面对称,像的大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无关.
2.平面镜成像的原理:
人眼是根据光沿直线传播进入眼球的经验来判断物体的位置的,人眼逆着反射光线的方向向镜内看去,觉得光线好像是从两条反射光线反向延长的交点S′处射来的,如图所示.镜后面实际并不存在发光点S′,S′也不是反射光线的交点,而是反射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交点,所以是虚像.发光体(或反射光的物体)是由许多点组成的,每个点在镜中都有一个对应的像点,这些像点就组成了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
3.球面镜:
(1)凹面镜:凹面镜简称凹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射向凹镜的平行光线经凹镜反射后会聚于一点,这一点叫做凹面镜的焦点.应用为太阳灶、太阳能焊接机等.
由于光路是可逆的,从凹面镜的焦点发出的光经凹面镜反射后平行射出.应用于汽车头灯和手电筒灯碗.
中考(2)凸面镜:凸面镜简称凸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凸镜成缩小的像,能扩大视野,复习如汽车后视镜、马路拐弯处的交通镜等都是凸镜.
要点考点4 光的折射
精讲
1.光的折射现象: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
2.光的折射规律:光从空气射入水、玻璃等透明物质中时,折射光线向靠近法线方向偏折;光从水、玻璃等透明物质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向远离法线的方向偏折.
3.折射使眼睛受骗: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发生折射时,会发生一些与光的折射有关的现象,如池水看起来比实际的浅,插入水中的筷子看起来向上弯折,从水下看岸边的灯变高等.
考点5 光的色散
1.色散现象:太阳光通过棱镜后,被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的光,在白屏上就形成一条彩色光带,它表明白光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的.
2.色光的三原色:红、绿、蓝三种单色光混合能产生各种色彩,把红、绿、蓝三色光叫做光的三原色.
3.光谱:棱镜将太阳光分解成的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按该顺序排列起来就是光谱.
4.红外线:在光谱上红光以外的部分.一切物体都在发射红外线,物体的温度越高,辐射出的红外线越多.物体在辐射红外线的同时,也在吸收红外线.
5.紫外线:在光谱上位于可见光紫光之外,人眼看不见.高温物体如太阳、弧光灯和其他炽热物体发出的光中都有紫外线,如汞等气体放电和日光灯发出的光中也含有紫外线.紫外线的主要特性是:化学作用强,很容易使照相底片感光;生理作用强,能杀菌;具有荧光效应,用于防伪等.
规律总结:
1.色光三原色:红、绿、蓝.
2.颜料三原色:品红、黄、青.
3.物体的颜色:(1)透明物体的颜色由透过它的色光决定.
(2)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
(3)白色物体反射所有色光,黑色物体吸收所有色光.
2.透镜
考点1 透镜
1.透镜分类:
(1)凸透镜:不同镜片的中间和边缘的厚薄不一样,中间厚边缘薄,叫做凸透镜.
(2)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叫做凹透镜.
2.常见的透镜:
不仅近视眼镜、远视眼镜是透镜,透镜还是组成照相机、投影仪、显微镜、电影放映机等光学仪器的重要元件.一滴水也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特别提醒:
(1)每个凸透镜的焦距是一定的.凸透镜的焦距越短,折光能力越强.
(2)凸透镜表3.透镜的主光轴和光心:
透镜的主光轴和光心是研究透镜时常用的两个科学术语,如图所示.
4.透镜对光线的作用:
(1)凸透镜:凸透镜有会聚光线的作用,又叫会聚透镜.凸透镜能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平行光会聚于主光轴上的一点,这个点叫做焦点.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做焦距.每个凸透镜都有两个实焦点.
中考根据光路可逆,从凸透镜焦点射出的光线经凸透镜后平行射出.
复习(2)凹透镜:凹透镜有发散光线的作用,又叫发散透镜.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折射后发散,反要点向延长线过虚焦点,它的可逆光路是射向虚焦点的光线,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
精讲
考点2 生活中的透镜
1.照相机原理:当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物体通过凸透镜在光屏上会得到倒立、缩小的实像.
2.投影仪原理:把物体放在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时,凸透镜能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幻灯机与投影仪的成像原理相同.
3.放大镜原理:当物体位于1倍焦距以内时,凸透镜成正立、放大虚像.
4.实像和虚像:
实像是指从物体发出的光线,经过光具后实际的光线在空间相交所成的像,是由真实的光会聚而成的明亮区域,是真实存在的,可以显现在光屏上.虚像是从物体发出的光线经过光具后,实际光线变得发散,这些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于一点,人们根据光沿直线传播的经验逆着光的传播方向寻找和判断光从何处射过来,觉得这些光线是从它们的反向延长线的交点发出的.由于虚像不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因此只能用眼睛观察到,而不能在光屏上显现出来.
面的凸起程度决定了其焦距的长短.凸透镜表面越凸,焦距越短,折光能力越强.
上述规律可用口诀记忆:“焦点内外分虚实,二倍焦距分大小,实像分居两侧倒,虚像
位于同侧正”,“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
考点3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考点4 眼睛和眼镜
1.近视眼特征:
如图(1)甲所示:由于晶状体太厚,折光作用过强,来自远处物体的光会聚于视网膜前,使人看不清远处的物体.
2.近视眼矫正:
在光进入眼睛之前,先经过凹透镜进行发散,再经眼睛会聚,就能使来自远处物体的光会聚于视网膜上,如图(1)乙所示,从而看清物体,即近视眼的人戴凹透镜进行矫正.
中考
复习图(1)
要点3.远视眼特征:
精讲
老年人的睫状体对晶状体的调节能力减弱,当人看近处的物体时,晶状体过扁,折光能力弱,像会聚于视网膜后,使人看不清近处的物体,这就是远视眼,如图(2)甲所示.
4.远视眼矫正:
由于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来自近处物体的光线经凸透镜会聚一些后,再经过眼睛会聚于视网膜上,如图(2)乙所示,即远视眼的人应戴凸透镜进行矫正.
图(2)
考点5 显微镜和望远镜
1.显微镜:
(1)显微镜的结构:主要有物镜、目镜、反光镜、载物片等.
物镜、目镜是两个焦距不同的凸透镜,物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2)显微镜的原理:先通过物镜使物体成一放大的实像,然后再用目镜把这个实像再一次放大,就能看清很微小的物体了.
2.望远镜:
(1)望远镜的原理:利用凸透镜使远处的物体成一缩小的实像,这个实像再经过另一凸透镜放大,就能看清楚较远处的物体.
(2)望远镜的结构:望远镜主要由物镜和目镜组成.
规律总结:
(1)显微镜的物镜和目镜都相当于凸透镜,物镜相当于投影仪,目镜相当于放大镜.显微镜的目镜焦距较大,物镜焦距较小,相对应的是目镜放大倍数较小,物镜放大倍数较大,而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目镜放大倍数与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因此,显微镜能将物体放大很多倍.
(2)显微镜观察到的像与物相比:像为倒立、放大的虚像,像与物左右、上下颠倒.因此,为了使被观察物体的像在视野的中央,移动物体时,物体移动的方向与像移动的方向相反.
(3)我们看到的物体大小与视角的关系:
我们看物体时,它对我们的眼睛所成的视角越大,我们看见物体就越大;反之我们看见物体就越小.
3.探索宇宙:
(1)宇宙是无边无际的.
(2)地球及其他一切天体都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处于不停地运动和发展中.(如图所示)
教师引导学生完成对应练习,并有针对性地讲解.
中考
复习
要点
精讲
布置
作业
选讲内容:光学综合
一、光学内综合
1.光现象的拼盘:
将光现象拼在一起进行考查,是考查光现象的一种常用做法,目的是让学生能正确识别光的不同现象及产生的原因.如将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光的色散,透镜对平行光的作用,凸透镜成像,眼睛及矫正等放在一个题中进行考查.
2.影和像的区别:
将影和像综合在一起进行考查,充分揭示影子和像的区别.如影子的形成,小孔成像,平面镜成像,凸透镜成像,眼睛成像,显微镜和望远镜成像等,放在一个题中进行考查.
3.光学元件对光的作用:
将各种光学元件对光的作用综合在一起进行考查.如平面镜能反射改变光的传播路线,凸面镜能将平行光发散,凹面镜对平行光有会聚,三棱镜能折射改变光的传播方向,凸透镜对平行光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平行光有发散作用等放在一个题中进行考查.
4.各种像的区别:
将各种光学元件成不同的像综合在一起进行考查,如平面镜能成正立等大的虚像,光发生折射时成的像与物体的位置发生变化,凸透镜在u>2f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在f<u<2f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在u<f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5.各种光及颜色:
将不同的光及物体颜色综合在一起进行考查,如白光(太阳光),红外线,紫外线,各种色光.
二、声学和光学与其他专题的综合
1.声音的传播与光(电磁波)的传播:
(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光(电磁波)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2)光的反射定律和光的折射规律,可应用在声音的传播中.
2.声污染:
噪声是一种污染,它会影响人们正常的工作、学习和休息.
3.声与运动:
声音的传播路程、时间的计算,用速度公式v=s/t计算.
4.光能传播能量:
太阳能是一种新型能源,取之不尽,清洁无污染.
中考
专题
综合
应用
规律总结:
视角的大小取决于物体的大小和物体到眼睛的距离.物体越大或离眼睛越近视角就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