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USBMI致力于为网友们分享Windows、安卓、IOS等主流手机系统相关的资讯以及评测、同时提供相关教程、应用、软件下载等服务。

小说阅读方法与解题方略

IT圈 admin 50浏览 0评论

2024年2月14日发(作者:善冰)

小说阅读方法与解题方略

一、小说高效读文“四步法”

第一步:粗读,明白小说写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阅读小说,最直接的就是读故事。这是小说阅读的一个突破口,也是小说阅读的一个考查点。抓住故事,就是要把握事件从发生、发展到结局的完整过程,即小说情节的基本结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这是划分层次、概括主题的前提。

第二步:精读,把握小说塑造了一个(群)怎样的人

小说是最能表现人的艺术,人物是小说的核心。无论是叙事还是描写,都是为塑造人物服务的。因此,分析人物独特、鲜明的个性,要从这些叙事和描写(如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描写)入手,在阅读时需要关注作品中的这些语句。

第三步:研读,分析小说采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就小说而言,表现手法主要包括写人手法、情节结构技巧、环境描写技巧和语言艺术四个方面。高考命题一般不会孤立地考查小说的表现手法,而是常常和小说“三要素”联系起来,考查表现手法对塑造人物、营造环境、推动情节发展所起的作用。多数情况下,情节与环境主要是为刻画人物性格服务的,但同时也以间接的方式表现主题。

第四步:总结,概括小说表达了怎样的主题

小说的主题是通过情节、人物和环境表现的,阅读时也要从这些方面入手,要善于抓标题、开头、结尾及意蕴深刻的词句,同时圈点勾画出关键性的情节与人物语言,从这些关键点中概括小说的主题。

二、考点题型解答方略

一、小说情节结构的三种考法

情节是叙事性文学作品内容构成的要素之一,它是指叙事作品中表现人物之间相互关系的一系列生活事件的发展过程。它由一系列展示人物性格,表现人物与人物、人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具体事件构成。把握好故事情节,是欣赏小说的基础,也是整体感知文章的起点。命题人在为小说命题时,也必定以情节为出发点,从整体上设置理解文章内容的试题。高考对小说情节的考查,主要有梳理情节结构、分析情节作用、赏析情节技巧三种题型。

题点一 梳理情节结构

情节是指小说中因人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人与环境间的矛盾冲突而产生的一系列生活事件发生、发展直至解决的整个过程,一般由线索贯穿,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几个部分,按照一定的顺序(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平叙)展开,外国小说常常以心理意识的演进为顺序展开。

1.小说的情节结构组成

1

2.小说的情节结构安排

(1)常见情节线索类型

如鲁迅的《孔乙己》,以“我”——咸亨酒店的一个“小伙计”的所见所闻为线索。

即所谓的“物线法”。如安徒生的《皇帝的新装》、张之路的以事物为线索

《羚羊木雕》等。

如契诃夫的《变色龙》以警官奥楚蔑洛夫处理“狗咬人事件”以中心事件为线索

为线索来展开故事情节。

以空间、时间为线如鲁迅的《故乡》以“回故乡—在故乡—离故乡”的时间推索 移、空间转移为线索。

以人物为线索

(2)常见情节结构类型

线状结构

线状结构,就是各个情节组成部分按时间的自然顺序、事件的因果关系连接起来,呈线状延展,由始而终,由头至尾,由开端到结局,一步步向前发展。其中可能有倒叙、插叙和补叙等叙述顺序的变化。有单线式和双(复)线式。单线:只有一条线索。情节的发展过程是由开始到发展到高潮再到结局,以链条式展开,环环相扣。如海明威的《老人与海》。双线:有明暗两条线索。两条线索同时展开,使小说可以展示更广泛的社会内容,人物形象也刻画得更丰满,更充分。如鲁迅的《药》。

以人物的心灵为中心点,以人物的意识、心理活动为辐射线构成情节,其结构如蛛网般,就是网状结构。意识流小说和心理小说的网状情节结构的基本特点是:①小说所叙述的对象是人物心理活动的流动过程,包括人物的思想、意识、回忆、联想、想象、感觉、直觉、印象、梦境等;②打破传统小说的时间顺序和因果逻辑,凭借人物的意识流动来组接素材;③作者采用了心理分析、独白旁白、感官印象以至幻觉、梦境等手法展开叙述。如伍尔芙的《墙上的斑点》。

以景物、场面为主体的画面式情节单元的组合,即为画面(场景式)结构。特点:①作家着意通过画面创造来抒情写意,如画的自然环境之中镶嵌着人物故事。②作家的写作兴趣不在故事,而在故事发生的空间和环境;写人物动作不求戏剧舞台表演那样戏剧化,而求富有神韵。③小说只是用语言文字将景物转化为绘画一样的视觉形象,以期收到观画一样的视觉效果;写到人,思想感情也被过滤了,仅剩下一些图景。

情节梳理“三步骤”

网状结构

画面结构

关键能力

2

情节梳理“四思路”

思路一:根据结构来梳理

按照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来切分文章层次,进而梳理情节。

思路二:根据线索来梳理

线索是贯穿整个作品情节发展的脉络,它可以是某人、某物、某种情感、某个事件,还可以是时间、空间。

思路三:根据场景来梳理

一般一个场景可以梳理为一个情节。小说中的场景就是不同时间人物活动的场所。

思路四:根据人物心理变化来梳理

一种心理变化过程就是一个情节,有几个变化过程就有几个情节。

注意①区分思路,避免交叉。上述情节梳理的四种思路,或说四个角度,一般需要根据小说文本情节展开的具体情况选取一种思路来概括,切忌两种思路交叉运用。

②简明扼要,概括全面。要言简意赅,但不要遗漏要点,概括要全面。

【思维流程】

第一步:审题干,明方向 第二步:依内容,理层次 第三步:巧概括,规范答

题点二 分析情节作用

分析情节作用题既是对分析作品结构能力的考查,也是对分析作品基本特征能力的考查。解答时既需要从局部考虑,重点关注某个段落或情景、细节,又要着眼全文,侧重于分析作品各个部分和各个方面之间的关联和安排。

1.小说中某个情节安排的作用

思考角度

与相关情节的关系

思考角度 知识点

揭示小说的主题。如2018全国卷Ⅰ《赵一曼女士》中“他指着石碑说,赵一与主题曼?我说,对,赵一曼”,两个陌生人之间有意无意的对话,看似闲笔,实则别有用的关系

心,说明赵一曼仍活在人们的记忆里。

与人物展现人物性格。如《赵一曼女士》中写赵一曼深情回忆往事,回忆往事谁都可知识点

主要是照应和伏笔。照应就是文学作品前后之间的呼应。照应能使情节连贯,脉络清晰,结构紧凑。伏笔指文学作品中,在前面为后面情节发展所做的提示或暗示。小说中使用伏笔,能使情节曲折,结构严谨,显示出构思的精巧。

3

性格的关系

与读者感受的关系

以,但深情和甜蜜的想象属于文人的情怀,体现了赵一曼的文人气质。

设置悬念,吸引读者注意力,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发读者思考,给读者无尽的想象,顺应了读者审美心理等。

2.明确小说各种情节的作用

(1)开头的类型及作用。

(2)中间情节的作用。

(3)结尾的类型及作用。

类 型 作 用

出人意料的结①结构安排上,使平淡的故事情节陡然生出波澜,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

尾 ②表现手法上,与前文的伏笔相照应,使人觉得又在情理之中。

①主题上,能更好地深化主题。

令人伤感的悲②人物性格上,能更好地塑造人物性格。

剧结尾

③结局令人感动,令人回味,引人思考。

①从表达效果上看,喜剧性的结局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耐人寻味。

令人喜悦的大②从阅读者的情感体验上看,喜剧性的结局与主人公、作者的意愿构成团圆结尾 和谐的统一体,给人以欣慰、愉悦之感。

③从主题上看,这样的结局凸显出的美好人性,符合大众对审美的追求,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

戛然而止的结留下空白,给读者留有无穷回味的余地。

关键能力

突破情节作用题“五角度”

1.情节与其他情节

2.情节与人物形象

3.情节与小说主题

4.情节与读者感受

5.情节与小说环常用术语有揭示(表达、寄托、暗示)了……的主题,深化主题,突出主题等。

常用术语有设置悬念,吸引读者注意力,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发读者思考等。

常用术语有突出(烘托、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使环境4

常用术语有埋下伏笔、设置悬念、铺垫照应、推动情节发展、对比衬托、承上启下等。

常用术语有塑造了……的人物形象,表现了人物……的性格或精神,刻画了人物……的心理等。

境 更具典型性等。

这类题也可以从两个大的角度考虑:一是内容上,二是结构上。内容上是指情节与环境、人物、主题、读者之间的作用;结构上是指情节本身的作用,与其他情节之间的作用。

精准分析情节作用“两步骤”

第一步:通读全文,确定位置 第二步:确定角度,找出对应

题点三 赏析情节技巧

情节技巧是指为使小说情节连贯、脉络清楚、结构紧凑、叙述生动而运用的各种艺术方法,具体包括情节叙述的技巧和情节安排的技巧。

1.叙述的技巧

小说是一种以叙事见长的文体,讲究叙事的技巧,文学理论界也已形成比较成熟的小说叙事学。运用叙事学理论进行作品解读和分析,也进入了高考设题的范围,如2018年和2019年小说文本阅读的第二个主观题,2020年全国卷Ⅰ小说文本阅读的第二道主观题。

(1)叙述视角。

小说是讲故事的,“谁的故事”牵涉到叙述内容,而“谁在叙述、从哪个角度叙述”则牵涉到叙述者和视角等形式问题。叙述视角也称叙述聚焦,是指叙述语言中对故事内容进行观察和讲述的特定角度。

类内 涵

全知视角(零视角),叙述者>人物,也就是叙述者比任何人物知道的都全多,他全知全觉,很像古典小说中的说书人,只要叙述者想办到的事,没知

有办不到的。视野无限开阔,适合表现时空延展度大、矛盾复杂、人物视众多的题材。还便于全方位(内、外,正、侧,虚、实,动、静)地描述人角

物和事件。缺陷是叙事的真实可信性,即“全知性”受到怀疑。

叙述者=人物,也就是叙述者所知道的同人物知道的一样多,叙述者只借助某个人物的感觉和意识,从他的视觉、听觉及感受的角度去传达一切。包括主人公视角和见证人视角。主人公视角是人物叙述自己的事内情,自然而然地带有一种特殊的亲切感和真实感,只要他愿意就可以袒在

露内心深处隐秘的东西。见

视证人视角即由次要人物(一般是线索人物)叙述,作为目击者、见证人,角

他的叙述对于塑造主要人物的完整形象更客观有效。必要时叙述者还可以对所叙人物和事件做出感情反映和道德评价,给作品带来一定的政论色彩和抒情气息。这种叙述视角强化了作品的真实性,扩展了作品的表现力。

外叙述者<人物。叙述者对其所叙述的一切不仅不全知,反而比所有人物在 知道的还要少,他像是一个对内情毫无所知的人,仅仅在人物的后面向视读者叙述人物的行为和语言,他无法解释和说明人物任何隐藏的和不隐5

人称

略同于第三人称。

自由转换的叙事视角

与第一人称有部分重合。

与第一人称有部分重

角 藏的一切。它最为突出的特点和优点是极富戏剧性和客观演示性;叙事合。

的直观、生动使得作品表现出引人入胜的艺术魅力。它的“不知性”又显现出优点:神秘莫测,既富有悬念又耐人寻味。但这种叙述视角很难进入人物内心,顶多作些暗示。

(2)叙述时序。

叙述有两种时序,一是叙事时序,一是故事时序。叙事时序是文本展开叙事的先后次序,从开端到结尾的排列顺序,是叙述者讲述故事的时序;而故事时序是被讲述故事的自然时间顺序,是故事从开始发生到结束的自然排列顺序。故事时序是固定不变的,叙事时序则可以变化不定。

顺能按某一顺序(时间或空间)较清楚地进行记叙。

倒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调转自如的插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叙事时序 叙 结构更加严密,人物形象或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补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

平俗称“花开两朵,各表一枝”,指叙述两件或多件同时发生的事,使头绪叙 清楚,照应得体。

(3)时空交错的叙事策略。

叙事时间是一种重要的叙事策略,空间的转换亦然。讲究叙事策略的小说必然涉及故事时序和叙事时序,以及由此而产生的空间位移,两种时序往往发生交错,给小说增添更深的内涵,给读者不一般的阅读体验。

叙事中完整的时间流动是在四维整体中进行的。所谓四维整体,指的是过去、现在、未来的三个时间维度,再加上空间维度。也就是说,今人(作者)站在现在这个时间点,站在现在这个空间,以今人为主要叙述者,讲过去或未来的故事,以及整个故事隐藏着的对未来(或当下)的人们的意义。

历史①既能表现当代人对小说中人物的情感,又能表现人物精神的当下意义,使主与

题内蕴更深刻;②可以拉开时间距离,更加全面地认识人物,使人物形象更加立现体;③灵活使用历史资料或文献档案,与小说叙述相互印证,使艺术描写更真时空交实

实。

错的叙交事策略

故①小说叙说的“故事”本身于史有据,作品查考典籍博采文献,富有历史韵味;事 ②“新编”表现为新的历史讲述方式,如细节虚构、现代语词掺入、杂文(幽新默)笔法使用,作品充满想象力及创造性;③对“故事”进行“新编”,即对历编 史与现实均作出观照,作品具有深刻的思想性。

2.情节安排的技巧

指作者为了激活读者的“紧张与期待的心情”,在艺术处理上采取的一种积极手段。悬通俗地说,它是指在小说的叙述中先设置一个谜面,藏起谜底,在适当的时候再予以点念

破,使读者的期待心理得到满足。悬念的主要作用是吸引读者,引人入胜。

抑指对写作对象欲扬先抑或欲抑先扬,然后陡然一转,出乎读者所料,从而使文势曲折多扬 变,使文章产生峰回路转、跌宕起伏的效果,增强作品的可读性。

6

照是篇章间的伏笔照应,又叫呼应。照应能使情节连贯,脉络清晰,结构紧凑。

伏指作者对将要在作品中出现的人物或事件预先做的提示或暗示。可使全文前后呼应,笔 结构更严谨,情节发展更合理,前因后果更分明。

对指把两种对立的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一般用于渲染比 气氛、表现人物或突出主题。

衬指通过描绘某一事物来表现另一事物的艺术手法,分为正衬和反衬两种。衬托可以使托 文章更生动,人物、事物形象更突出,主题更鲜明。

铺也称铺叙衬垫,是为了衬托主要人物或事物而铺叙另外的人物或事物以做衬垫。运用垫 铺垫写法是为了蓄积气势,突出文章主题。

在小说结尾部分,作者常常采用突转的方法形成情节的某种“巧合”、某种意料之外突的反转,或者是人物性格的“急剧改变”。这种突转常收到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效转

果,对表现小说主题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线索是贯穿整个作品情节发展的脉络,它可以是小说中的某个人物、某个事物,也可以是作者的情感、小说的事件,还可以是故事中的空间、时间顺序。阅读小说,抓住线索是把握小说故事发展的关键。线索一般有单线和双线两种。寻找线索的途径有小说标题、小说中的关键词(体现“人物出场、时空变化、事件演变”的词语等)。

①小说线索安排的作用:可使小说结构清晰,情节集中;可通过线索巧妙安排结构,揭示线主题。

索 ②小说的明线与暗线。

明线:由人物活动或事件发展所直接呈现出来的线索。小说明线所叙述的人物故事容易集中突出。

暗线:未直接描绘的人物活动或由事件间接呈现出来的线索。暗线能够在更广更深的层面上揭示出当时社会的各种矛盾或斗争的焦点,使故事情节安排更加巧妙,使小说矛盾和主题更加突出。

关键能力

情节手法题规范答题“三步骤”

二、小说形象的三种常考题型

人物形象是小说表现的中心和重要载体,是作品内容的重要因素,更确切地说是作品的主要构成部分。因此对小说人物形象的理解与分析就理所当然地成为小说阅读考查中命题的热点。对形象的考查,常考题型有三种:概括形象特点,赏析塑造形象的手法,分析形象作用

题点一 概括形象特点

7

1.形象:小说的形象,包括人物形象和物象。人物形象,是小说的主要构件。小说的核心任务就是通过塑造典型人物形象来揭示社会生活的本质,从而表现一定的主题。小说人物的形象特征包括两个方面:外在特征和内在特征。外在特征指的是人物的外貌、职业、生活习惯等,内在特征指的是人物的心理状态、精神品质等。

物象,一般是寄托作者某种情感的事物和景物,可以是具体的,也可以是抽象的;可以在作品中出现,也可以不出现,只有指代。物象一般具有象征意义。

2.类型:主要人物、次要人物、特殊人物,景物和事物。

主要人物是小说中作者着力刻画的一个或几个在作品中占据主导地位的中心人物,是矛盾冲突的主体。判断小说的主人公主要看人物在小说情节、结构、矛盾冲突中是否占中心地位,是否通过他来表现小说的主题思想。主人公性格的形成和发展,直接体现作品的主题思想。

次要人物是小说中除主要人物以外的其他人物形象。特殊人物是指以第一人称来陈述故事的“我”的形象。

关键能力

指定语段分析人物的心理“两步骤”

第一步:瞻前顾后,结合上下文

看看在这一语段之前或之后发生了什么,哪些情节与这些描写有关系,从而揣测出人物的内心活动。

第二步:分清描写,抓关键词句

在整体把握情节的前提下细读所给文字,要分清是哪类(些)描写(语言/动作/肖像/侧面描写),厘清其中的层次,抓住其中的关键词语。

全面准确概括形象特点“两步骤”“五角度”

第一步:审题干,明题型

根据题干分清是形象特点概括还是性格特点概括,性格特点是人物内在的性情品格,形象特点除了包含内在的性格特点外,还包括人物外在的形象、身份等;弄清楚题干要求是概括还是分析,“概括”题只要求写出人物形象或性格特点即可,“分析”题要结合文本内容分析。

第二步:定角度,找对应

熟练掌握下面“全面准确概括形象特点5角度”,从文本中全面勾画、分析、判断。

①从小说中交代的人物身份、地位、经历、教养等方面入手。因为这些直接决定人物的言行,影响人物的形象(性格)。

②从刻画人物的手法入手。通过小说对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心理、细节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进行分析,概括出人物的形象(性格)特征。

③从分析情节入手,把握人物的形象(性格)特征。情节一般是通过描写人物思想性格和情感欲望的冲突以及因此引起的人物之间的关系、人物命运的变化来展开的。

④从分析环境入手,探究人物命运及其思想性格之所以如此的社会原因,有时还要联系人物活动的社会历史背景。

8

⑤从人物间的关系、作者的议论(评价)、作品中其他人物的评价入手。许多小说作品所提供的人物往往不止一个,这就要求我们准确分析几个人物之间的关系,确定主次,从他们之间的复杂关系中,把握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作者的评论或其他人物的评价,更是人物性格特征的直接体现。

题点二 赏析塑造形象的手法

塑造形象的手法有两个层面的内涵。一是指摹写层面,即描写。具体讲就是从各个角度对人物进行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行为描写和环境描写,既能展现人物容貌、言谈举止和衣着服饰等外在形态,又能呈现出人物心理和思想感情等内在活动,还能完整展现人物与环境互相作用的关系。二是指小说用各种文艺表现手法,如想象、象征、隐喻等刻画形象。但主要指描写。小说塑造形象的手法,大致可以归纳如下。

描写技巧 表达效果或作用

肖像、神态展示人物外部形象,映现人物性格特征。

描写

直接动作描写 展现人物内心,表现性格特征。

描写

描摹人物的语态,使形象刻画栩栩如生、跃然纸上;刻画人物性格,反语言描写

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

描写技巧 表达效果或作用

心理直接表现人物的思想和内在感情(矛盾、焦虑、担心、喜悦、兴奋等),表现人直接描写 物思想品质,推动情节发展。

描写

细节①刻画人物性格、爱好、追求。②深化主题。③推动情节发展。④渲染时代描写 气氛,表现地方特色。⑤表现人物心情、心理活动。

环境通过写周围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来烘托人物的形象。

衬托

人物小说在刻画一个人物时,不可能只描写他一人,往往需要通过其他人物的言论间接衬托 行为来做陪衬,通过其他次要人物的表现来塑造主要人物。

描写

可分为正衬和反衬,正衬就是利用同描写的主要对象相类似的人或事物来做陪事物衬;反衬即从反面衬托,就是利用同描写的主要对象相异或相反的人或事物来衬托

做陪衬。

关键能力

人物形象塑造手法题答题“三步骤”

题点三 分析形象作用

9

小说的核心任务是通过刻画人物、塑造典型人物形象来再现生活、反映社会生活、揭示社会本质,从而折射出作者的创作意图,进而表现作品的主题。分析小说人物的作用,要挖掘其典型性,把握人物性格特征所折射出来的社会历史的内涵,明确其对现实生活中人们思想的引导作用。

关键能力

特别提示小说中的“我”:小说中的“我”是个特殊人物,不同于散文中的“我”,是小说中的人物,不一定是作者自己。因为“我”是第一人称,也有作为见证人,增强小说真实性的作用。

考查角度一 分析主要人物作用 考查角度二 分析次要人物作用 考查角度三 分析物象作用

三、小说环境的三种考法

环境是人物表演的舞台,环境描写是小说的一个重要内容。小说的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环境描写对揭示小说主题、塑造人物形象等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高考对小说环境描写的考查,一般有两个角度:一是概括环境特点,二是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

题点一 概括环境特点

环境是小说中人物活动的特定空间,它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环境特点概括也就分为自然环境特点概括和社会环境特点概括两类。

1.自然环境描写

指对日月星辰、山川河流、花草树木、鸟兽鱼虫、时序节令、风雨雪霜等自然景物的描写,包括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季节、天气、景物等。

2.社会环境描写

10

指对人物活动、事件发生、情节展开的社会背景、历史条件、地方的风土人情、时代风貌、社会关系、政治、经济等的描写,主要是交代人物的生存环境、社会关系等。它包含的范围很广,小至房间住所、一街一巷,大至城区地区。它涉及的内容很多,可以是室内的布局、陈设,住宅内外装饰布置,以及当地风土人情等。

关键能力

概括环境特点题解题“三步骤”

特别提示做这类题目时,要注意“景物特点”和“景物描写的特点”的区别,后者考查的是“景物描写的技巧(手法)”。

题点二 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

小说中的环境描写,有时是为了用看似无心之笔推动故事情节发展;有时是为了烘云托月,塑造人物形象;有时是影射或暗示主旨;等等。而且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和社会环境描写的作用也有一定区别。

关键能力

环境描写作用类题目解题“三步骤”

第一步:找到环境描写的具体语句,分析环境的特点

第二步:找到分析环境描写作用的思考角度

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可根据环境描写的类别来思考:

环境描环境描写作用

写类别

环①交代人物活动及其成长的时代背景,揭示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②交代故事境

发生的时间、地点,暗示社会环境,如社会习俗、思想观念以及人与人之间的方关系等。

社会

情环境

①暗示或推动情节的发展;②为后面情节的发展作铺垫或制造悬念。

方面

人①交代人物身份、地位,表现人物性格,环境描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人物的个11

物 性和生活情趣;②影响或决定人物命运,有些小说借助环境描写来暗示人物的方命运。

主旨

揭示社会本质特征,深化主题。

方面

环境描

环境描写作用

写类别

环①自身的、独立的审美价值:表现地域风光;②揭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③渲境 染气氛,奠定情感基调。小说都有一定的情感基调,也有一种特定的氛围,作者往方往用生动的自然环境描写来渲染故事的氛围,或喜庆,或清冷,或悲凉,用以感染读面 者。

情①展开、推动情节发展;②作为情节发展的线索;③与标题相呼应,诠释标题的内节

涵;④开头的环境描写,引出下文……的内容(为下文……作铺垫),与结尾相呼应;自方⑤结尾的环境描写,与上文……内容相呼应,使文章结构完整。

环人境

①为后文刻画人物作铺垫;②烘托人物性格或某种心理。

方面

主旨

①象征或暗示主旨;②深化主旨。

方面

第三步:组织语言,规范答案

组织答案的步骤:①环境本身(交代……时间,交代……背景,营造……氛围,渲染……气氛)→②情节(推动、暗示、铺垫)→③人物(烘托、映衬)→④主题(表达、寄托、暗示、揭示)。

题点三 鉴赏环境描写的手法

环境描写的手法是指作者在描写环境时运用的各种技巧,包括修辞技巧、描写角度等。具体如下:

修 比喻

比拟

夸张

排比

对比

现 衬托/手 烘托

动静结化平淡为生动,使描写的事物形象丰满,感人。

把人的形态情感赋予物(指拟人),描写生动形象,表意丰富。

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

节奏鲜明,内容集中;增强气势,利于抒情。

使所要表现的事物特征更鲜明,更突出。

是指不直接对事物进行描写,而是对其背景、与之相关的人或事物加以描绘,使其形象突出,形象鲜明,文意曲折含蓄,独具风格。

描写景物时注重景物动态与静态的相互映衬,动静的结合往往和衬托相关。

12

角 合

虚实结在景物描写中,虚是联想、想象之景物;实指当前视听之景物。要注意虚是为实合 服务的。

渲染是指对环境、景物等做多方面的挥洒铺陈,对某种事物有意浓墨重彩地描渲染

写。

白描/细描

表 绘形现 绘

手 声绘法 色

多个度

度结合

白描要求运用极简省的语言,描摹景物的特征,反映作者的感情。细描即细致描写,使用大量生动、贴切的比喻,绚丽的文字,斑斓的色彩,进行浓笔涂抹。

把自然界的声响、物体的形状与色彩等具体地描写出来,使人有身临其境的感受。

从视、听、嗅、味、触等多种感觉去描写,将景物真切再现,富有立体感。

关键能力

“两个角度”鉴赏环境描写的手法

1.从描写技巧角度思考

(1)白描(粗笔勾勒、突出特征)与细描(精雕细刻、浓墨重彩);(2)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正侧结合,点面结合,色彩的渲染、衬托;(3)借助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来描写。

2.从描写角度(主要是写景角度)思考

(1)感觉角度——视觉、听觉、味觉、嗅觉等;(2)观察角度——定点观察、移步换景;(3)写景顺序——远近结合、高低结合、内外结合等。

四、小说的语言与文体特征

高考对于“小说语言、文体特征”的考查有三方面的规定:一是理解层级,即“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二是分析综合层级,即“分析作品的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三是鉴赏评价层级,即“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这三方面在高考小说命题中,呈现三大题型:一是理解词语的含义和句子的含意,二是品味语言艺术,三是鉴赏文体特征

题点一 理解词语的含义和句子的含意

必备知识

1.小说的重要词语主要指含义丰富、使用了一定手法、生动形象的词语。重要语句往往指这样几个方面的句子:

内容角度

结构角度

表达角度

对刻画人物形象、描写环境、推进情节、表现作品主题等有重要作用的语句,也指情感复杂、表达矛盾、变化较多的句子

起始句、支撑句、过渡句、收束句

描写句、记叙句、抒情句、议论句;修辞句、象征句

13

形象角度 性格句、对话句、细节句、镜头句、心理句、环境句

语意角度 段中义、篇中义、表面义、深层义、结构义、表达义等

2.理解重要词义、句意,首先要理解其表层意义,即字面意义;其次要理解其语境意义,即在一定的语境中的临时意义,即深层意义。

感情

是褒还是贬,是否鲜明

色彩

感情色彩、语体色彩上的搭配

语体 文言词、口头语、书面语、方用词

色彩 言

特点

运用叠词

叠词、关联词、动词、形容词、副词的使层

精练的动词、形容词

准确的副词、关联词

排比句、对偶句、反复句的使用

整散句的搭配

造句

句式

特点

长短句的使用

修辞手法 九种修辞手法的判断与运用

语境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临时有指代作用的词语在文中指代的具体内容。

层 比喻要从分析喻体与本体的相似性入手,寻找比喻的本体。

意 义

象征在明确词语所在语句的句意、所在段落的意义、所在语段前后关系的基础上,要义 通过对全文内容和思想的把握来确定。

3.区分小说中“人物语言”与“小说作者语言”。

(1)鉴赏小说中人物的语言特点。

不同性格的人,在不同的场合,面对不同的对象,说话的语言风格不一样:或幽默,或庄重;或委婉含蓄,或直来直去;或简洁,或啰唆;或羞羞答答,或大大方方;或粗野,或文雅。

(2)鉴赏小说作者的语言特点。

不同的作者,会有不同的语言特点。这里的特点有时是指作者的语言风格,如平实、朴素、华丽、冷峻、热烈、简洁、明快、晓畅、典雅、清丽、幽默、辛辣、含蓄,等等;有时是指在特定的作品中表现出来的遣词造句等修饰方面的特点,如炼字、长短句、整散句,等等。另外,也包括作者语言的地域色彩、语体色彩。

关键能力

理解词义、句意“三角度”

①抓关键词语

②抓词句位置

③抓修辞手法

关键性词语,可以是被理解的词,也可以是句子的主干,也可以是句子的修饰、限制成分。注意字面含义,思考深层意义。

注意词语的上下语境;注意那些具有总领性、过渡性、总括性的语句。

注意词语或句子是否运用修辞手法,是否属于“移用”。对含有修辞手法的词语、句子的理解,应从修辞手法本身的特点、作用入手,从而透视其深层意义。

题点二 品味语言艺术

品味小说语言艺术,包括两方面:一是指赏析作者的语言风格,如平实、朴素、华丽、冷峻、热烈、简洁、明快、晓畅、典雅、清丽、幽默、辛辣、含蓄等;二是指赏析语言的描写14

考查角度二 理解句子含意

技巧,如简洁传神、细腻逼真、生动形象地描摹人物动作、神态与内心世界等描写技巧,遣词造句的技巧,修辞方面的技巧。

“品味语言艺术”要掌握如下语言评价类术语:

景象→境界开阔

动词→富有力度

豪形容词和副词→色彩鲜明

抒情→大多激越昂扬

豪放修辞手法→多用排比、夸与 张、反复、反问等

柔婉

对象→纤巧细致

情感→细腻缠绵

柔画面→色调柔和

修辞手法→少用排比、夸张、设问

直表达感受和观点→比较直接

直露露

托物言志

表达情意含含蓄

→ 借景抒情

不直接

多用象征、比喻

质朴

语言→通俗化、口语化,少用(平修辞,少描绘性

质朴实)

与 多描绘性语言→讲究节奏韵华丽

华丽 律

(典修辞手法→多用引用、排雅)

比、对偶、用典等

话题→较为严肃

庄语言→凝重

庄重重

句式→整齐、完整而绵长

关联词运用→完整准确

诙谐

语气→轻松幽默

诙谐

修辞→多用夸张、反语、比喻(有趣味)

简洁简洁 多用短句→语势流畅

多用长句→多用对比和辩证细腻

细腻

性语言

关键能力

品味语言技巧“三角度”

我们可以根据句子(段)内容,判定其特色和运用的技巧。作答时可以采用“三角度”法全面赏析语言艺术,具体做法如下:

15

另外,对语言风格的分析还要注意三个特色:

(1)时代特色。常表现为文章的一些词语只在某一些特定的时代使用,有明显的时代气息。如“共享汽车”“手机支付”“云计算”展现了当前的时代风貌。

(2)地域特色。常表现为大量使用方言、俚语等。比如老舍出生并长期生活在北京,他的《骆驼祥子》中就带有浓郁的北京口语化的词汇。

(3)语体特色。口语充满生活气息,书面语则典雅庄重。

题点三 鉴赏文体特征

小说根据主题、体裁、作家的语言习惯而呈现不同特征。高考对小说文体特征的考查,是近两年的热点。如2018年全国卷Ⅲ对刘慈欣科幻小说“科学”与“幻想”的分析,2019年全国卷Ⅰ对鲁迅《故事新编》的“故事”与“新编”的理解分析,都属于对小说文体特征的深度分析。常见小说“文体特征”如下:

1.虚(想象、梦境、回忆)与实(现实)交织穿插

突破时空界限,丰富情节内容;呈现不同时期的人物,使人物形象更加立体;避免平铺直叙,结构更加灵活。

2.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

现实主义注重直观,浪漫主义注重想象;现实主义注重如实,浪漫主义注重夸张;现实主义注重实际,浪漫主义注重理想;现实主义注重现在,浪漫主义注重未来。

3.历史小说中的“历史”和“虚构”

“历史”指大的历史事实、主要矛盾、人物命运都必须符合历史,不能对历史人物的命运进行臆造和歪曲。“虚构”指适当的艺术夸张和必要的矛盾集中,使人物形象更为丰满,并对人物进行符合本身和时代背景的艺术加工。合理安排“历史”和“虚构”,可以艺术地再现一定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面貌,揭示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使读者从中了解历史并受到启示。

4.穿插新闻报道、地方志、访谈

添加这些内容,可以补充情节,使故事情节更加完整和真实,人物形象更加丰满。

5.传奇

情节离奇或人物行为不寻常的故事,小说可以通过强烈的反差进行详写(叙述过程只写其然不写其所以然)。

6.从日常生活中的琐碎现象挖掘深刻的社会内涵

即以小见大,强调琐碎与深刻的鲜明对比,一般要充分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去思考。

7.突出群体,淡化个体

16

塑造群像,渲染出一种普遍存在的和谐温馨的环境氛围;这种写法使小说在叙述语言上有散文化倾向,带有一种恬淡闲远的韵味。

8.对话体小说

小说以对话为主体,使情节更加紧凑;大量的语言描写,有利于表现人物的个性和思想感情的变化;通过对话,小说中不同人物的性格形成鲜明对比;人物的论调隐含了作者的意图,易引发读者的思考。

关键能力

鉴赏小说文体特征“三角度”

1.从内容的角度分析文体特征

一般说来,表现人类在未来世界的物质精神文化生活和科学技术远景,交织着科学事实和预见、想象的是科幻小说;以史实为基础,融合艺术虚构和现实细节的是故事新编。

2.从小说叙事手法的角度分析文体特征

鉴赏小说的情节叙述手法(叙述人称、叙述视角、叙述方式)、情节结构手法(悬念、抑扬、照应、伏笔、对比、衬托、铺垫、突转、线索)是分析文体特征的一条重要途径,分析时要注意手法与情节铺展、人物塑造的关系。

3.从小说语言描写的角度分析文体特征

小说通过叙述人的语言来描绘生活事件,塑造人物形象,表达思想意蕴,我们可以根据这些语言描写来分析小说的文体特征。

学案五 小说的标题与主旨

小说的标题往往是一篇小说“照亮读者眼睛的灯笼”,能体现出作者的匠心独运。小说的主旨是小说通过对现实生活的描绘和艺术形象的塑造所表现出来的中心思想或所揭示的人生哲理、社会问题、价值观念。近年来,理解标题的意蕴和作用、理解小说的主旨类题目屡次出现在高考试题中,应该引起考生的足够重视。

题点一 理解标题

标题对于一篇小说,尤其是高考选文小说,往往有重要的作用。小说常见的拟题方法有:①以人物为题,如《棋王》《装在套子里的人》;②以事件为题,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③以地点为题,如《边城》;④以线索为题,如《药》《项链》;⑤以背景(寓意、情感)为题,如《祝福》;等等。

小说对标题的考查,一般从两个角度入手:

一、标题意蕴理解

小说标题往往具有双重或多重的意蕴,需要根据小说内容来判定。

1.表层意义与深层意义。如鲁迅的小说《药》,表层意思是人血馒头;第二层次的意思是夏瑜式的奋斗和牺牲;更深层次的意义,是探讨“病态”的社会用什么“药”才有“疗救”的希望。

2.字面意义与比喻意义。如有一篇小说《黄昏渡》,标题直接明示了故事发生的时间“黄昏”和地点“渡口”;同时,“黄昏”对于小说主人公老何而言,隐喻他的人生已是“黄17

昏”,在人生的黄昏幡然醒悟,配合警方抓捕逃犯,守候黄昏迎接美好的明天;还隐喻年轻盗贼的命运已到“黄昏”——穷途末路,不可能逃脱法网,给人以警醒作用。

3.一语双关,双重含义。如有一篇小说的标题为《锁》,表面意思是小说中写的“门锁、双保险锁”,实际上是小说所要揭示的“人与人之间的心锁”;一实一虚,一表一里。

二、标题作用分析

小说标题的作用(目的、用意、好处等)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一般性的作用:起线索作用,贯穿全文;点明主题;点明人物形象;吸引读者关注;激发读者兴趣,引发阅读冲动。

2.以人物形象为题:交代主要的人物形象,暗示小说主题,暗示作者情感倾向。

3.以时间、地点、环境为题:点明时间地点,创设故事背景,渲染环境氛围。

4.以物件(物象)为题:情节线索,贯穿全文,概括故事情节,寄托作者情感,揭示文章主题,隐含比喻象征意义。

5.以形象特征为题:铺开情节,照应细节;对比讽刺,强化效果。

关键能力

理解标题意蕴“三步骤”

注标题没有使用表达技巧的,分析标题意蕴时可以忽略第一步。

分析标题作用“五角度”

考查角度一 理解标题意蕴 考查角度二 分析标题作用

题点二 理解主旨

主旨是小说的灵魂,主题的深刻与浅显、新颖与陈旧往往决定着作品价值的高低。主旨的表现形式大致有以下几种:①以小说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道德风貌、品格等揭示人性中的真善美和假恶丑;②用故事的形式针砭时弊;③通过寓言,寄寓人生哲理;④虚构生活经历,反映人物生存状态和心理状态。

18

关键能力

落实“五抓”,解答小说主旨题

19

2024年2月14日发(作者:善冰)

小说阅读方法与解题方略

一、小说高效读文“四步法”

第一步:粗读,明白小说写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阅读小说,最直接的就是读故事。这是小说阅读的一个突破口,也是小说阅读的一个考查点。抓住故事,就是要把握事件从发生、发展到结局的完整过程,即小说情节的基本结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这是划分层次、概括主题的前提。

第二步:精读,把握小说塑造了一个(群)怎样的人

小说是最能表现人的艺术,人物是小说的核心。无论是叙事还是描写,都是为塑造人物服务的。因此,分析人物独特、鲜明的个性,要从这些叙事和描写(如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描写)入手,在阅读时需要关注作品中的这些语句。

第三步:研读,分析小说采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就小说而言,表现手法主要包括写人手法、情节结构技巧、环境描写技巧和语言艺术四个方面。高考命题一般不会孤立地考查小说的表现手法,而是常常和小说“三要素”联系起来,考查表现手法对塑造人物、营造环境、推动情节发展所起的作用。多数情况下,情节与环境主要是为刻画人物性格服务的,但同时也以间接的方式表现主题。

第四步:总结,概括小说表达了怎样的主题

小说的主题是通过情节、人物和环境表现的,阅读时也要从这些方面入手,要善于抓标题、开头、结尾及意蕴深刻的词句,同时圈点勾画出关键性的情节与人物语言,从这些关键点中概括小说的主题。

二、考点题型解答方略

一、小说情节结构的三种考法

情节是叙事性文学作品内容构成的要素之一,它是指叙事作品中表现人物之间相互关系的一系列生活事件的发展过程。它由一系列展示人物性格,表现人物与人物、人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具体事件构成。把握好故事情节,是欣赏小说的基础,也是整体感知文章的起点。命题人在为小说命题时,也必定以情节为出发点,从整体上设置理解文章内容的试题。高考对小说情节的考查,主要有梳理情节结构、分析情节作用、赏析情节技巧三种题型。

题点一 梳理情节结构

情节是指小说中因人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人与环境间的矛盾冲突而产生的一系列生活事件发生、发展直至解决的整个过程,一般由线索贯穿,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几个部分,按照一定的顺序(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平叙)展开,外国小说常常以心理意识的演进为顺序展开。

1.小说的情节结构组成

1

2.小说的情节结构安排

(1)常见情节线索类型

如鲁迅的《孔乙己》,以“我”——咸亨酒店的一个“小伙计”的所见所闻为线索。

即所谓的“物线法”。如安徒生的《皇帝的新装》、张之路的以事物为线索

《羚羊木雕》等。

如契诃夫的《变色龙》以警官奥楚蔑洛夫处理“狗咬人事件”以中心事件为线索

为线索来展开故事情节。

以空间、时间为线如鲁迅的《故乡》以“回故乡—在故乡—离故乡”的时间推索 移、空间转移为线索。

以人物为线索

(2)常见情节结构类型

线状结构

线状结构,就是各个情节组成部分按时间的自然顺序、事件的因果关系连接起来,呈线状延展,由始而终,由头至尾,由开端到结局,一步步向前发展。其中可能有倒叙、插叙和补叙等叙述顺序的变化。有单线式和双(复)线式。单线:只有一条线索。情节的发展过程是由开始到发展到高潮再到结局,以链条式展开,环环相扣。如海明威的《老人与海》。双线:有明暗两条线索。两条线索同时展开,使小说可以展示更广泛的社会内容,人物形象也刻画得更丰满,更充分。如鲁迅的《药》。

以人物的心灵为中心点,以人物的意识、心理活动为辐射线构成情节,其结构如蛛网般,就是网状结构。意识流小说和心理小说的网状情节结构的基本特点是:①小说所叙述的对象是人物心理活动的流动过程,包括人物的思想、意识、回忆、联想、想象、感觉、直觉、印象、梦境等;②打破传统小说的时间顺序和因果逻辑,凭借人物的意识流动来组接素材;③作者采用了心理分析、独白旁白、感官印象以至幻觉、梦境等手法展开叙述。如伍尔芙的《墙上的斑点》。

以景物、场面为主体的画面式情节单元的组合,即为画面(场景式)结构。特点:①作家着意通过画面创造来抒情写意,如画的自然环境之中镶嵌着人物故事。②作家的写作兴趣不在故事,而在故事发生的空间和环境;写人物动作不求戏剧舞台表演那样戏剧化,而求富有神韵。③小说只是用语言文字将景物转化为绘画一样的视觉形象,以期收到观画一样的视觉效果;写到人,思想感情也被过滤了,仅剩下一些图景。

情节梳理“三步骤”

网状结构

画面结构

关键能力

2

情节梳理“四思路”

思路一:根据结构来梳理

按照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来切分文章层次,进而梳理情节。

思路二:根据线索来梳理

线索是贯穿整个作品情节发展的脉络,它可以是某人、某物、某种情感、某个事件,还可以是时间、空间。

思路三:根据场景来梳理

一般一个场景可以梳理为一个情节。小说中的场景就是不同时间人物活动的场所。

思路四:根据人物心理变化来梳理

一种心理变化过程就是一个情节,有几个变化过程就有几个情节。

注意①区分思路,避免交叉。上述情节梳理的四种思路,或说四个角度,一般需要根据小说文本情节展开的具体情况选取一种思路来概括,切忌两种思路交叉运用。

②简明扼要,概括全面。要言简意赅,但不要遗漏要点,概括要全面。

【思维流程】

第一步:审题干,明方向 第二步:依内容,理层次 第三步:巧概括,规范答

题点二 分析情节作用

分析情节作用题既是对分析作品结构能力的考查,也是对分析作品基本特征能力的考查。解答时既需要从局部考虑,重点关注某个段落或情景、细节,又要着眼全文,侧重于分析作品各个部分和各个方面之间的关联和安排。

1.小说中某个情节安排的作用

思考角度

与相关情节的关系

思考角度 知识点

揭示小说的主题。如2018全国卷Ⅰ《赵一曼女士》中“他指着石碑说,赵一与主题曼?我说,对,赵一曼”,两个陌生人之间有意无意的对话,看似闲笔,实则别有用的关系

心,说明赵一曼仍活在人们的记忆里。

与人物展现人物性格。如《赵一曼女士》中写赵一曼深情回忆往事,回忆往事谁都可知识点

主要是照应和伏笔。照应就是文学作品前后之间的呼应。照应能使情节连贯,脉络清晰,结构紧凑。伏笔指文学作品中,在前面为后面情节发展所做的提示或暗示。小说中使用伏笔,能使情节曲折,结构严谨,显示出构思的精巧。

3

性格的关系

与读者感受的关系

以,但深情和甜蜜的想象属于文人的情怀,体现了赵一曼的文人气质。

设置悬念,吸引读者注意力,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发读者思考,给读者无尽的想象,顺应了读者审美心理等。

2.明确小说各种情节的作用

(1)开头的类型及作用。

(2)中间情节的作用。

(3)结尾的类型及作用。

类 型 作 用

出人意料的结①结构安排上,使平淡的故事情节陡然生出波澜,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

尾 ②表现手法上,与前文的伏笔相照应,使人觉得又在情理之中。

①主题上,能更好地深化主题。

令人伤感的悲②人物性格上,能更好地塑造人物性格。

剧结尾

③结局令人感动,令人回味,引人思考。

①从表达效果上看,喜剧性的结局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耐人寻味。

令人喜悦的大②从阅读者的情感体验上看,喜剧性的结局与主人公、作者的意愿构成团圆结尾 和谐的统一体,给人以欣慰、愉悦之感。

③从主题上看,这样的结局凸显出的美好人性,符合大众对审美的追求,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

戛然而止的结留下空白,给读者留有无穷回味的余地。

关键能力

突破情节作用题“五角度”

1.情节与其他情节

2.情节与人物形象

3.情节与小说主题

4.情节与读者感受

5.情节与小说环常用术语有揭示(表达、寄托、暗示)了……的主题,深化主题,突出主题等。

常用术语有设置悬念,吸引读者注意力,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发读者思考等。

常用术语有突出(烘托、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使环境4

常用术语有埋下伏笔、设置悬念、铺垫照应、推动情节发展、对比衬托、承上启下等。

常用术语有塑造了……的人物形象,表现了人物……的性格或精神,刻画了人物……的心理等。

境 更具典型性等。

这类题也可以从两个大的角度考虑:一是内容上,二是结构上。内容上是指情节与环境、人物、主题、读者之间的作用;结构上是指情节本身的作用,与其他情节之间的作用。

精准分析情节作用“两步骤”

第一步:通读全文,确定位置 第二步:确定角度,找出对应

题点三 赏析情节技巧

情节技巧是指为使小说情节连贯、脉络清楚、结构紧凑、叙述生动而运用的各种艺术方法,具体包括情节叙述的技巧和情节安排的技巧。

1.叙述的技巧

小说是一种以叙事见长的文体,讲究叙事的技巧,文学理论界也已形成比较成熟的小说叙事学。运用叙事学理论进行作品解读和分析,也进入了高考设题的范围,如2018年和2019年小说文本阅读的第二个主观题,2020年全国卷Ⅰ小说文本阅读的第二道主观题。

(1)叙述视角。

小说是讲故事的,“谁的故事”牵涉到叙述内容,而“谁在叙述、从哪个角度叙述”则牵涉到叙述者和视角等形式问题。叙述视角也称叙述聚焦,是指叙述语言中对故事内容进行观察和讲述的特定角度。

类内 涵

全知视角(零视角),叙述者>人物,也就是叙述者比任何人物知道的都全多,他全知全觉,很像古典小说中的说书人,只要叙述者想办到的事,没知

有办不到的。视野无限开阔,适合表现时空延展度大、矛盾复杂、人物视众多的题材。还便于全方位(内、外,正、侧,虚、实,动、静)地描述人角

物和事件。缺陷是叙事的真实可信性,即“全知性”受到怀疑。

叙述者=人物,也就是叙述者所知道的同人物知道的一样多,叙述者只借助某个人物的感觉和意识,从他的视觉、听觉及感受的角度去传达一切。包括主人公视角和见证人视角。主人公视角是人物叙述自己的事内情,自然而然地带有一种特殊的亲切感和真实感,只要他愿意就可以袒在

露内心深处隐秘的东西。见

视证人视角即由次要人物(一般是线索人物)叙述,作为目击者、见证人,角

他的叙述对于塑造主要人物的完整形象更客观有效。必要时叙述者还可以对所叙人物和事件做出感情反映和道德评价,给作品带来一定的政论色彩和抒情气息。这种叙述视角强化了作品的真实性,扩展了作品的表现力。

外叙述者<人物。叙述者对其所叙述的一切不仅不全知,反而比所有人物在 知道的还要少,他像是一个对内情毫无所知的人,仅仅在人物的后面向视读者叙述人物的行为和语言,他无法解释和说明人物任何隐藏的和不隐5

人称

略同于第三人称。

自由转换的叙事视角

与第一人称有部分重合。

与第一人称有部分重

角 藏的一切。它最为突出的特点和优点是极富戏剧性和客观演示性;叙事合。

的直观、生动使得作品表现出引人入胜的艺术魅力。它的“不知性”又显现出优点:神秘莫测,既富有悬念又耐人寻味。但这种叙述视角很难进入人物内心,顶多作些暗示。

(2)叙述时序。

叙述有两种时序,一是叙事时序,一是故事时序。叙事时序是文本展开叙事的先后次序,从开端到结尾的排列顺序,是叙述者讲述故事的时序;而故事时序是被讲述故事的自然时间顺序,是故事从开始发生到结束的自然排列顺序。故事时序是固定不变的,叙事时序则可以变化不定。

顺能按某一顺序(时间或空间)较清楚地进行记叙。

倒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调转自如的插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叙事时序 叙 结构更加严密,人物形象或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补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

平俗称“花开两朵,各表一枝”,指叙述两件或多件同时发生的事,使头绪叙 清楚,照应得体。

(3)时空交错的叙事策略。

叙事时间是一种重要的叙事策略,空间的转换亦然。讲究叙事策略的小说必然涉及故事时序和叙事时序,以及由此而产生的空间位移,两种时序往往发生交错,给小说增添更深的内涵,给读者不一般的阅读体验。

叙事中完整的时间流动是在四维整体中进行的。所谓四维整体,指的是过去、现在、未来的三个时间维度,再加上空间维度。也就是说,今人(作者)站在现在这个时间点,站在现在这个空间,以今人为主要叙述者,讲过去或未来的故事,以及整个故事隐藏着的对未来(或当下)的人们的意义。

历史①既能表现当代人对小说中人物的情感,又能表现人物精神的当下意义,使主与

题内蕴更深刻;②可以拉开时间距离,更加全面地认识人物,使人物形象更加立现体;③灵活使用历史资料或文献档案,与小说叙述相互印证,使艺术描写更真时空交实

实。

错的叙交事策略

故①小说叙说的“故事”本身于史有据,作品查考典籍博采文献,富有历史韵味;事 ②“新编”表现为新的历史讲述方式,如细节虚构、现代语词掺入、杂文(幽新默)笔法使用,作品充满想象力及创造性;③对“故事”进行“新编”,即对历编 史与现实均作出观照,作品具有深刻的思想性。

2.情节安排的技巧

指作者为了激活读者的“紧张与期待的心情”,在艺术处理上采取的一种积极手段。悬通俗地说,它是指在小说的叙述中先设置一个谜面,藏起谜底,在适当的时候再予以点念

破,使读者的期待心理得到满足。悬念的主要作用是吸引读者,引人入胜。

抑指对写作对象欲扬先抑或欲抑先扬,然后陡然一转,出乎读者所料,从而使文势曲折多扬 变,使文章产生峰回路转、跌宕起伏的效果,增强作品的可读性。

6

照是篇章间的伏笔照应,又叫呼应。照应能使情节连贯,脉络清晰,结构紧凑。

伏指作者对将要在作品中出现的人物或事件预先做的提示或暗示。可使全文前后呼应,笔 结构更严谨,情节发展更合理,前因后果更分明。

对指把两种对立的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一般用于渲染比 气氛、表现人物或突出主题。

衬指通过描绘某一事物来表现另一事物的艺术手法,分为正衬和反衬两种。衬托可以使托 文章更生动,人物、事物形象更突出,主题更鲜明。

铺也称铺叙衬垫,是为了衬托主要人物或事物而铺叙另外的人物或事物以做衬垫。运用垫 铺垫写法是为了蓄积气势,突出文章主题。

在小说结尾部分,作者常常采用突转的方法形成情节的某种“巧合”、某种意料之外突的反转,或者是人物性格的“急剧改变”。这种突转常收到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效转

果,对表现小说主题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线索是贯穿整个作品情节发展的脉络,它可以是小说中的某个人物、某个事物,也可以是作者的情感、小说的事件,还可以是故事中的空间、时间顺序。阅读小说,抓住线索是把握小说故事发展的关键。线索一般有单线和双线两种。寻找线索的途径有小说标题、小说中的关键词(体现“人物出场、时空变化、事件演变”的词语等)。

①小说线索安排的作用:可使小说结构清晰,情节集中;可通过线索巧妙安排结构,揭示线主题。

索 ②小说的明线与暗线。

明线:由人物活动或事件发展所直接呈现出来的线索。小说明线所叙述的人物故事容易集中突出。

暗线:未直接描绘的人物活动或由事件间接呈现出来的线索。暗线能够在更广更深的层面上揭示出当时社会的各种矛盾或斗争的焦点,使故事情节安排更加巧妙,使小说矛盾和主题更加突出。

关键能力

情节手法题规范答题“三步骤”

二、小说形象的三种常考题型

人物形象是小说表现的中心和重要载体,是作品内容的重要因素,更确切地说是作品的主要构成部分。因此对小说人物形象的理解与分析就理所当然地成为小说阅读考查中命题的热点。对形象的考查,常考题型有三种:概括形象特点,赏析塑造形象的手法,分析形象作用

题点一 概括形象特点

7

1.形象:小说的形象,包括人物形象和物象。人物形象,是小说的主要构件。小说的核心任务就是通过塑造典型人物形象来揭示社会生活的本质,从而表现一定的主题。小说人物的形象特征包括两个方面:外在特征和内在特征。外在特征指的是人物的外貌、职业、生活习惯等,内在特征指的是人物的心理状态、精神品质等。

物象,一般是寄托作者某种情感的事物和景物,可以是具体的,也可以是抽象的;可以在作品中出现,也可以不出现,只有指代。物象一般具有象征意义。

2.类型:主要人物、次要人物、特殊人物,景物和事物。

主要人物是小说中作者着力刻画的一个或几个在作品中占据主导地位的中心人物,是矛盾冲突的主体。判断小说的主人公主要看人物在小说情节、结构、矛盾冲突中是否占中心地位,是否通过他来表现小说的主题思想。主人公性格的形成和发展,直接体现作品的主题思想。

次要人物是小说中除主要人物以外的其他人物形象。特殊人物是指以第一人称来陈述故事的“我”的形象。

关键能力

指定语段分析人物的心理“两步骤”

第一步:瞻前顾后,结合上下文

看看在这一语段之前或之后发生了什么,哪些情节与这些描写有关系,从而揣测出人物的内心活动。

第二步:分清描写,抓关键词句

在整体把握情节的前提下细读所给文字,要分清是哪类(些)描写(语言/动作/肖像/侧面描写),厘清其中的层次,抓住其中的关键词语。

全面准确概括形象特点“两步骤”“五角度”

第一步:审题干,明题型

根据题干分清是形象特点概括还是性格特点概括,性格特点是人物内在的性情品格,形象特点除了包含内在的性格特点外,还包括人物外在的形象、身份等;弄清楚题干要求是概括还是分析,“概括”题只要求写出人物形象或性格特点即可,“分析”题要结合文本内容分析。

第二步:定角度,找对应

熟练掌握下面“全面准确概括形象特点5角度”,从文本中全面勾画、分析、判断。

①从小说中交代的人物身份、地位、经历、教养等方面入手。因为这些直接决定人物的言行,影响人物的形象(性格)。

②从刻画人物的手法入手。通过小说对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心理、细节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进行分析,概括出人物的形象(性格)特征。

③从分析情节入手,把握人物的形象(性格)特征。情节一般是通过描写人物思想性格和情感欲望的冲突以及因此引起的人物之间的关系、人物命运的变化来展开的。

④从分析环境入手,探究人物命运及其思想性格之所以如此的社会原因,有时还要联系人物活动的社会历史背景。

8

⑤从人物间的关系、作者的议论(评价)、作品中其他人物的评价入手。许多小说作品所提供的人物往往不止一个,这就要求我们准确分析几个人物之间的关系,确定主次,从他们之间的复杂关系中,把握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作者的评论或其他人物的评价,更是人物性格特征的直接体现。

题点二 赏析塑造形象的手法

塑造形象的手法有两个层面的内涵。一是指摹写层面,即描写。具体讲就是从各个角度对人物进行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行为描写和环境描写,既能展现人物容貌、言谈举止和衣着服饰等外在形态,又能呈现出人物心理和思想感情等内在活动,还能完整展现人物与环境互相作用的关系。二是指小说用各种文艺表现手法,如想象、象征、隐喻等刻画形象。但主要指描写。小说塑造形象的手法,大致可以归纳如下。

描写技巧 表达效果或作用

肖像、神态展示人物外部形象,映现人物性格特征。

描写

直接动作描写 展现人物内心,表现性格特征。

描写

描摹人物的语态,使形象刻画栩栩如生、跃然纸上;刻画人物性格,反语言描写

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

描写技巧 表达效果或作用

心理直接表现人物的思想和内在感情(矛盾、焦虑、担心、喜悦、兴奋等),表现人直接描写 物思想品质,推动情节发展。

描写

细节①刻画人物性格、爱好、追求。②深化主题。③推动情节发展。④渲染时代描写 气氛,表现地方特色。⑤表现人物心情、心理活动。

环境通过写周围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来烘托人物的形象。

衬托

人物小说在刻画一个人物时,不可能只描写他一人,往往需要通过其他人物的言论间接衬托 行为来做陪衬,通过其他次要人物的表现来塑造主要人物。

描写

可分为正衬和反衬,正衬就是利用同描写的主要对象相类似的人或事物来做陪事物衬;反衬即从反面衬托,就是利用同描写的主要对象相异或相反的人或事物来衬托

做陪衬。

关键能力

人物形象塑造手法题答题“三步骤”

题点三 分析形象作用

9

小说的核心任务是通过刻画人物、塑造典型人物形象来再现生活、反映社会生活、揭示社会本质,从而折射出作者的创作意图,进而表现作品的主题。分析小说人物的作用,要挖掘其典型性,把握人物性格特征所折射出来的社会历史的内涵,明确其对现实生活中人们思想的引导作用。

关键能力

特别提示小说中的“我”:小说中的“我”是个特殊人物,不同于散文中的“我”,是小说中的人物,不一定是作者自己。因为“我”是第一人称,也有作为见证人,增强小说真实性的作用。

考查角度一 分析主要人物作用 考查角度二 分析次要人物作用 考查角度三 分析物象作用

三、小说环境的三种考法

环境是人物表演的舞台,环境描写是小说的一个重要内容。小说的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环境描写对揭示小说主题、塑造人物形象等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高考对小说环境描写的考查,一般有两个角度:一是概括环境特点,二是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

题点一 概括环境特点

环境是小说中人物活动的特定空间,它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环境特点概括也就分为自然环境特点概括和社会环境特点概括两类。

1.自然环境描写

指对日月星辰、山川河流、花草树木、鸟兽鱼虫、时序节令、风雨雪霜等自然景物的描写,包括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季节、天气、景物等。

2.社会环境描写

10

指对人物活动、事件发生、情节展开的社会背景、历史条件、地方的风土人情、时代风貌、社会关系、政治、经济等的描写,主要是交代人物的生存环境、社会关系等。它包含的范围很广,小至房间住所、一街一巷,大至城区地区。它涉及的内容很多,可以是室内的布局、陈设,住宅内外装饰布置,以及当地风土人情等。

关键能力

概括环境特点题解题“三步骤”

特别提示做这类题目时,要注意“景物特点”和“景物描写的特点”的区别,后者考查的是“景物描写的技巧(手法)”。

题点二 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

小说中的环境描写,有时是为了用看似无心之笔推动故事情节发展;有时是为了烘云托月,塑造人物形象;有时是影射或暗示主旨;等等。而且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和社会环境描写的作用也有一定区别。

关键能力

环境描写作用类题目解题“三步骤”

第一步:找到环境描写的具体语句,分析环境的特点

第二步:找到分析环境描写作用的思考角度

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可根据环境描写的类别来思考:

环境描环境描写作用

写类别

环①交代人物活动及其成长的时代背景,揭示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②交代故事境

发生的时间、地点,暗示社会环境,如社会习俗、思想观念以及人与人之间的方关系等。

社会

情环境

①暗示或推动情节的发展;②为后面情节的发展作铺垫或制造悬念。

方面

人①交代人物身份、地位,表现人物性格,环境描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人物的个11

物 性和生活情趣;②影响或决定人物命运,有些小说借助环境描写来暗示人物的方命运。

主旨

揭示社会本质特征,深化主题。

方面

环境描

环境描写作用

写类别

环①自身的、独立的审美价值:表现地域风光;②揭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③渲境 染气氛,奠定情感基调。小说都有一定的情感基调,也有一种特定的氛围,作者往方往用生动的自然环境描写来渲染故事的氛围,或喜庆,或清冷,或悲凉,用以感染读面 者。

情①展开、推动情节发展;②作为情节发展的线索;③与标题相呼应,诠释标题的内节

涵;④开头的环境描写,引出下文……的内容(为下文……作铺垫),与结尾相呼应;自方⑤结尾的环境描写,与上文……内容相呼应,使文章结构完整。

环人境

①为后文刻画人物作铺垫;②烘托人物性格或某种心理。

方面

主旨

①象征或暗示主旨;②深化主旨。

方面

第三步:组织语言,规范答案

组织答案的步骤:①环境本身(交代……时间,交代……背景,营造……氛围,渲染……气氛)→②情节(推动、暗示、铺垫)→③人物(烘托、映衬)→④主题(表达、寄托、暗示、揭示)。

题点三 鉴赏环境描写的手法

环境描写的手法是指作者在描写环境时运用的各种技巧,包括修辞技巧、描写角度等。具体如下:

修 比喻

比拟

夸张

排比

对比

现 衬托/手 烘托

动静结化平淡为生动,使描写的事物形象丰满,感人。

把人的形态情感赋予物(指拟人),描写生动形象,表意丰富。

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

节奏鲜明,内容集中;增强气势,利于抒情。

使所要表现的事物特征更鲜明,更突出。

是指不直接对事物进行描写,而是对其背景、与之相关的人或事物加以描绘,使其形象突出,形象鲜明,文意曲折含蓄,独具风格。

描写景物时注重景物动态与静态的相互映衬,动静的结合往往和衬托相关。

12

角 合

虚实结在景物描写中,虚是联想、想象之景物;实指当前视听之景物。要注意虚是为实合 服务的。

渲染是指对环境、景物等做多方面的挥洒铺陈,对某种事物有意浓墨重彩地描渲染

写。

白描/细描

表 绘形现 绘

手 声绘法 色

多个度

度结合

白描要求运用极简省的语言,描摹景物的特征,反映作者的感情。细描即细致描写,使用大量生动、贴切的比喻,绚丽的文字,斑斓的色彩,进行浓笔涂抹。

把自然界的声响、物体的形状与色彩等具体地描写出来,使人有身临其境的感受。

从视、听、嗅、味、触等多种感觉去描写,将景物真切再现,富有立体感。

关键能力

“两个角度”鉴赏环境描写的手法

1.从描写技巧角度思考

(1)白描(粗笔勾勒、突出特征)与细描(精雕细刻、浓墨重彩);(2)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正侧结合,点面结合,色彩的渲染、衬托;(3)借助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来描写。

2.从描写角度(主要是写景角度)思考

(1)感觉角度——视觉、听觉、味觉、嗅觉等;(2)观察角度——定点观察、移步换景;(3)写景顺序——远近结合、高低结合、内外结合等。

四、小说的语言与文体特征

高考对于“小说语言、文体特征”的考查有三方面的规定:一是理解层级,即“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二是分析综合层级,即“分析作品的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三是鉴赏评价层级,即“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这三方面在高考小说命题中,呈现三大题型:一是理解词语的含义和句子的含意,二是品味语言艺术,三是鉴赏文体特征

题点一 理解词语的含义和句子的含意

必备知识

1.小说的重要词语主要指含义丰富、使用了一定手法、生动形象的词语。重要语句往往指这样几个方面的句子:

内容角度

结构角度

表达角度

对刻画人物形象、描写环境、推进情节、表现作品主题等有重要作用的语句,也指情感复杂、表达矛盾、变化较多的句子

起始句、支撑句、过渡句、收束句

描写句、记叙句、抒情句、议论句;修辞句、象征句

13

形象角度 性格句、对话句、细节句、镜头句、心理句、环境句

语意角度 段中义、篇中义、表面义、深层义、结构义、表达义等

2.理解重要词义、句意,首先要理解其表层意义,即字面意义;其次要理解其语境意义,即在一定的语境中的临时意义,即深层意义。

感情

是褒还是贬,是否鲜明

色彩

感情色彩、语体色彩上的搭配

语体 文言词、口头语、书面语、方用词

色彩 言

特点

运用叠词

叠词、关联词、动词、形容词、副词的使层

精练的动词、形容词

准确的副词、关联词

排比句、对偶句、反复句的使用

整散句的搭配

造句

句式

特点

长短句的使用

修辞手法 九种修辞手法的判断与运用

语境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临时有指代作用的词语在文中指代的具体内容。

层 比喻要从分析喻体与本体的相似性入手,寻找比喻的本体。

意 义

象征在明确词语所在语句的句意、所在段落的意义、所在语段前后关系的基础上,要义 通过对全文内容和思想的把握来确定。

3.区分小说中“人物语言”与“小说作者语言”。

(1)鉴赏小说中人物的语言特点。

不同性格的人,在不同的场合,面对不同的对象,说话的语言风格不一样:或幽默,或庄重;或委婉含蓄,或直来直去;或简洁,或啰唆;或羞羞答答,或大大方方;或粗野,或文雅。

(2)鉴赏小说作者的语言特点。

不同的作者,会有不同的语言特点。这里的特点有时是指作者的语言风格,如平实、朴素、华丽、冷峻、热烈、简洁、明快、晓畅、典雅、清丽、幽默、辛辣、含蓄,等等;有时是指在特定的作品中表现出来的遣词造句等修饰方面的特点,如炼字、长短句、整散句,等等。另外,也包括作者语言的地域色彩、语体色彩。

关键能力

理解词义、句意“三角度”

①抓关键词语

②抓词句位置

③抓修辞手法

关键性词语,可以是被理解的词,也可以是句子的主干,也可以是句子的修饰、限制成分。注意字面含义,思考深层意义。

注意词语的上下语境;注意那些具有总领性、过渡性、总括性的语句。

注意词语或句子是否运用修辞手法,是否属于“移用”。对含有修辞手法的词语、句子的理解,应从修辞手法本身的特点、作用入手,从而透视其深层意义。

题点二 品味语言艺术

品味小说语言艺术,包括两方面:一是指赏析作者的语言风格,如平实、朴素、华丽、冷峻、热烈、简洁、明快、晓畅、典雅、清丽、幽默、辛辣、含蓄等;二是指赏析语言的描写14

考查角度二 理解句子含意

技巧,如简洁传神、细腻逼真、生动形象地描摹人物动作、神态与内心世界等描写技巧,遣词造句的技巧,修辞方面的技巧。

“品味语言艺术”要掌握如下语言评价类术语:

景象→境界开阔

动词→富有力度

豪形容词和副词→色彩鲜明

抒情→大多激越昂扬

豪放修辞手法→多用排比、夸与 张、反复、反问等

柔婉

对象→纤巧细致

情感→细腻缠绵

柔画面→色调柔和

修辞手法→少用排比、夸张、设问

直表达感受和观点→比较直接

直露露

托物言志

表达情意含含蓄

→ 借景抒情

不直接

多用象征、比喻

质朴

语言→通俗化、口语化,少用(平修辞,少描绘性

质朴实)

与 多描绘性语言→讲究节奏韵华丽

华丽 律

(典修辞手法→多用引用、排雅)

比、对偶、用典等

话题→较为严肃

庄语言→凝重

庄重重

句式→整齐、完整而绵长

关联词运用→完整准确

诙谐

语气→轻松幽默

诙谐

修辞→多用夸张、反语、比喻(有趣味)

简洁简洁 多用短句→语势流畅

多用长句→多用对比和辩证细腻

细腻

性语言

关键能力

品味语言技巧“三角度”

我们可以根据句子(段)内容,判定其特色和运用的技巧。作答时可以采用“三角度”法全面赏析语言艺术,具体做法如下:

15

另外,对语言风格的分析还要注意三个特色:

(1)时代特色。常表现为文章的一些词语只在某一些特定的时代使用,有明显的时代气息。如“共享汽车”“手机支付”“云计算”展现了当前的时代风貌。

(2)地域特色。常表现为大量使用方言、俚语等。比如老舍出生并长期生活在北京,他的《骆驼祥子》中就带有浓郁的北京口语化的词汇。

(3)语体特色。口语充满生活气息,书面语则典雅庄重。

题点三 鉴赏文体特征

小说根据主题、体裁、作家的语言习惯而呈现不同特征。高考对小说文体特征的考查,是近两年的热点。如2018年全国卷Ⅲ对刘慈欣科幻小说“科学”与“幻想”的分析,2019年全国卷Ⅰ对鲁迅《故事新编》的“故事”与“新编”的理解分析,都属于对小说文体特征的深度分析。常见小说“文体特征”如下:

1.虚(想象、梦境、回忆)与实(现实)交织穿插

突破时空界限,丰富情节内容;呈现不同时期的人物,使人物形象更加立体;避免平铺直叙,结构更加灵活。

2.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

现实主义注重直观,浪漫主义注重想象;现实主义注重如实,浪漫主义注重夸张;现实主义注重实际,浪漫主义注重理想;现实主义注重现在,浪漫主义注重未来。

3.历史小说中的“历史”和“虚构”

“历史”指大的历史事实、主要矛盾、人物命运都必须符合历史,不能对历史人物的命运进行臆造和歪曲。“虚构”指适当的艺术夸张和必要的矛盾集中,使人物形象更为丰满,并对人物进行符合本身和时代背景的艺术加工。合理安排“历史”和“虚构”,可以艺术地再现一定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面貌,揭示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使读者从中了解历史并受到启示。

4.穿插新闻报道、地方志、访谈

添加这些内容,可以补充情节,使故事情节更加完整和真实,人物形象更加丰满。

5.传奇

情节离奇或人物行为不寻常的故事,小说可以通过强烈的反差进行详写(叙述过程只写其然不写其所以然)。

6.从日常生活中的琐碎现象挖掘深刻的社会内涵

即以小见大,强调琐碎与深刻的鲜明对比,一般要充分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去思考。

7.突出群体,淡化个体

16

塑造群像,渲染出一种普遍存在的和谐温馨的环境氛围;这种写法使小说在叙述语言上有散文化倾向,带有一种恬淡闲远的韵味。

8.对话体小说

小说以对话为主体,使情节更加紧凑;大量的语言描写,有利于表现人物的个性和思想感情的变化;通过对话,小说中不同人物的性格形成鲜明对比;人物的论调隐含了作者的意图,易引发读者的思考。

关键能力

鉴赏小说文体特征“三角度”

1.从内容的角度分析文体特征

一般说来,表现人类在未来世界的物质精神文化生活和科学技术远景,交织着科学事实和预见、想象的是科幻小说;以史实为基础,融合艺术虚构和现实细节的是故事新编。

2.从小说叙事手法的角度分析文体特征

鉴赏小说的情节叙述手法(叙述人称、叙述视角、叙述方式)、情节结构手法(悬念、抑扬、照应、伏笔、对比、衬托、铺垫、突转、线索)是分析文体特征的一条重要途径,分析时要注意手法与情节铺展、人物塑造的关系。

3.从小说语言描写的角度分析文体特征

小说通过叙述人的语言来描绘生活事件,塑造人物形象,表达思想意蕴,我们可以根据这些语言描写来分析小说的文体特征。

学案五 小说的标题与主旨

小说的标题往往是一篇小说“照亮读者眼睛的灯笼”,能体现出作者的匠心独运。小说的主旨是小说通过对现实生活的描绘和艺术形象的塑造所表现出来的中心思想或所揭示的人生哲理、社会问题、价值观念。近年来,理解标题的意蕴和作用、理解小说的主旨类题目屡次出现在高考试题中,应该引起考生的足够重视。

题点一 理解标题

标题对于一篇小说,尤其是高考选文小说,往往有重要的作用。小说常见的拟题方法有:①以人物为题,如《棋王》《装在套子里的人》;②以事件为题,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③以地点为题,如《边城》;④以线索为题,如《药》《项链》;⑤以背景(寓意、情感)为题,如《祝福》;等等。

小说对标题的考查,一般从两个角度入手:

一、标题意蕴理解

小说标题往往具有双重或多重的意蕴,需要根据小说内容来判定。

1.表层意义与深层意义。如鲁迅的小说《药》,表层意思是人血馒头;第二层次的意思是夏瑜式的奋斗和牺牲;更深层次的意义,是探讨“病态”的社会用什么“药”才有“疗救”的希望。

2.字面意义与比喻意义。如有一篇小说《黄昏渡》,标题直接明示了故事发生的时间“黄昏”和地点“渡口”;同时,“黄昏”对于小说主人公老何而言,隐喻他的人生已是“黄17

昏”,在人生的黄昏幡然醒悟,配合警方抓捕逃犯,守候黄昏迎接美好的明天;还隐喻年轻盗贼的命运已到“黄昏”——穷途末路,不可能逃脱法网,给人以警醒作用。

3.一语双关,双重含义。如有一篇小说的标题为《锁》,表面意思是小说中写的“门锁、双保险锁”,实际上是小说所要揭示的“人与人之间的心锁”;一实一虚,一表一里。

二、标题作用分析

小说标题的作用(目的、用意、好处等)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一般性的作用:起线索作用,贯穿全文;点明主题;点明人物形象;吸引读者关注;激发读者兴趣,引发阅读冲动。

2.以人物形象为题:交代主要的人物形象,暗示小说主题,暗示作者情感倾向。

3.以时间、地点、环境为题:点明时间地点,创设故事背景,渲染环境氛围。

4.以物件(物象)为题:情节线索,贯穿全文,概括故事情节,寄托作者情感,揭示文章主题,隐含比喻象征意义。

5.以形象特征为题:铺开情节,照应细节;对比讽刺,强化效果。

关键能力

理解标题意蕴“三步骤”

注标题没有使用表达技巧的,分析标题意蕴时可以忽略第一步。

分析标题作用“五角度”

考查角度一 理解标题意蕴 考查角度二 分析标题作用

题点二 理解主旨

主旨是小说的灵魂,主题的深刻与浅显、新颖与陈旧往往决定着作品价值的高低。主旨的表现形式大致有以下几种:①以小说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道德风貌、品格等揭示人性中的真善美和假恶丑;②用故事的形式针砭时弊;③通过寓言,寄寓人生哲理;④虚构生活经历,反映人物生存状态和心理状态。

18

关键能力

落实“五抓”,解答小说主旨题

19

发布评论

评论列表 (0)

  1.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