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USBMI致力于为网友们分享Windows、安卓、IOS等主流手机系统相关的资讯以及评测、同时提供相关教程、应用、软件下载等服务。

基本参数AMD羿龙X38650

IT圈 admin 120浏览 0评论

2024年2月15日发(作者:苗若薇)

基本参数AMD 羿龙X3 8650( CPU mark 99

适用类型

CPU系列

CPU内核

核心数量

工作功率(W)

制作工艺

CPU频率

主频(MHz)

CPU插槽

插槽类型

针脚数

CPU缓存

L2缓存(KB)

L3缓存(KB)

CPU技术

HyperTransport

基本参数AMD Athlon64 X2 77参数

适用类型

CPU系列

CPU内核

核心数量

工作功率(W)

双核心

95

台式CPU

Athlon64 X2

支持HyperTransport 3.0总线

3×512KB

2048KB

Socket AM2+

940pin

2300MHz

三核心

95W

65 纳米

台式CPU

羿龙X3

制作工艺

CPU频率

主频(MHz)

总线频率(MHz)

倍频(倍)

外频

CPU插槽

插槽类型

针脚数

CPU缓存

L1缓存(KB)

L2缓存(KB)

L3缓存(KB)

65 纳米

2700MHz

1800MHz

13.5

200MHz

Socket AM2+

940pin

64*2KB

512KB*2

2048KB

CPU指令集MMX, 3D NOW!, SSE, SSE2, SSE3, SSE4a

基本参数AMD 羿龙X4 9750

适用类型

CPU系列

CPU内核

核心数量

工作功率(W)

制作工艺

CPU频率

主频(MHz) 2400MHz

四核心

125W

65 纳米

台式CPU

羿龙

总线频率(MHz)

倍频(倍)

外频

CPU插槽

插槽类型

针脚数

CPU缓存2MB L2缓存

基本参数AMD 羿龙X3 8750(参数

适用类型

CPU系列

CPU内核

CPU内核

核心数量

工作功率(W)

内核电压(V)

制作工艺

CPU频率

主频(MHz)

总线频率(MHz)

倍频(倍)

外频

CPU插槽

3600MHz

12

200MHz

Socket AM2+

940pin

台式CPU

羿龙

Toliman

三核心

95W

1.184V

65 纳米

2400MHz

1800MHz

12

200MHz

插槽类型

针脚数

CPU缓存

L2缓存(KB)

L3缓存(KB)

Socket AM2+

940pin

3×512KB

2048KB

CPU指令集MMX、3DNOW!、SSE、SSE2、SSE3以及SSE4A

请记住它们 2008年经典CPU点评

在回顾完英特尔、AMD两大芯片厂商2008年的相关技术后,我们认为有必要对2008年一些比较热门的CPU进行点评,让我们从Q1开始,细细品味英特尔和AMD为我们带来的CPU大餐吧:

1、英特尔酷睿2 双核E8200

这是英特尔第一季度最炙手可热的一款产品。45纳米制程的E8200继承了酷睿架构的优良传统,不仅默认主频高达2.66GHz,还具备6MB超大二级缓存,前端总线也提升到了1333MHz。酷睿2 E8200热设计功耗仅为65W,配合当时热卖的P35主板芯片组,成为最流行的高端双核攒机者首选。

推荐阅读:《性能提升11% 新45nm双核E8000系列详测》

2、赛扬双核E1200、闪龙双核2100+

这是两款采用65纳米制程的产品。之所以将它们列入点评,是因为从这两款产品中我们看到了英特尔和AMD两大公司普及双核心处理器的决心,一直以来,赛扬和闪龙都是两家公司最入门的处理器品牌,在大趋势下,英特尔和AMD无疑更加看重双核及多核心处理器市场,因此在各自的入门级品牌中导入了双核处理器。

赛扬双核E1200&闪龙双核2100+基本参数对比

型号 主频 高速缓存 FSB/HTT 核心制程 TDP 架构 推荐芯片组

800

800

65nm

65nm

65W Core P31/G31

65W K8 AMD 770/780G

赛扬双核 E1200 1.6GHz 512KB

闪龙双核2100+ 1.8GHz 512KB

推荐阅读:《500元内龙羊双核对决 闪龙PK赛扬谁胜》

3、英特尔酷睿2 双核E7200、AMD Phenom X3 8450

英特尔和AMD第二季度最重点的两大产品——酷睿2双核E7200和Phenom

X3 8450。其中E7200肩负着普及45纳米的重任,从上市之初的千元目前已经下调到700多元,相对于其前辈E4000家族,E7200不仅默认主频更高,而且具备3MB二级缓存、支持SSE4.1指令集,功耗进一步降低。AMD方面,Phenom X3 8450的上市价格同样为千元,其默认主频虽然较低,但三核心设计令其在多任务处理中具备一定优势,因此从不缺乏簇拥者。

酷睿2 双核E7200&Phenom X3 8450基本参数对比

型号

酷睿2 E7200

主频 高速缓存 FSB/HTT 核心制程 TDP 架构 推荐芯片组

1066 45nm

65nm

65W Core P45/P43

95W K10 AMD 770/790GX

2.53GHz 3MB

Phenom X3 8450 2.1GHz 512KB*3/2MB 1800

推荐阅读:《45nm平民化 酷睿2 E7200对战AMD三核》、《普及多核从"3A"开始 AMD三核羿龙横测》

4、英特尔奔腾双核E5200、AMD Athlon X2 5400+黑盒版

这是2008年英特尔和AMD在500元价位市场上的最终争夺。奔腾双核系列产品一直以来定位普及型双核市场,凭借较高的执行效率和超频能力获得用户认可,切入45纳米制程后,英特尔让奔腾双核E5200直接具备2MB二级缓存、起跳主频高达2.5GHz,虽然“阉割”了SSE4.1指令集,但E5200实际上在规格上就已经超越了大多数定位更高的酷睿2 E4000系列。至于黑盒5400+则是由于AMD在黑盒5000+取得成功后的又一款针对普及型双核市场的利器,默认2.8GHz的主频和不锁倍频的设计让它受到许多追求性价比用户的关注。如果说E5200的推出表现出英特尔釜底抽薪的策略,那么黑盒5400+则协同AMD 780G芯片组继续巩固了AMD在低端市场的地位。

奔腾双核E5200&Athlon X2 5400+基本参数对比

型号

奔腾E5200

主频 高速缓存 FSB/HTT 核心制程 TDP 架构 推荐芯片组

2.5GHz 2MB 800

1000

45nm

65nm

65W Core P45/P43

65W K8 AMD 770/780G

Athlon X2 5400+黑盒版 2.8GHz 1MB

推荐阅读:《600元全能冠军 45nm奔腾E5200深度测试》、《入门游戏首选

AMD黑盒5400+全方位测试》

5、英特尔酷睿i7系列

如果说酷睿2处理器领先竞争对手一个身位,那么随着酷睿i7的发布,英特尔就已经领先竞争对手两个身位了。集众多优点于一身的酷睿i7暂时还找不到竞争对手,而全新的Nehalem架构从特点上来看并不仅仅是瞄准了桌面级平台霸主那么简单,QPI总线和内存控制器两大特性的引入让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明年Q1基于Nehalem架构的英特尔服务器CPU的发布,AMD在多路服务器领域长期以来的优势将受到挑战。

推荐阅读:《74项严刑拷打 Intel Core i7性能解析》

Nehalem架构相对于以前的产品,有了7个方面的大改进,归结起来如下:

1、超线程技术回归 酷睿i7具备四核心八线程处理能力【阅读详细】

2、全新动态超频技术 Turbo Mode技术详解【阅读详细】

3、硬件设备虚拟化 增强的VT技术【阅读详细】

4、大幅优化文本处理 SSE4.2指令集简介【阅读详细】

5、全新缓存架构设计 L3 Cache被引入【阅读详细】

6、抛弃FSB QPI总线每秒带宽达25.6GB【阅读详细】

7、CPU直接控制内存 峰值带宽达32GB/s【阅读详细】

酷睿i7的这7大改变使之当之无愧地成为桌面级处理器的性能王,得益于全方位的改变,酷睿i7处理器成为顶级玩家冲击世界纪录的尤物,同时也被顶级的图片工作者、视频编导、音乐制作人锁定。在2008年11月18日举行的盛大发布会上,来自游戏界的狂人、电影界的导演、视频工作者以及水立方的设计师纷纷盛赞对酷睿i7处理器的各种优点。

超线程回归 8线程带来澎湃动力

事实上Nehalem Core i7微架构的设计基本来源于之前的微架构,不过进行了优化和加强。它一共带来了7个方面的改变,也许正是因为这7大改变促使英特尔将其名称命名为i7。7大改变分为计算内核设计和非计算内核设计。这里我们首先介绍计算内核设计的改变。

2006年夏天发布的酷睿微架构处理器放弃了超线程技术,让人赶到些许遗憾。不过今天,Nehalem Core i7重新加入超线程技术,将原本四核心的处理器赋

予八线程运算能力,这毫无疑问大大地提升了Nehalem Core i7处理器的多任务处理能力。

Nehalem架构处理器首批产品代号为Bloomfield,其品牌名称为Core i7,中文品牌仍然叫“酷睿”,首批上市的产品包括3个型号,它们分别是:Core i7-965 XE、Core i7-940以及Core i7-920。关于这几款处理器的规格及不同点,可参考上图进行详细识别。

在我们对酷睿i7进行评测之前,想必大家最关心的就是Nehalem的微架构到底有哪些改变,它相对于Core微架构会有哪些方面的性能提升,今天我们就将带领大家进入到Nehalem的世界,全面了解这款即将发布的新品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全新的体验。

1……超线程技术的回归让Core i7在多任务运算中的效能再次提升

Nehalem Core i7的超线程技术命名为Simultaneous Multi-Threading,简称SMT。类似的技术最早应该追溯到130纳米的奔腾4处理器。奔腾4时期的超线程可以说是双核心处理器的萌芽。这种让每个核心同时执行2个线程的技术容易让CPU在运算时命中失败,对处理器带宽的需求也是十分惊人的,因此在进入酷睿2时代后,由于内存带宽没有获得突飞猛进,而且酷睿2处理器的短流水设计并不适合超线程技术,因此也就放弃了。

当然,还有一个说法是研究酷睿2处理器的团队Haifa与SMT技术的团队Hillsboro属于不同的小组,因此英特尔没有在酷睿2上冒险。

由于Nehalem Core i7加入了DDR3内存,并引入了三通道技术,因此内存带宽大大得到提升,同时其本身也抛弃了FSB的设计,因此在Nehalem Core i7中加入SMT将会事半功倍。英特尔表示,开启SMT技术后,Nehalem处理器的性能将增加30%左右,而其功耗却不会有明显的变化。因此这30%性能提升的代价仅需要在Nehalem中加入少许晶体管即可获得,所以在Core i7上,超线程技术得以回归。

2………. 核心数量按需分配 Turbo Mode技术解析

本身就具备4颗物理运算核心,又加入了超线程技术,令其逻辑运算核心达到了8个。但就目前的应用来看,这么多核心我们其实是不容易完全应用上的。而同时将8个线程打开,CPU整体的功耗无疑又将比较惊人,因为Core i7处理器的TDP统统达到130W。针对这种情况,英特尔在Nehalem Core i7的四核心处理器中加入了Turbo Mode技术,中文名为内核运行动态加速。

Turbo Mode是Nehalem非常重要的技术之一

2024年2月15日发(作者:苗若薇)

基本参数AMD 羿龙X3 8650( CPU mark 99

适用类型

CPU系列

CPU内核

核心数量

工作功率(W)

制作工艺

CPU频率

主频(MHz)

CPU插槽

插槽类型

针脚数

CPU缓存

L2缓存(KB)

L3缓存(KB)

CPU技术

HyperTransport

基本参数AMD Athlon64 X2 77参数

适用类型

CPU系列

CPU内核

核心数量

工作功率(W)

双核心

95

台式CPU

Athlon64 X2

支持HyperTransport 3.0总线

3×512KB

2048KB

Socket AM2+

940pin

2300MHz

三核心

95W

65 纳米

台式CPU

羿龙X3

制作工艺

CPU频率

主频(MHz)

总线频率(MHz)

倍频(倍)

外频

CPU插槽

插槽类型

针脚数

CPU缓存

L1缓存(KB)

L2缓存(KB)

L3缓存(KB)

65 纳米

2700MHz

1800MHz

13.5

200MHz

Socket AM2+

940pin

64*2KB

512KB*2

2048KB

CPU指令集MMX, 3D NOW!, SSE, SSE2, SSE3, SSE4a

基本参数AMD 羿龙X4 9750

适用类型

CPU系列

CPU内核

核心数量

工作功率(W)

制作工艺

CPU频率

主频(MHz) 2400MHz

四核心

125W

65 纳米

台式CPU

羿龙

总线频率(MHz)

倍频(倍)

外频

CPU插槽

插槽类型

针脚数

CPU缓存2MB L2缓存

基本参数AMD 羿龙X3 8750(参数

适用类型

CPU系列

CPU内核

CPU内核

核心数量

工作功率(W)

内核电压(V)

制作工艺

CPU频率

主频(MHz)

总线频率(MHz)

倍频(倍)

外频

CPU插槽

3600MHz

12

200MHz

Socket AM2+

940pin

台式CPU

羿龙

Toliman

三核心

95W

1.184V

65 纳米

2400MHz

1800MHz

12

200MHz

插槽类型

针脚数

CPU缓存

L2缓存(KB)

L3缓存(KB)

Socket AM2+

940pin

3×512KB

2048KB

CPU指令集MMX、3DNOW!、SSE、SSE2、SSE3以及SSE4A

请记住它们 2008年经典CPU点评

在回顾完英特尔、AMD两大芯片厂商2008年的相关技术后,我们认为有必要对2008年一些比较热门的CPU进行点评,让我们从Q1开始,细细品味英特尔和AMD为我们带来的CPU大餐吧:

1、英特尔酷睿2 双核E8200

这是英特尔第一季度最炙手可热的一款产品。45纳米制程的E8200继承了酷睿架构的优良传统,不仅默认主频高达2.66GHz,还具备6MB超大二级缓存,前端总线也提升到了1333MHz。酷睿2 E8200热设计功耗仅为65W,配合当时热卖的P35主板芯片组,成为最流行的高端双核攒机者首选。

推荐阅读:《性能提升11% 新45nm双核E8000系列详测》

2、赛扬双核E1200、闪龙双核2100+

这是两款采用65纳米制程的产品。之所以将它们列入点评,是因为从这两款产品中我们看到了英特尔和AMD两大公司普及双核心处理器的决心,一直以来,赛扬和闪龙都是两家公司最入门的处理器品牌,在大趋势下,英特尔和AMD无疑更加看重双核及多核心处理器市场,因此在各自的入门级品牌中导入了双核处理器。

赛扬双核E1200&闪龙双核2100+基本参数对比

型号 主频 高速缓存 FSB/HTT 核心制程 TDP 架构 推荐芯片组

800

800

65nm

65nm

65W Core P31/G31

65W K8 AMD 770/780G

赛扬双核 E1200 1.6GHz 512KB

闪龙双核2100+ 1.8GHz 512KB

推荐阅读:《500元内龙羊双核对决 闪龙PK赛扬谁胜》

3、英特尔酷睿2 双核E7200、AMD Phenom X3 8450

英特尔和AMD第二季度最重点的两大产品——酷睿2双核E7200和Phenom

X3 8450。其中E7200肩负着普及45纳米的重任,从上市之初的千元目前已经下调到700多元,相对于其前辈E4000家族,E7200不仅默认主频更高,而且具备3MB二级缓存、支持SSE4.1指令集,功耗进一步降低。AMD方面,Phenom X3 8450的上市价格同样为千元,其默认主频虽然较低,但三核心设计令其在多任务处理中具备一定优势,因此从不缺乏簇拥者。

酷睿2 双核E7200&Phenom X3 8450基本参数对比

型号

酷睿2 E7200

主频 高速缓存 FSB/HTT 核心制程 TDP 架构 推荐芯片组

1066 45nm

65nm

65W Core P45/P43

95W K10 AMD 770/790GX

2.53GHz 3MB

Phenom X3 8450 2.1GHz 512KB*3/2MB 1800

推荐阅读:《45nm平民化 酷睿2 E7200对战AMD三核》、《普及多核从"3A"开始 AMD三核羿龙横测》

4、英特尔奔腾双核E5200、AMD Athlon X2 5400+黑盒版

这是2008年英特尔和AMD在500元价位市场上的最终争夺。奔腾双核系列产品一直以来定位普及型双核市场,凭借较高的执行效率和超频能力获得用户认可,切入45纳米制程后,英特尔让奔腾双核E5200直接具备2MB二级缓存、起跳主频高达2.5GHz,虽然“阉割”了SSE4.1指令集,但E5200实际上在规格上就已经超越了大多数定位更高的酷睿2 E4000系列。至于黑盒5400+则是由于AMD在黑盒5000+取得成功后的又一款针对普及型双核市场的利器,默认2.8GHz的主频和不锁倍频的设计让它受到许多追求性价比用户的关注。如果说E5200的推出表现出英特尔釜底抽薪的策略,那么黑盒5400+则协同AMD 780G芯片组继续巩固了AMD在低端市场的地位。

奔腾双核E5200&Athlon X2 5400+基本参数对比

型号

奔腾E5200

主频 高速缓存 FSB/HTT 核心制程 TDP 架构 推荐芯片组

2.5GHz 2MB 800

1000

45nm

65nm

65W Core P45/P43

65W K8 AMD 770/780G

Athlon X2 5400+黑盒版 2.8GHz 1MB

推荐阅读:《600元全能冠军 45nm奔腾E5200深度测试》、《入门游戏首选

AMD黑盒5400+全方位测试》

5、英特尔酷睿i7系列

如果说酷睿2处理器领先竞争对手一个身位,那么随着酷睿i7的发布,英特尔就已经领先竞争对手两个身位了。集众多优点于一身的酷睿i7暂时还找不到竞争对手,而全新的Nehalem架构从特点上来看并不仅仅是瞄准了桌面级平台霸主那么简单,QPI总线和内存控制器两大特性的引入让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明年Q1基于Nehalem架构的英特尔服务器CPU的发布,AMD在多路服务器领域长期以来的优势将受到挑战。

推荐阅读:《74项严刑拷打 Intel Core i7性能解析》

Nehalem架构相对于以前的产品,有了7个方面的大改进,归结起来如下:

1、超线程技术回归 酷睿i7具备四核心八线程处理能力【阅读详细】

2、全新动态超频技术 Turbo Mode技术详解【阅读详细】

3、硬件设备虚拟化 增强的VT技术【阅读详细】

4、大幅优化文本处理 SSE4.2指令集简介【阅读详细】

5、全新缓存架构设计 L3 Cache被引入【阅读详细】

6、抛弃FSB QPI总线每秒带宽达25.6GB【阅读详细】

7、CPU直接控制内存 峰值带宽达32GB/s【阅读详细】

酷睿i7的这7大改变使之当之无愧地成为桌面级处理器的性能王,得益于全方位的改变,酷睿i7处理器成为顶级玩家冲击世界纪录的尤物,同时也被顶级的图片工作者、视频编导、音乐制作人锁定。在2008年11月18日举行的盛大发布会上,来自游戏界的狂人、电影界的导演、视频工作者以及水立方的设计师纷纷盛赞对酷睿i7处理器的各种优点。

超线程回归 8线程带来澎湃动力

事实上Nehalem Core i7微架构的设计基本来源于之前的微架构,不过进行了优化和加强。它一共带来了7个方面的改变,也许正是因为这7大改变促使英特尔将其名称命名为i7。7大改变分为计算内核设计和非计算内核设计。这里我们首先介绍计算内核设计的改变。

2006年夏天发布的酷睿微架构处理器放弃了超线程技术,让人赶到些许遗憾。不过今天,Nehalem Core i7重新加入超线程技术,将原本四核心的处理器赋

予八线程运算能力,这毫无疑问大大地提升了Nehalem Core i7处理器的多任务处理能力。

Nehalem架构处理器首批产品代号为Bloomfield,其品牌名称为Core i7,中文品牌仍然叫“酷睿”,首批上市的产品包括3个型号,它们分别是:Core i7-965 XE、Core i7-940以及Core i7-920。关于这几款处理器的规格及不同点,可参考上图进行详细识别。

在我们对酷睿i7进行评测之前,想必大家最关心的就是Nehalem的微架构到底有哪些改变,它相对于Core微架构会有哪些方面的性能提升,今天我们就将带领大家进入到Nehalem的世界,全面了解这款即将发布的新品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全新的体验。

1……超线程技术的回归让Core i7在多任务运算中的效能再次提升

Nehalem Core i7的超线程技术命名为Simultaneous Multi-Threading,简称SMT。类似的技术最早应该追溯到130纳米的奔腾4处理器。奔腾4时期的超线程可以说是双核心处理器的萌芽。这种让每个核心同时执行2个线程的技术容易让CPU在运算时命中失败,对处理器带宽的需求也是十分惊人的,因此在进入酷睿2时代后,由于内存带宽没有获得突飞猛进,而且酷睿2处理器的短流水设计并不适合超线程技术,因此也就放弃了。

当然,还有一个说法是研究酷睿2处理器的团队Haifa与SMT技术的团队Hillsboro属于不同的小组,因此英特尔没有在酷睿2上冒险。

由于Nehalem Core i7加入了DDR3内存,并引入了三通道技术,因此内存带宽大大得到提升,同时其本身也抛弃了FSB的设计,因此在Nehalem Core i7中加入SMT将会事半功倍。英特尔表示,开启SMT技术后,Nehalem处理器的性能将增加30%左右,而其功耗却不会有明显的变化。因此这30%性能提升的代价仅需要在Nehalem中加入少许晶体管即可获得,所以在Core i7上,超线程技术得以回归。

2………. 核心数量按需分配 Turbo Mode技术解析

本身就具备4颗物理运算核心,又加入了超线程技术,令其逻辑运算核心达到了8个。但就目前的应用来看,这么多核心我们其实是不容易完全应用上的。而同时将8个线程打开,CPU整体的功耗无疑又将比较惊人,因为Core i7处理器的TDP统统达到130W。针对这种情况,英特尔在Nehalem Core i7的四核心处理器中加入了Turbo Mode技术,中文名为内核运行动态加速。

Turbo Mode是Nehalem非常重要的技术之一

与本文相关的文章

发布评论

评论列表 (0)

  1.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