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2月16日发(作者:沙娅楠)
尼康自动对焦与测光系统实用指南
拍摄演唱会相机选择的关键因素是:便捷的曝光参数控制,强大的追焦和测光性能,比较强大的高速连拍能力
对于大多数品牌来说,选择旗舰相机或者专业相机是比较合理的,但是并不是说入门级别的相机做不到。问题只是在于入门级别的相机需要更好的技术来驾驭,而拥有这一层面技术的用户往往又会选择携带更专业的设备——因为他们会意识到器材本身带来的差异。D810不是尼康产品线上最适合拍摄演唱会的相机。站在今天,我认为D500更合适一些如果你可以携带300mm甚至更长镜头的话,D5无疑是最合适的。D810的操控自然是一流的,也配备了强大的追焦和测光系统,5fps的连拍速度稍微慢了一些,然而可以接受。D810最大的问题还是在弱光环境下自动对焦能力下降比较明显。但是,D810的优势也是显而易见的。在低ISO情况下有丰富的细节表现力,后期处理空间非常大。同时,3600万像素带来的高像素密度也降低了对镜头焦段的要求。其实演唱会舞台对相机高感性能的要求并不算特别高,所以D810高感方面的弱点相对而言并不突出。在尼康产品线上,我认为D7200及以上的器材都能够满足演唱会拍摄的需求。
165mm, f/4, 1/250s, ISO 400, 9点动态区域AF, 亮部重点测光测光,曝光补偿0EV,手动曝光模式。 这是全身照片的裁剪,
为了获得全身影像,使用的是165mm焦段。这张照片的尺寸接近于100%短边970px,实际照片是1021px。微信上显示可能有缩小,网站上是970px。也就是说,差不多是我在第三排用165mm镜头使用D810拍摄所能获得的实际像素。
在镜头选择方面,职业摄影师可能会选择105mm、50mm甚至28mm这样的镜头来拍摄演唱会,这是因为他们所处的位置与歌迷不一样。我相信你唯一需要的是一支长焦变焦镜头。我此次携带的是70-200mm f/4
VR。我两场演唱会,上海我坐在第10排中间,杭州我坐在第3排中间略微偏左。在第3排200mm勉强够用,第10排的话我认为可能至少需要300mm。我现在个人的想法是,70-200mm f/2.8应该是最合适的镜头。如果你坐得稍微远一些,也许你至少需要300mm
f/4镜头来拍摄舞台。
由于演唱会拍摄事实上处于某种妥协之中,一般都采取睁只眼闭只眼的态度也有些演唱会公开支持粉丝拍摄偶像,当然这还是极少数。通常摄影器材不会被拒之门外,但是你携带太专业、太庞大的相机和镜头还是要三思后行。因此,选择那些看起来不算太夸张的镜头。总体上焦段是第一位的,其次再考虑光圈。
顺便说一句,准备好容量足够的存储卡,边拍边删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02
如何拍摄到理想的演唱会画面
我并不会在这里详细介绍演唱会的拍摄经验,我自己也并没有资格做这方面的教程。我只是在这里就如何以观众的视角拍摄理想的演唱会画面谈几点自己的感想,这和下面涉及到的技术也有一定关联。
1
捕捉舞台灯光
快速变换而又反差强烈的灯光既是演唱会拍摄的最大挑战,也是演唱会美的重要来源。舞台灯光是舞台之所以呈现出与日常不同的最主要原因之一。明星站在光影幻化的舞台上就仿佛魔法加持,会显得更加光彩夺目。因此,拍摄到理想的演唱会画面第一要点是捕捉舞台上最美丽的灯光。事实上,演出方耗费巨资打造的舞台灯光效果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无论如何不可能复制的,所以你所要做的就是用手里的相机将这些效果固定到画面里去。
200mm, f/4, 1/200s, ISO 800, 9点动态区域AF, 亮部重点测光测光,曝光补偿0EV,手动曝光模式。
200mm, f/4, 1/200s, ISO 64, 9点动态区域AF, 亮部重点测光测光,曝光补偿0EV,手动曝光模式。演唱第一部分最后一首歌Stay By My
Side的时候,舞台亮起紫色的光束,我分别从侧面和正面拍摄到了不同的感觉。这也是舞台上唯一亮起这漂亮的紫色光带的时候。上面一幅照片舞台的反差非常大,而下面这幅照片就柔和很多,因为光源正好被麻衣的头发遮盖。同样的光线,构图视角不同就完全可以营造不同的氛围。
不要用闪光灯:很多场合禁止摄影的主要目的其实是禁止闪光灯。我不想说对着月亮打闪光灯是脑残的行为,因为这只是用户不理解闪光灯的原理而已。但是请不要在演唱会使用闪光灯,哪怕你是无意为之。姑不论闪光灯是否能够照亮舞台,是否会破坏舞台灯光,如果你曾经从舞台上往下看,就会明白闪光灯对歌手可能带来的困扰。
2
了解你的偶像
每位歌手都有自己的演唱习惯,很多演唱会都有一些固定的套路。你知道她会在什么时候做什么姿势,或者在哪首音乐响起的时候她可能会往哪里走。这是一种预期。在变化快速的演唱会里了解这些预期对于捕捉理想的镜头会有很大的好处。毕竟你不可能整场拍摄,这是职业摄影师做的事情。对于粉丝来说,拍摄到底只是一小部分,更多的时间还是留给演唱会本身更好一些。
3
看两场甚至更多演唱会
对于有多个场次的巡演,如果能够看两场或者更多场次的话一定会有利于拍摄到心仪的照片。这样你就等于有了一次预习或者说预演,熟悉了舞台灯光的变化,知道哪首歌或者哪个时刻的舞台灯光最美丽,也能够预期偶像的行为和动作。对于自己来说,多看几场演唱会也能够让自己既拍摄到偶像美丽的身姿,也不影响从头到底陶醉在一场演唱会里。
200mm, f/4, 1/200s, ISO 64, 9点动态区域AF, 亮部重点测光测光,曝光补偿0EV,手动曝光模式。 在Time After
Time桥段以后,全场唯一一次出现的红色灯光。因为在上海演唱会已经有预期,所以在杭州听到桥段以后马上举起相机拍摄这独特的红色舞台。没有强烈的光线照亮麻衣,因此整个舞台的色彩融为一体。也正因为如此,背景的灯光显得异常明亮,直射进相机,导致曝光量略有不足。我在后期通过Lightroom进行了提亮。
4
坐尽可能靠前靠中间的位置
我前面已经说过自己的拍摄位置。在考虑座位的时候既要考虑前后也要考虑左右。有些歌手喜欢频繁走边,这样的话也许边上的第1排位置也可以考虑。不然的话我个人建议还是要在中间,前面几排都可以考虑。如果观众席离舞台非常近,最前排的拍摄视角可能会有点问题。但是,无论如何,是越近越好。顺便说一句,即使不考虑摄影,我也建议在经济能够承受的情况下坐在内场前排看演唱会,那绝对是和在后面看大屏幕或者用望远镜看完全不同的临场感。
5
熟悉你的相机和镜头
演唱会舞台情况复杂,很多机会可能只有一次,所以你必须了解你所使用的设备。这时候拍摄参数的一些设置调整可能完全出于本能,只有熟悉所用器材的摄影师才能够不错过自己喜欢的画面。我还是强调这句话,拍摄到构图、灯光、表情、对焦都很准确的照片绝对不是简单的事情。在一系列连拍过程中,或许你真正满意的神情就只有1张,而如果恰恰是这张照片对焦不准确呢?这就是我们需要一台可靠的相机,同时也需要熟练技术的原因。
03
合理设置自动对焦系统
尼康D810使用的是MultiCAM 3500自动对焦系统,这套系统最初搭载于D3和D300,先后使用这套系统的尼康相机包括D3、D3S、D3X、D700、D300、D300S、D4、D4S、D800、D800E、D810、D750、D7100、D7200。MultiCAM
3500曾经是尼康最优秀的自动对焦系统现在依然是世界上最优秀的自动对焦系统之一,直到D5/D500出现。MultiCAM 3500虽然一直采用的是51个自动对焦点的对焦模块,
但是多年来依然在不断发展,不同相机在自动对焦性能方面也有一定的区别比如D810的自动追焦明显强过D300,而D750的弱光对焦能力又显著强于D810,然而它们的操控方式基本一致。
在我拍摄麻衣演唱会的时候,首要解决的问题是用哪种方式实现自动对焦。D810提供了两种自动对焦模式:
AF-S:单次伺服自动对焦模式
AF-C:连续伺服自动对焦模式
熟悉我的人知道,我的相机长期都设置在AF-C模式并且使用AF-ON驱动对焦。就演唱会来说,即使歌手在演唱的时候是固定在落地式话筒前,我也建议要使用AF-C模式。在合适的拍摄距离下,200mm f/4的景深是很浅的,我们需要相机持续对眼睛对焦以获得最好的画质。
比较复杂的是区域模式选择。AF区域模式决定相机选择自动对焦点的方法。MultiCAM
3500系统提供了7种不同的AF区域模式:
单点AFS:使用选定的对焦点进行对焦。
9点动态区域AFd9:由拍摄者指定起始对焦点,如拍摄目标偏离选定的对焦点,相机将使用选定对焦点周围的8个对焦点进行对焦加上选定对焦点一共是9点。尼康说明书上举例是拍摄跑步运动员、赛车。
21点动态区域AFd21:类似9点动态区域AF,相机使用21个自动对焦点进行对焦,即对焦区域扩大。尼康说明书上的举例是足球运动员。
51点动态区域AFd51:类似9点动态区域AF,相机使用所有51个自动对焦点进行对焦。尼康说明书上的举例是拍摄小鸟。
3D跟踪3d:由用户指定起始对焦点,相机将锁定对焦。当对焦对象偏离所选对焦点,相机将自动选择拍摄对象当前所处的对焦点,并应用该对焦点进行对焦。3D跟踪更多依赖测光感应器获得的色彩信息进行跟踪对焦。
群组区域AFGrp:一次激活5个自动对焦点进行对焦,尼康说明书的描述是该模式可以防止意外对焦于背景而发生失焦。在AF-S模式下,群组区域AF具有面部识别功能。
自动区域AFAuto:不需指定对焦对象,由相机自动选择对焦点进行对焦。
AF区域选择在自动对焦实践中是核心内容之一,这也是尼康的核心技术。上述列举的是以D810为代表的MultiCAM 3500系统,其实尼康D610、D5600等装备的MultiCAM 4800系统以及尼康D5/D500搭载的MultiCAM
20K系统在AF区域选择方面都遵循相同的逻辑。尼康说明书上对这些区域模式都做了介绍,然而字词间可能略有暧昧。究竟哪种方式更适合拍摄麻衣的演唱会呢?
自动区域AF基于你对相机的完全信任。在光线良好、主体与背景分隔良好的情况下,自动区域AF可以很方便地获得理想对焦。但是,这种全自动的区域模式完全由相机控制,不适合演唱会这种光线非常复杂的环境,也不适合想要自己更好地控制对焦区域的摄影师。
21点和51点动态区域AF模式用于捕捉活动范围较大的主体。事实上你只要理解相机是否能跟上主体的活动就可以理解动态区域AF的概念。单点AF模式下只有一个点,必须牢牢跟住对焦主体。主体活动快了,跟不上,于是采用9点动态区域,这样哪怕没有完全跟上,边上的点还能够发挥作用。如果主体的活动更无规律、范围更大,就扩展到21点、51点来覆盖对焦。但是,因为对焦点数量更多,也更容易发生错误对焦于不需要的人物或者物体上的情况。对于舞台上的歌手,并不需要非常宽的对焦区域。当然,如果是在快速跑动的情况下,也许21点动态区域是可以考虑的类似于说明书上所描写的足球运动员。
200mm, f/4, 1/250s, ISO 400, 单点AF, 亮部重点测光,曝光补偿-1EV,手动曝光模式。如果坐在相对靠后的位置,70-200mm镜头也可以容纳观众席带来现场的感觉。这是一张采用单点AF拍摄的照片。
排除了上述三种AF区域模式,剩下的就是我考虑的四种模式了。
单点AF能够准确地对焦在所选对焦点,但是对于会移动的拍摄对象,即使移动得很慢,拍摄对象也很容易离开对焦点。在200mm不开防抖的情况下,对焦点很容易偏离需要对焦的主体,而对焦一直处于激活状态,这样就会造成对焦不准确。因此,在AF-C模式下,单点AF用于跟踪对焦的适用性有限,至少不适合拍摄演唱会。在我拍摄麻衣演唱会的过程中,当麻衣站在落地话筒前唱歌的时候,我会采用相对较慢的快门速度,开启镜头的防抖功能,这时候我尝试过单点AF进行精确自动对焦,效果可以接受。
在剩下的三种自动对焦区域模式中,我首先想到的是3D跟踪。3D跟踪一直是尼康自动对焦的王牌,迄今尼康在3D跟踪方面的能力依然无可企及。尼康的3D跟踪充分依赖RGB色彩信息,结合对焦点位置进行计算。也就是说,当你选择对焦点合焦以后,相机不但记录了位置信息,也记录了一幅“图像”。此后,相机会根据“图像”移动的位置选择相应的对焦点进行对焦。3D跟踪一直在不断改进。早年我使用D300的时候对3D跟踪并没有好印象,但是D810已经改善了不少。然而,D810的3D跟踪依然不完善。首先,我认为D810在3D跟踪情况下的追焦速度不是非常快。但是,最大的问题是随着光线减弱,D810的3D跟踪准确性也下降明显。
事实上我在演唱会上尝试过3D跟踪,效果差强人意。我猜测舞台上复杂的灯光变换也是影响因素。由于3D跟踪依赖色彩信息,尤其善于跟踪肤色,如果主体的色彩和背景区分不够明确舞台上有大量模糊的光线会影响3D跟踪的判断;同时,如果光线迅速变化,3D跟踪显然也会无所适从。比如,很多时候我尝试对焦在眼睛上。在没有任何移动的情况下,相机会突然把焦点移动到头发和面部的交界部位造成失焦。我个人认为3D跟踪的特
点、演唱会复杂的光线、眼睛和头发相对相似的亮度和色彩、D810暗部对焦不够准确等因素都是造成3D跟踪在该场合下无法达到预期效果的原因。因此,3D跟踪是理论上非常适宜的自动对焦区域模式,然而可能囿于技术的局限,在环境复杂的演唱会上我个人并无法通过D810的3D跟踪获得理想效果。我想,如果镜头焦段更长使得拍摄对焦的脸部占据更多对焦区域,也许3D跟踪的效果会好一些。
事实上我原本寄予厚望的是群组区域AF模式。尼康D810宣传手册宣传群组区域AF模式时就采用了一个舞台场景,使用群组区域AF对焦舞蹈演员的脸部。演唱会的舞台也是一个能够充分发挥该模式特点的场景,通过一组对焦点覆盖主体,同时获得背景信息进行计算,防止选择错误的对焦点。我在上海场拍摄的大多数照片都采用了群组区域AF模式,应该说效果还可以,但是对焦的准确性明显低于我在杭州站使用的9点动态区域模式。
200mm, f/4, 1/125s, ISO 900, 群组区域AF,亮部重点测光,曝光补偿-1EV。这套衣服相当漂亮,而这套红色的礼服与蓝色灯光配合的场景也只有这样一个。
200mm, f/4, 1/200s, ISO 64, 9点动态区域AF,亮部重点测光,曝光补偿0EV。相同的场景,我在杭州拍摄时的位置偏左,营造的照片效果完全不同。对于演唱会来说,舞台灯光是一张照片的的决定因素。在这样的环境下能够准确对焦和测光还是考验相机性能和摄影师设置水平的。
群组区域AF是从D4S这一代相机开始引入的新的AF区域模式。群组区域AF的覆盖范围基本类似于9点动态区域,我将它理解为不需要精确选择起始对焦点的模式。在AF-S模式下群组区域AF具有人脸识别功能,然而尼康并没有表述在AF-C模式下可以识别人脸或者肤色。实际的情况是群组区域AF模式拍摄的照片确实明显失焦的情况并不多,但是精确合焦在眼睛的情况也不是太多。在一些情况下,群组区域AF会合焦到手等部位,这应该是由于群组区域AF具有优先选择近距离物体对焦的特性。
尼康的说明书描述群组区域AF可以同时使用5个对焦点进行对焦,然而这是不现实的。它或者从5个对焦点里面选择一个最近的、反差最大的,也可以根据5个对焦点进行平均。群组区域AF可能更适合用于对焦那种面向相机移动的人物和物体,尤其是面向相机快速移动且背景很远的人物。舞台上的人物并不是这样移动的,所以可能群组区域AF没有发挥最大性能。
我在杭州站的拍摄中基本全程都使用了9点动态区域AF模式。这是最传统的AF区域模式,但是9点动态区域模式在拍摄演唱会的时候基本在对焦点覆盖范围方面达到了比较好的平衡——既不会让你像使用单点对焦一样经常失去对焦目标,又不会因为覆盖范围太大经常对焦到不需要的地方,同时你可以指定起始对焦点。本质上来说,在主体所占画面区域足够大的情况下,9点动态区域AF类似于一个大型的对焦点。对于9点动态区域AF模式在这场麻衣演唱会上的表现,我基本感到满意。
04
选择最佳的测光方式
依赖相机进行自动曝光就需要相机对拍摄场景进行准确的测光。相机实现测光的主要模块是RGB测光感应器。简单来说,RGB测光感应器就相当于一块小型的传感器,捕捉拍摄场景,然后分析场景的亮度。不同尼康相机配备了不同类型的RGB测光感应器,D810所装备的是91000像素RGB感应器。
但是,测光数据并不完全来源于RGB测光感应器。比如在我们拍摄演唱会的时候,舞台背景可能比较暗,但是舞台光打在歌手身上歌手本身的照明很充分。我们拍摄两张照片,一张是单纯的舞台,一张是正在表演的舞台,可想而知需要的曝光量会有所差别。也就是说,相机要识别我们的拍摄主体,然后决定曝光——场景是一致的,但是主体不同,所需要的曝光量就会不同。
尼康会采用来自对焦模块的信息确定你的拍摄主体。例如,你的对焦点正好合焦在歌手的脸上,而RGB测光感应器在相同部分识别出肤色,或者说判断是人脸,这时候相机就会“判定”你拍摄的是人物照片,会将更多权重计算在对焦主体上。这种结合对焦点信息当然还有其他信息,比如镜头返回的距离信息,比如整个环境的亮度进行测光计算的模式被尼康称为“场景识别系统”。简单来说,相机内置了很多不同“场景”,然后根据当前的对焦、色彩、亮度等信息分析你所拍摄的场景,并以此为基础决定曝光参数。
190mm, f/4, 1/400, ISO 640, 群组区域AF, 亮部重点测光, 曝光补偿-0.3EV。仓木麻衣演唱Secret of My Heart。
200mm, f/5.6, 1/320, ISO 6400, 单点AF, 亮部重点测光, 曝光补偿0EV。仓木麻衣演唱Reach for The Sky。这两张照片都是在Lightroom里做的黑白转换,转换的时候我脑子里想到的正是麻衣第一张专辑Delicious Way的封面。你可以搜一下麻衣的这张专辑,是不是画风一致?Reach for The
Sky也是麻衣早期我最喜爱的一首歌。此外,请注意一下这两幅照片的ISO设置我没有写错,这就是舞台灯光的多变!
理解上述基础内容对合理选择测光方式是非常重要的。与大多数尼康相机类似,D810提供了四种不同的测光方式:
矩阵测光:矩阵测光是一种复杂的计算模式,是我们上面讲到的场景识别系统的具体体现。相机对RGB感应器进行分区,然后结合其他相关数据进行判断,套用合适的场景,完成测光。
中央重点测光:相机将75%的权重赋予中央区域默认12mm,可以更改,将25%的权重赋予周边区域,然后通过加权计算曝光量。
点测光:相机只考虑对焦点周围4mm直径区域。点测光区域与对焦点联动。
亮部重点测光:D810所引入的新型测光方法。尼康的描述是该方法可以用于保留高光细节。
尽管矩阵测光存在自身局限性不在本文中讨论,然而多数场景下,矩阵测光都是最好的测光方法。恰恰舞台这类明暗反差极大的场景使用矩阵测光比较困难。在不做任何曝光补偿的情况下,矩阵测光几乎无一例外得到过曝的照片其实这很好理解,尝试用手机拍摄舞台,是否获得的是一张根本看不清人的超亮的照片。曝光补偿能够解决问题,但是舞台灯光变化太快,矩阵测光无法在变化的灯光下获得稳定的结果,需要非常细致的曝光调整。
理论上针对演唱会场景点测光是合理的选择。然而,点测光存在几个问题。首先,点测光的测光区域可能超过大多数人的预期。点测光所覆盖的区域绝不是一个对焦点的显示区域,至少覆盖了周围一圈对焦点区域。这样,如果在覆盖区域里同时容纳了背景,所获得的结果一定不是你想要的。其次,点测光的测光点并不受你掌控。点测光联动的是当前激活对焦点,然而激活对焦点只有在单点AF模式下才是你选择的对焦点!我个人的体验是,使用点测光需要结合大量的曝光补偿做修正,而正如我之前说过的,演唱会的特点是很多时刻具有唯一性,并不容你去查看结果、调整曝光。所以,与矩阵测光一样,点测光在不同场景切换之间也缺乏稳定性。
理论上当人物处于画面中央时可以考虑使用中央重点测光,但是我自己并没有实际使用它,因此对它所能获得的结果无法评判。我怀疑弱光背景混杂着探照灯会影响中央重点测光的有效性,而这种模式更常用的场景是在雪地上拍摄人像。
200mm, f/5.6, 1/320, ISO 6400, 9点动态区域AF, 两部重点测光,曝光补偿-0.3EV。我非常喜欢的一张照片,探照灯直接射过来,我在拍的时候甚至看不清舞台。然而我的相机看到了。
最后,你猜到我用什么测光方式了吗?亮部重点测光!堪称舞台摄影的神助攻!
在我最初使用D810的时候,以为亮部重点测光可以实现ETTR的效果,事实证明这是我的误解。亮部重点测光其实是一种矩阵测光的变种,是尼康针对某个场景特别优化的矩阵算法,而这个场景正是舞台。我引用尼康中国网站对亮部重点测光的一段描述:
“芭蕾舞演员身着白色服装在昏暗的舞台上由聚光灯照亮,如果使用传统点测光,即便是经验丰富的摄影师也会为如何避免亮部过亮而伤脑筋。新型亮部重点测光模式可自动确定曝光,通过优先考虑场景中的较亮部分而避免亮部曝光过度。”
亮部重点测光并不是保留“高光不溢出”,而是“避免亮部曝光过度”。也就是说,亮部可以一定程度过曝,取决于相机判断的场景。正是基于这个原理,在风景摄影中利用亮部重点测光进行ETTR往往不可控——这是我当初认识的错误——因为亮部重点测光并不是为这样的场景所设计的。但是,在演唱会舞台上,选择亮部重点测光,既能够获得非常真实是舞台氛围。在大多数情况下,都可以拍摄曝光合理的歌手,并且不打破舞台的现
场感。只有在歌手的主体光照非常暗而背景有强烈射灯的时候,才会造成主体曝光相对不足——这时候D810在低感光度下充足的动态范围就发挥作用了。
舞台上最难解决的就是强烈的射灯,甚至达到让人无法睁眼的地步——听到Time
After
Time现场的那句“哦”了吗?那就是探照灯直接射向观众的真实反应——亮部重点测光对这一问题的处理堪称完美,它在主体亮度和背景、射灯之间做出了令人赞叹的平衡。我认为这一专为舞台设计的测光模式是我这次能够拍摄到值得回忆的麻衣现场影像的最大功臣。在我写《我爱尼康》的时候,其实内心深处是在感谢尼康为D810植入的这一测光方式,而这也是科技震撼人心的地方。
05
曝光控制与其他细节
讲完了自动对焦和测光方式,这篇文章的主体部分也就告一段落了。最后,我想就曝光控制和其他我想到的细节问题做一些小评注。
在演唱会的大部分时间里我都采用手动曝光完成拍摄。手动曝光不等于自己判断亮度,我充分利用了尼康出色的自动感光度功能。D810我最喜欢的功能之一是在手动模式下能够根据相机的测光自动设定ISO。这样,我既拥有了完全控制光圈和快门的能力,也依然能够享受相机的自动测光。在需要精确控制快门和光圈的场景下,我建议你采用这种方式进行曝光控制。唯一需要注意的问题是,在拍摄场景的亮度超过感光度下限的情况下照片会过曝,因此你需要留意取景器里的曝光提示。如果发现有过曝的警告,这时候你要提高快门速度或者缩小光圈。
正如我之前说过的,演唱会的舞台看起来很暗,其实由于光线的关系,你并不需要很高的ISO。在我拍摄的照片里很少因为噪点造成干扰,甚至有不少照片是在ISO 64的基础感光度下完成的。因此,我建议你可以适当提高快门速度,而这也是我此次所没有做好的部分。
对我来说,评价快门速度主要是平衡光圈和ISO。70-200mm
f/4这支镜头需要使用f/5.6获得最佳锐度,而D810在感光度超过1000以后暗部区域会有明显噪点考虑到舞台拍摄的主体因为有强烈背照光源,往往会欠曝一些,从而放大噪点的问题,因此我把快门速度放在最后考虑。一般运动摄影会把快门设置在1/800s以上,我判断麻衣的运动速度不是太快在大多数情况下,而实际上我发现1/320s的快门速度对于捕捉动态是不够的。我没有发现这个问题是因为上海站拍摄的时候因为离得比较远,而且上海这边基本是全程站着听,尤其换第三套衣服以后只顾着应援了,基本没怎么拍,而麻衣在这一段的舞蹈是最激烈的。当我检视杭州站照片的时候才发现了这个问题——杭州全程禁止站立,所以……就多拍点照片了。我猜想可能需要1/500s-1/800s的速度来捕捉快速移动的场面。
200mm, f/4, 1/320, ISO 125, 9点动态区域AF, 亮部重点测光, 曝光补偿0EV。快门速度不够高,因此动态画面的表现差强人意。
我在演唱会上也拍摄了几段小视频。D810视频记录的质量非常不错,而且内置麦克风记录的声音完全超出想象。最大的问题还是在于视频拍摄的自动对焦。
最后稍微说两句后期。这些照片的后期处理并不复杂,大多数是在Lightroom中完成的,有几张照片我在Photoshop里做了一些局部调整,主要是在某些色彩下肤色的偏色过于明显,因此我需要对麻衣和舞台背景应用不同的白平衡和色彩调整。后期处理的简单得益于舞台灯光的美丽。这其实是不变的真理:如果拍摄场景设置得足够好,后期处理的负担就会小很多,而且很容易通过批处理解决问题。
06
总结
自动对焦模块和自动测光模块是现代相机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科技含量很高的部分。我在这篇文章中结合自己作为观众拍摄仓木麻衣中国站巡演的经历为你介绍了尼康相机的自动对焦与自动测光系统。对于这个独特的案例,我给出的答案是9点动态区域AF和亮部重点测光的组合。但是我希望你通过这篇文章更深入地理解尼康自动对焦系统和场景识别系统,并且在实践中加以运用。
重申一次,大多数演唱会并不支持拍摄照片。但是,将如此美丽的影像保留下来也许是一名作为摄影爱好者的疯狂粉丝无法拒绝的冲动。这是摄影能为自己留下的记忆,一份青春的回忆。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2024年2月16日发(作者:沙娅楠)
尼康自动对焦与测光系统实用指南
拍摄演唱会相机选择的关键因素是:便捷的曝光参数控制,强大的追焦和测光性能,比较强大的高速连拍能力
对于大多数品牌来说,选择旗舰相机或者专业相机是比较合理的,但是并不是说入门级别的相机做不到。问题只是在于入门级别的相机需要更好的技术来驾驭,而拥有这一层面技术的用户往往又会选择携带更专业的设备——因为他们会意识到器材本身带来的差异。D810不是尼康产品线上最适合拍摄演唱会的相机。站在今天,我认为D500更合适一些如果你可以携带300mm甚至更长镜头的话,D5无疑是最合适的。D810的操控自然是一流的,也配备了强大的追焦和测光系统,5fps的连拍速度稍微慢了一些,然而可以接受。D810最大的问题还是在弱光环境下自动对焦能力下降比较明显。但是,D810的优势也是显而易见的。在低ISO情况下有丰富的细节表现力,后期处理空间非常大。同时,3600万像素带来的高像素密度也降低了对镜头焦段的要求。其实演唱会舞台对相机高感性能的要求并不算特别高,所以D810高感方面的弱点相对而言并不突出。在尼康产品线上,我认为D7200及以上的器材都能够满足演唱会拍摄的需求。
165mm, f/4, 1/250s, ISO 400, 9点动态区域AF, 亮部重点测光测光,曝光补偿0EV,手动曝光模式。 这是全身照片的裁剪,
为了获得全身影像,使用的是165mm焦段。这张照片的尺寸接近于100%短边970px,实际照片是1021px。微信上显示可能有缩小,网站上是970px。也就是说,差不多是我在第三排用165mm镜头使用D810拍摄所能获得的实际像素。
在镜头选择方面,职业摄影师可能会选择105mm、50mm甚至28mm这样的镜头来拍摄演唱会,这是因为他们所处的位置与歌迷不一样。我相信你唯一需要的是一支长焦变焦镜头。我此次携带的是70-200mm f/4
VR。我两场演唱会,上海我坐在第10排中间,杭州我坐在第3排中间略微偏左。在第3排200mm勉强够用,第10排的话我认为可能至少需要300mm。我现在个人的想法是,70-200mm f/2.8应该是最合适的镜头。如果你坐得稍微远一些,也许你至少需要300mm
f/4镜头来拍摄舞台。
由于演唱会拍摄事实上处于某种妥协之中,一般都采取睁只眼闭只眼的态度也有些演唱会公开支持粉丝拍摄偶像,当然这还是极少数。通常摄影器材不会被拒之门外,但是你携带太专业、太庞大的相机和镜头还是要三思后行。因此,选择那些看起来不算太夸张的镜头。总体上焦段是第一位的,其次再考虑光圈。
顺便说一句,准备好容量足够的存储卡,边拍边删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02
如何拍摄到理想的演唱会画面
我并不会在这里详细介绍演唱会的拍摄经验,我自己也并没有资格做这方面的教程。我只是在这里就如何以观众的视角拍摄理想的演唱会画面谈几点自己的感想,这和下面涉及到的技术也有一定关联。
1
捕捉舞台灯光
快速变换而又反差强烈的灯光既是演唱会拍摄的最大挑战,也是演唱会美的重要来源。舞台灯光是舞台之所以呈现出与日常不同的最主要原因之一。明星站在光影幻化的舞台上就仿佛魔法加持,会显得更加光彩夺目。因此,拍摄到理想的演唱会画面第一要点是捕捉舞台上最美丽的灯光。事实上,演出方耗费巨资打造的舞台灯光效果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无论如何不可能复制的,所以你所要做的就是用手里的相机将这些效果固定到画面里去。
200mm, f/4, 1/200s, ISO 800, 9点动态区域AF, 亮部重点测光测光,曝光补偿0EV,手动曝光模式。
200mm, f/4, 1/200s, ISO 64, 9点动态区域AF, 亮部重点测光测光,曝光补偿0EV,手动曝光模式。演唱第一部分最后一首歌Stay By My
Side的时候,舞台亮起紫色的光束,我分别从侧面和正面拍摄到了不同的感觉。这也是舞台上唯一亮起这漂亮的紫色光带的时候。上面一幅照片舞台的反差非常大,而下面这幅照片就柔和很多,因为光源正好被麻衣的头发遮盖。同样的光线,构图视角不同就完全可以营造不同的氛围。
不要用闪光灯:很多场合禁止摄影的主要目的其实是禁止闪光灯。我不想说对着月亮打闪光灯是脑残的行为,因为这只是用户不理解闪光灯的原理而已。但是请不要在演唱会使用闪光灯,哪怕你是无意为之。姑不论闪光灯是否能够照亮舞台,是否会破坏舞台灯光,如果你曾经从舞台上往下看,就会明白闪光灯对歌手可能带来的困扰。
2
了解你的偶像
每位歌手都有自己的演唱习惯,很多演唱会都有一些固定的套路。你知道她会在什么时候做什么姿势,或者在哪首音乐响起的时候她可能会往哪里走。这是一种预期。在变化快速的演唱会里了解这些预期对于捕捉理想的镜头会有很大的好处。毕竟你不可能整场拍摄,这是职业摄影师做的事情。对于粉丝来说,拍摄到底只是一小部分,更多的时间还是留给演唱会本身更好一些。
3
看两场甚至更多演唱会
对于有多个场次的巡演,如果能够看两场或者更多场次的话一定会有利于拍摄到心仪的照片。这样你就等于有了一次预习或者说预演,熟悉了舞台灯光的变化,知道哪首歌或者哪个时刻的舞台灯光最美丽,也能够预期偶像的行为和动作。对于自己来说,多看几场演唱会也能够让自己既拍摄到偶像美丽的身姿,也不影响从头到底陶醉在一场演唱会里。
200mm, f/4, 1/200s, ISO 64, 9点动态区域AF, 亮部重点测光测光,曝光补偿0EV,手动曝光模式。 在Time After
Time桥段以后,全场唯一一次出现的红色灯光。因为在上海演唱会已经有预期,所以在杭州听到桥段以后马上举起相机拍摄这独特的红色舞台。没有强烈的光线照亮麻衣,因此整个舞台的色彩融为一体。也正因为如此,背景的灯光显得异常明亮,直射进相机,导致曝光量略有不足。我在后期通过Lightroom进行了提亮。
4
坐尽可能靠前靠中间的位置
我前面已经说过自己的拍摄位置。在考虑座位的时候既要考虑前后也要考虑左右。有些歌手喜欢频繁走边,这样的话也许边上的第1排位置也可以考虑。不然的话我个人建议还是要在中间,前面几排都可以考虑。如果观众席离舞台非常近,最前排的拍摄视角可能会有点问题。但是,无论如何,是越近越好。顺便说一句,即使不考虑摄影,我也建议在经济能够承受的情况下坐在内场前排看演唱会,那绝对是和在后面看大屏幕或者用望远镜看完全不同的临场感。
5
熟悉你的相机和镜头
演唱会舞台情况复杂,很多机会可能只有一次,所以你必须了解你所使用的设备。这时候拍摄参数的一些设置调整可能完全出于本能,只有熟悉所用器材的摄影师才能够不错过自己喜欢的画面。我还是强调这句话,拍摄到构图、灯光、表情、对焦都很准确的照片绝对不是简单的事情。在一系列连拍过程中,或许你真正满意的神情就只有1张,而如果恰恰是这张照片对焦不准确呢?这就是我们需要一台可靠的相机,同时也需要熟练技术的原因。
03
合理设置自动对焦系统
尼康D810使用的是MultiCAM 3500自动对焦系统,这套系统最初搭载于D3和D300,先后使用这套系统的尼康相机包括D3、D3S、D3X、D700、D300、D300S、D4、D4S、D800、D800E、D810、D750、D7100、D7200。MultiCAM
3500曾经是尼康最优秀的自动对焦系统现在依然是世界上最优秀的自动对焦系统之一,直到D5/D500出现。MultiCAM 3500虽然一直采用的是51个自动对焦点的对焦模块,
但是多年来依然在不断发展,不同相机在自动对焦性能方面也有一定的区别比如D810的自动追焦明显强过D300,而D750的弱光对焦能力又显著强于D810,然而它们的操控方式基本一致。
在我拍摄麻衣演唱会的时候,首要解决的问题是用哪种方式实现自动对焦。D810提供了两种自动对焦模式:
AF-S:单次伺服自动对焦模式
AF-C:连续伺服自动对焦模式
熟悉我的人知道,我的相机长期都设置在AF-C模式并且使用AF-ON驱动对焦。就演唱会来说,即使歌手在演唱的时候是固定在落地式话筒前,我也建议要使用AF-C模式。在合适的拍摄距离下,200mm f/4的景深是很浅的,我们需要相机持续对眼睛对焦以获得最好的画质。
比较复杂的是区域模式选择。AF区域模式决定相机选择自动对焦点的方法。MultiCAM
3500系统提供了7种不同的AF区域模式:
单点AFS:使用选定的对焦点进行对焦。
9点动态区域AFd9:由拍摄者指定起始对焦点,如拍摄目标偏离选定的对焦点,相机将使用选定对焦点周围的8个对焦点进行对焦加上选定对焦点一共是9点。尼康说明书上举例是拍摄跑步运动员、赛车。
21点动态区域AFd21:类似9点动态区域AF,相机使用21个自动对焦点进行对焦,即对焦区域扩大。尼康说明书上的举例是足球运动员。
51点动态区域AFd51:类似9点动态区域AF,相机使用所有51个自动对焦点进行对焦。尼康说明书上的举例是拍摄小鸟。
3D跟踪3d:由用户指定起始对焦点,相机将锁定对焦。当对焦对象偏离所选对焦点,相机将自动选择拍摄对象当前所处的对焦点,并应用该对焦点进行对焦。3D跟踪更多依赖测光感应器获得的色彩信息进行跟踪对焦。
群组区域AFGrp:一次激活5个自动对焦点进行对焦,尼康说明书的描述是该模式可以防止意外对焦于背景而发生失焦。在AF-S模式下,群组区域AF具有面部识别功能。
自动区域AFAuto:不需指定对焦对象,由相机自动选择对焦点进行对焦。
AF区域选择在自动对焦实践中是核心内容之一,这也是尼康的核心技术。上述列举的是以D810为代表的MultiCAM 3500系统,其实尼康D610、D5600等装备的MultiCAM 4800系统以及尼康D5/D500搭载的MultiCAM
20K系统在AF区域选择方面都遵循相同的逻辑。尼康说明书上对这些区域模式都做了介绍,然而字词间可能略有暧昧。究竟哪种方式更适合拍摄麻衣的演唱会呢?
自动区域AF基于你对相机的完全信任。在光线良好、主体与背景分隔良好的情况下,自动区域AF可以很方便地获得理想对焦。但是,这种全自动的区域模式完全由相机控制,不适合演唱会这种光线非常复杂的环境,也不适合想要自己更好地控制对焦区域的摄影师。
21点和51点动态区域AF模式用于捕捉活动范围较大的主体。事实上你只要理解相机是否能跟上主体的活动就可以理解动态区域AF的概念。单点AF模式下只有一个点,必须牢牢跟住对焦主体。主体活动快了,跟不上,于是采用9点动态区域,这样哪怕没有完全跟上,边上的点还能够发挥作用。如果主体的活动更无规律、范围更大,就扩展到21点、51点来覆盖对焦。但是,因为对焦点数量更多,也更容易发生错误对焦于不需要的人物或者物体上的情况。对于舞台上的歌手,并不需要非常宽的对焦区域。当然,如果是在快速跑动的情况下,也许21点动态区域是可以考虑的类似于说明书上所描写的足球运动员。
200mm, f/4, 1/250s, ISO 400, 单点AF, 亮部重点测光,曝光补偿-1EV,手动曝光模式。如果坐在相对靠后的位置,70-200mm镜头也可以容纳观众席带来现场的感觉。这是一张采用单点AF拍摄的照片。
排除了上述三种AF区域模式,剩下的就是我考虑的四种模式了。
单点AF能够准确地对焦在所选对焦点,但是对于会移动的拍摄对象,即使移动得很慢,拍摄对象也很容易离开对焦点。在200mm不开防抖的情况下,对焦点很容易偏离需要对焦的主体,而对焦一直处于激活状态,这样就会造成对焦不准确。因此,在AF-C模式下,单点AF用于跟踪对焦的适用性有限,至少不适合拍摄演唱会。在我拍摄麻衣演唱会的过程中,当麻衣站在落地话筒前唱歌的时候,我会采用相对较慢的快门速度,开启镜头的防抖功能,这时候我尝试过单点AF进行精确自动对焦,效果可以接受。
在剩下的三种自动对焦区域模式中,我首先想到的是3D跟踪。3D跟踪一直是尼康自动对焦的王牌,迄今尼康在3D跟踪方面的能力依然无可企及。尼康的3D跟踪充分依赖RGB色彩信息,结合对焦点位置进行计算。也就是说,当你选择对焦点合焦以后,相机不但记录了位置信息,也记录了一幅“图像”。此后,相机会根据“图像”移动的位置选择相应的对焦点进行对焦。3D跟踪一直在不断改进。早年我使用D300的时候对3D跟踪并没有好印象,但是D810已经改善了不少。然而,D810的3D跟踪依然不完善。首先,我认为D810在3D跟踪情况下的追焦速度不是非常快。但是,最大的问题是随着光线减弱,D810的3D跟踪准确性也下降明显。
事实上我在演唱会上尝试过3D跟踪,效果差强人意。我猜测舞台上复杂的灯光变换也是影响因素。由于3D跟踪依赖色彩信息,尤其善于跟踪肤色,如果主体的色彩和背景区分不够明确舞台上有大量模糊的光线会影响3D跟踪的判断;同时,如果光线迅速变化,3D跟踪显然也会无所适从。比如,很多时候我尝试对焦在眼睛上。在没有任何移动的情况下,相机会突然把焦点移动到头发和面部的交界部位造成失焦。我个人认为3D跟踪的特
点、演唱会复杂的光线、眼睛和头发相对相似的亮度和色彩、D810暗部对焦不够准确等因素都是造成3D跟踪在该场合下无法达到预期效果的原因。因此,3D跟踪是理论上非常适宜的自动对焦区域模式,然而可能囿于技术的局限,在环境复杂的演唱会上我个人并无法通过D810的3D跟踪获得理想效果。我想,如果镜头焦段更长使得拍摄对焦的脸部占据更多对焦区域,也许3D跟踪的效果会好一些。
事实上我原本寄予厚望的是群组区域AF模式。尼康D810宣传手册宣传群组区域AF模式时就采用了一个舞台场景,使用群组区域AF对焦舞蹈演员的脸部。演唱会的舞台也是一个能够充分发挥该模式特点的场景,通过一组对焦点覆盖主体,同时获得背景信息进行计算,防止选择错误的对焦点。我在上海场拍摄的大多数照片都采用了群组区域AF模式,应该说效果还可以,但是对焦的准确性明显低于我在杭州站使用的9点动态区域模式。
200mm, f/4, 1/125s, ISO 900, 群组区域AF,亮部重点测光,曝光补偿-1EV。这套衣服相当漂亮,而这套红色的礼服与蓝色灯光配合的场景也只有这样一个。
200mm, f/4, 1/200s, ISO 64, 9点动态区域AF,亮部重点测光,曝光补偿0EV。相同的场景,我在杭州拍摄时的位置偏左,营造的照片效果完全不同。对于演唱会来说,舞台灯光是一张照片的的决定因素。在这样的环境下能够准确对焦和测光还是考验相机性能和摄影师设置水平的。
群组区域AF是从D4S这一代相机开始引入的新的AF区域模式。群组区域AF的覆盖范围基本类似于9点动态区域,我将它理解为不需要精确选择起始对焦点的模式。在AF-S模式下群组区域AF具有人脸识别功能,然而尼康并没有表述在AF-C模式下可以识别人脸或者肤色。实际的情况是群组区域AF模式拍摄的照片确实明显失焦的情况并不多,但是精确合焦在眼睛的情况也不是太多。在一些情况下,群组区域AF会合焦到手等部位,这应该是由于群组区域AF具有优先选择近距离物体对焦的特性。
尼康的说明书描述群组区域AF可以同时使用5个对焦点进行对焦,然而这是不现实的。它或者从5个对焦点里面选择一个最近的、反差最大的,也可以根据5个对焦点进行平均。群组区域AF可能更适合用于对焦那种面向相机移动的人物和物体,尤其是面向相机快速移动且背景很远的人物。舞台上的人物并不是这样移动的,所以可能群组区域AF没有发挥最大性能。
我在杭州站的拍摄中基本全程都使用了9点动态区域AF模式。这是最传统的AF区域模式,但是9点动态区域模式在拍摄演唱会的时候基本在对焦点覆盖范围方面达到了比较好的平衡——既不会让你像使用单点对焦一样经常失去对焦目标,又不会因为覆盖范围太大经常对焦到不需要的地方,同时你可以指定起始对焦点。本质上来说,在主体所占画面区域足够大的情况下,9点动态区域AF类似于一个大型的对焦点。对于9点动态区域AF模式在这场麻衣演唱会上的表现,我基本感到满意。
04
选择最佳的测光方式
依赖相机进行自动曝光就需要相机对拍摄场景进行准确的测光。相机实现测光的主要模块是RGB测光感应器。简单来说,RGB测光感应器就相当于一块小型的传感器,捕捉拍摄场景,然后分析场景的亮度。不同尼康相机配备了不同类型的RGB测光感应器,D810所装备的是91000像素RGB感应器。
但是,测光数据并不完全来源于RGB测光感应器。比如在我们拍摄演唱会的时候,舞台背景可能比较暗,但是舞台光打在歌手身上歌手本身的照明很充分。我们拍摄两张照片,一张是单纯的舞台,一张是正在表演的舞台,可想而知需要的曝光量会有所差别。也就是说,相机要识别我们的拍摄主体,然后决定曝光——场景是一致的,但是主体不同,所需要的曝光量就会不同。
尼康会采用来自对焦模块的信息确定你的拍摄主体。例如,你的对焦点正好合焦在歌手的脸上,而RGB测光感应器在相同部分识别出肤色,或者说判断是人脸,这时候相机就会“判定”你拍摄的是人物照片,会将更多权重计算在对焦主体上。这种结合对焦点信息当然还有其他信息,比如镜头返回的距离信息,比如整个环境的亮度进行测光计算的模式被尼康称为“场景识别系统”。简单来说,相机内置了很多不同“场景”,然后根据当前的对焦、色彩、亮度等信息分析你所拍摄的场景,并以此为基础决定曝光参数。
190mm, f/4, 1/400, ISO 640, 群组区域AF, 亮部重点测光, 曝光补偿-0.3EV。仓木麻衣演唱Secret of My Heart。
200mm, f/5.6, 1/320, ISO 6400, 单点AF, 亮部重点测光, 曝光补偿0EV。仓木麻衣演唱Reach for The Sky。这两张照片都是在Lightroom里做的黑白转换,转换的时候我脑子里想到的正是麻衣第一张专辑Delicious Way的封面。你可以搜一下麻衣的这张专辑,是不是画风一致?Reach for The
Sky也是麻衣早期我最喜爱的一首歌。此外,请注意一下这两幅照片的ISO设置我没有写错,这就是舞台灯光的多变!
理解上述基础内容对合理选择测光方式是非常重要的。与大多数尼康相机类似,D810提供了四种不同的测光方式:
矩阵测光:矩阵测光是一种复杂的计算模式,是我们上面讲到的场景识别系统的具体体现。相机对RGB感应器进行分区,然后结合其他相关数据进行判断,套用合适的场景,完成测光。
中央重点测光:相机将75%的权重赋予中央区域默认12mm,可以更改,将25%的权重赋予周边区域,然后通过加权计算曝光量。
点测光:相机只考虑对焦点周围4mm直径区域。点测光区域与对焦点联动。
亮部重点测光:D810所引入的新型测光方法。尼康的描述是该方法可以用于保留高光细节。
尽管矩阵测光存在自身局限性不在本文中讨论,然而多数场景下,矩阵测光都是最好的测光方法。恰恰舞台这类明暗反差极大的场景使用矩阵测光比较困难。在不做任何曝光补偿的情况下,矩阵测光几乎无一例外得到过曝的照片其实这很好理解,尝试用手机拍摄舞台,是否获得的是一张根本看不清人的超亮的照片。曝光补偿能够解决问题,但是舞台灯光变化太快,矩阵测光无法在变化的灯光下获得稳定的结果,需要非常细致的曝光调整。
理论上针对演唱会场景点测光是合理的选择。然而,点测光存在几个问题。首先,点测光的测光区域可能超过大多数人的预期。点测光所覆盖的区域绝不是一个对焦点的显示区域,至少覆盖了周围一圈对焦点区域。这样,如果在覆盖区域里同时容纳了背景,所获得的结果一定不是你想要的。其次,点测光的测光点并不受你掌控。点测光联动的是当前激活对焦点,然而激活对焦点只有在单点AF模式下才是你选择的对焦点!我个人的体验是,使用点测光需要结合大量的曝光补偿做修正,而正如我之前说过的,演唱会的特点是很多时刻具有唯一性,并不容你去查看结果、调整曝光。所以,与矩阵测光一样,点测光在不同场景切换之间也缺乏稳定性。
理论上当人物处于画面中央时可以考虑使用中央重点测光,但是我自己并没有实际使用它,因此对它所能获得的结果无法评判。我怀疑弱光背景混杂着探照灯会影响中央重点测光的有效性,而这种模式更常用的场景是在雪地上拍摄人像。
200mm, f/5.6, 1/320, ISO 6400, 9点动态区域AF, 两部重点测光,曝光补偿-0.3EV。我非常喜欢的一张照片,探照灯直接射过来,我在拍的时候甚至看不清舞台。然而我的相机看到了。
最后,你猜到我用什么测光方式了吗?亮部重点测光!堪称舞台摄影的神助攻!
在我最初使用D810的时候,以为亮部重点测光可以实现ETTR的效果,事实证明这是我的误解。亮部重点测光其实是一种矩阵测光的变种,是尼康针对某个场景特别优化的矩阵算法,而这个场景正是舞台。我引用尼康中国网站对亮部重点测光的一段描述:
“芭蕾舞演员身着白色服装在昏暗的舞台上由聚光灯照亮,如果使用传统点测光,即便是经验丰富的摄影师也会为如何避免亮部过亮而伤脑筋。新型亮部重点测光模式可自动确定曝光,通过优先考虑场景中的较亮部分而避免亮部曝光过度。”
亮部重点测光并不是保留“高光不溢出”,而是“避免亮部曝光过度”。也就是说,亮部可以一定程度过曝,取决于相机判断的场景。正是基于这个原理,在风景摄影中利用亮部重点测光进行ETTR往往不可控——这是我当初认识的错误——因为亮部重点测光并不是为这样的场景所设计的。但是,在演唱会舞台上,选择亮部重点测光,既能够获得非常真实是舞台氛围。在大多数情况下,都可以拍摄曝光合理的歌手,并且不打破舞台的现
场感。只有在歌手的主体光照非常暗而背景有强烈射灯的时候,才会造成主体曝光相对不足——这时候D810在低感光度下充足的动态范围就发挥作用了。
舞台上最难解决的就是强烈的射灯,甚至达到让人无法睁眼的地步——听到Time
After
Time现场的那句“哦”了吗?那就是探照灯直接射向观众的真实反应——亮部重点测光对这一问题的处理堪称完美,它在主体亮度和背景、射灯之间做出了令人赞叹的平衡。我认为这一专为舞台设计的测光模式是我这次能够拍摄到值得回忆的麻衣现场影像的最大功臣。在我写《我爱尼康》的时候,其实内心深处是在感谢尼康为D810植入的这一测光方式,而这也是科技震撼人心的地方。
05
曝光控制与其他细节
讲完了自动对焦和测光方式,这篇文章的主体部分也就告一段落了。最后,我想就曝光控制和其他我想到的细节问题做一些小评注。
在演唱会的大部分时间里我都采用手动曝光完成拍摄。手动曝光不等于自己判断亮度,我充分利用了尼康出色的自动感光度功能。D810我最喜欢的功能之一是在手动模式下能够根据相机的测光自动设定ISO。这样,我既拥有了完全控制光圈和快门的能力,也依然能够享受相机的自动测光。在需要精确控制快门和光圈的场景下,我建议你采用这种方式进行曝光控制。唯一需要注意的问题是,在拍摄场景的亮度超过感光度下限的情况下照片会过曝,因此你需要留意取景器里的曝光提示。如果发现有过曝的警告,这时候你要提高快门速度或者缩小光圈。
正如我之前说过的,演唱会的舞台看起来很暗,其实由于光线的关系,你并不需要很高的ISO。在我拍摄的照片里很少因为噪点造成干扰,甚至有不少照片是在ISO 64的基础感光度下完成的。因此,我建议你可以适当提高快门速度,而这也是我此次所没有做好的部分。
对我来说,评价快门速度主要是平衡光圈和ISO。70-200mm
f/4这支镜头需要使用f/5.6获得最佳锐度,而D810在感光度超过1000以后暗部区域会有明显噪点考虑到舞台拍摄的主体因为有强烈背照光源,往往会欠曝一些,从而放大噪点的问题,因此我把快门速度放在最后考虑。一般运动摄影会把快门设置在1/800s以上,我判断麻衣的运动速度不是太快在大多数情况下,而实际上我发现1/320s的快门速度对于捕捉动态是不够的。我没有发现这个问题是因为上海站拍摄的时候因为离得比较远,而且上海这边基本是全程站着听,尤其换第三套衣服以后只顾着应援了,基本没怎么拍,而麻衣在这一段的舞蹈是最激烈的。当我检视杭州站照片的时候才发现了这个问题——杭州全程禁止站立,所以……就多拍点照片了。我猜想可能需要1/500s-1/800s的速度来捕捉快速移动的场面。
200mm, f/4, 1/320, ISO 125, 9点动态区域AF, 亮部重点测光, 曝光补偿0EV。快门速度不够高,因此动态画面的表现差强人意。
我在演唱会上也拍摄了几段小视频。D810视频记录的质量非常不错,而且内置麦克风记录的声音完全超出想象。最大的问题还是在于视频拍摄的自动对焦。
最后稍微说两句后期。这些照片的后期处理并不复杂,大多数是在Lightroom中完成的,有几张照片我在Photoshop里做了一些局部调整,主要是在某些色彩下肤色的偏色过于明显,因此我需要对麻衣和舞台背景应用不同的白平衡和色彩调整。后期处理的简单得益于舞台灯光的美丽。这其实是不变的真理:如果拍摄场景设置得足够好,后期处理的负担就会小很多,而且很容易通过批处理解决问题。
06
总结
自动对焦模块和自动测光模块是现代相机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科技含量很高的部分。我在这篇文章中结合自己作为观众拍摄仓木麻衣中国站巡演的经历为你介绍了尼康相机的自动对焦与自动测光系统。对于这个独特的案例,我给出的答案是9点动态区域AF和亮部重点测光的组合。但是我希望你通过这篇文章更深入地理解尼康自动对焦系统和场景识别系统,并且在实践中加以运用。
重申一次,大多数演唱会并不支持拍摄照片。但是,将如此美丽的影像保留下来也许是一名作为摄影爱好者的疯狂粉丝无法拒绝的冲动。这是摄影能为自己留下的记忆,一份青春的回忆。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