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2月18日发(作者:哀安翔)
柴油抗磨剂技术要求及说明
1 使用功能:
使用柴油抗磨剂提高柴油润滑性能并达到国家标准要求。
2 技术要求及实验方法:
2.1 柴油抗磨剂技术要求
本技术要求规定了柴油抗磨剂(柴油润滑性改进剂)的术语和定义、分类、要求和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本技术要求所属产品适用于汽车、拖拉机、内燃机车、工程机械、船舶和发电机组等压燃式发动机用柴油。
本技术要求适用于柴油抗磨剂的准入、采购、质量监督检验、入库验收和性能评价。
2.2 分类
柴油抗磨剂按照成分为脂肪酸型抗磨剂和脂肪酸酯型抗磨剂两种类型。
2.3 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
脂肪酸型柴油抗磨剂的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见表1。
加剂成品柴油的性能指标须符合相应柴油标准的要求,加剂量不大于300mg/kg并保证加剂均匀。
柴油抗磨剂应通过与润滑油相容性、乳化性能、储存稳定性、与柴油其他添加剂的配伍性、锈蚀试验及发动机台架、行车等无害性试验。(由供应商按照牌号分别提供相应的无害性试验书面报告)。
表1 脂肪酸型柴油抗磨剂的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
项目
酸值/(mgKOH/g)
凝点/ ℃ 不高于
浊点/℃ 不高于
闪点(闭口)/℃ 不低于
密度(20℃)/(kg/m3)
运动黏度(40℃)/(mm2/s)
氮含量/(mg/kg)
硫含量/(mg/kg)
不大于
不大于
质量指标
185~210
-12
-8
160
报告
报告
200
100
50
15
15
15
15
2.5
痕迹
试验方法
GB/T7304a
GB/T510
ASTM D2500b
GB/T261
GB/T13377c
GB/T265
NB/SH/T0704
NB/SH/T0842d
GB/T17476
GB/T17476
GB/T17476
GB/T17476
附录A
GB/T17376
GB/T17377e
GB/T260
金属含量(Na+K+Mg+Ca+Zn+Fe)
/(mg/kg) 不大于
磷含量/(mg/kg)
硼含量/(mg/kg)
硅含量/(mg/kg)
氯含量/(mg/kg)
不大于
不大于
不大于
不大于
饱和脂肪酸含量(质量分数)/%
不大于
水分(体积分数)/% 不大于
机械杂质
加剂后柴油总污染物(加剂量300mg/kg)/
(mg/kg) 不大于
加剂柴油润滑性WS1.4/µm
使用试验g 不大于
加剂量/ (mg/kg)
不大于
无
24
目测f
附录B
SH/T0765
SH/T0765
空白柴油润滑性WS1.4/µm 460~520 521~600 601~700 >700
420
80
420
150
420
200
420
300
a 也可用GB/T5530、GB/T264进行测定,有争议时以GB/T7304仲裁。
b 也可用GB/T6986、ASTMD5771、ASTMD5772、ASTMD5773进行测定,有争议时以ASTMD2500仲裁。
c 也可用SH/T0604、GB/T1884和GB/T1885进行测定。
d 也可用GB/T11140、GB/T 12700、GB/T17040进行测定,有争议时以NB/SH/T0842 仲裁。
e 用三氟化硼法甲酯化。也可用NB/SH/T0831进行测定,有争议时以GB/T17377仲裁。
f 将试样注入100mL玻璃量筒中,在室温(20℃土5℃)下观察,没有悬浮和沉降的机械杂质。结果有争议时,按GB/T511方法测定。
g 至少要用两种以上润滑性在不同范围的空白柴油进行使用试验,但不能只选空白柴油WS1.4分别在460~520µm之间和521~600µm 之间的两种油。结果取两次试验差值不大于63µm的WS1.4平均值作为报告值。
2.5 检验规则
产品的检验项目包括表1中规定的所有项目。
使用单位以每次进货量为一批,按批进行检验。
产品经检验符合表1的规定,则判定本批次产品合格。检验结果如有指标不符合本技术要求时,则判断本批产品为不合格。
取样按GB/T4756或GB/T6680进行,取2L作为检验和留样用。
2.6 标志、包装、运输、贮存
本技术要求所属产品的标志、包装、运输、贮存及交货验收按SH0164进行。
3 技术性能保证指标
四川石化空白柴油磨痕直径在600- 650μm。
1、使用该产品可以提高柴油润滑性能并达到国家标准要求。
2、柴油抗磨剂推荐加入量应满足招标人要求。
3、在甲方柴油中按一定比例加入柴油抗磨剂后,柴油的润滑性能明显改善,而甲方柴油的各项物理指标也能达到国Ⅳ标准范围之内。
4、柴油抗磨剂对柴油产品质量无不良影响。
5、柴油抗磨剂与其它添加剂或柴油处理过程中的添加剂共同使用不会产生负面影响。
6、柴油抗磨剂加入油品后,一个月内仍能保证磨痕直径不大于460μm。
7、柴油抗磨剂冬季室外储存(气温低于10°C)不出现脂肪酸析出问题。
2024年2月18日发(作者:哀安翔)
柴油抗磨剂技术要求及说明
1 使用功能:
使用柴油抗磨剂提高柴油润滑性能并达到国家标准要求。
2 技术要求及实验方法:
2.1 柴油抗磨剂技术要求
本技术要求规定了柴油抗磨剂(柴油润滑性改进剂)的术语和定义、分类、要求和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本技术要求所属产品适用于汽车、拖拉机、内燃机车、工程机械、船舶和发电机组等压燃式发动机用柴油。
本技术要求适用于柴油抗磨剂的准入、采购、质量监督检验、入库验收和性能评价。
2.2 分类
柴油抗磨剂按照成分为脂肪酸型抗磨剂和脂肪酸酯型抗磨剂两种类型。
2.3 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
脂肪酸型柴油抗磨剂的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见表1。
加剂成品柴油的性能指标须符合相应柴油标准的要求,加剂量不大于300mg/kg并保证加剂均匀。
柴油抗磨剂应通过与润滑油相容性、乳化性能、储存稳定性、与柴油其他添加剂的配伍性、锈蚀试验及发动机台架、行车等无害性试验。(由供应商按照牌号分别提供相应的无害性试验书面报告)。
表1 脂肪酸型柴油抗磨剂的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
项目
酸值/(mgKOH/g)
凝点/ ℃ 不高于
浊点/℃ 不高于
闪点(闭口)/℃ 不低于
密度(20℃)/(kg/m3)
运动黏度(40℃)/(mm2/s)
氮含量/(mg/kg)
硫含量/(mg/kg)
不大于
不大于
质量指标
185~210
-12
-8
160
报告
报告
200
100
50
15
15
15
15
2.5
痕迹
试验方法
GB/T7304a
GB/T510
ASTM D2500b
GB/T261
GB/T13377c
GB/T265
NB/SH/T0704
NB/SH/T0842d
GB/T17476
GB/T17476
GB/T17476
GB/T17476
附录A
GB/T17376
GB/T17377e
GB/T260
金属含量(Na+K+Mg+Ca+Zn+Fe)
/(mg/kg) 不大于
磷含量/(mg/kg)
硼含量/(mg/kg)
硅含量/(mg/kg)
氯含量/(mg/kg)
不大于
不大于
不大于
不大于
饱和脂肪酸含量(质量分数)/%
不大于
水分(体积分数)/% 不大于
机械杂质
加剂后柴油总污染物(加剂量300mg/kg)/
(mg/kg) 不大于
加剂柴油润滑性WS1.4/µm
使用试验g 不大于
加剂量/ (mg/kg)
不大于
无
24
目测f
附录B
SH/T0765
SH/T0765
空白柴油润滑性WS1.4/µm 460~520 521~600 601~700 >700
420
80
420
150
420
200
420
300
a 也可用GB/T5530、GB/T264进行测定,有争议时以GB/T7304仲裁。
b 也可用GB/T6986、ASTMD5771、ASTMD5772、ASTMD5773进行测定,有争议时以ASTMD2500仲裁。
c 也可用SH/T0604、GB/T1884和GB/T1885进行测定。
d 也可用GB/T11140、GB/T 12700、GB/T17040进行测定,有争议时以NB/SH/T0842 仲裁。
e 用三氟化硼法甲酯化。也可用NB/SH/T0831进行测定,有争议时以GB/T17377仲裁。
f 将试样注入100mL玻璃量筒中,在室温(20℃土5℃)下观察,没有悬浮和沉降的机械杂质。结果有争议时,按GB/T511方法测定。
g 至少要用两种以上润滑性在不同范围的空白柴油进行使用试验,但不能只选空白柴油WS1.4分别在460~520µm之间和521~600µm 之间的两种油。结果取两次试验差值不大于63µm的WS1.4平均值作为报告值。
2.5 检验规则
产品的检验项目包括表1中规定的所有项目。
使用单位以每次进货量为一批,按批进行检验。
产品经检验符合表1的规定,则判定本批次产品合格。检验结果如有指标不符合本技术要求时,则判断本批产品为不合格。
取样按GB/T4756或GB/T6680进行,取2L作为检验和留样用。
2.6 标志、包装、运输、贮存
本技术要求所属产品的标志、包装、运输、贮存及交货验收按SH0164进行。
3 技术性能保证指标
四川石化空白柴油磨痕直径在600- 650μm。
1、使用该产品可以提高柴油润滑性能并达到国家标准要求。
2、柴油抗磨剂推荐加入量应满足招标人要求。
3、在甲方柴油中按一定比例加入柴油抗磨剂后,柴油的润滑性能明显改善,而甲方柴油的各项物理指标也能达到国Ⅳ标准范围之内。
4、柴油抗磨剂对柴油产品质量无不良影响。
5、柴油抗磨剂与其它添加剂或柴油处理过程中的添加剂共同使用不会产生负面影响。
6、柴油抗磨剂加入油品后,一个月内仍能保证磨痕直径不大于460μm。
7、柴油抗磨剂冬季室外储存(气温低于10°C)不出现脂肪酸析出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