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USBMI致力于为网友们分享Windows、安卓、IOS等主流手机系统相关的资讯以及评测、同时提供相关教程、应用、软件下载等服务。

2021-2022学年度沪科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二章温度与物态变化章节测评练习题

IT圈 admin 97浏览 0评论

2024年2月29日发(作者:毋唱月)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二章温度与物态变化章节测评

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物理教研组

考生注意:

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

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选择题 30分)

一、单选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

1、下列估测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

A.正常人脉搏跳动的频率为70 Hz

B.学校教室的长度约200cm

C.现在我们考场内温度约36℃

D.中学生课桌高度约80cm

2、关于热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固体很难被压缩,表明固体分子间存在斥力

B.腌制咸鸭蛋,利用了分子在不停地做有规则运动

C.小米与大豆放在一起总体积变小,说明分子间有间隔

D.两个削平的铅块被紧压在一起不易分开,是因为分子间只有引力,没有斥力

3、关于物态变化,下列正确的是( )

A.北方的冬天,看到户外的人不断听出“白气”——汽化

B.静静的池塘覆上薄冰——液化

C.夏天洒在地板上的水很快干了——凝固

D.冰箱冷冻室内壁的霜——凝华

4、关于我们生活中一此常识数据的估测,最接近实际值的是( )

A.冬天洗澡水的温度是60℃

B.我国新一代磁悬浮列车的速度能达到500m/s

C.一张课桌的高度约为0.8m

D.人的密度与水的密度差不多,约为1g/dm3

5、如图为某国产品牌冰箱配备的“超导料理盘”。它采用了超导热管技术,被科技界公认为是迄今为止全球最好的导热技术。常温下将冰冻食物放在该料理盘上,其解冻速度是在空气中直接解冻的4倍;若在冰箱冷冻室中使用,食物放在上面的冷冻速度则是普通冰箱的3倍,“滴水成冰”只需几秒钟。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解冻食物时,食物中的冰发生了液化现象

B.解冻食物时,该料理盘可帮助食物快速吸收热量

C.冷冻食物时,食物中的水发生了凝华现象

D.冷冻食物时,该料理盘迅速从空气中吸收热量并传递给食物

6、下列数据中,最接近生活实际情况的是( )

A.初中物理课本一页纸的厚度约为2mm

C.正常人的心跳每分钟约为5次

B.河南商丘冬天的最低气温约为﹣70℃

D.一个普通鸡蛋的质量约为50g

7、生活中的一些实例和对应解释,正确的是( )

A.草叶上的露珠——熔化 B.冰冻的衣服变干——升华

C.玻璃上的霜——凝固 D.铁块变成铁水——液化

8、中华诗词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以下诗词中有关物态变化的分析正确的是( )

A.“渭城朝雨浥轻尘”:雨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B.“窗含西岭千秋雪”:雪的形成是液化现象

C.“露似珍珠月似钩”:露的形成是熔化现象

D.“霜叶红于二月花”: 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9、下列几种估测最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

A.人步行的速度约为5m/s

C.人体感觉最舒适的温度约为37℃

B.全新的2B铅笔长约18厘米

D.教室宽度约15m

10、关于热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冰和石蜡在熔化过程中,温度都在不断升高

B.重庆初冬,教室窗户玻璃上常出现“水珠”,“水珠”出现在玻璃的内侧

C.固态酒精熔点是117C,固态水银的熔点是39C,南极考察时应使用水银温度计

D.蔬菜进行真空脱水的原理是:真空环境气压低,水的沸点高,水分可以迅速汽化

第Ⅱ卷(非选择题 70分)

二、填空题(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15分)

1、如图所示,物体的长度是____cm。温度计的示数是____℃ 。停表的读数是______s。

2、有一支温度计刻度均匀,但刻度不准确。将它插入冰水混合物中,示数稳定时为5℃;将它插入沸水中,示数稳定时为95℃,该温度计的刻度每小格代表______℃。将这支温度计插入温水中,结

果示数是32℃,则温水的实际温度是______℃。如果不标准温度计中某一温度和标准温度计中一温度示数相同,该温度是______℃。

3、 “让我们荡起双浆,小船儿推开波浪,海面倒映着美丽的白塔,四周环绕着绿树红墙,小船轻轻飘荡在水中,迎面吹来了凉爽的风……”。大多数同学是唱着这支优美的歌曲长大的,歌词中含有许多的物理知识,请回答:

(1)风使同学们感到凉爽,主要原因是通过______________方法加快了汗液的蒸发。

(2)海面倒映的白塔是_________像。(选填“虚”、“实”)。

(3)塔尖距水面110m,河水深6m,那么同学们看到河里塔尖像__________。(选填“正好河底”、“河底上方”“河底下方”)。

4、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同学们每天走进教学楼,都会闻到消毒液的气味,这是______现象;消毒液是液体,不容易被压缩,说明分子间存在着______力。

5、实施人工降雨时,执行任务的飞机在高空投放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干冰很快______成为气体,并从周围______大量的热量(选填“吸收”或“放出”),使空气的温度急剧______(选填“升高”或“下降”),高空处水蒸气就______成为小冰粒,这些小冰粒逐渐变大而下降,遇到暖气流就______成为雨点落到地面上(以上填物态变化名称)。

三、计算题(5小题,每小题8分,共计40分)

1、某水银温度计的玻璃管上有110格均匀的刻度线,当温度计玻璃泡浸没在冰水混合物中时,水银柱液面在第30格处,当温度计玻璃泡浸没在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中时,液面在第80格处。(已知水银的凝固点是-39℃,水银的沸点是357℃)

则:

(1)这支温度计每一小格代表的温度是多少?

(2)这支温度计的测量范围是多少?

2、一支内径、刻度均匀的温度计,当把它的玻璃泡放入冰水混合物中时读数为4℃,当用它测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时,读数为94℃.若现在它的读数为30℃,则这只温度计的实际分度值为多少℃?这时所测物体的实际温度应该是多少?如果在这只温度计上还存在一个刻度刚好等于实际温度,那么这个刻度是多少?(简要写出计算过程)_______

3、小刚同学学习了温度计的知识后,自制了一支温度计,这支温度计共有100个刻度,他用该温度

计测冰水混合物时,温度计液柱停在第20格,用该温度计测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时,温度计液柱停在第70格,求:

(1)该温度计的分度值;

(2)该温度计的量程;

(3)若该温度计测温水的水温时,液柱停在第50格,则该温水的温度是多少?

4、一湖面面积是192km2 , 现在湖面上铺上一层厚度为单个分子直径的单分子薄油层,请估算铺满湖面需要多少体积的油.

5、用直线把下列水污染物的来源和它的实例连接起来.

a.工业污染 ①不合理使用化肥农药

b.农业污染 ②用含磷洗衣粉洗衣服后直接排放污水

c.生活污染 ③冶金工业的废渣

四、实验探究(3小题,每小题5分,共计15分)

1、如下图,甲容器内盛有水,乙容器中盛有右表所列的一种液体,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对甲容器的底部持续加热。

物质 沸点

酒精 78℃

水 100℃

煤油 150℃

(1)如果最终乙容器内的液体发生沸腾,则乙容器内的液体是______;

(2)如果乙容器内的液体是______,则乙容器内的液体不能达到沸点;

(3)如果乙容器内的液体是______,则乙容器内的液体能达到沸点但不会沸腾。

2、小明所在的学习小组开展了“冰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探究,在标准大气压下,利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探究:

(1)如图甲所示的温度计读数为___________℃。

(2)该物质在第5分钟时,处于__________(选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状态。

(3)冰在熔化过程中____________(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4)根据实验数据,小明作出了冰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冰属于_____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3、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实验时烧杯上加纸盖,目的是_______。

(2)实验时,先后四次观察到烧杯中水出现的现象如图所示,把四个现象按出现时间排列,正确的先后顺序应该是_______。

(3)如图所示是根据实验数据作出的水的沸腾图象,由此可知水的沸点为_______,水沸腾时的特点是_______。

(4)某小组刚开始加热就看到温度计的示数迅速上升,观察水量也不少,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D

【详解】

A.正常人脉搏每分钟跳动约70次,即跳动的频率约为70Hz,故A不符合题意;

B.学校教室的长度约10m左右,故B不符合题意;

C.室内舒适的温度一般在23℃,炎热的夏天的室外温度才能可能达到36℃,故C不符合题意;

D.中学生的身高约为160cm,课桌的高度约为中学生身高的一半,所以课桌高度约为80cm,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2、A

【详解】

A.分子间既有引力又有斥力,固体很难被压缩,表明固体分子间存在斥力,故A正确;

B.组成物质的分子在不停的做杂乱无章的热运动,腌制咸鸭蛋,利用了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故B错误;

C.小米与大豆放在一起总体积变小,不能说明分子间有间隔,小米和大豆都不是单个的分子,故C错误;

D.分子间既有引力又有斥力,两个削平的铅块被紧压在一起不易分开,是因为物体被拉伸时,分子间表现为引力,故D错误。

故选A。

3、D

【详解】

A.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故A错误;

B.薄冰是水凝固形成的,故B错误;

C.夏天洒在地板上的水很快干了,是汽化中的蒸发现象,故C错误;

D.霜是水蒸气直接变为了固体,是凝华现象,故D正确。

故选D。

4、C

【详解】

A.人体正常体温在37℃左右,洗澡水的温度应该略高于体温,在40℃左右,不可能达到60℃,故A不符合题意;

B.我国新一代磁悬浮列车的速度能达到500km/h,故B不符合题意;

C.中学生的身高在160cm左右,课桌的高度大约是中学生身高的一半,在80cm=0.8m左右,故C符合题意;

D.水的密度是1.0×103kg/m3,人体密度与水的密度差不多,约为1.0×103kg/m3=1.0g/cm3,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5、B

【详解】

A.食物解冻时,食物中的水由固态变为液态,是熔化现象,故A错误;

B.解冻食物时,因冰熔化需要吸收热量,该料理盘可帮助食物快速吸收热量从而加快解冻,故B正确;

C.冷冻食物时,食物中的水由液态变为固态,发生了凝固现象,故C错误;

D.冷冻食物时,食物中的水发生凝固现象,向外放出热量,该料理盘可以迅速将热量从食物中释放到空气中,从而加快冷冻,故D错误。

故选B。

6、D

【详解】

A.人的头发的直径在75μm左右,物理课本一张纸的厚度与此差不多,在100μm=0.1mm左右,故A不符合题意;

B.商丘冬季最低气温在﹣10℃左右,不可能达到﹣70℃,故B不符合题意;

C.正常情况下,人的心脏跳动一次的时间接近1s,1min跳动的次数在70次左右,故C不符合题意;

D.10个鸡蛋的质量大约1斤,而1斤=500g,所以一个鸡蛋的质量在50g左右,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7、B

【详解】

A.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液态小水滴,故A错误;

B.冬天,北方人冰冻的衣服变干,是冰由固态变为气态,属于升华现象,故B正确;

C.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冰晶,故C错误;

D.铁块变成铁水,由固态变成液态,是熔化现象,故D错误。

故选B。

8、D

【详解】

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升华;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固。

A.雨是水蒸气(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是液化现象,故A不正确;

B.雪的形成是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是凝华现象,故B不正确;

C.露的形成是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是液化现象,故C不正确;

D.霜的形成是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是凝华现象,故D正确。

故选D。

9、B

【详解】

A.人步行的速度约为4km/h,即

4km/h41m/s1.1m/s

3.6故A不符合题意;

B.全新的2B铅笔长约2dm,即

2dm210cm20cm

故B符合题意;

C.人体感觉最舒适的温度约为23℃,人体正常的体温为37℃,故C不符合题意;

D.普通教室规范长8~9m,宽6~7m,层高一般在3.5~4m左右,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0、B

【详解】

A.冰是晶体,晶体熔化时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石蜡是非晶体,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断升高,故A错误;

B.重庆初冬,教室窗户玻璃上常出现“水珠”,这是教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碰到冷玻璃液化成的,所以“水珠”出现在玻璃的内侧,故B正确;

C.南极温度经常低于水银的熔点,若南极考察时使用水银温度计,则水银会凝固成固态,故C错误;

D.液体沸点与气压高低有关,由于真空环境气压低,水的沸点低,水分可以迅速汽化,所以蔬菜可进行真空脱水,故D错误。

故选B。

二、填空题

1、2.80 39 217.5

【详解】

[1]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

0.1cm=1mm

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物体左侧与3.00刻度线对齐,右侧估读为5.80cm;物体的长度为

5.80cm-3.00cm=2.80cm

[2]温度计上10℃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温度是1℃,即此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40”在“30”的上方,显示的温度高于0℃,示数为39℃。

[3]在秒表的中间表盘上,一个小格代表0.5min,分针指示的时间为3min;在秒表的大表盘上,1s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0.1s,指针在37.5s处,所以秒针指示的时间为37.5s,即秒表的读数为

3min37.5s=3×60s+37.5s=217.5s

2、10 30 50

9【详解】

[1]依题意得,温度计的刻度每小格代表的温度为

100℃10℃

9559[2]将这支温度计插入温水中,结果示数是32℃,则温水的实际温度是

32510℃30℃

9[3]如果不标准温度计中某一温度和标准温度计中一温度示数相同,该温度t满足

t5则

10℃t

9t50℃

3、加快液面上方空气流速 虚 河底下方

【详解】

(1)[1]流动的空气加快了人身上汗液的蒸发,蒸发吸热,所以同学们感到凉爽。

(2)[2]倒映的白塔属于平面镜成像,因此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

(3)[3]平静的水面相当于平面镜,白塔的塔尖距水面110m,白塔塔尖距离水面也是110m,而水深只有6m,所以塔尖的虚像在河底下方。

4、扩散 斥

【详解】

[1]走进教学楼能闻到消毒液的气味,是由于消毒液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扩散到人的鼻子中,因此能闻到消毒液的气味。

[2]消毒液是液体,不容易被压缩,说明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斥力,阻碍消毒液分子被进一步压缩。

5、升华 吸收 下降 凝华 熔化

【详解】

[1]干冰被投射入高空中,从固态干冰,变为气态的二氧化碳,叫升华。

[2][3]升华时吸收大量的热量,使周围温度迅速下降。

[4]高空中的水蒸遇冷凝华成小冰晶或液化为小水珠。

[5]小冰晶在下降过程中遇到暖空气熔化为小水珠,最后小水珠聚集变大落到地面上形成雨。

三、计算题

1、 (1)2℃;(2)-39℃~160℃

【详解】

解:(1)因为1标准大气压下沸水温度为100℃,冰水混合物温度为0℃,则该温度计每一格表示的温度为

100℃-0℃=2℃

80-30(2)从最下面的0刻度到30格处共有30格,则该温度计最下面的0刻度对应的温度是

-30×2℃+0℃=-60℃

因水银的凝固点是-39℃,所以该温度计所能测得的最低温度是-39℃;最上面的110格到80格处共有30格,则最上面的110处刻度对应的温度是

100℃+30×2℃=160℃

所以该温度计的测量范围是-39℃~160℃。

答:(1)这支温度计每一小格代表的温度是2℃;

(2)这支温度计的测量范围是-39℃~160℃。

2、(1)10℃ (2)28.9℃ (3)40℃

9【详解】

解:(1)温度计一个小格表示的温度等于度是:

100℃10℃; 温度计显示温度为30℃时,液体的实际温9449℃×(30﹣4)+0℃≈28.9℃.

(2)设外界的实际温度为t,则:

解得t=40℃.

答:这只温度计的实际分度值为

℃×(t﹣4)+0℃=t,

℃;这时所测物体的实际温度应该是28.9℃;如果在这只温度计上还存在一个刻度刚好等于实际温度,那么这个刻度是40℃ ;

点睛:根据温度计的刻度均匀得出其线性关系的表达式,是解决本题的关键,也是本题的难点.在代入数据时,明确数据的内容,搞清数据间的关系,是本题的易错点.

3、(1)2oC;(2)﹣40 oC~160 oC;(3)60 oC。

【详解】

解:(1)因为1标准大气压下沸水温度为100℃,冰水混合物温度为0℃,则该温度计每一格表示的温度,即分度值为

100℃-0℃2℃

7020(2)已知这支温度计共有100个刻度,测冰水混合物时,液柱停在第20格;测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时,液柱停在第70格,说明温度计在第70格上方还有30格,故此时该温度计能测的最高温度是

tmax=100℃+30×2℃=160℃

同理该温度计在第20格下方还有20个格,所以此时该温度计能测的最低温度是

tmin=﹣20×2℃=﹣40℃

故该温度计的量程是:﹣40℃~160℃。

(3)若该温度计测温水的水温时,液柱停在第50格,则该温水的温度是

t=(50﹣20)×2℃=60℃

答:(1)该温度计的分度值2℃;

(2)该温度计的量程是:﹣40℃~160℃;

(3)若该温度计测温水的水温时,液柱停在第50格,则该温水的温度是60℃。

4、1.92×10﹣2m3

【详解】

试题分析

分子的直径约为h=d=10-10m,已知面积和直径,通过公式VSh可求出体积.

试题解析

满湖面需要油的体积:

VSh192106m21010?m1.92102?m3.

点睛:本题考查了体积的计算,知道分子的直径是解题的关键.

5、a.工业污染一③冶金工业的废渣

b.农业污染一①不合理使用化肥农药

c.生活污染一②用含磷洗衣粉洗衣服后直接排放污水

【解析】

解答:a、工业污染主要有工业三废(废水、废气、废渣)的任意排放,因此a与③搭对;b、农业污染主要是农业上农药、化肥的不合理使用,导致水体毒素多或富营养化,故b与①搭配;c、生活污染主要是生活中各种污水任意排放,其中含磷洗衣粉对水的污染最重,所以 c 与②搭对。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水的污染和防治的知识,并把污染源和污染物挂钩,这种考查形式较灵活,要仔细分析方可解答.

四、实验探究

1、酒精 煤油 水

【详解】

由题知,甲容器中装的是水,在一标准大气压下其沸点是100℃,而液体沸腾的条件是达到沸点、继续吸热。

[1]酒精的沸点为78℃,低于100℃,所以酒精达到沸点后能继续吸热而沸腾。

[2]煤油的沸点为150℃,高于水的沸点,当乙容器内的液体是煤油时,不能达到沸点,不能沸腾。

[3]在一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若乙容器内的液体是水,只能达到沸点,不能继续吸热而沸腾。

2、-4 固液共存 吸收 晶体

【详解】

(1)[1]由图甲知道,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液面在0℃以下第四格,所以图甲中温度计的示数为-4℃。

(2)[2]该物质在第5min时处于熔化过程,由晶体的熔化特点知道,该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3)[3]晶体熔化过程中需要持续吸热才能继续熔化下去,否则熔化过程将停止。

(4)[4]由图乙知道,该坐标系中,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温度。图线中,有一段与横轴重合的线段,这就表明在3~8min,该物质虽然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符合晶体的熔化特点,所以冰是晶体。

3、减少热量散失 乙甲丁丙 98℃ 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烧杯底

【详解】

(1)[1]实验时,烧杯要加适量的温水,并加纸盖,是为了减少热量散失,缩短加热的时间,使实验进行得更顺利。

(2)[2]做水的沸腾实验时,先是观察到杯底逐渐的出现气泡,随着加热时间的增加,气泡越来越多且由于热胀冷缩的原因气泡向上运动时是逐渐变小的。当水沸腾时,汽化现象更加剧烈,此时烧杯中的水温度是一致的,气泡向上运动时由于液体压强的减小而变大,所以顺序是乙、甲、丁、丙。

(3)[3]由图知道,水在沸腾过程中保持98℃不变,所以沸点为98℃。

[4]水沸腾时需要不断加热,但是温度保持不变,所以水沸腾的特点: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4)[5]加热时,烧杯底部的温度高于水的温度,刚开始加热就看到温度计的示数迅速上升,但是烧杯中的水量不少,产生这种现象的可能原因是温度计玻璃泡触烧杯底部。

2024年2月29日发(作者:毋唱月)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二章温度与物态变化章节测评

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物理教研组

考生注意:

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

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选择题 30分)

一、单选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

1、下列估测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

A.正常人脉搏跳动的频率为70 Hz

B.学校教室的长度约200cm

C.现在我们考场内温度约36℃

D.中学生课桌高度约80cm

2、关于热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固体很难被压缩,表明固体分子间存在斥力

B.腌制咸鸭蛋,利用了分子在不停地做有规则运动

C.小米与大豆放在一起总体积变小,说明分子间有间隔

D.两个削平的铅块被紧压在一起不易分开,是因为分子间只有引力,没有斥力

3、关于物态变化,下列正确的是( )

A.北方的冬天,看到户外的人不断听出“白气”——汽化

B.静静的池塘覆上薄冰——液化

C.夏天洒在地板上的水很快干了——凝固

D.冰箱冷冻室内壁的霜——凝华

4、关于我们生活中一此常识数据的估测,最接近实际值的是( )

A.冬天洗澡水的温度是60℃

B.我国新一代磁悬浮列车的速度能达到500m/s

C.一张课桌的高度约为0.8m

D.人的密度与水的密度差不多,约为1g/dm3

5、如图为某国产品牌冰箱配备的“超导料理盘”。它采用了超导热管技术,被科技界公认为是迄今为止全球最好的导热技术。常温下将冰冻食物放在该料理盘上,其解冻速度是在空气中直接解冻的4倍;若在冰箱冷冻室中使用,食物放在上面的冷冻速度则是普通冰箱的3倍,“滴水成冰”只需几秒钟。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解冻食物时,食物中的冰发生了液化现象

B.解冻食物时,该料理盘可帮助食物快速吸收热量

C.冷冻食物时,食物中的水发生了凝华现象

D.冷冻食物时,该料理盘迅速从空气中吸收热量并传递给食物

6、下列数据中,最接近生活实际情况的是( )

A.初中物理课本一页纸的厚度约为2mm

C.正常人的心跳每分钟约为5次

B.河南商丘冬天的最低气温约为﹣70℃

D.一个普通鸡蛋的质量约为50g

7、生活中的一些实例和对应解释,正确的是( )

A.草叶上的露珠——熔化 B.冰冻的衣服变干——升华

C.玻璃上的霜——凝固 D.铁块变成铁水——液化

8、中华诗词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以下诗词中有关物态变化的分析正确的是( )

A.“渭城朝雨浥轻尘”:雨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B.“窗含西岭千秋雪”:雪的形成是液化现象

C.“露似珍珠月似钩”:露的形成是熔化现象

D.“霜叶红于二月花”: 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9、下列几种估测最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

A.人步行的速度约为5m/s

C.人体感觉最舒适的温度约为37℃

B.全新的2B铅笔长约18厘米

D.教室宽度约15m

10、关于热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冰和石蜡在熔化过程中,温度都在不断升高

B.重庆初冬,教室窗户玻璃上常出现“水珠”,“水珠”出现在玻璃的内侧

C.固态酒精熔点是117C,固态水银的熔点是39C,南极考察时应使用水银温度计

D.蔬菜进行真空脱水的原理是:真空环境气压低,水的沸点高,水分可以迅速汽化

第Ⅱ卷(非选择题 70分)

二、填空题(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15分)

1、如图所示,物体的长度是____cm。温度计的示数是____℃ 。停表的读数是______s。

2、有一支温度计刻度均匀,但刻度不准确。将它插入冰水混合物中,示数稳定时为5℃;将它插入沸水中,示数稳定时为95℃,该温度计的刻度每小格代表______℃。将这支温度计插入温水中,结

果示数是32℃,则温水的实际温度是______℃。如果不标准温度计中某一温度和标准温度计中一温度示数相同,该温度是______℃。

3、 “让我们荡起双浆,小船儿推开波浪,海面倒映着美丽的白塔,四周环绕着绿树红墙,小船轻轻飘荡在水中,迎面吹来了凉爽的风……”。大多数同学是唱着这支优美的歌曲长大的,歌词中含有许多的物理知识,请回答:

(1)风使同学们感到凉爽,主要原因是通过______________方法加快了汗液的蒸发。

(2)海面倒映的白塔是_________像。(选填“虚”、“实”)。

(3)塔尖距水面110m,河水深6m,那么同学们看到河里塔尖像__________。(选填“正好河底”、“河底上方”“河底下方”)。

4、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同学们每天走进教学楼,都会闻到消毒液的气味,这是______现象;消毒液是液体,不容易被压缩,说明分子间存在着______力。

5、实施人工降雨时,执行任务的飞机在高空投放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干冰很快______成为气体,并从周围______大量的热量(选填“吸收”或“放出”),使空气的温度急剧______(选填“升高”或“下降”),高空处水蒸气就______成为小冰粒,这些小冰粒逐渐变大而下降,遇到暖气流就______成为雨点落到地面上(以上填物态变化名称)。

三、计算题(5小题,每小题8分,共计40分)

1、某水银温度计的玻璃管上有110格均匀的刻度线,当温度计玻璃泡浸没在冰水混合物中时,水银柱液面在第30格处,当温度计玻璃泡浸没在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中时,液面在第80格处。(已知水银的凝固点是-39℃,水银的沸点是357℃)

则:

(1)这支温度计每一小格代表的温度是多少?

(2)这支温度计的测量范围是多少?

2、一支内径、刻度均匀的温度计,当把它的玻璃泡放入冰水混合物中时读数为4℃,当用它测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时,读数为94℃.若现在它的读数为30℃,则这只温度计的实际分度值为多少℃?这时所测物体的实际温度应该是多少?如果在这只温度计上还存在一个刻度刚好等于实际温度,那么这个刻度是多少?(简要写出计算过程)_______

3、小刚同学学习了温度计的知识后,自制了一支温度计,这支温度计共有100个刻度,他用该温度

计测冰水混合物时,温度计液柱停在第20格,用该温度计测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时,温度计液柱停在第70格,求:

(1)该温度计的分度值;

(2)该温度计的量程;

(3)若该温度计测温水的水温时,液柱停在第50格,则该温水的温度是多少?

4、一湖面面积是192km2 , 现在湖面上铺上一层厚度为单个分子直径的单分子薄油层,请估算铺满湖面需要多少体积的油.

5、用直线把下列水污染物的来源和它的实例连接起来.

a.工业污染 ①不合理使用化肥农药

b.农业污染 ②用含磷洗衣粉洗衣服后直接排放污水

c.生活污染 ③冶金工业的废渣

四、实验探究(3小题,每小题5分,共计15分)

1、如下图,甲容器内盛有水,乙容器中盛有右表所列的一种液体,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对甲容器的底部持续加热。

物质 沸点

酒精 78℃

水 100℃

煤油 150℃

(1)如果最终乙容器内的液体发生沸腾,则乙容器内的液体是______;

(2)如果乙容器内的液体是______,则乙容器内的液体不能达到沸点;

(3)如果乙容器内的液体是______,则乙容器内的液体能达到沸点但不会沸腾。

2、小明所在的学习小组开展了“冰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探究,在标准大气压下,利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探究:

(1)如图甲所示的温度计读数为___________℃。

(2)该物质在第5分钟时,处于__________(选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状态。

(3)冰在熔化过程中____________(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4)根据实验数据,小明作出了冰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冰属于_____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3、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实验时烧杯上加纸盖,目的是_______。

(2)实验时,先后四次观察到烧杯中水出现的现象如图所示,把四个现象按出现时间排列,正确的先后顺序应该是_______。

(3)如图所示是根据实验数据作出的水的沸腾图象,由此可知水的沸点为_______,水沸腾时的特点是_______。

(4)某小组刚开始加热就看到温度计的示数迅速上升,观察水量也不少,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D

【详解】

A.正常人脉搏每分钟跳动约70次,即跳动的频率约为70Hz,故A不符合题意;

B.学校教室的长度约10m左右,故B不符合题意;

C.室内舒适的温度一般在23℃,炎热的夏天的室外温度才能可能达到36℃,故C不符合题意;

D.中学生的身高约为160cm,课桌的高度约为中学生身高的一半,所以课桌高度约为80cm,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2、A

【详解】

A.分子间既有引力又有斥力,固体很难被压缩,表明固体分子间存在斥力,故A正确;

B.组成物质的分子在不停的做杂乱无章的热运动,腌制咸鸭蛋,利用了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故B错误;

C.小米与大豆放在一起总体积变小,不能说明分子间有间隔,小米和大豆都不是单个的分子,故C错误;

D.分子间既有引力又有斥力,两个削平的铅块被紧压在一起不易分开,是因为物体被拉伸时,分子间表现为引力,故D错误。

故选A。

3、D

【详解】

A.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故A错误;

B.薄冰是水凝固形成的,故B错误;

C.夏天洒在地板上的水很快干了,是汽化中的蒸发现象,故C错误;

D.霜是水蒸气直接变为了固体,是凝华现象,故D正确。

故选D。

4、C

【详解】

A.人体正常体温在37℃左右,洗澡水的温度应该略高于体温,在40℃左右,不可能达到60℃,故A不符合题意;

B.我国新一代磁悬浮列车的速度能达到500km/h,故B不符合题意;

C.中学生的身高在160cm左右,课桌的高度大约是中学生身高的一半,在80cm=0.8m左右,故C符合题意;

D.水的密度是1.0×103kg/m3,人体密度与水的密度差不多,约为1.0×103kg/m3=1.0g/cm3,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5、B

【详解】

A.食物解冻时,食物中的水由固态变为液态,是熔化现象,故A错误;

B.解冻食物时,因冰熔化需要吸收热量,该料理盘可帮助食物快速吸收热量从而加快解冻,故B正确;

C.冷冻食物时,食物中的水由液态变为固态,发生了凝固现象,故C错误;

D.冷冻食物时,食物中的水发生凝固现象,向外放出热量,该料理盘可以迅速将热量从食物中释放到空气中,从而加快冷冻,故D错误。

故选B。

6、D

【详解】

A.人的头发的直径在75μm左右,物理课本一张纸的厚度与此差不多,在100μm=0.1mm左右,故A不符合题意;

B.商丘冬季最低气温在﹣10℃左右,不可能达到﹣70℃,故B不符合题意;

C.正常情况下,人的心脏跳动一次的时间接近1s,1min跳动的次数在70次左右,故C不符合题意;

D.10个鸡蛋的质量大约1斤,而1斤=500g,所以一个鸡蛋的质量在50g左右,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7、B

【详解】

A.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液态小水滴,故A错误;

B.冬天,北方人冰冻的衣服变干,是冰由固态变为气态,属于升华现象,故B正确;

C.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冰晶,故C错误;

D.铁块变成铁水,由固态变成液态,是熔化现象,故D错误。

故选B。

8、D

【详解】

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升华;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固。

A.雨是水蒸气(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是液化现象,故A不正确;

B.雪的形成是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是凝华现象,故B不正确;

C.露的形成是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是液化现象,故C不正确;

D.霜的形成是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是凝华现象,故D正确。

故选D。

9、B

【详解】

A.人步行的速度约为4km/h,即

4km/h41m/s1.1m/s

3.6故A不符合题意;

B.全新的2B铅笔长约2dm,即

2dm210cm20cm

故B符合题意;

C.人体感觉最舒适的温度约为23℃,人体正常的体温为37℃,故C不符合题意;

D.普通教室规范长8~9m,宽6~7m,层高一般在3.5~4m左右,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0、B

【详解】

A.冰是晶体,晶体熔化时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石蜡是非晶体,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断升高,故A错误;

B.重庆初冬,教室窗户玻璃上常出现“水珠”,这是教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碰到冷玻璃液化成的,所以“水珠”出现在玻璃的内侧,故B正确;

C.南极温度经常低于水银的熔点,若南极考察时使用水银温度计,则水银会凝固成固态,故C错误;

D.液体沸点与气压高低有关,由于真空环境气压低,水的沸点低,水分可以迅速汽化,所以蔬菜可进行真空脱水,故D错误。

故选B。

二、填空题

1、2.80 39 217.5

【详解】

[1]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

0.1cm=1mm

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物体左侧与3.00刻度线对齐,右侧估读为5.80cm;物体的长度为

5.80cm-3.00cm=2.80cm

[2]温度计上10℃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温度是1℃,即此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40”在“30”的上方,显示的温度高于0℃,示数为39℃。

[3]在秒表的中间表盘上,一个小格代表0.5min,分针指示的时间为3min;在秒表的大表盘上,1s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0.1s,指针在37.5s处,所以秒针指示的时间为37.5s,即秒表的读数为

3min37.5s=3×60s+37.5s=217.5s

2、10 30 50

9【详解】

[1]依题意得,温度计的刻度每小格代表的温度为

100℃10℃

9559[2]将这支温度计插入温水中,结果示数是32℃,则温水的实际温度是

32510℃30℃

9[3]如果不标准温度计中某一温度和标准温度计中一温度示数相同,该温度t满足

t5则

10℃t

9t50℃

3、加快液面上方空气流速 虚 河底下方

【详解】

(1)[1]流动的空气加快了人身上汗液的蒸发,蒸发吸热,所以同学们感到凉爽。

(2)[2]倒映的白塔属于平面镜成像,因此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

(3)[3]平静的水面相当于平面镜,白塔的塔尖距水面110m,白塔塔尖距离水面也是110m,而水深只有6m,所以塔尖的虚像在河底下方。

4、扩散 斥

【详解】

[1]走进教学楼能闻到消毒液的气味,是由于消毒液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扩散到人的鼻子中,因此能闻到消毒液的气味。

[2]消毒液是液体,不容易被压缩,说明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斥力,阻碍消毒液分子被进一步压缩。

5、升华 吸收 下降 凝华 熔化

【详解】

[1]干冰被投射入高空中,从固态干冰,变为气态的二氧化碳,叫升华。

[2][3]升华时吸收大量的热量,使周围温度迅速下降。

[4]高空中的水蒸遇冷凝华成小冰晶或液化为小水珠。

[5]小冰晶在下降过程中遇到暖空气熔化为小水珠,最后小水珠聚集变大落到地面上形成雨。

三、计算题

1、 (1)2℃;(2)-39℃~160℃

【详解】

解:(1)因为1标准大气压下沸水温度为100℃,冰水混合物温度为0℃,则该温度计每一格表示的温度为

100℃-0℃=2℃

80-30(2)从最下面的0刻度到30格处共有30格,则该温度计最下面的0刻度对应的温度是

-30×2℃+0℃=-60℃

因水银的凝固点是-39℃,所以该温度计所能测得的最低温度是-39℃;最上面的110格到80格处共有30格,则最上面的110处刻度对应的温度是

100℃+30×2℃=160℃

所以该温度计的测量范围是-39℃~160℃。

答:(1)这支温度计每一小格代表的温度是2℃;

(2)这支温度计的测量范围是-39℃~160℃。

2、(1)10℃ (2)28.9℃ (3)40℃

9【详解】

解:(1)温度计一个小格表示的温度等于度是:

100℃10℃; 温度计显示温度为30℃时,液体的实际温9449℃×(30﹣4)+0℃≈28.9℃.

(2)设外界的实际温度为t,则:

解得t=40℃.

答:这只温度计的实际分度值为

℃×(t﹣4)+0℃=t,

℃;这时所测物体的实际温度应该是28.9℃;如果在这只温度计上还存在一个刻度刚好等于实际温度,那么这个刻度是40℃ ;

点睛:根据温度计的刻度均匀得出其线性关系的表达式,是解决本题的关键,也是本题的难点.在代入数据时,明确数据的内容,搞清数据间的关系,是本题的易错点.

3、(1)2oC;(2)﹣40 oC~160 oC;(3)60 oC。

【详解】

解:(1)因为1标准大气压下沸水温度为100℃,冰水混合物温度为0℃,则该温度计每一格表示的温度,即分度值为

100℃-0℃2℃

7020(2)已知这支温度计共有100个刻度,测冰水混合物时,液柱停在第20格;测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时,液柱停在第70格,说明温度计在第70格上方还有30格,故此时该温度计能测的最高温度是

tmax=100℃+30×2℃=160℃

同理该温度计在第20格下方还有20个格,所以此时该温度计能测的最低温度是

tmin=﹣20×2℃=﹣40℃

故该温度计的量程是:﹣40℃~160℃。

(3)若该温度计测温水的水温时,液柱停在第50格,则该温水的温度是

t=(50﹣20)×2℃=60℃

答:(1)该温度计的分度值2℃;

(2)该温度计的量程是:﹣40℃~160℃;

(3)若该温度计测温水的水温时,液柱停在第50格,则该温水的温度是60℃。

4、1.92×10﹣2m3

【详解】

试题分析

分子的直径约为h=d=10-10m,已知面积和直径,通过公式VSh可求出体积.

试题解析

满湖面需要油的体积:

VSh192106m21010?m1.92102?m3.

点睛:本题考查了体积的计算,知道分子的直径是解题的关键.

5、a.工业污染一③冶金工业的废渣

b.农业污染一①不合理使用化肥农药

c.生活污染一②用含磷洗衣粉洗衣服后直接排放污水

【解析】

解答:a、工业污染主要有工业三废(废水、废气、废渣)的任意排放,因此a与③搭对;b、农业污染主要是农业上农药、化肥的不合理使用,导致水体毒素多或富营养化,故b与①搭配;c、生活污染主要是生活中各种污水任意排放,其中含磷洗衣粉对水的污染最重,所以 c 与②搭对。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水的污染和防治的知识,并把污染源和污染物挂钩,这种考查形式较灵活,要仔细分析方可解答.

四、实验探究

1、酒精 煤油 水

【详解】

由题知,甲容器中装的是水,在一标准大气压下其沸点是100℃,而液体沸腾的条件是达到沸点、继续吸热。

[1]酒精的沸点为78℃,低于100℃,所以酒精达到沸点后能继续吸热而沸腾。

[2]煤油的沸点为150℃,高于水的沸点,当乙容器内的液体是煤油时,不能达到沸点,不能沸腾。

[3]在一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若乙容器内的液体是水,只能达到沸点,不能继续吸热而沸腾。

2、-4 固液共存 吸收 晶体

【详解】

(1)[1]由图甲知道,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液面在0℃以下第四格,所以图甲中温度计的示数为-4℃。

(2)[2]该物质在第5min时处于熔化过程,由晶体的熔化特点知道,该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3)[3]晶体熔化过程中需要持续吸热才能继续熔化下去,否则熔化过程将停止。

(4)[4]由图乙知道,该坐标系中,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温度。图线中,有一段与横轴重合的线段,这就表明在3~8min,该物质虽然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符合晶体的熔化特点,所以冰是晶体。

3、减少热量散失 乙甲丁丙 98℃ 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烧杯底

【详解】

(1)[1]实验时,烧杯要加适量的温水,并加纸盖,是为了减少热量散失,缩短加热的时间,使实验进行得更顺利。

(2)[2]做水的沸腾实验时,先是观察到杯底逐渐的出现气泡,随着加热时间的增加,气泡越来越多且由于热胀冷缩的原因气泡向上运动时是逐渐变小的。当水沸腾时,汽化现象更加剧烈,此时烧杯中的水温度是一致的,气泡向上运动时由于液体压强的减小而变大,所以顺序是乙、甲、丁、丙。

(3)[3]由图知道,水在沸腾过程中保持98℃不变,所以沸点为98℃。

[4]水沸腾时需要不断加热,但是温度保持不变,所以水沸腾的特点: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4)[5]加热时,烧杯底部的温度高于水的温度,刚开始加热就看到温度计的示数迅速上升,但是烧杯中的水量不少,产生这种现象的可能原因是温度计玻璃泡触烧杯底部。

发布评论

评论列表 (0)

  1.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