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USBMI致力于为网友们分享Windows、安卓、IOS等主流手机系统相关的资讯以及评测、同时提供相关教程、应用、软件下载等服务。

2022-2023学年度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物体的运动章节测试练习题

IT圈 admin 24浏览 0评论

2024年3月5日发(作者:寇湛恩)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物体的运动章节测试

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物理教研组

考生注意:

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

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选择题 15分)

一、单选题(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15分)

1、如图所示为二青会火炬传递的现场,手持火炬的火炬手领跑,火炬护跑队员保持固定距离跟随在两侧。对于上述现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以火炬手为参照物,火炬是运动的

B.以护跑队员为参照物,火炬是静止的

C.以观众为参照物,护跑队员是静止的

D.以火炬为参照物,地面是静止的

2、某人骑自行车,经过不同的路段,有不同的速度。根据如图所示的s-t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段的运动速度是50m/s

C.C段的运动速度为0

B.A段的运动速度比B段的运动速度小

D.全程中D段的运动速度最快

3、小红坐在行驶的火车上,如果认为她是静止的,所选的参照物是( )

A.所坐的座椅

C.远处的房屋

B.铁路边的树

D.身边走过的人

4、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下列关于这首唐诗中蕴含着的物理知识,说法正确的是( )

A.乌鸦的啼叫声频率低于20Hz

B.霜是水蒸气液化而成的

C.月亮落下的参照物是江边的枫树

D.钟声传到客船的速度是340km/h

5、诗词中常蕴含着物理知识,根据下列哪句诗能估算出物体运动的速度( )

A.天台四万八千丈

C.春风十里扬州路

B.坐地日行八万里

D.桃花潭水深千尺

第Ⅱ卷(非选择题 85分)

二、填空题(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20分)

1、如图温度计的示数为______℃,物体的长度为______cm。

2、在平直的公路上甲、乙两车相距30m,它们同时相向做匀速直线运动,运动过程中的s﹣t图像分别如图(a)和(b)所示。则:

(1)乙车的速度是 _____m/s;

(2)当乙车运动的路程为2.4m,甲车的路程为 _____m;

(3)经过20s,两车相距 _____m。

3、如图甲所示,冬奥会开幕式上童声合唱《奥林匹克颂》。从物理角度来看,合唱的歌声一定比其中任意一个小朋友唱歌声的______(选填“音调高”“响度大”或“音色好”);图乙是全国各民族、各行业的176名代表正在传递五星红旗的过程中,以国旗为参照物,站在地面不动的传旗手是______的(选填“静止”或“运动”)。

4、如图所示,图中木块的长度为______cm。

5、人们通常说的“运动”与“静止”是相对的,即相对于所选的参照物而言。选择不同的参照物,结论常常也会不一样。要描述一位乘电梯上升的乘客的运动(图),如果选择地面为参照物,乘客是_________的;如果选择其所在电梯的轿厢为参照物,乘客是___________的(均选填“运动”或“静止”)。

三、计算题(5小题,每小题9分,共计45分)

1、小明参加学校运动会1000米跑,前300米用时50秒,后700米用时2分30秒,求:

(1)小明前300米的平均速度是多少m/s?

(2)小明跑完全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少m/s,合多少km/h?

2、青岛胶州湾隧道是我国最长的海底隧道。隧道全长7800米,分为路上和海底两部分,海底部分长3950米,最深处位于海平面以下82.81米,隧道连接青岛和黄岛两地,设计时速80km/h。该隧道通车后,结束了两岸人员往来依靠渡轮的时代。

(1)暑假小铭一家乘车通过隧道共用时6min30s,求汽车的平均速度并判断是否超速。

(2)在修建海底隧道时常用到超声波测距,已知超声波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为1500m/s,若从海平面竖直向下发出的超声波遇障碍物经0.1s后返回,求海下障碍物所处的深度。

3、如图所示,长度为200m的火车在笔直的轨道上匀速行驶,在从山崖驶向大桥的过程中,火车头距离桥头300m处鸣笛,鸣笛10s后,火车头到达桥头,此时车头的司机听到来自山崖的回声,空气中的声速为340m/s。求:

(1)火车的速度;

(2)听到鸣笛时,火车车头到山崖的距离;

(3)若车头上桥后30s车尾离开大桥,大桥的长度。

4、长度为200m的动车在笔直的轨道上匀速行驶,在从山崖驶向大桥的过程中,如图所示,司机在动车头距离桥头300m处鸣笛,鸣笛6s后,动车头到达桥头,此时车头的司机听到来自山崖的回声;听到回声20s后,车尾驶过桥尾。(此时空气中的声速为340m/s)求:

(1)动车的速度;

(2)大桥的长度;

(3)鸣笛时,动车车头离山崖的距离。

5、南通沪苏通公铁大桥全长12km,限速100km/h。若甲、乙两辆小汽车(车长忽略不计)都匀速通过大桥,甲车通过大桥用时9min,乙车比甲车晚1min驶上大桥。求:

(1)甲车通过大桥的速度;

(2)如果不违反交通规则,汽车通过大桥的最短时间;

(3)乙车能否以85km/h的速度在大桥上追上甲车,请通过计算进行判断。

四、实验探究(2小题,每小题10分,共计20分)

1、在“测量平均速度”时,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让小车从带有刻度的斜面顶端由静止滑下,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B、C三个位置时电子表的显示时间。

(1)该实验的原理是 ______,实验中为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 ______(选填“大”或“小”)。金属片的作用是 ______;

(2)在实验前必须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小车到达C点还没有停止计时,则会使所测量的运动速度偏 ______。

2、在“探究纸锥下落的快慢”的活动中,小明取两张等大的圆形纸,做成①号纸锥和②号纸锥.

(1)对于纸锥下落前的初始位置,有图甲所示的A和B两种摆放方式,你认为正确的是______;

(2)按正确方式摆放,同时释放,发现②号纸锥先到达地面,说明②号纸锥比①号纸锥快,这是通过相同_______比______的方法比较快慢;

(3)小明用频闪照相机拍摄得到①号纸锥的照片,如图乙所示,已知照相机每隔0.25s曝光一次,①号纸锥的直径10cm。

①纸锥从O到A的过程中,下落速度的变化情况是______;

②为测量纸锥从O下落到A的平均速度,还需要测出照片中______和_______;

③根据实验估算出纸锥从O下落到A的平均速度为______m/s。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B

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火炬传递时,手持火炬奔跑的火炬手与护跑队员之间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所以他是静止的;但相对于站立在街道两旁加油助威的观众来说,他们之间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所以他是运动的。

【详解】

A.火炬手手持火炬,以火炬手为参照物,火炬没有相对运动,是静止的,故A错误;

B.火炬护跑队员保持固定距离跟随在两侧,以护跑队员为参照物,火炬没有相对运动,火炬是静止的,故B正确;

C.观众可认为不动,以观众为参照物,护跑队员一直有相对运动,则是运动的,故C错误;

D.以火炬为参照物,地面往后退,则地面是运动的,故D错误。

故选B。

2、C

【详解】

A.由图可知,A段的路程为500m,时间为50s,所以A段的速度为

vs500m=10m/s

t50s故A错误;

B.B段的路程为

sB900m-500m=400m

时间为

tB=150s-50s=100s

速度为

vBsB400m==4m/s

tB100s所以

v>vB

故B错误;

C.由图可知,C段的路程为0,则速度也为0,故C正确;

D.由图可知,D段的路程为100m,时间为50s,则速度为

vDsD100m=2m/s

tD50s因为

v>vB>vD

所以D段速度不是最快的,故D错误。

故选C。

3、A

【详解】

A.小红坐在行驶的火车上,小红与她所坐的座椅之间的相对位置没有发生改变,因此小红相对于椅子是静止的,故A符合题意;

B.小红坐在行驶的火车上,小红与铁路边的树的相对位置有发生改变,因此小红相对于铁路边的树是运动的,故B不符合题意;

C.小红坐在行驶的火车上,小红与远处的房屋的相对位置有发生改变,因此小红相对于远处的房屋是运动的,故C不符合题意;

D.小红坐在行驶的火车上,小红与身边走过的人的相对位置有发生改变,因此小红相对于身边走过的人是运动的,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4、C

【详解】

A.频率低于20Hz的声音是次声波,人耳的听觉范围是20Hz~20000 Hz。故A错误;

B.霜是固态,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而成的,故B错误;

C.月亮相对于地面、寒山寺、渔火、乌鸦、江边枫树等物体位置都发生了变化,故C正确;

D.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故D错误。

故选C。

5、B

【详解】

根据公式v 可知,要估算出物体运动的速度,需要估计出物体运动的路程和时间。

ACD.“四万八千丈”、“十里”、“千尺”,分别表示的是“天台”的高度、“扬州路”的长度以及“桃花潭”水的深度,并没有运动的物体,即没有运动的时间,无法估算物体运动的速度,故ACD不符合题意;

B.运动的路程为“八万里”,所用的时间为“一日”,可以根据公式v估算出速度,故B符合题意。

故选B。

二、填空题

1、 -16 1.85

【详解】

[1]如图所示,温度计每大格表示10℃,平均分成10小格,分度值为1℃,示数向右变小,则此时温度为零度以下,故读数为-16℃。

[2]如图所示,刻度尺每大格表示1cm,平均分成10小格,分度值为0.1cm,左端读数为2.00cm,右端读数为3.85cm,物体的长度为

stst

l3.85cm2.00cm1.85cm

2、 0.6 1.6 10

【详解】

(1)[1]乙车的速度是

v乙s乙3.6m==0.6m/s

t乙6s(2)[2]当乙车运动的路程为2.4m,乙车运动的时间为

t乙s乙12.4m=4s

v乙0.6m/s甲车的路程为

s甲v甲t甲=2.4m4s=1.6m

6s(3)[3]经过20s,甲车的路程为

s甲'v甲t甲'=2.4m20s=8m

6s乙车的路程为

s乙'v乙t甲'=0.620s=12m

两车相距

s30m-s甲'-s乙'=30m-8m-12m=10m

3、 响度大 运动

【详解】

[1]音色与发声体的结构有关,音调与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响度与发声体的振动幅度有关,合唱时人很多,一群人唱歌时声音很大,即很多人的合唱声音一定比一个小朋友的歌声响度大。

[2]以国旗为参照物,站在地面不动的传旗手与国旗之间的相对位置发生变化,所以以国旗为参照物时,站在地面的传旗手是运动的。

4、1.95

【详解】

由图可知,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1m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木块左侧与1.00cm刻度线对齐,右侧与2.95cm刻度线对齐,所以木块的长度为

L=2.95cm-1.00cm=1.95cm。

5、 运动 静止

【详解】

[1]静止站在上升电梯中的乘客,相对于地面位置发生了变化,若以地面为参照物,则人运动的;

[2]若以电梯的轿厢为参照物,乘客和电梯之间的位置没发生变化,所以相对于电梯的轿厢是静止的。

三、计算题

1、(1)6m/s;(2)5m/s,合18km/h

【详解】

解:(1)前300米所用的时间t1=50s,则前300米的平均速度

v1s1300m6m/s

t150s(2)跑完全程的时间

t=t1+t2=50s+2min30s=200s

全程的平均速度

vs1000m5m/s=53.6km/h=18km/h

t200s答:(1)小明前300米的平均速度为6m/s;

(2)小明跑完全程的平均速度为5m/s,合18km/h。

2、(1)72 km/h,无法判断是否超速;(2)75m

【详解】

解:(1)通过隧道共用时

t隧道=6min30s=390s

汽车的平均速度

s隧道t隧道7800m=20m/s=72km/h80km/h

390sv所以汽车并未超速,但在某些时刻可能车速已达到或超过80km/h,因此,无法判断。

(2)超声波从海面传到海底的时间为

1t0.1s0.05s

2可得,海下障碍物所处的深度

s=vt=1500m/s×0.05s=75m

答:(1)汽车的平均速度72km/h,无法判断是否超速。

(2)海下障碍物所处的深度75m。

3、(1)30ms;(2)1850m;(3)700m

【详解】

解:(1)鸣笛后火车走过的路程

s车=300m

鸣笛10 s后,火车头到达桥头,火车的速度为

v车=s车t300m=30m/s

10s(2)听到鸣笛时,声音走过的路程

s声=v声t=340m/s×10s=3400 m

听到鸣笛时火车车头距山崖的距离

s山崖=s车+s声2300m+3400m=1850m

2(3)车头上桥后到车尾离开大桥,车通过的总路程

s总

=

v车t桥

= 30m/s × 30s= 900m

大桥的长度

s桥=s总-l车

= 900m-200m = 700m

答:(1)火车的速度为30m/s;

(2)听到鸣笛时,火车车头到山崖的距离为1850m;

(3)大桥的长度为700m。

4、(1)50m/s;(2)800m;(3)870m。

【详解】

解:(1)动车的速度

v车s1300m=50m/s

t16s(2)动车完全通过大桥的路程

s2=v车t2=50m/s×20s=1000m

则大桥的长度

L桥=s2﹣L车=1000m﹣200m=800m

(3)声音传播的距离

s声=v声t1=340m/s×6s=2040m

鸣笛时,动车头与山崖的距离

11s(s声s1)(2040m300m)870m

22答:(1)动车的速度50m/s;

(2)大桥的长度800m;

(3)鸣笛时,动车车头离山崖的距离870m。

5、(1)80 km/h;(2)0.12 h;(3)不能

【详解】

解:(1)根据速度公式,可得出甲车通过大桥的平均速度

vs12km80km/h9

th60st(2)根据v 可知,轿车通过大桥全程至少需要的时间:

svmax12km0.12h

100km/htmin(3)甲车通过大桥所用的时间为9min,那么乙通过大桥所用时间

t′=9min-1min=8min

甲车通过大桥时乙车行驶的路程

svt85km/h8h0.13km12km

60因此乙车不能追上甲车。

答:(1)甲车通过大桥全程的平均速度是80 km/h;

(2)甲车通过大桥全程至少需要0.12 h;

(3)乙车不能以85km/h的速度在大桥上追上甲车。

四、实验探究

1、

v 小 方便计时 小

【详解】

解:

st

s(1)[1]“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用刻度尺测长度,秒表测时间,用v求出速度。

t[2]小车所放的斜面应保持较小的坡度,小车速度变化越慢,这样小车在斜面上运动时间会长些,便于测量时间。

[3]为了让小车在同一位置停下来,便于测出小车行驶相同路程的时间,需要在斜面上放置一个金属片,故实验中金属片的作用是使小车在同一位置停下,便于准确测量小车运动的时间。

(2)[4]如果小车到达C点后还没有停止计时,则计时的时间会比实际的时间长,根据速度公式可知,在路程一定的情况下,时间偏大,平均速度的结果会偏小。

2、 A 路程 时间 先变大后不变

OA的距离(OA的长度) 从O到A实际下落的时间 0.3

【详解】

(1)[1]为了比较纸锥下落的快慢,应把两个纸锥拿到同一高度同时由静止释放;图A中两纸锥的下端高度相同,图B中两纸锥的上端高度相同,而落地时是下端触地,所以,应选图A的位置释放,然后记录下落至地面的时间。

(2)[2][3]按正确方式摆放,应是两纸锥的下端高度相同,同时释放,且②号纸锥先到达地面,说明这是通过相同路程比时间的方法比较快慢。

(3)①[4]根据图示知道,相同时间内,纸锥通过的路程先增大后相等,说明纸锥的速度先变大后不变,即先做加速运动再做匀速运动。

②[5][6]由v知道,要计算平均速度,需要知道纸锥下落的实际高度以及纸锥下落的时间,即需要知道从O到A实际下落的高度和时间。

③[7]根据图示知道,纸锥从O下落到A的时间

stt=6×0.25s=1.5s

①纸锥的直径10cm,由图估测纸锥下落的实际高度大约是纸锥的直径的5倍,故纸锥下落的实际高度大约是

s=5×10cm=50cm=0.5m

由v知道,纸锥从O下落到A的平均速度

st

s0.5mv=0.3m/s

t1.5s

2024年3月5日发(作者:寇湛恩)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物体的运动章节测试

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物理教研组

考生注意:

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

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选择题 15分)

一、单选题(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15分)

1、如图所示为二青会火炬传递的现场,手持火炬的火炬手领跑,火炬护跑队员保持固定距离跟随在两侧。对于上述现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以火炬手为参照物,火炬是运动的

B.以护跑队员为参照物,火炬是静止的

C.以观众为参照物,护跑队员是静止的

D.以火炬为参照物,地面是静止的

2、某人骑自行车,经过不同的路段,有不同的速度。根据如图所示的s-t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段的运动速度是50m/s

C.C段的运动速度为0

B.A段的运动速度比B段的运动速度小

D.全程中D段的运动速度最快

3、小红坐在行驶的火车上,如果认为她是静止的,所选的参照物是( )

A.所坐的座椅

C.远处的房屋

B.铁路边的树

D.身边走过的人

4、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下列关于这首唐诗中蕴含着的物理知识,说法正确的是( )

A.乌鸦的啼叫声频率低于20Hz

B.霜是水蒸气液化而成的

C.月亮落下的参照物是江边的枫树

D.钟声传到客船的速度是340km/h

5、诗词中常蕴含着物理知识,根据下列哪句诗能估算出物体运动的速度( )

A.天台四万八千丈

C.春风十里扬州路

B.坐地日行八万里

D.桃花潭水深千尺

第Ⅱ卷(非选择题 85分)

二、填空题(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20分)

1、如图温度计的示数为______℃,物体的长度为______cm。

2、在平直的公路上甲、乙两车相距30m,它们同时相向做匀速直线运动,运动过程中的s﹣t图像分别如图(a)和(b)所示。则:

(1)乙车的速度是 _____m/s;

(2)当乙车运动的路程为2.4m,甲车的路程为 _____m;

(3)经过20s,两车相距 _____m。

3、如图甲所示,冬奥会开幕式上童声合唱《奥林匹克颂》。从物理角度来看,合唱的歌声一定比其中任意一个小朋友唱歌声的______(选填“音调高”“响度大”或“音色好”);图乙是全国各民族、各行业的176名代表正在传递五星红旗的过程中,以国旗为参照物,站在地面不动的传旗手是______的(选填“静止”或“运动”)。

4、如图所示,图中木块的长度为______cm。

5、人们通常说的“运动”与“静止”是相对的,即相对于所选的参照物而言。选择不同的参照物,结论常常也会不一样。要描述一位乘电梯上升的乘客的运动(图),如果选择地面为参照物,乘客是_________的;如果选择其所在电梯的轿厢为参照物,乘客是___________的(均选填“运动”或“静止”)。

三、计算题(5小题,每小题9分,共计45分)

1、小明参加学校运动会1000米跑,前300米用时50秒,后700米用时2分30秒,求:

(1)小明前300米的平均速度是多少m/s?

(2)小明跑完全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少m/s,合多少km/h?

2、青岛胶州湾隧道是我国最长的海底隧道。隧道全长7800米,分为路上和海底两部分,海底部分长3950米,最深处位于海平面以下82.81米,隧道连接青岛和黄岛两地,设计时速80km/h。该隧道通车后,结束了两岸人员往来依靠渡轮的时代。

(1)暑假小铭一家乘车通过隧道共用时6min30s,求汽车的平均速度并判断是否超速。

(2)在修建海底隧道时常用到超声波测距,已知超声波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为1500m/s,若从海平面竖直向下发出的超声波遇障碍物经0.1s后返回,求海下障碍物所处的深度。

3、如图所示,长度为200m的火车在笔直的轨道上匀速行驶,在从山崖驶向大桥的过程中,火车头距离桥头300m处鸣笛,鸣笛10s后,火车头到达桥头,此时车头的司机听到来自山崖的回声,空气中的声速为340m/s。求:

(1)火车的速度;

(2)听到鸣笛时,火车车头到山崖的距离;

(3)若车头上桥后30s车尾离开大桥,大桥的长度。

4、长度为200m的动车在笔直的轨道上匀速行驶,在从山崖驶向大桥的过程中,如图所示,司机在动车头距离桥头300m处鸣笛,鸣笛6s后,动车头到达桥头,此时车头的司机听到来自山崖的回声;听到回声20s后,车尾驶过桥尾。(此时空气中的声速为340m/s)求:

(1)动车的速度;

(2)大桥的长度;

(3)鸣笛时,动车车头离山崖的距离。

5、南通沪苏通公铁大桥全长12km,限速100km/h。若甲、乙两辆小汽车(车长忽略不计)都匀速通过大桥,甲车通过大桥用时9min,乙车比甲车晚1min驶上大桥。求:

(1)甲车通过大桥的速度;

(2)如果不违反交通规则,汽车通过大桥的最短时间;

(3)乙车能否以85km/h的速度在大桥上追上甲车,请通过计算进行判断。

四、实验探究(2小题,每小题10分,共计20分)

1、在“测量平均速度”时,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让小车从带有刻度的斜面顶端由静止滑下,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B、C三个位置时电子表的显示时间。

(1)该实验的原理是 ______,实验中为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 ______(选填“大”或“小”)。金属片的作用是 ______;

(2)在实验前必须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小车到达C点还没有停止计时,则会使所测量的运动速度偏 ______。

2、在“探究纸锥下落的快慢”的活动中,小明取两张等大的圆形纸,做成①号纸锥和②号纸锥.

(1)对于纸锥下落前的初始位置,有图甲所示的A和B两种摆放方式,你认为正确的是______;

(2)按正确方式摆放,同时释放,发现②号纸锥先到达地面,说明②号纸锥比①号纸锥快,这是通过相同_______比______的方法比较快慢;

(3)小明用频闪照相机拍摄得到①号纸锥的照片,如图乙所示,已知照相机每隔0.25s曝光一次,①号纸锥的直径10cm。

①纸锥从O到A的过程中,下落速度的变化情况是______;

②为测量纸锥从O下落到A的平均速度,还需要测出照片中______和_______;

③根据实验估算出纸锥从O下落到A的平均速度为______m/s。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B

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火炬传递时,手持火炬奔跑的火炬手与护跑队员之间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所以他是静止的;但相对于站立在街道两旁加油助威的观众来说,他们之间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所以他是运动的。

【详解】

A.火炬手手持火炬,以火炬手为参照物,火炬没有相对运动,是静止的,故A错误;

B.火炬护跑队员保持固定距离跟随在两侧,以护跑队员为参照物,火炬没有相对运动,火炬是静止的,故B正确;

C.观众可认为不动,以观众为参照物,护跑队员一直有相对运动,则是运动的,故C错误;

D.以火炬为参照物,地面往后退,则地面是运动的,故D错误。

故选B。

2、C

【详解】

A.由图可知,A段的路程为500m,时间为50s,所以A段的速度为

vs500m=10m/s

t50s故A错误;

B.B段的路程为

sB900m-500m=400m

时间为

tB=150s-50s=100s

速度为

vBsB400m==4m/s

tB100s所以

v>vB

故B错误;

C.由图可知,C段的路程为0,则速度也为0,故C正确;

D.由图可知,D段的路程为100m,时间为50s,则速度为

vDsD100m=2m/s

tD50s因为

v>vB>vD

所以D段速度不是最快的,故D错误。

故选C。

3、A

【详解】

A.小红坐在行驶的火车上,小红与她所坐的座椅之间的相对位置没有发生改变,因此小红相对于椅子是静止的,故A符合题意;

B.小红坐在行驶的火车上,小红与铁路边的树的相对位置有发生改变,因此小红相对于铁路边的树是运动的,故B不符合题意;

C.小红坐在行驶的火车上,小红与远处的房屋的相对位置有发生改变,因此小红相对于远处的房屋是运动的,故C不符合题意;

D.小红坐在行驶的火车上,小红与身边走过的人的相对位置有发生改变,因此小红相对于身边走过的人是运动的,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4、C

【详解】

A.频率低于20Hz的声音是次声波,人耳的听觉范围是20Hz~20000 Hz。故A错误;

B.霜是固态,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而成的,故B错误;

C.月亮相对于地面、寒山寺、渔火、乌鸦、江边枫树等物体位置都发生了变化,故C正确;

D.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故D错误。

故选C。

5、B

【详解】

根据公式v 可知,要估算出物体运动的速度,需要估计出物体运动的路程和时间。

ACD.“四万八千丈”、“十里”、“千尺”,分别表示的是“天台”的高度、“扬州路”的长度以及“桃花潭”水的深度,并没有运动的物体,即没有运动的时间,无法估算物体运动的速度,故ACD不符合题意;

B.运动的路程为“八万里”,所用的时间为“一日”,可以根据公式v估算出速度,故B符合题意。

故选B。

二、填空题

1、 -16 1.85

【详解】

[1]如图所示,温度计每大格表示10℃,平均分成10小格,分度值为1℃,示数向右变小,则此时温度为零度以下,故读数为-16℃。

[2]如图所示,刻度尺每大格表示1cm,平均分成10小格,分度值为0.1cm,左端读数为2.00cm,右端读数为3.85cm,物体的长度为

stst

l3.85cm2.00cm1.85cm

2、 0.6 1.6 10

【详解】

(1)[1]乙车的速度是

v乙s乙3.6m==0.6m/s

t乙6s(2)[2]当乙车运动的路程为2.4m,乙车运动的时间为

t乙s乙12.4m=4s

v乙0.6m/s甲车的路程为

s甲v甲t甲=2.4m4s=1.6m

6s(3)[3]经过20s,甲车的路程为

s甲'v甲t甲'=2.4m20s=8m

6s乙车的路程为

s乙'v乙t甲'=0.620s=12m

两车相距

s30m-s甲'-s乙'=30m-8m-12m=10m

3、 响度大 运动

【详解】

[1]音色与发声体的结构有关,音调与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响度与发声体的振动幅度有关,合唱时人很多,一群人唱歌时声音很大,即很多人的合唱声音一定比一个小朋友的歌声响度大。

[2]以国旗为参照物,站在地面不动的传旗手与国旗之间的相对位置发生变化,所以以国旗为参照物时,站在地面的传旗手是运动的。

4、1.95

【详解】

由图可知,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1m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木块左侧与1.00cm刻度线对齐,右侧与2.95cm刻度线对齐,所以木块的长度为

L=2.95cm-1.00cm=1.95cm。

5、 运动 静止

【详解】

[1]静止站在上升电梯中的乘客,相对于地面位置发生了变化,若以地面为参照物,则人运动的;

[2]若以电梯的轿厢为参照物,乘客和电梯之间的位置没发生变化,所以相对于电梯的轿厢是静止的。

三、计算题

1、(1)6m/s;(2)5m/s,合18km/h

【详解】

解:(1)前300米所用的时间t1=50s,则前300米的平均速度

v1s1300m6m/s

t150s(2)跑完全程的时间

t=t1+t2=50s+2min30s=200s

全程的平均速度

vs1000m5m/s=53.6km/h=18km/h

t200s答:(1)小明前300米的平均速度为6m/s;

(2)小明跑完全程的平均速度为5m/s,合18km/h。

2、(1)72 km/h,无法判断是否超速;(2)75m

【详解】

解:(1)通过隧道共用时

t隧道=6min30s=390s

汽车的平均速度

s隧道t隧道7800m=20m/s=72km/h80km/h

390sv所以汽车并未超速,但在某些时刻可能车速已达到或超过80km/h,因此,无法判断。

(2)超声波从海面传到海底的时间为

1t0.1s0.05s

2可得,海下障碍物所处的深度

s=vt=1500m/s×0.05s=75m

答:(1)汽车的平均速度72km/h,无法判断是否超速。

(2)海下障碍物所处的深度75m。

3、(1)30ms;(2)1850m;(3)700m

【详解】

解:(1)鸣笛后火车走过的路程

s车=300m

鸣笛10 s后,火车头到达桥头,火车的速度为

v车=s车t300m=30m/s

10s(2)听到鸣笛时,声音走过的路程

s声=v声t=340m/s×10s=3400 m

听到鸣笛时火车车头距山崖的距离

s山崖=s车+s声2300m+3400m=1850m

2(3)车头上桥后到车尾离开大桥,车通过的总路程

s总

=

v车t桥

= 30m/s × 30s= 900m

大桥的长度

s桥=s总-l车

= 900m-200m = 700m

答:(1)火车的速度为30m/s;

(2)听到鸣笛时,火车车头到山崖的距离为1850m;

(3)大桥的长度为700m。

4、(1)50m/s;(2)800m;(3)870m。

【详解】

解:(1)动车的速度

v车s1300m=50m/s

t16s(2)动车完全通过大桥的路程

s2=v车t2=50m/s×20s=1000m

则大桥的长度

L桥=s2﹣L车=1000m﹣200m=800m

(3)声音传播的距离

s声=v声t1=340m/s×6s=2040m

鸣笛时,动车头与山崖的距离

11s(s声s1)(2040m300m)870m

22答:(1)动车的速度50m/s;

(2)大桥的长度800m;

(3)鸣笛时,动车车头离山崖的距离870m。

5、(1)80 km/h;(2)0.12 h;(3)不能

【详解】

解:(1)根据速度公式,可得出甲车通过大桥的平均速度

vs12km80km/h9

th60st(2)根据v 可知,轿车通过大桥全程至少需要的时间:

svmax12km0.12h

100km/htmin(3)甲车通过大桥所用的时间为9min,那么乙通过大桥所用时间

t′=9min-1min=8min

甲车通过大桥时乙车行驶的路程

svt85km/h8h0.13km12km

60因此乙车不能追上甲车。

答:(1)甲车通过大桥全程的平均速度是80 km/h;

(2)甲车通过大桥全程至少需要0.12 h;

(3)乙车不能以85km/h的速度在大桥上追上甲车。

四、实验探究

1、

v 小 方便计时 小

【详解】

解:

st

s(1)[1]“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用刻度尺测长度,秒表测时间,用v求出速度。

t[2]小车所放的斜面应保持较小的坡度,小车速度变化越慢,这样小车在斜面上运动时间会长些,便于测量时间。

[3]为了让小车在同一位置停下来,便于测出小车行驶相同路程的时间,需要在斜面上放置一个金属片,故实验中金属片的作用是使小车在同一位置停下,便于准确测量小车运动的时间。

(2)[4]如果小车到达C点后还没有停止计时,则计时的时间会比实际的时间长,根据速度公式可知,在路程一定的情况下,时间偏大,平均速度的结果会偏小。

2、 A 路程 时间 先变大后不变

OA的距离(OA的长度) 从O到A实际下落的时间 0.3

【详解】

(1)[1]为了比较纸锥下落的快慢,应把两个纸锥拿到同一高度同时由静止释放;图A中两纸锥的下端高度相同,图B中两纸锥的上端高度相同,而落地时是下端触地,所以,应选图A的位置释放,然后记录下落至地面的时间。

(2)[2][3]按正确方式摆放,应是两纸锥的下端高度相同,同时释放,且②号纸锥先到达地面,说明这是通过相同路程比时间的方法比较快慢。

(3)①[4]根据图示知道,相同时间内,纸锥通过的路程先增大后相等,说明纸锥的速度先变大后不变,即先做加速运动再做匀速运动。

②[5][6]由v知道,要计算平均速度,需要知道纸锥下落的实际高度以及纸锥下落的时间,即需要知道从O到A实际下落的高度和时间。

③[7]根据图示知道,纸锥从O下落到A的时间

stt=6×0.25s=1.5s

①纸锥的直径10cm,由图估测纸锥下落的实际高度大约是纸锥的直径的5倍,故纸锥下落的实际高度大约是

s=5×10cm=50cm=0.5m

由v知道,纸锥从O下落到A的平均速度

st

s0.5mv=0.3m/s

t1.5s

发布评论

评论列表 (0)

  1.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