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6日发(作者:赤含烟)
毕业论文标准格式 (精选 10 篇)
CPU 的性能参数都有哪些你知道吗? 以下是人见人爱的小编分享的毕业论文标
准格式 (精选 10 篇) ,在大家参照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 给您最好的朋
友。
第八代 i3 是四核四线程,如果能在 600 多元价位 (散片) ,相当于 i5-7XXX 变
相降价到 600 多元,这是锐龙出来逼迫 intel 出的大招。
一台电脑有很多配件,最重要的配件是什么?如果只能选一个,我选电源。尽
量选一线品牌的电源,预算不足也要选二线中较好的品牌,最少是正规大厂产
品。因为大多数客户关心的都是“CPU 型号,内存大小,主板品牌“等,稍微
懂点的就问一下电源的功率是好多瓦,而对电源的品牌、型号等关注度较低,
而这正是山寨电源的生存空间。电源对一台电脑的稳定性,寿命,安全性等有
至关重要的影响。
一个时钟周期完成的指令数是固定的,所以主频越高,CPU 的速度也就越快
了。不过由于各种 CPU 的内部结构也不尽相同,所以并不能完全用主频来概括
CPU 的性能。至于外频就是系统总线的工作频率;而倍频则是指 CPU 外频与主
频相差的倍数。用公式表示就是:主频=外频×倍频。我们通常说的赛扬 433、
PIII550 都是指 CPU 的主频而言的。
内存总线的速度对整个系统性能来说很重要,由于内存速度的发展滞后于 CPU
的发展速度,为了缓解内存带来的瓶颈,所以出现了二级缓存,来协调两者之
间的差异,而内存总线速度就是指 CPU 与二级(L2)高速缓存和内存之间的工作
频率。
工作电压指的也就是 CPU 正常工作所需的电压。早期 CPU 由于工艺落后,它们
的工作电压一般为 5V,发展到奔腾 586 时,已经是 3.5V/3.3V/2.8V 了,随着
CPU 的制造工艺与主频的提高,CPU 的工作电压有逐步下降的趋势,Intel 最新
出品的Coppermine 已经采用 1.6V 的工作电压了。低电压能解决耗电过大和发
热过高的问题,这对于笔记本电脑尤其重要。
乱序执行是指 CPU 采用了允许将多条指令不按程序规定的顺序分开发送给各相
应电路单元处理的技术。分枝是指程序运行时需要改变的节点。分枝有无条件
分枝和有条件分枝,其中无条件分枝只需要 CPU 按指令顺序执行,而条件分枝
则必须根据处理结果再决定程序运行方向是否改变,因此需要“分枝预测”技
术处理的是条件分枝。
在 CPU 里面内置了高速缓存可以提高 CPU 的运行效率。内置的 L1 高速缓存的容
量和结构对 CPU 的性能影响较大,不过高速缓冲存储器均由静态 RAM 组成,结
构较复杂,在 CPU 管芯面积不能太大的情况下,L1 级高速缓存的容量不可能做
得太大。采用回写结构的高速缓存。它对读和写操作均有可提供缓存。而采用
写通结构的高速缓存,仅对读操作有效。在 486 以上的计算机中基本采用了回
写式高速缓存。
PentiumPro 处理器的 L2 和 CPU 运行在相同频率下的,但成本昂贵,所以
PentiumII 运行在相当于 CPU 频率一半下的,容量为 512K。为降低成本 Intel
公司曾生产了一种不带 L2 的 CPU 名为赛扬。
七、制造工艺
PentiumCPU 的制造工艺是 0.35 微米,PII 和赛扬可以达到 0.25 微米,最新的
CPU 制造工艺可以达到 0.18 微米,并且将采用铜配线技术,可以极大地提高
CPU 的集成度和工作频率。
八、协处理器或者叫数学协处理器
在 486 以前的CPU 里面,是没有内置协处理器的。由于协处理器主要的功能就
是负责浮点运算,因此 386、286、8088 等等微机 CPU 的浮点运算性能都相当落
后, 自从 486 以后,CPU 一般都内置了协处理器,协处理器的功能也不再局限
于增强浮点运算。现在 CPU 的浮点单元往往对多媒体指令进行了优化。比如
Intel 的 MMX 技术,MMX 是“多媒体扩展指令集”的缩写。MMX 是 Intel 公司在
1996 年为增强 PentiumCPU 在音像、图形和通信应用方面而采取的新技术。为
CPU 新增加 57 条 MMX 指令,把处理多媒体的能力提高了60%左右。
九、流水线技术、超标量
流水线是 Intel 首次在 486 芯片中开始使用的。流水线的工作方式就象工业生
产上的装配流水线。在 CPU 中由 5~6 个不同功能的电路单元组成一条指
令处理流水线,然后将一条 X86 指令分成 5~6 步后再由这些电路单元分别执
行,这样就能实现在一个 CPU 时钟周期完成一条指令,因此提高了 CPU 的运算
速度。超流水线是指某型 CPU 内部的流水线超过通常的 5~6 步以上,例如
Pentiumpro 的流水线就长达 14 步。将流水线设计的步(级)数越多,其完成一
条指令的速度越快,因此才能适应工作主频更高的 CPU。超标量是指在一个时
钟周期内CPU 可以执行一条以上的指令。这在 486 或者以前的 CPU 上是很难想
象的,只有 Pentium 级以上 CPU 才具有这种超标量结构;这是因为现代的 CPU
越来越多的采用了RISC 技术,所以才会超标量的 CPU。
劣质电源作怪 CPU 难超频故障分析排除(一)
手头不宽恕的朋友在购买机器时都会选择那种特别能“超”的处理器,再搭配
一块做工好、用料足的好主板,通过超频使用,即能够很好的节省手头的银
子,又能够得到较高的性能,何乐而不为呢?其实目前对 CPU 进行超频已不再
是什么新鲜事了,基本上攒机的朋友都会首选考虑到选购一块特别能超的处理
器。对 CPU 进行超频后我们的确得到了很大的`性能提升,但超频时我们不仅仅
要选择好的主板、内存和 CPU,其它的配件也很重要。这不,笔友朋友新组装
的电脑就遇到了故障。
去年 AMD 推出的64 位速龙这款处理器相信多数网友都不陌生了吧!
这款处理器由于具备很好的超频性能而被众多玩家追捧。如今随着价格的走
低,不到六百元的价格着实让很多用户眼馋。这不,笔者的一位朋友近期就组
装了一台采用AMD 速龙 3000+处理器的配置。具体的配置如下:64 位 AMD 速龙
3000+处理器,金士顿 512M×2 DDR400 内存,技嘉 NF4 芯片组主板,希捷酷鱼
九代 160GB SATA 硬盘,七彩虹 7600GT 显卡。看这台配置,将 64 位速龙 3000
+超至 2.2GHz 应该不是问题 (AMD 速龙 3000+的实际频率为 1.8GHz) 。可朋
友只将处理器超至 1.96GHz就问题不断,不是死机就是重启,根本没法正常使
用。更别说 2.2GHz 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打开朋友的电脑,进入 BIOS 设置,先把外频调到 200MHz,
倍频恢复到 9X (没有超频的默认设置) ,保存退出后电脑重新启动,能够顺利
进行系统,并运行了半个多小时的游戏后,依旧没有问题,看到默认不超频
时,系统是没有问题的。
重新启动电脑,按 DEL 键进入主板的 BIOS 设置,将外频从 200MHz 调整至
210MHz,重新启动电脑,结果也比较正常,机器能够正常进行系统并能够正常的
运行大部分的应用程序,此时的 CPU 主频为 1.89GHz。正次重新启动,进入
BIOS 并将倍频设置为 220MHz,此时的 CPU 主频为 1.98GHz,重新启动后,虽然
机器能够正常进入系统,但在使用时却极不稳定,不到半时的时间,就出现了
两次重启,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难不成是 CPU 的体质有问题 (虽然为同一型号的CPU 处理器,但由于出厂时期
不同在超频性能上也不相同) ,不应该呀,体质再差也应该超到 2.0GHz 吧。还
好笔者也是应用的同一型号的机器,配置除显卡外,其它的基本相同。于是笔
者将这块 CPU 取下后,装到笔者的机器中,并开机进入 BIOS 设置,直接将外频
设置为 250MHz,重新启动后,机器顺利的进入了系统,玩了两个多小时的游
戏、并运行了 3DMARK,一切正常,相当的稳定,那这又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回到朋友那里再找原因,第一个值得怀疑的就是内存。但两根金士顿 DDR400
512×2 的内存应该没有问题,为了验证,笔者顺便带来了自己使用的金邦
DDR400 内存,换入笔者的机器后再进行测试,问题依旧,频率依然无法超过
1.98GHz,看来内存并没有问题!
主板由于笔者与朋友用的都是技嘉的 NF4 标准版,应该不会有任何的问题,那
么到底是哪个部件有问题呢?
不会是电源的问题吧?突然想到了朋友为了节约成本,使用了机箱自带的电
源。电源上可是标称的 300W 啊!还是测试一下。立刻运行电源测试软件
OCCT,30 分钟测试之后,从测试结果图中,我发现该电源的+5V 端已经严重负
载,电压波动最高到了 5.24V,几乎达到了+5V 端所能承受的上限 (+5V 合理波
动范围:4.75V~5.25?V) ,同时+12V 电压也出现了一定升高,最高到了
+12.2V。看来这台电源真不怎么样,负载能力较差,况且 OCCT 的参数我还设定
得比较保守,如果将 C
PU 占用率调到Highest 最高,恐怕连测试都难以坚持下去了
于是再仔细观察这台杂牌电源,发现这台电源存在严重的“缩水”现象,它的
各个端口输出功率实在太小了:+12V~6A、+5V~13A、+3.3V~5A、-5V~
0.5A、-12V~0.5A,输出功率就 130W 左右,天知道这个数字还有没有水分,如
果有,那它根本就无法支持高功耗的 AMD 处理器,更别说是超频了!于是我将
自己的长城巨龙 360SE 电源给朋友换上,CPU 外频立刻稳超 166MHz,但是上
200MHz就得加 0.05V 电压。不过这已经令我满意了,看来超频失败真的是电源
在作怪,这么优秀的 CPU 差点就被“浪费”了。
抓紧时间去市场中购买了一个品牌的额定功率为 300W的电源,换上后再进行
测试,这次直接将外频调到 250MHz,重新启动后机器顺利启动了,运行各种游
戏、应用软件均没有问题,至此,问题的真凶水落石出。
这是一种常见的超频故障, 目前市场中机箱的品牌非常杂乱, 自带
的电源虽然标称着 300W功率的字样,但实际有些电源的功率连 200W都不到,
稳定运行都成困难,更何况要超频呢!因此,电源问题不容忽视啊,尤其是升
级 CPU、显卡的朋友,升级之前最好测试一下自己的电源是否能经得住高负
荷,千万不要被电源拖了后腿!
1、多路分流预测:通过几个分支对程序流向进行预测,采用多路分流预测算法
后,处理器便可参与指令流向的跳转。它预测下一条指令在内存中位置的精确
度可以达到惊人的90%以上。这是因为处理器在取指令时,还会在程序中寻找
未来要执行的指令。这个技术可加速向处理器传送任务。
2、数据流量分析:抛开原程序的顺序,分析并重排指令,优化执行顺序:处理
器读取经过解码的软件指令,判断该指令能否处理或是否需与其它指令一道处
理。然后,处理器再决定如何优化执行顺序以便高效地处理和执行指令。
3、猜测执行:通过提前判读并执行有可能需要的程序指令的方式提高执行速
度:当处理器执行指令时 (每次五条) ,采用的是“猜测执行”的方法。这样
可使奔腾 II 处理器超级处理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从而提升软件性能。被处理
的软件指令是建立在猜测分支基础之上,因此结果也就作为“预测结果”保留
起来。一旦其最终状态能被确定,指令便可返回到其正常顺序并保持永久的机
器状态。
即 CPU 内部核心工作的时钟频率,单位一般是兆赫兹 (MHz) 。这是我们
最关心的。一个参数,我们通常所说的 233、300、450 等就是指它。对于同种
类的 CPU,主频越高,CPU 的速度就越快,整机的性能就越高。由于内部的结构
不同,不同种的 CPU 之间不能直接通过主频来比较,而且高主频的 CPU 的实际
表现性能,还与外频、缓存等大小有关,带有特殊指令的 CPU,则相对程度地
依赖软件的优化程度。
外频即 CPU 的外部时钟频率。CPU 的主频与外频的关系是:CPU 主频= 外频×倍
频数,外频是由电脑主板提供的,486 的外频一般是 33MHz,40MHz,Pentium
主板的外频一般是 66MHz,也有主板支持 75 各 83MHz。而目前 Intel 公司最新
的芯片组 440BX 可以使用 100MHz 甚至更高的时钟频率。另外 VIA 公司的
MVP3、MVP4,APPLOPRO 等一些非 Intel 的芯片组也开始支持 100MHz 的外频,
一些主板由于技术精良,工艺先进,可以超频 1/3 以上稳定使用,成为超频爱
好者的首选。Intel 公司的下一代主板芯片将支持 133MHz 的外频,AMD 的 K7 甚
至将使用 200MHz 的外频。
由于目前市场上大部分主板均有:CPU 风扇转速过低和 CPU 过热保护功能。它
的作用就是:如果在系统运行的过程中,检测到 CPU 风扇转速低于某一数值,
或是 CPU 温度超过某一度数,电脑自动重启。这样,如果电脑开启了这项功能
话,CPU 风扇一旦出现问题,电脑就会在使用一段时间后不断重启。
检测方法:将 BIOS 恢复一下默认设置,关闭上述保护功能,如果电脑不再重
启,就可以确认故障源了。
解决方案:更换 CPU 散热器。
“按开机键 CPU 风扇不转”的故障排除
“按开机键 CPU 风扇不转”的故障排除
这种故障可以说是最难处理的,尤其是在没有任何专业设备的情况下,建议可
以从以下四个方面一步步找到原因。
1、检查电源和重启按键是不是出了物理故障,最常见的是按下去起不来,两个
按键的任一个出现这种问题,均可以造成电脑无法正常开机。解决方法只能送
修或更换机箱,因为机箱由于集成在机箱内部,普通用户很难修理。
2、打开机箱,将主板 BIOS 电源拔下,稍等一会,再重新按上,看电脑是否可
以正常运行。
3、将主板与机箱的链接线全部拔下,用螺丝刀碰触主板电源控制针 (由于有许
多针,电源控制针的确认请参照主板说明书,别乱碰,会烧主板的) ,如果正
常开机,证明是机箱开机和重启键的问题。解决方法同上。
4、将电源和主板、光驱、硬盘、软驱等设备相互之间的数据和电源线全部拔
下,将主板背板所有设备,如显示器、网线、鼠标、键盘也全部拔下,吹干主
板电源插座和电源插头上的灰尘后重新插上,开机。如果可以开机,再将设备
一件一件插上,以确认故障源。确认后更新出故障的配件即可解决问题。
以上四步全部试完了,依然不可以确定故障源的话,只能将电脑主机送维修站
了。
主频也叫时钟频率,单位是 MHz(或 GHz),用来表示 CPU 的运算、处理数据的速
度。CPU 的主频=外频×倍频系数。很多人认为主频就决定着 CPU 的运行速度,
这不仅是个片面的,而且对于服务器来讲,这个认识也出现了偏差。至今,没
有一条确定的公式能够实现主频和实际的运算速度两者之间的数值关系,即使
是两大处理器厂家 Intel英特尔和 AMD,在这点上也存在着很大的争议,从
Intel 的产品的发展趋势,可以看出 Intel很注重加强自身主频的发展。像其
他的处理器厂家,有人曾经拿过一块 1G 的全美达处理器来做比较,运行效率相
当于 2G 的 Intel 处理器。
所以,CPU 的主频与 CPU 实际的运算能力是没有直接关系的,主频表示在 CPU
内数字脉冲信号震荡的速度。在 Intel 的处理器产品中,也可以看到这样的例
子:1GHzItanium 芯片能够表现得差不多跟 2.66GHz 至强(Xeon)/Opteron 一样
快,或是 1.5GHzItanium2 大约跟 4GHzXeon/Opteron 一样快。CPU 的运算速度
还要看 CPU 的流水线、总线等等各方面的性能指标。
主频和实际的运算速度是有关的,只能说主频仅仅是 CPU 性能表现的一个方
面,而不代表 CPU 的整体性能。
外频是 CPU 的基准频率,单位是MHz。CPU 的外频决定着整块主板的运行速度。
通俗地说,在台式机中,所说的超频,都是超 CPU 的外频(当然一般情况下,
CPU 的倍频都是被锁住的)相信这点是很好理解的。但对于服务器 CPU 来讲,超
频是绝对不允许的。前面说到 CPU 决定着主板的运行速度,两者是同步运行
的,如果把服务器 CPU 超频了,改变了外频,会产生异步运行, (台式机很多主
板都支持异步运行)这样会造成整个服务器系统的不稳定。
目前的绝大部分电脑系统中外频与主板前端总线不是同步速度的,而外频与前
端总线(FSB)频率又很容易被混为一谈,下面的前端总线介绍谈谈两者的区别。
前端总线(FSB)频率(即总线频率)是直接影响 CPU 与内存直接数据交换速度。有
一条公式可以计算,即数据带宽= (总线频率×数据位宽)/8,数据传输最大带宽
取决于所有同时传输的数据的宽度和传输频率。比方,现在的支持 64 位的至强
Nocona,前端总线是 800MHz,按照公式,它的数据传输最大带宽是 6.4GB/秒。
外频与前端总线(FSB)频率的区别:前端总线的速度指的是数据传输的速度,外
频是 CPU 与主板之间同步运行的速度。也就是说,100MHz 外频特指数字脉冲信
号在每秒钟震荡一亿次;而 100MHz 前端总线指的是每秒钟 CPU 可接受的数据传
输量是 100MHz×64bit÷8bit/Byte=800MB/s。
其实现在“HyperTransport”构架的出现,让这种实际意义上的前端总线(FSB)
频率发生了变化。IA-32 架构必须有三大重要的构件: 内存控制器
Hub(MCH),I/O 控制器 Hub 和 PCIHub,像 Intel 很典型的芯片组 Intel7501、
Intel7505 芯片组,为双至强处理器量身定做的,它们所包含的 MCH 为 CPU 提
供了频率为 533MHz 的前端总线,配合 DDR 内存,前端总线带宽可达到 4.3GB/
秒。但随着处理器性能不断提高同时给系统架构带来了很多问题。而
“HyperTransport”构架不但解决了问题,而且更有效地提高了总线带宽,比
方 AMDOpteron 处理器,灵活的 HyperTransportI/O 总线体系结构让它整合了内
存控制器,使处理器不通过系统总线传给芯片组而直接和内存交换数据。这样
的话,前端总线(FSB)频率在 AMDOpteron 处理器就不知道从何谈起了。
位:在数字电路和电脑技术中采用二进制,代码只有“0”和“1” ,其中无论
是“0”或是“1”在 CPU 中都是一“位”。
字长: 电脑技术中对 CPU 在单位时间内(同一时间)能一次处理的二进制数的位
数叫字长。所以能处理字长为 8 位数据的 CPU 通常就叫8 位的 CPU。同理 32 位
的 CPU 就能在单位时间内处理字长为 32 位的二进制数据。字节和字长的区别:
由于常用的英文字符用8 位二进制就可以表示,所以通常就将 8 位称为一个字
节。字长的长度是不固定的,对于不同的 CPU、字长的长度也不一样。8 位的
CPU 一次只能处理一个字节,而 32 位的 CPU 一次就能处理 4 个字节,同理字长
为 64 位的 CPU 一次可以处理 8 个字节。
倍频系数是指 CPU 主频与外频之间的相对比例关系。在相同的外频下,倍频越
高 CPU 的频率也越高。但实际上,在相同外频的前提下,高倍频的 CPU 本身意
义并不大。这是因为 CPU 与系统之间数据传输速度是有限的,一味追求高倍频
而得到高主频的 CPU 就会出现明显的“瓶颈”效应 ―CPU 从系统中得到数据的
极限速度不能够满足 CPU 运算的速度。一般除了工程样版的 Intel 的 CPU 都是
锁了倍频的,少量的如 Inter 酷睿 2 核心的奔腾双核 E6500K 和一些至尊版的
CPU 不锁倍频,而 AMD 之前都没有锁,现在 AMD 推出了黑盒版 CPU(即不锁倍频
版本,用户可以自由调节倍频,调节倍频的超频方式比调节外频稳定得多)。
第一、主频,倍频,外频。经常听别人说: “这个 CPU 的频率是多少多
少。。。。 ”其实这个泛指的频率是指 CPU 的主频,主频也就是 CPU 的时钟频
率,英文全称:CPU Clock Speed,简单地说也就是 CPU 运算时的工作频率。一
般说来,主频越高,一个时钟周期里面完成的指令数也越多,当然 CPU 的速度
也就越快了。不过由于各种各样的 CPU 它们的内部结构也不尽相同,所以并非
所有的时钟频率相同的 CPU 的性能都一样。至于外频就是系统总线的工作频
率;而倍频则是指 CPU 外频与主频相差的倍数。三者是有十分密切的关系的:
主频=外频 x 倍频。
第二: 内存总线速度,英文全称是 Memory-Bus Speed。CPU 处理的数据是从哪
里来的呢?学过一点计算机基本原理的朋友们都会清楚,是从主存储器那里来
的,而主存储器指的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内存了。一般我们放在外存 (磁盘或
者各种存储介质) 上面的资料都要通过内存,再进入 CPU 进行处理的。所以与
内存之间的通道枣内存总线的速度对整个系统性能就显得很重要了,由于内存
和 CPU 之间的运行速度或多或少会有差异,因此便出现了二级缓存,来协调两
者之间的差异,而内存总线速度就是指 CPU 与二级(L2)高速缓存和内存之间的
通信速度。
第三、扩展总线速度,英文全称是 Expansion-Bus Speed。扩展总线指的就是
指安装在微机系统上的局部总线如 VESA 或 PCI 总线,我们打开电脑的时候会看
见一些插槽般的东西,这些就是扩展槽,而扩展总线就是 CPU 联系这些外部设
备的桥梁。
第四:工作电压,英文全称是:Supply Voltage。任何电器在工作的时候都需
要电, 自然也会有额定的电压,CPU 当然也不例外了,工作电压指的也就是 CPU
正常工作所需的电压。早期 CPU (286 枣 486 时代) 的工作电压一般为 5V,那
是因为当时的制造工艺相对落后,以致于 CPU 的发热量太大,弄得寿命减短。
随着 CPU 的制造工艺与主频的提高,近年来各种 CPU 的工作电压有逐步下降的
趋势,以解决发热过高的问题。
第五:地址总线宽度。地址总线宽度决定了CPU 可以访问的物理地址空间,简
单地说就是 CPU 到底能够使用多大容量的内存。16 位的微机我们就不用说了,
但是对于 386 以上的微机系统,地址线的宽度为 32 位,最多可以直接访问
4096 MB(4GB)的物理空间。而今天能够用上 1GB 内存的人还没有多少个呢 (服
务器除外) 。
第六:数据总线宽度。数据总线负责整个系统的数据流量的大小,而数据总线
宽度则决定了CPU 与二级高速缓存、内存以及输入/输出设备之间一次数据传输
的信息量。
第七:协处理器。在 486 以前的CPU 里面,是没有内置协处理器的。由于协处
理器主要的功能就是负责浮点运算,因此 386、286、8088 等等微机 CPU 的浮点
运算性能都相当落后,相信接触过 386 的朋友都知道主板上可以另外加一个外
置协处理器,其目的就是为了增强浮点运算的功能。 自从 486 以后,CPU 一般
都内置了协处理器,协处理器的功能也不再局限于增强浮点运算,含有内置协
处理器的 CPU,可以加快特定类型的数值计算,某些需要进行复杂计算的软件
系统,如高版本的 AUTO CAD 就需要协处理器支持。
第八:超标量。超标量是指在一个时钟周期内CPU 可以执行一条以上的指令。
这在 486 或者以前的 CPU 上是很难想象的,只有 Pentium 级以上 CPU 才具有这
种超标量结构;486 以下的 CPU 属于低标量结构,即在这类 CPU 内执行一条指
令至少需要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时钟周期。
第九:L1 高速缓存,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一级高速缓存。在 CPU 里面内置了高
速缓存可以提高 CPU 的运行效率,这也正是 486DLC 比 386DX-40 快的原因。内
置的 L1 高速缓存的容量和结构对 CPU 的性能影响较大,容量越大,性能也相对
会提高不少,所以这也正是一些公司力争加大 L1 级高速缓冲存储器容量的原
因。不过高速缓冲存储器均由静态 RAM 组成,结构较复杂,在 CPU 管芯面积不
能太大的情况下,L1 级高速缓存的容量不可能做得太大。//本文来自脚本之家
第十:采用回写(Write Back)结构的高速缓存。它对读和写操作均有效,速度
较快。而采用写通(Write-through)结构的高速缓存,仅对读操作有效。
第十一:动态处理。动态处理是应用在高能奔腾处理器中的新技术,创造性地
把三项专为提高处理器对数据的操作效率而设计的技术融合在一起。这三项技
术是多路分流预测、数据流量分析和猜测执行。动态处理并不是简单执行一串
指令,而是通过操作数据来提高处理器的工作效率。
CPU 是整个微机系统的核心,它往往是各种档次微机的代名词,CPU 的性能大致
上反 映出微机的性能,因此它的性能指标十分重要。CPU 主要的性能指标有:
(1) 主频即 CPU 的时钟频率(CPU Clock Speed)。一般说来,主频越高,CPU
的速度越 快。由于内部结构不同,并非所有的时钟频率相同的 CPU 的性能都一
样。
(2) 内存总线速度(Memory-Bus Speed) 指 CPU 与二级(L2)高速缓存和内存之
间的通信 速度。
(3) 扩展总线速度(Expansion-Bus Speed) 指安装在微机系统上的局部总线如
VESA 或 PCI 总线接口卡的工作速度。
(4) 工作电压(Supply Voltage) 指 CPU 正常工作所需的电压。早期 CPU 的工
作电压一 般为 5V,随着 CPU 主频的提高,CPU 工作电压有逐步下降的趋势,以
解决发热过高的问 题。
(5) 地址总线宽度决定了CPU 可以访问的物理地址空间,对于 486 以上的微机
系统,地 址线的宽度为 32 位,最多可以直接访问 4096 MB 的物理空间。
(6) 数据总线宽度决定了CPU 与二级高速缓存、内存以及输入/输出设备之间
一次数据 传输的信息量。
(7) 内置协处理器含有内置协处理器的 CPU,可以加快特定类型的数值计算,
某些需 要进行复杂计算的软件系统,如高版本的 AUTO CAD 就需要协处理器支
持。
(8) 超标量是指在一个时钟周期内CPU 可以执行一条以上的指令。Pentium 级
以上 CPU 均具有超标量结构;而 486 以下的 CPU 属于低标量结构,即在这类
CPU 内执行一条指令至 少需要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时钟周期。
(9)L1 高速缓存即一级高速缓存。内置高速缓存可以提高 CPU 的运行效率,这
也正是 4 86DLC 比 386DX-40 快的原因。内置的 L1 高速缓存的容量和结构对
CPU 的性能影响较大, 这也正是一些公司力争加大 L1 级高速缓冲存储器容量
的原因。不过高速缓冲存储器均 由静态 RAM 组成,结构较复杂,在 CPU 管芯
面积不能太大的情况下,L1 级高速缓存的容量不可能做得太大。
(10) 采用回写(Write Back)结构的高速缓存它对读和写操作均有效,速度较
快。而 采用写通(Write-through)结构的高速缓存,仅对读操作有效。
计算机内部有一个时钟发生器不断地发出电脉冲信号,控制各个器件的工作节
拍。系统每秒钟产生的时钟脉冲个数称为时钟频率,单位为赫兹(Hz)。主频对
计算机指令的执行速度有非常重要的影响,系统时钟频率越高,整个机器的工
作速度也就越快。CPU 的主频就是指 CPU 能适应的时钟频率,或者就是该 CPU
的标准工作频率。
指令周期是指计算机执行一条指令所用的时间。一个完整的指令周期包括:取
指令、解释指令、执行指令 3 个操作步骤。指令周期越短,指令的执行速度越
快。
字长是 CPU 一次能存储、运算的二进制数据的位数。字长决定了 CPU 内寄存器
和总线的数据宽度,字长较大的计算机在一个指令周期比字长较短的计算机处
理更多的数据。单位时间内处理的数据越多,CPU 的性能就越好。 日前主流的
Pentium 系列都是 64 位的微机,其字长为 64 位。
CPU 的运算速度是内存存取速度的成百上千倍,所以在程序执行过程中,CPU 经
常要停下来等待内存数据的读取。为了提高计算机的整体性能,CPU 芯片生产
商在 CPU 内部增加了一种存储容量较小的快速存储器(SRAM),以缓解内存与
CPU 之间的速度差异,这种存储器就是 CPU 缓存(cache)。缓存越大,每次与内
存交换的数据量就越大,CPU 性能就越好。在执行程序时,内存首先将大量的
数据送到缓存中,CPU 再从缓存中读取数据,由于缓存的读取速度与CPU 几乎
一样快,这样 CPU 在读取数据时就不用长时间等待。
计算机的性能在很大程度上由 CPU 的性能决定,而 CPU 的性能主要体现在其运
行程序的速度上。影响运行速度的性能指标包括 CPU 的工作频率、Cache 容
量、指令系统和逻辑结构等参数。
主频
主频也叫时钟频率,单位是兆赫(MHz)或千兆赫(GHz),用来表示 CPU 的运算、
处理数据的速度。通常,主频越高,CPU 处理数据的速度就越快。
CPU 的主频=外频×倍频系数。主频和实际的运算速度存在一定的关系,但并不
是一个简单的线性关系。 所以,CPU 的主频与 CPU 实际的运算能力是没有直
接关系的,主频表示在 CPU 内数字脉冲信号震荡的速度。在 Intel 的处理器产
品中,也可以看到这样的例子:1 GHz Itanium 芯片能够表现得差不多跟 2.66
GHz 至强(Xeon)/Opteron 一样快,或是 1.5 GHz Itanium 2 大约跟 4 GHz
Xeon/Opteron 一样快。CPU 的运算速度还要看 CPU 的流水线、总线等各方面的
性能指标。
外频
外频是 CPU 的基准频率,单位是MHz。CPU 的外频决定着整块主板的运行速度。
通俗地说,在台式机中,所说的超频,都是超 CPU 的外频 (当然一般情况下,
CPU 的倍频都是被锁住的) 相信这点是很好理解的。但对于服务器 CPU 来讲,
超频是绝对不允许的。前面说到 CPU 决定着主板的运行速度,两者是同步运行
的,如果把服务器 CPU 超频了,改变了外频,会产生异步运行, (台式机很多
主板都支持异步运行) 这样会造成整个服务器系统的不稳定。
绝大部分电脑系统中外频与主板前端总线不是同步速度的,而外频与前端总线
(FSB)频率又很容易被混为一谈。
总线频率
前端总线(FSB)是将 CPU 连接到北桥芯片的总线。前端总线(FSB)频率 (即总线
频率) 是直接影响 CPU 与内存直接数据交换速度。有一条公式可以计算,即数
据带宽= (总线频率×数据位宽) /8,数据传输最大带宽取决于所有同时传输的
数据的宽度和传输频率。比方,支持 64 位的至强Nocona,前端总线是
800MHz,按照公式,它的数据传输最大带宽是 6.4GB/秒。
外频与前端总线(FSB)频率的区别:前端总线的速度指的是数据传输的速度,外
频是 CPU 与主板之间同步运行的速度。也就是说,100MHz 外频特指数字脉冲信
号在每秒钟震荡一亿次;而 100MHz 前端总线指的是每秒钟 CPU 可接受的数据传
输量是 100MHz×64bit÷8bit/Byte=800MB/s。
倍频系数
倍频系数是指 CPU 主频与外频之间的相对比例关系。在相同的外频下,倍频越
高 CPU 的频率也越高。但实际上,在相同外频的前提下,高倍频的 CPU 本身意
义并不大。这是因为 CPU 与系统之间数据传输速度是有限的,一味追求高主频
而得到高倍频的 CPU 就会出现明显的“瓶颈”效应-CPU 从系统中得到数据的极
限速度不能够满足 CPU 运算的速度。一般除了工程样版的 Intel 的 CPU 都是锁
了倍频的,少量的如 Intel酷睿 2 核心的奔腾双核 E6500K 和一些至尊版的 CPU
不锁倍频,而 AMD 之前都没有锁,AMD 推出了黑盒版 CPU (即不锁倍频版本,用
户可以自由调节倍频,调节倍频的超频方式比调节外频稳定得多) 。
缓存
缓存大小也是 CPU 的重要指标之一,而且缓存的结构和大小对 CPU 速度的影响
非常大,CPU 内缓存的运行频率极高,一般是和处理器同频运作,工作效率远
远大于系统内存和硬盘。实际工作时,CPU 往往需要重复读取同样的数据块,
而缓存容量的增大,可以大幅度提升 CPU 内部读取数据的命中率,而不用再到
内存或者硬盘上寻找,以此提高系统性能。但是由于 CPU 芯片面积和成本的因
素来考虑,缓存都很小。
L1 Cache ( 一级缓存) 是 CPU 第一层高速缓存,分为数据缓存和指令缓存。内
置的 L1 高速缓存的容量和结构对 CPU 的性能影响较大,不过高速缓冲存储器均
由静态 RAM 组成,结构较复杂,在 CPU 管芯面积不能太大的情况下,L1 级高速
缓存的容量不可能做得太大。一般服务器 CPU 的 L1 缓存的容量通常在 32-
256KB。
L2 Cache (二级缓存) 是 CPU 的第二层高速缓存,分内部和外部两种芯片。内
部的芯片二级缓存运行速度与主频相同,而外部的二级缓存则只有主频的一
半。L2 高速缓存容量也会影响 CPU 的性能,原则是越大越好,以前家庭用 CPU
容量最大的是 512KB,笔记本电脑中也可以达到 2M,而服务器和工作站上用
CPU 的 L2 高速缓存更高,可以达到 8M 以上。
L3 Cache (三级缓存) ,分为两种,早期的是外置,内存延迟,同时提升大数
据量计算时处理器的性能。降低内存延迟和提升大数据量计算能力对游戏都很
有帮助。而在服务器领域增加 L3 缓存在性能方面仍然有显著的提升。比方具有
较大 L3 缓存的配置利用物理内存会更有效,故它比较慢的磁盘 I/O 子系统可以
处理更多的数据请求。具有较大 L3 缓存的处理器提供更有效的文件系统缓存行
为及较短消息和处理器队列长度。
其实最早的 L3 缓存被应用在 AMD 发布的 K6-III 处理器上,当时的 L3 缓存受限
于制造工艺,并没有被集成进芯片内部,而是集成在主板上。在只能够和系统
总线频率同步的 L3 缓存同主内存其实差不了多少。后来使用L3 缓存的是英特
尔为服务器市场所推出的 Itanium 处理器。接着就是 P4EE 和至强 MP。Intel 还
打算推出一款 9MB L3 缓存的 Itanium2 处理器,和以后 24MB L3 缓存的双核心
Itanium2 处理器。
但基本上 L3 缓存对处理器的性能提高显得不是很重要,比方配备 1MB L3 缓存
的 Xeon MP 处理器却仍然不是Opteron 的对手,由此可见前端总线的增加,要
比缓存增加带来更有效的性能提升。
2024年3月6日发(作者:赤含烟)
毕业论文标准格式 (精选 10 篇)
CPU 的性能参数都有哪些你知道吗? 以下是人见人爱的小编分享的毕业论文标
准格式 (精选 10 篇) ,在大家参照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 给您最好的朋
友。
第八代 i3 是四核四线程,如果能在 600 多元价位 (散片) ,相当于 i5-7XXX 变
相降价到 600 多元,这是锐龙出来逼迫 intel 出的大招。
一台电脑有很多配件,最重要的配件是什么?如果只能选一个,我选电源。尽
量选一线品牌的电源,预算不足也要选二线中较好的品牌,最少是正规大厂产
品。因为大多数客户关心的都是“CPU 型号,内存大小,主板品牌“等,稍微
懂点的就问一下电源的功率是好多瓦,而对电源的品牌、型号等关注度较低,
而这正是山寨电源的生存空间。电源对一台电脑的稳定性,寿命,安全性等有
至关重要的影响。
一个时钟周期完成的指令数是固定的,所以主频越高,CPU 的速度也就越快
了。不过由于各种 CPU 的内部结构也不尽相同,所以并不能完全用主频来概括
CPU 的性能。至于外频就是系统总线的工作频率;而倍频则是指 CPU 外频与主
频相差的倍数。用公式表示就是:主频=外频×倍频。我们通常说的赛扬 433、
PIII550 都是指 CPU 的主频而言的。
内存总线的速度对整个系统性能来说很重要,由于内存速度的发展滞后于 CPU
的发展速度,为了缓解内存带来的瓶颈,所以出现了二级缓存,来协调两者之
间的差异,而内存总线速度就是指 CPU 与二级(L2)高速缓存和内存之间的工作
频率。
工作电压指的也就是 CPU 正常工作所需的电压。早期 CPU 由于工艺落后,它们
的工作电压一般为 5V,发展到奔腾 586 时,已经是 3.5V/3.3V/2.8V 了,随着
CPU 的制造工艺与主频的提高,CPU 的工作电压有逐步下降的趋势,Intel 最新
出品的Coppermine 已经采用 1.6V 的工作电压了。低电压能解决耗电过大和发
热过高的问题,这对于笔记本电脑尤其重要。
乱序执行是指 CPU 采用了允许将多条指令不按程序规定的顺序分开发送给各相
应电路单元处理的技术。分枝是指程序运行时需要改变的节点。分枝有无条件
分枝和有条件分枝,其中无条件分枝只需要 CPU 按指令顺序执行,而条件分枝
则必须根据处理结果再决定程序运行方向是否改变,因此需要“分枝预测”技
术处理的是条件分枝。
在 CPU 里面内置了高速缓存可以提高 CPU 的运行效率。内置的 L1 高速缓存的容
量和结构对 CPU 的性能影响较大,不过高速缓冲存储器均由静态 RAM 组成,结
构较复杂,在 CPU 管芯面积不能太大的情况下,L1 级高速缓存的容量不可能做
得太大。采用回写结构的高速缓存。它对读和写操作均有可提供缓存。而采用
写通结构的高速缓存,仅对读操作有效。在 486 以上的计算机中基本采用了回
写式高速缓存。
PentiumPro 处理器的 L2 和 CPU 运行在相同频率下的,但成本昂贵,所以
PentiumII 运行在相当于 CPU 频率一半下的,容量为 512K。为降低成本 Intel
公司曾生产了一种不带 L2 的 CPU 名为赛扬。
七、制造工艺
PentiumCPU 的制造工艺是 0.35 微米,PII 和赛扬可以达到 0.25 微米,最新的
CPU 制造工艺可以达到 0.18 微米,并且将采用铜配线技术,可以极大地提高
CPU 的集成度和工作频率。
八、协处理器或者叫数学协处理器
在 486 以前的CPU 里面,是没有内置协处理器的。由于协处理器主要的功能就
是负责浮点运算,因此 386、286、8088 等等微机 CPU 的浮点运算性能都相当落
后, 自从 486 以后,CPU 一般都内置了协处理器,协处理器的功能也不再局限
于增强浮点运算。现在 CPU 的浮点单元往往对多媒体指令进行了优化。比如
Intel 的 MMX 技术,MMX 是“多媒体扩展指令集”的缩写。MMX 是 Intel 公司在
1996 年为增强 PentiumCPU 在音像、图形和通信应用方面而采取的新技术。为
CPU 新增加 57 条 MMX 指令,把处理多媒体的能力提高了60%左右。
九、流水线技术、超标量
流水线是 Intel 首次在 486 芯片中开始使用的。流水线的工作方式就象工业生
产上的装配流水线。在 CPU 中由 5~6 个不同功能的电路单元组成一条指
令处理流水线,然后将一条 X86 指令分成 5~6 步后再由这些电路单元分别执
行,这样就能实现在一个 CPU 时钟周期完成一条指令,因此提高了 CPU 的运算
速度。超流水线是指某型 CPU 内部的流水线超过通常的 5~6 步以上,例如
Pentiumpro 的流水线就长达 14 步。将流水线设计的步(级)数越多,其完成一
条指令的速度越快,因此才能适应工作主频更高的 CPU。超标量是指在一个时
钟周期内CPU 可以执行一条以上的指令。这在 486 或者以前的 CPU 上是很难想
象的,只有 Pentium 级以上 CPU 才具有这种超标量结构;这是因为现代的 CPU
越来越多的采用了RISC 技术,所以才会超标量的 CPU。
劣质电源作怪 CPU 难超频故障分析排除(一)
手头不宽恕的朋友在购买机器时都会选择那种特别能“超”的处理器,再搭配
一块做工好、用料足的好主板,通过超频使用,即能够很好的节省手头的银
子,又能够得到较高的性能,何乐而不为呢?其实目前对 CPU 进行超频已不再
是什么新鲜事了,基本上攒机的朋友都会首选考虑到选购一块特别能超的处理
器。对 CPU 进行超频后我们的确得到了很大的`性能提升,但超频时我们不仅仅
要选择好的主板、内存和 CPU,其它的配件也很重要。这不,笔友朋友新组装
的电脑就遇到了故障。
去年 AMD 推出的64 位速龙这款处理器相信多数网友都不陌生了吧!
这款处理器由于具备很好的超频性能而被众多玩家追捧。如今随着价格的走
低,不到六百元的价格着实让很多用户眼馋。这不,笔者的一位朋友近期就组
装了一台采用AMD 速龙 3000+处理器的配置。具体的配置如下:64 位 AMD 速龙
3000+处理器,金士顿 512M×2 DDR400 内存,技嘉 NF4 芯片组主板,希捷酷鱼
九代 160GB SATA 硬盘,七彩虹 7600GT 显卡。看这台配置,将 64 位速龙 3000
+超至 2.2GHz 应该不是问题 (AMD 速龙 3000+的实际频率为 1.8GHz) 。可朋
友只将处理器超至 1.96GHz就问题不断,不是死机就是重启,根本没法正常使
用。更别说 2.2GHz 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打开朋友的电脑,进入 BIOS 设置,先把外频调到 200MHz,
倍频恢复到 9X (没有超频的默认设置) ,保存退出后电脑重新启动,能够顺利
进行系统,并运行了半个多小时的游戏后,依旧没有问题,看到默认不超频
时,系统是没有问题的。
重新启动电脑,按 DEL 键进入主板的 BIOS 设置,将外频从 200MHz 调整至
210MHz,重新启动电脑,结果也比较正常,机器能够正常进行系统并能够正常的
运行大部分的应用程序,此时的 CPU 主频为 1.89GHz。正次重新启动,进入
BIOS 并将倍频设置为 220MHz,此时的 CPU 主频为 1.98GHz,重新启动后,虽然
机器能够正常进入系统,但在使用时却极不稳定,不到半时的时间,就出现了
两次重启,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难不成是 CPU 的体质有问题 (虽然为同一型号的CPU 处理器,但由于出厂时期
不同在超频性能上也不相同) ,不应该呀,体质再差也应该超到 2.0GHz 吧。还
好笔者也是应用的同一型号的机器,配置除显卡外,其它的基本相同。于是笔
者将这块 CPU 取下后,装到笔者的机器中,并开机进入 BIOS 设置,直接将外频
设置为 250MHz,重新启动后,机器顺利的进入了系统,玩了两个多小时的游
戏、并运行了 3DMARK,一切正常,相当的稳定,那这又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回到朋友那里再找原因,第一个值得怀疑的就是内存。但两根金士顿 DDR400
512×2 的内存应该没有问题,为了验证,笔者顺便带来了自己使用的金邦
DDR400 内存,换入笔者的机器后再进行测试,问题依旧,频率依然无法超过
1.98GHz,看来内存并没有问题!
主板由于笔者与朋友用的都是技嘉的 NF4 标准版,应该不会有任何的问题,那
么到底是哪个部件有问题呢?
不会是电源的问题吧?突然想到了朋友为了节约成本,使用了机箱自带的电
源。电源上可是标称的 300W 啊!还是测试一下。立刻运行电源测试软件
OCCT,30 分钟测试之后,从测试结果图中,我发现该电源的+5V 端已经严重负
载,电压波动最高到了 5.24V,几乎达到了+5V 端所能承受的上限 (+5V 合理波
动范围:4.75V~5.25?V) ,同时+12V 电压也出现了一定升高,最高到了
+12.2V。看来这台电源真不怎么样,负载能力较差,况且 OCCT 的参数我还设定
得比较保守,如果将 C
PU 占用率调到Highest 最高,恐怕连测试都难以坚持下去了
于是再仔细观察这台杂牌电源,发现这台电源存在严重的“缩水”现象,它的
各个端口输出功率实在太小了:+12V~6A、+5V~13A、+3.3V~5A、-5V~
0.5A、-12V~0.5A,输出功率就 130W 左右,天知道这个数字还有没有水分,如
果有,那它根本就无法支持高功耗的 AMD 处理器,更别说是超频了!于是我将
自己的长城巨龙 360SE 电源给朋友换上,CPU 外频立刻稳超 166MHz,但是上
200MHz就得加 0.05V 电压。不过这已经令我满意了,看来超频失败真的是电源
在作怪,这么优秀的 CPU 差点就被“浪费”了。
抓紧时间去市场中购买了一个品牌的额定功率为 300W的电源,换上后再进行
测试,这次直接将外频调到 250MHz,重新启动后机器顺利启动了,运行各种游
戏、应用软件均没有问题,至此,问题的真凶水落石出。
这是一种常见的超频故障, 目前市场中机箱的品牌非常杂乱, 自带
的电源虽然标称着 300W功率的字样,但实际有些电源的功率连 200W都不到,
稳定运行都成困难,更何况要超频呢!因此,电源问题不容忽视啊,尤其是升
级 CPU、显卡的朋友,升级之前最好测试一下自己的电源是否能经得住高负
荷,千万不要被电源拖了后腿!
1、多路分流预测:通过几个分支对程序流向进行预测,采用多路分流预测算法
后,处理器便可参与指令流向的跳转。它预测下一条指令在内存中位置的精确
度可以达到惊人的90%以上。这是因为处理器在取指令时,还会在程序中寻找
未来要执行的指令。这个技术可加速向处理器传送任务。
2、数据流量分析:抛开原程序的顺序,分析并重排指令,优化执行顺序:处理
器读取经过解码的软件指令,判断该指令能否处理或是否需与其它指令一道处
理。然后,处理器再决定如何优化执行顺序以便高效地处理和执行指令。
3、猜测执行:通过提前判读并执行有可能需要的程序指令的方式提高执行速
度:当处理器执行指令时 (每次五条) ,采用的是“猜测执行”的方法。这样
可使奔腾 II 处理器超级处理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从而提升软件性能。被处理
的软件指令是建立在猜测分支基础之上,因此结果也就作为“预测结果”保留
起来。一旦其最终状态能被确定,指令便可返回到其正常顺序并保持永久的机
器状态。
即 CPU 内部核心工作的时钟频率,单位一般是兆赫兹 (MHz) 。这是我们
最关心的。一个参数,我们通常所说的 233、300、450 等就是指它。对于同种
类的 CPU,主频越高,CPU 的速度就越快,整机的性能就越高。由于内部的结构
不同,不同种的 CPU 之间不能直接通过主频来比较,而且高主频的 CPU 的实际
表现性能,还与外频、缓存等大小有关,带有特殊指令的 CPU,则相对程度地
依赖软件的优化程度。
外频即 CPU 的外部时钟频率。CPU 的主频与外频的关系是:CPU 主频= 外频×倍
频数,外频是由电脑主板提供的,486 的外频一般是 33MHz,40MHz,Pentium
主板的外频一般是 66MHz,也有主板支持 75 各 83MHz。而目前 Intel 公司最新
的芯片组 440BX 可以使用 100MHz 甚至更高的时钟频率。另外 VIA 公司的
MVP3、MVP4,APPLOPRO 等一些非 Intel 的芯片组也开始支持 100MHz 的外频,
一些主板由于技术精良,工艺先进,可以超频 1/3 以上稳定使用,成为超频爱
好者的首选。Intel 公司的下一代主板芯片将支持 133MHz 的外频,AMD 的 K7 甚
至将使用 200MHz 的外频。
由于目前市场上大部分主板均有:CPU 风扇转速过低和 CPU 过热保护功能。它
的作用就是:如果在系统运行的过程中,检测到 CPU 风扇转速低于某一数值,
或是 CPU 温度超过某一度数,电脑自动重启。这样,如果电脑开启了这项功能
话,CPU 风扇一旦出现问题,电脑就会在使用一段时间后不断重启。
检测方法:将 BIOS 恢复一下默认设置,关闭上述保护功能,如果电脑不再重
启,就可以确认故障源了。
解决方案:更换 CPU 散热器。
“按开机键 CPU 风扇不转”的故障排除
“按开机键 CPU 风扇不转”的故障排除
这种故障可以说是最难处理的,尤其是在没有任何专业设备的情况下,建议可
以从以下四个方面一步步找到原因。
1、检查电源和重启按键是不是出了物理故障,最常见的是按下去起不来,两个
按键的任一个出现这种问题,均可以造成电脑无法正常开机。解决方法只能送
修或更换机箱,因为机箱由于集成在机箱内部,普通用户很难修理。
2、打开机箱,将主板 BIOS 电源拔下,稍等一会,再重新按上,看电脑是否可
以正常运行。
3、将主板与机箱的链接线全部拔下,用螺丝刀碰触主板电源控制针 (由于有许
多针,电源控制针的确认请参照主板说明书,别乱碰,会烧主板的) ,如果正
常开机,证明是机箱开机和重启键的问题。解决方法同上。
4、将电源和主板、光驱、硬盘、软驱等设备相互之间的数据和电源线全部拔
下,将主板背板所有设备,如显示器、网线、鼠标、键盘也全部拔下,吹干主
板电源插座和电源插头上的灰尘后重新插上,开机。如果可以开机,再将设备
一件一件插上,以确认故障源。确认后更新出故障的配件即可解决问题。
以上四步全部试完了,依然不可以确定故障源的话,只能将电脑主机送维修站
了。
主频也叫时钟频率,单位是 MHz(或 GHz),用来表示 CPU 的运算、处理数据的速
度。CPU 的主频=外频×倍频系数。很多人认为主频就决定着 CPU 的运行速度,
这不仅是个片面的,而且对于服务器来讲,这个认识也出现了偏差。至今,没
有一条确定的公式能够实现主频和实际的运算速度两者之间的数值关系,即使
是两大处理器厂家 Intel英特尔和 AMD,在这点上也存在着很大的争议,从
Intel 的产品的发展趋势,可以看出 Intel很注重加强自身主频的发展。像其
他的处理器厂家,有人曾经拿过一块 1G 的全美达处理器来做比较,运行效率相
当于 2G 的 Intel 处理器。
所以,CPU 的主频与 CPU 实际的运算能力是没有直接关系的,主频表示在 CPU
内数字脉冲信号震荡的速度。在 Intel 的处理器产品中,也可以看到这样的例
子:1GHzItanium 芯片能够表现得差不多跟 2.66GHz 至强(Xeon)/Opteron 一样
快,或是 1.5GHzItanium2 大约跟 4GHzXeon/Opteron 一样快。CPU 的运算速度
还要看 CPU 的流水线、总线等等各方面的性能指标。
主频和实际的运算速度是有关的,只能说主频仅仅是 CPU 性能表现的一个方
面,而不代表 CPU 的整体性能。
外频是 CPU 的基准频率,单位是MHz。CPU 的外频决定着整块主板的运行速度。
通俗地说,在台式机中,所说的超频,都是超 CPU 的外频(当然一般情况下,
CPU 的倍频都是被锁住的)相信这点是很好理解的。但对于服务器 CPU 来讲,超
频是绝对不允许的。前面说到 CPU 决定着主板的运行速度,两者是同步运行
的,如果把服务器 CPU 超频了,改变了外频,会产生异步运行, (台式机很多主
板都支持异步运行)这样会造成整个服务器系统的不稳定。
目前的绝大部分电脑系统中外频与主板前端总线不是同步速度的,而外频与前
端总线(FSB)频率又很容易被混为一谈,下面的前端总线介绍谈谈两者的区别。
前端总线(FSB)频率(即总线频率)是直接影响 CPU 与内存直接数据交换速度。有
一条公式可以计算,即数据带宽= (总线频率×数据位宽)/8,数据传输最大带宽
取决于所有同时传输的数据的宽度和传输频率。比方,现在的支持 64 位的至强
Nocona,前端总线是 800MHz,按照公式,它的数据传输最大带宽是 6.4GB/秒。
外频与前端总线(FSB)频率的区别:前端总线的速度指的是数据传输的速度,外
频是 CPU 与主板之间同步运行的速度。也就是说,100MHz 外频特指数字脉冲信
号在每秒钟震荡一亿次;而 100MHz 前端总线指的是每秒钟 CPU 可接受的数据传
输量是 100MHz×64bit÷8bit/Byte=800MB/s。
其实现在“HyperTransport”构架的出现,让这种实际意义上的前端总线(FSB)
频率发生了变化。IA-32 架构必须有三大重要的构件: 内存控制器
Hub(MCH),I/O 控制器 Hub 和 PCIHub,像 Intel 很典型的芯片组 Intel7501、
Intel7505 芯片组,为双至强处理器量身定做的,它们所包含的 MCH 为 CPU 提
供了频率为 533MHz 的前端总线,配合 DDR 内存,前端总线带宽可达到 4.3GB/
秒。但随着处理器性能不断提高同时给系统架构带来了很多问题。而
“HyperTransport”构架不但解决了问题,而且更有效地提高了总线带宽,比
方 AMDOpteron 处理器,灵活的 HyperTransportI/O 总线体系结构让它整合了内
存控制器,使处理器不通过系统总线传给芯片组而直接和内存交换数据。这样
的话,前端总线(FSB)频率在 AMDOpteron 处理器就不知道从何谈起了。
位:在数字电路和电脑技术中采用二进制,代码只有“0”和“1” ,其中无论
是“0”或是“1”在 CPU 中都是一“位”。
字长: 电脑技术中对 CPU 在单位时间内(同一时间)能一次处理的二进制数的位
数叫字长。所以能处理字长为 8 位数据的 CPU 通常就叫8 位的 CPU。同理 32 位
的 CPU 就能在单位时间内处理字长为 32 位的二进制数据。字节和字长的区别:
由于常用的英文字符用8 位二进制就可以表示,所以通常就将 8 位称为一个字
节。字长的长度是不固定的,对于不同的 CPU、字长的长度也不一样。8 位的
CPU 一次只能处理一个字节,而 32 位的 CPU 一次就能处理 4 个字节,同理字长
为 64 位的 CPU 一次可以处理 8 个字节。
倍频系数是指 CPU 主频与外频之间的相对比例关系。在相同的外频下,倍频越
高 CPU 的频率也越高。但实际上,在相同外频的前提下,高倍频的 CPU 本身意
义并不大。这是因为 CPU 与系统之间数据传输速度是有限的,一味追求高倍频
而得到高主频的 CPU 就会出现明显的“瓶颈”效应 ―CPU 从系统中得到数据的
极限速度不能够满足 CPU 运算的速度。一般除了工程样版的 Intel 的 CPU 都是
锁了倍频的,少量的如 Inter 酷睿 2 核心的奔腾双核 E6500K 和一些至尊版的
CPU 不锁倍频,而 AMD 之前都没有锁,现在 AMD 推出了黑盒版 CPU(即不锁倍频
版本,用户可以自由调节倍频,调节倍频的超频方式比调节外频稳定得多)。
第一、主频,倍频,外频。经常听别人说: “这个 CPU 的频率是多少多
少。。。。 ”其实这个泛指的频率是指 CPU 的主频,主频也就是 CPU 的时钟频
率,英文全称:CPU Clock Speed,简单地说也就是 CPU 运算时的工作频率。一
般说来,主频越高,一个时钟周期里面完成的指令数也越多,当然 CPU 的速度
也就越快了。不过由于各种各样的 CPU 它们的内部结构也不尽相同,所以并非
所有的时钟频率相同的 CPU 的性能都一样。至于外频就是系统总线的工作频
率;而倍频则是指 CPU 外频与主频相差的倍数。三者是有十分密切的关系的:
主频=外频 x 倍频。
第二: 内存总线速度,英文全称是 Memory-Bus Speed。CPU 处理的数据是从哪
里来的呢?学过一点计算机基本原理的朋友们都会清楚,是从主存储器那里来
的,而主存储器指的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内存了。一般我们放在外存 (磁盘或
者各种存储介质) 上面的资料都要通过内存,再进入 CPU 进行处理的。所以与
内存之间的通道枣内存总线的速度对整个系统性能就显得很重要了,由于内存
和 CPU 之间的运行速度或多或少会有差异,因此便出现了二级缓存,来协调两
者之间的差异,而内存总线速度就是指 CPU 与二级(L2)高速缓存和内存之间的
通信速度。
第三、扩展总线速度,英文全称是 Expansion-Bus Speed。扩展总线指的就是
指安装在微机系统上的局部总线如 VESA 或 PCI 总线,我们打开电脑的时候会看
见一些插槽般的东西,这些就是扩展槽,而扩展总线就是 CPU 联系这些外部设
备的桥梁。
第四:工作电压,英文全称是:Supply Voltage。任何电器在工作的时候都需
要电, 自然也会有额定的电压,CPU 当然也不例外了,工作电压指的也就是 CPU
正常工作所需的电压。早期 CPU (286 枣 486 时代) 的工作电压一般为 5V,那
是因为当时的制造工艺相对落后,以致于 CPU 的发热量太大,弄得寿命减短。
随着 CPU 的制造工艺与主频的提高,近年来各种 CPU 的工作电压有逐步下降的
趋势,以解决发热过高的问题。
第五:地址总线宽度。地址总线宽度决定了CPU 可以访问的物理地址空间,简
单地说就是 CPU 到底能够使用多大容量的内存。16 位的微机我们就不用说了,
但是对于 386 以上的微机系统,地址线的宽度为 32 位,最多可以直接访问
4096 MB(4GB)的物理空间。而今天能够用上 1GB 内存的人还没有多少个呢 (服
务器除外) 。
第六:数据总线宽度。数据总线负责整个系统的数据流量的大小,而数据总线
宽度则决定了CPU 与二级高速缓存、内存以及输入/输出设备之间一次数据传输
的信息量。
第七:协处理器。在 486 以前的CPU 里面,是没有内置协处理器的。由于协处
理器主要的功能就是负责浮点运算,因此 386、286、8088 等等微机 CPU 的浮点
运算性能都相当落后,相信接触过 386 的朋友都知道主板上可以另外加一个外
置协处理器,其目的就是为了增强浮点运算的功能。 自从 486 以后,CPU 一般
都内置了协处理器,协处理器的功能也不再局限于增强浮点运算,含有内置协
处理器的 CPU,可以加快特定类型的数值计算,某些需要进行复杂计算的软件
系统,如高版本的 AUTO CAD 就需要协处理器支持。
第八:超标量。超标量是指在一个时钟周期内CPU 可以执行一条以上的指令。
这在 486 或者以前的 CPU 上是很难想象的,只有 Pentium 级以上 CPU 才具有这
种超标量结构;486 以下的 CPU 属于低标量结构,即在这类 CPU 内执行一条指
令至少需要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时钟周期。
第九:L1 高速缓存,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一级高速缓存。在 CPU 里面内置了高
速缓存可以提高 CPU 的运行效率,这也正是 486DLC 比 386DX-40 快的原因。内
置的 L1 高速缓存的容量和结构对 CPU 的性能影响较大,容量越大,性能也相对
会提高不少,所以这也正是一些公司力争加大 L1 级高速缓冲存储器容量的原
因。不过高速缓冲存储器均由静态 RAM 组成,结构较复杂,在 CPU 管芯面积不
能太大的情况下,L1 级高速缓存的容量不可能做得太大。//本文来自脚本之家
第十:采用回写(Write Back)结构的高速缓存。它对读和写操作均有效,速度
较快。而采用写通(Write-through)结构的高速缓存,仅对读操作有效。
第十一:动态处理。动态处理是应用在高能奔腾处理器中的新技术,创造性地
把三项专为提高处理器对数据的操作效率而设计的技术融合在一起。这三项技
术是多路分流预测、数据流量分析和猜测执行。动态处理并不是简单执行一串
指令,而是通过操作数据来提高处理器的工作效率。
CPU 是整个微机系统的核心,它往往是各种档次微机的代名词,CPU 的性能大致
上反 映出微机的性能,因此它的性能指标十分重要。CPU 主要的性能指标有:
(1) 主频即 CPU 的时钟频率(CPU Clock Speed)。一般说来,主频越高,CPU
的速度越 快。由于内部结构不同,并非所有的时钟频率相同的 CPU 的性能都一
样。
(2) 内存总线速度(Memory-Bus Speed) 指 CPU 与二级(L2)高速缓存和内存之
间的通信 速度。
(3) 扩展总线速度(Expansion-Bus Speed) 指安装在微机系统上的局部总线如
VESA 或 PCI 总线接口卡的工作速度。
(4) 工作电压(Supply Voltage) 指 CPU 正常工作所需的电压。早期 CPU 的工
作电压一 般为 5V,随着 CPU 主频的提高,CPU 工作电压有逐步下降的趋势,以
解决发热过高的问 题。
(5) 地址总线宽度决定了CPU 可以访问的物理地址空间,对于 486 以上的微机
系统,地 址线的宽度为 32 位,最多可以直接访问 4096 MB 的物理空间。
(6) 数据总线宽度决定了CPU 与二级高速缓存、内存以及输入/输出设备之间
一次数据 传输的信息量。
(7) 内置协处理器含有内置协处理器的 CPU,可以加快特定类型的数值计算,
某些需 要进行复杂计算的软件系统,如高版本的 AUTO CAD 就需要协处理器支
持。
(8) 超标量是指在一个时钟周期内CPU 可以执行一条以上的指令。Pentium 级
以上 CPU 均具有超标量结构;而 486 以下的 CPU 属于低标量结构,即在这类
CPU 内执行一条指令至 少需要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时钟周期。
(9)L1 高速缓存即一级高速缓存。内置高速缓存可以提高 CPU 的运行效率,这
也正是 4 86DLC 比 386DX-40 快的原因。内置的 L1 高速缓存的容量和结构对
CPU 的性能影响较大, 这也正是一些公司力争加大 L1 级高速缓冲存储器容量
的原因。不过高速缓冲存储器均 由静态 RAM 组成,结构较复杂,在 CPU 管芯
面积不能太大的情况下,L1 级高速缓存的容量不可能做得太大。
(10) 采用回写(Write Back)结构的高速缓存它对读和写操作均有效,速度较
快。而 采用写通(Write-through)结构的高速缓存,仅对读操作有效。
计算机内部有一个时钟发生器不断地发出电脉冲信号,控制各个器件的工作节
拍。系统每秒钟产生的时钟脉冲个数称为时钟频率,单位为赫兹(Hz)。主频对
计算机指令的执行速度有非常重要的影响,系统时钟频率越高,整个机器的工
作速度也就越快。CPU 的主频就是指 CPU 能适应的时钟频率,或者就是该 CPU
的标准工作频率。
指令周期是指计算机执行一条指令所用的时间。一个完整的指令周期包括:取
指令、解释指令、执行指令 3 个操作步骤。指令周期越短,指令的执行速度越
快。
字长是 CPU 一次能存储、运算的二进制数据的位数。字长决定了 CPU 内寄存器
和总线的数据宽度,字长较大的计算机在一个指令周期比字长较短的计算机处
理更多的数据。单位时间内处理的数据越多,CPU 的性能就越好。 日前主流的
Pentium 系列都是 64 位的微机,其字长为 64 位。
CPU 的运算速度是内存存取速度的成百上千倍,所以在程序执行过程中,CPU 经
常要停下来等待内存数据的读取。为了提高计算机的整体性能,CPU 芯片生产
商在 CPU 内部增加了一种存储容量较小的快速存储器(SRAM),以缓解内存与
CPU 之间的速度差异,这种存储器就是 CPU 缓存(cache)。缓存越大,每次与内
存交换的数据量就越大,CPU 性能就越好。在执行程序时,内存首先将大量的
数据送到缓存中,CPU 再从缓存中读取数据,由于缓存的读取速度与CPU 几乎
一样快,这样 CPU 在读取数据时就不用长时间等待。
计算机的性能在很大程度上由 CPU 的性能决定,而 CPU 的性能主要体现在其运
行程序的速度上。影响运行速度的性能指标包括 CPU 的工作频率、Cache 容
量、指令系统和逻辑结构等参数。
主频
主频也叫时钟频率,单位是兆赫(MHz)或千兆赫(GHz),用来表示 CPU 的运算、
处理数据的速度。通常,主频越高,CPU 处理数据的速度就越快。
CPU 的主频=外频×倍频系数。主频和实际的运算速度存在一定的关系,但并不
是一个简单的线性关系。 所以,CPU 的主频与 CPU 实际的运算能力是没有直
接关系的,主频表示在 CPU 内数字脉冲信号震荡的速度。在 Intel 的处理器产
品中,也可以看到这样的例子:1 GHz Itanium 芯片能够表现得差不多跟 2.66
GHz 至强(Xeon)/Opteron 一样快,或是 1.5 GHz Itanium 2 大约跟 4 GHz
Xeon/Opteron 一样快。CPU 的运算速度还要看 CPU 的流水线、总线等各方面的
性能指标。
外频
外频是 CPU 的基准频率,单位是MHz。CPU 的外频决定着整块主板的运行速度。
通俗地说,在台式机中,所说的超频,都是超 CPU 的外频 (当然一般情况下,
CPU 的倍频都是被锁住的) 相信这点是很好理解的。但对于服务器 CPU 来讲,
超频是绝对不允许的。前面说到 CPU 决定着主板的运行速度,两者是同步运行
的,如果把服务器 CPU 超频了,改变了外频,会产生异步运行, (台式机很多
主板都支持异步运行) 这样会造成整个服务器系统的不稳定。
绝大部分电脑系统中外频与主板前端总线不是同步速度的,而外频与前端总线
(FSB)频率又很容易被混为一谈。
总线频率
前端总线(FSB)是将 CPU 连接到北桥芯片的总线。前端总线(FSB)频率 (即总线
频率) 是直接影响 CPU 与内存直接数据交换速度。有一条公式可以计算,即数
据带宽= (总线频率×数据位宽) /8,数据传输最大带宽取决于所有同时传输的
数据的宽度和传输频率。比方,支持 64 位的至强Nocona,前端总线是
800MHz,按照公式,它的数据传输最大带宽是 6.4GB/秒。
外频与前端总线(FSB)频率的区别:前端总线的速度指的是数据传输的速度,外
频是 CPU 与主板之间同步运行的速度。也就是说,100MHz 外频特指数字脉冲信
号在每秒钟震荡一亿次;而 100MHz 前端总线指的是每秒钟 CPU 可接受的数据传
输量是 100MHz×64bit÷8bit/Byte=800MB/s。
倍频系数
倍频系数是指 CPU 主频与外频之间的相对比例关系。在相同的外频下,倍频越
高 CPU 的频率也越高。但实际上,在相同外频的前提下,高倍频的 CPU 本身意
义并不大。这是因为 CPU 与系统之间数据传输速度是有限的,一味追求高主频
而得到高倍频的 CPU 就会出现明显的“瓶颈”效应-CPU 从系统中得到数据的极
限速度不能够满足 CPU 运算的速度。一般除了工程样版的 Intel 的 CPU 都是锁
了倍频的,少量的如 Intel酷睿 2 核心的奔腾双核 E6500K 和一些至尊版的 CPU
不锁倍频,而 AMD 之前都没有锁,AMD 推出了黑盒版 CPU (即不锁倍频版本,用
户可以自由调节倍频,调节倍频的超频方式比调节外频稳定得多) 。
缓存
缓存大小也是 CPU 的重要指标之一,而且缓存的结构和大小对 CPU 速度的影响
非常大,CPU 内缓存的运行频率极高,一般是和处理器同频运作,工作效率远
远大于系统内存和硬盘。实际工作时,CPU 往往需要重复读取同样的数据块,
而缓存容量的增大,可以大幅度提升 CPU 内部读取数据的命中率,而不用再到
内存或者硬盘上寻找,以此提高系统性能。但是由于 CPU 芯片面积和成本的因
素来考虑,缓存都很小。
L1 Cache ( 一级缓存) 是 CPU 第一层高速缓存,分为数据缓存和指令缓存。内
置的 L1 高速缓存的容量和结构对 CPU 的性能影响较大,不过高速缓冲存储器均
由静态 RAM 组成,结构较复杂,在 CPU 管芯面积不能太大的情况下,L1 级高速
缓存的容量不可能做得太大。一般服务器 CPU 的 L1 缓存的容量通常在 32-
256KB。
L2 Cache (二级缓存) 是 CPU 的第二层高速缓存,分内部和外部两种芯片。内
部的芯片二级缓存运行速度与主频相同,而外部的二级缓存则只有主频的一
半。L2 高速缓存容量也会影响 CPU 的性能,原则是越大越好,以前家庭用 CPU
容量最大的是 512KB,笔记本电脑中也可以达到 2M,而服务器和工作站上用
CPU 的 L2 高速缓存更高,可以达到 8M 以上。
L3 Cache (三级缓存) ,分为两种,早期的是外置,内存延迟,同时提升大数
据量计算时处理器的性能。降低内存延迟和提升大数据量计算能力对游戏都很
有帮助。而在服务器领域增加 L3 缓存在性能方面仍然有显著的提升。比方具有
较大 L3 缓存的配置利用物理内存会更有效,故它比较慢的磁盘 I/O 子系统可以
处理更多的数据请求。具有较大 L3 缓存的处理器提供更有效的文件系统缓存行
为及较短消息和处理器队列长度。
其实最早的 L3 缓存被应用在 AMD 发布的 K6-III 处理器上,当时的 L3 缓存受限
于制造工艺,并没有被集成进芯片内部,而是集成在主板上。在只能够和系统
总线频率同步的 L3 缓存同主内存其实差不了多少。后来使用L3 缓存的是英特
尔为服务器市场所推出的 Itanium 处理器。接着就是 P4EE 和至强 MP。Intel 还
打算推出一款 9MB L3 缓存的 Itanium2 处理器,和以后 24MB L3 缓存的双核心
Itanium2 处理器。
但基本上 L3 缓存对处理器的性能提高显得不是很重要,比方配备 1MB L3 缓存
的 Xeon MP 处理器却仍然不是Opteron 的对手,由此可见前端总线的增加,要
比缓存增加带来更有效的性能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