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9日发(作者:房元容)
可编程控制器应用实训形考任务二实训报告
基本逻辑指令实训
一、实训目的:
1 .掌握基本逻辑指令的相关知识。
2 .进一步掌握编程软件中绘制含有基本逻辑指令的梯形图的方法。
3 .进一步熟悉编程软件的通信设置和程序下载。
4 .熟悉运用编程软件进行控制系统联机调试。
二、实训要求:
1 .根据功能控制要求,编写P1C程序,并通过编程软件进行程序的编制、
编译、调试相关的组态等工作;
2 .P1C的基本逻辑指令是P1C编程的基础,是使用最多的指令,因此必须熟练掌握。
三、实训内容:
名称 梯形图
语句表
功能
.Bit
H1
常开触点
1.1)
常开触点与左侧母线相连接
Bit
T1—
A
常开•触点与其他程序段相申连
Bit
—I
H-I
O
常开触点与其他程序段相并连
Bit
H1/一
常闭触点
1DN
常闭触点与左侧母线相连接
Bit
—I/J—
AN
常闭触点与其他程序段相串连
―1/1—1
ON
常闭触点与其他程序段相并连
Bit
-,1I—
Bit __ I1]
1DI
立即常开触点与左侧母线相连接
立即常开触点
AI
立即常开触点与其他程序段相串连
I,r
Bit-1II[I
OI
立即常开触点与其他程序段相并
连
II
Bit
-HI—
11DNI
立即常闭触点3左侧母线相连接
立即常闭触点
I∕↑I
I八I
Bit
―H1->
Bit
AN1
立即常闭触点与其他程序段相串连
I
ON1
立即常闭触点与其他程序段和并连
取反
正跳变
负跳变
∖()Γ
改变能流输入的状态
—IPI ---------------
..... INI ----------
Bit
()
Bit—(1)
EU
ED
检测到•次正跳变,能流接通•个扫描周期
检测到一次负跳变,能流接通•个扫描周期
将运算结果输出到某个寄存器
将运算结果立即输出到某个寄存器
输出
=
立即输出
=I
表S7-200系列基本逻辑指令
学习牢记这些指令,并通过下面一个小任务来深入了解基本逻辑指令的应用
使用S7-200P1C的基本指令编写一个电动机连续运行的程序,并进行下载,监控和调试。
四、实训器材:
所需的工具、设备及材料⑴常用电工工具、万用表等。
⑵PC机。
⑶所需设备、材料见表。
标准代丽
I号
丽⅞称 型号规格
1
2
P1C
PPI
S7-200CN CPU226AC/DC/R1A
0XB8
通信电缆
RS232-485 1
/I
1 ∣∣6ES7216-28D23-表设备、材料明细表
五、实训步骤:
(一)硬件连线操作实训
本次任务涉及的内容极为简单,因此接线时主要将P1C的电源线和通信线连接上即可。
P1C电源线:连接P1C的1和N端,见图1。
P1C通信线:一端连电脑串口,另外一端连P1C串口,见图2和图3。
图3P1C通信线P1C端
(二)调试实训程序
通信读取P1C,下载程序并监控。仔细监控状态下触点和线圈的情况,观察程序是否正常运行,图2P1C通信线电脑端
若有异常现象应马上断电,重新修整程序,直到P1C能正常运行程序。图5为读取P1C,图6所示为程序下载界面,图7所示为程序调试界面。
图5为读取P1C■•
.......
图6所示为程序下载界面
图7所示为程序调试界面
六、实训总结
1“与”和“与非”(A,AN)指令
逻辑“与”在梯形图里用串联的触点回路表示,被扫描的操作数则表示为触点符号,操作数标在触点上方。在P1C中规定:如果触点是常开触点(动合触点),则常开触点“动作”认为是“1”状态,常开触点“不动作”认为是“0”状态。如果触点是常闭触点(动断触点),则常闭触点“动作”认为是“0”状态,常闭触点“不动作”认为是“1”状态。
2 .“或”和“或非”(0,ON)指令
逻辑“或”在梯形图里用并联的触点向路表示,被扫描的操作数标在触点上
方。在触点并联的情况下,若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触点闭合,则该同路就“通电”。
3 .“异或”和“异或非”指令
在S7系列P1C的语句表中没有“异或”和“异或非”指令,类似的功能只
能用简单的“与或”指令来完成。
4 .嵌套表达式和先“与”后“或
当逻辑串是串并联的复杂组合时,CPU的扫描顺序是先“与”后“或”。复
杂逻辑运算的指令规则是:先“与”后“或”逻辑不加括号,先“或”后“与”逻辑加括号。
5 .“输出"(1AD)指令
输出指令像继电器逻辑图中的线圈一样工作。如果电流能够流经电路到达线
圈的话,则继电器线圈通电,其常开触点闭合:否则线圈不通电,常开触点断开。
在1AD中,只能将输出指令放在逻辑符号串的最右端。
七、实训心得
通过这次对P1C控制,让我了解了P1C梯形图、指令表、外部接线图有了更好的了解,也让我了解了关于P1C设计原理。有很多设计理念来源于实际,从中找出最适合的设计方法。这次的实训给予了我不同的学习方法和体验,让我深切的认识到实践的重要性。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我会更加注重自己的操作能力和应变能力。
2024年3月9日发(作者:房元容)
可编程控制器应用实训形考任务二实训报告
基本逻辑指令实训
一、实训目的:
1 .掌握基本逻辑指令的相关知识。
2 .进一步掌握编程软件中绘制含有基本逻辑指令的梯形图的方法。
3 .进一步熟悉编程软件的通信设置和程序下载。
4 .熟悉运用编程软件进行控制系统联机调试。
二、实训要求:
1 .根据功能控制要求,编写P1C程序,并通过编程软件进行程序的编制、
编译、调试相关的组态等工作;
2 .P1C的基本逻辑指令是P1C编程的基础,是使用最多的指令,因此必须熟练掌握。
三、实训内容:
名称 梯形图
语句表
功能
.Bit
H1
常开触点
1.1)
常开触点与左侧母线相连接
Bit
T1—
A
常开•触点与其他程序段相申连
Bit
—I
H-I
O
常开触点与其他程序段相并连
Bit
H1/一
常闭触点
1DN
常闭触点与左侧母线相连接
Bit
—I/J—
AN
常闭触点与其他程序段相串连
―1/1—1
ON
常闭触点与其他程序段相并连
Bit
-,1I—
Bit __ I1]
1DI
立即常开触点与左侧母线相连接
立即常开触点
AI
立即常开触点与其他程序段相串连
I,r
Bit-1II[I
OI
立即常开触点与其他程序段相并
连
II
Bit
-HI—
11DNI
立即常闭触点3左侧母线相连接
立即常闭触点
I∕↑I
I八I
Bit
―H1->
Bit
AN1
立即常闭触点与其他程序段相串连
I
ON1
立即常闭触点与其他程序段和并连
取反
正跳变
负跳变
∖()Γ
改变能流输入的状态
—IPI ---------------
..... INI ----------
Bit
()
Bit—(1)
EU
ED
检测到•次正跳变,能流接通•个扫描周期
检测到一次负跳变,能流接通•个扫描周期
将运算结果输出到某个寄存器
将运算结果立即输出到某个寄存器
输出
=
立即输出
=I
表S7-200系列基本逻辑指令
学习牢记这些指令,并通过下面一个小任务来深入了解基本逻辑指令的应用
使用S7-200P1C的基本指令编写一个电动机连续运行的程序,并进行下载,监控和调试。
四、实训器材:
所需的工具、设备及材料⑴常用电工工具、万用表等。
⑵PC机。
⑶所需设备、材料见表。
标准代丽
I号
丽⅞称 型号规格
1
2
P1C
PPI
S7-200CN CPU226AC/DC/R1A
0XB8
通信电缆
RS232-485 1
/I
1 ∣∣6ES7216-28D23-表设备、材料明细表
五、实训步骤:
(一)硬件连线操作实训
本次任务涉及的内容极为简单,因此接线时主要将P1C的电源线和通信线连接上即可。
P1C电源线:连接P1C的1和N端,见图1。
P1C通信线:一端连电脑串口,另外一端连P1C串口,见图2和图3。
图3P1C通信线P1C端
(二)调试实训程序
通信读取P1C,下载程序并监控。仔细监控状态下触点和线圈的情况,观察程序是否正常运行,图2P1C通信线电脑端
若有异常现象应马上断电,重新修整程序,直到P1C能正常运行程序。图5为读取P1C,图6所示为程序下载界面,图7所示为程序调试界面。
图5为读取P1C■•
.......
图6所示为程序下载界面
图7所示为程序调试界面
六、实训总结
1“与”和“与非”(A,AN)指令
逻辑“与”在梯形图里用串联的触点回路表示,被扫描的操作数则表示为触点符号,操作数标在触点上方。在P1C中规定:如果触点是常开触点(动合触点),则常开触点“动作”认为是“1”状态,常开触点“不动作”认为是“0”状态。如果触点是常闭触点(动断触点),则常闭触点“动作”认为是“0”状态,常闭触点“不动作”认为是“1”状态。
2 .“或”和“或非”(0,ON)指令
逻辑“或”在梯形图里用并联的触点向路表示,被扫描的操作数标在触点上
方。在触点并联的情况下,若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触点闭合,则该同路就“通电”。
3 .“异或”和“异或非”指令
在S7系列P1C的语句表中没有“异或”和“异或非”指令,类似的功能只
能用简单的“与或”指令来完成。
4 .嵌套表达式和先“与”后“或
当逻辑串是串并联的复杂组合时,CPU的扫描顺序是先“与”后“或”。复
杂逻辑运算的指令规则是:先“与”后“或”逻辑不加括号,先“或”后“与”逻辑加括号。
5 .“输出"(1AD)指令
输出指令像继电器逻辑图中的线圈一样工作。如果电流能够流经电路到达线
圈的话,则继电器线圈通电,其常开触点闭合:否则线圈不通电,常开触点断开。
在1AD中,只能将输出指令放在逻辑符号串的最右端。
七、实训心得
通过这次对P1C控制,让我了解了P1C梯形图、指令表、外部接线图有了更好的了解,也让我了解了关于P1C设计原理。有很多设计理念来源于实际,从中找出最适合的设计方法。这次的实训给予了我不同的学习方法和体验,让我深切的认识到实践的重要性。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我会更加注重自己的操作能力和应变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