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11日发(作者:蓝清妙)
汽车
·
电子
CARS & ELECTRONICS
充电接口直流输入电压为5V±5%,最大吸收电流
为1800mA,因此只要适配器的输出突破这一条件,
就都可以算是快充。”深圳市摩尔环宇通信技术有
限公司的能效实验室主管叶佳对本刊记者分析道。
根据能量公式,提高电压、电流或者电能转化效率,
都能缩短充电时间。
值得注意的是,小米Note虽然支持快充,但
是在此次测试中并没有表现出快充的优势,反倒是
比不支持快充的vivo X5 Pro还要慢,而仅仅略强于
iPhone 6 Plus。本刊就此咨询小米科技方面,不过
截至发稿时尚未收到回复。
负责本次检测的工程师推测,出现这种“快充
不快”的情况可能是因为手机的硬件设计方面存在
问题。
OPPO充电速度更快
同样是为了克服手机电池续航能力的不足,快
充技术既不需要像增大电池容量那样增大电池体
积,也不需要像设置省电模式那样限制手机的使用
功能。本刊此次测试的4款快充手机,采用的快充
技术见图2。
在这4款快充手机中,采用了VOOC闪充技术
的OPPO R7其电源适配器输出功率高达20W,而
其余3款手机的适配器输出功率最高仅为15.03W。
这也是OPPO R7的充电速度明显出众的原因——
在充电30分钟时,不论是充入电量占比还是据此
算出的充入电量均大幅领先于其他手机(见图1)。
如前所述,要想缩短充电时间,就需要提高电
压、电流或者电能转化的效率。与高通及其他的快
充技术提高输出电压不同,VOOC闪充技术提高的
是输出电流。之所以VOOC闪充能实现大电流输出,
上述检测工程师认为可能是因为OPPO设计的是让
充电电流并联进入电池,从而在充电开始的恒流阶
段即可充入较多电量。
54
4品牌快充手机
充电安全性表现均较好
从此次本刊的测试来看,这4款快
充手机的充电安全性也是有保障
的,并不像一些消费者担心的那样
“充电之所以快是因为牺牲了安全
性”。
|本刊记者 / 左永君
手机充电伤人事故屡屡见诸报端,对于能快速
充电的手机,人们固然乐于享受快充带来的极速体
验,却也对其充电安全性疑虑重重。《消费者报道》
2015年7月做的问卷调查就显示,在312名参与者
中,分别有43.3%和44.6%的人担心快充不安全和
手机容易发烫。
不过从本刊的测试来看,这种担心是多余的。
6款手机的测试表明,4款快充手
机(三星Galaxy S6、OPPO R7、Moto X Pro和小米
Note)的充电安全性并不输于2款非快充手机(iPhone
6 Plus和vivo X5 Pro)。
4款快充手机充电器绝缘效果良好
手机在充电过程中,如果充电器的绝缘效果不
好,就会导致电击危险。
对此,本刊委托第三方权威机构按照GB
4943.1-2011《信息技术设备 安全 第1部分:通用
要求》,对6品牌手机标配充电器的绝缘性进行了
测试,具体项目包括:电气间隙、爬电距离、绝缘
穿透距离和抗电强度。令人放心的是,6品牌手机
标配充电器的绝缘性全部符合标准要求。
如何加强快充手机充电时的安全性?“VOOC
闪充全端式(指从适配器到数据线到手机)的定制
对充电安全的保障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OPPO技
术人员对本刊记者表示。他补充说,“OPPO选用了
更好的材质来保障充电的安全性,单是充电头跟数
《消费者报道》对
据线就比一般的产品高出几倍的成本价”。
小米依然“发烧”
广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提供给《消费者报道》
的2013年手机充电器的抽查结果显示,有15%的
充电器存在发热要求不合格的情况,即温升和耐异
常热2项不达标。
“充电器、屏幕、电池和后盖等都有温度限值,
超过对应的温度限值会引起起火或电池爆炸。”深
圳市摩尔环宇通信技术有限公司的安全实验室主管
范运胜表示。
考虑到不少人会在开机状态下充电,甚至边充
电边玩手机,本刊依据GB 4943.1-2011测试了开机
充电时6款手机的温升,具体场景是:手机电池完
全放电后,用标配适配器充电,将屏幕亮度设置为
最大,音量调至最大,插入SIM卡,连接Wi-Fi,
在线播放视频。
测试结果显示,6款手机充电时的温度均低于
标准限值。引人关注的是,在此次测试的多个部位,
最高温度的“纪录”均由小米创造(见图3)。
另外,本刊针对6款手机所做的耐异常热的测
试结果也都符合GB 4943.1-2011的要求。
“手机快充必须在符合安全的条件下进行。”
范运胜表示。从此次本刊的测试来看,这4款快
充手机的充电安全性也是有保障的,并不像一些
消费者担心的那样“充电之所以快是因为牺牲了
安全性”。
55
2024年3月11日发(作者:蓝清妙)
汽车
·
电子
CARS & ELECTRONICS
充电接口直流输入电压为5V±5%,最大吸收电流
为1800mA,因此只要适配器的输出突破这一条件,
就都可以算是快充。”深圳市摩尔环宇通信技术有
限公司的能效实验室主管叶佳对本刊记者分析道。
根据能量公式,提高电压、电流或者电能转化效率,
都能缩短充电时间。
值得注意的是,小米Note虽然支持快充,但
是在此次测试中并没有表现出快充的优势,反倒是
比不支持快充的vivo X5 Pro还要慢,而仅仅略强于
iPhone 6 Plus。本刊就此咨询小米科技方面,不过
截至发稿时尚未收到回复。
负责本次检测的工程师推测,出现这种“快充
不快”的情况可能是因为手机的硬件设计方面存在
问题。
OPPO充电速度更快
同样是为了克服手机电池续航能力的不足,快
充技术既不需要像增大电池容量那样增大电池体
积,也不需要像设置省电模式那样限制手机的使用
功能。本刊此次测试的4款快充手机,采用的快充
技术见图2。
在这4款快充手机中,采用了VOOC闪充技术
的OPPO R7其电源适配器输出功率高达20W,而
其余3款手机的适配器输出功率最高仅为15.03W。
这也是OPPO R7的充电速度明显出众的原因——
在充电30分钟时,不论是充入电量占比还是据此
算出的充入电量均大幅领先于其他手机(见图1)。
如前所述,要想缩短充电时间,就需要提高电
压、电流或者电能转化的效率。与高通及其他的快
充技术提高输出电压不同,VOOC闪充技术提高的
是输出电流。之所以VOOC闪充能实现大电流输出,
上述检测工程师认为可能是因为OPPO设计的是让
充电电流并联进入电池,从而在充电开始的恒流阶
段即可充入较多电量。
54
4品牌快充手机
充电安全性表现均较好
从此次本刊的测试来看,这4款快
充手机的充电安全性也是有保障
的,并不像一些消费者担心的那样
“充电之所以快是因为牺牲了安全
性”。
|本刊记者 / 左永君
手机充电伤人事故屡屡见诸报端,对于能快速
充电的手机,人们固然乐于享受快充带来的极速体
验,却也对其充电安全性疑虑重重。《消费者报道》
2015年7月做的问卷调查就显示,在312名参与者
中,分别有43.3%和44.6%的人担心快充不安全和
手机容易发烫。
不过从本刊的测试来看,这种担心是多余的。
6款手机的测试表明,4款快充手
机(三星Galaxy S6、OPPO R7、Moto X Pro和小米
Note)的充电安全性并不输于2款非快充手机(iPhone
6 Plus和vivo X5 Pro)。
4款快充手机充电器绝缘效果良好
手机在充电过程中,如果充电器的绝缘效果不
好,就会导致电击危险。
对此,本刊委托第三方权威机构按照GB
4943.1-2011《信息技术设备 安全 第1部分:通用
要求》,对6品牌手机标配充电器的绝缘性进行了
测试,具体项目包括:电气间隙、爬电距离、绝缘
穿透距离和抗电强度。令人放心的是,6品牌手机
标配充电器的绝缘性全部符合标准要求。
如何加强快充手机充电时的安全性?“VOOC
闪充全端式(指从适配器到数据线到手机)的定制
对充电安全的保障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OPPO技
术人员对本刊记者表示。他补充说,“OPPO选用了
更好的材质来保障充电的安全性,单是充电头跟数
《消费者报道》对
据线就比一般的产品高出几倍的成本价”。
小米依然“发烧”
广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提供给《消费者报道》
的2013年手机充电器的抽查结果显示,有15%的
充电器存在发热要求不合格的情况,即温升和耐异
常热2项不达标。
“充电器、屏幕、电池和后盖等都有温度限值,
超过对应的温度限值会引起起火或电池爆炸。”深
圳市摩尔环宇通信技术有限公司的安全实验室主管
范运胜表示。
考虑到不少人会在开机状态下充电,甚至边充
电边玩手机,本刊依据GB 4943.1-2011测试了开机
充电时6款手机的温升,具体场景是:手机电池完
全放电后,用标配适配器充电,将屏幕亮度设置为
最大,音量调至最大,插入SIM卡,连接Wi-Fi,
在线播放视频。
测试结果显示,6款手机充电时的温度均低于
标准限值。引人关注的是,在此次测试的多个部位,
最高温度的“纪录”均由小米创造(见图3)。
另外,本刊针对6款手机所做的耐异常热的测
试结果也都符合GB 4943.1-2011的要求。
“手机快充必须在符合安全的条件下进行。”
范运胜表示。从此次本刊的测试来看,这4款快
充手机的充电安全性也是有保障的,并不像一些
消费者担心的那样“充电之所以快是因为牺牲了
安全性”。
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