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11日发(作者:上官豫)
基于PAD课堂的应用型大学英语精读课程教学实证研
究
一、PAD课堂简介
2014年,复旦大学心理系学科带头人张学新教授根据国内
大学课堂的现状,提出了一种新的课堂改革模式:对分课堂,也
被称为PAD课堂。在对分课堂模式下,不仅能大大降低教师的教
学负担,还能极大的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二、课题研究的背景
我校是一所民族大学,有许多来自边远地区的少数民族学
生,英语底子薄弱,在日常的英语课程教学中很难跟上教学进度,
导致他们的英语水平与其他学生的差距越来越大。因此,在课堂
教学模式上进行改革势在必行。
在这种形势下,我们将对分课堂模式引入大学英语精读课程
的教学中,以提高课堂教育效果和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
三、PAD课堂在大学英语精读课程教学中的实施
我们抽取了我校同专业的大一专科学生作为实验对象,其中
实验班两个,共97人;对照班两个,共96人。两组学生的入学
英语成绩无明显差别,并且民族生的比例均为30%左右。我们对
实验班采取了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对照班采取了常规的教学模
式。
实验班的课堂教学分为P(讲授)、A(内化吸收)和D(讨
论)三个环节。
1.讲授环节。我们重新设计了教学大纲和课件,将课程的内
容进行精简化和清晰化。在讲授环节,主要给学生点明学习的框
架和方向,不再详细讲述具体的内容。在第一次采用PAD课堂模
式时,我们在课前给学生讲解了PAD模式实施的方式和目的。
在前两周的英语精读课讲述环节,学生对新的模式还不适
应,感觉课堂学习进度突然加快,学习压力增大。我们向学生阐
明在新的教学模式中,教师讲的只是要点,让学生有时间安排自
主学习。通过一个月的适应期,学生普遍接受了这种讲授方式。
2.内化吸收环节。在内化吸收环节,学生们根据学习内容的
框架进行自主的学习和思考。我们给学生们提供了必要的学习资
源,如相关的课件、视频、习题等资料,由学生根据自身的基础
水平选择适合自己的资料来进行学习,并将学习的内容内化和吸
收。
在实施初期,学生尚未适应这种模式,仅仅把这个环节的学
习当成了“课外作业”,并且完成率不高。在完成了第一个周期
之后,学生意识到了此环节的重要性,并且在接下来的学习中,
在这个环节投入了更多的?r间和精力。
3.讨论环节。在讨论环节,我们把学生按照4人一组分成学
习小组,分组原则是以同性别、同宿舍和英语基础水平相近的学
生分到一个小组,以保证小组讨论时小组成员之间沟通交流的顺
畅。通过高效的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互学习,改善大学课堂
生活的质量。
在讨论环节,学生们在小组内展示自己在内化吸收环节掌握
的重要内容,包括自己感兴趣的见闻等内容,然后小组成员围绕
这些话题展开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小组成员之间相互纠错,
也相互请教自己不懂的问题。
四、课题实施效果的评价
本课题从本学期开学开始实施,根据日常考察结果和考试成
绩看,实验班的整体表现明显优于对照班。
1.对学生的吸引力。截至目前,我们进行了三次点名。从出
勤率看,实验组的出勤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并且出勤率还处于升
高趋势。对分课堂的模式改变了传统课堂单一、古板的教学模式,
增强了学生对课堂的参与性,提高了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自主意
识,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的吸引力明显大于传统课
堂模式。
2.考试成绩。从考试成绩来看,第一次月考中,实验组和对
照组的成绩相近;第二次月考中,实验组的成绩已经领先于对照
组;在期中考试中,实验组的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组。从考试成绩
上可以说明,对分课堂模式可以整体改善学生的学习效率,提高
学习成绩。在课题实施的三个月内,实验组的及格率有了明显的
提高,说明对分课堂模式对基础成绩较差的学生帮助很大。由于
对分课堂模式中内化吸收环节可以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
自由把控,补差效果较好,对及格率的提升作用较为明显。
3.课堂讨论的情况。对照组在课堂讨论上表现不积极,并且
普遍存在闲聊现象,很少有人参与课堂发言。
实验班中,基础成绩中等以上的学生课堂讨论积极,并且在
课堂上踊跃发言。基础成绩较差的小组在课题实施第一个月的讨
论环节中存在明显的交流障碍,参与度较低,也很少参与课堂发
言。针对这种现象,我们实行了“小组一帮一”的课堂模式,安
排基础成绩较好的小组对他们进行一对一的帮扶。经过两个月的
帮扶,所有小组都已适应对分课堂学习模式,在课堂讨论环节积
极参与。由此可见,对分课堂学习模式明显提高了学生对课堂讨
论的积极性,并且提高了学生对英语的应用能力。
2024年3月11日发(作者:上官豫)
基于PAD课堂的应用型大学英语精读课程教学实证研
究
一、PAD课堂简介
2014年,复旦大学心理系学科带头人张学新教授根据国内
大学课堂的现状,提出了一种新的课堂改革模式:对分课堂,也
被称为PAD课堂。在对分课堂模式下,不仅能大大降低教师的教
学负担,还能极大的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二、课题研究的背景
我校是一所民族大学,有许多来自边远地区的少数民族学
生,英语底子薄弱,在日常的英语课程教学中很难跟上教学进度,
导致他们的英语水平与其他学生的差距越来越大。因此,在课堂
教学模式上进行改革势在必行。
在这种形势下,我们将对分课堂模式引入大学英语精读课程
的教学中,以提高课堂教育效果和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
三、PAD课堂在大学英语精读课程教学中的实施
我们抽取了我校同专业的大一专科学生作为实验对象,其中
实验班两个,共97人;对照班两个,共96人。两组学生的入学
英语成绩无明显差别,并且民族生的比例均为30%左右。我们对
实验班采取了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对照班采取了常规的教学模
式。
实验班的课堂教学分为P(讲授)、A(内化吸收)和D(讨
论)三个环节。
1.讲授环节。我们重新设计了教学大纲和课件,将课程的内
容进行精简化和清晰化。在讲授环节,主要给学生点明学习的框
架和方向,不再详细讲述具体的内容。在第一次采用PAD课堂模
式时,我们在课前给学生讲解了PAD模式实施的方式和目的。
在前两周的英语精读课讲述环节,学生对新的模式还不适
应,感觉课堂学习进度突然加快,学习压力增大。我们向学生阐
明在新的教学模式中,教师讲的只是要点,让学生有时间安排自
主学习。通过一个月的适应期,学生普遍接受了这种讲授方式。
2.内化吸收环节。在内化吸收环节,学生们根据学习内容的
框架进行自主的学习和思考。我们给学生们提供了必要的学习资
源,如相关的课件、视频、习题等资料,由学生根据自身的基础
水平选择适合自己的资料来进行学习,并将学习的内容内化和吸
收。
在实施初期,学生尚未适应这种模式,仅仅把这个环节的学
习当成了“课外作业”,并且完成率不高。在完成了第一个周期
之后,学生意识到了此环节的重要性,并且在接下来的学习中,
在这个环节投入了更多的?r间和精力。
3.讨论环节。在讨论环节,我们把学生按照4人一组分成学
习小组,分组原则是以同性别、同宿舍和英语基础水平相近的学
生分到一个小组,以保证小组讨论时小组成员之间沟通交流的顺
畅。通过高效的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互学习,改善大学课堂
生活的质量。
在讨论环节,学生们在小组内展示自己在内化吸收环节掌握
的重要内容,包括自己感兴趣的见闻等内容,然后小组成员围绕
这些话题展开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小组成员之间相互纠错,
也相互请教自己不懂的问题。
四、课题实施效果的评价
本课题从本学期开学开始实施,根据日常考察结果和考试成
绩看,实验班的整体表现明显优于对照班。
1.对学生的吸引力。截至目前,我们进行了三次点名。从出
勤率看,实验组的出勤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并且出勤率还处于升
高趋势。对分课堂的模式改变了传统课堂单一、古板的教学模式,
增强了学生对课堂的参与性,提高了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自主意
识,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的吸引力明显大于传统课
堂模式。
2.考试成绩。从考试成绩来看,第一次月考中,实验组和对
照组的成绩相近;第二次月考中,实验组的成绩已经领先于对照
组;在期中考试中,实验组的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组。从考试成绩
上可以说明,对分课堂模式可以整体改善学生的学习效率,提高
学习成绩。在课题实施的三个月内,实验组的及格率有了明显的
提高,说明对分课堂模式对基础成绩较差的学生帮助很大。由于
对分课堂模式中内化吸收环节可以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
自由把控,补差效果较好,对及格率的提升作用较为明显。
3.课堂讨论的情况。对照组在课堂讨论上表现不积极,并且
普遍存在闲聊现象,很少有人参与课堂发言。
实验班中,基础成绩中等以上的学生课堂讨论积极,并且在
课堂上踊跃发言。基础成绩较差的小组在课题实施第一个月的讨
论环节中存在明显的交流障碍,参与度较低,也很少参与课堂发
言。针对这种现象,我们实行了“小组一帮一”的课堂模式,安
排基础成绩较好的小组对他们进行一对一的帮扶。经过两个月的
帮扶,所有小组都已适应对分课堂学习模式,在课堂讨论环节积
极参与。由此可见,对分课堂学习模式明显提高了学生对课堂讨
论的积极性,并且提高了学生对英语的应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