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13日发(作者:刁霜)
岷县一中高三模拟考试(二)
语文试卷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第Ⅰ卷
一、(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3题。
读书要读性价比高的原典,比如读一部皇皇巨著《老子》,就胜读坊间万卷陋著。世上
无老子,则万古如长夜,或者说“天柱折,地维绝”也不为过。
《老子》对思想界乃至全人类影响之大,无人比肩。古今中外几人能望其项背?因为《老
子》思想的质量、密度之高,字字珠玑的诗化语言之精美,为历代经典罕见。其洋洋八十一
章、浩浩五千言,构建的思想殿堂,远胜玉阙琼宫;后学高山仰止、望洋兴叹,唯顶礼膜拜,
无可( ),只要其中一章,也足令作者载入史册。
《老子》思想浩渺深邃,____________。其名言隽语( ),耳熟能详者,如“道可
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祸兮,福之所倚;福
兮,祸之所伏”“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往往寥寥数语,几乎把万物、思维之“义理”揭示、
涵盖殆尽,达到形而上辩证思维之极致,令人思之无穷,取之不竭,受用不尽,让人不禁叹
服其辩证法的( )。这种极具想象力、洞透力的辩证思维,我们未必学得来,但得窥其
门墙亦为幸事。
1.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A.逾越 举不胜举 无与伦比B.跨越 俯拾皆是 无与伦比
C.逾越 举不胜举 精妙绝伦D.跨越 俯拾皆是 精妙绝伦
2.在选文中横线处填入句子,表述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光耀百代,普照人类,已成中华民族的精神血脉、文化基因
B.普照人类,光耀百代,已成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精神血脉
C.已成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精神血脉,光耀百代,普照人类
D.已成中华民族的精神血脉、文化基因,普照人类,光耀百代
3.下列对选文中涉及的相关内容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列传,史书的一种体裁,是我国纪传体史书中列叙历史人物事迹的传记,常与本纪、
世家等体裁并列。
B.《老子》又称《道德经》,成书于我国春秋末期,是道家学派的经典著作,后来被庄
周继承发展。
C.阙,本指古代宫殿大门两边的楼台,引申为帝王的住所,如“城阙辅三秦”的“城
阙”即是此意。
D.门墙,《论语》中说:“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
后指师长之门。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今年8月14日,黄浦江畔汇书成“海”。在“喜马拉雅星空”听书馆,科技风的展区造
型抢眼抢镜,吸引大批读者驻足打卡。我们可以看到:空中悬挂的行星带下,读者可取下耳
机静静聆听音频。星空背景墙放置当季热推主播或者节目的二维码,扫码就可在手机上收听。
朗读舱中,读者可选择喜欢的作品朗读录音。展台内还设有小雅AI音箱互动体验专区,为
读者带来智能音箱对话的趣味体验。
展馆开展以来,喜马拉雅展区互动式的阅读体验吸引了大批爱书者前来听书选书。张阿
姨是去年喜马拉雅展区“大脑加油站”的回头客,喜爱读书的她已习惯晚上听一本书入睡。
“有声阅读”已是国民主要阅读方式之一,是国民重要的碎片化学习工具和主要的阅读方式
之一。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随着智能收听终端的普及,网络音频节目继视频节目之后迅速发展
壮大,全国广播电台纷纷进行融媒转型,推出App客户端与网络收听平台,扩大广播节目影
响力;商业电台以蜻蜓FM、喜马拉雅FM等为代表,致力于培养年轻网民听众群,并在内容
付费方面攻城略地;网络音乐以酷狗、QQ、酷我、网易云音乐等为代表,在BAT支持下囊括
了绝大部分音乐歌曲版权,分割年轻网民的碎片化娱乐时间。
(摘自《中新网上海新闻》2019年8月)
材料二
日前,尼尔森网联发布2019年《网络音频节目用户研究报告》,报告描绘目前我国网络
音频听众的轮廓结构、行为偏好与消费个性,具体情况如下表:
(选自《新浪科技》2019年3月)
材料三
有声阅读是借助融媒传播的技术优势而进行的一种学习方式,它让以“耳”代“目”的
内容传播方式重获了发展机遇和增长空间。应该说,以“耳”代“目”确实体现了有声阅读
最典型的外部接受特征。解放眼睛、回归耳朵让今天的人们感觉到了格外充分地放松、便捷、
愉悦,保护视力。
但是,文字印刷的二维传播之所以能代替线性声音的一维传播,就是因为其在信息传递
中具备原始的一维线性声音媒介所不具备的优势,比如具备反复阅读、选择阅读、快慢自主
特点,具备可进行深度理解、逻辑分析的理性建构空间,具备内容的确定性和受众的可扩展
性等等。因此,如果今天的有声阅读重新提出以“耳”代“目”,那也绝对不是简单的一维
线性传播。从媒介形态进步的角度讲,笔者以为,有声阅读是通过数字和互联网技术,让印
刷技术下文本阅读所具备的优势,在声音的线性传播形态中同样得以完成,并将传统声音传
播下的情感温度、互动交流、现场感等独有特征重新接纳进来,达到融合一维传播和二维传
播双方的优势。惟其如此,才能确立其在人类阅读发展进程中的新地位。
(摘自《中国艺术报》2019年4月)
4.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网络音频节目听众”占比较高的是20~29岁的人,或是大专文凭以上的人。
B.上图显示,“网民”占比较高的人往往也是“网络音频节目听众”占比较高的人。
C.“随意搜索喜欢的节目”这一类的比率是“听网络自制的直播节目”的三倍多。
D.分别约有四分之一的用户偏爱“听APP推荐节目”和“听特定的类别/内容”。
5.下列对材料的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张阿姨有听书习惯来看,说明“有声阅读”已是国民主要阅读方式之一,也是国
民重要的碎片化学习工具之一。
B.“网络音频节目听众”呈现明显的变化:年轻化、高学历化、白领化趋势明显,比起
“网民”,其高端人群的占比也高。
C.有声阅读让以“耳”代“目”传播方式重获了发展机遇和增长空间,解放眼睛,回
归耳朵,听众格外充分地放松、便捷、愉悦。
D.声音的一维传播与文字二维传播最大区别是,一维传播不具备反复阅读、选择阅读、
快慢自主的优势,也不具备理性建构空间。
6.依据三则材料来看,下列关于有声阅读发展潜力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智能收听终端的普及,使有声阅读进行起来非常方便。
B.有声阅读作品都能为听众带来智能对话的趣味体验。
C.网络音频节目愈加多样,收听者自由选择余地更大。
D.有声阅读融合一维和二维传播的优势,才能确立新地位。
三、(15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1题。
王内翰序
[宋]王洙
杜甫,字子美。襄阳人,徙河南巩县。曾祖依艺,巩令。祖审言,膳部员外郎;父闲,
奉天令。甫少不羁。天宝中,献《三赋》,召试文章,授河西尉。辞不行,改右卫率府胄曹。
.
天宝末以家避乱鄜州,独转陷贼中。至德二载,窜归凤翔。谒肃宗,授左拾遗。诏许至鄜迎
.
家。明年,收京,扈从还长安。
房琯罢相,甫上疏论琯有才,不宜废免。肃宗怒,贬琯邠州刺史,出甫为华州司功。属
关辅饥乱,弃官之秦州,又居成州同谷。自负薪采梠,餔糒①不给。遂入蜀,卜居成都浣花
里,复适东川。久之,召补京兆府功曹,以道阻不赴,欲如荆楚。上元二年,闻严武镇成都,
.
自阆州挈家往依焉。武归朝廷,甫浮游左蜀诸郡,往来非一。武再镇两川,奏为节度参谋,
.
检校工部员外郎,赐绯衣。
永泰元年夏,武卒。郭英代武,崔旰杀英。杨子琳、柏贞节举兵攻旰,蜀中大乱。
甫逃至梓州。乱定,归成都,无所依。乃泛江游嘉、戎,次云安,移居夔州。大历三年春,
..
下峡至荆南,又次公安,入湖南。溯沿湘流,游衡山,寓居耒阳。尝至岳庙,阻暴水,旬日
不得食。耒阳聂令知之,自具舟迎还。五年夏,一夕醉饱卒,年五十九。
观甫诗与唐实录,犹概见事迹,比《新书》列传,彼为蹖驳②。甫集初六十卷。今秘府
旧藏通人家所有称大小集者皆亡逸之余人自编摭非当时第叙。搜裒中外书,凡九十九卷。除
其重复,定取千四百有五篇:凡古诗三百九十有九,近体千有六。起太平时,终湖南所作;
.
视居行之次,若岁时为先后,分十八卷。又别录赋笔杂著二十九篇,为二卷,合二十卷。意
.
兹未可谓尽,他日有得,尚副益诸。
大宋宝元二年十月,翰林学士、兵部郎中、知制诰、史馆修撰王洙原叔记。
(选自《杜甫诗集》吉林大学出版社,2011年5月)
[注]①餔糒(būbèi):指食粮。②蹖(chōng)驳:杂乱。
7.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辞不行,改右卫率府胄曹 行:赴任
.
B.至德二载,窜归凤翔 窜:逃亡
.
C.次云安,移居夔州 次:暂住
.
D.又别录赋笔杂著二十九篇 录:语录
.
8.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以道阻不赴,欲如荆楚 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
B.自阆州挈家往依焉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
C.乃泛江游嘉、戎 与尔三矢,尔其勿忘乃父之志
..
D.除其重复,定取千四百有五篇 及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
..
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
A.今秘府旧藏通人家/所有称大小集者/皆亡逸之/余人自编摭/非当时第叙
B.今秘府旧藏/通人家所有称大小集者/皆亡逸之余/人自编摭/非当时第叙
C.今秘府旧藏通人家/所有称大小集者/皆亡逸之余/人自编摭非/当时第叙
D.今秘府旧藏/通人家所有称大小集者/皆亡逸之/余人自编摭/非当时第叙
10.下列句子分编为四组,其中全都表现主人公遭遇坎坷的一组是( )
①明年,收京,扈从还长安 ②出甫为华州司功 ③自负薪采梠,餔糒不给 ④遂入蜀,
卜居成都浣花里 ⑤一夕醉饱卒,年五十九 ⑥观甫诗与唐实录,犹概见事迹
A.①③④B.①③⑥C.②③④D.②③⑤
1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杜甫的祖上原是襄阳人,因其曾祖父到巩县做县令,杜家人便迁到了河南巩县。
B.杜甫很正直,曾为房琯被罢免而直谏受到牵连,直到严武推荐后他才被授予官职。
C.上元二年,杜甫去依附镇守成都的严武,此后杜甫生活渐趋稳定,直到严武去世。
D.王原叔对搜集到的99卷杜甫作品进行删减,然后按古诗和近体诗两类编辑为20卷。
第Ⅱ卷
四、(25分)
1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1)天宝中,献《三赋》,召试文章,授河西尉。(2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属关辅饥乱,弃官之秦州,又居成州同谷。(3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意兹未可谓尽,他日有得,尚副益诸。(2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通过序言介绍,我们了解到关于杜甫哪些方面的信息?请你进行概括。(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按要求作答。(9分)
途中见杏花
[唐]吴融
一枝红杏出墙头,墙外行人正独愁。
长得看来犹有恨,可堪逢处更难留。
林空色暝莺先到,春浅香寒蝶未游。
更忆帝乡千万树,澹烟笼日暗神州。
[注]帝乡:长安。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途中见杏花”,点明了诗人是在离开长安的辗转途中看到杏花开放而写的诗作。
B.“长得看来犹有恨”中的“恨”是指花开易落、美景易逝,人们难以长守着鲜花观赏。
C.颈联通过对“林、莺、春、蝶”的描写,突出了景色“早”“繁”“寒”“香”的特点。
D.全诗综合运用了多种技巧:衬托、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等,取得了很好的表达效果。
(2)首句后被叶绍翁化成“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两诗中的“一枝红杏出
墙头/一枝红杏出墙来”的表达作用有何不同?请赏析。(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尾联写了怎样的景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还顾望旧乡,____________。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涉江采芙蓉》)
(2)斩木为兵,揭竿为旗,____________,赢粮而景从。(贾谊《过秦论》)
(3)______________,大块假我以文章。(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4)杜甫在《登高》中对他晚年四处漂泊、年迈病苦的生活状态作了生动而准确的概括:
“______________,百年多病独登台。”
(5)______________,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周邦彦《苏幕遮》)
(6)有同学在假期里有些贪玩,不能按期完成作业,你作为他的同学,请在下面的横线
上填写恰当的古代诗文里的句子,对其进行劝勉。
开学的日子快到了,你却仍然有很多没有完成的作业,同学,你的自觉性呢?你忘了我
们学过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做事要有恒心的话了?切记,当你停下休息
时别人还在奔跑!
五、(21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20题。
玉米大地
任林举
各色各样的花朵在纷然凋谢,树上的叶片在无声地飘零。一场繁华的戏剧正在散场,角
色们各奔东西。谁,仍站在舞台的一隅注目并体恤着这一片无序的忙乱?西风里,我看到成
片成片的玉米在做着最后的挺立。尽管籽实已经纷纷落入了农人的粮仓,曾经饱满的生命经
季节的吮吸尽失水分,但玉米们永不轻飘,不会因风倒下或移动自己的脚步,而是更加沉稳、
扎实地站在大地之上。没有悲伤,没有愤怒,更没有丝毫的怨恨,那长长的叶片如一双双拥
抱命运的手臂,仿佛正弹奏着对大地深情的眷恋。
这就是玉米,几千年同人类一起在土地上生长,几乎把根系扎遍了全世界。从北纬58°
的黑土到南纬42°的红壤,从海平面以下的盆地到海拔3600米的高原,人们到处都能看到
它们朴素的身影。在中国,从台湾到新疆,从东北至西南,广大的玉米种植带纵横几万里,
以其不可替代的重要顽强地主宰了中国农业近四百年的文明史。这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粮食
啊!就是这种平凡而又普遍的粮食,养活了一段又一段的历史;就是这些执着而又倔强的植
物,支撑了一个又一个的时代。
每当我看见那一望无际的玉米地,就情不自禁地想起多年以前,曾有一位重要人物穿着
雪白的衬衫站在翠绿的玉米地里拍下的一张照片。那种色彩上的反差与情绪上的和谐,总是
让我忘记照片的原始题名。我有好几次都激情澎湃地想为其重新命名:在人民中间。
2024年3月13日发(作者:刁霜)
岷县一中高三模拟考试(二)
语文试卷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第Ⅰ卷
一、(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3题。
读书要读性价比高的原典,比如读一部皇皇巨著《老子》,就胜读坊间万卷陋著。世上
无老子,则万古如长夜,或者说“天柱折,地维绝”也不为过。
《老子》对思想界乃至全人类影响之大,无人比肩。古今中外几人能望其项背?因为《老
子》思想的质量、密度之高,字字珠玑的诗化语言之精美,为历代经典罕见。其洋洋八十一
章、浩浩五千言,构建的思想殿堂,远胜玉阙琼宫;后学高山仰止、望洋兴叹,唯顶礼膜拜,
无可( ),只要其中一章,也足令作者载入史册。
《老子》思想浩渺深邃,____________。其名言隽语( ),耳熟能详者,如“道可
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祸兮,福之所倚;福
兮,祸之所伏”“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往往寥寥数语,几乎把万物、思维之“义理”揭示、
涵盖殆尽,达到形而上辩证思维之极致,令人思之无穷,取之不竭,受用不尽,让人不禁叹
服其辩证法的( )。这种极具想象力、洞透力的辩证思维,我们未必学得来,但得窥其
门墙亦为幸事。
1.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A.逾越 举不胜举 无与伦比B.跨越 俯拾皆是 无与伦比
C.逾越 举不胜举 精妙绝伦D.跨越 俯拾皆是 精妙绝伦
2.在选文中横线处填入句子,表述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光耀百代,普照人类,已成中华民族的精神血脉、文化基因
B.普照人类,光耀百代,已成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精神血脉
C.已成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精神血脉,光耀百代,普照人类
D.已成中华民族的精神血脉、文化基因,普照人类,光耀百代
3.下列对选文中涉及的相关内容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列传,史书的一种体裁,是我国纪传体史书中列叙历史人物事迹的传记,常与本纪、
世家等体裁并列。
B.《老子》又称《道德经》,成书于我国春秋末期,是道家学派的经典著作,后来被庄
周继承发展。
C.阙,本指古代宫殿大门两边的楼台,引申为帝王的住所,如“城阙辅三秦”的“城
阙”即是此意。
D.门墙,《论语》中说:“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
后指师长之门。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今年8月14日,黄浦江畔汇书成“海”。在“喜马拉雅星空”听书馆,科技风的展区造
型抢眼抢镜,吸引大批读者驻足打卡。我们可以看到:空中悬挂的行星带下,读者可取下耳
机静静聆听音频。星空背景墙放置当季热推主播或者节目的二维码,扫码就可在手机上收听。
朗读舱中,读者可选择喜欢的作品朗读录音。展台内还设有小雅AI音箱互动体验专区,为
读者带来智能音箱对话的趣味体验。
展馆开展以来,喜马拉雅展区互动式的阅读体验吸引了大批爱书者前来听书选书。张阿
姨是去年喜马拉雅展区“大脑加油站”的回头客,喜爱读书的她已习惯晚上听一本书入睡。
“有声阅读”已是国民主要阅读方式之一,是国民重要的碎片化学习工具和主要的阅读方式
之一。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随着智能收听终端的普及,网络音频节目继视频节目之后迅速发展
壮大,全国广播电台纷纷进行融媒转型,推出App客户端与网络收听平台,扩大广播节目影
响力;商业电台以蜻蜓FM、喜马拉雅FM等为代表,致力于培养年轻网民听众群,并在内容
付费方面攻城略地;网络音乐以酷狗、QQ、酷我、网易云音乐等为代表,在BAT支持下囊括
了绝大部分音乐歌曲版权,分割年轻网民的碎片化娱乐时间。
(摘自《中新网上海新闻》2019年8月)
材料二
日前,尼尔森网联发布2019年《网络音频节目用户研究报告》,报告描绘目前我国网络
音频听众的轮廓结构、行为偏好与消费个性,具体情况如下表:
(选自《新浪科技》2019年3月)
材料三
有声阅读是借助融媒传播的技术优势而进行的一种学习方式,它让以“耳”代“目”的
内容传播方式重获了发展机遇和增长空间。应该说,以“耳”代“目”确实体现了有声阅读
最典型的外部接受特征。解放眼睛、回归耳朵让今天的人们感觉到了格外充分地放松、便捷、
愉悦,保护视力。
但是,文字印刷的二维传播之所以能代替线性声音的一维传播,就是因为其在信息传递
中具备原始的一维线性声音媒介所不具备的优势,比如具备反复阅读、选择阅读、快慢自主
特点,具备可进行深度理解、逻辑分析的理性建构空间,具备内容的确定性和受众的可扩展
性等等。因此,如果今天的有声阅读重新提出以“耳”代“目”,那也绝对不是简单的一维
线性传播。从媒介形态进步的角度讲,笔者以为,有声阅读是通过数字和互联网技术,让印
刷技术下文本阅读所具备的优势,在声音的线性传播形态中同样得以完成,并将传统声音传
播下的情感温度、互动交流、现场感等独有特征重新接纳进来,达到融合一维传播和二维传
播双方的优势。惟其如此,才能确立其在人类阅读发展进程中的新地位。
(摘自《中国艺术报》2019年4月)
4.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网络音频节目听众”占比较高的是20~29岁的人,或是大专文凭以上的人。
B.上图显示,“网民”占比较高的人往往也是“网络音频节目听众”占比较高的人。
C.“随意搜索喜欢的节目”这一类的比率是“听网络自制的直播节目”的三倍多。
D.分别约有四分之一的用户偏爱“听APP推荐节目”和“听特定的类别/内容”。
5.下列对材料的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张阿姨有听书习惯来看,说明“有声阅读”已是国民主要阅读方式之一,也是国
民重要的碎片化学习工具之一。
B.“网络音频节目听众”呈现明显的变化:年轻化、高学历化、白领化趋势明显,比起
“网民”,其高端人群的占比也高。
C.有声阅读让以“耳”代“目”传播方式重获了发展机遇和增长空间,解放眼睛,回
归耳朵,听众格外充分地放松、便捷、愉悦。
D.声音的一维传播与文字二维传播最大区别是,一维传播不具备反复阅读、选择阅读、
快慢自主的优势,也不具备理性建构空间。
6.依据三则材料来看,下列关于有声阅读发展潜力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智能收听终端的普及,使有声阅读进行起来非常方便。
B.有声阅读作品都能为听众带来智能对话的趣味体验。
C.网络音频节目愈加多样,收听者自由选择余地更大。
D.有声阅读融合一维和二维传播的优势,才能确立新地位。
三、(15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1题。
王内翰序
[宋]王洙
杜甫,字子美。襄阳人,徙河南巩县。曾祖依艺,巩令。祖审言,膳部员外郎;父闲,
奉天令。甫少不羁。天宝中,献《三赋》,召试文章,授河西尉。辞不行,改右卫率府胄曹。
.
天宝末以家避乱鄜州,独转陷贼中。至德二载,窜归凤翔。谒肃宗,授左拾遗。诏许至鄜迎
.
家。明年,收京,扈从还长安。
房琯罢相,甫上疏论琯有才,不宜废免。肃宗怒,贬琯邠州刺史,出甫为华州司功。属
关辅饥乱,弃官之秦州,又居成州同谷。自负薪采梠,餔糒①不给。遂入蜀,卜居成都浣花
里,复适东川。久之,召补京兆府功曹,以道阻不赴,欲如荆楚。上元二年,闻严武镇成都,
.
自阆州挈家往依焉。武归朝廷,甫浮游左蜀诸郡,往来非一。武再镇两川,奏为节度参谋,
.
检校工部员外郎,赐绯衣。
永泰元年夏,武卒。郭英代武,崔旰杀英。杨子琳、柏贞节举兵攻旰,蜀中大乱。
甫逃至梓州。乱定,归成都,无所依。乃泛江游嘉、戎,次云安,移居夔州。大历三年春,
..
下峡至荆南,又次公安,入湖南。溯沿湘流,游衡山,寓居耒阳。尝至岳庙,阻暴水,旬日
不得食。耒阳聂令知之,自具舟迎还。五年夏,一夕醉饱卒,年五十九。
观甫诗与唐实录,犹概见事迹,比《新书》列传,彼为蹖驳②。甫集初六十卷。今秘府
旧藏通人家所有称大小集者皆亡逸之余人自编摭非当时第叙。搜裒中外书,凡九十九卷。除
其重复,定取千四百有五篇:凡古诗三百九十有九,近体千有六。起太平时,终湖南所作;
.
视居行之次,若岁时为先后,分十八卷。又别录赋笔杂著二十九篇,为二卷,合二十卷。意
.
兹未可谓尽,他日有得,尚副益诸。
大宋宝元二年十月,翰林学士、兵部郎中、知制诰、史馆修撰王洙原叔记。
(选自《杜甫诗集》吉林大学出版社,2011年5月)
[注]①餔糒(būbèi):指食粮。②蹖(chōng)驳:杂乱。
7.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辞不行,改右卫率府胄曹 行:赴任
.
B.至德二载,窜归凤翔 窜:逃亡
.
C.次云安,移居夔州 次:暂住
.
D.又别录赋笔杂著二十九篇 录:语录
.
8.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以道阻不赴,欲如荆楚 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
B.自阆州挈家往依焉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
C.乃泛江游嘉、戎 与尔三矢,尔其勿忘乃父之志
..
D.除其重复,定取千四百有五篇 及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
..
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
A.今秘府旧藏通人家/所有称大小集者/皆亡逸之/余人自编摭/非当时第叙
B.今秘府旧藏/通人家所有称大小集者/皆亡逸之余/人自编摭/非当时第叙
C.今秘府旧藏通人家/所有称大小集者/皆亡逸之余/人自编摭非/当时第叙
D.今秘府旧藏/通人家所有称大小集者/皆亡逸之/余人自编摭/非当时第叙
10.下列句子分编为四组,其中全都表现主人公遭遇坎坷的一组是( )
①明年,收京,扈从还长安 ②出甫为华州司功 ③自负薪采梠,餔糒不给 ④遂入蜀,
卜居成都浣花里 ⑤一夕醉饱卒,年五十九 ⑥观甫诗与唐实录,犹概见事迹
A.①③④B.①③⑥C.②③④D.②③⑤
1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杜甫的祖上原是襄阳人,因其曾祖父到巩县做县令,杜家人便迁到了河南巩县。
B.杜甫很正直,曾为房琯被罢免而直谏受到牵连,直到严武推荐后他才被授予官职。
C.上元二年,杜甫去依附镇守成都的严武,此后杜甫生活渐趋稳定,直到严武去世。
D.王原叔对搜集到的99卷杜甫作品进行删减,然后按古诗和近体诗两类编辑为20卷。
第Ⅱ卷
四、(25分)
1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1)天宝中,献《三赋》,召试文章,授河西尉。(2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属关辅饥乱,弃官之秦州,又居成州同谷。(3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意兹未可谓尽,他日有得,尚副益诸。(2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通过序言介绍,我们了解到关于杜甫哪些方面的信息?请你进行概括。(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按要求作答。(9分)
途中见杏花
[唐]吴融
一枝红杏出墙头,墙外行人正独愁。
长得看来犹有恨,可堪逢处更难留。
林空色暝莺先到,春浅香寒蝶未游。
更忆帝乡千万树,澹烟笼日暗神州。
[注]帝乡:长安。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途中见杏花”,点明了诗人是在离开长安的辗转途中看到杏花开放而写的诗作。
B.“长得看来犹有恨”中的“恨”是指花开易落、美景易逝,人们难以长守着鲜花观赏。
C.颈联通过对“林、莺、春、蝶”的描写,突出了景色“早”“繁”“寒”“香”的特点。
D.全诗综合运用了多种技巧:衬托、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等,取得了很好的表达效果。
(2)首句后被叶绍翁化成“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两诗中的“一枝红杏出
墙头/一枝红杏出墙来”的表达作用有何不同?请赏析。(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尾联写了怎样的景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还顾望旧乡,____________。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涉江采芙蓉》)
(2)斩木为兵,揭竿为旗,____________,赢粮而景从。(贾谊《过秦论》)
(3)______________,大块假我以文章。(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4)杜甫在《登高》中对他晚年四处漂泊、年迈病苦的生活状态作了生动而准确的概括:
“______________,百年多病独登台。”
(5)______________,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周邦彦《苏幕遮》)
(6)有同学在假期里有些贪玩,不能按期完成作业,你作为他的同学,请在下面的横线
上填写恰当的古代诗文里的句子,对其进行劝勉。
开学的日子快到了,你却仍然有很多没有完成的作业,同学,你的自觉性呢?你忘了我
们学过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做事要有恒心的话了?切记,当你停下休息
时别人还在奔跑!
五、(21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20题。
玉米大地
任林举
各色各样的花朵在纷然凋谢,树上的叶片在无声地飘零。一场繁华的戏剧正在散场,角
色们各奔东西。谁,仍站在舞台的一隅注目并体恤着这一片无序的忙乱?西风里,我看到成
片成片的玉米在做着最后的挺立。尽管籽实已经纷纷落入了农人的粮仓,曾经饱满的生命经
季节的吮吸尽失水分,但玉米们永不轻飘,不会因风倒下或移动自己的脚步,而是更加沉稳、
扎实地站在大地之上。没有悲伤,没有愤怒,更没有丝毫的怨恨,那长长的叶片如一双双拥
抱命运的手臂,仿佛正弹奏着对大地深情的眷恋。
这就是玉米,几千年同人类一起在土地上生长,几乎把根系扎遍了全世界。从北纬58°
的黑土到南纬42°的红壤,从海平面以下的盆地到海拔3600米的高原,人们到处都能看到
它们朴素的身影。在中国,从台湾到新疆,从东北至西南,广大的玉米种植带纵横几万里,
以其不可替代的重要顽强地主宰了中国农业近四百年的文明史。这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粮食
啊!就是这种平凡而又普遍的粮食,养活了一段又一段的历史;就是这些执着而又倔强的植
物,支撑了一个又一个的时代。
每当我看见那一望无际的玉米地,就情不自禁地想起多年以前,曾有一位重要人物穿着
雪白的衬衫站在翠绿的玉米地里拍下的一张照片。那种色彩上的反差与情绪上的和谐,总是
让我忘记照片的原始题名。我有好几次都激情澎湃地想为其重新命名:在人民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