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USBMI致力于为网友们分享Windows、安卓、IOS等主流手机系统相关的资讯以及评测、同时提供相关教程、应用、软件下载等服务。

笔记本电脑触控板新型结构的制作技术

IT圈 admin 27浏览 0评论

2024年3月15日发(作者:弓兰娜)

本技术新型涉及一种笔记本电脑触控板新型结构,包括中板、底板、

PCBA

板和表面基片,

其中,所述中板和所述底板为

304

不锈钢制成,所述中板和所述底板铆合固定,所述

PCBA

板贴合固定在所述中板的上方,所述表面基片贴合固定在所述

PCBA

板的表面。本技术新型

所提供的触控板整体结构简单,可有效降低笔记本电脑触控板的高度,并为笔记本更轻薄设

计提供保证。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笔记本电脑触控板新型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中板、底板、

PCBA

板和表面基片,

其中,所述中板和所述底板为

304

不锈钢制成,所述中板和所述底板铆合固定,所述

PCBA

板贴合固定在所述中板的上方,所述表面基片贴合固定在所述

PCBA

板的表面。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笔记本电脑触控板新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板采用

0.3mm

304

不锈钢制成,所述底板采用

0.5mm

304

不锈钢制成。

3.

根据权利要求

1

2

所述的笔记本电脑触控板新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脑触控板的厚

度为

2.9~3.6mm

4.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笔记本电脑触控板新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表面基片为玻璃基

片或者麦拉片。

技术说明书

一种笔记本电脑触控板新型结构

技术领域

本技术新型涉及笔记本电脑组件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笔记本电脑触控板新型结构。

背景技术

轻薄化是笔记本电脑的一个发展方向,但是受其各个组件的大小及高度的影响,例如现有笔

记本电脑触控板的高度业已达到极限,现有的触控板厚度基本为

4.3mm/3.2mm

,已经很难满

足超薄笔记本的参数需求。

如何有效降低触控板的厚度,是能否实现超薄笔记本的一个技术关键。

实用新型内容

本技术新型目的是要提供一种笔记本电脑触控板新型结构,整体结构简单,可有效降低笔记

本电脑触控板的高度,并为笔记本更轻薄设计提供保证。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本技术新型提供了一种笔记本电脑触控板新型结构,包括中板、底板、

PCBA

板和表面基

片,其中,所述中板和所述底板为

304

不锈钢制成,所述中板和所述底板铆合固定,所述

PCBA

板贴合固定在所述中板的上方,所述表面基片贴合固定在所述

PCBA

板的表面。

进一步地,所述中板采用

0.3mm

304

不锈钢制成,所述底板采用

0.5mm

304

不锈钢制成,

所述电脑触控板的厚度为

2.9~3.6mm

更进一步地,所述表面基片为玻璃基片或者麦拉片。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技术新型的优点在于:

本技术新型的笔记本电脑触控板的新型结构中,取消了现有触控板结构中的塑胶件中板,改

用只有

0.3 mm

厚度的

304

不锈钢板材所制成的中板,而原有结构中的底板材料不变但结构有

变化,仍使用

0.5mm 304

不锈钢板材。同时,本技术新型铁件中板与铁件底板用铆合工艺进

行铆合,取消原触控板结构中的位于塑胶件中板与底板间的平衡杆结构,如此,简化了工

艺,提高了加工效率的同时,还能够有效降低触控板的厚度,满足笔记本电脑轻薄化的发展

需求。

附图说明

后文将参照附图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详细描述本技术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附图中

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了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这些附图未必

是按比例绘制的。附图中:

1

是根据本技术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笔记本电脑触控板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2

是图

1

所示笔记本电脑触控板的右视示意图;

3

为图

1

所示笔记本电脑触控板右视图中的局部结构放大图,用于显示其层状结构。

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

、中板,

2

、底板,

3

PCBA

板,

4

、表面基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

本技术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

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新型保护的

范围。

在本技术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

中心

竖直

水平

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

便于描述本技术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

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

第一

第二

第三

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技术新型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

就可以相互结合。

本实施例描述了一种笔记本电脑触控板新型结构,如图

1

至图

3

所示,其一般性地可以包括中

1

、底板

2

PCBA

3

和表面基片

4

,其中,所述中板

1

和所述底板

2

304

不锈钢制成,所

述中板

1

和所述底板

2

铆合固定,所述

PCBA

3

贴合固定在所述中板

1

的上方,所述表面基片

4

贴合固定在所述

PCBA

3

的表面。

进一步地,所述中板

1

采用

0.3mm

304

不锈钢制成,所述底板

2

采用

0.5mm

304

不锈钢制

成。

所述表面基片

4

可根据用户需求进行选择调整,通常可采用玻璃基片或者麦拉片。这一电

脑触控板的厚度最薄处为

2.9mm

,而设置有弹性脚处的厚度最大,也仅为

3.6mm

本技术新型的触控板新型结构,在其进行组装时,工艺也更为简单,只需首先将中板

1

与底

2

进行冲压铆合,表面基片

4

的下表面与

PCBA

3

的上表面相贴合,最后再将

PCBA

3

下表面与中板

1

的表面贴合固定,即可完成触控板的组装,整个装配过程较传统结构笔记

本电脑触控板具有明显改进,装配耗时短,且结构件取消了平衡杆等,更进行对正装配,提

高产品良品率。

综上,本技术新型的笔记本电脑触控板的新型结构中,取消了现有触控板结构中的塑胶件中

1

,改用只有

0.3 mm

厚度的

304

不锈钢板材所制成的中板

1

,而原有结构中的底板

2

材料不变

但结构有变化,仍使用

0.5mm 304

不锈钢板材。同时,本技术新型铁件中板

1

与铁件底板

2

铆合工艺进行铆合,取消原触控板结构中的位于塑胶件中板

1

与底板

2

间的平衡杆结构,如

此,简化了工艺,提高了加工效率的同时,还能够有效降低触控板的厚度,满足笔记本电

脑轻薄化的发展需求。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技术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

了解本技术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技术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技术

新型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技术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2024年3月15日发(作者:弓兰娜)

本技术新型涉及一种笔记本电脑触控板新型结构,包括中板、底板、

PCBA

板和表面基片,

其中,所述中板和所述底板为

304

不锈钢制成,所述中板和所述底板铆合固定,所述

PCBA

板贴合固定在所述中板的上方,所述表面基片贴合固定在所述

PCBA

板的表面。本技术新型

所提供的触控板整体结构简单,可有效降低笔记本电脑触控板的高度,并为笔记本更轻薄设

计提供保证。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笔记本电脑触控板新型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中板、底板、

PCBA

板和表面基片,

其中,所述中板和所述底板为

304

不锈钢制成,所述中板和所述底板铆合固定,所述

PCBA

板贴合固定在所述中板的上方,所述表面基片贴合固定在所述

PCBA

板的表面。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笔记本电脑触控板新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板采用

0.3mm

304

不锈钢制成,所述底板采用

0.5mm

304

不锈钢制成。

3.

根据权利要求

1

2

所述的笔记本电脑触控板新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脑触控板的厚

度为

2.9~3.6mm

4.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笔记本电脑触控板新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表面基片为玻璃基

片或者麦拉片。

技术说明书

一种笔记本电脑触控板新型结构

技术领域

本技术新型涉及笔记本电脑组件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笔记本电脑触控板新型结构。

背景技术

轻薄化是笔记本电脑的一个发展方向,但是受其各个组件的大小及高度的影响,例如现有笔

记本电脑触控板的高度业已达到极限,现有的触控板厚度基本为

4.3mm/3.2mm

,已经很难满

足超薄笔记本的参数需求。

如何有效降低触控板的厚度,是能否实现超薄笔记本的一个技术关键。

实用新型内容

本技术新型目的是要提供一种笔记本电脑触控板新型结构,整体结构简单,可有效降低笔记

本电脑触控板的高度,并为笔记本更轻薄设计提供保证。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本技术新型提供了一种笔记本电脑触控板新型结构,包括中板、底板、

PCBA

板和表面基

片,其中,所述中板和所述底板为

304

不锈钢制成,所述中板和所述底板铆合固定,所述

PCBA

板贴合固定在所述中板的上方,所述表面基片贴合固定在所述

PCBA

板的表面。

进一步地,所述中板采用

0.3mm

304

不锈钢制成,所述底板采用

0.5mm

304

不锈钢制成,

所述电脑触控板的厚度为

2.9~3.6mm

更进一步地,所述表面基片为玻璃基片或者麦拉片。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技术新型的优点在于:

本技术新型的笔记本电脑触控板的新型结构中,取消了现有触控板结构中的塑胶件中板,改

用只有

0.3 mm

厚度的

304

不锈钢板材所制成的中板,而原有结构中的底板材料不变但结构有

变化,仍使用

0.5mm 304

不锈钢板材。同时,本技术新型铁件中板与铁件底板用铆合工艺进

行铆合,取消原触控板结构中的位于塑胶件中板与底板间的平衡杆结构,如此,简化了工

艺,提高了加工效率的同时,还能够有效降低触控板的厚度,满足笔记本电脑轻薄化的发展

需求。

附图说明

后文将参照附图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详细描述本技术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附图中

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了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这些附图未必

是按比例绘制的。附图中:

1

是根据本技术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笔记本电脑触控板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2

是图

1

所示笔记本电脑触控板的右视示意图;

3

为图

1

所示笔记本电脑触控板右视图中的局部结构放大图,用于显示其层状结构。

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

、中板,

2

、底板,

3

PCBA

板,

4

、表面基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

本技术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

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新型保护的

范围。

在本技术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

中心

竖直

水平

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

便于描述本技术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

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

第一

第二

第三

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技术新型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

就可以相互结合。

本实施例描述了一种笔记本电脑触控板新型结构,如图

1

至图

3

所示,其一般性地可以包括中

1

、底板

2

PCBA

3

和表面基片

4

,其中,所述中板

1

和所述底板

2

304

不锈钢制成,所

述中板

1

和所述底板

2

铆合固定,所述

PCBA

3

贴合固定在所述中板

1

的上方,所述表面基片

4

贴合固定在所述

PCBA

3

的表面。

进一步地,所述中板

1

采用

0.3mm

304

不锈钢制成,所述底板

2

采用

0.5mm

304

不锈钢制

成。

所述表面基片

4

可根据用户需求进行选择调整,通常可采用玻璃基片或者麦拉片。这一电

脑触控板的厚度最薄处为

2.9mm

,而设置有弹性脚处的厚度最大,也仅为

3.6mm

本技术新型的触控板新型结构,在其进行组装时,工艺也更为简单,只需首先将中板

1

与底

2

进行冲压铆合,表面基片

4

的下表面与

PCBA

3

的上表面相贴合,最后再将

PCBA

3

下表面与中板

1

的表面贴合固定,即可完成触控板的组装,整个装配过程较传统结构笔记

本电脑触控板具有明显改进,装配耗时短,且结构件取消了平衡杆等,更进行对正装配,提

高产品良品率。

综上,本技术新型的笔记本电脑触控板的新型结构中,取消了现有触控板结构中的塑胶件中

1

,改用只有

0.3 mm

厚度的

304

不锈钢板材所制成的中板

1

,而原有结构中的底板

2

材料不变

但结构有变化,仍使用

0.5mm 304

不锈钢板材。同时,本技术新型铁件中板

1

与铁件底板

2

铆合工艺进行铆合,取消原触控板结构中的位于塑胶件中板

1

与底板

2

间的平衡杆结构,如

此,简化了工艺,提高了加工效率的同时,还能够有效降低触控板的厚度,满足笔记本电

脑轻薄化的发展需求。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技术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

了解本技术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技术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技术

新型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技术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发布评论

评论列表 (0)

  1.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