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USBMI致力于为网友们分享Windows、安卓、IOS等主流手机系统相关的资讯以及评测、同时提供相关教程、应用、软件下载等服务。

GC-O 法在食品风味分析中的应用

IT圈 admin 27浏览 0评论

2024年3月17日发(作者:东郭清宁)

284

2009, Vol. 30, No. 03

食品科学※专题论述

GC-O法在食品风味分析中的应用

张 青,王锡昌*,刘 源

(上海海洋大学食品学院,上海 201306)

摘 要:气相色谱-嗅觉测量法(gas chromatography-olfactometry,GC-O)是一种从复杂的混合物中选择和评价气味

活性物质的有效方法。本文简单介绍了它的发展、原理、四类强度分析方法及其在食品风味分析中的应用。

关键词:气相色谱-嗅觉测量;气味活性物质;风味;应用

Applications of Gas Chromatography-Olfactometry (GC-O) in Food Flavor Analysis

ZHANG Qing,WANG Xi-chang*,LIU Yuan

(College of 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hanghai Ocean University, Shanghai 201306, China)

Abstract :Gas chromatography-olfactometry (GC-O) is an efficient tool to select and evaluate odor-active compounds from

a complicated mixture. The development, principle and four analytical methods of intensity as well as its applications in food

flavor were introduced in this paper.

Key words:gas chromatography-olfactometry (GC-O);odor active compound;flavor;application

中图分类号:TS20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6630(2009)03-0284-04

对于很多食品,风味物质的组成和含量决定着这种

其质量,即风味是食品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在过去的

几十年间,很多风味方面的检测技术得到了发展,包括

仪器检测(如GC-MS)和感官检测(如GC-O)

[1]

。它们被用来

分析食品中的挥发性风味化合物的含量和强度大小。

在国内,对于挥发性化合物的分析运用得最多的还

是GC-MS。但是,食品中产生的大量挥发性化合物中,

只有小部分对风味有贡献,且它们的含量和阈值都很

低。对于静态顶空分析而言,其顶空的挥发物浓度一

般在10

-11

至10

-4

g/L,但只有当挥发物浓度≥10

-5

g/L 时

才能被MS检测到,也就是说MS只能检测出含量丰富

的挥发性物质。而且,GC-MS是一种间接的测量方法

它无法确定单个的风味活性物质对整体风味贡献的大

小。而气相色谱-嗅觉测量法(GC-O)却能解决上述问

题。因为人的鼻子通常比任何物理检测器更敏感。人

类鼻子所能感知到的食品基质中挥发物的强弱与挥发性

化合物释放的程度及其本身的性质有关。因此,从某

一食品基质的所有挥发性化合物中区分出风味活性物质

(或关键风味物质)成为风味分析的一项重要任务

[2-4]

1GC-O简介

GC-O法是将气相色谱的分离能力与人类鼻子敏感的

嗅觉相联系,从复杂的混合物中选择和评价气味活性物

质的一种有效方法,其中人的鼻子起到了检测器的强大

作用。GC-O最早是在1964年由Fuller等提出的,当时

是以直接吸闻气相色谱毛细管柱的流出物这种最简单的

形式进行的。到了1971年有人将GC流出组分与湿气相

结合,通过薄层层析后再进行吸闻。在20世纪80年代

中期,美国Acree和德国Ullrich的研究人员几乎同时使

用定量稀释分析法来进行风味强度的评价

[5-8]

。而如今,

GC-O已发展了许多更为先进的检测方法,如时间-强度

法(time-intensity methods)等。

GC-O的原理非常简单,即在气相色谱柱末端安装

分流口,将经GC毛细管柱分离后得到的流出组分分流

到检测器[如氢火焰离子检测器(FID)或质谱(MS)]和鼻子。

当样品进入GC,经由毛细管柱分离后,流出组分被分

流阀分成两路,一路进入化学检测器(FID或MS),另

一路通过专用的传输线进入嗅探口。嗅探口通常是圆锥

收稿日期:2008-02-11

基金项目:“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06BAD05A03);农业部“948”项目(2006-G43);

上海市重点学科建设项目(T1102);上海市教委科研创新项目(08YZ117)

作者简介:张青(1984-),女,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食品营养与安全。E-mail:qzhang@

*通讯作者:王锡昌(1964-),男,教授,研究方向为食品营养与安全。E-mail:xcwang@

※专题论述食品科学

2009, Vol. 30, No. 03

285

形的,由玻璃或者聚四氟乙烯制成。加热传输线是为

了防止被分析物在毛细管壁上凝结。将湿润的空气加入

到流出组分中,可防止评估人员的鼻黏膜脱水。

2GC-O的分析方法

为了更好地收集和处理GC-O数据,评价单个风味

活性物质对样品整体风味的贡献大小,使结果更具重复

性和可靠性,研究人员在过去的几十年间,开发了很

多先进的检测技术对香味进行强度分析。GC-O的这些强

度分析方法又被称为嗅探技术(sniffing),通常有四类

[9]

包括稀释法(dilution analysis methods)、频率检测法

(detection frequency methods)、峰后强度法(posterior inten-

sity methods)以及时间强度法(time-intensity methods)

[3,10]

也有文献将嗅探技术分成三类,即频率检测法、阈值

稀释法以及直接强度法

[4]

2.1稀释分析法

稀释法是基于连续稀释一种气味直到在嗅探口感觉

不到它的存在,即逐步稀释到嗅觉阈值的方法。例如:

Charm分析(combined hedonic aroma response measurement)

[7]

和芳香萃取物稀释分析(aroma extraction dilution analysis,

AEDA)

[11]

AEDA法在GC-O的检测分析中是比较常用的。萃

取物通常按照1:2、1:3、1:5或1:10的稀释度进行稀释

(R),然后再用气味测量法对每个稀释度的样品进行评

价。评价员只需说明在哪个稀释度下仍然能闻到被分析

物,并描述该气味。稀释因子(FD因子)就是一种风味

化合物所能感知到的最后的一个稀释度。当萃取物按照

一定的稀释度稀释P(P=0,1,2,3,……)倍之后,所得到的

FD因子就是R

P[4]

。AEDA的分析结果可以用图来表示,

它的横坐标是保留时间(RT)或保留指数(RI),纵坐标是

稀释因子(FD Factor),常用对数(lg

R

FD)表示。这种方

法已用于许多不同食品中风味活性物质的强度测定,包

括烤牛肉、小麦面包、鸡汤、大豆油等食品中

[3]

AEDA法除了将萃取物(液体)梯度稀释后进行分析外,

也有使用静态顶空进行分析的。稀释步骤可以改为不断

降低顶空体积

[12]

或者改变分流比

[13]

2.2频率检测法

频率检测法最早是由Linssen等提出的,采用一组

评价员(通常需要6至12个评价员组成一个评价小组)同时

记录一种气味化合物,并用能够感知这种气味的所有评

价员数目(检测频率)来表示此种气味的强度

[14]

。在由频

率检测法得到的谱图中,保留时间(RT)或保留指数(RI)

为横坐标,能感知到一种气味化合物的所有评价员的数

目为纵坐标。

频率检测法最大的优点就是简便、耗时少,对评

价员的要求不高。这种方法的重复性比较好,结果能

够反映各评价员的敏感性差异。但此方法得到的结果只

与给定浓度的被分析物中的风味物强度有关。如果被分

析物的浓度总是高于检测阈值以至于所有评价员都能感

觉到,那么某一给定的样品在不考虑其浓度的情况下,

可能也会得到相同的结果

[4]

2.3峰后强度法

峰后强度法就是出峰后一定时间内记录气味强度变

化的方法

[15]

。它将感觉到的气味强度在标度上进行评

估,常见的有5~9点标度法。以5点标度法为例:1-

极弱;2-弱;3-中等;4-强;5-极强

[16]

。此方法对

于感官评价员来说属于中等难度,在使用标度时会有很

大的差异。

2.4时间强度法

时间强度法是基于气味强度的数量估测,评估人员

记录气味强度和持续时间并描述该气味

[15]

,例如:

OSME 和指距法(Finger Span)。

OSME最早是由McDaniel等提出的

[17]

。评价员使

用可变电阻,通过上面指针的移动来确定强度。同时,

指针所在位置的电脑图解反馈将帮助评价员调整到感知

的强度位置。由此方法得到的风味谱图与传统检测器得

到的谱图相似。它的横坐标是保留时间,纵坐标是风

味强度,峰的高度对应于最大的气味强度,而峰宽则

对应于气味的持续时间

[4]

指距法是在1967年由Ekman等提出的。Etie vant

[18]

等还利用指距与跨通道匹配相结合

'

(cross-modality match-

ing with the finger span,GC-O-FSCM)的方法对气味强度

进行了评价。它使得拇指和其他手指之间的距离能够得

到精确地测量和采集。两手指间的距离正比于气味的强

度,而滑动的时间对应于气味的持续时间。

3GC-O在食品风味分析中的应用

GC-O具有很广泛的适用性,它在香精、香水的分

析方面展示了强大的检测功能。由于GC-O拥有一些GC-

MS所没有的优点,它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尤其是

在食品风味分析方面。

3.1GC-O在肉品风味中的应用

Machiels等

[19]

利用 GC-O对两种商品爱尔兰牛肉(标

签上分别为“传统”和“有机”)的挥发性风味化合物

作了评价,并通过GC-MS鉴定了这些风味化合物。由

八名感官评价员组成一个评价小组,使用GC-O中的频

率检测法对风味物质进行了强度分析,同时描述了该气

味。81种挥发性风味物质被鉴定出来,其中的11种具

有气味活性(第二种样品中具有14种气味活性物质)。两

种肉共有的风味物质为:甲硫醇、二甲基硫醚、2-丁

酮、乙酸乙酯、2-甲基丁醇和3-甲基丁醇、一种未知

化合物、2-辛酮、正癸醛以及苯并噻唑。根据频率检

286

2009, Vol. 30, No. 03

食品科学※专题论述

测,气味特征以及挥发性风味物质本身这三方面综合考

虑,两种肉品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但就频率检测法所

得到的结果来看,风味活性物质除了二甲基硫醚外,其

他的在统计学上没有显著性差异。

田怀香等

[20]

采用自制简易的Sniffing装置,接GC-

MS的毛细管柱出口,对顶空固相微萃取法提取的金华

火腿的风味物质进行柱后感官嗅闻评价,有效地将原样

品风味轮廓中的88种化合物精简到22种比较重要的化合

物,其中包括9种醛类化合物(2-甲基丙醛、3-甲基丁

醛、2-甲基丁醛、己醛、庚醛,3-甲硫基丙醛、辛

醛、苯乙醛、壬醛)、4种含硫化合物(甲硫醇、二甲

基二硫化物、3-甲硫基丙醛、二甲基三硫化物)及3种

杂环化合物(甲基-吡嗪、2,6-二甲基吡嗪、2-戊基

呋喃),它们是金华火腿的重要的风味化合物,对金华

火腿的整体风味贡献很大。

3.2GC-O在乳品风味中的应用

GC-O在乳制品方面的应用包括对新鲜牛奶和加热牛

奶、奶酪、酸奶以及牛奶巧克力等的风味研究分析。

Frank等

[21]

通过固相微萃取对乳酪的香味进行浓缩,

并通过GC-MS和GC-O分析了Cheddar、Hard grating以

及Mold-ripened blue三种乳酪的风味。他们将鉴定出的

挥发性化合物与之前报道的进行比较发现:由嗅觉测量

法鉴定出的组分中甲硫醇、蛋硫醛、二甲基三硫化物

以及丁酸存在于所有的乳酪中。这说明它们是形成基本

的乳酪风味物质。在某些乳酪中发现,大量的烷基-吡

嗪酰胺传递烤坚果味、生马铃薯味以及类似肉汤的风

味。总的来说,由嗅觉测量法鉴定的风味活性物质与

文献报道的相一致。

3.3GC-O在酒类风味中的应用

国外对于酒类风味的分析主要集中在葡萄酒。

Gomez-Miguez等

[22]

利用GC-O法以及定量分析技术对产

自西班牙南部的一种新鲜的白葡萄酒(Zalema wine)的挥发

性组分进行了研究。这是利用嗅觉测量法对该葡萄酒品

种风味的首次报道。经过定量化学分析得出的71种挥发

物中,有23种化合物的浓度是高于嗅觉阈值的。依据

气味活性值(OAVs),大多数有效的气味化合物是发酵物

质,主要是脂肪酸和它们的乙酯。其中的两种酮、两

种醇、三种挥发性的硫醇以及两种羰基化合物的OAVs

都大于1。GC-O的分析结果验证了上述结果,表明五

种酯类(乙酸异戊酯、己酸乙酯、丁酸乙酯、异戊酸乙

酯和辛酸乙酯)以及异戊醇和β-突厥烯酮是Zalema葡萄

酒最有效的气味物质。

Campo等

[23]

对Malvazia、Boal、Verdelho 以及Sercial

这四种标志性的葡萄品种所酿制的马德拉白葡萄酒的风

味谱图进行了感官、GC-O以及GC-MS的分析研究。这

些葡萄酒的风味特征有:糖果味、坚果味、焦香味以

及干果味等。利用GC-O法分析了动态顶空技术得到的

萃取物。他们将马德拉葡萄酒的GC-O谱图与三种新鲜

的单一品种(Malvazia、Boal、Verdelho)酿制的白葡萄

酒谱图进行比较,使得鉴定出与马德拉葡萄酒相关的气

味物质成为可能。他们指出,GC-O是一种筛选存在于

葡萄酒中的活性气味物质的有效工具。同样, Falcao等

[24]

也对产自巴西葡萄酒风味进行了研究,首次使用GC-O

法对该品种的葡萄酒进行风味分析。通过频率检测法发

现了14种重要的风味物质,其中的9种被GC-MS鉴定

出来。

3.4GC-O在水果风味中的应用

水果风味是一种由特征挥发性化合物组成的混合

体,包括碳水化合物(糖:葡萄糖、果糖和蔗糖)、有

机酸(柠檬酸和苹果酸)以及一些常见的无特征气味的挥发

性酯类。单独的某种水果可能就有超过100种不同的挥

发性物质,当然,这也会随着水果不同的成熟阶段而

发生变化。是相对于其他食物,水果中的挥发物含量

比较高,一般超过30×10

-6

g/g,这就能使分析研究得

到一定的简化

[25]

Guillot等

[26]

按照感官特性选择了六种杏品种进行实

验,它们分别是Iranien、Orangered、Goldrich、

Hargrand、Rouge du Roussillon 以及 A4025。它们的

风味强度通过顶空固相微萃取-气味测量法(HS-SPME-

Olfactometry)进行确定和分级。在这六个杏品种中,

HS-SPME-GC-MS 鉴定出了23种常规的挥发物。最终,

通过HS-SPME-GC-O分析发现乙酸乙酯、柠檬烯、r-癸

内酯等10种化合物是对杏风味有贡献的。

3.5GC-O在茶风味中的应用

窦宏亮等

[27]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提取绿茶

和绿茶鲜汁饮料样品中的挥发性成分,用气相色谱-质谱

联用技术(GC-MS)结合气相色谱-嗅觉测量法(GC-

Olfactometry),根据挥发性化合物的保留指数(RI),鉴定

了绿茶和饮料中的主要风味化合物,并对二者香气组成及

相对含量差异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采用GC-MS/GC-

Olfactometry/RI法能有效地鉴别和确认绿茶和绿茶鲜汁饮料

中香味化合物的类别、香味强度及其对总体香气的贡献。

Schieberlea等

[28]

采用芳香萃取物稀释分析法对红茶

茶叶的挥发物进行分析。在25种气味活性化合物中(它

们的FD值范围在16~256),芳樟醇、β-紫罗兰酮、

3-羟基-4,5-二甲基-2(5H)- 呋喃酮、苯乙酸等六种物质

含有最高的风味稀释因子(FD)。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所

浸提的红茶汁显示了相同的气味。但用热水浸提可以得

到更多的风味物质,尤其是醇类。

除了以上提到的五个方面外,也有人利用GC-O分

析了咖啡

[25]

、豆类

[29]

、辣椒

[30]

等食品的风味。

※专题论述食品科学

2009, Vol. 30, No. 03

287

4总结和展望

近年来,食品风味方面的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

视,尤其是国外,他们通常都会将经过前处理(如同时

蒸馏萃取、固相微萃取等)的样品进行GC-MS以及GC-O

分析,得到其中的关键挥发性化合物。

GC-O法是研究食品风味的一个有力工具,对鉴别

特征香味化合物、香味活性化合物、具有有效香味的

化合物及用来确定香味化合物的香味强度和作用大小都

是非常有用的。但是它也有很多不足之处,例如:频

率检测法耗时最少,最容易进行,但准确度不高;稀

释法在评判化合物对样品整体风味贡献大小方面很具说

服力,但是工作量很大、耗时,特别是对于一个比较

大的评价小组来说;强度法是最难进行的,对评价员的

要求很高。另外,每一个评价员的嗅闻灵敏度是有差

异的,即使是同一天的不同时段也会有所不同,而且

不同的评价员对同一种风味的感知也有差异。

针对上述不足之处,可以结合几种分析方法同时对

食品基质进行风味分析,使结果更可靠。至于评价员,

可以经过专业的闻香培训,毕竟拥有一个好的评价小组

是进行GC-O分析的前提。

参考文献:

[1]夏玲君, 宋焕禄. 香味检测技术—— GC /O的应用[J]. 食品与发酵

工业, 2006, 32 (1): 83-87.

[2]FRIEDRICH J E, ACREE T E. Gas chromatography olfactometry(GC/

O) of dairy products[J]. International Dairy Journal, 1998, 8(3): 235-

241.

[3]VAN RUTH S M. Methods for gas chromatography- olfactometry: a

review[J]. Biomolecular Engineering, 2001, 17(4/5): 121-128.

[4]PLUTOWSKA B, WARDENCKI W. Application of gas chromatogra-

phy-olfactometry (GC-O) in analysis and quality assessment of alcoholic

beverages: a review[J]. Food Chemistry, 2008, 107(1): 449-463.

[5]FULLER G H, STELLENCAMP R, TISSERAND G A. The gas

chromatography with hurnen sensor: perfume model[J]. Acad Sci, 1964,

116: 711-724.

[6]ACREE T E, BUTTS R M, NELSON P R, et al. Sniffer to determine

the odor of gas chromatographic effluents[J]. Anal Chem, 1976, 48(12):

1821-1822.

[7]ACREE T E, BARNARD J, CUNNINGHAM D G. A procedure for the

sensory analysis of gas chromatographic effluents[J]. Food Chemistry,

1984, 14(4): 273-286.

[8]ULLRICH F, GROUCH W. Identification of the most intense volatile

flavor compounds formed during autoxidation of linoleic acid[J]. Z

Lebenam Unters Forsch, 1987, 184(4): 277.

[9]HAARSE H, VANDEHEIJ D G. Trends in flavour research[M].

Amsterdam: Elsevier Saence Publishers, 1994: 211-220.

[10]VAN RUTH S M, CATHERINE H O. Evaluation of three gas chroma-

tography- olfactometry methods: comparison of odour intensity-concen-

tration relationships of eight volatile compounds with sensory headspace

data[J]. Food Chemistry, 2001, 74: 341-347.

[11]GROSCH W. Determination of potent odourants in foods by aroma

extract dilution analysis (AEDA) and calculation of odour activity values

(OAVs) [J]. Flavour and Fragrance Journal, 1994, 9(4): 147-158.

[12]GUTH H, GROSCH W, ETIEVANT P, et al. Bioflavour’95[M].

Dijon: Institut National de la Recherche Agronomique, 1995:201-205.

[13]KIM T H, LEE S M, KIM X S, et al. Aroma dilution method using GC

injector split ratio for volatile compounds extracted by headspace 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J]. Food Chemistry, 2003, 83: 151-158.

[14]LINSSEN J P H, JANSSENS J L G M, ROOZEN J P, et al. Combine

gas chromatography and sniffing port analysis of volatile compouds of

mineral water packed in polyethlene laminated packages[J]. Food

Chemistry, 1993, 46(4): 367-371.

[15]刘亚琼, 朱运平, 乔支红. 食品风味物质分离技术研究进展[J]. 食品

研究与开发, 2006, 27(6): 181-183.

[16]DACMPORA ZELLNER B, LO PRESII M, SOARES BARAFA L E,

'

et al. Evaluation of leaf-derived extracts as an environment ally sustain-

able source of essential oils by using gas chromatography- mass spec-

trometry and enantioselective gas chromatography-olfactometry[J]. Anal

Chem, 2006, 78: 883-890.

[17]SANCHEZ N B, LEDERER C L, NICKERSON G B, et al. Food

science and human nutrition[M]. Amsterdam: Elsevier Science Publishers,

1992: 403-426.

[18]ETIEVANT P X, CALLEMENT G, LANGLOIS D, et al. Odor inten-

'

sity evaluation in gas chromatography-olfactometry by finger span method

[J]. Agric Food Chem, 1999, 47: 1673-1680.

[19]MACHIELS D, VAN RUTH S M, POSTHUMUS M A, et al. Gas

chromatography-olfactometry analysis of the volatile compounds of two

commercial Irish beef meats[J]. Talanta, 2003, 60(4): 755-764 .

[20]田怀香, 王璋, 许时婴. GC-O法鉴别金华火腿中的风味活性物质[J].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04, 12: 117-123.

[21]FRANK C O, OWEN C M, PATTERSON J. 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

(SPME) combined with gas-chromatography and olfactometry-mass spec-

trometry for characterization of cheese aroma compounds[J]. Lebensm

Wiss U Technol, 2004, 37: 139-154.

[22]JOSEGOMEZ-MIGUEZ M, CACHO J F, FERREIRA V, et al. Volatile

components of Zalema white wines[J]. Food Chemistry, 2007, 100:

1464 -1473.

[23]CAMPO E, FERREIRA V, ESUOERO A, et al. Quantitative gas

chromatography-olfactometry and chemical quantitative study of the

aroma of four Madeira wines[J]. Analytica Chimica Acta, 2006, 563:

180-187.

[24]FALCAO L D, De REVEL G, ROSIER J P, et al. Aroma impact

components of brazilian cabernet sauvignon wines using detection fre-

quency analysis (GC-olfactometry)[J]. Food Chemistry, 2008, 107(1):

497-505.

[25]DACAMPORA Z B, DVGO P, DUGO G, et al. Gas chromatography–

olfactometry in food flavour analysis[J]. Journal of Chromatography A,

2008, 1186(1/2): 123-143.

[26]GUILLOT S, DEYIAVI L, BUREAU S, et al. Aroma characterization of

various apricot varieties using headspace-solid phase micro extraction

combined with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and gas chroma-

tography-olfactometry[J]. Food Chemistry, 2006, 96:147-155.

[27]窦宏亮, 李春美, 顾海峰, 等.采用HS-SPME/GC-MS/GC-Olfactom-

etry/RI对绿茶和绿茶鲜汁饮料香气的比较分析[J]. 茶叶科学, 2007,

27(1): 51-60.

[28]SEHIEBERLE P, SCHUH C. Aroma compounds in black tea powders

of different origins-changes induced by preparation of the infusion[J].

Developments in Food Science, 2006, 43: 151-156.

[29]PEREZ-SILVA A, ODOUX E , BRAT P, et al. GC-MS and GC-

olfactometry analysis of aroma compounds in a representative organic

aroma extract from cured vanilla (Vanilla planifolia G. Jackson) beans

[J]. Food Chemistry, 2006, 99: 728-735.

[30]VAN RUTH S, BOSCAINI E, MAYR D, et al. 干辣椒风味物质气象

色谱及质谱方法的研究[J]. 国外瞭望, 2007(1): 41-47.

2024年3月17日发(作者:东郭清宁)

284

2009, Vol. 30, No. 03

食品科学※专题论述

GC-O法在食品风味分析中的应用

张 青,王锡昌*,刘 源

(上海海洋大学食品学院,上海 201306)

摘 要:气相色谱-嗅觉测量法(gas chromatography-olfactometry,GC-O)是一种从复杂的混合物中选择和评价气味

活性物质的有效方法。本文简单介绍了它的发展、原理、四类强度分析方法及其在食品风味分析中的应用。

关键词:气相色谱-嗅觉测量;气味活性物质;风味;应用

Applications of Gas Chromatography-Olfactometry (GC-O) in Food Flavor Analysis

ZHANG Qing,WANG Xi-chang*,LIU Yuan

(College of 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hanghai Ocean University, Shanghai 201306, China)

Abstract :Gas chromatography-olfactometry (GC-O) is an efficient tool to select and evaluate odor-active compounds from

a complicated mixture. The development, principle and four analytical methods of intensity as well as its applications in food

flavor were introduced in this paper.

Key words:gas chromatography-olfactometry (GC-O);odor active compound;flavor;application

中图分类号:TS20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6630(2009)03-0284-04

对于很多食品,风味物质的组成和含量决定着这种

其质量,即风味是食品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在过去的

几十年间,很多风味方面的检测技术得到了发展,包括

仪器检测(如GC-MS)和感官检测(如GC-O)

[1]

。它们被用来

分析食品中的挥发性风味化合物的含量和强度大小。

在国内,对于挥发性化合物的分析运用得最多的还

是GC-MS。但是,食品中产生的大量挥发性化合物中,

只有小部分对风味有贡献,且它们的含量和阈值都很

低。对于静态顶空分析而言,其顶空的挥发物浓度一

般在10

-11

至10

-4

g/L,但只有当挥发物浓度≥10

-5

g/L 时

才能被MS检测到,也就是说MS只能检测出含量丰富

的挥发性物质。而且,GC-MS是一种间接的测量方法

它无法确定单个的风味活性物质对整体风味贡献的大

小。而气相色谱-嗅觉测量法(GC-O)却能解决上述问

题。因为人的鼻子通常比任何物理检测器更敏感。人

类鼻子所能感知到的食品基质中挥发物的强弱与挥发性

化合物释放的程度及其本身的性质有关。因此,从某

一食品基质的所有挥发性化合物中区分出风味活性物质

(或关键风味物质)成为风味分析的一项重要任务

[2-4]

1GC-O简介

GC-O法是将气相色谱的分离能力与人类鼻子敏感的

嗅觉相联系,从复杂的混合物中选择和评价气味活性物

质的一种有效方法,其中人的鼻子起到了检测器的强大

作用。GC-O最早是在1964年由Fuller等提出的,当时

是以直接吸闻气相色谱毛细管柱的流出物这种最简单的

形式进行的。到了1971年有人将GC流出组分与湿气相

结合,通过薄层层析后再进行吸闻。在20世纪80年代

中期,美国Acree和德国Ullrich的研究人员几乎同时使

用定量稀释分析法来进行风味强度的评价

[5-8]

。而如今,

GC-O已发展了许多更为先进的检测方法,如时间-强度

法(time-intensity methods)等。

GC-O的原理非常简单,即在气相色谱柱末端安装

分流口,将经GC毛细管柱分离后得到的流出组分分流

到检测器[如氢火焰离子检测器(FID)或质谱(MS)]和鼻子。

当样品进入GC,经由毛细管柱分离后,流出组分被分

流阀分成两路,一路进入化学检测器(FID或MS),另

一路通过专用的传输线进入嗅探口。嗅探口通常是圆锥

收稿日期:2008-02-11

基金项目:“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06BAD05A03);农业部“948”项目(2006-G43);

上海市重点学科建设项目(T1102);上海市教委科研创新项目(08YZ117)

作者简介:张青(1984-),女,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食品营养与安全。E-mail:qzhang@

*通讯作者:王锡昌(1964-),男,教授,研究方向为食品营养与安全。E-mail:xcwang@

※专题论述食品科学

2009, Vol. 30, No. 03

285

形的,由玻璃或者聚四氟乙烯制成。加热传输线是为

了防止被分析物在毛细管壁上凝结。将湿润的空气加入

到流出组分中,可防止评估人员的鼻黏膜脱水。

2GC-O的分析方法

为了更好地收集和处理GC-O数据,评价单个风味

活性物质对样品整体风味的贡献大小,使结果更具重复

性和可靠性,研究人员在过去的几十年间,开发了很

多先进的检测技术对香味进行强度分析。GC-O的这些强

度分析方法又被称为嗅探技术(sniffing),通常有四类

[9]

包括稀释法(dilution analysis methods)、频率检测法

(detection frequency methods)、峰后强度法(posterior inten-

sity methods)以及时间强度法(time-intensity methods)

[3,10]

也有文献将嗅探技术分成三类,即频率检测法、阈值

稀释法以及直接强度法

[4]

2.1稀释分析法

稀释法是基于连续稀释一种气味直到在嗅探口感觉

不到它的存在,即逐步稀释到嗅觉阈值的方法。例如:

Charm分析(combined hedonic aroma response measurement)

[7]

和芳香萃取物稀释分析(aroma extraction dilution analysis,

AEDA)

[11]

AEDA法在GC-O的检测分析中是比较常用的。萃

取物通常按照1:2、1:3、1:5或1:10的稀释度进行稀释

(R),然后再用气味测量法对每个稀释度的样品进行评

价。评价员只需说明在哪个稀释度下仍然能闻到被分析

物,并描述该气味。稀释因子(FD因子)就是一种风味

化合物所能感知到的最后的一个稀释度。当萃取物按照

一定的稀释度稀释P(P=0,1,2,3,……)倍之后,所得到的

FD因子就是R

P[4]

。AEDA的分析结果可以用图来表示,

它的横坐标是保留时间(RT)或保留指数(RI),纵坐标是

稀释因子(FD Factor),常用对数(lg

R

FD)表示。这种方

法已用于许多不同食品中风味活性物质的强度测定,包

括烤牛肉、小麦面包、鸡汤、大豆油等食品中

[3]

AEDA法除了将萃取物(液体)梯度稀释后进行分析外,

也有使用静态顶空进行分析的。稀释步骤可以改为不断

降低顶空体积

[12]

或者改变分流比

[13]

2.2频率检测法

频率检测法最早是由Linssen等提出的,采用一组

评价员(通常需要6至12个评价员组成一个评价小组)同时

记录一种气味化合物,并用能够感知这种气味的所有评

价员数目(检测频率)来表示此种气味的强度

[14]

。在由频

率检测法得到的谱图中,保留时间(RT)或保留指数(RI)

为横坐标,能感知到一种气味化合物的所有评价员的数

目为纵坐标。

频率检测法最大的优点就是简便、耗时少,对评

价员的要求不高。这种方法的重复性比较好,结果能

够反映各评价员的敏感性差异。但此方法得到的结果只

与给定浓度的被分析物中的风味物强度有关。如果被分

析物的浓度总是高于检测阈值以至于所有评价员都能感

觉到,那么某一给定的样品在不考虑其浓度的情况下,

可能也会得到相同的结果

[4]

2.3峰后强度法

峰后强度法就是出峰后一定时间内记录气味强度变

化的方法

[15]

。它将感觉到的气味强度在标度上进行评

估,常见的有5~9点标度法。以5点标度法为例:1-

极弱;2-弱;3-中等;4-强;5-极强

[16]

。此方法对

于感官评价员来说属于中等难度,在使用标度时会有很

大的差异。

2.4时间强度法

时间强度法是基于气味强度的数量估测,评估人员

记录气味强度和持续时间并描述该气味

[15]

,例如:

OSME 和指距法(Finger Span)。

OSME最早是由McDaniel等提出的

[17]

。评价员使

用可变电阻,通过上面指针的移动来确定强度。同时,

指针所在位置的电脑图解反馈将帮助评价员调整到感知

的强度位置。由此方法得到的风味谱图与传统检测器得

到的谱图相似。它的横坐标是保留时间,纵坐标是风

味强度,峰的高度对应于最大的气味强度,而峰宽则

对应于气味的持续时间

[4]

指距法是在1967年由Ekman等提出的。Etie vant

[18]

等还利用指距与跨通道匹配相结合

'

(cross-modality match-

ing with the finger span,GC-O-FSCM)的方法对气味强度

进行了评价。它使得拇指和其他手指之间的距离能够得

到精确地测量和采集。两手指间的距离正比于气味的强

度,而滑动的时间对应于气味的持续时间。

3GC-O在食品风味分析中的应用

GC-O具有很广泛的适用性,它在香精、香水的分

析方面展示了强大的检测功能。由于GC-O拥有一些GC-

MS所没有的优点,它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尤其是

在食品风味分析方面。

3.1GC-O在肉品风味中的应用

Machiels等

[19]

利用 GC-O对两种商品爱尔兰牛肉(标

签上分别为“传统”和“有机”)的挥发性风味化合物

作了评价,并通过GC-MS鉴定了这些风味化合物。由

八名感官评价员组成一个评价小组,使用GC-O中的频

率检测法对风味物质进行了强度分析,同时描述了该气

味。81种挥发性风味物质被鉴定出来,其中的11种具

有气味活性(第二种样品中具有14种气味活性物质)。两

种肉共有的风味物质为:甲硫醇、二甲基硫醚、2-丁

酮、乙酸乙酯、2-甲基丁醇和3-甲基丁醇、一种未知

化合物、2-辛酮、正癸醛以及苯并噻唑。根据频率检

286

2009, Vol. 30, No. 03

食品科学※专题论述

测,气味特征以及挥发性风味物质本身这三方面综合考

虑,两种肉品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但就频率检测法所

得到的结果来看,风味活性物质除了二甲基硫醚外,其

他的在统计学上没有显著性差异。

田怀香等

[20]

采用自制简易的Sniffing装置,接GC-

MS的毛细管柱出口,对顶空固相微萃取法提取的金华

火腿的风味物质进行柱后感官嗅闻评价,有效地将原样

品风味轮廓中的88种化合物精简到22种比较重要的化合

物,其中包括9种醛类化合物(2-甲基丙醛、3-甲基丁

醛、2-甲基丁醛、己醛、庚醛,3-甲硫基丙醛、辛

醛、苯乙醛、壬醛)、4种含硫化合物(甲硫醇、二甲

基二硫化物、3-甲硫基丙醛、二甲基三硫化物)及3种

杂环化合物(甲基-吡嗪、2,6-二甲基吡嗪、2-戊基

呋喃),它们是金华火腿的重要的风味化合物,对金华

火腿的整体风味贡献很大。

3.2GC-O在乳品风味中的应用

GC-O在乳制品方面的应用包括对新鲜牛奶和加热牛

奶、奶酪、酸奶以及牛奶巧克力等的风味研究分析。

Frank等

[21]

通过固相微萃取对乳酪的香味进行浓缩,

并通过GC-MS和GC-O分析了Cheddar、Hard grating以

及Mold-ripened blue三种乳酪的风味。他们将鉴定出的

挥发性化合物与之前报道的进行比较发现:由嗅觉测量

法鉴定出的组分中甲硫醇、蛋硫醛、二甲基三硫化物

以及丁酸存在于所有的乳酪中。这说明它们是形成基本

的乳酪风味物质。在某些乳酪中发现,大量的烷基-吡

嗪酰胺传递烤坚果味、生马铃薯味以及类似肉汤的风

味。总的来说,由嗅觉测量法鉴定的风味活性物质与

文献报道的相一致。

3.3GC-O在酒类风味中的应用

国外对于酒类风味的分析主要集中在葡萄酒。

Gomez-Miguez等

[22]

利用GC-O法以及定量分析技术对产

自西班牙南部的一种新鲜的白葡萄酒(Zalema wine)的挥发

性组分进行了研究。这是利用嗅觉测量法对该葡萄酒品

种风味的首次报道。经过定量化学分析得出的71种挥发

物中,有23种化合物的浓度是高于嗅觉阈值的。依据

气味活性值(OAVs),大多数有效的气味化合物是发酵物

质,主要是脂肪酸和它们的乙酯。其中的两种酮、两

种醇、三种挥发性的硫醇以及两种羰基化合物的OAVs

都大于1。GC-O的分析结果验证了上述结果,表明五

种酯类(乙酸异戊酯、己酸乙酯、丁酸乙酯、异戊酸乙

酯和辛酸乙酯)以及异戊醇和β-突厥烯酮是Zalema葡萄

酒最有效的气味物质。

Campo等

[23]

对Malvazia、Boal、Verdelho 以及Sercial

这四种标志性的葡萄品种所酿制的马德拉白葡萄酒的风

味谱图进行了感官、GC-O以及GC-MS的分析研究。这

些葡萄酒的风味特征有:糖果味、坚果味、焦香味以

及干果味等。利用GC-O法分析了动态顶空技术得到的

萃取物。他们将马德拉葡萄酒的GC-O谱图与三种新鲜

的单一品种(Malvazia、Boal、Verdelho)酿制的白葡萄

酒谱图进行比较,使得鉴定出与马德拉葡萄酒相关的气

味物质成为可能。他们指出,GC-O是一种筛选存在于

葡萄酒中的活性气味物质的有效工具。同样, Falcao等

[24]

也对产自巴西葡萄酒风味进行了研究,首次使用GC-O

法对该品种的葡萄酒进行风味分析。通过频率检测法发

现了14种重要的风味物质,其中的9种被GC-MS鉴定

出来。

3.4GC-O在水果风味中的应用

水果风味是一种由特征挥发性化合物组成的混合

体,包括碳水化合物(糖:葡萄糖、果糖和蔗糖)、有

机酸(柠檬酸和苹果酸)以及一些常见的无特征气味的挥发

性酯类。单独的某种水果可能就有超过100种不同的挥

发性物质,当然,这也会随着水果不同的成熟阶段而

发生变化。是相对于其他食物,水果中的挥发物含量

比较高,一般超过30×10

-6

g/g,这就能使分析研究得

到一定的简化

[25]

Guillot等

[26]

按照感官特性选择了六种杏品种进行实

验,它们分别是Iranien、Orangered、Goldrich、

Hargrand、Rouge du Roussillon 以及 A4025。它们的

风味强度通过顶空固相微萃取-气味测量法(HS-SPME-

Olfactometry)进行确定和分级。在这六个杏品种中,

HS-SPME-GC-MS 鉴定出了23种常规的挥发物。最终,

通过HS-SPME-GC-O分析发现乙酸乙酯、柠檬烯、r-癸

内酯等10种化合物是对杏风味有贡献的。

3.5GC-O在茶风味中的应用

窦宏亮等

[27]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提取绿茶

和绿茶鲜汁饮料样品中的挥发性成分,用气相色谱-质谱

联用技术(GC-MS)结合气相色谱-嗅觉测量法(GC-

Olfactometry),根据挥发性化合物的保留指数(RI),鉴定

了绿茶和饮料中的主要风味化合物,并对二者香气组成及

相对含量差异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采用GC-MS/GC-

Olfactometry/RI法能有效地鉴别和确认绿茶和绿茶鲜汁饮料

中香味化合物的类别、香味强度及其对总体香气的贡献。

Schieberlea等

[28]

采用芳香萃取物稀释分析法对红茶

茶叶的挥发物进行分析。在25种气味活性化合物中(它

们的FD值范围在16~256),芳樟醇、β-紫罗兰酮、

3-羟基-4,5-二甲基-2(5H)- 呋喃酮、苯乙酸等六种物质

含有最高的风味稀释因子(FD)。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所

浸提的红茶汁显示了相同的气味。但用热水浸提可以得

到更多的风味物质,尤其是醇类。

除了以上提到的五个方面外,也有人利用GC-O分

析了咖啡

[25]

、豆类

[29]

、辣椒

[30]

等食品的风味。

※专题论述食品科学

2009, Vol. 30, No. 03

287

4总结和展望

近年来,食品风味方面的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

视,尤其是国外,他们通常都会将经过前处理(如同时

蒸馏萃取、固相微萃取等)的样品进行GC-MS以及GC-O

分析,得到其中的关键挥发性化合物。

GC-O法是研究食品风味的一个有力工具,对鉴别

特征香味化合物、香味活性化合物、具有有效香味的

化合物及用来确定香味化合物的香味强度和作用大小都

是非常有用的。但是它也有很多不足之处,例如:频

率检测法耗时最少,最容易进行,但准确度不高;稀

释法在评判化合物对样品整体风味贡献大小方面很具说

服力,但是工作量很大、耗时,特别是对于一个比较

大的评价小组来说;强度法是最难进行的,对评价员的

要求很高。另外,每一个评价员的嗅闻灵敏度是有差

异的,即使是同一天的不同时段也会有所不同,而且

不同的评价员对同一种风味的感知也有差异。

针对上述不足之处,可以结合几种分析方法同时对

食品基质进行风味分析,使结果更可靠。至于评价员,

可以经过专业的闻香培训,毕竟拥有一个好的评价小组

是进行GC-O分析的前提。

参考文献:

[1]夏玲君, 宋焕禄. 香味检测技术—— GC /O的应用[J]. 食品与发酵

工业, 2006, 32 (1): 83-87.

[2]FRIEDRICH J E, ACREE T E. Gas chromatography olfactometry(GC/

O) of dairy products[J]. International Dairy Journal, 1998, 8(3): 235-

241.

[3]VAN RUTH S M. Methods for gas chromatography- olfactometry: a

review[J]. Biomolecular Engineering, 2001, 17(4/5): 121-128.

[4]PLUTOWSKA B, WARDENCKI W. Application of gas chromatogra-

phy-olfactometry (GC-O) in analysis and quality assessment of alcoholic

beverages: a review[J]. Food Chemistry, 2008, 107(1): 449-463.

[5]FULLER G H, STELLENCAMP R, TISSERAND G A. The gas

chromatography with hurnen sensor: perfume model[J]. Acad Sci, 1964,

116: 711-724.

[6]ACREE T E, BUTTS R M, NELSON P R, et al. Sniffer to determine

the odor of gas chromatographic effluents[J]. Anal Chem, 1976, 48(12):

1821-1822.

[7]ACREE T E, BARNARD J, CUNNINGHAM D G. A procedure for the

sensory analysis of gas chromatographic effluents[J]. Food Chemistry,

1984, 14(4): 273-286.

[8]ULLRICH F, GROUCH W. Identification of the most intense volatile

flavor compounds formed during autoxidation of linoleic acid[J]. Z

Lebenam Unters Forsch, 1987, 184(4): 277.

[9]HAARSE H, VANDEHEIJ D G. Trends in flavour research[M].

Amsterdam: Elsevier Saence Publishers, 1994: 211-220.

[10]VAN RUTH S M, CATHERINE H O. Evaluation of three gas chroma-

tography- olfactometry methods: comparison of odour intensity-concen-

tration relationships of eight volatile compounds with sensory headspace

data[J]. Food Chemistry, 2001, 74: 341-347.

[11]GROSCH W. Determination of potent odourants in foods by aroma

extract dilution analysis (AEDA) and calculation of odour activity values

(OAVs) [J]. Flavour and Fragrance Journal, 1994, 9(4): 147-158.

[12]GUTH H, GROSCH W, ETIEVANT P, et al. Bioflavour’95[M].

Dijon: Institut National de la Recherche Agronomique, 1995:201-205.

[13]KIM T H, LEE S M, KIM X S, et al. Aroma dilution method using GC

injector split ratio for volatile compounds extracted by headspace 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J]. Food Chemistry, 2003, 83: 151-158.

[14]LINSSEN J P H, JANSSENS J L G M, ROOZEN J P, et al. Combine

gas chromatography and sniffing port analysis of volatile compouds of

mineral water packed in polyethlene laminated packages[J]. Food

Chemistry, 1993, 46(4): 367-371.

[15]刘亚琼, 朱运平, 乔支红. 食品风味物质分离技术研究进展[J]. 食品

研究与开发, 2006, 27(6): 181-183.

[16]DACMPORA ZELLNER B, LO PRESII M, SOARES BARAFA L E,

'

et al. Evaluation of leaf-derived extracts as an environment ally sustain-

able source of essential oils by using gas chromatography- mass spec-

trometry and enantioselective gas chromatography-olfactometry[J]. Anal

Chem, 2006, 78: 883-890.

[17]SANCHEZ N B, LEDERER C L, NICKERSON G B, et al. Food

science and human nutrition[M]. Amsterdam: Elsevier Science Publishers,

1992: 403-426.

[18]ETIEVANT P X, CALLEMENT G, LANGLOIS D, et al. Odor inten-

'

sity evaluation in gas chromatography-olfactometry by finger span method

[J]. Agric Food Chem, 1999, 47: 1673-1680.

[19]MACHIELS D, VAN RUTH S M, POSTHUMUS M A, et al. Gas

chromatography-olfactometry analysis of the volatile compounds of two

commercial Irish beef meats[J]. Talanta, 2003, 60(4): 755-764 .

[20]田怀香, 王璋, 许时婴. GC-O法鉴别金华火腿中的风味活性物质[J].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04, 12: 117-123.

[21]FRANK C O, OWEN C M, PATTERSON J. 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

(SPME) combined with gas-chromatography and olfactometry-mass spec-

trometry for characterization of cheese aroma compounds[J]. Lebensm

Wiss U Technol, 2004, 37: 139-154.

[22]JOSEGOMEZ-MIGUEZ M, CACHO J F, FERREIRA V, et al. Volatile

components of Zalema white wines[J]. Food Chemistry, 2007, 100:

1464 -1473.

[23]CAMPO E, FERREIRA V, ESUOERO A, et al. Quantitative gas

chromatography-olfactometry and chemical quantitative study of the

aroma of four Madeira wines[J]. Analytica Chimica Acta, 2006, 563:

180-187.

[24]FALCAO L D, De REVEL G, ROSIER J P, et al. Aroma impact

components of brazilian cabernet sauvignon wines using detection fre-

quency analysis (GC-olfactometry)[J]. Food Chemistry, 2008, 107(1):

497-505.

[25]DACAMPORA Z B, DVGO P, DUGO G, et al. Gas chromatography–

olfactometry in food flavour analysis[J]. Journal of Chromatography A,

2008, 1186(1/2): 123-143.

[26]GUILLOT S, DEYIAVI L, BUREAU S, et al. Aroma characterization of

various apricot varieties using headspace-solid phase micro extraction

combined with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and gas chroma-

tography-olfactometry[J]. Food Chemistry, 2006, 96:147-155.

[27]窦宏亮, 李春美, 顾海峰, 等.采用HS-SPME/GC-MS/GC-Olfactom-

etry/RI对绿茶和绿茶鲜汁饮料香气的比较分析[J]. 茶叶科学, 2007,

27(1): 51-60.

[28]SEHIEBERLE P, SCHUH C. Aroma compounds in black tea powders

of different origins-changes induced by preparation of the infusion[J].

Developments in Food Science, 2006, 43: 151-156.

[29]PEREZ-SILVA A, ODOUX E , BRAT P, et al. GC-MS and GC-

olfactometry analysis of aroma compounds in a representative organic

aroma extract from cured vanilla (Vanilla planifolia G. Jackson) beans

[J]. Food Chemistry, 2006, 99: 728-735.

[30]VAN RUTH S, BOSCAINI E, MAYR D, et al. 干辣椒风味物质气象

色谱及质谱方法的研究[J]. 国外瞭望, 2007(1): 41-47.

发布评论

评论列表 (0)

  1.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