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USBMI致力于为网友们分享Windows、安卓、IOS等主流手机系统相关的资讯以及评测、同时提供相关教程、应用、软件下载等服务。

智能音箱什么鬼?为何BAT一起发力搞它

IT圈 admin 41浏览 0评论

2024年3月18日发(作者:毓翠琴)

智能音箱什么鬼?为何BAT一起发力搞它

上午,百度发布DuerOS开放平台让第三方硬件公司开

发具有对话能力的智能设备; 下午阿里巴巴在北京发布“天

猫精灵X1”智能音箱。我到现场参加了“天猫精灵X1”发布会,

并上手体验了这款产品。硬件层面,“天猫精灵X1”外观比

Echo和HomePod都要小很多,有黑白两色可选,搭载语

音识别芯片A35、可通过声纹识别确定主人身份,在音效与

高唤醒率之间取得平衡,支持快速配网;软件服务层面支持

听歌、提醒、购物、充值、娱乐、教育诸多功能,支持第三

方为之开发更多服务,可以说是沿袭了Echo思路,但更好

地支持中文和本土服务,499元的价格比Echo、Homepod

便宜了一大截,看上去很有竞争力。

尽管阿里巴巴之前就曾发布过“天猫魔盒”等系列硬件,但这

是它第一次为硬件召开发布会,可见“天猫精灵X1”不会是一

次试水,而是战略级产品。

更早之前京东与科大讯飞联合研发了叮咚音箱;腾讯智能音

箱“耳朵”则将在8月后发布,中国四大互联网公司已扎堆智

能音箱这个市场。它们为何2017年不约而同盯上智能音箱

这个小东西?为什么互联网巨头瞄准智能音箱?

表面上看,是因为受到Amazon Echo的启发,这款由亚马

逊打造搭载Alexa语音助手的智能音箱在英语国家市场大获

成功。2016年6月时Echo销量已达到400万台,市场研

究公司eMarketer的预测显示它在今年有望独占美国智能音

箱市场70.6%的份额,而美国活跃用户今年将翻倍达到3650

万人,照此推算Echo活跃用户则将达到2500万,可以说

亚马逊成功开拓了一个新的硬件市场。Echo成功之后引来

Google、苹果等玩家。不过,Echo不支持中文、Google Home

无法在中国提供服务,苹果的HomePod年底才正式开卖,

这在中国留下了一个市场空白。中国互联网巨头之前对这个

市场保持关注,跟Amazon属性类似的阿里和京东最积极。

京东与科大讯飞合作推出叮咚,而在天猫精灵X1之前阿里

巴巴就和科大讯飞联合推出过一款名为“飞儿”的智能音箱。

现在我们能够明显感受到中国互联网巨头在智能音箱上加

码。

深层来看,中国互联网巨头以及Amazon、Google、苹果们

瞄准智能音箱则有一些共同原因。

第一、在智能手机后寻找杀手级场景。

在智能手机迎来天花板后,科技巨头都在寻找下一个杀手级

场景。可穿戴市场可以说集体踏空了,智能汽车有潜力,百

度做无人车、阿里YunOS与上汽合作互联网汽车,但普及

速度慢,复制特斯拉之路还可能遇到贾跃亭式问题。消费级

物联网好场景不多、共享单车算一个,阿里腾讯正在抢。这

些新场景中智能家居对互联网巨头最具吸引力。

理论上来说移动互联网争夺的是用户的时间,而一个用户在

家里的时间往往会占到三分之一以上,并且智能电视、智能

路由器诸多细分市场的成功都表明家庭是互联网公司相对

容易抢占的场景。智能音箱在家里可以部分分担台式电脑、

智能电视、平板电脑和手机的功能,也就争抢了本应该属于

他们的用户时间和注意力,因而成了又一个入口。

第二、语音助理在垂直领域应用体验更好。

家庭、汽车等场景,用户需求相对固定,因此语音助理可针

对用户需求特性进行专门优化,进而更精准地理解用户意图,

并完成相应任务,就是说,短期内,一个只能完成特定任务

的语音助理,相对于无所不能的聪明助理而言,将更加可行。

反观智能手机,使用者场景五花八门,经过这么多年进化语

音助手还是笨,Siri们真正用得上的却只有设置提醒、讲个

笑话、打个电话这些基本功能。

第三、在家庭应用语音助理有多种技术优势。

从技术层面来看,家里比一般场景如办公室、户外、运动时

更适合应用语音助理。在家里时人们很多时候不会拿着手机,

比如在做饭,在做家务,在餐厅吃饭,等等,这时候就给语

音操控带来了需求,所以许多智能电视机都将语音遥控作为

标配。家里有高速稳定的WIFI网络,以及安静的声音环境,

这给语音交互创造了技术条件,因为现在离线语音和噪音环

境是语音交互的难点。家居设备可以插电因此没有续航之忧,

更利于做“随时唤醒”这种耗电的功能。

第四、智能音箱只是切入点,有很强的延展性。

Echo已经进化出带屏幕和摄像头的Look版,当用户养成与

智能音箱交互的习惯之后,它再整合摄像头、屏幕,甚至移

动能力都有可能。这意味着它会从“家庭语音助理”进化到“家

庭助理”,集成视频电话、智能摄像头等功能,甚至可以认为

它就是未来家庭机器人的雏形。有了手机用户为何还要智能

音箱?用户为什么要买智能音箱?如果HomePod只是内置

Siri,为什么不直接通过iPhone使用Siri?如果买来听歌,

为什么不买Bose这样的专业音箱产品?从Echo在美国市

场受欢迎可以看到,很多用户还是买了Echo,包括iPhone

用户,从Amazon网站的评论来看,不同用户购买Echo有

不同理由,大致如下:

1、智能音箱比手机更适合远场对话交互。

手机离得远声音很小,不适合对话、提醒,也很难像智能音

箱那样通过多麦克风阵列实现远距离唤醒。

2、智能音箱比手机更适合欣赏音乐。

智能音箱是一款音箱,Echo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听歌。尽

管手机也能听歌,但体验肯定无法与音箱相提并论。

3、智能音箱才是真正的随时待命。

在家里很多时候需要找手机,但智能音箱却固定在某个地方,

不存在找音箱的问题,而且它不会没电,真正随时待命。

4、智能音箱可以满足家庭成员。

家里很多成员没手机,比如孩子;或者不善于使用智能手机,

比如老人。智能音箱语音对话交互适合每一个会说话的人,

可以满足孩子娱乐、教育等需求。

5、智能音箱可以更好地控制家居。

不少智能家居方案通过智能手机来控制家居,手机里面会有

一堆App,比如为了开个灯还要拿出手机来解锁再打开App

操作——这不如用开关。通过智能音箱语音控制很简单,每

个成员都可以。

说到底还是因为智能音箱比手机更能承担家庭管家的职责,

可以做秘书也可以购物买菜订外卖,以及给你开关窗帘、空

调等等,同时兼顾音箱等娱乐功能。手机可以看电视,但家

里还是至少要放一台电视,道理是一样的。智能音箱竞争的

关键到底是什么?在Amazon Echo之前中国就有创业者做

智能音箱,最初曾经想要做中国版Siri的小智360就曾发布

多款智能音箱,但没有Echo成功。在Echo爆红后国内出

现更多想做“中国版Echo”的玩家,不过,不论是从理解能力

还是服务体验来看距离Echo都有距离。

核心原因是什么?正如我在另外一篇文章所说:一个是技术

门槛,Echo的核心技术是智能语音交互,创业公司甚至大

多数科技巨头,都不具备这样的技术实力。Echo和Alexa

到现在已投入四年时间,雇佣超过1000名员工,苹果

HomePod发布后上市还要年底,可见一个小小的音箱要真

正智能还是需要大量技术投入的。另一个是服的要求,Echo

的背后是Amazon Prime会员服务、流媒体版权内容服务以

及电商服务,很少有公司具备这样的服务整合能力。

现在BAT入局智能音箱市场会不会以收割者姿态瓜分这个

市场呢?答案是肯定的。如果智能音箱创业公司有技术底牌

还可能被BAT相中,就像这次被百度收购的,否则

只能出局。如果说智能音箱的职责是“家庭管家兼音乐娱乐设

备”,那么中国互联网巨头谁更有胜算呢?

这里必须要声明一点的是,百度与阿里、京东和腾讯竞争维

度不同。现在推出智能音箱产品的是阿里、京东,即将推出

的是腾讯,他们走的都是软硬件、内容和服务一体化的Echo

模式或者说苹果模式。百度做DuerOS开放平台,自己不做

硬件,跟微软在智能音箱上的思路更像一些,后者也是将

Cortana开放给哈曼卡顿等专业音响品牌。百度DuerOS已

接入Anker等第三方硬件品牌,百度与京东、阿里和腾讯的

竞争不在一个维度,之后会不会改变策略不得而知。在这几

家做硬件大公司中:

1、技术上,阿里优势明显。

人工智能或者语音技术百度更具优势,但百度不做硬件。阿

里、京东和腾讯中,京东是与科大讯飞合作。阿里对于人工

智能技术布局比腾讯更积极,阿里云取得成功有很好的底子,

同时启动NASA计划、成立AI实验室,做前沿技术布局。

之前与科大讯飞合作试水“飞儿”,现在改由自己做,可见技

术能力已经具备,“天猫精灵X1”以及内置的“AliGenie”助手

也是AI Labs在主导,现场看了下演示识别能力和理解能力

还是不错的。2、内容上,腾讯优势明显。

如果说做一款可听歌的互联网音箱,腾讯在将QQ音乐与酷

狗酷我整合之后已经形成绝对优势,可以预见未来要推出的

“耳朵”也会将听歌作为主打功能,与腾讯音乐内容打通,同

时还会有一些社交功能结合。阿里有虾米音乐但内容版权优

势不及腾讯,在视频等内容上则有优酷土豆,现在也在大力

布局大文娱业务,未来演进到类似于Echo Look的视频版就

用得着。

3、服务上,阿里优势更强。

Amazon Echo之所以成功,是因为它集成了Prime会员和

电商服务能力。“天猫精灵X1”也支持购物、手机充值等等,

后端商业和服务能力是智能音箱的核心竞争力,阿里在电商、

支付、生活服务等领域的布局也会成为它做智能音箱的优势。

京东在电商上有类似生态,有类似于Prime的Plus会员服

务,但在支付、生活服务上没有阿里全面,未来或许会与腾

讯联合起来玩儿。还有,与智能家居设备的互联互通上,阿

里巴巴通过YunOS在物联网领域深耕,有诸多合作伙伴,

不乏海尔这样的巨头,未来或将进行有机整合。

4、动机上,阿里意愿更强。

为什么做出Echo的是Amazon,而不是苹果或者谷歌?这

个答案跟“为什么智能手机系统是谷歌和苹果的天下、而微软

出局”的答案是一样的,在一个市场的成功往往会成为巨头的

包袱。苹果谷歌对于新市场的探索缺乏积极性,因而给了

Amazon可乘之机。在中国,PC时代百度掌握流量入口,

移动时代腾讯掌握流量入口,阿里移动曾经很被动,执着于

与腾讯社交互搏,之后发生的事情大家都看到了,阿里还是

专注做好电商移动化以及搭建商业生态。现在阿里对于智能

音箱最为积极,做智能硬件也最积极,拥有天猫魔盒智能电

视盒子等产品线,对音箱的态度跟亚马逊差不多。

因此,讨论到这里结果已经很清晰:在智能音箱这件事上,

如果是关于“智能交互生态”的竞争,那么百度最有可能胜出;

如果是关于“音乐娱乐设备”的竞争,那么腾讯最有可能胜出;

如果是关于“家庭智能助理”的竞争,那么阿里最有可能胜出。

你怎么看?

2024年3月18日发(作者:毓翠琴)

智能音箱什么鬼?为何BAT一起发力搞它

上午,百度发布DuerOS开放平台让第三方硬件公司开

发具有对话能力的智能设备; 下午阿里巴巴在北京发布“天

猫精灵X1”智能音箱。我到现场参加了“天猫精灵X1”发布会,

并上手体验了这款产品。硬件层面,“天猫精灵X1”外观比

Echo和HomePod都要小很多,有黑白两色可选,搭载语

音识别芯片A35、可通过声纹识别确定主人身份,在音效与

高唤醒率之间取得平衡,支持快速配网;软件服务层面支持

听歌、提醒、购物、充值、娱乐、教育诸多功能,支持第三

方为之开发更多服务,可以说是沿袭了Echo思路,但更好

地支持中文和本土服务,499元的价格比Echo、Homepod

便宜了一大截,看上去很有竞争力。

尽管阿里巴巴之前就曾发布过“天猫魔盒”等系列硬件,但这

是它第一次为硬件召开发布会,可见“天猫精灵X1”不会是一

次试水,而是战略级产品。

更早之前京东与科大讯飞联合研发了叮咚音箱;腾讯智能音

箱“耳朵”则将在8月后发布,中国四大互联网公司已扎堆智

能音箱这个市场。它们为何2017年不约而同盯上智能音箱

这个小东西?为什么互联网巨头瞄准智能音箱?

表面上看,是因为受到Amazon Echo的启发,这款由亚马

逊打造搭载Alexa语音助手的智能音箱在英语国家市场大获

成功。2016年6月时Echo销量已达到400万台,市场研

究公司eMarketer的预测显示它在今年有望独占美国智能音

箱市场70.6%的份额,而美国活跃用户今年将翻倍达到3650

万人,照此推算Echo活跃用户则将达到2500万,可以说

亚马逊成功开拓了一个新的硬件市场。Echo成功之后引来

Google、苹果等玩家。不过,Echo不支持中文、Google Home

无法在中国提供服务,苹果的HomePod年底才正式开卖,

这在中国留下了一个市场空白。中国互联网巨头之前对这个

市场保持关注,跟Amazon属性类似的阿里和京东最积极。

京东与科大讯飞合作推出叮咚,而在天猫精灵X1之前阿里

巴巴就和科大讯飞联合推出过一款名为“飞儿”的智能音箱。

现在我们能够明显感受到中国互联网巨头在智能音箱上加

码。

深层来看,中国互联网巨头以及Amazon、Google、苹果们

瞄准智能音箱则有一些共同原因。

第一、在智能手机后寻找杀手级场景。

在智能手机迎来天花板后,科技巨头都在寻找下一个杀手级

场景。可穿戴市场可以说集体踏空了,智能汽车有潜力,百

度做无人车、阿里YunOS与上汽合作互联网汽车,但普及

速度慢,复制特斯拉之路还可能遇到贾跃亭式问题。消费级

物联网好场景不多、共享单车算一个,阿里腾讯正在抢。这

些新场景中智能家居对互联网巨头最具吸引力。

理论上来说移动互联网争夺的是用户的时间,而一个用户在

家里的时间往往会占到三分之一以上,并且智能电视、智能

路由器诸多细分市场的成功都表明家庭是互联网公司相对

容易抢占的场景。智能音箱在家里可以部分分担台式电脑、

智能电视、平板电脑和手机的功能,也就争抢了本应该属于

他们的用户时间和注意力,因而成了又一个入口。

第二、语音助理在垂直领域应用体验更好。

家庭、汽车等场景,用户需求相对固定,因此语音助理可针

对用户需求特性进行专门优化,进而更精准地理解用户意图,

并完成相应任务,就是说,短期内,一个只能完成特定任务

的语音助理,相对于无所不能的聪明助理而言,将更加可行。

反观智能手机,使用者场景五花八门,经过这么多年进化语

音助手还是笨,Siri们真正用得上的却只有设置提醒、讲个

笑话、打个电话这些基本功能。

第三、在家庭应用语音助理有多种技术优势。

从技术层面来看,家里比一般场景如办公室、户外、运动时

更适合应用语音助理。在家里时人们很多时候不会拿着手机,

比如在做饭,在做家务,在餐厅吃饭,等等,这时候就给语

音操控带来了需求,所以许多智能电视机都将语音遥控作为

标配。家里有高速稳定的WIFI网络,以及安静的声音环境,

这给语音交互创造了技术条件,因为现在离线语音和噪音环

境是语音交互的难点。家居设备可以插电因此没有续航之忧,

更利于做“随时唤醒”这种耗电的功能。

第四、智能音箱只是切入点,有很强的延展性。

Echo已经进化出带屏幕和摄像头的Look版,当用户养成与

智能音箱交互的习惯之后,它再整合摄像头、屏幕,甚至移

动能力都有可能。这意味着它会从“家庭语音助理”进化到“家

庭助理”,集成视频电话、智能摄像头等功能,甚至可以认为

它就是未来家庭机器人的雏形。有了手机用户为何还要智能

音箱?用户为什么要买智能音箱?如果HomePod只是内置

Siri,为什么不直接通过iPhone使用Siri?如果买来听歌,

为什么不买Bose这样的专业音箱产品?从Echo在美国市

场受欢迎可以看到,很多用户还是买了Echo,包括iPhone

用户,从Amazon网站的评论来看,不同用户购买Echo有

不同理由,大致如下:

1、智能音箱比手机更适合远场对话交互。

手机离得远声音很小,不适合对话、提醒,也很难像智能音

箱那样通过多麦克风阵列实现远距离唤醒。

2、智能音箱比手机更适合欣赏音乐。

智能音箱是一款音箱,Echo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听歌。尽

管手机也能听歌,但体验肯定无法与音箱相提并论。

3、智能音箱才是真正的随时待命。

在家里很多时候需要找手机,但智能音箱却固定在某个地方,

不存在找音箱的问题,而且它不会没电,真正随时待命。

4、智能音箱可以满足家庭成员。

家里很多成员没手机,比如孩子;或者不善于使用智能手机,

比如老人。智能音箱语音对话交互适合每一个会说话的人,

可以满足孩子娱乐、教育等需求。

5、智能音箱可以更好地控制家居。

不少智能家居方案通过智能手机来控制家居,手机里面会有

一堆App,比如为了开个灯还要拿出手机来解锁再打开App

操作——这不如用开关。通过智能音箱语音控制很简单,每

个成员都可以。

说到底还是因为智能音箱比手机更能承担家庭管家的职责,

可以做秘书也可以购物买菜订外卖,以及给你开关窗帘、空

调等等,同时兼顾音箱等娱乐功能。手机可以看电视,但家

里还是至少要放一台电视,道理是一样的。智能音箱竞争的

关键到底是什么?在Amazon Echo之前中国就有创业者做

智能音箱,最初曾经想要做中国版Siri的小智360就曾发布

多款智能音箱,但没有Echo成功。在Echo爆红后国内出

现更多想做“中国版Echo”的玩家,不过,不论是从理解能力

还是服务体验来看距离Echo都有距离。

核心原因是什么?正如我在另外一篇文章所说:一个是技术

门槛,Echo的核心技术是智能语音交互,创业公司甚至大

多数科技巨头,都不具备这样的技术实力。Echo和Alexa

到现在已投入四年时间,雇佣超过1000名员工,苹果

HomePod发布后上市还要年底,可见一个小小的音箱要真

正智能还是需要大量技术投入的。另一个是服的要求,Echo

的背后是Amazon Prime会员服务、流媒体版权内容服务以

及电商服务,很少有公司具备这样的服务整合能力。

现在BAT入局智能音箱市场会不会以收割者姿态瓜分这个

市场呢?答案是肯定的。如果智能音箱创业公司有技术底牌

还可能被BAT相中,就像这次被百度收购的,否则

只能出局。如果说智能音箱的职责是“家庭管家兼音乐娱乐设

备”,那么中国互联网巨头谁更有胜算呢?

这里必须要声明一点的是,百度与阿里、京东和腾讯竞争维

度不同。现在推出智能音箱产品的是阿里、京东,即将推出

的是腾讯,他们走的都是软硬件、内容和服务一体化的Echo

模式或者说苹果模式。百度做DuerOS开放平台,自己不做

硬件,跟微软在智能音箱上的思路更像一些,后者也是将

Cortana开放给哈曼卡顿等专业音响品牌。百度DuerOS已

接入Anker等第三方硬件品牌,百度与京东、阿里和腾讯的

竞争不在一个维度,之后会不会改变策略不得而知。在这几

家做硬件大公司中:

1、技术上,阿里优势明显。

人工智能或者语音技术百度更具优势,但百度不做硬件。阿

里、京东和腾讯中,京东是与科大讯飞合作。阿里对于人工

智能技术布局比腾讯更积极,阿里云取得成功有很好的底子,

同时启动NASA计划、成立AI实验室,做前沿技术布局。

之前与科大讯飞合作试水“飞儿”,现在改由自己做,可见技

术能力已经具备,“天猫精灵X1”以及内置的“AliGenie”助手

也是AI Labs在主导,现场看了下演示识别能力和理解能力

还是不错的。2、内容上,腾讯优势明显。

如果说做一款可听歌的互联网音箱,腾讯在将QQ音乐与酷

狗酷我整合之后已经形成绝对优势,可以预见未来要推出的

“耳朵”也会将听歌作为主打功能,与腾讯音乐内容打通,同

时还会有一些社交功能结合。阿里有虾米音乐但内容版权优

势不及腾讯,在视频等内容上则有优酷土豆,现在也在大力

布局大文娱业务,未来演进到类似于Echo Look的视频版就

用得着。

3、服务上,阿里优势更强。

Amazon Echo之所以成功,是因为它集成了Prime会员和

电商服务能力。“天猫精灵X1”也支持购物、手机充值等等,

后端商业和服务能力是智能音箱的核心竞争力,阿里在电商、

支付、生活服务等领域的布局也会成为它做智能音箱的优势。

京东在电商上有类似生态,有类似于Prime的Plus会员服

务,但在支付、生活服务上没有阿里全面,未来或许会与腾

讯联合起来玩儿。还有,与智能家居设备的互联互通上,阿

里巴巴通过YunOS在物联网领域深耕,有诸多合作伙伴,

不乏海尔这样的巨头,未来或将进行有机整合。

4、动机上,阿里意愿更强。

为什么做出Echo的是Amazon,而不是苹果或者谷歌?这

个答案跟“为什么智能手机系统是谷歌和苹果的天下、而微软

出局”的答案是一样的,在一个市场的成功往往会成为巨头的

包袱。苹果谷歌对于新市场的探索缺乏积极性,因而给了

Amazon可乘之机。在中国,PC时代百度掌握流量入口,

移动时代腾讯掌握流量入口,阿里移动曾经很被动,执着于

与腾讯社交互搏,之后发生的事情大家都看到了,阿里还是

专注做好电商移动化以及搭建商业生态。现在阿里对于智能

音箱最为积极,做智能硬件也最积极,拥有天猫魔盒智能电

视盒子等产品线,对音箱的态度跟亚马逊差不多。

因此,讨论到这里结果已经很清晰:在智能音箱这件事上,

如果是关于“智能交互生态”的竞争,那么百度最有可能胜出;

如果是关于“音乐娱乐设备”的竞争,那么腾讯最有可能胜出;

如果是关于“家庭智能助理”的竞争,那么阿里最有可能胜出。

你怎么看?

与本文相关的文章

发布评论

评论列表 (0)

  1.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