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18日发(作者:东郭蕙若)
Cyrix原来是世界上较大的一家CPU生产厂商。
Cyrix(发音做SYE-rihks,赛瑞克斯)是一线为个人电脑和信息应用供应的廉价处理器,它与AMD和Intel争夺低端市场。
一家位于中国台湾省的处理器芯片供应商,VIA Technologies(威盛公司),收购了Cyrix公司,Cyrix变成了VIA Cyrix MII处理
器,VIA同样拥有自己的VIA C3处理器。
Cyrix 486DLC
这是Cyrix公司生产的486 CPU,说它是486 CPU,是指它的效率上逼近486 CPU,却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486 CPU,这是
由486 CPU的特点而定的。486DLC CPU只是将386DX CPU与1K Cache组合在一块芯片里,没有内含浮点协微处理器,执行
一条指令需要两个振荡周期。但是由于486DLC CPU设计精巧,486DLC-33 CPU的效率逼近英特尔公司的486 SX-25,而
486DLC-40 CPU则超过了486 SX-25,并且486DLC-40 CPU的价格比486 SX-25便宜。486DLC CPU是为了升级386DM
而设计的,如果原来有一台386电脑,想升级到486,但是又不想更换主板,就可以拔下原来的386 CPU,插上一块486DLC CPU
就可以了。
Cyrix 5x86
自从英特尔另辟蹊径,开发了Pentium之后,Cyrix也很快推出了自己的新一代产品5x86。它仍然延用原来486系列的CPU
插座,而将主频从100MHz提高到120MHz。5x86比起486来说性能是有所增加,可是比起Pentium来说,不但浮点性能远远不
足,就连Cyrix一向自豪的整数运算性能也不那么高超,给人一种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感觉。由于5x86可以使用486的主板,
因此一般将它看成是过渡产品。
Cyrix的6x86是市场上出现的第一种Pentium级兼容芯片。在经历了技术和生产的滞后以后,最初6x86并未被市场接受,原因是
其价格过高,Cyrix错误的认为:只要它的芯片性能与Intel的相同,就可以卖的和Intel的芯片一样贵。在Cyrix 调整了它的看法,
并接受了作为低成本Intel兼容芯片的生产商的市场定位后,销售情况才有了起色。
Cyrix推出了他们的MX CPU,这一档次的CPU全是采用双电压设计,频率从166-233MHZ,到266-300时用MII来命名。Cyrix的
MX CPU的整数性能是无与伦比的,但其MMX和FP性能和AMD一样,都比同档次的Pentium要差,MX的MMX和FP性能
比K6还差,这些好像是Cyrix CPU的一贯特色。其MX的CPU发售的有60、66、75MHZ的几种,60MHZ的是测试版,66和75MHZ
都是正式发行版,为什么有两种版本呢?因为当时Cyrix还没与美国国家半导体公司合并,其生产工艺还不过关,它就把上不了
75MHZ的CPU标成同档次的66MHZ外频的来卖。
1997年,国家半导体并购了Cyrix,之后发布了一款Media GX处理器,集成了PCI控制器、图形和声音处理芯片。
Cyrix对它的拳头产品6X86MX作了进一步的改进,采用了新的名称MⅡ,并在1998年4月问世。MⅡ采用了更先进的技术,
因此具有更快的内核速度和总线速度。
Cyrix Jalapeno的内部与6X86、6X86MX、MII等第六代芯片不相同,完全是一种新的架构。Cyrix发现了对机器性能有影响的
内存反应周期瓶颈,于是使用芯片自带缓存/内存控制器与高速I/O接口,以及缩小芯片体积的方法,减少内存反应时间和增加
数据传输带宽(3.2GB/秒),从而加快了CPU的运算。
Cyrix III采用的是基于Socket 370架构的PPGA封装,可以在任何支持Socket 370赛扬处理器的主板上使用。不过,为了充分发
挥Cyrix III的优势,需要对系统BIOS进行升级以便提供对Cyrix III一些独特功能,例如时钟倍频(Cyrix III不支持Intel倍频)
等的支持。与Celeron不同,Cyrix III支持增强Dnow(!Mendocino之后的Celeron转而支持SSE),而且前端总线速度达到133MHz,
相对于Celeron 的66 MHz FSB有了明显的改进。
C3算是VIA首款自己的处理器,在数据指标上并没有现出特别的弱势,主频也达到了1.4GHz,但是在和赛扬、Duron的较量中
C3仍然难以占据上风。而VIA也适时的将这种处理器产品推向印度等欠发达地区等市场。C3还是首款内置保密引擎的处理器,
采用威盛PadLock 能够提供了军事级别的安全性能。
Eden
Eden系列处理器,主要针对嵌入式领域,功耗低,发热量低,可以无风扇运行。最初的使用了Samuel2核心,EBGA 封装,
后来经过0.13微米制程的Nehemiah,最终过渡到到90纳米的Esther,主频达到了1.5GHz,而封装工艺也转化为NanoBGA2,
核心面积进一步缩小。加密算法和安全防护也得到了升级。
收购S3获得显示芯片后,加上自身成熟的芯片组技术,VIA还推出了整合CPU和GPU的一体化芯片CoreFusion,包括了
Mark和Luke两款,使用的都是Nehemiah核心的Eden处理器。前者是SDRAM时代的,后者则支持了DDR和SATA
.C7-M
C7整合了VIA的StepAhead技术系统,包括带宽可达800MHz的V4 总线,16 级流水线,先进的分支预测以及128KB全速
二级缓存。TwinTurbo技术使得它在一个时钟周期内从超低功耗状态转换到全速运转状态。支持新的指令集,而安全防护也得以
升级。
随后推出的C7-D处理器则是首款无碳处理器,在IBM 90纳米制造工艺下,最大功耗仅为 20W。而C7-M则是针对移动平
台,和PentiumM竞争的产品。尽管性能并不突出,但是节能、环保、安全加密的技术创新依旧可圈可点。
威盛C7?-D
2006年9月13日,全球IC设计与个人计算机平台解决方案领导厂商威盛电子在台北宣布推出威盛C7?-D处理器,有助于台式PC
新一代解决方案的推出。
Nano
2008年5月29日,VIA发布了Nano处理器,以对抗Intel的ATOM。
Nano使用了富士通65纳米生产工艺,核心面积只有63.3平方毫米。具备533 / 800MHz V4总线,目前最高频率1.8GHz,
二级缓存达到了1MB,浮点单元也得到了不小的改进。同一频率下,与Atom相比有着明显的优势。更重要的是兼容C7系列针
脚,加上VIA的MiniITX平台,整体功耗远低于老旧的Intel945芯片组。当然,VIA一直主推的硬件加密性能,也在Nano上得
到了成倍的提高。尽管设计优秀,但能不能逆转在于Intel多年竞争中的劣势,还需要靠市场反应来检测。
2024年3月18日发(作者:东郭蕙若)
Cyrix原来是世界上较大的一家CPU生产厂商。
Cyrix(发音做SYE-rihks,赛瑞克斯)是一线为个人电脑和信息应用供应的廉价处理器,它与AMD和Intel争夺低端市场。
一家位于中国台湾省的处理器芯片供应商,VIA Technologies(威盛公司),收购了Cyrix公司,Cyrix变成了VIA Cyrix MII处理
器,VIA同样拥有自己的VIA C3处理器。
Cyrix 486DLC
这是Cyrix公司生产的486 CPU,说它是486 CPU,是指它的效率上逼近486 CPU,却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486 CPU,这是
由486 CPU的特点而定的。486DLC CPU只是将386DX CPU与1K Cache组合在一块芯片里,没有内含浮点协微处理器,执行
一条指令需要两个振荡周期。但是由于486DLC CPU设计精巧,486DLC-33 CPU的效率逼近英特尔公司的486 SX-25,而
486DLC-40 CPU则超过了486 SX-25,并且486DLC-40 CPU的价格比486 SX-25便宜。486DLC CPU是为了升级386DM
而设计的,如果原来有一台386电脑,想升级到486,但是又不想更换主板,就可以拔下原来的386 CPU,插上一块486DLC CPU
就可以了。
Cyrix 5x86
自从英特尔另辟蹊径,开发了Pentium之后,Cyrix也很快推出了自己的新一代产品5x86。它仍然延用原来486系列的CPU
插座,而将主频从100MHz提高到120MHz。5x86比起486来说性能是有所增加,可是比起Pentium来说,不但浮点性能远远不
足,就连Cyrix一向自豪的整数运算性能也不那么高超,给人一种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感觉。由于5x86可以使用486的主板,
因此一般将它看成是过渡产品。
Cyrix的6x86是市场上出现的第一种Pentium级兼容芯片。在经历了技术和生产的滞后以后,最初6x86并未被市场接受,原因是
其价格过高,Cyrix错误的认为:只要它的芯片性能与Intel的相同,就可以卖的和Intel的芯片一样贵。在Cyrix 调整了它的看法,
并接受了作为低成本Intel兼容芯片的生产商的市场定位后,销售情况才有了起色。
Cyrix推出了他们的MX CPU,这一档次的CPU全是采用双电压设计,频率从166-233MHZ,到266-300时用MII来命名。Cyrix的
MX CPU的整数性能是无与伦比的,但其MMX和FP性能和AMD一样,都比同档次的Pentium要差,MX的MMX和FP性能
比K6还差,这些好像是Cyrix CPU的一贯特色。其MX的CPU发售的有60、66、75MHZ的几种,60MHZ的是测试版,66和75MHZ
都是正式发行版,为什么有两种版本呢?因为当时Cyrix还没与美国国家半导体公司合并,其生产工艺还不过关,它就把上不了
75MHZ的CPU标成同档次的66MHZ外频的来卖。
1997年,国家半导体并购了Cyrix,之后发布了一款Media GX处理器,集成了PCI控制器、图形和声音处理芯片。
Cyrix对它的拳头产品6X86MX作了进一步的改进,采用了新的名称MⅡ,并在1998年4月问世。MⅡ采用了更先进的技术,
因此具有更快的内核速度和总线速度。
Cyrix Jalapeno的内部与6X86、6X86MX、MII等第六代芯片不相同,完全是一种新的架构。Cyrix发现了对机器性能有影响的
内存反应周期瓶颈,于是使用芯片自带缓存/内存控制器与高速I/O接口,以及缩小芯片体积的方法,减少内存反应时间和增加
数据传输带宽(3.2GB/秒),从而加快了CPU的运算。
Cyrix III采用的是基于Socket 370架构的PPGA封装,可以在任何支持Socket 370赛扬处理器的主板上使用。不过,为了充分发
挥Cyrix III的优势,需要对系统BIOS进行升级以便提供对Cyrix III一些独特功能,例如时钟倍频(Cyrix III不支持Intel倍频)
等的支持。与Celeron不同,Cyrix III支持增强Dnow(!Mendocino之后的Celeron转而支持SSE),而且前端总线速度达到133MHz,
相对于Celeron 的66 MHz FSB有了明显的改进。
C3算是VIA首款自己的处理器,在数据指标上并没有现出特别的弱势,主频也达到了1.4GHz,但是在和赛扬、Duron的较量中
C3仍然难以占据上风。而VIA也适时的将这种处理器产品推向印度等欠发达地区等市场。C3还是首款内置保密引擎的处理器,
采用威盛PadLock 能够提供了军事级别的安全性能。
Eden
Eden系列处理器,主要针对嵌入式领域,功耗低,发热量低,可以无风扇运行。最初的使用了Samuel2核心,EBGA 封装,
后来经过0.13微米制程的Nehemiah,最终过渡到到90纳米的Esther,主频达到了1.5GHz,而封装工艺也转化为NanoBGA2,
核心面积进一步缩小。加密算法和安全防护也得到了升级。
收购S3获得显示芯片后,加上自身成熟的芯片组技术,VIA还推出了整合CPU和GPU的一体化芯片CoreFusion,包括了
Mark和Luke两款,使用的都是Nehemiah核心的Eden处理器。前者是SDRAM时代的,后者则支持了DDR和SATA
.C7-M
C7整合了VIA的StepAhead技术系统,包括带宽可达800MHz的V4 总线,16 级流水线,先进的分支预测以及128KB全速
二级缓存。TwinTurbo技术使得它在一个时钟周期内从超低功耗状态转换到全速运转状态。支持新的指令集,而安全防护也得以
升级。
随后推出的C7-D处理器则是首款无碳处理器,在IBM 90纳米制造工艺下,最大功耗仅为 20W。而C7-M则是针对移动平
台,和PentiumM竞争的产品。尽管性能并不突出,但是节能、环保、安全加密的技术创新依旧可圈可点。
威盛C7?-D
2006年9月13日,全球IC设计与个人计算机平台解决方案领导厂商威盛电子在台北宣布推出威盛C7?-D处理器,有助于台式PC
新一代解决方案的推出。
Nano
2008年5月29日,VIA发布了Nano处理器,以对抗Intel的ATOM。
Nano使用了富士通65纳米生产工艺,核心面积只有63.3平方毫米。具备533 / 800MHz V4总线,目前最高频率1.8GHz,
二级缓存达到了1MB,浮点单元也得到了不小的改进。同一频率下,与Atom相比有着明显的优势。更重要的是兼容C7系列针
脚,加上VIA的MiniITX平台,整体功耗远低于老旧的Intel945芯片组。当然,VIA一直主推的硬件加密性能,也在Nano上得
到了成倍的提高。尽管设计优秀,但能不能逆转在于Intel多年竞争中的劣势,还需要靠市场反应来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