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19日发(作者:柏秋彤)
承载梦想 启航为来 只为一次考上研
北京林业大学《环境化学-I》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H1029
学时数:50(讲课: 50 实验:另设30学时) 学分数:2.5
适用专业:环境科学专业 开课学期:3
执笔者:王毅力 编写日期:2002年7月
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
课程性质:《环境化学I》是高等理工院校本科环境科学专业基础课。
主要任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获得环境中污染物迁移、转化、积累等归趋过程的基本理论、基本
知识,了解环境污染物化学行为领域的发展概况,为从事与本专业有关的环境监测、环境分析、环境评价
和污染控制工程技术工作打下一定的理论基础。
二、课程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绪论
《环境化学》的性质、目的和任务以及学习方法。
第一章 水环境化学(讲课:12学时)
1. 天然水的基本特征组成;
2. 水体无机污染物的迁移转化(颗粒物微界面过程、颗粒物聚集、溶解与沉淀、氧化-还原、配合作用);
3. 水体有机污染物的迁移转化(分配作用、挥发作用、水解作用、光解作用、生物降解作用);
4. 水质模型(氧平衡模型、湖泊富营养化预测模型、有机有毒物的归趋模型)。
了解天然水的概念与基本组成,理解各种行为过程中涉及的概念,掌握水体中无机、有机污染物的环境化
学行为及其水质模型。
重点:污染物归趋具体过程原理与计算、模型设计。难点:颗粒物微界面过程、颗粒物聚集、溶解与沉淀、
氧化-还原、配合作用、分配作用、挥发作用、水解作用、光解作用、生物降解作用。
第二章 大气环境化学(讲课:12学时)
1. 大气中污染物的迁移;
承载梦想 启航为来 只为一次考上研
2. 大气中污染物的转化(光化学反应、光化学烟雾过程、酸雨化学、大气颗粒物化学、温室效应、臭氧层
的形成与耗损化学);
3. 大气污染数学模式(高架连续点源大气污染模式、大气污染箱式模式、大气颗粒物来源的识别)。
理解大气中污染物的迁移过程、转化过程机理,掌握大气污染数学模型。
重点:大气污染物迁移转化过程机理。难点:光化学反应、光化学烟雾过程、酸雨化学。
第三章 土壤环境化学(讲课:8学时)
1. 土壤组成与性质;
2. 污染物在土壤-植物体系中的迁移;
3. 土壤中农药的迁移。
理解土壤组成结构特征与性质,掌握土壤中污染物的迁移过程。
重点:土壤的性质、污染物迁移过程。难点:土壤颗粒界面特征及吸附规律。
第四章 生物体内污染物的运动过程及毒性(讲课:12学时)
1. 物质通过生物膜的方式;
2. 污染物在机体内的转运;
3. 污染物的生物富集、放大和积累;
4. 污染物的生物转化(有机物的降解);
5. 污染物质的毒性。
理解污染物通过生物膜及在机体内的转运过程,掌握污染物生物转化过程与毒性。
重点:污染物与生物体相关的迁移过程。 难点:污染物的生物转化过程。
第五章 典型污染物在环境各圈层中的转归与效应(讲课:3学时)
1.重金属元素(汞、砷);
2.有机污染物(有机卤代物、多环芳烃、表面活性剂)。
掌握典型污染物的环境迁移与健康效应。
重点与难点:汞、砷、PAHs、PCB、表面活性剂的典型效应。
2024年3月19日发(作者:柏秋彤)
承载梦想 启航为来 只为一次考上研
北京林业大学《环境化学-I》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H1029
学时数:50(讲课: 50 实验:另设30学时) 学分数:2.5
适用专业:环境科学专业 开课学期:3
执笔者:王毅力 编写日期:2002年7月
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
课程性质:《环境化学I》是高等理工院校本科环境科学专业基础课。
主要任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获得环境中污染物迁移、转化、积累等归趋过程的基本理论、基本
知识,了解环境污染物化学行为领域的发展概况,为从事与本专业有关的环境监测、环境分析、环境评价
和污染控制工程技术工作打下一定的理论基础。
二、课程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绪论
《环境化学》的性质、目的和任务以及学习方法。
第一章 水环境化学(讲课:12学时)
1. 天然水的基本特征组成;
2. 水体无机污染物的迁移转化(颗粒物微界面过程、颗粒物聚集、溶解与沉淀、氧化-还原、配合作用);
3. 水体有机污染物的迁移转化(分配作用、挥发作用、水解作用、光解作用、生物降解作用);
4. 水质模型(氧平衡模型、湖泊富营养化预测模型、有机有毒物的归趋模型)。
了解天然水的概念与基本组成,理解各种行为过程中涉及的概念,掌握水体中无机、有机污染物的环境化
学行为及其水质模型。
重点:污染物归趋具体过程原理与计算、模型设计。难点:颗粒物微界面过程、颗粒物聚集、溶解与沉淀、
氧化-还原、配合作用、分配作用、挥发作用、水解作用、光解作用、生物降解作用。
第二章 大气环境化学(讲课:12学时)
1. 大气中污染物的迁移;
承载梦想 启航为来 只为一次考上研
2. 大气中污染物的转化(光化学反应、光化学烟雾过程、酸雨化学、大气颗粒物化学、温室效应、臭氧层
的形成与耗损化学);
3. 大气污染数学模式(高架连续点源大气污染模式、大气污染箱式模式、大气颗粒物来源的识别)。
理解大气中污染物的迁移过程、转化过程机理,掌握大气污染数学模型。
重点:大气污染物迁移转化过程机理。难点:光化学反应、光化学烟雾过程、酸雨化学。
第三章 土壤环境化学(讲课:8学时)
1. 土壤组成与性质;
2. 污染物在土壤-植物体系中的迁移;
3. 土壤中农药的迁移。
理解土壤组成结构特征与性质,掌握土壤中污染物的迁移过程。
重点:土壤的性质、污染物迁移过程。难点:土壤颗粒界面特征及吸附规律。
第四章 生物体内污染物的运动过程及毒性(讲课:12学时)
1. 物质通过生物膜的方式;
2. 污染物在机体内的转运;
3. 污染物的生物富集、放大和积累;
4. 污染物的生物转化(有机物的降解);
5. 污染物质的毒性。
理解污染物通过生物膜及在机体内的转运过程,掌握污染物生物转化过程与毒性。
重点:污染物与生物体相关的迁移过程。 难点:污染物的生物转化过程。
第五章 典型污染物在环境各圈层中的转归与效应(讲课:3学时)
1.重金属元素(汞、砷);
2.有机污染物(有机卤代物、多环芳烃、表面活性剂)。
掌握典型污染物的环境迁移与健康效应。
重点与难点:汞、砷、PAHs、PCB、表面活性剂的典型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