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USBMI致力于为网友们分享Windows、安卓、IOS等主流手机系统相关的资讯以及评测、同时提供相关教程、应用、软件下载等服务。

氯胺的测定方法确认实验报告(GBT 5750

IT圈 admin 72浏览 0评论

2024年3月22日发(作者:酆秀竹)

第 1 页 共 3 页

氯胺的测定方法确认实验报告

1.方法依据

氯胺的测定 N,N-二乙基对苯二胺(DPD)分光光度法 GB/T 5750.11-2006

2.方法原理

DPD与水中游离余氯迅速反应而产生红色。在碘化物催化下,一氯胺也能与DPD反应显色。

在加入DPD试剂前加入碘化物时,一部分三氯胺与游离余氯一起显色,通过变换试剂的加

入顺序可测得三氯胺的浓度。本法可用高锰酸钾溶液配制永久性标准系列。

3.仪器

3.1 可见分光光度计

3.2 实验室常规玻璃仪器

4.试剂

4.1 碘化钾晶体。

4.2磷酸盐缓冲溶液(pH 6.5):称取24 g无水磷酸氢二钠,46 g无水磷酸二氢钾,0.8 g乙二

胺四乙酸二钠和0.02 g氯化汞。依次溶解于纯水中稀释至1000 mL。。

4.3 N,N-二乙基对苯二胺( DPD)溶液(1g/L):1,5 g硫酸N,N一二乙基对苯二胺,溶解于

含8 ml。硫酸溶液(1+3)和0.2 g Na

2

-EDTA的无氯纯水中,并稀释至l 000 mL。储存

于棕色瓶中,在冷暗处保存。

4.4 氯标准储备溶液[ρ(CI

2

)=1000 μg/mL]:称取0.891 0 g优级纯高锰酸钾,用纯水

溶解并稀释至1 000 mL。

4.5 氯标准使用溶液[ρ(CI

2

)=1μg/mL]:吸取10.0mL氯标准储备溶液,加纯水稀释

至100mL,混匀后取1.00 mL再稀释至100 mL。

5.分析

5.1 标准曲线绘制:吸取0,0.1,0.5,2.0,4.0,8.0 mL氯标准使用溶液(4.5)置于6支10mL

具塞比色管中,用无需氯水稀释至刻度。各加入0.5mL磷酸盐缓冲溶液,0.5mL DPD溶液,

混匀,于波长515 nm,1 cm比色皿,以纯水为参比,测定吸光度,绘制标准曲线。

5.2 吸取10 mL水样置于10 ml,比色管中加入0.5mL磷酸盐缓冲溶液,0.5mL DPD溶液,

混匀,于波长515 nm,1 cm比色皿,以纯水为参比,测定吸光度,记录读数为A。同时测

量样品空白值,在读数中扣除。

5.3继续向上述试管中加入一小粒碘化钾晶体(约0.1mg).混匀后,再测量吸光度,记录读数

为B,则氯胺的吸光度为B-A。

下表为标准曲线的测定结果:

序号

含量(μg )

响应值( A )

1

0

0

2

0.1

0.002

3

0.5

0.008

4

2.0

0.037

5

4.0

0.079

6

8.0

0.160

曲线方程:y=0.0201x+0.0012 a= 0.0012 b= 0.0201 r= 0.9996

第 2 页 共 3 页

6.讨论

6.1适用范围:本方法适用于经氯化消毒后的生活饮用水及其水源水中游离余氯和各种形态

的化合性余氯的测定。

6.2测定范围:本法最低检测质量为0.1μg,若取10 mL水样测定,则最低检测质量浓度为

0.01 mg/L。

6.3检出限的评定:根据国际纯粹应用化学联合会IUPAC规定,检出限是指能以适当的置信

水平检出的最小分析信号(X

L

)所对应的分析物浓度,这个最小仪器响应值(X

L

)由下式规定:

X

L

=X

b

+ KS

bL

式中X

b

是空白溶液测量值的平均值,S

bL

是20次以上空白溶液测量值的标准偏差,K是一个

选定的常数,一般K=3。与X

L

-X

b

(即KS

bL

)相应的浓度或量即为检出限D.L。

所以:D.L= X

L

-X

b

/k=KS

bL

/k (k为校准曲线的斜率)

根据这个评定准则,分别测量元素20次空白,所得数据进行统计,所得检出限结果见下表

序号

空白响应值

序号

空白响应值

标准偏差

D.L=KS

bL

/k=

标准方法

检出限

1 2 3 4 5 6 7 8 9 10

0.002 0.003 0.002 0.002 0.001 0.002 0.002 0.001 0.002 0.001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0.002 0.002 0.003 0.002 0.001 0.002 0.002 0.001 0.001 0.002

0.00062

0.0919μg

0.01 mg/L

校准曲线斜率

以取样10ml计检出限

是否达到要求

0.0201

0.009 mg/L

6.4精密度(具体数据附表)

重复用氯标准使用溶液在测定曲线最低点和中间点,根据y=0.0201x+0.0012及所测样品,

见下表:

测定次数

最低点浓度(mg/L)

曲线中点浓度(mg/L)

1

0.016

0.210

2

0.016

0.180

3

0.016

0.190

4

0.016

0.185

5

0.016

0.200

平均值

标准偏

差SD

RSD%

0.00

6.24

0.016 0.0000

0.193 0.0120

是否达到要求

6.5准确度(具体数据附表)

两人分别配制0.40 mg/L样品,各自测定5次。根据y=0.0201x+0.0012及所测样品结果,见

下表:

实验员1:

测定次数

测定值

样品值

1

0.42

2

0.43

3

0.42

4

0.43

5

0.42

平均值

标准偏

差SD

RSD%

1.29

相对误

差%

6.00 0.424 0.0055

0.40 mg/L 是否达到要求

第 3 页 共 3 页

实验员2:

测定次数

测定值

样品值

1

0.43

2

0.44

3

0.44

4

0.42

5

0.43

平均值

标准偏

差SD

RSD%

1.94

相对误

差%

8.00 0.432 0.0084

0.40 mg/L 是否达到要求

6.6加标回收率(具体数据附检测记录表)

样品和加标回收样通过蒸馏进行回收试验结果如下:

加标物浓度: 0.40 mg /L

1

试样测定值

加标试样测定结果

( mg /L )

0.205

0.568

2

0.185

0.583

测定次数

3

0.200

0.563

4

0.190

0.578

5

0.195

0.558

平均值

0.195

0.570 93.75

回收率%

是否符

合要求

备注:1.精密度实验的RSD%在10%之内为合格,5%之内为良好。

2.准确度实验(加标回收)根据分析方法规定执行,回收率在 90 %- 110 %之间为合格;分析

方法无规定的,要求在90%-110%之间。

3.标准样品分析的相对误差10%之内。

7.结论:

通过对以上指标的测试,结果均符合标准方法的要求,所得检出限低于方法给定检出限,精

密度和准确度及回收率的测试均达到标准方法的范围,所以对此方法予以确认。

方法确认人: 日期:

审核人: 日期:

2024年3月22日发(作者:酆秀竹)

第 1 页 共 3 页

氯胺的测定方法确认实验报告

1.方法依据

氯胺的测定 N,N-二乙基对苯二胺(DPD)分光光度法 GB/T 5750.11-2006

2.方法原理

DPD与水中游离余氯迅速反应而产生红色。在碘化物催化下,一氯胺也能与DPD反应显色。

在加入DPD试剂前加入碘化物时,一部分三氯胺与游离余氯一起显色,通过变换试剂的加

入顺序可测得三氯胺的浓度。本法可用高锰酸钾溶液配制永久性标准系列。

3.仪器

3.1 可见分光光度计

3.2 实验室常规玻璃仪器

4.试剂

4.1 碘化钾晶体。

4.2磷酸盐缓冲溶液(pH 6.5):称取24 g无水磷酸氢二钠,46 g无水磷酸二氢钾,0.8 g乙二

胺四乙酸二钠和0.02 g氯化汞。依次溶解于纯水中稀释至1000 mL。。

4.3 N,N-二乙基对苯二胺( DPD)溶液(1g/L):1,5 g硫酸N,N一二乙基对苯二胺,溶解于

含8 ml。硫酸溶液(1+3)和0.2 g Na

2

-EDTA的无氯纯水中,并稀释至l 000 mL。储存

于棕色瓶中,在冷暗处保存。

4.4 氯标准储备溶液[ρ(CI

2

)=1000 μg/mL]:称取0.891 0 g优级纯高锰酸钾,用纯水

溶解并稀释至1 000 mL。

4.5 氯标准使用溶液[ρ(CI

2

)=1μg/mL]:吸取10.0mL氯标准储备溶液,加纯水稀释

至100mL,混匀后取1.00 mL再稀释至100 mL。

5.分析

5.1 标准曲线绘制:吸取0,0.1,0.5,2.0,4.0,8.0 mL氯标准使用溶液(4.5)置于6支10mL

具塞比色管中,用无需氯水稀释至刻度。各加入0.5mL磷酸盐缓冲溶液,0.5mL DPD溶液,

混匀,于波长515 nm,1 cm比色皿,以纯水为参比,测定吸光度,绘制标准曲线。

5.2 吸取10 mL水样置于10 ml,比色管中加入0.5mL磷酸盐缓冲溶液,0.5mL DPD溶液,

混匀,于波长515 nm,1 cm比色皿,以纯水为参比,测定吸光度,记录读数为A。同时测

量样品空白值,在读数中扣除。

5.3继续向上述试管中加入一小粒碘化钾晶体(约0.1mg).混匀后,再测量吸光度,记录读数

为B,则氯胺的吸光度为B-A。

下表为标准曲线的测定结果:

序号

含量(μg )

响应值( A )

1

0

0

2

0.1

0.002

3

0.5

0.008

4

2.0

0.037

5

4.0

0.079

6

8.0

0.160

曲线方程:y=0.0201x+0.0012 a= 0.0012 b= 0.0201 r= 0.9996

第 2 页 共 3 页

6.讨论

6.1适用范围:本方法适用于经氯化消毒后的生活饮用水及其水源水中游离余氯和各种形态

的化合性余氯的测定。

6.2测定范围:本法最低检测质量为0.1μg,若取10 mL水样测定,则最低检测质量浓度为

0.01 mg/L。

6.3检出限的评定:根据国际纯粹应用化学联合会IUPAC规定,检出限是指能以适当的置信

水平检出的最小分析信号(X

L

)所对应的分析物浓度,这个最小仪器响应值(X

L

)由下式规定:

X

L

=X

b

+ KS

bL

式中X

b

是空白溶液测量值的平均值,S

bL

是20次以上空白溶液测量值的标准偏差,K是一个

选定的常数,一般K=3。与X

L

-X

b

(即KS

bL

)相应的浓度或量即为检出限D.L。

所以:D.L= X

L

-X

b

/k=KS

bL

/k (k为校准曲线的斜率)

根据这个评定准则,分别测量元素20次空白,所得数据进行统计,所得检出限结果见下表

序号

空白响应值

序号

空白响应值

标准偏差

D.L=KS

bL

/k=

标准方法

检出限

1 2 3 4 5 6 7 8 9 10

0.002 0.003 0.002 0.002 0.001 0.002 0.002 0.001 0.002 0.001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0.002 0.002 0.003 0.002 0.001 0.002 0.002 0.001 0.001 0.002

0.00062

0.0919μg

0.01 mg/L

校准曲线斜率

以取样10ml计检出限

是否达到要求

0.0201

0.009 mg/L

6.4精密度(具体数据附表)

重复用氯标准使用溶液在测定曲线最低点和中间点,根据y=0.0201x+0.0012及所测样品,

见下表:

测定次数

最低点浓度(mg/L)

曲线中点浓度(mg/L)

1

0.016

0.210

2

0.016

0.180

3

0.016

0.190

4

0.016

0.185

5

0.016

0.200

平均值

标准偏

差SD

RSD%

0.00

6.24

0.016 0.0000

0.193 0.0120

是否达到要求

6.5准确度(具体数据附表)

两人分别配制0.40 mg/L样品,各自测定5次。根据y=0.0201x+0.0012及所测样品结果,见

下表:

实验员1:

测定次数

测定值

样品值

1

0.42

2

0.43

3

0.42

4

0.43

5

0.42

平均值

标准偏

差SD

RSD%

1.29

相对误

差%

6.00 0.424 0.0055

0.40 mg/L 是否达到要求

第 3 页 共 3 页

实验员2:

测定次数

测定值

样品值

1

0.43

2

0.44

3

0.44

4

0.42

5

0.43

平均值

标准偏

差SD

RSD%

1.94

相对误

差%

8.00 0.432 0.0084

0.40 mg/L 是否达到要求

6.6加标回收率(具体数据附检测记录表)

样品和加标回收样通过蒸馏进行回收试验结果如下:

加标物浓度: 0.40 mg /L

1

试样测定值

加标试样测定结果

( mg /L )

0.205

0.568

2

0.185

0.583

测定次数

3

0.200

0.563

4

0.190

0.578

5

0.195

0.558

平均值

0.195

0.570 93.75

回收率%

是否符

合要求

备注:1.精密度实验的RSD%在10%之内为合格,5%之内为良好。

2.准确度实验(加标回收)根据分析方法规定执行,回收率在 90 %- 110 %之间为合格;分析

方法无规定的,要求在90%-110%之间。

3.标准样品分析的相对误差10%之内。

7.结论:

通过对以上指标的测试,结果均符合标准方法的要求,所得检出限低于方法给定检出限,精

密度和准确度及回收率的测试均达到标准方法的范围,所以对此方法予以确认。

方法确认人: 日期:

审核人: 日期:

发布评论

评论列表 (0)

  1.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