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USBMI致力于为网友们分享Windows、安卓、IOS等主流手机系统相关的资讯以及评测、同时提供相关教程、应用、软件下载等服务。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实录-课文9 西风胡杨|语文S版

IT圈 admin 53浏览 0评论

2024年3月23日发(作者:佛俊晖)

课堂实录 西风胡杨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上课

生:起立,老师好!

师:同学们好!请坐!

师:哪位同学展示一下你所收集的关于胡杨的资料?

生1:胡杨,又称胡桐,杨柳科落叶乔木。

生 2:树高 15—30 米,能从根部萌生幼苗。能忍受荒漠干旱,对盐碱有极强的忍耐力。

生3: 师:同学们做的都很好,现在请同学们来看一下,老师搜集的关于胡杨的图片(出

示课件,展示关于胡杨的图片)。

师:看到这些图片,你认为胡杨是怎样的一种树?它有什么特点?

生1:不屈不挠

生2:生命力顽强

生3:美丽、坚强

生4:生存状态恶劣

师:同学们,这就是胡杨,他们同被称作“活化石”的银杏树一样,是一亿三千万年前留下

来的古老树种。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描写胡杨的文章。(板书课题:西风胡杨) 师:预习了课文,你

有哪些不懂的问题?存在哪些疑问呢?

生1:课题为什么是“西风胡杨”?

生2:作者在祈求什么?

生3:胡杨为什么会哭泣?

师:很好,每位同学都认真地阅读了本篇课文,有了自己的疑惑。那么这些问题到哪里寻找

答案呢?

4 生:课文中寻找。

二、初读课文,解决生字词

师:对,我们需要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那么,就请同学们认真地读一下这篇课文,在阅读

的过程中,老师提两点要求:

1、轻声自由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课文读正确。

2、借助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出示课件)

生:(认真阅读)

师:现在,老师就检查一下,同学们对本课生字的掌握情况(出示课件)。

生:(读)

师:很好,请坐。这位同学声音很洪亮、读得也很清晰。但是,有没有错误呢?哪位同学说

一下?

生:“祈求”的祈应该读二声,而不是三声。

师:对,“祈求”的祈应该读二声。还有吗?

生:“根茎”的茎应该读一声,而不是四声。

师:很好,根茎”的茎应该读一声。同学们,你是不是也有这样的错误呢?所以,我们在阅

读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这两个字的读音。

师:现在,请同学们小组之间互相检查一下认读情况。

生:(互相检查)

师: 很好,每位同学都很积极。接下来,请大家一起读一下。 生:(齐读)

师:同学们读的棒极了。

师:我们认识了字的读音,是不是还要注意一下它的书写呢?现在,请同学们将上面的词语

认真地写两遍。

生:(书写)

师:完成后,请同学们小组之间,认真检查一下。

5 生:(检查)

师:同学们,哪些字出现了错误?

生:韧 氏 炙 摧 祈 域

师:(板书指导)

师:我们了解了字音、字形,现在我们再来看一下字义。哪位同学知道“坚韧” 的意思。 生

1:坚固柔韧。

师:很好,抓住了词语的意思。“坚韧”就是坚固有韧性。你能用它造句啊? 生1:胡杨

是一种坚韧的树。

师:很好。哪位同学知道“炙热”的意思?

生2:非常炎热。

师:好。“炙热”就是像火烤的那样热。你能用“炙热”造句?

生2:胡杨能在零上四十摄氏度的环境中生长。

师:很好。“祈求”是什么意思呢?

生3:祈祷请求。

师:“祈求”就是恳切地希望或请求。你能用“祈求”造句?

生3:我祈求人们,对胡杨多一些关注。

师:3 位同学的回答都很棒。都能根据课文的内容理解词语的意思并造句。 其它的词语的

意思请同学们在课下完成。

师:现在,老师找8 位同学将本篇课文读一下,其他同学听一下是否有错误?

生:(分自然段阅读)

师:他们读的好不好啊?

生:好 6 师:8 位同学读的都很准确、流利。但是,缺少了感情。现在,请同学们带有感

情的将课文再阅读一遍。

生:(自由读)

师:现在,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每个自然段讲了什么内容?并对本篇课文分段和概

括段意。

生:(汇报分段情况)

师:(出示课件,指导分段情况)

三、仔细读课文,理解感悟

师:现在,老师将第 1 自然段读一遍(出示课件),请同学们边听边想,你了解到了什么?

感悟到了什么?

生1:胡杨是最古老的树种。

生2: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有全世界最大的胡杨林。

师:从“一亿三千万年前、百分之九十、三千八百平方千米„„”中,你可以了解到什么?

生:我了解到了沙漠的辽阔。

生:我了解到了胡杨林的广袤。 师:同学们,一起将最后一句话读一下。

生:(齐读) 师:一边是世界第二大沙漠,一边是世界第一大的胡杨林,二者相互映衬,

更加凸显出胡杨林的„„

生:胡杨林的生命力顽强。

师:是啊,由这里我们知道了胡杨的古老与胡杨林的广袤。

师:现在请同学们再次默读第2、3、4 自然段。

生:(默读)

师:你从中发现了什么? 7 生:我了解到胡杨有三个特点:最坚韧、最无私、最悲壮。

师:这位同学回答的很好。

师:同学们是从哪里看出了“胡杨,是最坚韧的树。”呢?(出示课件)

生 1:“深达二十米、零上四十摄氏度、零下四十摄氏度。”说明胡杨的生长环境非常恶劣。

师:说的很好,胡杨就是在沙漠的恶劣环境中成长的,这更加显现出了它的什么?

生1:生命力顽强。

师:你又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到了“胡杨,是最无私的树。”?

生2:“他们„„让给„„,让给„„,让给„„而将„„留给„„”

师:棒极了!(出示课件)请同学们一起将这句话读一下,一起感知胡杨的无私。

生:(齐读)

师:同学们读的很好,读出了胡杨无私的精神。我们是不是要向它学习这种高尚的品质呢?

生(齐):是

师:你又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到了“胡杨,是我平生所见最悲壮的树。”呢?

生3:“胡杨生下来千年不死,死后千年不倒,倒下去千年不朽。”“战斗到最后一刻、坚

定地挺立着”。写出了胡杨的悲壮、无畏、坚定。

师:是啊,就是这里(出示课件)。

作者把胡杨比作英勇无畏的战士,生前他们战风沙、抗炙热、斗严寒,为阻挡沙漠撑起一面

屏障,死后依然坚定地挺立着。

师:请同学们再将这3 个自然段快速的读一遍,看一下这3 段有什么共同之处呢?

生:(快速阅读)

师:有发现的同学吗?请举手回答。 8

生1:老师,我发现,2、3、4 段写法相同。

师:你可真厉害,能走出课文,思考作者如何表达,你说说,怎么“相同”?

生1:这几段的开头,作者就说出胡杨的特点。

师:这叫什么?

生1:总写。 生2:总起句。

师:(指着生1)后面呢?

生:后面就具体写出它的特点!

师:你可真会读书,用心读书,用心发现!(面向全班同学)这种写法叫什么? 生:(齐)

先总后分。

师:对!也叫“先概括后具体。”

师:现在,请同学们结合课文内容思考:胡杨是怎样的树?

生1:胡杨既耐炙热又耐严寒,不怕盐碱,不怕风沙,是坚韧的树。

生2:胡杨能阻挡风沙,保护环境,是无私的树。

生3:胡杨为保卫热土千年不死,死后千年不倒,倒下千年不朽,是悲壮的树。

师:是啊!它们不仅是一种顽强古老的树种,更代表了一种可贵的品格。

师:现在请同学们一起将第5、6 自然段读一遍。(出示课件)

生:(齐读)

师:读了这两个自然段,你有没有想问的呢?

生:有 师:谁来说一下?

生1:胡杨怎么会流泪,为谁流泪?

师:是啊,奇怪,树——怎么会流泪呢?又为谁流泪呢?

生2:胡杨为什么哭泣?

师:看来,大家对“胡杨的哭泣”来了兴趣。问题靠谁解决?要老师告诉你们吗?

生:我们要自己解决! 师:哦,要自力更生。说说怎么个解决法?

生1:读书。

生2:问问作者

生3:问问胡杨。

师:好,咱们赶紧读书,问问作者,问问胡杨。

生:(阅读,找答案)

师:哪位同学来说一下自己的见解?

生1:因为胡杨想起了过去,所以胡杨哭泣。

师:是想起了过去的伤心事,哭了?

生1:是过去的美好,胡杨曾孕育了整个西域文明„„

师:你不仅说的好,从你的读中,我们也听出了过去的美好。

生1:(接着读)但是,拓荒与征战,是水和文明一同消失在干涸的河床上。

师:你来小结一下,胡杨为什么哭泣?

生1:想着过去的美好,看到今天的悲惨,所以哭泣!

师:很好。还有哪位同学发表一下自己的见解?

生2:因为胡杨想祈求人类将水留下,所以它哭了。(读)胡杨也有哭的时候„„ 师:胡杨

的“祈盼”,你也知道了,你真细心。

师:(深情朗读)“我看到塔里木„„我担心他们的子孙会重温那荒漠残城的噩梦”我们分析

一下:这里的“我”,会是谁呢?

生:是作者。

师:准确。但是,我更愿意把他当作“胡杨”,来,我们一起读一读。 师:因为“我看到

塔里木与额济纳旗的河水在骤减”所以„„

生:(齐)我哭了!

师:因为“我听见上游的人们要拦水造坝围垦开发”所以

生:(齐)我哭了!

师:所以,胡杨的哭泣,为自己的过去与现在!也为人类的 12 生1:人类的无知而哭泣!

生2:人类的自私而哭泣!

生3:只为自己眼前利益着想,不为环境考虑的种种做法而哭泣!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人类只见到眼前的利益,生活在自己的世界。人类该醒悟了,我们今

后该怎么做,胡杨才不会哭泣?

生1:不再拦水造坝,不再围垦开发。

生2:节约用水,给胡杨留下生存的水!

生3:人类不用水是不可能的,但是,可以少用一点,留一点给胡杨。 师:棒极了,每位

同学的发言都很精彩。

师:现在,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7 自然段,看看你能读出什么问题(出示课件)。 生:作

者连用三个“祈求”到底在祈求什么?

师:就文中“祈求”二字,问作者,你是问内容。来,咱们一起读出来。

生1:(齐读)“我站在这孑然凄立的胡杨林中,祈求上苍的泪„„”

师:(问生1)知道了吗?作者祈求什么?

生1:知道了,向上苍祈求降下雨水,向胡杨祈求坚持,向人类祈求关心、关注。 师:你

的回答很精彩。现在,咱们走出课本思考,作者祈求上苍,有用吗?请你想想沙漠残酷的生

活环境;

生:(齐)没用!

师:作者祈求胡杨,有用吗?胡杨的命运可是被人类掌控;

生:(齐)没用!

师:所以,作者祈求人类,那么我们可以为胡杨做点什么呢?

生2:我们要关注胡杨的生存环境。

生3:关注胡杨的生存环境就是关注我们自己。

师:同学们说得太好了,关注胡杨就是关注我们自己。这世界,不仅是人类的,是生活在这

世界的所有物种的世界,一句话,我们得增强什么?

生:(齐)环保意识。

师:同学们还有问题吗?

生2:作者坚信的是什么?

师:(出示课件)请同学们一起来读一下。

生:(齐读)

师:(问生2)你知道作者坚信的是什么了吗?

生2:坚信胡杨生命力的顽强,坚信胡杨精神永存。

师:回答的棒极了!

师:现在,请大家一块将第8 自然段读一遍(出示课件)。

生:(齐读) 师:同学们,有什么问题吗?

生1:这一自然段的作用是什么?

生2:是什么句式?

生3:作者想要表达什么?

师:哪位同学能解答这些问题呢?

生1:本段运用了设问的句式。

生2:篇末点题。

生3:作者再次赞美了胡杨的高尚品质。

师:每位同学的回答都很精彩。现在同学们是不是知道课题为什么叫“西风胡杨”了吧,“西

风”代表的是什么呢?

生:“西风”是指胡杨恶劣的生活环境!

师:很好,回答的很正确。

四、拓展延伸,总结升华

师:通过本课学习,同学们对胡杨已经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和认识。它们代表了一种可贵的

品格,希望同学们能够学习它们这些优秀的品质。

师:此外,感动之余,我们也应该关注胡杨的命运,如果你是“上游的人们”,你会怎样做

呢?

生1:我会停止拦水造坝、围垦开发,留给胡杨一片良好的生存环境。

生2:我会节约用水,让胡杨有充足的水源。

生3:我会呼吁人们来看看沙漠的环境,增强环保意识,一起来关注胡杨,关注大自然的命

运。

师:每位同学做的都很好,老师忠心的希望全人类都能对胡杨、对大自然多一份关注、多一

份爱护。

五、课后作业

师:在课下的时候请同学们富有感情的再次去朗读课文,读出句子中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

情。

师:写一篇有关胡杨的短文(诗歌亦可)。

师:下课

生:老师再见!

师:同学们再见!

2024年3月23日发(作者:佛俊晖)

课堂实录 西风胡杨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上课

生:起立,老师好!

师:同学们好!请坐!

师:哪位同学展示一下你所收集的关于胡杨的资料?

生1:胡杨,又称胡桐,杨柳科落叶乔木。

生 2:树高 15—30 米,能从根部萌生幼苗。能忍受荒漠干旱,对盐碱有极强的忍耐力。

生3: 师:同学们做的都很好,现在请同学们来看一下,老师搜集的关于胡杨的图片(出

示课件,展示关于胡杨的图片)。

师:看到这些图片,你认为胡杨是怎样的一种树?它有什么特点?

生1:不屈不挠

生2:生命力顽强

生3:美丽、坚强

生4:生存状态恶劣

师:同学们,这就是胡杨,他们同被称作“活化石”的银杏树一样,是一亿三千万年前留下

来的古老树种。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描写胡杨的文章。(板书课题:西风胡杨) 师:预习了课文,你

有哪些不懂的问题?存在哪些疑问呢?

生1:课题为什么是“西风胡杨”?

生2:作者在祈求什么?

生3:胡杨为什么会哭泣?

师:很好,每位同学都认真地阅读了本篇课文,有了自己的疑惑。那么这些问题到哪里寻找

答案呢?

4 生:课文中寻找。

二、初读课文,解决生字词

师:对,我们需要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那么,就请同学们认真地读一下这篇课文,在阅读

的过程中,老师提两点要求:

1、轻声自由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课文读正确。

2、借助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出示课件)

生:(认真阅读)

师:现在,老师就检查一下,同学们对本课生字的掌握情况(出示课件)。

生:(读)

师:很好,请坐。这位同学声音很洪亮、读得也很清晰。但是,有没有错误呢?哪位同学说

一下?

生:“祈求”的祈应该读二声,而不是三声。

师:对,“祈求”的祈应该读二声。还有吗?

生:“根茎”的茎应该读一声,而不是四声。

师:很好,根茎”的茎应该读一声。同学们,你是不是也有这样的错误呢?所以,我们在阅

读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这两个字的读音。

师:现在,请同学们小组之间互相检查一下认读情况。

生:(互相检查)

师: 很好,每位同学都很积极。接下来,请大家一起读一下。 生:(齐读)

师:同学们读的棒极了。

师:我们认识了字的读音,是不是还要注意一下它的书写呢?现在,请同学们将上面的词语

认真地写两遍。

生:(书写)

师:完成后,请同学们小组之间,认真检查一下。

5 生:(检查)

师:同学们,哪些字出现了错误?

生:韧 氏 炙 摧 祈 域

师:(板书指导)

师:我们了解了字音、字形,现在我们再来看一下字义。哪位同学知道“坚韧” 的意思。 生

1:坚固柔韧。

师:很好,抓住了词语的意思。“坚韧”就是坚固有韧性。你能用它造句啊? 生1:胡杨

是一种坚韧的树。

师:很好。哪位同学知道“炙热”的意思?

生2:非常炎热。

师:好。“炙热”就是像火烤的那样热。你能用“炙热”造句?

生2:胡杨能在零上四十摄氏度的环境中生长。

师:很好。“祈求”是什么意思呢?

生3:祈祷请求。

师:“祈求”就是恳切地希望或请求。你能用“祈求”造句?

生3:我祈求人们,对胡杨多一些关注。

师:3 位同学的回答都很棒。都能根据课文的内容理解词语的意思并造句。 其它的词语的

意思请同学们在课下完成。

师:现在,老师找8 位同学将本篇课文读一下,其他同学听一下是否有错误?

生:(分自然段阅读)

师:他们读的好不好啊?

生:好 6 师:8 位同学读的都很准确、流利。但是,缺少了感情。现在,请同学们带有感

情的将课文再阅读一遍。

生:(自由读)

师:现在,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每个自然段讲了什么内容?并对本篇课文分段和概

括段意。

生:(汇报分段情况)

师:(出示课件,指导分段情况)

三、仔细读课文,理解感悟

师:现在,老师将第 1 自然段读一遍(出示课件),请同学们边听边想,你了解到了什么?

感悟到了什么?

生1:胡杨是最古老的树种。

生2: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有全世界最大的胡杨林。

师:从“一亿三千万年前、百分之九十、三千八百平方千米„„”中,你可以了解到什么?

生:我了解到了沙漠的辽阔。

生:我了解到了胡杨林的广袤。 师:同学们,一起将最后一句话读一下。

生:(齐读) 师:一边是世界第二大沙漠,一边是世界第一大的胡杨林,二者相互映衬,

更加凸显出胡杨林的„„

生:胡杨林的生命力顽强。

师:是啊,由这里我们知道了胡杨的古老与胡杨林的广袤。

师:现在请同学们再次默读第2、3、4 自然段。

生:(默读)

师:你从中发现了什么? 7 生:我了解到胡杨有三个特点:最坚韧、最无私、最悲壮。

师:这位同学回答的很好。

师:同学们是从哪里看出了“胡杨,是最坚韧的树。”呢?(出示课件)

生 1:“深达二十米、零上四十摄氏度、零下四十摄氏度。”说明胡杨的生长环境非常恶劣。

师:说的很好,胡杨就是在沙漠的恶劣环境中成长的,这更加显现出了它的什么?

生1:生命力顽强。

师:你又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到了“胡杨,是最无私的树。”?

生2:“他们„„让给„„,让给„„,让给„„而将„„留给„„”

师:棒极了!(出示课件)请同学们一起将这句话读一下,一起感知胡杨的无私。

生:(齐读)

师:同学们读的很好,读出了胡杨无私的精神。我们是不是要向它学习这种高尚的品质呢?

生(齐):是

师:你又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到了“胡杨,是我平生所见最悲壮的树。”呢?

生3:“胡杨生下来千年不死,死后千年不倒,倒下去千年不朽。”“战斗到最后一刻、坚

定地挺立着”。写出了胡杨的悲壮、无畏、坚定。

师:是啊,就是这里(出示课件)。

作者把胡杨比作英勇无畏的战士,生前他们战风沙、抗炙热、斗严寒,为阻挡沙漠撑起一面

屏障,死后依然坚定地挺立着。

师:请同学们再将这3 个自然段快速的读一遍,看一下这3 段有什么共同之处呢?

生:(快速阅读)

师:有发现的同学吗?请举手回答。 8

生1:老师,我发现,2、3、4 段写法相同。

师:你可真厉害,能走出课文,思考作者如何表达,你说说,怎么“相同”?

生1:这几段的开头,作者就说出胡杨的特点。

师:这叫什么?

生1:总写。 生2:总起句。

师:(指着生1)后面呢?

生:后面就具体写出它的特点!

师:你可真会读书,用心读书,用心发现!(面向全班同学)这种写法叫什么? 生:(齐)

先总后分。

师:对!也叫“先概括后具体。”

师:现在,请同学们结合课文内容思考:胡杨是怎样的树?

生1:胡杨既耐炙热又耐严寒,不怕盐碱,不怕风沙,是坚韧的树。

生2:胡杨能阻挡风沙,保护环境,是无私的树。

生3:胡杨为保卫热土千年不死,死后千年不倒,倒下千年不朽,是悲壮的树。

师:是啊!它们不仅是一种顽强古老的树种,更代表了一种可贵的品格。

师:现在请同学们一起将第5、6 自然段读一遍。(出示课件)

生:(齐读)

师:读了这两个自然段,你有没有想问的呢?

生:有 师:谁来说一下?

生1:胡杨怎么会流泪,为谁流泪?

师:是啊,奇怪,树——怎么会流泪呢?又为谁流泪呢?

生2:胡杨为什么哭泣?

师:看来,大家对“胡杨的哭泣”来了兴趣。问题靠谁解决?要老师告诉你们吗?

生:我们要自己解决! 师:哦,要自力更生。说说怎么个解决法?

生1:读书。

生2:问问作者

生3:问问胡杨。

师:好,咱们赶紧读书,问问作者,问问胡杨。

生:(阅读,找答案)

师:哪位同学来说一下自己的见解?

生1:因为胡杨想起了过去,所以胡杨哭泣。

师:是想起了过去的伤心事,哭了?

生1:是过去的美好,胡杨曾孕育了整个西域文明„„

师:你不仅说的好,从你的读中,我们也听出了过去的美好。

生1:(接着读)但是,拓荒与征战,是水和文明一同消失在干涸的河床上。

师:你来小结一下,胡杨为什么哭泣?

生1:想着过去的美好,看到今天的悲惨,所以哭泣!

师:很好。还有哪位同学发表一下自己的见解?

生2:因为胡杨想祈求人类将水留下,所以它哭了。(读)胡杨也有哭的时候„„ 师:胡杨

的“祈盼”,你也知道了,你真细心。

师:(深情朗读)“我看到塔里木„„我担心他们的子孙会重温那荒漠残城的噩梦”我们分析

一下:这里的“我”,会是谁呢?

生:是作者。

师:准确。但是,我更愿意把他当作“胡杨”,来,我们一起读一读。 师:因为“我看到

塔里木与额济纳旗的河水在骤减”所以„„

生:(齐)我哭了!

师:因为“我听见上游的人们要拦水造坝围垦开发”所以

生:(齐)我哭了!

师:所以,胡杨的哭泣,为自己的过去与现在!也为人类的 12 生1:人类的无知而哭泣!

生2:人类的自私而哭泣!

生3:只为自己眼前利益着想,不为环境考虑的种种做法而哭泣!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人类只见到眼前的利益,生活在自己的世界。人类该醒悟了,我们今

后该怎么做,胡杨才不会哭泣?

生1:不再拦水造坝,不再围垦开发。

生2:节约用水,给胡杨留下生存的水!

生3:人类不用水是不可能的,但是,可以少用一点,留一点给胡杨。 师:棒极了,每位

同学的发言都很精彩。

师:现在,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7 自然段,看看你能读出什么问题(出示课件)。 生:作

者连用三个“祈求”到底在祈求什么?

师:就文中“祈求”二字,问作者,你是问内容。来,咱们一起读出来。

生1:(齐读)“我站在这孑然凄立的胡杨林中,祈求上苍的泪„„”

师:(问生1)知道了吗?作者祈求什么?

生1:知道了,向上苍祈求降下雨水,向胡杨祈求坚持,向人类祈求关心、关注。 师:你

的回答很精彩。现在,咱们走出课本思考,作者祈求上苍,有用吗?请你想想沙漠残酷的生

活环境;

生:(齐)没用!

师:作者祈求胡杨,有用吗?胡杨的命运可是被人类掌控;

生:(齐)没用!

师:所以,作者祈求人类,那么我们可以为胡杨做点什么呢?

生2:我们要关注胡杨的生存环境。

生3:关注胡杨的生存环境就是关注我们自己。

师:同学们说得太好了,关注胡杨就是关注我们自己。这世界,不仅是人类的,是生活在这

世界的所有物种的世界,一句话,我们得增强什么?

生:(齐)环保意识。

师:同学们还有问题吗?

生2:作者坚信的是什么?

师:(出示课件)请同学们一起来读一下。

生:(齐读)

师:(问生2)你知道作者坚信的是什么了吗?

生2:坚信胡杨生命力的顽强,坚信胡杨精神永存。

师:回答的棒极了!

师:现在,请大家一块将第8 自然段读一遍(出示课件)。

生:(齐读) 师:同学们,有什么问题吗?

生1:这一自然段的作用是什么?

生2:是什么句式?

生3:作者想要表达什么?

师:哪位同学能解答这些问题呢?

生1:本段运用了设问的句式。

生2:篇末点题。

生3:作者再次赞美了胡杨的高尚品质。

师:每位同学的回答都很精彩。现在同学们是不是知道课题为什么叫“西风胡杨”了吧,“西

风”代表的是什么呢?

生:“西风”是指胡杨恶劣的生活环境!

师:很好,回答的很正确。

四、拓展延伸,总结升华

师:通过本课学习,同学们对胡杨已经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和认识。它们代表了一种可贵的

品格,希望同学们能够学习它们这些优秀的品质。

师:此外,感动之余,我们也应该关注胡杨的命运,如果你是“上游的人们”,你会怎样做

呢?

生1:我会停止拦水造坝、围垦开发,留给胡杨一片良好的生存环境。

生2:我会节约用水,让胡杨有充足的水源。

生3:我会呼吁人们来看看沙漠的环境,增强环保意识,一起来关注胡杨,关注大自然的命

运。

师:每位同学做的都很好,老师忠心的希望全人类都能对胡杨、对大自然多一份关注、多一

份爱护。

五、课后作业

师:在课下的时候请同学们富有感情的再次去朗读课文,读出句子中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

情。

师:写一篇有关胡杨的短文(诗歌亦可)。

师:下课

生:老师再见!

师:同学们再见!

发布评论

评论列表 (0)

  1.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