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24日发(作者:涂香薇)
用文学理论知识分析奇迹笨小孩
《奇迹·笨小孩》该片讲述了一段发生在南方深圳热土,逆转人
生的拼搏传奇故事。下面来分析一下《奇迹·笨小孩》。
1「危机」
20岁的景浩和6岁的妹妹相依为命,妹妹患有先天性心脏病,
必须在8岁之前完成手术,否则,就会死。
2「主情节线」
赚钱给妹妹做手术。手术的费用不菲,不是靠开手机维修店的景
浩可以在一两年内赚到的。
一个非常难以实现的目标让观众忍不住想:这怎么搞?「计划」
是什么?主线任务达成的难度创造出足够的「悬念」。
编剧工作的其中一个“技术”环节,就是在保证故事精彩的前提
下,把「悬念」维持到故事的结尾。景浩成功了,还是失败了,这个
「悬念」揭晓答案的时候,即故事完结之时。
3「人物」
在跌宕起伏的情节展开之前,电影呈现了景浩生活的不同切面,
我们观察到景浩的诸多「行为」:生活层面上接送妹妹上学,给妹妹
做饭,为社区修电视,只象征性地收取费用;职业层面,景浩给华强
北做翻新机的小老板制作iPhone的拆机说明书。
景浩,是一个这样的人:a. 悉心照顾妹妹,一定会想办法赚到
钱给妹妹做手术的钱-这个目标坚决,紧迫,有正当性且共情门槛低;
b. 景浩在手机拆机和电子元件方面有专业的技能和经验 c. 景浩所
在的深圳折叠层有着相互扶持的社区性氛围,这个熟人社会是景浩的
资源。
4「偶发事件」+「反转」
很快,景浩的机会来了。一批质检有问题的出口手机在仓库里无
人认领,朋友把货推荐给景浩。
景浩的「计划」是这样的,先根据质检报告试着修复手机的问题
元件,如果可行,借钱购入所有问题手机,修好后转卖给华强北出售
翻新机的卖家。如果倒买的计划顺利,景浩可以盈利几十万,妹妹手
术的钱自然就有了,故事也就结束了。
作为一个社会资源有限,又正直善良的人,为了给妹妹治病,通
过自己的技能,抓住机会赚一笔快钱,怎么。这是绝对不行的。
为了维持「悬念」,编剧引入了经典的叙事工具:「反转」。新
规出台,贩卖翻新机违法,景浩的「计划」泡汤。但「偶发事件」之
后,景浩背上了用来进货借的高利贷,手机的货压在仓库,不断产生
租金。景浩必须采取新的行动,故事也因此获得向前发展的动力。
5 「计划」
一个「计划」泡汤,就再来一个:景浩找到手机的原厂商,试图
说服对方回收自己手中这批手机的元件。被拒绝之后,景浩仍不死心,
决定向对方证明自己有能力拆卸元件,并通过质检。
一个直观具体、可以明确判断成功与否的任务,构成了一个「情
节段落」。
6 「情节段落」
这个「情节段落」的结果是景浩的元件通过质检,然而「反转」
如期而至,先前和他见面的厂商代表仍然拒绝了景浩的提议。
在一个【追火车】的「情节段落」后,景浩赶上火车,“官翻机”
的方案和景浩的坚持让他赢得了厂商老板的尊敬,和一份合同:厂商
回收元件的条件是,在规定时间内,在没有定金的情况下,完成元件
拆卸,并且合格率达到至少85%。一个新的「情节段落」产生。姑且
就叫这个段落【订单任务】吧。
与【修手机】,【拆元件】,【追火车】不同,【订单任务】这
个情节段落时间阔度长-几个月,所需要的步骤多。一个电影故事的
中间部分通常由这种可以承载更长篇幅的的「情节段落」构成,也就
是第二幕[1]。
合同签完,景浩的好景电子元件厂如何开工生产,将会面对怎样
的困难,影片后续的故事就此展开。
7 「子情节段落」
在接下来的叙事中,【订单任务】被细分成了若干步骤,随之产
生了对应的「情节段落」:【制作拆机说明】、【寻找工人】、【解
决工厂场地】、【完成工人培训】。这些可谓「子情节段落」像是高
速公路上的标识牌,每完成一个,就离【订单任务】更近一步。
很快,好景电子元件厂正式开工,如果故事按照这个速度,沿着
【订单任务】的「情节段落」发展,故事的很快就会结束。在第二幕
中,电影的叙事迎来变奏,「情节段落」的叙事放缓,同时其他叙事
工具开始占据银幕时间。
8 「支线情节」+「情感故事」
「支线情节」+「情感故事」。为支付工厂房租和工人工资,景
浩白天兼职高空擦玻璃的工作,这成为【订单任务】的一个「支线情
节」。景浩重操旧业,也给观众提供了新的视角去观察他,想象他的
过去,再重新审视他的现在,多了一份心疼。
同样关照人物背后故事的视角也赋予了好景电子元件厂的其他
员工,有小混混到工厂找齐溪饰演的女工,威逼她撤销维权诉讼,在
一个动作喜剧式的斗殴闹剧之后,听力受损的女工的形象丰富起来,
她还是一个勇敢的女人和骄傲的母亲,一个饱经风霜的男人是个隐藏
的“拳王”。紧随其后,一个浪子在众人的祝福中成了一个幸福的新
郎,另一个浪子也决定回头,而且炫进两瓶啤酒。
这些慢节奏的,与主线的【订单任务】没有直接关系,关于“人”
的故事,是构成电影故事的重要部分,即「情感故事」。「情节段落」
在悬念和感官上刺激观众,「情感故事」则于情感上刺激观众。作为
景浩一切计划和行为的出发点,编剧仍然需要在第二幕中为【景浩-
妹妹】这组人物找到对应的「情感故事」。
9 情感故事如何附着于情节段落之上
为此,编剧设计了房东因景浩拖欠房租,换掉门锁,逼景浩搬走
的事件。【寻找住处】的「情节段落」成为骨架,景浩和妹妹的情感
附着其上,让观众得以感受到哥哥对妹妹的照顾,和妹妹对哥哥的心
疼。
银幕的时间是公平的,我们看到兄妹俩的戏份越多,其情感足够
真挚,我们就可以理解景浩,继续支持他完成主线的「情节段落」,
赢得这场“赌局”,或者在他遭遇挫折的时候,由衷地感到惋惜。
10 更大的「反转」
「情感故事」让故事的节奏慢下来,我们的注意力暂时离开【订
单任务】的「情节段落」,在人物的相处中得到感动。故事的第二幕
在二者的并行之下越来越接近揭晓最终的悬念:订单能否顺利完成?
然而故事临近终点,叙事的节奏需要再次掀起波澜,加快冲线。
转换成剧本的语言,故事此时需要一个短平快[2]的「情节段落」
来作为影片的高潮,终结能否【订单任务】的悬念。
11 新「计划」
加速需要助跑,人物需要触底才能反弹,在似乎走不下去的死胡
同里另辟蹊径。为了达到人物触底的目的,一个「反转」工具被引入:
有人趁夜色到厂里偷手机,景浩在追逐过程中手严重受伤。手部伤势
让景浩无法继续高空擦玻璃的工作,断了唯一的经济来源,工厂的房
租无以为继,也发不起工人的工资。
于是【订单任务】迎来最后的关卡,一切被简化成了一个更为简
单直接的悬念:没有场地,没有工人,没有钱,距离约定的交货日期
只有两个周,景浩能完成吗?
12 最后的情节段落「第三幕」
一段交叉剪辑的蒙太奇段落,好景电子元件厂的员工坐在货车
上,车门敞开着,台风在前一晚过境,雨势变小,但仍在下着,因为
拖欠场地租金,景浩和他的员工被迫搬离了原来的办公场地;平行剪
辑的另一个时空,是工人们在家里继续完成拆卸的工作。
工人们全部同意等订单完成后再拿工钱,同时居家作业的方式解
决了办公场地的问题。自己提供办公场地部分消解了“打工”的概念,
放弃预支的工资,实际上象征着工人和景浩一起部分承担了订单失败
的风险,在景浩的心中成为了他的合伙人。
影片的「情节故事」(在极端不利的情况下订单任务),和「情
感故事」(一群被动挣扎的“打工人”在彼此关系的滋养下完成了向
“创业者”的转变,重新掌握了生活的主导)在故事临近结尾时完成
交汇,形成了主题上的呼应,为观众提供了情感的释放,让人产生,
“原来是这样一个故事”的感慨。
随着订单完成,最终的悬念很快揭晓,景浩的订单合格率达到标
准,景浩拿到新的订单和定金,及时赚到了给妹妹做手术的钱,妹妹
在第二年顺利完成手术,故事结束。
2024年3月24日发(作者:涂香薇)
用文学理论知识分析奇迹笨小孩
《奇迹·笨小孩》该片讲述了一段发生在南方深圳热土,逆转人
生的拼搏传奇故事。下面来分析一下《奇迹·笨小孩》。
1「危机」
20岁的景浩和6岁的妹妹相依为命,妹妹患有先天性心脏病,
必须在8岁之前完成手术,否则,就会死。
2「主情节线」
赚钱给妹妹做手术。手术的费用不菲,不是靠开手机维修店的景
浩可以在一两年内赚到的。
一个非常难以实现的目标让观众忍不住想:这怎么搞?「计划」
是什么?主线任务达成的难度创造出足够的「悬念」。
编剧工作的其中一个“技术”环节,就是在保证故事精彩的前提
下,把「悬念」维持到故事的结尾。景浩成功了,还是失败了,这个
「悬念」揭晓答案的时候,即故事完结之时。
3「人物」
在跌宕起伏的情节展开之前,电影呈现了景浩生活的不同切面,
我们观察到景浩的诸多「行为」:生活层面上接送妹妹上学,给妹妹
做饭,为社区修电视,只象征性地收取费用;职业层面,景浩给华强
北做翻新机的小老板制作iPhone的拆机说明书。
景浩,是一个这样的人:a. 悉心照顾妹妹,一定会想办法赚到
钱给妹妹做手术的钱-这个目标坚决,紧迫,有正当性且共情门槛低;
b. 景浩在手机拆机和电子元件方面有专业的技能和经验 c. 景浩所
在的深圳折叠层有着相互扶持的社区性氛围,这个熟人社会是景浩的
资源。
4「偶发事件」+「反转」
很快,景浩的机会来了。一批质检有问题的出口手机在仓库里无
人认领,朋友把货推荐给景浩。
景浩的「计划」是这样的,先根据质检报告试着修复手机的问题
元件,如果可行,借钱购入所有问题手机,修好后转卖给华强北出售
翻新机的卖家。如果倒买的计划顺利,景浩可以盈利几十万,妹妹手
术的钱自然就有了,故事也就结束了。
作为一个社会资源有限,又正直善良的人,为了给妹妹治病,通
过自己的技能,抓住机会赚一笔快钱,怎么。这是绝对不行的。
为了维持「悬念」,编剧引入了经典的叙事工具:「反转」。新
规出台,贩卖翻新机违法,景浩的「计划」泡汤。但「偶发事件」之
后,景浩背上了用来进货借的高利贷,手机的货压在仓库,不断产生
租金。景浩必须采取新的行动,故事也因此获得向前发展的动力。
5 「计划」
一个「计划」泡汤,就再来一个:景浩找到手机的原厂商,试图
说服对方回收自己手中这批手机的元件。被拒绝之后,景浩仍不死心,
决定向对方证明自己有能力拆卸元件,并通过质检。
一个直观具体、可以明确判断成功与否的任务,构成了一个「情
节段落」。
6 「情节段落」
这个「情节段落」的结果是景浩的元件通过质检,然而「反转」
如期而至,先前和他见面的厂商代表仍然拒绝了景浩的提议。
在一个【追火车】的「情节段落」后,景浩赶上火车,“官翻机”
的方案和景浩的坚持让他赢得了厂商老板的尊敬,和一份合同:厂商
回收元件的条件是,在规定时间内,在没有定金的情况下,完成元件
拆卸,并且合格率达到至少85%。一个新的「情节段落」产生。姑且
就叫这个段落【订单任务】吧。
与【修手机】,【拆元件】,【追火车】不同,【订单任务】这
个情节段落时间阔度长-几个月,所需要的步骤多。一个电影故事的
中间部分通常由这种可以承载更长篇幅的的「情节段落」构成,也就
是第二幕[1]。
合同签完,景浩的好景电子元件厂如何开工生产,将会面对怎样
的困难,影片后续的故事就此展开。
7 「子情节段落」
在接下来的叙事中,【订单任务】被细分成了若干步骤,随之产
生了对应的「情节段落」:【制作拆机说明】、【寻找工人】、【解
决工厂场地】、【完成工人培训】。这些可谓「子情节段落」像是高
速公路上的标识牌,每完成一个,就离【订单任务】更近一步。
很快,好景电子元件厂正式开工,如果故事按照这个速度,沿着
【订单任务】的「情节段落」发展,故事的很快就会结束。在第二幕
中,电影的叙事迎来变奏,「情节段落」的叙事放缓,同时其他叙事
工具开始占据银幕时间。
8 「支线情节」+「情感故事」
「支线情节」+「情感故事」。为支付工厂房租和工人工资,景
浩白天兼职高空擦玻璃的工作,这成为【订单任务】的一个「支线情
节」。景浩重操旧业,也给观众提供了新的视角去观察他,想象他的
过去,再重新审视他的现在,多了一份心疼。
同样关照人物背后故事的视角也赋予了好景电子元件厂的其他
员工,有小混混到工厂找齐溪饰演的女工,威逼她撤销维权诉讼,在
一个动作喜剧式的斗殴闹剧之后,听力受损的女工的形象丰富起来,
她还是一个勇敢的女人和骄傲的母亲,一个饱经风霜的男人是个隐藏
的“拳王”。紧随其后,一个浪子在众人的祝福中成了一个幸福的新
郎,另一个浪子也决定回头,而且炫进两瓶啤酒。
这些慢节奏的,与主线的【订单任务】没有直接关系,关于“人”
的故事,是构成电影故事的重要部分,即「情感故事」。「情节段落」
在悬念和感官上刺激观众,「情感故事」则于情感上刺激观众。作为
景浩一切计划和行为的出发点,编剧仍然需要在第二幕中为【景浩-
妹妹】这组人物找到对应的「情感故事」。
9 情感故事如何附着于情节段落之上
为此,编剧设计了房东因景浩拖欠房租,换掉门锁,逼景浩搬走
的事件。【寻找住处】的「情节段落」成为骨架,景浩和妹妹的情感
附着其上,让观众得以感受到哥哥对妹妹的照顾,和妹妹对哥哥的心
疼。
银幕的时间是公平的,我们看到兄妹俩的戏份越多,其情感足够
真挚,我们就可以理解景浩,继续支持他完成主线的「情节段落」,
赢得这场“赌局”,或者在他遭遇挫折的时候,由衷地感到惋惜。
10 更大的「反转」
「情感故事」让故事的节奏慢下来,我们的注意力暂时离开【订
单任务】的「情节段落」,在人物的相处中得到感动。故事的第二幕
在二者的并行之下越来越接近揭晓最终的悬念:订单能否顺利完成?
然而故事临近终点,叙事的节奏需要再次掀起波澜,加快冲线。
转换成剧本的语言,故事此时需要一个短平快[2]的「情节段落」
来作为影片的高潮,终结能否【订单任务】的悬念。
11 新「计划」
加速需要助跑,人物需要触底才能反弹,在似乎走不下去的死胡
同里另辟蹊径。为了达到人物触底的目的,一个「反转」工具被引入:
有人趁夜色到厂里偷手机,景浩在追逐过程中手严重受伤。手部伤势
让景浩无法继续高空擦玻璃的工作,断了唯一的经济来源,工厂的房
租无以为继,也发不起工人的工资。
于是【订单任务】迎来最后的关卡,一切被简化成了一个更为简
单直接的悬念:没有场地,没有工人,没有钱,距离约定的交货日期
只有两个周,景浩能完成吗?
12 最后的情节段落「第三幕」
一段交叉剪辑的蒙太奇段落,好景电子元件厂的员工坐在货车
上,车门敞开着,台风在前一晚过境,雨势变小,但仍在下着,因为
拖欠场地租金,景浩和他的员工被迫搬离了原来的办公场地;平行剪
辑的另一个时空,是工人们在家里继续完成拆卸的工作。
工人们全部同意等订单完成后再拿工钱,同时居家作业的方式解
决了办公场地的问题。自己提供办公场地部分消解了“打工”的概念,
放弃预支的工资,实际上象征着工人和景浩一起部分承担了订单失败
的风险,在景浩的心中成为了他的合伙人。
影片的「情节故事」(在极端不利的情况下订单任务),和「情
感故事」(一群被动挣扎的“打工人”在彼此关系的滋养下完成了向
“创业者”的转变,重新掌握了生活的主导)在故事临近结尾时完成
交汇,形成了主题上的呼应,为观众提供了情感的释放,让人产生,
“原来是这样一个故事”的感慨。
随着订单完成,最终的悬念很快揭晓,景浩的订单合格率达到标
准,景浩拿到新的订单和定金,及时赚到了给妹妹做手术的钱,妹妹
在第二年顺利完成手术,故事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