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24日发(作者:皮代珊)
风扇叶设计参数:
就將風扇設計進行到底吧:
衡量一款风扇的品质,最重要的两个方面为性能与寿命,其次便是越来越受到关注
的工作噪音;此外,关系到能否正常使用,还必须注意风扇的规格与功率。
与底面尺寸息息相关的数据为过风面积(风扇底面积减去外框与电机占据部分所占面积
的结果),进一步则影响到风扇的重要性能指标“风量”。拥有更大的底面尺寸,一般就可以
获得更大的过风面积,在风速相当的情况下,将获得更大的风量;反过来考虑,就可以降低
风速却不减少风量,采用“大口径”风扇也是目前风冷散热器发展的大趋势之一。
增加风扇的高度有利于增大风扇功率、加大扇叶面积,都可以增强风扇的性能;有些
风扇也会利用增加的高度在外框上添加导流片或改变扇叶旋转面方向(即非轴流风扇)等。
1、风速是风扇重要的性能指标之一,与最重要的两项性能指标之一风量关系密切。
风速即风扇出风口或进风口的空气流动速度,单位一般为m/s;仅是某一位置的速度
数值,不能完全体现风扇的性能。风速在不同位置数值可能有较大差异,且平均值难以计算,
一般不用来表示风扇的性能。
风速的高低主要取决于扇叶的形状、面积、高度以及转速。扇叶形状设计、面积、高度
的影响较为复杂;风扇转速越快,风速越快,则是显而易见的常识。
2、风量:
风量是风扇最重要的两项性能指标之一。
风量即单位时间内通过风扇出风口(或进风口)截面的空气体积,单位一般为cfm,即
立方英尺每分-cubic feet per minute,或cmm,即立方米每分- cubic metres per minute。风量
是风扇性能的整体衡量指标,不受到尺寸、结构、方式的限制,也不限于直流无刷风扇,可
适用于任何空气导流设备。
风量=平均风速 x 过风面积。可见,风扇风量的大小基本取决于风速的高低与过风面
积的大小。过风面积相同,风速越高,风量越大;风速相同,过风面积越大,风量越大。
3、风压:
风压是风扇最重要的两项性能指标之一。
风压即风扇能够令出风口与入风口间产生的压强差,单位一般为mm(cm) water
column,即毫米(厘米)水柱(类似于衡量大气压的毫米汞柱,但由于压强差较小,一般以
水柱为单位)。风压是衡量风扇“强劲”程度的重要指标,如果将风量比作一把武器的挥击力
量,那么风压就是这把武器的锋利程度。
风压主要取决于扇叶的形状、面积、高度以及转速,前三者的影响较为复杂,于转速的
关系则简单直接——转速越快,风压越大。
4、风扇产品所说明的风量与风压均为理想状态下的最大值,即风扇入风口与出风口之间无
压强差状态下的风量(最大风量),以及风扇向密闭气室内吹风,直至风量为零状态下气室
与外界气压的差值(最大静压)。它们并非两个孤立的性能指标,而是互相制约着,之间的
关系就是流体力学中典型的流速与压强间的关系——风量随着压强差的增大而减小,两者互
相制约的程度则取决于扇叶形状与整体结构设计。
5、转速:
转速是风扇各项性能指标的根本决定因素之一。
转速即风扇扇叶在单位时间内旋转的周数,单位一般为rpm,即rounds per minute-转每
分。转速是风扇最容易测量的参数,高转速是各种“暴力”风扇力量的源泉,也是大噪音的根
源。
转速基本上取决于风扇采用的电机性能。
只要确定了风扇的物理规格、结构,各种性能就全部由转速决定。转速可以影响到风速、
风量、风压、噪音、功率,甚至使用寿命。转速越高,风扇性能越强,即风速越快,风量越
大,风压越大;同时,转速高,摩擦、振动就多、噪音就大,轴承等损耗设备的寿命就短;
转速提高,电机消耗功率增大也是必然结果。
6、噪音:
噪音是各种设备越来越受到关注的指标。
噪音即风扇工作过程中产生的“非乐音”声响。目前较为通行的测量标准为计权声级测
量,通常采用A声级计权,常用单位:分贝(A)或dBA。
A声级计权模拟人耳的听声规律,能够较好地反映人耳对噪声的强度与频率的主观感
觉,据此制作电计算曲线计权网络,具有以下优点:
1.使用单一的评价参数,方便;
2.该曲线能较好地模拟人耳的听声特点;
3.将主观因素与客观物理量恰当结合起来,可用于比较不同场合的噪声;
4.可以用于做为噪声的评价标准。
噪音的强度主要有声强与声压两种衡量方式,声强(声功率)是测量物体单位时间内发
出的声音总能量,声压是测量人耳收到的噪音压强值,通常采用对数形式表示,是一种“相
对级别”,故将测量仪器称为声级计。原理公式如下:
声强级数:SIL=log(I/I0)(Bel/贝尔)=10 x log(I/ I0)(dB/分贝);
其中I为测量声强,I0=10^(-12) W/m^2为最小可闻声强。
声压级数:L=log(p^2/p0^2)(Bel/贝尔)=10 x log(p^2/p0^2)(dB/分贝);
其中p为测量声压,p0为最小可闻声压,单位:N/m^2。
由上式可见,0dB是人耳听力的阈值。120-130dB是一般人能承受的最大声音。一般人
能够分辨的最小声音变化是3dB的声压或1.5dB的声强。3dB的声强增量相当于测得的声强
加倍。而5dB的声强增量才使人听到的声音响度加倍。6dB增量相当于测得的声压加倍,
而10dB的声压增量才使人听到声音响度加倍。
一些典型环境噪音声级(声压)如下:
安静的图书馆或耳语时约为30dB;
一般家庭约为40dB;
正常谈话约为60dB;
商用卡车或火车约为90dB;
喷气式飞机或起飞的火箭约为120dB;
虽然喷气式飞机的dB值看来只是安静的图书馆的4倍,但由于采用了对数表示法,实
际差距远不止于此。根据上文公式略加计算可知,两者测量声压的比值为p1/p2=
10^(120/20)/10^(30/20)=10^6/10^1.5=10^4.5≈31622.78,即喷气式飞机的噪音对人耳造成的
声压是安静图书馆中的31622.78倍!
噪音是风扇除性能之外,影响“适用性”的重要参数。长时间处于高声级噪音环境绝对是
对人身体与精神的摧残!
7、风冷散热器的工作噪音主要有三个来源:轴承的摩擦与振动、扇叶的振动、风噪。
1.轴承的摩擦与振动:不但产生噪音,而且影响性能,缩短器件寿命,降低能源利用效
率,是产品设计中尽量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
2.扇叶的振动:一般采用塑料制作的风扇扇叶具有一定的韧性,可以承受一定程度的物
理形变,同样也会在推动空气过程中因受力发生振动,但幅度一般较小。另一种较为严重的
振动则是由于扇叶质量分布不均,质心与旋转轴心存在偏心距所致。当扇叶面积(质量)或
偏心距较大的情况下,可能会带动风扇甚至散热器整体发生振动,进而波及整个机箱。如果
发生此类现象,则应怀疑风扇品质与工作状态。
3.风噪:流动的空气之间互相冲扰,与周围物体发生摩擦,叶片对气流的分离作用,周
期性送风的脉动力等,都会产生噪音。空气流速越快,湍流越多,往往风噪也越大,而且会
随着风速的提高呈加速度增大。普通的轴流风扇会在扇叶与外框间的空隙处产生反激气流,
产生较大风噪的同时,更会对风量造成不利影响,也正因此出现了折缘、侧进风等改良设计。
噪音的主要影响就体现在使用者的身心健康与安全之上,而与噪音相伴的振动则可能导
致芯片磨损、接口松动、盘片划伤等危及使用的现象。
选择风扇时,应当关注风扇的工作噪音,要求自然是越小越好。但厂家在产品参数中所
提供的噪音数据,往往与实际使用中的效果存在一定差距,不可直接以之为准,这主要是由
于工业标准测试方法与实际使用环境存在差别所致。
根据经验:
标称噪音低于27dBA的风扇,均可归入静音之列;标称噪音27~33dBA的风扇,勉强
可算“安静”,但无法忽视其存在;标称噪音33~40dBA的风扇,单独工作已经令人感到嘈
吵,配合散热片后更甚;标称噪音在40dBA之上的风扇,一般为强劲的“暴力”扇,本身工
作噪音已不容小觑,搭配散热片后长期使用绝对是对人耳忍耐限度的挑战。
8、扇叶:
常见的风扇扇叶截面曲线,一般基于Joukowski(茹科夫斯基,俄国著名的空气动力学
家,当代航空科学的开拓者,提出了茹科夫斯基函数,奠定了机翼空气动力计算的理论基础)
机翼截面曲线设计,再按照设计需要,根据叶片根部及端部与旋转轴之夹角、根部及端部宽
度等数据进行旋转堆叠,形成三维扇叶曲面,并进行曲线拟合,最终完成整个扇叶模型设计。
扇叶的性能受到众多参数的影响,如层叠高度、叶片曲率、叶片倾角、叶片间距、叶片
厚度、叶片数目、叶片冲角、叶端间隙、叶片宽度、主轴直径等等,且各参数间互相制约,
关系复杂。不断的调整各项参数,寻找最适合目标工作要求的组合,便是进行扇叶设计的研
究人员所从事的工作。若要将这些参数全部解释清楚并加以分析,足以写出几篇博士论文了,
但本文只是浅要分析风冷散热器的相关技术,实无此必要,笔者也尚无此能力-_-。因此,
仅将几个用户较为关注的参数略加介绍:
叶片曲率:在一定范围内,叶片曲率越大,相同转速下,气体动能也就越大,即风量与
风压越大;同时,叶片所受的阻力也越大,要求电机的扭力更大。当弧高/弦长的比值超过
0.1时,升力系数便不再呈线性增加,故“一定范围”即0.05<弧高/弦长<0.1。
叶片倾角:倾角越大,叶片上下表面间压力差越大,相同转速下风压越大;但上表面压
力过大,可能产生回流现象,反而降低风扇性能。因此,叶片倾角也应在一定限度内提升。
叶片间距:叶片间的距离过小,会导致气流扰动,增加叶片表面的摩擦,降低风扇效率;
叶片间的距离过大,则会导致压力损失增大,风压不足。
叶片数目:各种规格风扇叶片的截面曲线、倾角等基本相若,每片叶片宽度往往取决于
扇叶的高度。为了保证叶片间距不致过大,影响风压,径高比较小(即相对较薄)的风扇多
采用增加叶片数目的方法弥补。不论叶片数目是多是少,轴流风扇的叶片数目却往往是3、
7、11等奇数,这是由于若采用偶数片形状对称的扇叶,又没有调整好平衡,很容易使系统
发生共振,倘叶片材质又无法抵抗振动产生的疲劳,将会使叶片或心轴发生断裂,因此多设
计为关于轴心不对称的奇数片扇叶设计。这一原则普遍应用于包括部分直升机螺旋桨在内的
各种扇叶设计中。
叶端间隙:如何调整扇叶与外框之间所存在的间隙是风扇设计中的一大难题。间隙过小
会令此间气流与叶片、外框发生摩擦,增大噪音;增大间隙则会由于反激气流等影响耳降低
风扇效率——间隙增大1%,则全压功率下降约2%。
叶片弧度:扇叶除了在截面上具有一定曲率外,在俯视平面内也并非沿着径向笔直延伸,
而是向着旋转方向略有弯曲,呈一定弧度。如果叶片沿径向笔直延伸,风扇旋转所带动的气
流在出风口一侧将呈散射状,送风距离短,且“力量”不集中;如现行产品版略带弧度,则可
保证吹出气流集中在出风口正前方的柱状空间内,增加送风距离与风压。
主轴直径:由于电机与轴承的存在,轴流风扇主轴所在的中心部分难免一定无气流通过
的盲区,主轴直径便决定着此盲区的大小。主轴直径的大小则主要取决于风扇电机的功率
——大功率的电机需要更大的定子绕组线圈,必然占用更多的空间,在无法纵向扩展(增加
高度)的情况下,便只好横向扩展(增大面积)。
叶片光滑度:这是一项非设计因素影响的指标,基本上取决于生产者的模具成形与后期
处理工艺。在设计曲线之外,叶片上的不平整会在旋转中产生紊流,增加摩擦,降低风扇效
率,折损风扇性能,增大工作噪音。因此,应对叶片表面的光滑度严格控制,如果所购产品
处理不佳,则应考率采用手工打磨等后续手段弥补。
9、涡轮风扇是与轴流风扇并驾齐驱的另一大类空气导流设备:Blower,译为中文即吹风机、
送风机。顯然,最開始上邊講到的風扇葉,是這種類型。其工作方式与轴流风扇有较大的不
同,反而与水泵较为相似。它的扇叶与旋转面垂直,呈环形排列,空气由轴向进入环形扇叶
包围的空间,被扇叶旋转带动的离心效应横向甩出,通过直板状截面同样基于Joukowski机
翼截面曲线设计的扇叶时受到推压,沿扇叶旋转方向的切线吹出,在扇叶外围形成一道旋涡
状的散射气流,再受到蜗牛壳状外框的导流,从一侧的开口切向吹出。
其优势在于:
1.可根据使用需要,大范围的对叶片长度、叶片宽度、叶片数量、出风口形状等进行调
整;
2.离心式导流,送出气流平顺、集中,湍流少,无盲区;
3.叶片数量多,过风面上的总投影面积甚至大于过风面积,利用离心效应,较轴流风扇
可提供更大的风压
2024年3月24日发(作者:皮代珊)
风扇叶设计参数:
就將風扇設計進行到底吧:
衡量一款风扇的品质,最重要的两个方面为性能与寿命,其次便是越来越受到关注
的工作噪音;此外,关系到能否正常使用,还必须注意风扇的规格与功率。
与底面尺寸息息相关的数据为过风面积(风扇底面积减去外框与电机占据部分所占面积
的结果),进一步则影响到风扇的重要性能指标“风量”。拥有更大的底面尺寸,一般就可以
获得更大的过风面积,在风速相当的情况下,将获得更大的风量;反过来考虑,就可以降低
风速却不减少风量,采用“大口径”风扇也是目前风冷散热器发展的大趋势之一。
增加风扇的高度有利于增大风扇功率、加大扇叶面积,都可以增强风扇的性能;有些
风扇也会利用增加的高度在外框上添加导流片或改变扇叶旋转面方向(即非轴流风扇)等。
1、风速是风扇重要的性能指标之一,与最重要的两项性能指标之一风量关系密切。
风速即风扇出风口或进风口的空气流动速度,单位一般为m/s;仅是某一位置的速度
数值,不能完全体现风扇的性能。风速在不同位置数值可能有较大差异,且平均值难以计算,
一般不用来表示风扇的性能。
风速的高低主要取决于扇叶的形状、面积、高度以及转速。扇叶形状设计、面积、高度
的影响较为复杂;风扇转速越快,风速越快,则是显而易见的常识。
2、风量:
风量是风扇最重要的两项性能指标之一。
风量即单位时间内通过风扇出风口(或进风口)截面的空气体积,单位一般为cfm,即
立方英尺每分-cubic feet per minute,或cmm,即立方米每分- cubic metres per minute。风量
是风扇性能的整体衡量指标,不受到尺寸、结构、方式的限制,也不限于直流无刷风扇,可
适用于任何空气导流设备。
风量=平均风速 x 过风面积。可见,风扇风量的大小基本取决于风速的高低与过风面
积的大小。过风面积相同,风速越高,风量越大;风速相同,过风面积越大,风量越大。
3、风压:
风压是风扇最重要的两项性能指标之一。
风压即风扇能够令出风口与入风口间产生的压强差,单位一般为mm(cm) water
column,即毫米(厘米)水柱(类似于衡量大气压的毫米汞柱,但由于压强差较小,一般以
水柱为单位)。风压是衡量风扇“强劲”程度的重要指标,如果将风量比作一把武器的挥击力
量,那么风压就是这把武器的锋利程度。
风压主要取决于扇叶的形状、面积、高度以及转速,前三者的影响较为复杂,于转速的
关系则简单直接——转速越快,风压越大。
4、风扇产品所说明的风量与风压均为理想状态下的最大值,即风扇入风口与出风口之间无
压强差状态下的风量(最大风量),以及风扇向密闭气室内吹风,直至风量为零状态下气室
与外界气压的差值(最大静压)。它们并非两个孤立的性能指标,而是互相制约着,之间的
关系就是流体力学中典型的流速与压强间的关系——风量随着压强差的增大而减小,两者互
相制约的程度则取决于扇叶形状与整体结构设计。
5、转速:
转速是风扇各项性能指标的根本决定因素之一。
转速即风扇扇叶在单位时间内旋转的周数,单位一般为rpm,即rounds per minute-转每
分。转速是风扇最容易测量的参数,高转速是各种“暴力”风扇力量的源泉,也是大噪音的根
源。
转速基本上取决于风扇采用的电机性能。
只要确定了风扇的物理规格、结构,各种性能就全部由转速决定。转速可以影响到风速、
风量、风压、噪音、功率,甚至使用寿命。转速越高,风扇性能越强,即风速越快,风量越
大,风压越大;同时,转速高,摩擦、振动就多、噪音就大,轴承等损耗设备的寿命就短;
转速提高,电机消耗功率增大也是必然结果。
6、噪音:
噪音是各种设备越来越受到关注的指标。
噪音即风扇工作过程中产生的“非乐音”声响。目前较为通行的测量标准为计权声级测
量,通常采用A声级计权,常用单位:分贝(A)或dBA。
A声级计权模拟人耳的听声规律,能够较好地反映人耳对噪声的强度与频率的主观感
觉,据此制作电计算曲线计权网络,具有以下优点:
1.使用单一的评价参数,方便;
2.该曲线能较好地模拟人耳的听声特点;
3.将主观因素与客观物理量恰当结合起来,可用于比较不同场合的噪声;
4.可以用于做为噪声的评价标准。
噪音的强度主要有声强与声压两种衡量方式,声强(声功率)是测量物体单位时间内发
出的声音总能量,声压是测量人耳收到的噪音压强值,通常采用对数形式表示,是一种“相
对级别”,故将测量仪器称为声级计。原理公式如下:
声强级数:SIL=log(I/I0)(Bel/贝尔)=10 x log(I/ I0)(dB/分贝);
其中I为测量声强,I0=10^(-12) W/m^2为最小可闻声强。
声压级数:L=log(p^2/p0^2)(Bel/贝尔)=10 x log(p^2/p0^2)(dB/分贝);
其中p为测量声压,p0为最小可闻声压,单位:N/m^2。
由上式可见,0dB是人耳听力的阈值。120-130dB是一般人能承受的最大声音。一般人
能够分辨的最小声音变化是3dB的声压或1.5dB的声强。3dB的声强增量相当于测得的声强
加倍。而5dB的声强增量才使人听到的声音响度加倍。6dB增量相当于测得的声压加倍,
而10dB的声压增量才使人听到声音响度加倍。
一些典型环境噪音声级(声压)如下:
安静的图书馆或耳语时约为30dB;
一般家庭约为40dB;
正常谈话约为60dB;
商用卡车或火车约为90dB;
喷气式飞机或起飞的火箭约为120dB;
虽然喷气式飞机的dB值看来只是安静的图书馆的4倍,但由于采用了对数表示法,实
际差距远不止于此。根据上文公式略加计算可知,两者测量声压的比值为p1/p2=
10^(120/20)/10^(30/20)=10^6/10^1.5=10^4.5≈31622.78,即喷气式飞机的噪音对人耳造成的
声压是安静图书馆中的31622.78倍!
噪音是风扇除性能之外,影响“适用性”的重要参数。长时间处于高声级噪音环境绝对是
对人身体与精神的摧残!
7、风冷散热器的工作噪音主要有三个来源:轴承的摩擦与振动、扇叶的振动、风噪。
1.轴承的摩擦与振动:不但产生噪音,而且影响性能,缩短器件寿命,降低能源利用效
率,是产品设计中尽量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
2.扇叶的振动:一般采用塑料制作的风扇扇叶具有一定的韧性,可以承受一定程度的物
理形变,同样也会在推动空气过程中因受力发生振动,但幅度一般较小。另一种较为严重的
振动则是由于扇叶质量分布不均,质心与旋转轴心存在偏心距所致。当扇叶面积(质量)或
偏心距较大的情况下,可能会带动风扇甚至散热器整体发生振动,进而波及整个机箱。如果
发生此类现象,则应怀疑风扇品质与工作状态。
3.风噪:流动的空气之间互相冲扰,与周围物体发生摩擦,叶片对气流的分离作用,周
期性送风的脉动力等,都会产生噪音。空气流速越快,湍流越多,往往风噪也越大,而且会
随着风速的提高呈加速度增大。普通的轴流风扇会在扇叶与外框间的空隙处产生反激气流,
产生较大风噪的同时,更会对风量造成不利影响,也正因此出现了折缘、侧进风等改良设计。
噪音的主要影响就体现在使用者的身心健康与安全之上,而与噪音相伴的振动则可能导
致芯片磨损、接口松动、盘片划伤等危及使用的现象。
选择风扇时,应当关注风扇的工作噪音,要求自然是越小越好。但厂家在产品参数中所
提供的噪音数据,往往与实际使用中的效果存在一定差距,不可直接以之为准,这主要是由
于工业标准测试方法与实际使用环境存在差别所致。
根据经验:
标称噪音低于27dBA的风扇,均可归入静音之列;标称噪音27~33dBA的风扇,勉强
可算“安静”,但无法忽视其存在;标称噪音33~40dBA的风扇,单独工作已经令人感到嘈
吵,配合散热片后更甚;标称噪音在40dBA之上的风扇,一般为强劲的“暴力”扇,本身工
作噪音已不容小觑,搭配散热片后长期使用绝对是对人耳忍耐限度的挑战。
8、扇叶:
常见的风扇扇叶截面曲线,一般基于Joukowski(茹科夫斯基,俄国著名的空气动力学
家,当代航空科学的开拓者,提出了茹科夫斯基函数,奠定了机翼空气动力计算的理论基础)
机翼截面曲线设计,再按照设计需要,根据叶片根部及端部与旋转轴之夹角、根部及端部宽
度等数据进行旋转堆叠,形成三维扇叶曲面,并进行曲线拟合,最终完成整个扇叶模型设计。
扇叶的性能受到众多参数的影响,如层叠高度、叶片曲率、叶片倾角、叶片间距、叶片
厚度、叶片数目、叶片冲角、叶端间隙、叶片宽度、主轴直径等等,且各参数间互相制约,
关系复杂。不断的调整各项参数,寻找最适合目标工作要求的组合,便是进行扇叶设计的研
究人员所从事的工作。若要将这些参数全部解释清楚并加以分析,足以写出几篇博士论文了,
但本文只是浅要分析风冷散热器的相关技术,实无此必要,笔者也尚无此能力-_-。因此,
仅将几个用户较为关注的参数略加介绍:
叶片曲率:在一定范围内,叶片曲率越大,相同转速下,气体动能也就越大,即风量与
风压越大;同时,叶片所受的阻力也越大,要求电机的扭力更大。当弧高/弦长的比值超过
0.1时,升力系数便不再呈线性增加,故“一定范围”即0.05<弧高/弦长<0.1。
叶片倾角:倾角越大,叶片上下表面间压力差越大,相同转速下风压越大;但上表面压
力过大,可能产生回流现象,反而降低风扇性能。因此,叶片倾角也应在一定限度内提升。
叶片间距:叶片间的距离过小,会导致气流扰动,增加叶片表面的摩擦,降低风扇效率;
叶片间的距离过大,则会导致压力损失增大,风压不足。
叶片数目:各种规格风扇叶片的截面曲线、倾角等基本相若,每片叶片宽度往往取决于
扇叶的高度。为了保证叶片间距不致过大,影响风压,径高比较小(即相对较薄)的风扇多
采用增加叶片数目的方法弥补。不论叶片数目是多是少,轴流风扇的叶片数目却往往是3、
7、11等奇数,这是由于若采用偶数片形状对称的扇叶,又没有调整好平衡,很容易使系统
发生共振,倘叶片材质又无法抵抗振动产生的疲劳,将会使叶片或心轴发生断裂,因此多设
计为关于轴心不对称的奇数片扇叶设计。这一原则普遍应用于包括部分直升机螺旋桨在内的
各种扇叶设计中。
叶端间隙:如何调整扇叶与外框之间所存在的间隙是风扇设计中的一大难题。间隙过小
会令此间气流与叶片、外框发生摩擦,增大噪音;增大间隙则会由于反激气流等影响耳降低
风扇效率——间隙增大1%,则全压功率下降约2%。
叶片弧度:扇叶除了在截面上具有一定曲率外,在俯视平面内也并非沿着径向笔直延伸,
而是向着旋转方向略有弯曲,呈一定弧度。如果叶片沿径向笔直延伸,风扇旋转所带动的气
流在出风口一侧将呈散射状,送风距离短,且“力量”不集中;如现行产品版略带弧度,则可
保证吹出气流集中在出风口正前方的柱状空间内,增加送风距离与风压。
主轴直径:由于电机与轴承的存在,轴流风扇主轴所在的中心部分难免一定无气流通过
的盲区,主轴直径便决定着此盲区的大小。主轴直径的大小则主要取决于风扇电机的功率
——大功率的电机需要更大的定子绕组线圈,必然占用更多的空间,在无法纵向扩展(增加
高度)的情况下,便只好横向扩展(增大面积)。
叶片光滑度:这是一项非设计因素影响的指标,基本上取决于生产者的模具成形与后期
处理工艺。在设计曲线之外,叶片上的不平整会在旋转中产生紊流,增加摩擦,降低风扇效
率,折损风扇性能,增大工作噪音。因此,应对叶片表面的光滑度严格控制,如果所购产品
处理不佳,则应考率采用手工打磨等后续手段弥补。
9、涡轮风扇是与轴流风扇并驾齐驱的另一大类空气导流设备:Blower,译为中文即吹风机、
送风机。顯然,最開始上邊講到的風扇葉,是這種類型。其工作方式与轴流风扇有较大的不
同,反而与水泵较为相似。它的扇叶与旋转面垂直,呈环形排列,空气由轴向进入环形扇叶
包围的空间,被扇叶旋转带动的离心效应横向甩出,通过直板状截面同样基于Joukowski机
翼截面曲线设计的扇叶时受到推压,沿扇叶旋转方向的切线吹出,在扇叶外围形成一道旋涡
状的散射气流,再受到蜗牛壳状外框的导流,从一侧的开口切向吹出。
其优势在于:
1.可根据使用需要,大范围的对叶片长度、叶片宽度、叶片数量、出风口形状等进行调
整;
2.离心式导流,送出气流平顺、集中,湍流少,无盲区;
3.叶片数量多,过风面上的总投影面积甚至大于过风面积,利用离心效应,较轴流风扇
可提供更大的风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