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24日发(作者:呼勃)
维普资讯
第l4卷第6期
水利科技与经济
V01.14 N6.6
2008年6月
Water Conservancy Science nad Technology and Economy
Jun.,2008
截流沟不冲水力最优纵横断面设计的探讨
孙秀春
(五常市水利勘测设计队,黑龙江五常150200)
[摘要】所谓水力最佳断面,就是在渠道的过水断面面积、底坡、糙率一定时,通过流量最大的
断面。研究水力最佳断面在渠道设计中的重要意义,提出相应采取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截流沟;水力最佳断面;分析结果
【中图分类号]TV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6—7175(2008)06—0458—01
渠槽的过水断面型式有很多种,对于人工修建的明
:
吉.s 1
渠,为了便于施工和符合水流运动特点,一般都做成对称
^ ,l
的规则断面,工程中常见的有梯形断面、矩形断面、圆形
式中 为在截流沟内实际出现的流速; 为允许的不
断面、U型断面和复式断面等,下面主要讨论工程中应用
冲流速;,l为糙率;R为水力半径;S为纵坡。
最广的梯形断面渠道,研究水力最佳断面在渠道设计中
当 l宴≤ 时,截流沟不会发生冲刷现象,故
的重要意义。
÷ 号.s专≤
1梯形水力最佳断面关系式的推导
经整理,得出梯形断面内不发生冲刷的条件是
体现梯形水力最佳横断面的关系公式
号5吉≤ 或 ≤( )号
口:
粤:2 ̄,/1+m2一m (1)
截流沟内的流量
式中。为横断面的宽深比;B为截流沟底宽度;日为截流
Q:A :(口+m)^ { 号.s吉
沟内水的深度;m为边坡系数;口和m都无因次。
设 :2 ̄/1+ ,则口= 一2m
因为 = = = ^
为了得出式(1),下面的一种推导方法比较简便,设
^ :(业)
口+m
=
b+2h ̄/1+m2=b+m'h=(口+m )h
b= A
所以Q= 如号.s专
—
mh
号.s专 (2)
A=(口+m)h
故 =}一mh+m h
把 号.s吉: 和 :( )吾代入式(2)得
式中 为湿周;A为过水断面面积。
:
当过水断面面积A一定时, 最小的断面就是水力最
(口+m ) 一.(哗)s吉 , ‘
佳断面。为了使 最小,设 :o
Q(垒±塑!一.n3V ̄4
(口+m .s号
譬:一一 一m+mt:0 一m
,
:n
即一 一m+mI:0
把口=m 一2m代入上式中得
得 孚:口: 一2m=2( ̄,/1+m 一m)
Qs吾:n, 导
2 不冲水力最佳梯形断面流量Q与
,
:
。 m’一m
纵坡的关系式
=
4(m 一m)rt3 (3)
f下转第465页)
用曼宁公式表示为
[收稿日期]2008—02—1O
[作者简介]孙秀春(19r71一),女,黑龙江五常人,工程师,从事水利工程勘测、规划、设计、施工工作.
・--——
458・--——
维普资讯
梁铁山,等:沈阳市北部地区集雨节灌技术与开发可行性研究
面积较大且又集中的雨水集蓄系统,更应给予足够重视
和充分的研究。节水灌溉技术现已在世界各地广泛开
展,我国通过多年研究与开发,现已具备了一定的技术经
验。如何将其与集雨工程结合在一起,实现水资源的最
第6期
雨示范工程4处,发展庭院经济2处。
(2)完成一切观测手段设备的进入现场安装与观测人
员培训。
(3)配套不同型式的节水灌溉技术,进行用水量监测
和水质监测。
高利用率,是本次研究的主要内容。
4.2雨水的存储与防渗、防污染、净化技术
由于地质条件的不同,长时间存储雨水就需要搞好
(4)观测统计各类集雨工程的效应与效益。
(5)制订沈阳地区《集雨工程技术规范》及《竣工验收
标准》。
防渗设施,寻求简便经济的防污染、净化技术。
5项目达到的技术指标及指标分析
8 项目推广应用前景及直接技术经
济、社会效益分析
水是人类生活的基本需求,满足这一基本需求而产
生的效益是不能用金钱来衡量的。但就过去几年的实践
来看,开展集雨节灌工程开发,确实缓解了各缺水地区对
水的需求矛盾,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率,实现水的利用率
达到9o%,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如
果大面积推广,可以从根本上实现当地生态气候的良性
循环。此外,一般缺水地区都是经济相对落后地区,如果
配合庭院经济开发,调整农作物种植结构,可以帮助农民
沈阳市北部地区是一个水资源短缺的地区,水资源
问题已逐渐成为制约这一地区经济发展的瓶颈。由于地
形条件和经济条件的限制,当地没有修建大型骨干水利
工程的条件。因此,如何充分利用当地降雨资源,发展灌
溉,提高作物产量,帮助当地人民脱贫致富,不但是当地
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是全市农业生产中一个带战略
性的问题。
增加收入,实现稳步脱贫。据初步推算,投入产出比可以
达到1:2。
康法两县是一个农业大区,广大的农村,房前屋后面
积极大,还有场院,村庄道路和田间道路等。而且,这一
地区人口密度小,人均土地面积较为充裕,并且土地多为
坡地,有利于修建雨水汇集场,为配套的自流灌溉提供了
有利条件。根据国内经验,凡有效降雨在250咖以上的
6项目的技术路线
通过在康法地区进行集雨节灌试验示范工程建设,
分别选择田间道路、庭院、场院作为集雨汇流场,建设不
同型式的集雨工程,结合不同型式的节水灌溉技术,通过
经济技术、施工条件以及经济效益的对比分析,选择最适
合该地区的集雨节灌技术。
地区,均适宜开发雨水资源,除解决生活用水外,因地制
宜地结合节水灌溉,做到秋蓄春用,长蓄短用,变被动抗
旱为主动抗旱,这是我国21世纪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一
个有效途径,开发利用前景十分广阔。
7项目实施方案及计划进度安排
(1)在康法地区选择在不同条件下用不同材料建设集
[参考文献]
[1] 张祖新.我国北方地区雨水集蓄与节水灌溉技术
[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1.227—229.
流量的影响不显著;在流量遇到这种情况时,为了避免冲
刷,可采取下列办法:
(上接第458页)
因此式(3)称为不冲水力最佳梯形断面的流量O与
纵坡S的关系式,简称Q S公式。
在某个具体地区,m、n、 常接近于一个常数,在实
践中,为了计算方便,也常选用一个常数,因此式(3)可写
成
Q.s =K
式中 为小数常数。
(4)
(1)加宽沟底,增加P值,以抵抗冲刷,但Q值不宜过
大,应≤12。
(2)将一条大沟,分成若干条小沟。
(3)修建谷坊,形成局部跌水,减缓截流沟纵坡。
第一种办法,防冲刷的作用不大;第二种办法,使黄
土高原更加支离破碎,不便于耕种;在实践中,多采用第
三种办法,使沟壑川台化,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治沟方
(5)
法。
式(4)也可写成
Q=K/S
3 结果分析
(1)每一个S都有一个与之相对应的Q值,在它们的
配合下,即能保证不冲,又能保持达到水力最佳断面的要
求。
[参考文献]
[1]李庆扬,王能帮,易大义.数值分析[M].武汉:华中
理工大学出版社,1996.97—90.
[2]李序亮.水力学[M].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
1978.136—152.
(2)在同时满足了不冲水力最佳条件的情况下,小流
量要求的纵坡大,大流量要求的纵坡小。
(3)在流量较小的情况下,较大幅度地变化纵坡,对
[3]黄开路,张晓莲,柳凤明.悬链线形断面明渠的水力
计算探讨[J].黑龙江水专学报,2006,33(3):41—42.
-—-——
465・-——
2024年3月24日发(作者:呼勃)
维普资讯
第l4卷第6期
水利科技与经济
V01.14 N6.6
2008年6月
Water Conservancy Science nad Technology and Economy
Jun.,2008
截流沟不冲水力最优纵横断面设计的探讨
孙秀春
(五常市水利勘测设计队,黑龙江五常150200)
[摘要】所谓水力最佳断面,就是在渠道的过水断面面积、底坡、糙率一定时,通过流量最大的
断面。研究水力最佳断面在渠道设计中的重要意义,提出相应采取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截流沟;水力最佳断面;分析结果
【中图分类号]TV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6—7175(2008)06—0458—01
渠槽的过水断面型式有很多种,对于人工修建的明
:
吉.s 1
渠,为了便于施工和符合水流运动特点,一般都做成对称
^ ,l
的规则断面,工程中常见的有梯形断面、矩形断面、圆形
式中 为在截流沟内实际出现的流速; 为允许的不
断面、U型断面和复式断面等,下面主要讨论工程中应用
冲流速;,l为糙率;R为水力半径;S为纵坡。
最广的梯形断面渠道,研究水力最佳断面在渠道设计中
当 l宴≤ 时,截流沟不会发生冲刷现象,故
的重要意义。
÷ 号.s专≤
1梯形水力最佳断面关系式的推导
经整理,得出梯形断面内不发生冲刷的条件是
体现梯形水力最佳横断面的关系公式
号5吉≤ 或 ≤( )号
口:
粤:2 ̄,/1+m2一m (1)
截流沟内的流量
式中。为横断面的宽深比;B为截流沟底宽度;日为截流
Q:A :(口+m)^ { 号.s吉
沟内水的深度;m为边坡系数;口和m都无因次。
设 :2 ̄/1+ ,则口= 一2m
因为 = = = ^
为了得出式(1),下面的一种推导方法比较简便,设
^ :(业)
口+m
=
b+2h ̄/1+m2=b+m'h=(口+m )h
b= A
所以Q= 如号.s专
—
mh
号.s专 (2)
A=(口+m)h
故 =}一mh+m h
把 号.s吉: 和 :( )吾代入式(2)得
式中 为湿周;A为过水断面面积。
:
当过水断面面积A一定时, 最小的断面就是水力最
(口+m ) 一.(哗)s吉 , ‘
佳断面。为了使 最小,设 :o
Q(垒±塑!一.n3V ̄4
(口+m .s号
譬:一一 一m+mt:0 一m
,
:n
即一 一m+mI:0
把口=m 一2m代入上式中得
得 孚:口: 一2m=2( ̄,/1+m 一m)
Qs吾:n, 导
2 不冲水力最佳梯形断面流量Q与
,
:
。 m’一m
纵坡的关系式
=
4(m 一m)rt3 (3)
f下转第465页)
用曼宁公式表示为
[收稿日期]2008—02—1O
[作者简介]孙秀春(19r71一),女,黑龙江五常人,工程师,从事水利工程勘测、规划、设计、施工工作.
・--——
458・--——
维普资讯
梁铁山,等:沈阳市北部地区集雨节灌技术与开发可行性研究
面积较大且又集中的雨水集蓄系统,更应给予足够重视
和充分的研究。节水灌溉技术现已在世界各地广泛开
展,我国通过多年研究与开发,现已具备了一定的技术经
验。如何将其与集雨工程结合在一起,实现水资源的最
第6期
雨示范工程4处,发展庭院经济2处。
(2)完成一切观测手段设备的进入现场安装与观测人
员培训。
(3)配套不同型式的节水灌溉技术,进行用水量监测
和水质监测。
高利用率,是本次研究的主要内容。
4.2雨水的存储与防渗、防污染、净化技术
由于地质条件的不同,长时间存储雨水就需要搞好
(4)观测统计各类集雨工程的效应与效益。
(5)制订沈阳地区《集雨工程技术规范》及《竣工验收
标准》。
防渗设施,寻求简便经济的防污染、净化技术。
5项目达到的技术指标及指标分析
8 项目推广应用前景及直接技术经
济、社会效益分析
水是人类生活的基本需求,满足这一基本需求而产
生的效益是不能用金钱来衡量的。但就过去几年的实践
来看,开展集雨节灌工程开发,确实缓解了各缺水地区对
水的需求矛盾,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率,实现水的利用率
达到9o%,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如
果大面积推广,可以从根本上实现当地生态气候的良性
循环。此外,一般缺水地区都是经济相对落后地区,如果
配合庭院经济开发,调整农作物种植结构,可以帮助农民
沈阳市北部地区是一个水资源短缺的地区,水资源
问题已逐渐成为制约这一地区经济发展的瓶颈。由于地
形条件和经济条件的限制,当地没有修建大型骨干水利
工程的条件。因此,如何充分利用当地降雨资源,发展灌
溉,提高作物产量,帮助当地人民脱贫致富,不但是当地
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是全市农业生产中一个带战略
性的问题。
增加收入,实现稳步脱贫。据初步推算,投入产出比可以
达到1:2。
康法两县是一个农业大区,广大的农村,房前屋后面
积极大,还有场院,村庄道路和田间道路等。而且,这一
地区人口密度小,人均土地面积较为充裕,并且土地多为
坡地,有利于修建雨水汇集场,为配套的自流灌溉提供了
有利条件。根据国内经验,凡有效降雨在250咖以上的
6项目的技术路线
通过在康法地区进行集雨节灌试验示范工程建设,
分别选择田间道路、庭院、场院作为集雨汇流场,建设不
同型式的集雨工程,结合不同型式的节水灌溉技术,通过
经济技术、施工条件以及经济效益的对比分析,选择最适
合该地区的集雨节灌技术。
地区,均适宜开发雨水资源,除解决生活用水外,因地制
宜地结合节水灌溉,做到秋蓄春用,长蓄短用,变被动抗
旱为主动抗旱,这是我国21世纪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一
个有效途径,开发利用前景十分广阔。
7项目实施方案及计划进度安排
(1)在康法地区选择在不同条件下用不同材料建设集
[参考文献]
[1] 张祖新.我国北方地区雨水集蓄与节水灌溉技术
[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1.227—229.
流量的影响不显著;在流量遇到这种情况时,为了避免冲
刷,可采取下列办法:
(上接第458页)
因此式(3)称为不冲水力最佳梯形断面的流量O与
纵坡S的关系式,简称Q S公式。
在某个具体地区,m、n、 常接近于一个常数,在实
践中,为了计算方便,也常选用一个常数,因此式(3)可写
成
Q.s =K
式中 为小数常数。
(4)
(1)加宽沟底,增加P值,以抵抗冲刷,但Q值不宜过
大,应≤12。
(2)将一条大沟,分成若干条小沟。
(3)修建谷坊,形成局部跌水,减缓截流沟纵坡。
第一种办法,防冲刷的作用不大;第二种办法,使黄
土高原更加支离破碎,不便于耕种;在实践中,多采用第
三种办法,使沟壑川台化,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治沟方
(5)
法。
式(4)也可写成
Q=K/S
3 结果分析
(1)每一个S都有一个与之相对应的Q值,在它们的
配合下,即能保证不冲,又能保持达到水力最佳断面的要
求。
[参考文献]
[1]李庆扬,王能帮,易大义.数值分析[M].武汉:华中
理工大学出版社,1996.97—90.
[2]李序亮.水力学[M].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
1978.136—152.
(2)在同时满足了不冲水力最佳条件的情况下,小流
量要求的纵坡大,大流量要求的纵坡小。
(3)在流量较小的情况下,较大幅度地变化纵坡,对
[3]黄开路,张晓莲,柳凤明.悬链线形断面明渠的水力
计算探讨[J].黑龙江水专学报,2006,33(3):41—42.
-—-——
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