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USBMI致力于为网友们分享Windows、安卓、IOS等主流手机系统相关的资讯以及评测、同时提供相关教程、应用、软件下载等服务。

摩托罗拉亚洲区设计总监邱丰顺

IT圈 admin 45浏览 0评论

2024年3月25日发(作者:经心香)

摩托罗拉亚洲区设计总监邱丰顺、资深设计师陈铭镛访谈

作者: fape art2000 来源: 视觉同盟专稿 时间: 2005年12月12日

2005年12月1-2日,由美国伊利诺理工学院(简称IIT)设计学院和中国知识产权局主办的

国际领先设计与中国新兴市场论坛在京举行。期间我们遇到了参会嘉宾摩托罗拉亚洲区设计

总监邱丰顺和资深工业设计师陈铭镛并做了简短访谈。

邱丰顺,1990年台湾大同大学工业设计系毕业,2003年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EMBA毕业。曾

任飞利浦台北设计中心资深设计专案经理,台湾实践大学工业设计系讲师,现任摩托罗拉亚

洲区设计总监,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工业设计系特聘讲师。

陈铭镛,1990年台湾实践大学工业设计系毕业,2003年澳大利亚斯温伯尔尼科技大学设计研

究( Design Research )专业研究生毕业。曾任飞利浦台北设计中心产品设计师,摩托罗拉

北京设计中心资深工业设计师。

采访人:樊鹏

摄影:廖翔

采访时间:2005年12月2日

采访地点:北京

视觉同盟:请谈谈参加国际领先设计与中国新兴市场论坛的感受?

邱丰顺:从议程来讲的话,每个人的感受不一样,因为我本身已经在北京呆了五年了,所以

当然有一些信息对我来讲已经不是那么新鲜了,但对一些国外的嘉宾,他们会有一些感触。

很多演讲者都谈到中国大陆的设计现在面临的问题,我认为只谈问题对中国的设计是不公平

的。当然我们必须要承认中国在设计领域跟全世界有一段的距离,但是作为刚刚发展20多年

的行业,在发展初期遇到这些问题是在所难免的。不管是日本、韩国都是一样,其实都走过

这条路。中国在这样的一个过程当中,算是一个后起之秀,我觉得我们接受的挑战更大,每

个人都知道我们现在还有一段很长的距离要走,这就是今天很多参会者为什么花那么高昂的

金额来参加这个会议的原因,他们希望能够跟外面有一些互动。所以昨天(会议第一天)我

的感觉,可能比较偏重于是谈中国大陆设计的现状,在谈中国设计出现的问题,但是没有提

出我们要怎么去改进的方法。中国的设计人才事实上跟全世界设计人才从本质上来讲没有任

何差异,那怎么提供一个什么样的机会让中国本地的设计人才能够透过一个channel(管道)

发展起来,中国大陆的企业管理者也逐步意识到这个问题,现在也有企业开始打造国际的品

牌,象联想并购IBM、TCL并购汤姆逊等,这样给中国设计一个更大舞台施展从而快速发展。

那我相信中国会用比日本、韩国用更短的时间达到这个目的。我为什么有这么个信念,第一

个是人,就是说中国设计界这些人的素质我觉得跟全世界优秀的没什么差异,他本身的这些

技巧没有差异的;第二个就是中国有很大的市场,这个市场就在你(设计师)本土,没有人

比中国人更了解这个市场,所以我认为会很快速的,会在工业设计这一块表现的更加明显。

视觉同盟:您作为MOTO亚洲区的设计总监,能介绍一下亚洲区的设计团队?

邱丰顺:我们现在是这样,讲到亚洲区这个团队之前事实上必须要讲到整个MOTOROLA全世界

的概况,你才会比较出亚洲区是怎么样的。MOTOROLA总部在芝加哥,全世界大概有270多位

(设计师),精确数目没办法知道,在北京这一边大概有四十多位设计师。我们在韩国也有

设计中心,韩国大概也是三四十位(设计师),在新加坡比较少,大概五六个人,所以在亚

太地区就是这三个设计中心。北京、韩国跟新加坡(设计中心)以前都是归我管,现在因为

工作职务的关系,韩国已经独立出来了就不由我负责了。他们(韩国设计中心)比较着重是

在CDMA,我们北亚中心(北京)就是GSM还有高端的一些产品,新加坡是是负责低端的产品,

主要的分工就是这样的。我们这一边在亚太地区来讲的话大概工业设计占的还不是唯一主要

的部分,我们大概有四十多位设计师在工业设计,界面设计部分也将近二十七八位,而且大

概明年预计会扩编到,会扩编到四十位左右,所以这个整个加起来明年的团队有一个计划大

概是到六十位左右,工业设计大概不会再增加了。

视觉同盟:为什么在UI方面会有一些扩展,把这个团队扩展的这么大?

邱丰顺:我觉得不能用工业设计师的角度去看user interface designer(用户界面设计师),

因为user interface designer分工更细,比如说一个工业设计师他一个人他可能就可以

handle(负责)整个project(项目),但是user interface designer不可能,一个UI project

的完成可能需要十个人甚至二十个人的team(团队)去完成。所以这么看的话一个工业设计

师对应到五个user interface designer,所以在你心目中可能觉得我们扩编很快,但是在

我们觉得可能还不够,还有更重要是MOTO在北京有一个研发部将近一千人,那这么大规模的

研发团队当然要有相对应设计师去跟他们配合来把这些产品推到市面上。

陈铭镛:北京设计中心的产品研发比较集中就是在手写输入。这款手机是我设计的,这款手

机月底就会上市。(这时陈铭镛为我们展示一款即将上市的手写输入手机,因为保密现在无

法提供照片,可以看出这款手机不像传统手写输入手机那么大,体积非常小,应该是定位于

女性)

因为我们MOTO在北亚这边还是在手写输入上面是最强的,在这商务机上我们也占有一定市场

份额。所以北亚这边将来会有很多产品会把这样的功能慢慢的加进去。

视觉同盟:我们知道MOTO众多的产品线,从高端到低端,而且MOTO在全球各个地区都有这么

多设计中心,何统一协调MOTO一个品牌整体风格呢?

邱丰顺:因为像我本身虽然是位置在北京,但是我直接report给Chicago(直接向总部负责),

我不report给亚太地区这一边的任何人,我们每年度都有(针对多年后上市的新产品的)计

划,基本上在这些计划推出了以后,就会有一个市场战略(来指导设计)。因为我们MOTOROLA

设计的单位事实上六年前才成立,所以不瞒你说,我们也在磨合期,从V70推出了以后我们

(设计部)才渐渐被MOTOROLA甚至被外界认识,事实上我们的设计策略最近比较清楚了,从

V3推出了以后,接着我们会推出U6,然后L7。怎么样去推这些东西(MOTO视觉风格),事实

上我们会在每一次(设计新产品的时候),比如说现在2005年我们可能就在做2007年的东西,

并不是由某个设计中心做,而是全世界设计师(所有MOTO设计师)一起做,我们在每一个礼

拜的时候都要召开一些会议,而且这些东西是公开的,在全世界所有的人(MOTO的设计师)

都可以看的到,比如说美国可能知道北京在做什么,北京知道韩国在做什么,我们都知道大

家在做什么。透过这样公开的讨论,我们渐渐把这些设计语言找出一条路出来,不管是设计

笔式输入的、低端的、高端的,都会有一个(设计)语言在那里。V3是我们第一款完全没有

透过任何的市场测试就推出去,非常得成功。所以我们现在很有自信,当这个推出去成功以

后,我们就知道,这个设计语言是对的,所以我们接着会有一些其它中端的、低端的产品会

跟着V3这样的设计语言去走。同时我们在这个方面我们也在试着另外一个设计语言,相关产

2024年3月25日发(作者:经心香)

摩托罗拉亚洲区设计总监邱丰顺、资深设计师陈铭镛访谈

作者: fape art2000 来源: 视觉同盟专稿 时间: 2005年12月12日

2005年12月1-2日,由美国伊利诺理工学院(简称IIT)设计学院和中国知识产权局主办的

国际领先设计与中国新兴市场论坛在京举行。期间我们遇到了参会嘉宾摩托罗拉亚洲区设计

总监邱丰顺和资深工业设计师陈铭镛并做了简短访谈。

邱丰顺,1990年台湾大同大学工业设计系毕业,2003年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EMBA毕业。曾

任飞利浦台北设计中心资深设计专案经理,台湾实践大学工业设计系讲师,现任摩托罗拉亚

洲区设计总监,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工业设计系特聘讲师。

陈铭镛,1990年台湾实践大学工业设计系毕业,2003年澳大利亚斯温伯尔尼科技大学设计研

究( Design Research )专业研究生毕业。曾任飞利浦台北设计中心产品设计师,摩托罗拉

北京设计中心资深工业设计师。

采访人:樊鹏

摄影:廖翔

采访时间:2005年12月2日

采访地点:北京

视觉同盟:请谈谈参加国际领先设计与中国新兴市场论坛的感受?

邱丰顺:从议程来讲的话,每个人的感受不一样,因为我本身已经在北京呆了五年了,所以

当然有一些信息对我来讲已经不是那么新鲜了,但对一些国外的嘉宾,他们会有一些感触。

很多演讲者都谈到中国大陆的设计现在面临的问题,我认为只谈问题对中国的设计是不公平

的。当然我们必须要承认中国在设计领域跟全世界有一段的距离,但是作为刚刚发展20多年

的行业,在发展初期遇到这些问题是在所难免的。不管是日本、韩国都是一样,其实都走过

这条路。中国在这样的一个过程当中,算是一个后起之秀,我觉得我们接受的挑战更大,每

个人都知道我们现在还有一段很长的距离要走,这就是今天很多参会者为什么花那么高昂的

金额来参加这个会议的原因,他们希望能够跟外面有一些互动。所以昨天(会议第一天)我

的感觉,可能比较偏重于是谈中国大陆设计的现状,在谈中国设计出现的问题,但是没有提

出我们要怎么去改进的方法。中国的设计人才事实上跟全世界设计人才从本质上来讲没有任

何差异,那怎么提供一个什么样的机会让中国本地的设计人才能够透过一个channel(管道)

发展起来,中国大陆的企业管理者也逐步意识到这个问题,现在也有企业开始打造国际的品

牌,象联想并购IBM、TCL并购汤姆逊等,这样给中国设计一个更大舞台施展从而快速发展。

那我相信中国会用比日本、韩国用更短的时间达到这个目的。我为什么有这么个信念,第一

个是人,就是说中国设计界这些人的素质我觉得跟全世界优秀的没什么差异,他本身的这些

技巧没有差异的;第二个就是中国有很大的市场,这个市场就在你(设计师)本土,没有人

比中国人更了解这个市场,所以我认为会很快速的,会在工业设计这一块表现的更加明显。

视觉同盟:您作为MOTO亚洲区的设计总监,能介绍一下亚洲区的设计团队?

邱丰顺:我们现在是这样,讲到亚洲区这个团队之前事实上必须要讲到整个MOTOROLA全世界

的概况,你才会比较出亚洲区是怎么样的。MOTOROLA总部在芝加哥,全世界大概有270多位

(设计师),精确数目没办法知道,在北京这一边大概有四十多位设计师。我们在韩国也有

设计中心,韩国大概也是三四十位(设计师),在新加坡比较少,大概五六个人,所以在亚

太地区就是这三个设计中心。北京、韩国跟新加坡(设计中心)以前都是归我管,现在因为

工作职务的关系,韩国已经独立出来了就不由我负责了。他们(韩国设计中心)比较着重是

在CDMA,我们北亚中心(北京)就是GSM还有高端的一些产品,新加坡是是负责低端的产品,

主要的分工就是这样的。我们这一边在亚太地区来讲的话大概工业设计占的还不是唯一主要

的部分,我们大概有四十多位设计师在工业设计,界面设计部分也将近二十七八位,而且大

概明年预计会扩编到,会扩编到四十位左右,所以这个整个加起来明年的团队有一个计划大

概是到六十位左右,工业设计大概不会再增加了。

视觉同盟:为什么在UI方面会有一些扩展,把这个团队扩展的这么大?

邱丰顺:我觉得不能用工业设计师的角度去看user interface designer(用户界面设计师),

因为user interface designer分工更细,比如说一个工业设计师他一个人他可能就可以

handle(负责)整个project(项目),但是user interface designer不可能,一个UI project

的完成可能需要十个人甚至二十个人的team(团队)去完成。所以这么看的话一个工业设计

师对应到五个user interface designer,所以在你心目中可能觉得我们扩编很快,但是在

我们觉得可能还不够,还有更重要是MOTO在北京有一个研发部将近一千人,那这么大规模的

研发团队当然要有相对应设计师去跟他们配合来把这些产品推到市面上。

陈铭镛:北京设计中心的产品研发比较集中就是在手写输入。这款手机是我设计的,这款手

机月底就会上市。(这时陈铭镛为我们展示一款即将上市的手写输入手机,因为保密现在无

法提供照片,可以看出这款手机不像传统手写输入手机那么大,体积非常小,应该是定位于

女性)

因为我们MOTO在北亚这边还是在手写输入上面是最强的,在这商务机上我们也占有一定市场

份额。所以北亚这边将来会有很多产品会把这样的功能慢慢的加进去。

视觉同盟:我们知道MOTO众多的产品线,从高端到低端,而且MOTO在全球各个地区都有这么

多设计中心,何统一协调MOTO一个品牌整体风格呢?

邱丰顺:因为像我本身虽然是位置在北京,但是我直接report给Chicago(直接向总部负责),

我不report给亚太地区这一边的任何人,我们每年度都有(针对多年后上市的新产品的)计

划,基本上在这些计划推出了以后,就会有一个市场战略(来指导设计)。因为我们MOTOROLA

设计的单位事实上六年前才成立,所以不瞒你说,我们也在磨合期,从V70推出了以后我们

(设计部)才渐渐被MOTOROLA甚至被外界认识,事实上我们的设计策略最近比较清楚了,从

V3推出了以后,接着我们会推出U6,然后L7。怎么样去推这些东西(MOTO视觉风格),事实

上我们会在每一次(设计新产品的时候),比如说现在2005年我们可能就在做2007年的东西,

并不是由某个设计中心做,而是全世界设计师(所有MOTO设计师)一起做,我们在每一个礼

拜的时候都要召开一些会议,而且这些东西是公开的,在全世界所有的人(MOTO的设计师)

都可以看的到,比如说美国可能知道北京在做什么,北京知道韩国在做什么,我们都知道大

家在做什么。透过这样公开的讨论,我们渐渐把这些设计语言找出一条路出来,不管是设计

笔式输入的、低端的、高端的,都会有一个(设计)语言在那里。V3是我们第一款完全没有

透过任何的市场测试就推出去,非常得成功。所以我们现在很有自信,当这个推出去成功以

后,我们就知道,这个设计语言是对的,所以我们接着会有一些其它中端的、低端的产品会

跟着V3这样的设计语言去走。同时我们在这个方面我们也在试着另外一个设计语言,相关产

发布评论

评论列表 (0)

  1.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