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26日发(作者:逯彩)
大学生“手机控”现象探析(全文)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当代通讯科技迅速发展,人们因科技及其产品而使得生活品质发生翻天
覆地的变化,消费观念同步更新,通讯、娱乐在人们的心目中日显重要,尤其是“90后”、“00后”的大学
生,一时一刻也不能离开手机,离不开虚拟信息世界。手机几乎是大学生沉迷的“生命的全部”,所以大学
生“手机控”现象严重,影响、制约了高校日常的教学、管理秩序,值得我们认真分析、积极解决。
一、大学生“手机控”现象
通讯科技的发展,直接将人们引到消费、娱乐的潮流最前线,科技产品由大哥大、座机的电话通话功能,
迅速升级至通话、聊天(语音、文字、视频)、微信、微博、游戏(程序附带、在线式)音乐等,立体式网
络化功能全覆盖,随时随地地满足人们所思所想的生活需求,同时,也随时随地地引诱大学生沉迷虚拟的网
络世界,精彩炫目而不能自拔。课堂上,自习教室里面,教师在辛勤地讲述、传授知识,大部分学生却在下
面用手机偷着乐:或者戴着耳麦听音乐、或者拿着手机QQ聊天、或者玩在线网络游戏,自娱自乐而无视课
堂学习,传统的听课做笔记的人则寥寥无几。大学生极尽通讯科技之能事,手机从普通的Nokia、Samsung
到OPPO、Iphone、Ipad等,不同品牌不同款式以最炫目的形式尽展校园;电脑亦然,从普通的台式电脑,
迅速更新至联想、惠普、神舟等品牌手提电脑;从普通的通话迅速推广至在线、QQ、视频、等智能化功能。
纵观当今大学校园,大学生基本上是人均一部智能化程度较高的手机,据统计大学生人均拥有1部手机、0.6
台高配置的电脑(近一半的电脑为手提电脑),现代化通讯和学习工具人均花费在1万元以上,资费人均月
消费达50-150元。大学生将手机与电脑交互使用,互相联通,一刻也离不开手机,俨然成了“手机控”。而
所谓“手机控”,控,出自日语“コン(kon)”,取complex(情结)的前头音,指极度喜欢某东西的人、
喜欢的东西。“手机控”就是有手机情结的人,其总把手机带在身边,否则就心烦意乱;就会感到不适应;
经常下意识地寻找手机,不时查看;总有“手机铃声响了”的幻觉,甚至经常把别人的手机铃声当成自己的;
当手机无法连线网络、收不到信号时,脾气也变得急躁。而这一群体中学生所占比例突出。
二、大学生手机控的基本表现
手机作为现代通讯的科技手段,自人类发明起就极大地造福于人类,服务于我们的生产生活,为人们所
- 1 -
接受掌握,所需所用。但大学生在实际学习、生活中使用时,则一味地沉迷手机的各类产品,沉迷于手机的
游戏、网聊等各种功能,出现“手机控”现象,具体为:
1.课堂表现。大学课堂教学一般还是以教师主讲为主,学生听课与讨论互动为辅,但是目前,师生互动
教学很难组织起来,任凭老师在上面如何苦口婆心地讲授,学生却自娱自乐,戴着耳机听着音乐,漫不经心
地看着老师上课;或者拿着手机在抽屉下面玩着未完的网络在线游戏、手机程序游戏,或者在线起劲地用
QQ聊着天;或者讲小话、睡大觉(之前玩游戏太累)等。认真在听讲、做笔记和师生互动的学生则是寥寥
无几,只有在老师课堂巡查、考勤时学生才能清醒、专注一阵子。这样严重影响了正常的教学秩序,教学效
果可想而知。
2.自习表现。教室的早晚自习或自由复习时更是百态丛生:座位上摆着一本或一些书(是否看过不清楚),
学生打电话、QQ聊天(时常有提示音)、讲小话、玩游戏(在线或程序)、上网(逛网店或查资料)、听手机
音乐等,自由出入、自娱自乐的景象随处可见。
3.校园表现。校园里,见得最多的是步履匆忙的学生,边打电话边快步走路、或听着音乐、或聊着QQ
等,注意力完全集中在自己的手机上,全然没有什么安全意识、健康观念、礼貌常识,多半是懵懵懂懂、迷
迷糊糊,一半清醒一半糊涂,很令人担心。
4.考试表现。考试时临时抱佛脚,现在大学生校园发生考试舞弊的比例逐年上升。无论考试主管部门怎
么强调考试纪律与处罚措施,大学生依然顶风作案,不重视平时学习,不注意脚踏实地的积累。临考时宁可
花钱在网上买答案,利用现代通讯工具作弊,花样百出,影响非常恶劣。
5.家庭表现。家长们反映,大学生寒暑假在家时基本上是沉迷电脑,玩网络游戏或者聊天,QQ24小时
在线,通宵达旦,废寝忘食,没有假期作业负担,所以“手机控”现象更加严重。
三、大学生手机控的原因探析
科技发展改变生活,大学生作为幸福的一代人,使用和享受科技带来的社会成果,这本身并没有错,大
学生却存在严重的手机控现象,透过现象和对社会环境诸多因素的认真探析,发现大学生出现“手机控”的
- 2 -
原因有:
1.追求享受,讲究品牌消费,互相攀比风气严重。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化,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教育的
大众化使得大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生活基础,学生作为特殊的消费群体,更加懂得如何较好地享受生活。
不同的社会阶层,不同的家庭经济基础,不同的区域生活习惯,相似的教育经历,使得不同个性的大学生在
个人手机、电脑的消费与娱乐方面具有许多相通之处,所以他们在生活上互相攀比较真,互相交流信息,消
费娱乐上互相影响,传播一种追求物质享受的思想,未加引导使得攀比消费成风。
2.不理性行为使大学生难以自觉区分、合理使用的时间与场地。校园大学生在使用手机时,由于不能正
确处理学习与生活的关系,不能理性地消费娱乐,往往存在:课堂上或自习室,虽然人坐在教室,心却在网
络里,手心合意地在玩弄手机,或游戏或聊天或听音乐,一心二用,手随心动在飘移,眼与屏幻在迷离,学
习也在玩,玩也在玩,人整个就被手机“控制”了:他们不顾正常的教学秩序、自身的学习效果、纪律的三
令五申、自身的安全、身体的健康,一味地沉迷手机;他们失去时间概念,不分轻重缓急,不择场所,一味
地被手机控。总之,人被控,心在飘,学在退,身在虚。
3.沟通过分依赖手机,生活缺乏常识,造成身心疾病。大学生们彼此就在一个教室,对面无语却必须通
过QQ交流;开学时,久未谋面的同学们围坐着,却没有海阔天空地交谈,而是都在默默地玩手机。手机完
全改变了人们传统的话语习惯,感情交流的方式,同时也时常发生精神抑郁、自闭、狂幻、幻听、网络痴迷、
体虚、暴力等危害大学生身心健康的系列问题,严重破坏了校园的和谐稳定。
四、“手机控”解决的有效方法
1.从源头上找准原因,改变认知。要明白手机和网络只是社交的一种手段而已。条条大路通罗马,还有
跟朋友见面聊天、直接的话语表达、与朋友相约运动等其他的社交方法,可以增进彼此的情谊,改变自己的
生活圈。
2.有计划有步骤实行人机分开,回归现实。“QQ24小时在线”,是生活很无聊吗?如果真的无聊,要转
移注意力,回到现实生活中来,多参加一些群体活动,例如爬山、健身、郊游等,尽量把自己拉回现实生活
- 3 -
中。通讯科技的发展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人民的生活,手机只是我们生活的一个工具而已,是人在控制、使
用手机,而不是手机控制人,需要则用,不需要则坚决不用;手机更不是大学生身份、经济条件的好坏标志,
大学生必须学会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以学业为重,专注课本,较快实现注意力转移,人机分开。
3.学会释放压力。现代的大学生,学习、生活和交友压力大。因此,在课余生活中,应积极参加班级、
社团的各类校园文化活动,加强人际的心灵、心理直接沟通,学会增加生活情趣和多样化的娱乐活动,来释
放压力。生活丰富多彩了,自然就不会依赖手机和网络了。
4.学会规划。大学生升入高校,是有十分明确的学习目标的,需要学习、掌握的专业知识与能力很多,
必须学会科学规划好自己大学的四五年黄金人生,有目标才会有动力,有规划才会不会迷失方向,不会沉迷
手机或电脑游戏,学会为自己的职业做短期和长期的规划,并朝着规划的目标去努力,不断追求不断进步、
不断总结、不断成功,真正活出自己的精彩人生。
5.积极引导,严格监督,切实变控为用。学生压力大,除了大学生本身的原因外,社会大环境也有一定
的影响,所以学校、家长、老师、朋辈之间必须将制度管理、心理关心零距离跟进,及时发现问题,认真个
案分析,对“手机控”学生及时给予关心,科学引导,共同商议解决办法,严格监督,将“控”与“学”置
换,调整情绪,学会自我把控,切实变控为用。
- 4 -
2024年3月26日发(作者:逯彩)
大学生“手机控”现象探析(全文)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当代通讯科技迅速发展,人们因科技及其产品而使得生活品质发生翻天
覆地的变化,消费观念同步更新,通讯、娱乐在人们的心目中日显重要,尤其是“90后”、“00后”的大学
生,一时一刻也不能离开手机,离不开虚拟信息世界。手机几乎是大学生沉迷的“生命的全部”,所以大学
生“手机控”现象严重,影响、制约了高校日常的教学、管理秩序,值得我们认真分析、积极解决。
一、大学生“手机控”现象
通讯科技的发展,直接将人们引到消费、娱乐的潮流最前线,科技产品由大哥大、座机的电话通话功能,
迅速升级至通话、聊天(语音、文字、视频)、微信、微博、游戏(程序附带、在线式)音乐等,立体式网
络化功能全覆盖,随时随地地满足人们所思所想的生活需求,同时,也随时随地地引诱大学生沉迷虚拟的网
络世界,精彩炫目而不能自拔。课堂上,自习教室里面,教师在辛勤地讲述、传授知识,大部分学生却在下
面用手机偷着乐:或者戴着耳麦听音乐、或者拿着手机QQ聊天、或者玩在线网络游戏,自娱自乐而无视课
堂学习,传统的听课做笔记的人则寥寥无几。大学生极尽通讯科技之能事,手机从普通的Nokia、Samsung
到OPPO、Iphone、Ipad等,不同品牌不同款式以最炫目的形式尽展校园;电脑亦然,从普通的台式电脑,
迅速更新至联想、惠普、神舟等品牌手提电脑;从普通的通话迅速推广至在线、QQ、视频、等智能化功能。
纵观当今大学校园,大学生基本上是人均一部智能化程度较高的手机,据统计大学生人均拥有1部手机、0.6
台高配置的电脑(近一半的电脑为手提电脑),现代化通讯和学习工具人均花费在1万元以上,资费人均月
消费达50-150元。大学生将手机与电脑交互使用,互相联通,一刻也离不开手机,俨然成了“手机控”。而
所谓“手机控”,控,出自日语“コン(kon)”,取complex(情结)的前头音,指极度喜欢某东西的人、
喜欢的东西。“手机控”就是有手机情结的人,其总把手机带在身边,否则就心烦意乱;就会感到不适应;
经常下意识地寻找手机,不时查看;总有“手机铃声响了”的幻觉,甚至经常把别人的手机铃声当成自己的;
当手机无法连线网络、收不到信号时,脾气也变得急躁。而这一群体中学生所占比例突出。
二、大学生手机控的基本表现
手机作为现代通讯的科技手段,自人类发明起就极大地造福于人类,服务于我们的生产生活,为人们所
- 1 -
接受掌握,所需所用。但大学生在实际学习、生活中使用时,则一味地沉迷手机的各类产品,沉迷于手机的
游戏、网聊等各种功能,出现“手机控”现象,具体为:
1.课堂表现。大学课堂教学一般还是以教师主讲为主,学生听课与讨论互动为辅,但是目前,师生互动
教学很难组织起来,任凭老师在上面如何苦口婆心地讲授,学生却自娱自乐,戴着耳机听着音乐,漫不经心
地看着老师上课;或者拿着手机在抽屉下面玩着未完的网络在线游戏、手机程序游戏,或者在线起劲地用
QQ聊着天;或者讲小话、睡大觉(之前玩游戏太累)等。认真在听讲、做笔记和师生互动的学生则是寥寥
无几,只有在老师课堂巡查、考勤时学生才能清醒、专注一阵子。这样严重影响了正常的教学秩序,教学效
果可想而知。
2.自习表现。教室的早晚自习或自由复习时更是百态丛生:座位上摆着一本或一些书(是否看过不清楚),
学生打电话、QQ聊天(时常有提示音)、讲小话、玩游戏(在线或程序)、上网(逛网店或查资料)、听手机
音乐等,自由出入、自娱自乐的景象随处可见。
3.校园表现。校园里,见得最多的是步履匆忙的学生,边打电话边快步走路、或听着音乐、或聊着QQ
等,注意力完全集中在自己的手机上,全然没有什么安全意识、健康观念、礼貌常识,多半是懵懵懂懂、迷
迷糊糊,一半清醒一半糊涂,很令人担心。
4.考试表现。考试时临时抱佛脚,现在大学生校园发生考试舞弊的比例逐年上升。无论考试主管部门怎
么强调考试纪律与处罚措施,大学生依然顶风作案,不重视平时学习,不注意脚踏实地的积累。临考时宁可
花钱在网上买答案,利用现代通讯工具作弊,花样百出,影响非常恶劣。
5.家庭表现。家长们反映,大学生寒暑假在家时基本上是沉迷电脑,玩网络游戏或者聊天,QQ24小时
在线,通宵达旦,废寝忘食,没有假期作业负担,所以“手机控”现象更加严重。
三、大学生手机控的原因探析
科技发展改变生活,大学生作为幸福的一代人,使用和享受科技带来的社会成果,这本身并没有错,大
学生却存在严重的手机控现象,透过现象和对社会环境诸多因素的认真探析,发现大学生出现“手机控”的
- 2 -
原因有:
1.追求享受,讲究品牌消费,互相攀比风气严重。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化,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教育的
大众化使得大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生活基础,学生作为特殊的消费群体,更加懂得如何较好地享受生活。
不同的社会阶层,不同的家庭经济基础,不同的区域生活习惯,相似的教育经历,使得不同个性的大学生在
个人手机、电脑的消费与娱乐方面具有许多相通之处,所以他们在生活上互相攀比较真,互相交流信息,消
费娱乐上互相影响,传播一种追求物质享受的思想,未加引导使得攀比消费成风。
2.不理性行为使大学生难以自觉区分、合理使用的时间与场地。校园大学生在使用手机时,由于不能正
确处理学习与生活的关系,不能理性地消费娱乐,往往存在:课堂上或自习室,虽然人坐在教室,心却在网
络里,手心合意地在玩弄手机,或游戏或聊天或听音乐,一心二用,手随心动在飘移,眼与屏幻在迷离,学
习也在玩,玩也在玩,人整个就被手机“控制”了:他们不顾正常的教学秩序、自身的学习效果、纪律的三
令五申、自身的安全、身体的健康,一味地沉迷手机;他们失去时间概念,不分轻重缓急,不择场所,一味
地被手机控。总之,人被控,心在飘,学在退,身在虚。
3.沟通过分依赖手机,生活缺乏常识,造成身心疾病。大学生们彼此就在一个教室,对面无语却必须通
过QQ交流;开学时,久未谋面的同学们围坐着,却没有海阔天空地交谈,而是都在默默地玩手机。手机完
全改变了人们传统的话语习惯,感情交流的方式,同时也时常发生精神抑郁、自闭、狂幻、幻听、网络痴迷、
体虚、暴力等危害大学生身心健康的系列问题,严重破坏了校园的和谐稳定。
四、“手机控”解决的有效方法
1.从源头上找准原因,改变认知。要明白手机和网络只是社交的一种手段而已。条条大路通罗马,还有
跟朋友见面聊天、直接的话语表达、与朋友相约运动等其他的社交方法,可以增进彼此的情谊,改变自己的
生活圈。
2.有计划有步骤实行人机分开,回归现实。“QQ24小时在线”,是生活很无聊吗?如果真的无聊,要转
移注意力,回到现实生活中来,多参加一些群体活动,例如爬山、健身、郊游等,尽量把自己拉回现实生活
- 3 -
中。通讯科技的发展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人民的生活,手机只是我们生活的一个工具而已,是人在控制、使
用手机,而不是手机控制人,需要则用,不需要则坚决不用;手机更不是大学生身份、经济条件的好坏标志,
大学生必须学会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以学业为重,专注课本,较快实现注意力转移,人机分开。
3.学会释放压力。现代的大学生,学习、生活和交友压力大。因此,在课余生活中,应积极参加班级、
社团的各类校园文化活动,加强人际的心灵、心理直接沟通,学会增加生活情趣和多样化的娱乐活动,来释
放压力。生活丰富多彩了,自然就不会依赖手机和网络了。
4.学会规划。大学生升入高校,是有十分明确的学习目标的,需要学习、掌握的专业知识与能力很多,
必须学会科学规划好自己大学的四五年黄金人生,有目标才会有动力,有规划才会不会迷失方向,不会沉迷
手机或电脑游戏,学会为自己的职业做短期和长期的规划,并朝着规划的目标去努力,不断追求不断进步、
不断总结、不断成功,真正活出自己的精彩人生。
5.积极引导,严格监督,切实变控为用。学生压力大,除了大学生本身的原因外,社会大环境也有一定
的影响,所以学校、家长、老师、朋辈之间必须将制度管理、心理关心零距离跟进,及时发现问题,认真个
案分析,对“手机控”学生及时给予关心,科学引导,共同商议解决办法,严格监督,将“控”与“学”置
换,调整情绪,学会自我把控,切实变控为用。
-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