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USBMI致力于为网友们分享Windows、安卓、IOS等主流手机系统相关的资讯以及评测、同时提供相关教程、应用、软件下载等服务。

尼康Auto系列手动镜头

IT圈 admin 35浏览 0评论

2024年3月26日发(作者:犁唱)

尼康Auto系列手动镜头

1、Auto 20/3.5

在划时代的F型单反机推出的8年间,日本光学(Nippon Kogaku)还不能向市场提供

能正常使用的超广角镜头,之前的2.1cm/4仍是按旁轴机光学设计,装在大F上必须把反

光板锁上,取景看左边闪灯座上取景器。到了1967年,日本光学工程师终于完成了反望

远设计的UD Auto20/3.5。那时,设计师不仅受困于高折射玻璃缺乏,超广角光路带来的

天量繁琐计算更是困难重重,1967年完成的设计能与今天镜头媲美实属不易!UD

Auto20/3.5是一款成像优秀超广角,该镜头以可靠的光学设计实现慧差达到最小,因此,

在各光圈档位均可实现良好的锐利和反差。在全幅机上,镜头线性失真很小,与10年后

的Ais20/3.5相比,两者畸变像差基本一致。UD Auto20/3.5做工精良,牢固耐用。手中

一只UD20,外表非常陈旧,原来主人一定是干专业的,镜头虽身经百战,几十年后性能

依然丝毫不差。

UD20唯一明显问题是,对焦行程过长,要快速准确合焦比较难,在没有裂像对焦时

更显突出(对焦信号有时会不准),这点使用时要注意。 2、Auto 24/2.8

1967年,日本光学推出了震动业界的Auto24/2.8,原因在于尼康发明了浮动镜片对

焦系统(CRC),并首次应用在Auto24/2.8上。这的确是一项伟大创举,整组对焦一大缺陷

就是随着对焦距离接近,画面四周像差也呈快速上升,镜头焦距越短,光圈越大,这一现

象越严重,CRC的出现,明显改善了近距像差。有报道说,尼康开发这一系统,耗时近十

年。大家知道,那是一个没有高速电子计算机,缺乏镜头测试专用设备,更没什么设计软

件的年代,人们必须通过实际拍摄后的图像来看镜头成像结果,反复进行枯燥乏味,费时

费力的像差校正计算,当年设计师走过的道路极其艰难。由于有了CRC系统,Auto24/2.8

在近摄时,画面四角有了足够的亮度,并且四角慧差大幅降低,成像变得锐利。十多年后

有更多改进的Ais24/2.8问世,相比之下,Auto24/2.8光学性能略逊一筹,但自己从拍摄

的结果看并没感到不满,N24仍不失为一支优秀广角镜。

Auto24/2.8拆解后,CRC多头螺纹复装有一定难度,动手能力不足的慎拆,状态不

好的镜头最好不要购入。 3、NIKKOR-S Auto 5cm f2

Auto 5cm/2是最早面世的尼柯尔单反镜头,1959年6月随同F型机身一起出售,

67000日元,相当贵。5cm/2结构有点奇怪,7片5组,在后来常见的6片4组高斯型前

多了一块略微有点凸的透镜。原来,在设计单反镜头时,必须要在焦平面与镜头后部留出

足够的空间给反光镜等机械装置,按尼康设计的机身,限于当时的技术,58mm是个坎,

58或以上镜头可以按常规设计,小于这一焦距,如50mm镜头,就要另想办法,这样就

多了前面一块玻璃的反望远式。1962年后尼康改进了高斯结构,解决了难题,设计出常规

的S 50/1.4和H 50/2。 手里这支5cm/2放在干燥箱里一直没怎么拍,这次为了介绍镜

头,到新天地试拍了一番,由于S5cm跟H50一样光圈环较薄,也没改口直接装上了。请

看下面5张图,原先并没对该头仔细拍过,这次在D3s上试拍结果,感觉5cm/2对红色

尤其出跳,并非整张片子趋红,而是镜头对画面红色部分灵敏度特高,感觉像CCD机子拍

出来的,还有黄色部分也显亮丽。镜头分辨率和锐度相当好,注意图2(f2.8拍)右上角新天

地下面小字母清晰可见。但5cm四角失光较重,f2.8时暗角仍较明显,f5.6时基本消失。

5cm产量较小,是既能藏又能用的Nikkor单反老镜头。 4、NIKKOR-S Auto 5.8cm/1.4

Auto 5.8cm是尼康首支f1.4标头,设计之初遇上和5cm同样问题,要保证反光镜运

作,后镜片要与焦平面保持一定距离,但同样是5cm,f1.4镜头光学结构比f2镜头厚不

少,但又能像5cm/2在前面加块镜片简单了事。最后妥协的结果是,把5cm焦距伸长8mm,

这样就不会妨碍反光镜了。 实际拍摄:全开光圈时除了中间部分,四周画面显得松散,失

2024年3月26日发(作者:犁唱)

尼康Auto系列手动镜头

1、Auto 20/3.5

在划时代的F型单反机推出的8年间,日本光学(Nippon Kogaku)还不能向市场提供

能正常使用的超广角镜头,之前的2.1cm/4仍是按旁轴机光学设计,装在大F上必须把反

光板锁上,取景看左边闪灯座上取景器。到了1967年,日本光学工程师终于完成了反望

远设计的UD Auto20/3.5。那时,设计师不仅受困于高折射玻璃缺乏,超广角光路带来的

天量繁琐计算更是困难重重,1967年完成的设计能与今天镜头媲美实属不易!UD

Auto20/3.5是一款成像优秀超广角,该镜头以可靠的光学设计实现慧差达到最小,因此,

在各光圈档位均可实现良好的锐利和反差。在全幅机上,镜头线性失真很小,与10年后

的Ais20/3.5相比,两者畸变像差基本一致。UD Auto20/3.5做工精良,牢固耐用。手中

一只UD20,外表非常陈旧,原来主人一定是干专业的,镜头虽身经百战,几十年后性能

依然丝毫不差。

UD20唯一明显问题是,对焦行程过长,要快速准确合焦比较难,在没有裂像对焦时

更显突出(对焦信号有时会不准),这点使用时要注意。 2、Auto 24/2.8

1967年,日本光学推出了震动业界的Auto24/2.8,原因在于尼康发明了浮动镜片对

焦系统(CRC),并首次应用在Auto24/2.8上。这的确是一项伟大创举,整组对焦一大缺陷

就是随着对焦距离接近,画面四周像差也呈快速上升,镜头焦距越短,光圈越大,这一现

象越严重,CRC的出现,明显改善了近距像差。有报道说,尼康开发这一系统,耗时近十

年。大家知道,那是一个没有高速电子计算机,缺乏镜头测试专用设备,更没什么设计软

件的年代,人们必须通过实际拍摄后的图像来看镜头成像结果,反复进行枯燥乏味,费时

费力的像差校正计算,当年设计师走过的道路极其艰难。由于有了CRC系统,Auto24/2.8

在近摄时,画面四角有了足够的亮度,并且四角慧差大幅降低,成像变得锐利。十多年后

有更多改进的Ais24/2.8问世,相比之下,Auto24/2.8光学性能略逊一筹,但自己从拍摄

的结果看并没感到不满,N24仍不失为一支优秀广角镜。

Auto24/2.8拆解后,CRC多头螺纹复装有一定难度,动手能力不足的慎拆,状态不

好的镜头最好不要购入。 3、NIKKOR-S Auto 5cm f2

Auto 5cm/2是最早面世的尼柯尔单反镜头,1959年6月随同F型机身一起出售,

67000日元,相当贵。5cm/2结构有点奇怪,7片5组,在后来常见的6片4组高斯型前

多了一块略微有点凸的透镜。原来,在设计单反镜头时,必须要在焦平面与镜头后部留出

足够的空间给反光镜等机械装置,按尼康设计的机身,限于当时的技术,58mm是个坎,

58或以上镜头可以按常规设计,小于这一焦距,如50mm镜头,就要另想办法,这样就

多了前面一块玻璃的反望远式。1962年后尼康改进了高斯结构,解决了难题,设计出常规

的S 50/1.4和H 50/2。 手里这支5cm/2放在干燥箱里一直没怎么拍,这次为了介绍镜

头,到新天地试拍了一番,由于S5cm跟H50一样光圈环较薄,也没改口直接装上了。请

看下面5张图,原先并没对该头仔细拍过,这次在D3s上试拍结果,感觉5cm/2对红色

尤其出跳,并非整张片子趋红,而是镜头对画面红色部分灵敏度特高,感觉像CCD机子拍

出来的,还有黄色部分也显亮丽。镜头分辨率和锐度相当好,注意图2(f2.8拍)右上角新天

地下面小字母清晰可见。但5cm四角失光较重,f2.8时暗角仍较明显,f5.6时基本消失。

5cm产量较小,是既能藏又能用的Nikkor单反老镜头。 4、NIKKOR-S Auto 5.8cm/1.4

Auto 5.8cm是尼康首支f1.4标头,设计之初遇上和5cm同样问题,要保证反光镜运

作,后镜片要与焦平面保持一定距离,但同样是5cm,f1.4镜头光学结构比f2镜头厚不

少,但又能像5cm/2在前面加块镜片简单了事。最后妥协的结果是,把5cm焦距伸长8mm,

这样就不会妨碍反光镜了。 实际拍摄:全开光圈时除了中间部分,四周画面显得松散,失

发布评论

评论列表 (0)

  1.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