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27日发(作者:霜翰海)
附件6
中药学院综合设计性实验方案
实验课程名称: 对阿托品半数致死量的测定 实验分组
号: 填写日期:
实验名
称
一、项目背景(实验的目的、意义,以及欲解决的问题和国内外研究现状)
实验的目的:
通过对阿托品半数致死量进行测定,希望为临床安全有效使用阿托品
提供参考。
实验的意义:
半数致死量(LD
50
)是某一药物使实验动物总体死亡一半的剂量,衡量一个药
物急性毒性的大小,一般是以该药物使动物致死的剂量(Lethal Dose)为指标,通常求其LD
50
,
因为动物的生死较其他反应容易判断,LD
50
又是剂量反应曲线上最敏感的一点,容易测得,
准确性高,误差小,易重复
[1]
。
半数致死量(LD
50
)是评价化学物质急性毒性大小最重要的参数,也是对不同化学物质
进行急性毒性分级的基础标准。化学物质的急性毒性越大,其LD
50
的数值越小。LD
50
越大越
好, 就是说浓度要很高很高才会导致半数死亡。
常与最大效应浓度(ED
50
)配合计算治疗指数LD
50
/ED
50
,用以评价药物的安全性,治
疗指数大的药物相对安全。
半数致死量的临床意义:
(1)反映药物毒性的大小
(2)评价药物安全性
(3)申报新药过程中必须具备的药效学资料
(4)计算治疗指数,半数致死量和半数有效量的比值称为治疗指数。治疗指数是评价药物
安全度常用的指标,起数值越大,表示该药物应用越安全。
(5)观察毒性症状,为积蓄性毒性和长期毒性试验的剂量选择提供参考。
阿托品为抗M胆碱药,具有松弛内脏平滑肌,解除平滑肌痉挛的作用,其与平滑肌的功
能状态有关。治疗量时对正常活动的平滑肌的影响较小,但对过度活动或痉挛的内脏平滑肌
则有显著的解痉作用,可缓解或消除胃肠平滑肌的绞痛,对膀胱逼尿肌、胆管、输尿管支气
管都有解痉作用,但对子宫平滑肌影响较小虽然可透过胎盘屏障但对胎儿先天无明显影响,
也不抑制新生儿呼吸。本药大剂量可医治胃酸分泌,但对胃酸的浓度,胃蛋白酶和黏液的分
泌影响很小。随剂量增加可依次出现以下反应:腺体分泌减少,瞳孔扩大和调节麻痹,心率
加快,膀胱和胃肠道平滑肌的兴奋性降低,胃液分泌抑制,中毒剂量则出现中枢症状
[2]
。
欲解决的问题:在预实验中先找出100%与0%的致死剂量为实验的上下限剂量
(D
max
和D
min
)。按照比例设计出具有一定梯度的药物浓度。
国内、外研究现状:
半数致死量的测定方法大致可分为一下几种。
一、改进寇氏法
改进寇氏法是利用剂量对数与死亡率呈s型曲线而设计的方法,又称Karber发或平均
致死量法。本法要求每个染毒剂量组动物数要相同,各组剂量组组距呈等比级数,死亡率呈
正态分布,最低剂量组死亡率呈<20%,最高剂量组死亡率>80%。
1.预实验得到使动物全部死亡的最小剂量和使动物一个也不死的最大剂量。
2.确定组距、组数和各组剂量。
3.得出实验结果的死亡率
4.根据公式得出lgLD
50
特点:动物的死亡率要呈正态分布,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二、序贯法
1.预实验得到使动物全部死亡的最小剂量和使动物一个也不死的最大剂量。
2.确定组距、组数和各组剂量。
3.从最大剂量开始实验,给药后,10min内死亡则用“+”表示,下一组用低一级剂量,10min
内不死则用“-”表示,下一组用高一级剂量。
4.计算X·R、∑(X·R)
5.按公式计算普萘洛尔的半数致死量
LD
50
=lg-1(C/n)(mg/kg)
[3]
特点:用动物少是此法最大优点,但它只适用于那些作用出现快的药物,不能计算参数。
[4]
三、bliss法
1.将实验所得的反应率由百分率与概率单位转换表查出概率单位称经验概率单位(yem)
2.在坐标纸上, 根据对数剂量与yem构成点, 用目测法绘制一条直线, 绘制时应适当照顾
靠近概率单位等于5的点, 并由直线找出各对数剂量(包括产生P=0或P=1的对数剂量)相
当的概率单位称期望概率单位称期望概率单位(Y),见图
3.通过公式计算出作业概率单位(y),以便对Y进行校正,计算公式如下:
y=(Y-P/Z)+P/Z(1-1)
y=(Y+Q/Z)-Q/Z(1-2)
式中y极小值(Y-P/Z)为所有动物都生存时的概率单位,y极大值(Y+Q/Z)为所有动物都
死亡时的概率单位,全距(1/Z)为极大值与极小值间的距离,P为实验所得的死亡率,q=1-p
为存活率,公式(1-1) (1-2)计算结果相同,可任意选用。Y-P/Z、1/Z、Y+Q/Z、W均由作业
概率单位的极大值、极小值、全距与权重系数表查出。
2
4.将各点加权(nw),用x作直线性测验,如各点不显著偏离直线,即可计算回归直线方
程。如果由直线方程得到的期望概率单位(Y
1
)与前次的不够接近,则对Y
1
再次校正。
(1)由公式计算x与y的离均差平方和、离均差积和:
22
Sxx=∑nwx-(∑nwx)/∑nw (2-1)
22
Syy=∑nwy-(∑nwy)/∑nw (2-2)
Sxy=∑nwxy-(∑nwx)(∑nwy)/∑nw (2-3)
(2)直线性测验:
2
(Sxy)
2
X=Syy - (2-4)
Sxx
2
自由度=剂量组数-2,查x表。P>0.05,各点偏离直线无显著意义。P<0.05,各点偏离直线
有显著意义,期望概率单位需重作图估计剂量,一定要使各点偏离无意义。
(3)由公式计算x、y的加权平均数:
x=∑nwx/∑nw (3-1)
y=∑nwy/∑nw (3-2)
(4)计算斜率:
b= Sxy/ Sxx (4-1)
(5)由公式求回归直线方程
Y1=y+b(x-x) (4-2)
将各x值代入方程后,得到Y1与目测直线的期望值(Y)相差在0.2或0.2以上,应进行第
二次校正。这时以Y1代替Y,同样按上述步骤进行计算。
5.将各x值代入直线方程Y2=y+b(x-x),如得到的期望概率单位Y2与Y1相差在0.2以
下,则满足要求,不必继续进行校正。
6.反应率=0.5时,Y2=5代入方程,Y2=y+b(x-x)得到的值即为LD50的对数值(m)。
特点:虽然计算过程复杂繁琐,但计算结果准确。
四、点斜法
本法要求剂量按等比级数排列,动物分为4~9组为宜,每组小鼠数相同,通常10只、
20只。每只小鼠给药液容量应合适,一般以0.1~0.2mL/10g体重为宜,药物死亡率大致符
合常态分布,不一定出现0%或100%死亡率。
1.预实验:
1)探索剂量范围:按文献参考值设计,在预实验中先找出100%与0%的致死剂量为
实验的上下限剂量(D
max
和D
min
)。实验时可参考表4-1。
100%致死量:全部动物出现死亡的最小剂量。
0%致死量D
min
:全部动物都不死亡的最大剂量。
2)选择合理的剂量分组方案:组数(G)以4~9组为宜,组间剂量之比值为r。计算
r:
根据r值,D
max
和D
min
计算出另外几组的剂量。
正式实验后,观察记录结果:记录动物死亡数,应观察到动物不再死亡为止,一般观察24h,
可根据药物作用快慢,而缩短或延长观察时间。
2.根据实验结果计算LD
50
1)原理:是通过“定点”与“斜率’’来计算回归方程。定点即是X=log LD
50
,Y=5之
中心点,根据改进并发展了的寇氏面积法求算,点斜法采用近似权重几率单位法求算。
2)点斜法的公式及计算步骤
a.基本公式:
不含0%及100%死亡率的LD
50
:
-1
LD
50
=Log[Xm-i(∑p-0.5)]+i/4(1-P
m
-P
n
)
含0%及100%死亡率时的LD
50
:
-1
LD
50
=Log[Xm-i(∑p-0.5)]
b. 其他全部有关公式:
-1
LD
50
的95%可信限=Log(logLD
50
±1.96Sx
50
)
LD
50
的95%平均可信限值(L
95
)=4.513×LD
50
×Sx
50
X
m
:最高死亡率P
m
组的对数剂量,
i为组距的对数,
P
m
为最高死亡率,
P
n
为最低死亡率(P
m
与P
n
可以为100%及0%,亦可不是),
n为组内动物数,G为实验分组数。
特点:计算步骤简单,准确性高。
二、实施方案(包括实验的原理或技术路线、实验器材与药品、具体操作过程、
每个成员的具体分工、实验的进程安排等)
1、实验的技术路线
2、实验器材与药品
(器材名称、规格和数量;药品或试剂的名称、规格和使用量)
3、具体操作步骤
4、小组成员分工
5、实验进程安排
1、实验的技术路线
预实验,探索并确
定用药剂量
腹腔注射给药
0.2ml/10g
配制等比系列稀
释药液
动物分组、编号、
称重
观察现象,记录
数据
处理数据
实验总结
2、实验器材与药品
(器材名称、规格和数量;药品或试剂的名称、规格和使用量)
器材名称:
小鼠笼8个、注射器(1mL)5个、小鼠体重称1个、
容量瓶(10ml)5个
烧杯(50ml、1000ml)若干
药品名称:阿托品粉剂、蒸馏水
3、具体操作步骤
本法要求剂量按等比级数排列,动物分为4~9组为宜,每组小鼠数相同,通常10只、
20只。每只小鼠给药液容量应合适,一般以0.1~0.2mL/10g体重为宜,药物死亡率大致符
合常态分布,不一定出现0%或100%死亡率。
(1)预实验:
1)探索剂量范围:按文献参考值设计,在预实验中先找出100%与0%的致死剂量为
实验的上下限剂量(D
max
和D
min
)。100%致死量D
max
:全部动物出现死亡的最小剂量。0%致死
量D
min
:全部动物都不死亡的最大剂量。
设200、250、300、350和400mg/kg五个剂量组,每组处理试鼠5只。将样品配制成
不同浓度,采用腹腔注射法一次性给药,然后正常给药7d,观察试鼠的反应及死亡情况。
2)选择合理的剂量分组方案:组数(G)=5组为宜,组间剂量之比值为r。本次实验
G=5,计算r:
根据r值,D
max
和D
min
计算出另外两组的剂量:D1=D
max,
D2=D1/r, D3=D2/r, D4=D3/r,D5=D
min
(2)正式实验:
1)配制等比系列稀释液:每只小鼠给药容量为0.2mL/10g,计算各剂量组的百分浓度。
注射剂量
母液浓度(%)=
等容注射量
2)动物分组,编号:取小白鼠称体重,以苦味酸做好标记,随机分组,使各组小鼠体
重尽可能均匀一致。G=5,n=10。
3)给药: 各剂量组给相应浓度阿托品,0.2ml/10g, i.p。
4)观察记录结果:记录动物死亡数,应观察到动物不再死亡为止,一般观察24h,可
根据药物作用快慢,而缩短或延长观察时间阿托品观察60分钟即可。
最后将实验结果填入记录表内。
剂量
对数剂量
动物数
死亡数
死亡率(P)
注意:实验结果不出现0%、100%致死量是可能的,但一般最大剂量组死亡率应80%,最小
剂量组死亡率应20%。另外实验结果出现轻微倒置是可能的,但不能相差太大,否则应重做。
根据实验结果计算LD
50
:点斜计算法。
1)原理:是通过“定点”与“斜率’’来计算回归方程。定点即是X=log LD
50
,Y=5之
中心点,根据改进并发展了的寇氏面积法求算,点斜法采用近似权重几率单位法求算。
2)点斜法的公式及计算步骤
(1)当最小剂量组的死亡率为0%,最大剂量组的死亡率为100%时,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LD
50
:
LD
50
=lg[Xm-i(∑p-0.5)]
(2)当最小剂量组的死亡率大于0%而又小于30%,或最大剂量组的死亡率小于100%而
-1
又大于70%时,可按下列校正公式计算LD
50
:
3-Pm-Pn
-1
LD
50
=lg[Xm-i(∑p- )]
4
LD
50
的标准误:S
x50
=i
P
-
P
2
n
-1
LD
50
的平均可信限:LD
50
±4.5 S
x50
LD
50
(P=0.95)。
上式中,Xm为最大剂量组剂量的对数,i为相邻两组对数剂量之差值(大剂量组减小剂
量组),Pm为最大剂量组死亡率,Pn为最小剂量组死亡率,P为各组死亡率,n为每组动物
数。
4、小组成员分工
邬杏湘:负责实验的资料的处理和报告的撰写、实验步骤的操作
梁剑铭:负责实验流程的设计、实验步骤的操作
李梅:负责实验的资料的收集和处理、药物的配备
肖健鸣:负责实验的资料的收集和处理、药物的配备
5、实验进程安排
2010年12月6日:完成预试验,确定剂量范围
2010年12月7日:进行正式实验
2010年12月8日至10日:数据整理,撰写实验报告,汇总
三、可能遇到的困难、问题及解决的措施
可能遇到的问题;
药物浓度的计算和设置
100%致死量D
max
和0%致死量D
min
的探索和确定
解决的措施
根据实际情况将剂量范围进一步缩小。
四、参考文献
[1]柳丽.半数致死量的快速计算方法[J].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1989.18(5)
[2]高利娥,边红喜.
论阿托品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2009.8 4(24)
[3]陈鸿,潘宁玲,崔旭. 点斜法、序贯法测定全身麻醉诱导时依托咪酯催眠ED50的研究[J].
临床麻醉学杂志.2006.11 22(11)
[4]黎七雄,汪晖,肖清秋,孔锐.半数致死量(LD
50
)Bliss法的评价及计算[J].数理医药学
杂志.1995.8(1)
2024年3月27日发(作者:霜翰海)
附件6
中药学院综合设计性实验方案
实验课程名称: 对阿托品半数致死量的测定 实验分组
号: 填写日期:
实验名
称
一、项目背景(实验的目的、意义,以及欲解决的问题和国内外研究现状)
实验的目的:
通过对阿托品半数致死量进行测定,希望为临床安全有效使用阿托品
提供参考。
实验的意义:
半数致死量(LD
50
)是某一药物使实验动物总体死亡一半的剂量,衡量一个药
物急性毒性的大小,一般是以该药物使动物致死的剂量(Lethal Dose)为指标,通常求其LD
50
,
因为动物的生死较其他反应容易判断,LD
50
又是剂量反应曲线上最敏感的一点,容易测得,
准确性高,误差小,易重复
[1]
。
半数致死量(LD
50
)是评价化学物质急性毒性大小最重要的参数,也是对不同化学物质
进行急性毒性分级的基础标准。化学物质的急性毒性越大,其LD
50
的数值越小。LD
50
越大越
好, 就是说浓度要很高很高才会导致半数死亡。
常与最大效应浓度(ED
50
)配合计算治疗指数LD
50
/ED
50
,用以评价药物的安全性,治
疗指数大的药物相对安全。
半数致死量的临床意义:
(1)反映药物毒性的大小
(2)评价药物安全性
(3)申报新药过程中必须具备的药效学资料
(4)计算治疗指数,半数致死量和半数有效量的比值称为治疗指数。治疗指数是评价药物
安全度常用的指标,起数值越大,表示该药物应用越安全。
(5)观察毒性症状,为积蓄性毒性和长期毒性试验的剂量选择提供参考。
阿托品为抗M胆碱药,具有松弛内脏平滑肌,解除平滑肌痉挛的作用,其与平滑肌的功
能状态有关。治疗量时对正常活动的平滑肌的影响较小,但对过度活动或痉挛的内脏平滑肌
则有显著的解痉作用,可缓解或消除胃肠平滑肌的绞痛,对膀胱逼尿肌、胆管、输尿管支气
管都有解痉作用,但对子宫平滑肌影响较小虽然可透过胎盘屏障但对胎儿先天无明显影响,
也不抑制新生儿呼吸。本药大剂量可医治胃酸分泌,但对胃酸的浓度,胃蛋白酶和黏液的分
泌影响很小。随剂量增加可依次出现以下反应:腺体分泌减少,瞳孔扩大和调节麻痹,心率
加快,膀胱和胃肠道平滑肌的兴奋性降低,胃液分泌抑制,中毒剂量则出现中枢症状
[2]
。
欲解决的问题:在预实验中先找出100%与0%的致死剂量为实验的上下限剂量
(D
max
和D
min
)。按照比例设计出具有一定梯度的药物浓度。
国内、外研究现状:
半数致死量的测定方法大致可分为一下几种。
一、改进寇氏法
改进寇氏法是利用剂量对数与死亡率呈s型曲线而设计的方法,又称Karber发或平均
致死量法。本法要求每个染毒剂量组动物数要相同,各组剂量组组距呈等比级数,死亡率呈
正态分布,最低剂量组死亡率呈<20%,最高剂量组死亡率>80%。
1.预实验得到使动物全部死亡的最小剂量和使动物一个也不死的最大剂量。
2.确定组距、组数和各组剂量。
3.得出实验结果的死亡率
4.根据公式得出lgLD
50
特点:动物的死亡率要呈正态分布,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二、序贯法
1.预实验得到使动物全部死亡的最小剂量和使动物一个也不死的最大剂量。
2.确定组距、组数和各组剂量。
3.从最大剂量开始实验,给药后,10min内死亡则用“+”表示,下一组用低一级剂量,10min
内不死则用“-”表示,下一组用高一级剂量。
4.计算X·R、∑(X·R)
5.按公式计算普萘洛尔的半数致死量
LD
50
=lg-1(C/n)(mg/kg)
[3]
特点:用动物少是此法最大优点,但它只适用于那些作用出现快的药物,不能计算参数。
[4]
三、bliss法
1.将实验所得的反应率由百分率与概率单位转换表查出概率单位称经验概率单位(yem)
2.在坐标纸上, 根据对数剂量与yem构成点, 用目测法绘制一条直线, 绘制时应适当照顾
靠近概率单位等于5的点, 并由直线找出各对数剂量(包括产生P=0或P=1的对数剂量)相
当的概率单位称期望概率单位称期望概率单位(Y),见图
3.通过公式计算出作业概率单位(y),以便对Y进行校正,计算公式如下:
y=(Y-P/Z)+P/Z(1-1)
y=(Y+Q/Z)-Q/Z(1-2)
式中y极小值(Y-P/Z)为所有动物都生存时的概率单位,y极大值(Y+Q/Z)为所有动物都
死亡时的概率单位,全距(1/Z)为极大值与极小值间的距离,P为实验所得的死亡率,q=1-p
为存活率,公式(1-1) (1-2)计算结果相同,可任意选用。Y-P/Z、1/Z、Y+Q/Z、W均由作业
概率单位的极大值、极小值、全距与权重系数表查出。
2
4.将各点加权(nw),用x作直线性测验,如各点不显著偏离直线,即可计算回归直线方
程。如果由直线方程得到的期望概率单位(Y
1
)与前次的不够接近,则对Y
1
再次校正。
(1)由公式计算x与y的离均差平方和、离均差积和:
22
Sxx=∑nwx-(∑nwx)/∑nw (2-1)
22
Syy=∑nwy-(∑nwy)/∑nw (2-2)
Sxy=∑nwxy-(∑nwx)(∑nwy)/∑nw (2-3)
(2)直线性测验:
2
(Sxy)
2
X=Syy - (2-4)
Sxx
2
自由度=剂量组数-2,查x表。P>0.05,各点偏离直线无显著意义。P<0.05,各点偏离直线
有显著意义,期望概率单位需重作图估计剂量,一定要使各点偏离无意义。
(3)由公式计算x、y的加权平均数:
x=∑nwx/∑nw (3-1)
y=∑nwy/∑nw (3-2)
(4)计算斜率:
b= Sxy/ Sxx (4-1)
(5)由公式求回归直线方程
Y1=y+b(x-x) (4-2)
将各x值代入方程后,得到Y1与目测直线的期望值(Y)相差在0.2或0.2以上,应进行第
二次校正。这时以Y1代替Y,同样按上述步骤进行计算。
5.将各x值代入直线方程Y2=y+b(x-x),如得到的期望概率单位Y2与Y1相差在0.2以
下,则满足要求,不必继续进行校正。
6.反应率=0.5时,Y2=5代入方程,Y2=y+b(x-x)得到的值即为LD50的对数值(m)。
特点:虽然计算过程复杂繁琐,但计算结果准确。
四、点斜法
本法要求剂量按等比级数排列,动物分为4~9组为宜,每组小鼠数相同,通常10只、
20只。每只小鼠给药液容量应合适,一般以0.1~0.2mL/10g体重为宜,药物死亡率大致符
合常态分布,不一定出现0%或100%死亡率。
1.预实验:
1)探索剂量范围:按文献参考值设计,在预实验中先找出100%与0%的致死剂量为
实验的上下限剂量(D
max
和D
min
)。实验时可参考表4-1。
100%致死量:全部动物出现死亡的最小剂量。
0%致死量D
min
:全部动物都不死亡的最大剂量。
2)选择合理的剂量分组方案:组数(G)以4~9组为宜,组间剂量之比值为r。计算
r:
根据r值,D
max
和D
min
计算出另外几组的剂量。
正式实验后,观察记录结果:记录动物死亡数,应观察到动物不再死亡为止,一般观察24h,
可根据药物作用快慢,而缩短或延长观察时间。
2.根据实验结果计算LD
50
1)原理:是通过“定点”与“斜率’’来计算回归方程。定点即是X=log LD
50
,Y=5之
中心点,根据改进并发展了的寇氏面积法求算,点斜法采用近似权重几率单位法求算。
2)点斜法的公式及计算步骤
a.基本公式:
不含0%及100%死亡率的LD
50
:
-1
LD
50
=Log[Xm-i(∑p-0.5)]+i/4(1-P
m
-P
n
)
含0%及100%死亡率时的LD
50
:
-1
LD
50
=Log[Xm-i(∑p-0.5)]
b. 其他全部有关公式:
-1
LD
50
的95%可信限=Log(logLD
50
±1.96Sx
50
)
LD
50
的95%平均可信限值(L
95
)=4.513×LD
50
×Sx
50
X
m
:最高死亡率P
m
组的对数剂量,
i为组距的对数,
P
m
为最高死亡率,
P
n
为最低死亡率(P
m
与P
n
可以为100%及0%,亦可不是),
n为组内动物数,G为实验分组数。
特点:计算步骤简单,准确性高。
二、实施方案(包括实验的原理或技术路线、实验器材与药品、具体操作过程、
每个成员的具体分工、实验的进程安排等)
1、实验的技术路线
2、实验器材与药品
(器材名称、规格和数量;药品或试剂的名称、规格和使用量)
3、具体操作步骤
4、小组成员分工
5、实验进程安排
1、实验的技术路线
预实验,探索并确
定用药剂量
腹腔注射给药
0.2ml/10g
配制等比系列稀
释药液
动物分组、编号、
称重
观察现象,记录
数据
处理数据
实验总结
2、实验器材与药品
(器材名称、规格和数量;药品或试剂的名称、规格和使用量)
器材名称:
小鼠笼8个、注射器(1mL)5个、小鼠体重称1个、
容量瓶(10ml)5个
烧杯(50ml、1000ml)若干
药品名称:阿托品粉剂、蒸馏水
3、具体操作步骤
本法要求剂量按等比级数排列,动物分为4~9组为宜,每组小鼠数相同,通常10只、
20只。每只小鼠给药液容量应合适,一般以0.1~0.2mL/10g体重为宜,药物死亡率大致符
合常态分布,不一定出现0%或100%死亡率。
(1)预实验:
1)探索剂量范围:按文献参考值设计,在预实验中先找出100%与0%的致死剂量为
实验的上下限剂量(D
max
和D
min
)。100%致死量D
max
:全部动物出现死亡的最小剂量。0%致死
量D
min
:全部动物都不死亡的最大剂量。
设200、250、300、350和400mg/kg五个剂量组,每组处理试鼠5只。将样品配制成
不同浓度,采用腹腔注射法一次性给药,然后正常给药7d,观察试鼠的反应及死亡情况。
2)选择合理的剂量分组方案:组数(G)=5组为宜,组间剂量之比值为r。本次实验
G=5,计算r:
根据r值,D
max
和D
min
计算出另外两组的剂量:D1=D
max,
D2=D1/r, D3=D2/r, D4=D3/r,D5=D
min
(2)正式实验:
1)配制等比系列稀释液:每只小鼠给药容量为0.2mL/10g,计算各剂量组的百分浓度。
注射剂量
母液浓度(%)=
等容注射量
2)动物分组,编号:取小白鼠称体重,以苦味酸做好标记,随机分组,使各组小鼠体
重尽可能均匀一致。G=5,n=10。
3)给药: 各剂量组给相应浓度阿托品,0.2ml/10g, i.p。
4)观察记录结果:记录动物死亡数,应观察到动物不再死亡为止,一般观察24h,可
根据药物作用快慢,而缩短或延长观察时间阿托品观察60分钟即可。
最后将实验结果填入记录表内。
剂量
对数剂量
动物数
死亡数
死亡率(P)
注意:实验结果不出现0%、100%致死量是可能的,但一般最大剂量组死亡率应80%,最小
剂量组死亡率应20%。另外实验结果出现轻微倒置是可能的,但不能相差太大,否则应重做。
根据实验结果计算LD
50
:点斜计算法。
1)原理:是通过“定点”与“斜率’’来计算回归方程。定点即是X=log LD
50
,Y=5之
中心点,根据改进并发展了的寇氏面积法求算,点斜法采用近似权重几率单位法求算。
2)点斜法的公式及计算步骤
(1)当最小剂量组的死亡率为0%,最大剂量组的死亡率为100%时,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LD
50
:
LD
50
=lg[Xm-i(∑p-0.5)]
(2)当最小剂量组的死亡率大于0%而又小于30%,或最大剂量组的死亡率小于100%而
-1
又大于70%时,可按下列校正公式计算LD
50
:
3-Pm-Pn
-1
LD
50
=lg[Xm-i(∑p- )]
4
LD
50
的标准误:S
x50
=i
P
-
P
2
n
-1
LD
50
的平均可信限:LD
50
±4.5 S
x50
LD
50
(P=0.95)。
上式中,Xm为最大剂量组剂量的对数,i为相邻两组对数剂量之差值(大剂量组减小剂
量组),Pm为最大剂量组死亡率,Pn为最小剂量组死亡率,P为各组死亡率,n为每组动物
数。
4、小组成员分工
邬杏湘:负责实验的资料的处理和报告的撰写、实验步骤的操作
梁剑铭:负责实验流程的设计、实验步骤的操作
李梅:负责实验的资料的收集和处理、药物的配备
肖健鸣:负责实验的资料的收集和处理、药物的配备
5、实验进程安排
2010年12月6日:完成预试验,确定剂量范围
2010年12月7日:进行正式实验
2010年12月8日至10日:数据整理,撰写实验报告,汇总
三、可能遇到的困难、问题及解决的措施
可能遇到的问题;
药物浓度的计算和设置
100%致死量D
max
和0%致死量D
min
的探索和确定
解决的措施
根据实际情况将剂量范围进一步缩小。
四、参考文献
[1]柳丽.半数致死量的快速计算方法[J].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1989.18(5)
[2]高利娥,边红喜.
论阿托品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2009.8 4(24)
[3]陈鸿,潘宁玲,崔旭. 点斜法、序贯法测定全身麻醉诱导时依托咪酯催眠ED50的研究[J].
临床麻醉学杂志.2006.11 22(11)
[4]黎七雄,汪晖,肖清秋,孔锐.半数致死量(LD
50
)Bliss法的评价及计算[J].数理医药学
杂志.1995.8(1)